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48)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83.5KB 文档页数:8
根据光谱实验和量子力学计算,已十分清楚 (一)基态原子的电子构型/分布规律/原则 第一,多电子原子中不同n、原子轨道的能级高低不同 (这里不包含量子数m和m,因一般没有磁场) 我国科学家徐光宪教授首先总结出: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9.5KB 文档页数:7
配位化合物又称络合物,是一类含有中心金属 原子(M)和若千配位体(L)的化合物(ML)中心 原子M通常是过渡金属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具 有空的价轨道;而配位体L则有一对或一对以上 孤对电子M和L之间通过配位键结合成为带电 的配位离子,配位离子与荷异性电荷的离子相结 合,形成配位化合物有时中心原子和配位体直接 结合成不带电的中性配位化合物分子 个配位化合物分子(或离子)中只含一个中心 原子的叫单核配位化合物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中 心原子的叫多核配位化合物在多核配位化合物 中若MM之间有键结合在一起的叫做金属簇化之合物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4KB 文档页数:1
第四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试简述发射线和吸收线的轮廓对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影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7MB 文档页数:78
一、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 (一)原子能级与能级图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57KB 文档页数:71
第一节概述 一、历史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待测基态原子对特征谱线的吸收而建立的一种分析方法。这一方法的发展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1、原子吸收现象的发现 -1802年 Wollaston发现太阳光谱的暗线; -1859年 Kirchhoff和 Bunson解释了暗线产生的原因;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57KB 文档页数:71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 第三节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仪器 第四节 原子吸收光谱的干扰与消除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48.5KB 文档页数:7
三、定量分析饲料中汞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双硫 腙比色法两种。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原理样品经硫酸硝酸消化,使汞转变成离 子状态,在强酸性溶液中以氯化亚锡(SnC2)将汞离子还原成元素汞,以氮气 或干燥清洁空气作载体将汞吹出,于253.nm波长处进行原子吸收测定,与标准 系列比较定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4.05KB 文档页数:5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Ta(10nm)/NiFe(8nm)/Cu(2.6nm)/NiFe(3.6nm)/FeMn(9nm)/Ta(10nm)自旋阀多层膜.在Cu/NiFe界面沉积适量厚度的Bi原子能够有效地提高交换耦合场,沉积过量的Bi原子会导致交换耦合场下降.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在Cu/NiFe界面的Bi原子可以有效地抑制Cu原子在NiFe层表面的偏聚;当沉积过量的Bi原子时,Bi原子会进一步迁移到FeMn中,形成杂质,从而破坏了FeMn的反铁磁性,使交换耦合场降低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8MB 文档页数:96
4.1几个基本概念 4.2旋光性 4.3对映体和外消旋体 4.4 Fischer投影式 4.5构型标记 4.6含2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4.7含手性碳原子的单环化合物 4.8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 4.9手性分子的形成和生物作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66.5KB 文档页数:16
一、概述 generalization 二、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formation of AAS 三、谱线轮廓与谱线变宽 shape and broadening of absorption line 四、积分吸收与峰值吸收 integrated absorption and absorption in peak max 五、基态原子数与原子化 温度 relation of atomic amount in ground with temperature of atomization 六、定量基础 quantitative
首页上页67891011121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4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