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94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0.76KB 文档页数:5
Rh在紫外激发区间有着较强的表面增加拉曼散射(SERS).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RhCl3溶液中Rh3+在Au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行为,用恒电位阶跃法在Au基底上制备了Rh沉积层,并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及电化学方法对得到的沉积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电位下用电沉积方法能够在金表面得到均匀的Rh沉积层,该沉积层保持了金属Rh原有的电化学特性.采用电化学方法通过先粗糙Au电极再沉积Rh的策略,可以制备粗糙的Rh表面作为紫外SERS基底.拉曼光谱实验表明,以吡啶为探针分子,该基底具有很好紫外SERS活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5.65KB 文档页数:5
铁氧化物是具有非化学计量比的化合物,非化学计量对铁氧化物的还原过程带来一系列影响.本文采用Dieckmann缺陷模型和Weiss的浮氏体理想固溶体模型分别对非化学计量比的磁铁矿和浮氏体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同时根据电荷守恒和物质守恒,对铁氧化物固溶体的综合缺陷度δ与还原失重率和亚铁含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实验终产物的判定提供依据.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最终明确了不同化学计量比的磁铁矿和浮氏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还原势PCO(H2),即相应的优势区图.在给定还原势的纯赤铁矿等温还原过程(未有金属Fe生成时),当失重率小于6%时,还原产物属于Fe3+占优势的磁铁矿区域;当失重率高于6%时,反应进入Fe2+占优势的浮氏体区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55.22KB 文档页数:10
综述了黄铁矿在选矿过程中有关的电化学行为及工作机理,重点讨论了黄铁矿结构特性、溶液中氧化、金属离子作用和抑制剂对黄铁矿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此外,还讨论了磨矿过程中电偶相互作用、研磨介质形状、介质材料和研磨气氛对研磨中黄铁矿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其中黄铁矿晶体结构的不同对黄铁矿表面的氧化具有较大影响,从而间接的影响黄铁矿的可浮性,半导体性质对黄铁矿的导电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同时适度的氧化有利于黄铁矿的无捕收剂浮选,而强烈的还原电位或氧化电位会抑制黄铁矿的浮选;电位的增加,对铜活化黄铁矿有不利影响,主要原因是电位增加导致活化Cu+的浓度降低,同时黄铁矿表面被铁氧化物覆盖阻碍了铜离子的吸附。抑制剂的加入可以直接参与捕收剂与黄铁矿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抑制黄铁矿的浮选;同时磨矿介质及气氛条件的不同也会影响黄铁矿电化学行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9MB 文档页数:307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反应器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信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毒学》课程教学大纲 《蛋白质组学》课程教学大纲 《进化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SPSS 统计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蛋白质与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生化分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细胞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葡萄酒酿造与品鉴》课程教学大纲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8MB 文档页数:8
传统湿法炼锌工艺采用纯铝板作为阴极,但随着锌精矿品位的降低,电解液中杂质离子含量增大,造成阴极腐蚀消耗增加.本文以铝锰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锰作为添加元素,与铝形成良好铝锰合金阴极材料的电化学行为,进一步提高铝阴极的耐蚀性和电催化活性.采用交流阻抗、阴极极化曲线、恒电流极化曲线、塔菲尔曲线等分析方法,探讨不同Mn元素含量对铝锰合金在40℃恒温条件,Zn2+ 65 g·L-1和H2SO4 150 g·L-1溶液中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纯铝电极,添加Mn元素的铝锰合金电极的耐蚀性普遍提高,腐蚀电流均减小;随着Mn含量的增加,腐蚀电流逐步降低,腐蚀电位与Mn含量增加无明显变化规律;当Mn质量分数为1.5%时腐蚀电流达最低(1.11 mA·cm-2),腐蚀电位最小(-1.0954 V);零电势下,表观电流密度i0受Mn元素的添加影响显著,i0随Mn含量增加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Mn质量分数1.5%时达到最大值3.7462×10-16 mA·cm-2,远大于纯铝电极4.8027×10-33 mA·cm-2,整体变化幅度明显,电极的电催化活性得到提高;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析氢过电位和纯铝电极的整体接近,电化学过程均为电化学传质步骤控制.综合考虑电极材料的耐蚀性和电催化活性,含Mn质量分数1.5%的铝锰合金可作为理想的电积锌阴极使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8MB 文档页数:8
