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1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4MB 文档页数:10
分级加载压缩蠕变试验未能充分考虑稳定蠕变中的黏塑性应变,故采用三轴循环加卸载压缩蠕变试验来实现岩石的黏弹、塑性应变分离,从而使岩石黏弹、塑性应变在岩石蠕变的各个阶段得以充分考虑。以某水电站闪长玢岩为例,探讨该类岩石蠕变特性。在破坏前,岩石的瞬时弹性应变以及瞬时塑性应变随着偏应力逐级增大呈线性增长;随着偏应力的增加,黏弹性应变和黏塑性应变呈非线性增长。引入一个分数阶Abel黏壶与Kelvin模型串联形成新型黏弹性模型;用分数阶Abel黏壶代替传统的黏塑性模型中的线性牛顿体并基于损伤建立黏塑性损伤模型。然后将新型黏弹性模型和黏塑性损伤模型与瞬时弹性模型和瞬时塑性模型串联组成一个新的岩石蠕变损伤模型。最后将该模型与岩石蠕变曲线进行拟合,从而证明该模型的适用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46MB 文档页数:36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 第2节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 第3节 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基本编程方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28KB 文档页数:49
第一节 国际金本位制的建立和崩溃 ❑ 国际金本位制的建立 ❑ 国际金本位制的演变 ❑ 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的垮台 第二节 战后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 ❑ 建立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背景 ❑ 怀特计划和凯恩斯计划 ❑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建立 第三节 美元危机和以美元为支柱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瓦解 ❑ 美元危机的发生和发展 ❑ 从美元危机到史密森协议的签订 ❑ 特别提款权问题 ❑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第四节 牙买加货币体系 牙买加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 对牙买加货币体系的评价 第五节 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与改革 ❑ 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现行货币体制评价的分歧 ❑ 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方向问题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30.5KB 文档页数:44
(1) 加氢 (2) 亲电加成 (3) 亲核加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4.5KB 文档页数:22
1、货币的定义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货币(M)包括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与通货。广义货币则又可再分为三个层次。其中,M是指M加上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是指M,加上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发行的负债;M是指M加上各种流动性较高的非金融部门发行的负债。 2、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之争起源于人们对货币供给与货币当局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这种争论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争有一定联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1MB 文档页数:95
1、汽车轻量化制造进展及需求 2、汽车用材料的分类及发展 3、汽车材料加工技术及发展 4、汽车轻量化制造中的材料加工新技术 5、结语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2MB 文档页数:13
油气主要储集在岩石孔隙和缝洞内,深部复杂应力环境下储层岩石裂隙渗透演化直接影响油气的运移规律,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研究对象。为了解复杂应力路径下含裂隙岩石的渗透演化特性,利用高精度渗流?应力耦合三轴实验设备,对含随机分布裂隙泥岩开展了单试样?复杂应力路径加卸载过程中的渗透性演化试验研究,试验方案依次为:(i) 围压递增条件下渗透性测试;(ii) 渗透压力递增条件下渗透性测试;(iii) 偏应力循环加卸载条件下渗透性测试;(iv) 围压、偏应力同步增长条件下渗透性测试。结果表明裂隙泥岩中的渗流可视为低渗流速度的层流;裂隙发育丰富岩样(R2)渗透率及应力敏感性明显较高。渗透率随渗透压力、围压分别呈正、负的指数函数变化。偏应力加载导致渗透率降低,卸载引起渗透率上升,但整体呈不可逆降低;围压、偏应力同步增长引起渗透率呈下降趋势,并逐步趋于稳定;围压10.3 MPa作用下,渗透率基本保持恒定。由此,基于裂隙双重介质模型,考虑泥岩变形过程中裂隙系统和基质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外部应力作用下的裂隙膨胀变形,构建了裂隙泥岩渗透率演化力学模型;模型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成果可为裂隙泥岩渗透性演化预测和油气高效开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5MB 文档页数:127
7.1 零件表面成形与机械加工方法 7.2 切削运动与切削要素 7.3 刀具结构与材料 7.4 金属切削过程及物理现象 7.5 工件材料加工性 7.6 高速切削技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8MB 文档页数:8
海洋环境对于金属的腐蚀具有明显的加速作用,尤其在高铁海底隧道环境中,金属比正常的服役时间变短,这种腐蚀情况下会影响高铁的安全和准点运行。基于以上背景,通过夹杂物自动扫描、钢的加速腐蚀及电化学测试对钢中的夹杂物诱发腐蚀行为进行系统分析,重点分析了高铁轨旁信号设备连接金属件(Q235)中夹杂物在盐雾环境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钢中主要夹杂物为氧化物、硫化物或者其复合夹杂,而这两类夹杂物对于诱发钢基体点蚀的原因不同。其中数量最多、尺寸小于5 μm类型的夹杂物为硫化物夹杂和氧硫复合类型夹杂物;数量少、尺寸大于5 μm的夹杂物为氧化物夹杂。在服役过程中,钢中硫化物夹杂易溶解脱落形成点蚀坑,而氧化物夹杂周围基体会先溶解引起夹杂物脱落形成点蚀坑,复合类夹杂物也是诱发钢发生腐蚀的因素,不同复合类型的夹杂物腐蚀方式不同,硫化物夹杂和氧硫复合夹杂对碳钢影响较大。电化学测试表明自腐蚀电位约为为?0.1 V,Q235钢本身抗腐蚀能力不强。夹杂物在腐蚀过程中参与了腐蚀,引起阳极极化曲线的波动,加快了Q235钢的腐蚀情况。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和改善钢的耐腐蚀性能有指导意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7MB 文档页数:9
对含磷高强IF钢中MnS夹杂物控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含磷高强IF钢中添加稀土进行对比试验,借助扫描电镜等设备对铸坯1/8、1/2、7/8厚度方向的试样以及热轧、冷轧、连退工序的带钢试样进行了夹杂物统计及二维形貌的观测对比,并对铸坯试样中小样电解的夹杂物及轧制各工序试样中原貌提取的夹杂物进行三维形貌的观测对比。结果表明:铸坯中心MnS夹杂物数量分布明显大于铸坯近表面,稀土的加入,先与钢中S相结合,并在凝固过程中较MnS提前析出,生成了小尺寸的球状夹杂物,可明显降低铸坯各位置MnS夹杂物的尺寸及数量;未加稀土钢在带钢轧制各工序中MnS夹杂物尺寸为10 μm左右,且具有遗传性,在轧制过程中压延变长,但没有碎化弥散。加入稀土后形成了S–O–Ce类夹杂物,形态呈球形,尺寸为2~5 μm,且独立弥散分布,不会对带钢组织连续性造成影响,有利于产品各相关性能
首页上页747576777879808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1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