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3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62.36KB 文档页数:5
研究了Ti-16%Al-30%Nb合金中立方β相基体在750℃压缩变形及退火过程中组织和织构变化的某些特征,结果表明,变形过程中{111}面平行于压缩面的取向是稳定取向,{110}面平行于压缩面的取向是不稳定取向。变形过程中各晶粒取向变化不大,退火后织构也无大变化。变形织构主要源自变形前的初始织构。还讨论了β相变形中稳定取向产生的原因以及在变形和退火过程中发生回复的可能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8.93KB 文档页数:4
从取向分布函数的基本概念出发,提出了统计计算晶界两侧晶粒取向差分布规律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计算晶粒取向随机分布时晶粒之间取向差的分布,而且可以计算具有织构的条件下,再结晶晶粒与形变基体之间晶界两侧晶粒的取向差的分布规律.在计算过程中可以直接代入实际测算的ODF数据进行计算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11.5KB 文档页数:29
主要内容 ●苯环上取代基对亲电反应的影响。取代基的分类,致活基 和致钝基,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 ●取代基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及定位作用的理论解释。亲电取 代中间体的稳定性分析。 双取代基的定位作用,位阻对定位的影响。 ●取代基的定位作用在合成中的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5MB 文档页数:36
⚫ 苯环上取代基对亲电反应的影响。取代基的分类,致活基和致钝基,邻对位定位基和间位定位基。 ⚫ 取代基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及定位作用的理论解释。亲电取代中间体的稳定性分析。 ⚫ 双取代基的定位作用,位阻对定位的影响。 ⚫ 取代基的定位作用在合成中的应用。 ⚫ 苯环上的氧化和还原(重点:Birch还原反应)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5.96KB 文档页数:6
本文利用取向分布函数(ODF),取向线分析和纤维织构定量分析研究了工业纯铁和超深冲钢板冷轧织构的变化过程;讨论了α取向线和γ取向线以及一些取向的稳定性。同时也分析了钢板变形过程及杂质原子对织构形成的影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4.43KB 文档页数:5
对无初始织构的工业纯铝轧制织构的研究和分析表明,取向空间、取向分布函数、正态分布模型以及取向线分析是研究织构得力而又十分简便的手段,具有许多优点。在多晶铝轧制过程中取向空间内的β线是取向最终稳定线。随变形量的提高,晶粒在β线上的聚集程度不断提高。轧制过程中主要的织构分量为C{112}、S{123}、B{110}和G{110}。它们在变形中的稳定性在此也作了分析和讨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MB 文档页数:7
将循环热处理与形变相结合,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等手段探究该工艺对TC17钛合金片层组织球化和取向的影响.结果表明:TC17钛合金在两相区进行单纯的循环热处理其片层组织球化程度有限,而经过循环热处理+压缩变形后,其魏氏组织消失,片层α相得到明显球化,但是其取向均匀性仍没发生较大变化.此外,变形中两相的再结晶速度及其强韧性导致了两相取向的差异性.α相的再结晶速度快于β相,在变形过程中,α相的各向异性首先降低;另一方面,由于α相比β相硬度高,热变形过程中,α相的变形程度小于β相,应变主要集中在与α相邻近的较软的β相,从而导致α相的取向均匀性高于β相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4.5KB 文档页数:13
可用于进行芳香亲电取代反应的亲电体种类繁多,表6-2依据亲电活性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类亲电体非常活泼,可与几乎所有的芳香化合物甚至被强吸电子取代基钝化的那 些衍生物进行反应。第二类亲电体易与苯及被给电子取代基活化的芳香化合物进行反应 ,但对那些被吸电子取代基钝化的衍生物, 一般不活泼,难于反应;第三类亲电体只能与那些比苯活泼得多的,特别是具有强给电子取代基的芳香化合物反应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3.63KB 文档页数:7
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微织构分析技术及X射线衍射织构分析技术,结合对取向硅钢薄带再结晶各阶段退火板磁性能的分析,系统研究了其形变再结晶过程中的组织及织构演变.结果表明,薄带内原始高斯晶粒取向发生绕TD轴向{111}〈112〉的转变,同时晶粒取向还表现出绕RD轴的附加转动,这种附加转动及其导致的表层微弱立方形变组织可为再结晶立方织构的形成提供核心.退火各阶段样品磁性能的变化对应了{110}-{100}〈001〉有益织构及其他织构的强弱转变以及再结晶晶粒不均匀程度的变化,综合织构类型及晶粒尺寸的变化推断发生了二次及三次再结晶过程.升温过程再结晶织构演变主要体现了织构诱发机制,也即与基体存在绕〈001〉轴取向关系的晶粒长大优势结合高斯织构的抑制效应发挥作用;而在高温长时间保温后三次再结晶过程,{110}低表面能诱发异常长大发挥主要作用使得最终得到锋锐的高斯织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38.4KB 文档页数:5
卷取温度是影响带钢组织性能的重要工艺参数.在生产实践中,如何提高厚规格带钢卷取温度的控制精度是一个难点.针对厚规格带钢在层流冷却过程中的工况特点,提出了温度场计算模型和对流换热系数模型的改进方法,并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基于相似策略的自适应模型,以改善卷取温度前馈控制效果.经现场应用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案能有效提高厚规格带钢的卷取温度控制精度,其中厚度大于12 mm的带钢平均命中率可达到94.9%
首页上页5678910111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3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