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I:10.13374/j.issn1001053x.1991.02.013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13卷第2期 Vol,13 No2 1991年8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s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March 1991 Cu-Zn合金马氏体相变中 的内耗、电阻与形变 王天飞·黄源倜 摘要;通过对C山-Z合金的内耗、电阻、形变、频率和温度的同步测量,发现了这些 量的变化过程存在一定的联系。另外对Cu-Z合金热弹性马氏体相变的电阻峰进行了定量 研究,所得公式与实验结果很好地符合。 关键词;内耗,热弹性马氏体,驱动力,电阻修 Internal Friction,Electric Resistance and Shape Change in Cu-Zn Alloy during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Wang Tianfei.Huang Yuanti ABSTRACT:The internal friction,electric resistance,shape change,freque- ncy and temperature in Cu-Zn alloy were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during phase transform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 of those quantities were exhibited certain correlation.The change of electric resistance in Cu-Zn alloy during phase transformation was calculated 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 is well consists with the experimental curve. KEY WORDS:internal friction,thermoelastic martensite,driving force,ele- ctric resistance peak Cu-Z血合金马氏体相变的研究工作已有了不少成果,例如发现了Cu-Z的相变电阻蜂1) 以及内耗蜂2等等。另外,Wayman等人认为8),在Cu-Zn合金中,热弹性马氏体的相变 1990-07-20收稿 ·物理系(Department of physics) 169
第 31 卷第 2 期 1 9 9 1年 3 月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U n i v e r s it y o f S e i e n e e a n d T e e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V o l 。 13 N o Z M a r e h 1 9 9 1 C u 一Z n 合金马 氏体相变 中 的内耗 、 电阻与形变 王 天 飞 ’ 黄 源调 ’ 摘 要 ; 通 过对 c u 一 z n 合金的内耗 、 电阻 、 形变 、 频率和 温度的同步 测量 , 发 现 了这 些 量的变化过 程存 在一 定的 联 系 。 另 外对 C u 一 Z n 合金热弹 性马 氏 体相变的电阻峰进行 了定量 研 究 , 所得 公式与实验 结果 很好地符合 。 关键词 : 内 耗 , 热弹 性马 氏 体 . 驱动 力 . 电 阻 峥 I n t e r n a l F r i c t i o n , i n C u 一 Z n A l l o y E l e e t r i e R e s i s t a n e e d u r i n g M a r t e n s i t i e a n d S h a P e C h a n g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不犷 a n g T f a n f e i . H o a n 夕 Y u a n t i ’ A B S T R AC T : T h e i n t e r n a l f r i e t i o n , e l e e t r i e r e s i s t a n e e , s h a P e e h a n g e , f r e q u e - n e y a n d t e m p e r a t u r e i n C u 一 Z n a l l o y w e r e m o a s u r e d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d u r i n g P h a s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 