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78)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42MB 文档页数:135
农田杂草的概念 农田杂草是伴随着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它们的存在是长期适应气候、土壤、作 物、耕作栽培制度与栽培作物竞争的结果。没有人类或者没有人类的生产,就不存在农田 杂草。通常,在人们心目中,农田杂草是指那些分布广、危害明显、极需铲除的、非人工 种植的植物。所以对农田杂草的概念可以这样定义:农田杂草是生长在农田、危害作物 的、非人工有意识栽培的野生草本植物。这不仅指通常人们所说的草,也指生长在栽培作 物田中非人们有意识栽培的其它作物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99.5KB 文档页数:34
对比法和间比法试验,均属于顺序排列的试验设计,不能正确地估计出无偏的试验 误差,因而试验结果不能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显著性测验,一般采用百分比法,即 设对照(CK)的产量(或其他性状)为100,然后求出各处理的百分数和对照相比。顺序 排列亦具有一定优点,如设计简单,播种、观察和收获等工作不易发生差错,可按品种的成熟期,株高等排列,以减少处理间的生长竞争 对比法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对比法的主要优点是,处理和对照彼此相邻,由于相邻小区的的土壤肥力比较相 似,所以供试处理与对照的比较有较高的精确度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6KB 文档页数:9
全世界已知甜菜病害有110多种,中国已发现的甜菜病害有30多种。东北三省以黑龙 江省种植面积最大。黑龙江省常见的甜菜病害有10多种。苗期主要为立枯病,不论育苗期 床土或纸箱育苗土壤中均有立枯病发生,一些年份发生较重。成株期发生普遍而且较重的是 褐斑病,其次为蛇眼病和病毒病。危害根部的主要是根腐病,多雨年份、低洼地以及过水地 软腐病发生重,1991年好多地块因受涝而绝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8.5KB 文档页数:12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它需要求的与之配套的专业基础课有 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牧草遗传育种学、气象学、土壤肥料学、 植物保护学、家畜饲养学、数理统计及田间试验设计等,由本课程衍生出来的饲料生产学、 牧草种子学、饲草饲料加工贮藏学和草坪学,拓宽了本课程内涵和知识面。草学专业是以草 地学和牧草学为主构成的二个主要研究方向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1.5KB 文档页数:9
1、本大纲是根据草业科学本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编写地。 2、草原生态化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化学为主要手段来阐明草 原生态系统中能量和营养物质在土壤—一植物—一动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转化规律。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通过对草原生态化学的基本理论作了全面扼要的论述,重 点在于阐述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程和物质的循环,探索如何提高转化效率,为提高草原畜 牧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发展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1.5KB 文档页数:15
第一章绪论 概况与特点,发展药材生产的方向,种类与地理分布 第二章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药用植物生长发育概念,生育进程和生长相关性,育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温度、光照、水、土壤对生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8KB 文档页数:2
一、制定本实验课程大纲的依据 依据草地培育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草地培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它融合了植物学、生态学、地理学、土壤学、畜牧学及气象学等多学科知识,具有基础性、 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是一门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意义的课程。 实验课是其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本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将这些实验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8KB 文档页数:2
一、制定本实验课程大纲的依据 依据草地培育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草地培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它融合了植物学、生态学、地理学、土壤学、畜牧学及气象学等多学科知识,具有基础性、 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是一门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意义的课程。 实验课是其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 本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将这些实验技术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解决 实际生产中的问题。以适应我国北方地区草业发展的要求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39MB 文档页数:373
第一章 环境学基本原理 第二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章 大气环境 第四章 水环境 第五章 土壤环境 第六章 物理环境 第七章 生物环境 第八章 人居环境 第九章 景观环境 第十章 可持续发展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0KB 文档页数:3
一、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途径及污染的危害都有那些? 答案:A:内源性污染 动植物本身所带的微生物或从环境中吸收的污染物所造成的食品污染。1.动物 的呼吸道、消化道、体表面的微生物,2.植物的表面和内部的微生物,总共非 三类:一类是非致病性的和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二类是致病性的微生物,三类 为产微生物毒素的。 B:外源性污染 1.通过水、空气、土壤的污染。 2.通过生产加工过程的污染 3.通过运输的污染 4通过保藏过程的污染 5.病媒害虫的污染 C:食品微生物污染的危害 1.食物传染疾病 2.食物中毒 3.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主要是微生物的毒素。 4.造成食品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损失
首页上页71727374757677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7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