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0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0.81KB 文档页数:6
在高炉热风炉中用高炉煤气、垃圾制燃气、低热值煤气加热循环还原气,或用红焦、热DRI(直接还原铁)等热量加热循环还原气至1100℃,输入还原竖炉加热铁矿煤球团,生产DRI,从炉顶气中回收硫和CO2,炉顶气净化后作为还原气循环使用.球团内煤干馏形成的半焦、焦炭起到了与高炉内焦炭不同的骨架作用.利用还原反应后气体余热来预热和干馏球团,利用铁精矿粉和煤粉的高比表面积,利用煤的干馏气化促进低温下碳的一次气化反应和直接还原反应,使DRI煤耗进一步降低.设炉顶气温度降到150℃,配煤218kg,高炉煤气消耗约947m3时,工艺能耗约333kg/t煤.比高炉工艺节能约52%,减排CO2约83%.比MIDREX节能约84kg标准煤.该工艺简称为DRI-NHQ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8KB 文档页数:2
本书对以板料为加工对象的冲压工艺基本方法与冲模设计基础知识作了系统论述。全书分为 8 章, 第 1 章主要讲述金属塑性成形原理、常用板料、常用冲压设备;第 2、3、4 章分别讲述冲裁、弯曲、拉 深工序的工艺设计;第 5 章讲述常用成形工序(胀形、翻边、扩口、缩口)的工艺设计;第 6 章讲述冲压工 艺过程设计;第 7 章讲述以冲裁、弯曲、拉深方式为主的简单模、复合模、级进模的(结构)设计,以及模 具零件设计、模具材料、冲模安全设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7MB 文档页数:7
针对现行鼓风炉挥发(熔炼)-反射炉还原炼锑工艺存在的流程长、能耗高、低浓度SO2烟气污染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选冶联合过程的锑提取新工艺——硫化锑精矿还原固硫焙烧直产金属锑.分别以ZnO和碳粉作为固硫剂和还原剂实现对硫化锑矿的固硫还原转化,直接产出金属锑,同时生成硫化锌,再分别分离得到金属锑粉和硫化锌精矿.本文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考察了焙烧温度、碳粉粒度、ZnO配入量、焙烧时间对锑生成率和ZnO固硫率的影响.得到最佳条件如下:焙烧温度800℃、碳粉粒度100~150目、ZnO量为固硫所需理论量、焙烧时间2 h,在此条件下,锑生成率为90.4%,ZnO固硫率为94.8%,其中温度和ZnO加入量对焙烧效果有较大影响;同时对反应产物的分析和过程热力学计算表明焙烧过程分两步进行,即首先发生Sb2S3与ZnO的交互固硫反应生成Sb2O3,其后在高于700℃温度下Sb2O3被大量还原成金属锑.在不同品位的锑精矿综合实验中,均获得了90%左右的锑生成率和88%的固硫率,验证了工艺的可行性.新工艺低温低碳、清洁环保,易于开展工业化生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9.68KB 文档页数:5
以Cr3复合铸钢支承辊为研究对象,采用差温热处理工艺制备满足性能要求的支承辊.研究了支承辊在差温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情况,分析了轧辊工作层的硬度和组织,运用已开发的淬火温度场模拟系统对支承辊油淬过程温度场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使用差温热处理工艺可使支承辊的辊芯和辊身在加热完成后得到不同的温度,从而使其在随后的淬火过程中得到不同的组织.支承辊经差温热处理工艺加热后,轧辊工作层内的硬度和组织均满足使用要求.运用已开发的淬火温度场模拟系统对支承辊油淬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证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用于热处理工艺优化,能够为实际生产提供定量的参考依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2MB 文档页数:12