T h e r e s u lt s s 五o w t h a t t h e e h a n g e o f t h o s e q u a n t i t i e s w e r e e x h i b i t e d e e r t a i n e o r r e l a t i o n . T h e e h a n g e o f e l e e t r i e r e s i s t a n e e i n C u 一 Z n a ll o y d u r i n g p h a s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w a s e a l e u l a t e d a n d t h e e a l e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1 5 w e ll e o n s i s t s w i t h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e u r v e - K E Y W O RD S : i n t e r n a l f r i e t i o n , t h e r m o e l a s t i e m a r t e n s i t e , d r i v i n g f o r e e , e l e - e t r i e r e s i s t a n e e p e a k C 。 一 Z n 合金马氏体相变的 研究工 作已有了 不少成果 , 例如发现 了 C u 一 Z n 的 相变电阻峰 〔 ` ’ 以 及内耗峰 〔 2 ’ 等等 。 另外 , W a y m a n 等人认 为 〔 3 3 , 在 C u 一 Z n 合金中 , 热 弹 性马 氏体的 相变 19 9 0 一 0 7 一 2 0 收稿 物理 系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h y s i e s ) 1 6 9 DOI: 10. 13374 /j . issn1001 -053x. 1991. 02. 013
过程是均匀的。为了更全面地探讨这些现象,作者采用内耗、电阻、形变、频率和温度的同 步测量方法研究这些量的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过程的相互联系,这种方法在Cu-Z合金中 还未见过报导。 1实验过程 实验的样品为Cu-40.2wt%、Zn,经高温淬火处理(1073K保温15min,淬入冰水中)。 实验过程中内耗Q~1用葛氏摆测量,电阻R的测量采用电位差计并通过四接头方法进行。并 测量了样品的形变日(通过内耗摆零点变化来反映)和频率∫以及温度T。以上几个量的测量 基本上是同步的。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升温与降温速率基本是均匀的,约为1min变化1℃。内 耗摆的频率f在实验过程中约为1Hz。内耗测量无振幅效应。 2结果和讨论 Cu-Z合金的内耗Q~1、电阻R、形变B、频率f和温度T的同步测量结果如图1所示。 在降温过程中存在4个Q~'蜂Pc1、Pc2、Pc3、Pc4,这说明样品在降温时发生了热弹性马 氏体(TEM)相变,也说明了TEM的相变过程是不均匀的。在升温中也出现了4个内耗峰 1.36 1.2 1.1 1.94} 1.87 1.804 2.2 Af 2.1 2.0 120140160180200220240260280 了/K 图1Cu-Z如合金马氏体相变时内耗、电阻、形变与频率随温度的变化 Fig.I The change of internal friction,electric resistance,shape change and frequency with temperatures Pa1、P2、PH3和P,它们对应TEM的反相变过程。电阻R随温度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 的TEM相变的特征1),在升温和降温中各出现了一个电阻蜂。另外,形变8在降温和升温 的热循环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迥线。 170
过程是均 匀的 。 为了更全 面地探讨这 些现象 , 作者采用 内耗 、 电 阻 、 形变 、 频率和温度的 同 步测量方 法研 究这些量的变化规 律以 及这些变化过程的相互联系 , 这种 方法在 C u 一 Z n 合金中 还 未 见过报导 。 1 实 验 过 程 实验的样 品为C u 一 4 0 . 2 w t 写 、 Z n , 经高温淬火处理 ( 1 07 3 K 保温 15 m in , 淬人冰水中 ) 。 实验 过程中内耗 Q 一 ’ 用 葛氏摆测量 , 电 阻R 的 测量采 用 电 位差计并通过 四接头 方 法进行 。 并 测量了 样品 的形变 0 ( 通 过内耗摆零点 变化来反映) 和频率f 以及温度T 。 以 上几个量的测量 基本上是同步的 。 在整个测量过程中升温与降温速率基本是均匀的 , 约 为 l m in 变化 1 ℃ 。 内 耗摆 的频率 f 在实验过程中约 为I H z 。 内耗测量无振 幅效应 。 