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9.05KB 文档页数:7
以从热面向冷面传热量相同为条件,针对封闭空间内具有混合对流及导热问题引进了等效导热系数概念。以圆柱体熔体为背景计算了等效导热系热以及它与熔体空间形状、Re数和Gr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对所得结果进行了物理的解释。这些结果对诸如金属凝固、晶体生长等问题的计算有一定参考价值。并将计算结果与砷化镓单晶生长过程中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两者相当吻合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99KB 文档页数:6
第一章 表压,真空度,U型管压差计原理,衡算的方法牛顿粘性定律,压头,压头损失,伯努利方程应用,两种流动型态,沿程阻力计算,气蚀余量; 第二章 傅立叶定律,对流给热系数和总传热系数,平均温度差,热量衡算,传热过程计算,常见热交 换器的名称;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MB 文档页数:168
§5.1 概述 §5.2 热传导 §5.3 对流传热 §5.4 换热器的传热计算 §5.5 辐射传热 §5.6 换热器 §5.6.1 换热器的结构形式 §5.6.2 传热过程的强化 §5.6.3 换热器的设计与选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9MB 文档页数:34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传热的基本方式热传导 第三节对流传热 第四节热辐射 第五节稳定传热的计算 第六节换热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80KB 文档页数:20
一、本课的基本要求 1.掌握导热、对流、辐射三个基本概念。 2.正确理解传热系数K、热阻R的含义、传热一般方程。 3.了解温度场及其分类、温度梯度。 4.理解温度场的建立、等温面及温度梯度,重点掌握傅立叶稳定导热的基本定律的表达式及应用。 5.掌握导热系数λ及导温系数a的单位、物理意义、影响因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2.89KB 文档页数:7
通过建立结晶器内钢液和水的二维对流-传热耦合模型过程,研究了小方坯结晶器冷却水入口温度和流速对铜管温度和结晶器内平均热流的影响.该模型使用Fluent进行求解,模拟了钢液和冷却水的流动和传热,凝固坯壳的生长,以及热量以辐射和导热两种通过保护渣和气隙.通过将坯壳厚度和铜管温度与其他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来验证模型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结晶器冷却水的温度显著影响铜管的冷面温度,水温超过313 K会导致铜管冷面最高温度超过水的沸点.水流速升高0.49 m·s-1能够消除水温升高4 K带来的不利影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3MB 文档页数:57
9-1传热过程的分析和计算 传热过程基本计算式(传热方程式) 传热过程分析求解的基本关系为传热方程式 =kAtn-tr2) 式中为传热系数(在容易与对流换热表 面传热系数想混淆时,称总传热系数)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6.56MB 文档页数:17
§1紊流边界层的连续方程与动量方程 §2紊流动量扩散率εm的确定(紊流研究的主要目的) §3光滑管内的通用速度型(求解速度场) §4紊流换热(求温度场、h)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4MB 文档页数:134
第一节 导热 第二节 对流换热 第三节 辐射换热 第四节 传热过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4.04KB 文档页数:4
针对传统的罩式退火炉内罩纵向刚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内罩结构形式——网格形内罩.通过对对流换热系数、传热面积等影响传热效率的各因素进行理论计算,将传统内罩与新型内罩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了网格形结构对于提高内罩的换热效率,增加罩式炉的生产能力是有利的
首页上页456789101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