本文介绍了拐轴和斜轧辊套采用电渣整体熔铸新工艺后的质量、性能、寿命、金属利用率及成本等技术经济指标。经比较,已赶上并超过了锻造件水平。两年来的生产使用表明:电渣熔铸是适于机械配件毛坯生产的重要途径。简要地分析了电渣熔铸能以铸代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渣钢提纯精炼和强冷纵向凝固提高了铸态质量,以及在合理的工艺方案下能得到优越的成型质量。用试验结果和热传递原理探讨了影响表面成型的因素和规律。并指出渣池单位容积功率Pv值是影响炉温及成型的主要因素。经统计得到Pv与铸件半径r的经验式,1/Pv=3(r-2)。履带式拖拉机用拐轴和钢球轧机用斜轧辊以往都是短缺配件,而且形状复杂,前者中部有曲拐、断面多变,后者外径为φ470毫米、表面为凸棱高度渐变的双头螺纹带弧形孔型的中空辊套。过去都要经过熔炼、铸锭,先锻轧成园材,再经冲压、模锻或胎模锻加工成毛坯,工序多,工序间周转长、金属损耗大。一般铸造法又满足不了质量要求,故需要寻找配件生产的新途径。此外,对通常的电渣重熔工艺在保证质量前提下为改善效率与成本也需要向新的领域发展。为此,采用了电渣熔铸,直接成型新工艺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7MB 文档页数:71
7.1 聚丙烯树脂牌号开发的目的、意义及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7.1.1 牌号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7.1.2 牌号开发的现状 7.1.3 牌号开发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7.2 树脂牌号开发中常用添加剂及其作用机理 7.2.1 概述 7.2.2 抗氧剂 7.2.2.1 抗氧剂作用机理 7.2.2.2 抗氧剂的分类 7.2.2.3 选择抗氧剂的要求 7.2.3 光稳定剂 7.2.3.1 简介 7.2.3.2 光稳定剂的分类与作用机理 7.2.3.3 选择光稳定剂的要求 7.2.4 铜抑制剂 7.2.5 抗静电剂 7.2.6 成核剂 7.2.7 爽滑剂、开口剂 7.2.8 分子量调节剂 7.2.9 抗菌剂 7.2.10 润滑剂 7.3 树脂牌号开发中添加剂配方设计 7.3.1 概述 7.3.1.1 配方设计原则 7.3.1.2 添加剂的选择依据 7.3.1.3 加入添加剂的效应 7.3.2 聚丙烯配方设计与实例 7.3.2.1 聚丙烯抗氧化配方设计 7.3.2.2 添加铜抑制剂的聚丙烯配方设计及实例 7.3.2.3 抗静电聚丙烯配方设计及实例 7.3.2.4 添加成核剂的聚丙烯配方设计及实例 7.3.2.5 添加爽滑剂、开口剂聚丙烯配方设计及实例 7.3.2.6 添加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的聚丙烯配方设计及实例。 7.3.2.7 添加抗菌剂的聚丙烯配方 7.4 聚丙烯牌号开发中树脂微覌结构设计探讨 7.4.1 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BOPP) 7.4.1.1 双轴取向聚丙烯薄膜生产过程简述 7.4.1.2 树脂微观结构对工艺过程的影响。 7.4.2 聚丙烯流涎薄膜 7.4.2.1 流涎膜生产过程 7.4.2.2 流涎膜对树脂要求 7.4.3 聚丙烯纤维(丙纶) 7.4.3.1 生产方法与品种 7.4.3.2 聚丙烯纤维所用原料对工艺和产品影响 7.4.4 编织袋用的扁丝 7.4.5 注塑 7.4.6 泡沫成型,热成型等加工工艺用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 7.4.7 高刚性聚丙烯 7.4.8 热水管用聚丙烯 7.4.9 抗冲击型聚丙烯(嵌段聚丙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27MB 文档页数:395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益生菌》 《食品微生物学》(理论课) 《基因工程》 《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课) 《食品化学》 《食品新产品开发》 《食品营养学》(理论课) 《基因工程》实验 实习(实践) 专业基础训练与前沿讲座 毕业设计(论文) 生产实习 实验 《食品感官评定》 《食品工艺学》(理论课) 《食品工艺学综合实验》实验 食品化学实验 《食品冷藏链技术》 《食品冷冻工艺学》(理论课) 《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技术》 《食品微生物学》 《食品微 Th 物学实验》 《食品物流信息技术》 《食品物流学》 《食品物性学》 《食品营养学》 《食品原料学》(理论课) 《水产食品学》 《水产资源利用学》(理论课) 《现代 Th 物检测技术》 《食品制冷系统设计》 《热工学》 《动植物检验检疫学》 《食品安全学》 《食品胶体》 《食品营养与卫生》(理论课) 