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33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64.76KB 文档页数:4
食品原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以生物学、 食品化学等为基础,研究食品原料的种类、性质、性能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系统介 绍食品原料的种类、形态结构、理化特性、地域分布、品质检验、贮藏保鲜和加工特性、营 养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掌握食品原料学的基本理论,常见食品原料的种类、特性及应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0KB 文档页数:6
一、红肠 1.原料的选择和粗加工 猪肉和牛肉是红肠的主要原料,羊肉、兔肉、鸡肉等畜禽肉也可以做红肠的原料。原料肉必须是健康动物 宰后的质量良好的并经卫生检疫部门检验合格的肉。原料肉最好使用新鲜肉或冷却肉,也可以使用冷冻肉, 在使用前1天解冻。原料肉使用前还必须剔骨,注意不要将碎骨混到剔好的肉中,或残留未剔净的碎骨, 更不能混入毛及其他污物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86.48KB 文档页数:6
为研究菱铁矿在强还原气氛下加热过程中铁矿物的转化过程和规律,采用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嘉峪关某菱铁矿石在煤基直接还原过程中菱铁矿的热行为和不同条件下焙烧产物中铁矿物的存在形式等.结果表明,菱铁矿在煤基直接还原条件下转化为金属铁的历程为FeCO3→Fe3O4→FeO→Fe.转化过程分为菱铁矿分解和铁氧化物还原两个阶段;热分解阶段在556.6℃时基本结束,最终产物为Fe3O4;铁氧化物的还原阶段在556.6℃以后、1200℃时完全结束,最终产物为金属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5MB 文档页数:8
对印尼红土镍矿的基础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矿石主要由蛇纹石和辉石组成,其中Ni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取代Mg元素存在于蛇纹石中.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了红土镍矿焙烧、氢气还原、磁选分离镍和铁的一系列实验研究.红土镍矿与碳酸盐添加剂进行混合焙烧实现了Ni和Fe氧化物的释放;对焙烧产物进行氢气还原,还原产物中Ni和Fe元素以金属形态存在,Fe金属化率最高超过80%,远大于原矿还原产物中Fe的金属化率(4%-8%),且随着温度升高,Ni元素易与Fe结合生成Fe-Ni;磁选所得产物中Ni和TFe品位分别达到3%和20%,Fe和Ni的回收率分别达到80%和90%,初步实现Ni和Fe的富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6MB 文档页数:57
7.1 氧化还原反应及平衡 7.2 氧化还原滴定基本原理 7.3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 7.4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7.5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7.5KB 文档页数:3
1目的要求 (1)摄取钠原子在可见光区的发射光谱。从所得光谱计算钠原子3p轨道能量。 (2)了解原子发射光谱的概貌及其与原子中电子运动能级间的关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量子化现象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54.85KB 文档页数:4
在相似原理的基础上,对天津钢管公司150t钢包精炼吹氩过程进行了水模拟实验(模型、原型几何比例为1:4).实验发现,原型钢包吹氩位置不尽合理,透气砖顶面面积偏小,吹氩流量偏大.通过对以上三指标的优化,确定合理的吹氩工艺参数为:将吹氩孔位置由原来的距钢包底中心分别为0.555R和0.634R移动到1/3R处,将透气砖顶面直径由原来的16mm扩大到35mm,吹氩流量减少到0.44m3·h-1.水模拟实验为原型钢包的工艺改进提供了依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5MB 文档页数:6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HCl气体在烧结矿表面的吸附机理进行模拟计算,并且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烧结矿粒度和HCl气体流量条件下烧结矿表面吸附HCl气体的特性规律.结果表明:HCl在α-Fe2O3(001)表面的最大吸附能为-175.91 k J·mol-1,为化学吸附.Cl原子与基底表面的Fe原子发生反应结合成Cl-Fe键.吸附后Fe-O键长变短,Fe-O键能增加,结构更紧密.Cl原子与Fe原子结合成键后,削弱Cl原子与H原子的结合.温度对烧结矿吸附氯元素量的影响较大,随着温度升高,氯元素吸附量逐渐增多;随着烧结矿粒度增大,氯元素吸附量逐渐减少;随着HCl气体流量的增加,氯元素吸附量迅速增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2.23KB 文档页数:5
基于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及化学反应速度式,建立了描述含碳球团直接还原过程的数学模型,用此模型所做的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影响含碳球团还原速率的最重要因素是炉温,含碳球团应在尽可能高的炉温下焙烧;虽然大球的还原速度开始阶段较慢,但焙烧时间足够长时,不论球大小,都可达到高金属化率;只有配碳量足够时才能获得较快的还原速率和较高的还原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0.51KB 文档页数:50
一、教学原则 二、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教学原理规律是教学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原理是对规律的说明和阐述;原则是对规律的反映,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人为制订的基本工作准则。 三、教学原则的意义
首页上页828384858687888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33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