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1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1MB 文档页数:7
研究了0.21C-1.43Si-1.35Mn钢在两相区及完全奥氏体区采用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工艺加热后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两相区加热可获得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铁素体组织,钢的抗拉强度为1 013 MPa,延伸率为25%,强塑积为25 655 MPa·%;完全奥氏体区加热可获得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钢的抗拉强度为1 257 MPa,延伸率为17%,强塑积为21 454 MPa·%;Q&P钢中的马氏体主要为板条状,伴有大量位错,并且发现有少量孪晶马氏体,分析认为由配分过程后的淬火过程转变而来;通过Q&P工艺可得到体积分数高达10.67%的残余奥氏体,分布在板条马氏体间,呈薄膜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96MB 文档页数:9
搭建了双电弧集成冷丝复合焊接系统,研究了冷丝不同位置对焊接过程的影响机理,其中包括冷丝作用位置对其加热熔化作用及表面成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冷丝从两引导焊丝正前方送入时,熔池前端对冷丝的加热熔化作用不充分,冷丝末端会顶触熔池底部,随着冷丝的持续送进和母材的向后移动,某一时刻冷丝回弹,焊丝末端的熔滴弹出落在母材表面形成大颗粒飞溅。当冷丝从侧面送入时,熔池一侧的温度较低,影响熔池金属的流动,导致最终的焊缝成形不对称分布。当冷丝从两引导焊丝正后方送入熔池时,冷丝始终插入熔池中,焊接过程稳定,是理想的冷丝作用位置。此外,随着冷丝送丝速度的增加,两种脉冲电流模式(同相和反相)下,熔敷率均随之增加,且相差不大。同相脉冲电流下电弧对冷丝的加热熔化作用最强烈,反相脉冲电流下次之,直流模式下最弱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01MB 文档页数:18
8.热处理炉 8.1概述 熟处理工艺: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落国内,经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组织和性能的一种工艺。 相变:钢的热处理是基于铁碳合金在加热和冷却时,具有相变的特点来实现的。所谓“相变”是指合金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其组织状态会发生变化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46MB 文档页数:166
中频电源装置是一种利用晶闸管元件把三相工频电流变换成某一频率的中频电流的装置,广泛应用在感应熔炼和感应加热的领域。常见的感应加热装置如图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MB 文档页数:24
3.6模具加热和冷却装置的设计 一、模具加热与冷却的目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3.3KB 文档页数:4
提出了加热炉广义对象模型概念和一种跟踪参考输出的模糊自适应控制方案,以及最佳炉温工艺曲线专家系统构成及根据产品质量模糊评价的概念.系统仿真证明了上述方案的、有效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4MB 文档页数:8
提出了金属梯度结构轴的概念.研究了固-液复合的25Cr5MoA钢/Q235钢复合轴的组织、Cr元素的扩散以及结合界面附近显微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过挤压变形后,25Cr5MoA钢/Q235钢界面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二者结合紧密,除了组织结构的差别外,二者的结合界面已经难以区分.结合界面附近Cr元素在固-液复合时得到充分扩散,并呈现出连续分布的形态.从界面向Q235钢和25Cr5MoA钢两侧±100μm范围内,硬度呈现出均匀、连续分布.经过热处理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Cr元素在结合界面附近的分布更加均匀,分布曲线在界面的斜率进一步降低,使结合界面附近25Cr5MoA钢的一侧的显微硬度大幅度降低,这有利于形成化学成分、组织以及性能的梯度变化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2KB 文档页数:25
8-1热水供应系统分类、组成和供水方式 一、分类 1.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2.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3区域性热水供应系统 二、组成 热水供应系统由下列部分组成(见附图1) 1.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 发热设备→加热设备 2.热水系统(第二循环系统) 加热设备→用水设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9MB 文档页数:8
采用两种不同的升温制度对生物质进行碳化,碳化温度选为300、400、500、600和700℃,保温时间分别为30、60和90 min.利用扫描电镜及热重分析仪对所得生物质焦的成分、微观结构及燃烧性能等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制备条件对生物质焦的产率及与CO2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焦具有与煤不同的典型管状或片状结构,其N、S、灰分、碱金属含量及燃烧性能优于煤炭,适合用作炼铁过程的还原剂和发热剂,以替代部分煤粉和焦炭.综合考虑,炼铁用生物质焦的最佳制备条件是,采用恒温加热模式将生物质加热至500℃进行碳化,并保温30 min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39.57KB 文档页数:6
岩石的热膨胀是不可逆的,会受加热历史的影响,加热时的特性和冷却后的特性差异较大.本文研究了温度载荷作用下岩石材料在压缩和拉伸时的热断裂破坏过程,分析了岩石热断裂破坏的宏观力学特性,探讨了岩石宏观热破坏作用机理.根据岩石热破坏机理与岩石强度准则,计算了试件在各温度作用下受压和受拉破坏时产生的最大应力.计算结果能较好地与实验结果吻合
首页上页5678910111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1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