《食品质量控制学》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食品掺伪检验》(理论课) 食品掺伪检验实验 《食品分析》(理论课) 《食品工程原理》 《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实验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理论课) 《食品理化检测技术实验》 《发酵工艺学概述》 《食品添加剂》(理论课) 《食品添加剂》 《发酵工程》 《食品加工新技术》 《食品保藏学》(理论课) 《食品行业中职场技能》(理论课) 《食品工程测试》(理论课) 《功能性食品》 《食品标准与法规》 《食品工厂设计》 《食品工程原理》(理论课)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实习(实践) 《食品科学导论》(理论课) 《食品杀菌工程学》 《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理论课) 《专业外语》 《食品专业英语》(理论课) 《食品毒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 《食品资源循环与利用》 食品安全学实验 《文献检索与利用》(理论课)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9MB 文档页数:92
• 7.1 金属的塑性成形工艺基础 • 7.1.1 金属的塑性成形 • 7.1.2 加工硬化和再结晶 • 7.1.3 塑性变形使金属形成纤维组织 • 7.1.4 金属的可锻性 • 7.2 金属的锻造 • 7.2.1 金属的锻前加热和锻成后冷却 • 7.2.2 自由锻造 • 7.2.3 模型锻造 • 7.2.4 胎模锻造 • 7.2.5 锻压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 7.3 板料冲压 • 7.3.1 冲压设备 • 7.3.2 板料冲压基本工序 • 7.3.3 冲模 • 7.3.4 冲压件的工艺性要求 • 7.4 金属的其它塑性成型方法 • 7.4.1 零件的轧制 • 7.4.2 零件的挤压 • 7.4.3 精密模锻 • 7.4.4 多向模锻 • 7.4.5 锻压新工艺技术简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2MB 文档页数:13
根据作者关于应力、变形和裂断所进行的试验结果,证明斜轧穿孔过程中金属的组织状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具有一个变形—裂断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个规律可以用“五段三层”加以概括。作者分析了金属变形和裂断相互伴随又相互制约关系,论述了中心金属的断裂性质属于正断型的韧性断裂,揭示了在斜轧时金属中心存在一个特殊的加工状态——利于穿孔成型的裂而未断的疏松状态,提出了穿孔工艺实质和最佳穿孔工艺图示以及对中心金属裂断发展过程必须加以利用同时加以控制的观点,试图为正确进行穿孔工艺控制奠定理论基础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7MB 文档页数:88
•金属的液态成型是指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成型方法。金属的液体成型也称为铸造。•金属液态成型具有下列优点:•(1)能制造各种尺寸和形状复杂的铸件,尤其是内腔复杂的铸件。•(2)铸件的形状和尺寸与零件很接近,因而节省了金属材料和加工工时。•(3)绝大多数金属均能用液态成型方法制成铸件。•(4)液态成型生产适用于各种生产类型。•(5)液态成型所用的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并可回收使用,还可利用金属废料和废机件。 6.1 合金的液态成型工艺理论基础 • 6.1.1 合金的充型能力 • 6.1.2合金的收缩性能 • 6.1.3 合金的偏析和吸气性 6.2 常用液态成型合金及其熔铸 • 6.2.1常用铸铁件及其熔铸工艺 • 6.2.2.铸钢件 • 6.2.3 有色合金铸件生产 6.3砂型铸造方法 6.4 合金液态成型件的结构工艺设计 6.5 特种铸造及铸造新工艺技术简介
首页上页747576777879808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0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