2 结果和讨论 C 。 一 Z n 合金的内耗 O 一 ` 、 电阻 R 、 形变0 、 频率f 和温度 T 的 同步测量结 果 如 图 1 所示 。 在降温过程中存在 4 个 O 一 ’ 峰尸 。 : 、 P 。 : 、 尸。 。 , P 。 : , 这说明样品 在降温 时发生了热弹性马 氏体 ( T E M ) 相变 , 也说 明了 T E M 的相变过程是不均 匀的 。 在升温中 也 出 现 了 4 个内耗峰 里 丁才 、 司 之勺勺O 。 , 了三匕 沐。 1 0"之、 1 2 0 1 4 U 、后了箫器 币 药~ ~ ~ 一曰` - 一 - ` — J 一 . 2 4 0 2 6 0 2 8 一0 F 19 图 1 C u 一 Z n 合金马氏体相变时内耗 、 T h e e h a n g e o f 王几 r e r n a l r r i e t 宜o n , a n d f r e 任u e n C y w i t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s 了 /K 电阻 、 形变与频率 随温 度的变化 e 1 e e t r i e r e s i s t a n e e , s h a P e e h a n g p H : 、 尸 工, 2 、 p l ; 3 和 lP , ` , 它 们对应 T E M 的反 相变 过程 。 电阻 R 随温 度的变化 也 表 现 出 明显 的 T E M 相变的特 征 〔 ` , , 在升温和降温中各出现 了一个 电 阻峰 。 另外 , 形变 0 在降 温和升温 的 热循环 中形成了 一个 完整的迥线 。 1 7 0
对升温和降温中都出现4个Q1峰的现象,初步的解释是,化学驱动力与相变阻力之间 有一个消长变化过程。当化学驱动力大时,TEM转变得快,Q1相就大,出现Q峰。反之 当相变阻力大时,Q-1就减小。而这个消长变化过程不是均匀的,结果就形成了几个Q1 革。 将Q-1曲线和R以及8的曲线比较可知,内耗峰Pc1、Pc2、Pa3和PH:对应于|òR/òT 和ò8/òT|取极大值的区段。另外,升温和降温中最大的Q~'峰Pc1、Pc2和PH3、Pa:基本上 对应频率极小。这个结果和以前在TiN以及TiNiFe中取得的结果类似45?。在降温中,当 T=195K时,Q1和9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同时R-T曲线开始偏离直线呈上升趋势,因此 可以确定,Ms=195K。当温度降至135K时,R-T曲线又变成直线,说明Mr=135K。升 温过程中出现的A和As可采用同上述类似的方法确定,结果为Af=170K,Af=226K。 降温过程中R-T曲线在M,点开始上升这一事实说明,在相变过程中的某一温度下,热 弹性马氏体的电阻率大于母相的电阻率,即: PM(T)>P(T) (1) 其中Pu(T)和Pp(T)分别为TEM和母相的电阻率。根据这一结论,对相变过程中出现 电阻蜂的现象可作如下解释(以降温过程为例):降温中影响R的因素有两个,一是TEM 不断增多,具有使R增大的作用;二是温度的降低又有使R减小的作用。在这两个因素的共 同作用下,降温中电阻R从直线下降转为上升,经过峰值后又转入直线下降。对升温过程的 电阻变化可以同样解释。 对Cu-Z样品,设在降温中T=Ms时,P(Ms)=PMo,Pp(Ms)=PPo,当Mf<T< Ms时,Cu-Zn样品中TEM占的比例为X(T),0<X(T)<1。当T=Ms时,X(Ms)=0,当 T=M:时,根据Wayman等的观点ca,母相基本上转变为TEM,所以有X(Mt)≈1。另外 忽略相界面对电阻的影响。这样对降温过程,在Mr≤T≤Ms温度范围内,Cu-Z试样电阻 率为: p(T)=X(T)P(T)+(1-X(T)JP(T) (2) 以1/S乘上式(1、S分别为试样的长度和截面积),得 R(T)=X(T)R(T)+〔1-X(T)〕Re(T) (3) 另外考虑到Pw(T)和Pp(T)随温度降低而线性下降,因此设: Rx(T)=RMo-Ku(Ms-T),Rp(T)=R2o-KP(Ms-T) (4) 其中Ku和K分别为TEM和母相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率。(4)式代入式(3),可得 R(T)=X(T)CRM0-Kw(Ms-T)门+C1-X(T)CR.。-KP(Ms-T)门(5) (5)式即为降温中M:到Ms之间的电阻计算公式。对升温过程,用类似方法可得As到 A:间的电阻公式为: R(T)=X(T)〔R1+KM(T-A3)+C1-X(T)〔Rp1+Kp(T-As)门(6) 其中R1=Pw(As)1/S,Rp1=Pp(As)I/S (7) 公式(5),(6)中的常数RMo、Rro、RM1、RP1、K和K等的数值可以根据实验数据求出。 171