将传统涂料与改性石墨烯复合,在7A52铝合金基体上制备防腐性能优良的石墨烯复合涂层.采用电化学噪声技术监测石墨烯改性涂层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初期腐蚀过程.通过电化学噪声的时域分析、时域统计分析、傅里叶变换、频域分析,对不同石墨烯含量复合涂层的腐蚀过程进行研究,确定石墨烯具有最佳防腐蚀性能含量,根据电化学噪声特征参数的变化对涂层腐蚀情况进行具体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含量的改性石墨烯,涂层在一定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电化学噪声;当石墨烯涂层发生腐蚀时,电流电位变化过程为:波动范围由小变大→两者同步波动→电位缓升急降→两者波动范围再次变小.涂层交流阻抗在高频区的阻抗值随改性石墨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涂层添加改性石墨烯后,涂层腐蚀电位明显正移,自腐蚀电流密度减小,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明显提高;不同石墨烯含量涂层在3.5% NaCl溶液浸泡后铝合金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点蚀,质量分数1%的石墨烯涂层仅出现少量点蚀坑;结合交流阻抗、极化曲线结果以及铝合金表面腐蚀形貌,综合分析确定石墨烯质量分数为1%时涂层防腐蚀性能最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2MB 文档页数:488
《专业导论》(种子科学与工程) 《高等数学I》 《高等数学Ⅱ》 《大学物理 VI》 《普通化学 I 》 《普通化学实验Ⅰ》 《普通化学实验 I》 《有机化学 IV》 《仪器分析》 《植物学(含分类)》 《土壤肥料学》 《基础生物化学》 《植物生理学》 《遗传学》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 《种子生物学》 《植物生物技术导论》 《分子生物学导论》 《基础微生物学》 《农业生态学》 《作物育种学 I》 《作物育种学 II》 《种子加工与贮藏》 《种子检验学》 《种子学实验与实践》 《作物栽培学》 《种子经营与管理》 《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 《现代农业生物育种技术》 《可持续农业导论》 《植物品种 DUS 测试》 《种子法律法规》 《智慧农作技术》 《现代企业管理》 《耕作学》 《农业资源学》 《现代农业机械》 《Crop Science》 《常用统计软件应用》 《科技论文写作》 《World Agriculture》 《园艺种子经营与管理》 《生物信息学》 《农业大数据分析》 《生产训练与综合教学实训(劳动教育)》实习(实训) 《专业实践(分散)》 《作物学实验》实验 《毕业实习(论文)》 《创新基础》 《创新思维训练》 《科创指导和训练》 《创新精神与实践》 《创新创业领导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6MB 文档页数:433
《智慧农业专业导论》 《高等数学I》 《普通化学 I 》 《普通化学实验Ⅰ》 《高等数学Ⅱ》 《普通化学实验 I》 《有机化学 IV》 《大学物理 VI》 《仪器分析》 《植物学(含分类)》 《土壤肥料学》 《基础生物化学》 《植物生理学》 《遗传学》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 《基础微生物学》 《数字图像处理》 《机器学习》 《农业生态学》 《植物生物技术导论》 《分子生物学导论》 《作物栽培学》 《作物育种学》 《数据库系统原理》 《农业信息技术》 《农业遥感学》 《现代农业机械》 《大数据处理与分析》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农业软件开发》 《植物保护通论》 《农业标准化》 《农业资源学》 《农业经济学》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安卓应用开发》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 《智慧农场规划与设计》 《物联网工程》 《农业无人机遥感》 《农科英语阅读与写作》 《World Agriculture》 《作物田间表型获取与分析》实验 《毕业设计(论文)》 《创新基础》 《创新思维训练》 《科创指导和训练》 《创新精神与实践》 《创新创业领导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78.06KB 文档页数:5
以纳米W,Cu粉末为原料,通过测定H2中热压烧结和无压烧结的收缩动力学曲线, 研究了纳米W-40%Cu化学混合粉末的致密化过程.对比了纳米W粉与常规Cu粉(-44μm) 的机械混合粉和纳米W-Cu化学混合粉的热压烧结致密化过程.测定了烧结合金在300℃和500℃下高温应力-应变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纳米W-40%Cu化学混合粉末在H2中无压烧结时最大收缩速率对应温度为980℃;1200℃烧结平均晶粒小于2μm,相对密度为97%.纳米W-Cu化学混合粉在H2热压烧结时最大收缩速率对应温度为930℃;1200℃烧结合金的平均晶粒为0.5μm,相对密度为98%.纳米W-Cu化学混合粉热压合金高温抗压强度比纳米W 与常规Cu粉的热压合金高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0KB 文档页数:9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农学、植保和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生物科学方面的基础理 论知识。它是农、林、园艺、园林等专业必选课程。在分子水平探索生命本质给予生命 科学无可限量的活力和发展前景,而生物化学所研究的正是生命过程的分子基础。过去的 半个世纪生物学飞速发展的历史雄辩地证明,生物化学不仅是生命科学的带头学科之一, 而且在医学、工农业生产、生物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权威人士预言,二十一世纪将 是生命科学的时代。因此,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生命科学的 研究与教育,早把生物化学列为各有关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课。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学 类专业自八十年代初普遍开设了“基础生物化学”,对于改善学生的知识构成、提高适应 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缩小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页上页798081828384858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94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