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0.46KB 文档页数:6
采用大涡模拟研究连铸钢水非定常湍流特性,比较了雷诺平均数学模型与大涡模拟数学模型对预测结晶器内钢水湍流运动的影响.模型采用一种低温液态金属模型的超声波多普勒速度仪(UDV)的测量结果进行验证,表明大涡模拟比雷诺平均模拟与实验测量结果更加吻合.瞬态湍流研究表明,大涡模拟优于雷诺平均数学模型,能够捕捉到水口附近高频率的湍流脉动现象.水口出流钢水区域内小尺度湍流结构起支配作用,射流以阶梯状上下摆动向结晶器内扩散.受湍流大尺度作用,结晶器内流场偏流现象始终存在,并且呈周期性变化,随着对流场时间平均的增加,结晶器内的不对称现象逐渐消除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9.86KB 文档页数:6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连铸电磁旋流水口内流体流动和夹杂物碰撞长大行为进行了研究.数值结果表明电磁旋流水口出口处流体流动扩张角与低熔点合金实验值相符.旋转磁场对浸入式水口内壁夹杂物沉积行为存在两个相反的作用:一方面旋转磁场作用加强了水口壁面处钢液的湍流流动,加速了夹杂物在水口内壁的沉积吸附速率;另一方面水口内壁附近夹杂物在旋转磁场产生的旋流作用下易被携带至水口中心,削弱了水口内壁对夹杂物的黏附.在上述两方面因素作用下,钢液区存在一个最佳磁感应强度可使水口内壁夹杂物沉积速率降至最低,从而减轻水口结瘤现象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6KB 文档页数:8
叶足虫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um, 1903 属肉足鞭毛门、叶足纲,以具有宽大叶状伪足的运动细胞器为特征。 滋养体:原虫具有摄食、运动、生长繁殖的阶段 包囊:原虫静止运动、不摄取营养的阶段 [形态] 大滋养体:直径10~60μm,有透明的外质和颗粒状内质,一个泡状核,核直径 4~7μm,胞质内常有吞噬的红细胞以及食物泡 小滋养体(共栖型):直径10~30μm,内外质不分明,细胞内无吞噬的红细胞, 细胞核同大滋养体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0.41KB 文档页数:7
采用石墨质蛇形通道制备半固态A380铝合金浆料,并研究浆料制备过程中浆料组织的演变.结果显示,合金熔体在蛇形通道内发生一次凝固,在其通道内壁的激冷和异质形核作用下形成大量的初生自由晶,半固态浆料的剩余液相在收集坩埚内发生二次凝固形成二次非枝晶.初生晶粒的游离模型表明一部分初生自由晶直接生长为球晶,其他部分则成长为枝晶,枝晶在‘自搅拌’的作用下发生缩颈和熔断,通过‘自旋转’在蛇形通道内得到初步球化和熟化.二次凝固形成的二次非枝晶在收集坩埚内得到初步球化和熟化,同时初生晶粒在收集坩埚内得到进一步球化、熟化和均匀分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14.61KB 文档页数:10
结合风口回旋区燃烧和炉外煤气预热、脱除和循环的平衡关系,建立了氧气高炉一维气固换热与反应动力学模型,并采用传统高炉的运行和解剖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通过模型研究了氧气含量和上部循环煤气流量对氧气高炉炉内过程变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氧气含量偏低和上部循环煤气流量不足时,会降低铁矿石还原效果,炉渣内出现大量未还原铁氧化物;氧气含量和上部循环煤气流量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炉内CO含量和铁矿石还原速度,但提高上部循环煤气流量会大幅提升炉顶煤气温度,增大热量损失.与传统高炉相比,氧气高炉内CO含量提高1.0~1.5倍,炉内气体还原性更强;铁矿石还原完成位置提高1.49 m,全炉还原反应速度更快;直接还原度降低55.2%~79.2%,炉内直接还原反应消耗的碳量更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9.48KB 文档页数:8
对旋转溜槽内物料的运动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质点在溜槽内的运动方程式,算得溜槽内物料运动的相对加速度、相对速度,和受柯氏力作用下的偏心角。通过具体计算表明,物料在溜槽内的相对速度主要取决于初速度、溜槽倾角和溜槽长度。溜槽的转速虽然对物料的切向速度有很大影响,但对于物料沿溜槽纵向的相对速度影响甚微,可以忽略不计。物料在溜槽内的偏心角不但和相对速度有关,并且和溜槽的转速有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MB 文档页数:6
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楔横轧轧制铝合金时轧件内部空洞演化的一般规律和工艺参数对空洞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轧件内部单空洞演化的一般规律是球形-椭球形-轧件内部轴向贯通的孔腔;多空洞演化时,位于轧件中心的空洞的变化规律和单空洞时相似,但其余位置的空洞发生了闭合,它们对中心空洞有正作用方面的影响;在模具的各个阶段中,楔入段的后期和展宽段的前期是内部空洞演化的关键阶段;在楔横轧加工的工艺参数方面,展宽角是影响空洞演化的最敏感因素,其次是断面收缩率,再次是成形角.研究证明了小的成形角、展宽角和断面收缩率均有利于轧件内部空腔的扩展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14.5KB 文档页数:66
本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内科疾病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常见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等内容,以及了解部分疑难危重病证的治疗法则。本课程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分别介绍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生五气(风、寒、湿、燥、火)、脏腑、气血津液等病机病证的基本概念。总论教学时数为15学时。各论介绍51个常见病证及其所属附篇,各论教学时数为160学时,其中包括病案讨论14学时。总论、各论教学时数共计175学时。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采用课外辅导、集中答疑、电化教学、课间见习等多种方法。此外,亦可根据各个病证的需要适当利用图表示意、补充讲义、病历讨论等,以提高教学效果。本大纲供中医专业五年制教学使用。教师授课必须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围绕目的要求,完成教学内容。教师在传授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和要领的同时,应将理论密切联系临床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9MB 文档页数:11
为研究压下对连铸坯内部裂纹产生的影响,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230 mm×280 mm断面大方坯压下数学模型。通过压下模型对重轨钢连铸坯压下过程进行热力耦合模拟计算,对压下过程中产生的内部裂纹进行了预测。首先,对连铸坯不同中心固相率为0.3~0.7的温度场进行计算;然后,利用压下模型计算了连铸坯中心固相率0.3~0.7时凝固前沿的等效塑性应变。研究结果表明,在连铸坯中心固相率为0.3~0.7的位置处分别施加7 mm压下量进行压下,连铸坯凝固前沿等效塑性应变未超过临界等效塑性应变(0.4%),连铸坯未出现内裂纹;同时,对连铸坯在中心固相率为0.6位置处进行了不同压下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连铸坯压下量超过7 mm时,凝固前沿的等效塑性应变超过临界塑性应变(0.4%),连铸坯出现内裂纹,并且压下量越大,连铸坯内裂纹越严重。同时,工业试验结果与模型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计算的准确性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22KB 文档页数:49
1、教学内容 讲授物流管理制制度与物流的组织结构,讲授物流的质量管理的概念、内容,物流标准化的定义、特点、种类等内容。讲授物流绩效评价的含义、目的、评价内容。 2、教学基本要求 熟悉物流管理制制度与物流的组织结构,掌握物流的质量管理的概念、内容,物流标准化的定义、特点、种类等内容。掌握物流绩效评价的含义、目的、评价内容
首页上页456789101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