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4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7MB 文档页数:7
利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6111铝合金进行高温拉伸试验,研究了其在变形温度为350、450和550℃以及应变速率为0.1、1和10 s-1时的热变形行为.6111铝合金的流变应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应变速率增大而增大,其热变形从应变硬化阶段过渡到稳态变形阶段.建立了综合考虑应变、温度和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以及耦合位错密度的统一黏塑性本构模型,并通过遗传优化算法求解出本构模型中的材料常数.模型计算得到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15.27KB 文档页数:6
为研究循环动力扰动下岩石细观损伤特性,本文选取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进行循环冲击试验,并结合核磁共振系统(NMR),得到了循环动力扰动后花岗岩孔隙度、横向弛豫时间T2谱分布以及核磁共振图像(MRI).试验结果表明:在岩石弹性极限范围内,动力扰动结束后,岩石材料孔隙度降低;初始与最终横向弛豫时间T2缩短,循环扰动过程促使了小孔隙生成,大孔隙尺寸与数量减小;孔隙度降低不意味着所有类型孔隙的数量均减少,相反小孔隙数量是增加的,大孔隙数量减少是动力扰动后花岗岩孔隙度降低的根本原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4MB 文档页数:8
通过对尺寸成等比例的砂岩试样进行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了I型断裂问题中试样尺寸对砂岩断裂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试样尺寸的增大,名义张拉强度减小,名义断裂韧度和破裂过程区长度增大,三者均为试样尺寸的函数.基于试验结果,引入有效破裂过程区长度cf,建立等效线弹性断裂力学尺寸效应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其尺寸效应曲线介于理想脆性和理想塑性材料之间,体现出准脆性材料的尺寸效应特点,并计算得到了不同尺寸试样的破裂过程区长度等断裂参数.为验证该尺寸效应模型在砂岩中的正确性,采用数字图像匹配技术(DIC)测定相应尺寸砂岩试样的破裂过程区长度,测定结果和理论模型计算值相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14MB 文档页数:35
一、论文题目 混凝土无损检测超声回弹综合法试验研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5MB 文档页数:9
为解决矿山高水充填材料成本较高、粉煤灰等工业废料大量剩余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借助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ETM)力学试验系统、扫描电镜扫描装置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研究粉煤灰掺量对高水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物相和微观结构分析探讨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高水材料的凝结时间逐渐延长,含水率逐渐降低,容重基本不变;掺杂粉煤灰前后高水材料均是一种弹塑性材料,其变形破坏过程可以分为孔隙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高水材料的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均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略有降低,残余强度却有所提高;综合考虑高水材料的强度、模量和成本,粉煤灰掺量a为15%是最优掺量,此时峰值强度、弹性模量和变形模量仅分别降低了25%、8.6%和10%,残余强度却提高了50%.物相和微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粉煤灰的掺量影响了β-C2S的水化进程,导致钙矾石生成量减少,其他水化产物生成量增多,进而破坏了钙矾石结构的整体性和均匀性,最终降低了高水材料的抗压强度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7KB 文档页数:5
反应过的/聚合过首先对材料进行试验,以决定其是否可用于当前生 的或不合规格 的化学品 粉尘排出物 将陈旧材料退还给供货商 空容器 加(运)油剩余物隔离废物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71.28KB 文档页数:3
利用自行设计的半固态钢铁材料直接轧制系统对弹簧钢(60Si2Mn)与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进行了半固态浆料直接轧制试验.结果表明:半固态浆料在轧制过程中,液固相会产生分离,导致液固相偏析,影响轧制产品的组织及性能;只有当固相率达到一定数值时,固相颗粒才会发生塑性变形;仅经过一道次轧制,但轧件的力学性能已相当高.同时发现,浆料与轧辊温差等因素将导致轧件产生表面裂纹;若轧件宽向上没有约束,一定会产生边裂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39KB 文档页数:27
陶瓷材料大都是脆性材料,对缺陷十分敏感, 故其强度试验结果的分散性大。要使陶瓷材料作为性 结构材料在工程中获得应用,需要对其力学性能更多的研究,并对其力学性能的试验结果做统计分 析。此外,玻璃、光导纤维、电瓷、红外窗口材料 网等也属于陶瓷材料,对这些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报 络导也日益增多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1MB 文档页数:25
第一节 塑性成型工艺过程综合实验概论 第二节 塑性成型生产过程简述 第三节 塑性成型工艺过程中综合实验及其作用 第四节 塑性成型综合实验依据及有关标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6MB 文档页数:58
1.1 绪论 1.2 金属材料的塑性性质 1.2.1 低碳钢的简单拉伸试验 1.2.2 静水压力试验 1.3 塑性变形的物理基础 1.4 轴向拉伸的塑性失稳 1.5 塑性行为的简化 1.5.1 关于材料塑性行为的基本假设 1.5.2 应力-应变曲线的理想化模型 1.5.3 强化模型
首页上页5678910111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4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