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9MB 文档页数:7
基于颗粒元理论和PFC3D程序,构建具有矿石散体细观力学性质的放矿模型,开展崩落法采矿中放出体流动特性影响因素研究.运用统计学知识确定对放出体流动特性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因素及其敏感性,得出其与放出体流动特性的关系,并通过已有研究结论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基于PFC3D程序的放矿模型在放出体流动特性影响因素研究中的适宜性与可靠性.研究表明:放出体颗粒形状、摩擦系数及放矿口尺寸三种因素是显著影响崩落矿岩流动特性的重要参数.在放矿初始阶段,放矿口尺寸对放出体形态影响最大,其次为摩擦系数,颗粒形状对其影响最小;在之后的放矿过程中,颗粒形状对放出体形态影响最大,其次为放矿口尺寸和摩擦系数.散体颗粒形状越不规则、散体内摩擦角越大以及放矿口尺寸越小则放矿越困难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7MB 文档页数:11
为进一步揭示远场条件下金属矿山崩落矿岩运移演化机理,综合利用物理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手段,构建单口放矿模型开展近?远场崩落矿岩流动特性研究。首次基于离散元软件PFC3D和刚性块体模型构建放矿数值模型,并通过近场放矿物理试验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刚性块体模型在崩落矿岩流动特性研究中的可靠性与优越性。在此基础上,对远场条件下松动体形态变化规律、矿岩流动体系内的应力演化规律及其力学机理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近?远场条件下的松动体形态变化均符合倒置水滴理论。在放矿初始阶段,松动体最大宽度随高度增大呈幂函数形式快速增加;随后,松动体最大宽度随高度增大而近似线性增加。2)崩落矿岩流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应力拱效应。随着矿岩散体松动范围不断扩大,松动体外围一定范围内的垂直应力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水平应力逐渐增大并在松动区域到达前出现激增现象;而松动体内的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则急剧下降至较低水平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0.5KB 文档页数:2
实验一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通过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制作,掌握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观察的取材、固定、染色 和制片方法;熟练掌握压片法的原理与操作要领;熟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各个时期染 色体形态、结构、数目的变化;理解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39MB 文档页数:67
一、形态原理与表现技巧的关系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分别研究了学习设计与造型基础课的关系, 了解了造型基础的基本要求。前几章主要是对形态原理进行初步研究, 这一章及整个第二编将由浅入深地进行表现技巧的训练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39MB 文档页数:67
一、形态原理与表现技巧的关系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分别研究了学习设计与造型基础课的关系, 了解了造型基础的基本要求。前几章主要是对形态原理进行初步研究, 这一章及整个第二编将由浅入深地进行表现技巧的训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6MB 文档页数:10
本文用各种不同的加热温度和不同的冷却方式,对20A深冲弹钢中出现的各种铁素体形态进行了光学金相和电子金相的观察,经过分析表明,在含碳量一定的低碳钢中,铁素体的形态和冷却方式,冷却速度有关,并且这些形态大都符合Dubè所作的分类。本文根据铁素体片的形态讨论了它的形核和长大的机构学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5.5KB 文档页数:6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病毒包涵体形态特点及在细胞内的位置。 2.了解单层细胞生长特点及现象。 3.了解立克次体、螺旋体、衣原体及真菌形态及染色特点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39MB 文档页数:67
一、形态原理与表现技巧的关系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分别研究了学习设计与造型基础课的关系, 了解了造型基础的基本要求。前几章主要是对形态原理进行初步研究 ,这一章及整个第二编将由浅入深地进行表现技巧的训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04.77KB 文档页数:5
为了确定薄带连铸AISI304不锈钢凝固过程中残留铁素体的生成及转变行为,采用彩色金相、电解侵蚀、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技术及X射线衍射分析等研究手段对双辊薄带连铸AISI304不锈钢凝固组织及残留铁素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ISI304不锈钢薄带的凝固组织由表层胞状晶区、中间柱状晶区和中心等轴晶区三部分组成.薄带表层胞状晶区内残留铁素体呈棒状,柱状晶区的残留铁素体形态为鱼骨状,中心等轴晶区的残留铁素体呈弯曲的树枝状;薄带的表层胞状晶区残留铁素体的质量分数为4.6%~6.6%,柱状晶区内的残留铁素体质量分数为3.6%~3.7%,中心等轴晶区内的残留铁素体质量分数为11.27%~11.34%;残留铁素体沿着厚度方向呈现\W\状分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6.32KB 文档页数:5
应用PFC2D计算程序,对某矿水平与倾斜联合布置的折线型综采面,分析了散体顶煤和破碎直接顶的落放过程及落放形态,揭示了不同放煤步距连续推进模式下的煤损动态特征,并对不同放煤顺序的顶煤回收率及支架受力工况进行了优化分析.研究表明:折线型综采面采用自上而下的回采顺序,顶煤回收率高,支架受力均匀;低位单口放煤时,放出体形态向采空区侧偏转;在支架连续推进过程中,煤损形态节律性变化;大倾角厚煤层综放开采,采用中档放煤步距的经济技术效果较好
上页123下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