对升温和降温 中都 出现 4 个O 一 ` 峰的现象 , 初步的解释是 , 化学 驱动力 与相变阻力之间 有一个消长变化过 程 。 当化学驱动力大 时 , T E M 转变得快 , Q 一 ’ 相就大 , 出现 O 一 ` 峰 。 反之 当 相变阻力大时 , 口 一 ’ 就减小 。 而这个 消长变化过 程不是均 匀 的 , 结果 就 形 成 了 几 个 Q 一 ` 峰 。 将 Q 一 ’ 曲线 和R 以及e 的 曲线 比较可知 , 内耗峰尸。 , 、 尸 c Z 、 尸二 3 和p : : 对应 于 1 d R /。州 和 } J O /。 T !取极大值的 区段 。 另外 , 升温和降温中最大的 O 一 ` 峰P 。 , 、 尸 c : 和尸 H 。 、 尸。 ` 基本上 对应频率极小 。 这 个结果和 以前在 IT N i以及 IT NI F e 中取得 的结果类似 亡 4 ’ 5 〕 。 在 降温 中 , 当 T = 19 5 K 时 , Q 一 ’ 和 夕开始 出现明显 的变化 , 同时 R 一 T 曲线开始偏离直线呈上 升趋势 , 因此 可以确定 , M : = 1 95 K 。 当温度降至 135 K 时 , R 一 T 曲线又变成直线 , 说 明 M f 二 1 3 5 K 。 升 温过程 中出现的 A f 和 A s 可采用 同上述 类似的 方法确定 , 结果为 A f = 1 70 K , A f 二 2 2 6 K 。 降温过程 中R 一 T 曲线在M . 点 开始上 升这 一事实说明 , 在相变过程 中的某一温度下 , 热 弹性马 氏体的 电 阻率大于 母 相的 电 阻率 , 即 : P 、 , ( T ) ) P : ( T ) ( 1 ) 其 中P l( T ) 和 p P ( T ) 分别为T E M和母相 的 电阻率 。 根据这 一结论 , 对相变 过 程 中出现 电阻峰的现象可 作如下解释 ( 以 降温过程 为例 ) : 降温 中影响 R 的因素有两 个 , 一 是 T E M 不断增多 , 具有使 R 增大的 作用 ; 二是温度的降低 又有使 R 减小 的 作用 。 在这 两个因素的 共 同作用下 , 降温 中电阻 R从直线下 降转为上升 , 经过 峰值后又转入直线下 降 。 对 升温过程的 电 阻变化可 以 同样解释 。 对 C u 一 Z n 样品 , 设在降温 中 T = M 。 时 , P M ( 河 。 ) = P , 。 , P , ( M 。 ) = P P 。 , 当 M r < T ( 万 。 时 , C u 一 Z n 样品 中 T E M 占的 比例为X ( T ) , 0 < X ( T ) < 1 。 当 T 二 M 。 时 , X ( M 。 ) = 0 , 当 T 二 M : 时 , 根据W ay m an 等的观 点 ` “ ’ , 母相 基本上转变 为 T E M , 所以 有X ( M f ) 、 1 。 另外 忽略 相界面对 电阻的影 响 。 这样对降温过程 , 在 M , 镇 T 簇 M : 温 度范围内 , C u 一 Z n 试样电 阻 率 为 : P ( T ) = X ( T ) P M ( T ) + 〔1 一 X ( T ) 〕P P ( T ) ( 2 ) 以 I jS 乘上式 (I 、 S 分别为试样的长度和截面积 ) , 得 R ( T ) = X ( T ) R从 ( T ) + 〔1 一 X ( T ) 〕R 卫 ( T ) ( 3 ) 另 外考虑到 p 以 T ) 和 p , ( )T 随温度降低而线性下降 , 因此设 : R 从 ( T ) = R 从 。 一 K 从 ( M 。 一 T ) , R , ( T ) = R : 。 一 K , ( M : 一 T ) ( 4 ) 其 中兀 M和 K P 分 别为 T E M 和母 相 的 电阻 随温度的变化率 。 (4 ) 式代入 式 (3 ) , 可得 R ( T ) = X ( T ) 〔R 从 。 一 K 从 ( M 。 一 T ) 〕 + 〔1 一 尤 ( T ) 〕〔 R , 。 一 K P ( M 。 一 T ) 〕 ( 5 ) (5 ) 式即为降温中M : 到 M 。 之 间的 电阻计算公式 。 对升温过程 , 用 类 似 方 法 可得 A 。 到 A , 间的 电阻公式为 : R ( T ) = X ( T ) 〔R 从 : + K 址 ( T 一 才 。 ) 〕 + 〔 1 一 X ( T ) 〕〔 R , : + K P ( T 一 A 。 ) 〕 ( 6 ) 其 中 R M , = 户` ( A : ) I / S , R , : = P P (月: ) I / S ( 7 ) 公式 ( 5) , ( 6) 中的 常数 R , 。 、 R P 。 、 R , : 、 夕 P , 、 K M和 K , 等的数值可 以 根据实验 数据求 出 。 1 7 1
但X(T)的计算要困难一些。前面已指出,TEM相变过程是不均匀的,因此通过Delorme公 式7利用Q1的值来计算X(T)。 Delorme公式为:Q=() (8) 其中m为TEM的转变量,对上式积分得: m=∫广10ar (9) 所以降温时,TEM占的比例X(T)为: x()=(,fQar)/∫f0ar (10) 同理,对升温过程有: X(T)=1- (r)Q- (11) 应用公式(5)、(6)、(10)和(11)进行数值 ---Caleulation 计算,得到了Cu-Zn合金在降温和升温过程 -Experiment 2.4 中电阻变化的理论曲线,结果如图2所示。可 以看到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在降 2.2 温部分,误差<4%,在升温部分,误差<2%。 这一结果说明,相界面对电阻值的影响<4%。 