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51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01.32KB 文档页数:5
采用EBSD微取向分析方法,通过分析高纯铝箔冷轧后退火的再结晶初期立方取向晶核的形成过程及立方取向晶粒的长大行为,探讨了高纯铝箔中立方织构形成的微观过程.结果表明,在高纯铝箔轧制基体上没有发现立方取向{001}<100>的晶核优先形成,但是再结晶完成以后却会出现较强的立方织构,因此高纯铝箔立方织构的形成主要是借助于立方取向晶粒的取向生长机制实现的.立方取向晶核容易在S取向{123}<634>的形变晶粒之间产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8.7KB 文档页数:5
通过研究悬浮浇注工艺下GCr15轴承钢的凝固动力学过程来探讨悬浮剂的作用机理,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分别讨论悬浮浇注工艺对钢锭凝固过程的温度分布、凝固速度、结晶温度间隔以及形核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悬浮浇注能有效地提高钢锭的凝固速度,改善钢锭截面的温度分布和溶质元素的分布,减小合金的结晶温度间隔,增加钢锭形核率.其结果使钢锭凝固时间缩短,化学成分分布均匀,缩松缩孔减少,结晶组织细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7.46KB 文档页数:3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铸铁中开花状石墨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开花状石墨是石墨沿[0001]方向生长速率增大的过程。因而它是1种过球化石墨,而不是铸铁过程中球化不良造成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0.14KB 文档页数:5
应用三维刚塑性有限元DEFORM-3D软件对等内径空心轴类零件的楔横轧成形进行了热力耦合数值模拟,分析了轧制过程中轧件内部的应力、应变场及温度场分布规律,揭示了轧件变形过程中横截面椭圆化和轧件外表面轴肩部分产生隆起以及内表面在靠近台阶处产生凹陷的原因,阐述了轧件在轧制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模拟结果表明,用楔横轧工艺轧制等内径空心轴是完全可行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4MB 文档页数:7
利用可视流化床分别研究了Fe2O3和Fe粉在流化过程中黏结失流发生的过程.结果表明,Fe2O3在惰性气氛中流化不发生黏结失流,而在还原气氛中发生黏结失流,且黏结发生时间恰好是铁晶核析出的初始阶段.Fe颗粒在还原和惰性气氛中流化均出现黏结失流现象.铁的生成是产生黏结的前提条件.当Fe颗粒流化温度从700℃升高到750℃时,黏结临界时间提前了11min,表明金属铁的表面特性是导致黏结的主要内因.扫描电镜分析表明,Fe和Fe2O3表面形成的纳微结构是导致Fe2O3流化还原黏结失流的重要因素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8.5KB 文档页数:20
存储过程是为完成特定的功能而汇集在一起的一组SQL程序 语句,经编译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SQL程序。 在 SQL Server中使用存储过程而不使用存储在客户端计算 机本地的 Transact-SQL程序的优点包括: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3MB 文档页数:6
采用热挤压方法制成45钢/25Cr5 MoA/Q235钢三层结构的复合轴,研究了结合界面的组织、Cr元素扩散和结合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热装方式制成的25Cr5 MoA/Q235钢固-固复合坯料,在界面形成一定厚度的氧化皮,即使经过挤压和热处理后,也无法彻底消除结合界面氧化皮对结合性能的影响;采用间隙配合的25Cr5 MoA/45钢固-固复合界面,由于在挤压前经过良好的表面处理,挤压后的界面几乎没有氧化物存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过渡区,经过高温保温过程,在结合界面会形成Cr的碳化物,对Cr和C的扩散起到阻碍作用;经过挤压后,25Cr5 MoA/Q235钢、25Cr5 MoA/45钢结合界面的结合强度均比较低.与复合板相比,复合轴结构上所具有的特点,使其即使初期结合强度较低,也不易产生剥离;经过后续热处理,通过元素的扩散过程,可以提高复合轴的结合强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9.27KB 文档页数:4
研究在中板轧制过程中抑制板坯弯曲的措施.在国内外首次应用上压法轧制来抑制中板轧制过程中板坯生成的弯曲现象,从理论上建立了板坯上下表面温差与轧辊辊径差的关系,为现场提供配辊原则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81.5KB 文档页数:17
5.1.概述 5.1.1.化工生产中的传质过程 5.1.2.相组成表示法 5.1.3.气体吸收过程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6KB 文档页数:3
一、了解过程特性的类型的四种类型 二、掌握描述过程特性的参数的物理意义及对控制通道、扰动通道的影响 三、学会一阶对象、二阶对象的建模
首页上页919293949596979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51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