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3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1.86KB 文档页数:6
本文采用系列截面法,较系统地对退火纯铁晶粒的拓扑构形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着重分析了拓扑参量的分布特性及有关规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4.43KB 文档页数:5
对无初始织构的工业纯铝轧制织构的研究和分析表明,取向空间、取向分布函数、正态分布模型以及取向线分析是研究织构得力而又十分简便的手段,具有许多优点。在多晶铝轧制过程中取向空间内的β线是取向最终稳定线。随变形量的提高,晶粒在β线上的聚集程度不断提高。轧制过程中主要的织构分量为C{112}、S{123}、B{110}和G{110}。它们在变形中的稳定性在此也作了分析和讨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3.83KB 文档页数:52
一、 预科实验 实验一 测定冰的熔化热 实验二 电学实验基本知识和测量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 实验三 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四 测量薄透镜的焦距 实验五 显微镜 二、 基础实验-I 实验六 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 实验七 测定金属的杨氏模量 实验八 刚体转动实验 实验九 气轨上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 实验十 扭摆的受迫振动 实验十一 复摆实验 实验十二 测定媒质中的声速 实验十三 弦上驻波实验 实验十四 直流电桥测量电阻 实验十五 用非平衡测量铂电阻的温度系数 实验十六 霍尔效应测量磁场 实验十七 LCR的谐振现象 实验十八 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十九 虚拟仪器基础-LabVIEW入门 实验二十 分光计的调节和用掠入射法测折射率 实验二十一 光衍射的定量研究 实验二十二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 实验二十三 迈克耳孙干涉仪 三、 基础实验-II 实验二十四 高温超导材料特性测试和低温温度计 实验二十五 闪光法测定不良导体的热导率 实验二十六 动态法测定良导体的热导率 实验二十七 真空镀膜实验 实验二十八 交流电桥 实验二十九 RLC串联电路的暂态过程 实验三十 磁滞回线的测量 实验三十一 光栅特性及测定光波波长 实验三十二 偏振光的定量研究 实验三十三 全息照相 实验三十四 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 实验三十五 光源的时间相干性 实验三十六 光栅光谱仪的校准和使用 实验三十七 光学多道分析器(OMA)研究氢原子光谱 实验三十八 微波的布拉格衍射 实验三十九 X射线衍射 实验四十 共振法测定杨氏模量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31.09KB 文档页数:4
通过对Cu-Zn合金的内耗、电阻、形变、频率和温度的同步测量,发现了这些量的变化过程存在一定的联系。另外对Cu-Zn合金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的电阻峰进行了定量研究,所得公式与实验结果很好地符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1MB 文档页数:7
本文采用OM及SEM金相定量研究了亚临界(低于AC1)退火对冷轧态Fe-c-Mn双相钢临界区(AC1~AC3)奥氏体形成动力学的影响,采用STEM能谱分析及SEM波谱分析测定了在亚临界退火过程中碳化物中锰浓度的变化及在临界区形成的奥氏体的锰浓度。实验结果表明,亚临界退火过程发生锰向碳化物中的平衡偏聚,从而使临界区形成的奥氏体具有较高的锰含量,提高奥氏体的淬透性。这对于周期退火双相钢板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MB 文档页数:6
针对动态板形辊(DSR)宽带钢冷轧机的板形控制性能存在垂直不对称的问题,通过建立全辊系模型,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其特殊的板形控制性能进行了数值计算.定量研究了国内某厂引进的DSR轧机的板形控制性能及其垂直不对称性,分析了这种不对称性的产生原因,并制定了减轻其危害的具体对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4.4KB 文档页数:6
针对擦伤电极技术中长期存在的擦伤过程时间相关性问题,详细分析了其物理参量(擦伤时间和擦伤速度)对无膜表面最大表观反应电流的影响,指出:随着擦伤时间或擦伤速度的变化,无膜表面最大反应电流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将导致再钝化动力学衰减参数的失真。因此,以往的擦伤方式不能真实反映与定量研究金属材料的再钝化过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6MB 文档页数:7
M2AI和M2高速钢经一次和二次淬火后,奥氏体晶粒和未溶碳化物的定量研究表明,在高温r/f比值相同的条件下,由于淬火前原始组织的差别,可发生正常(均匀)和异常(非均匀)两类长大。根据异常粗晶形成初期的组织观察,提出了“连续-非连续”再结晶模式和“合并—推移”式的生长机制。提出了减轻或消除M2AI钢混晶的工艺原则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27.5KB 文档页数:29
1.电场线 E:空间矢量函数 定量研究电场:对给定场源电荷求出其电场分布函数定性描述电场整体分布:电场线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99.35KB 文档页数:5
为了获得带钢瓢曲发生的临界张力条件模型,建立抑制其产生的有效工艺措施,运用有限元中几何非线性屈曲计算方法,结合冲压领域的弹塑性屈曲理论,定量研究了退火炉内的七项关键因素——导向辊辊形、来料板形、带钢宽度、横向温差、焊缝位置、辊面摩擦系数和总张力——对带钢张应力横向分布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仿真发现导向辊辊形、带钢厚度等对张应力横向分布影响最为显著,揭示了瓢曲行为与横向张应力分布的内在关系,为制定抑制“热瓢曲”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思路,并取得了良好的现场控制效果
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3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