2.0 120140160180200220240 T/K 3结 论 图2Cu-Zn合金马氏体相变中电阻的 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对比 (1)在Cu-Zn合金中,热弹性马氏体的转 Fig.2 The comparison of the calculated 变方式不是均匀的,而是分阶段的,存在4个 valuc and experimental value of the electric resistance 内耗峰。 (2)热弹性马氏体相变中出现的电阻峰主要是因马氏体相具有比母相高的电阻率和马氏 体相与母相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这两个因素造成的。 参考文献 1 Otsuka K,et al.Scripta Met.,1972,6:377 2 Ghilarducci A,Ahlers M.Scripta Met.,1980,14:1347 3 Perkins J,et al.Shape Memory Effect in Alloys,Plenum Press,New York:1976 4 Yuanti Huang,et al.Scripta Met.,1985,19:1033 5 Nai-Yi Chui,Yuanti Huang.Scripta Met.,1987,21:447 6 Schroeder T A,Wayman C M.Acta Met.,1977,25:1375 7 Delorme J F,et al.J.de Phys,1971,32C2:101 172
但X ( )T 的计算要 困难一些 。 前面 已指出 , T E M相变过程是不均匀的 , 因此通过 D e lor m e 公 式 〔 7 ’ 利 用 Q 一 ` 的值来计算尤 ( T ) 。 D e ` 。 ` m · 公式为 : Q 一 ` = (哗) 韶 其中m 为 T E M 的 转变量 , 对上式积分得 : ( 8 ) 。 一 六I: “ ` Q 一 ’ d T ( 9 ) 所 以降 温时 , T E M 占的 比例 X ( T ) 为 : “ 丁 , 一 嵘 “ ` Q一 dT ) / I汁 Q一 dT ( 1 0 ) 同理 , 对升温过程 有 : “ 丁 , = , 一 (只 : ` Q一 dT )/ I沙 。 一 ` r ( 1 1 ) 4 `00 白山翻qOq 之\嗽。OITx 应用 公式 ( 5 ) 、 ( 6 ) 、 ( 1 0 )和 ( 1 1 )进行数值 计算 , 得到了 C u 一 Z n 合金在 降温和 升 温 过程 中电阻变化的理论曲线 , 结果如图 2 所示 。 可 以看到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 在降 温部分 , 误差 < 4 % , 在 升温部分 ,误 差 < 2 % 。 这一结果说明 , 相界面对 电阻值的影响 < 4 % 。 3 结 论 1 8 0 2 0 0 T / K 2 2 0 2 4 0 C u 一 Z n 合金马 氏体 相变 中电 限 的 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对 比 12图 ( 1) 在 c u 一 Z n 合金 中 , 热 弹性马氏体的 转 变方式不是均匀的 , 而是分阶段的 , 存在 4 个 内耗峰 。 F 19 . 2 T h e e o m P a r i s o n o f t h e e a l e u l a t e d v a l u e a n d e x P e r i rn e n t a l v a l u e o f t h e e l e e t r i e r e s i s t a n e e (2 ) 热弹性马 氏体相变中出现的电 阻峰主要是因马 氏体相具有比母相 高的电阻率和 马氏 体相与母相的 电阻率随温 度变化而变化这两个因素造成的 。 参 考 文 0 t s u k a K , e t G h i l a r d u e e i A . P e r k i n s J , e t Y o r k : 1 9 7 6 Y u a n t i H u a n g , N a i 一 Y i C h u 乒, S e r i p t a M e t . 1 9 7 2 , t a M e t 献 6 : 3 7 7 ” . IP A h l e r s M 。 S e r a l . S h a p e M e rn o r y E f f e e t 1 9 8 0 , 1 4 : 13 4 7 i n A ll o 了s , P l e n u m P r e s s , N e w e t a l - Y u a n t i S e r i p t a M e t 。 , 1 9 8 5 , 1 9 : 1 0 3 3 H u a n g 。 S e r i p t a M e t 。 , S e h r o e d e r T A , W a y m a n C M 。 A e t a M e t 。 , D e l o r m e J F , e t a l . J . d e P h y s , 1 9 7 1 , 3 2 C 2 1 9 8 7 , 2 1 : 4 4 7 1 9 7 7 , 2 5 : 1 3 7 5 : 1 0 1 1 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