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6.21KB 文档页数:4
运用电子背散射花样技术(EBSP)对本钢深冲板St15再结晶退火过程中的织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当加热速率为30℃/h时,深冲板St15再结晶开始温度在560℃左右,再结晶完成时间约为2h,最强织构组分为{100}.随着温度的升高,深冲板St15的γ纤维织构,尤其是{111}织构有所增强.当保温温度为700℃,随保温时间延长,深冲板St15的{111}织构明显增强,4h后{111}织构开始逐渐增强,到13h时,获得理想的退火织构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56KB 文档页数:2
(二)单冲压片机的装卸、调试和使用 1.方法步骤 (1)单冲压片机的装卸(视频一压片机的装卸) ①装下冲首先装好下冲头,旋紧固定螺丝,旋转片重调节器,使下冲头在较低的部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8.61KB 文档页数:8
在Gurson损伤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与温热冲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镁合金板材温热冲压成形过程中的材料损伤过程进行了预测.考虑了板材的塑性各向异性行为,通过用户自定义材料子程序VUMAT将损伤模型嵌入到有限元软件ABAQUS/Explicit中.采用单轴拉伸试验数据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进行迭代,确定了Gurson模型所需要的材料参数.使用ABAQUS模拟得到了镁合金板材温热冲压过程中微孔洞的演变及分布规律.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温度下的AZ31镁合金板材由孔洞增长和聚合引起的内部损伤演化进行了观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板材中微孔洞的分布与实验数据相吻合,说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金属板材温热冲压成形性能预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5MB 文档页数:42
6.1 冲压工艺设计过程 6.2冲压工艺方案的拟定 6.3模具设计方法 6.4典型冲压件冲压工艺设计实例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9MB 文档页数:92
• 7.1 金属的塑性成形工艺基础 • 7.1.1 金属的塑性成形 • 7.1.2 加工硬化和再结晶 • 7.1.3 塑性变形使金属形成纤维组织 • 7.1.4 金属的可锻性 • 7.2 金属的锻造 • 7.2.1 金属的锻前加热和锻成后冷却 • 7.2.2 自由锻造 • 7.2.3 模型锻造 • 7.2.4 胎模锻造 • 7.2.5 锻压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 7.3 板料冲压 • 7.3.1 冲压设备 • 7.3.2 板料冲压基本工序 • 7.3.3 冲模 • 7.3.4 冲压件的工艺性要求 • 7.4 金属的其它塑性成型方法 • 7.4.1 零件的轧制 • 7.4.2 零件的挤压 • 7.4.3 精密模锻 • 7.4.4 多向模锻 • 7.4.5 锻压新工艺技术简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2MB 文档页数:8
为研究不同含水状态岩石的动态损伤特性,制备干燥、半饱和、饱和3种不同含水状态的砂岩试样.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以4种不同的低入射能对岩石进行损伤冲击试验.通过核磁共振测试实验对岩石试样进行孔隙扫描,获取岩石孔隙的T2谱曲线、孔隙度以及孔隙成像等数据.通过试验发现:(1)冲击能量的增加导致岩石的平均应变率和强度的增大;(2)不同含水状态的岩石受到冲击后,孔隙度与孔隙度变化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与冲击前相比,岩石的T2谱曲线有明显右移趋势,同时出现谱峰增加的现象,而且冲击能量越大,孔隙谱峰增加越明显;(4)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岩石孔隙数量和尺寸有明显的增加,展现出岩石内部孔隙扩展和演化的过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83MB 文档页数:7
构建管流式冲刷腐蚀实验装置研究γ预辐照对铍在一号电火花加工油(EDM-1)中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铍试样质量变化,进行表面形貌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铍在EDM-1管流冲刷条件下受冲刷腐蚀和化学腐蚀的共同作用,前者主要受试样表面形态影响,后者主要受γ预辐照剂量、杂质元素、EDM-1中含硫有机物等的影响.辐照前后,试样质量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趋势,腐蚀速率基本随辐照剂量的升高而增大.γ预辐照促进了铍试样在EDM-1中点蚀核和蚀孔的产生,腐蚀2880 h后,未接受预辐照试样仅产生较为明显点蚀核,而接受200和100 kGy预辐照试样中的部分点蚀核发展成为蚀孔,前者直径约为后者2倍.点蚀核和蚀孔区域出现Al、Si、Fe、Cr、Ti等杂质元素及S元素,杂质元素为诱导产生点蚀的重要因素,含S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于蚀孔内部的SO2和SOx,促进蚀孔的形成及扩展
首页上页456789101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