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2MB 文档页数:8
通过浮选试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和吸附量测试分析,研究了高锰酸钾和海藻酸钠对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三种硫化矿物浮选的影响,考察了高锰酸钾强化海藻酸钠抑制闪锌矿浮选的作用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高锰酸钾或海藻酸钠均无法实现对闪锌矿的选择性抑制。同时添加适量高锰酸钾和海藻酸钠对闪锌矿具有选择性的协同抑制作用,而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浮选的影响较小。XPS分析结果表明,海藻酸钠与闪锌矿表面氧化产生的氧化锌、氢氧化锌或硫酸锌等氧化物发生化学吸附,而不与未氧化的闪锌矿表面发生吸附。吸附量测试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闪锌矿的预先氧化作用显著增加了海藻酸钠在闪锌矿表面的吸附量,因此高锰酸钾可以强化海藻酸钠对闪锌矿的抑制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1.29KB 文档页数:4
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开路电位测量法(OCPM)研究了在1mol·L-1盐酸溶液中乌鲁托N(UP)与45#钢的界面吸附及缓蚀行为.EIS表明:随着缓蚀剂UP浓度的增大,吸附膜逐渐形成,电荷传递电阻增大.在缓蚀剂浓度为0.01mol·L-1时,缓蚀效率出现最大值;大于该浓度时,缓蚀效率下降.OCPM表明:加缓蚀剂UP前后体系自腐蚀电位的改变与温度的倒数呈线性关系.UP对阳极过程有抑制作用,是阳极型缓蚀剂;吸附热为一35kJ/mol,吸附形式为物理吸附.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0KB 文档页数:1
1、影响吸附剂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包括 和 。 2、按照吸附的作用机理,吸附作用可分为 和 两大类。 3、目前粒状活性炭的再生方法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8.72KB 文档页数:4
振动是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的重要因素,为此实验研究了振动对瓦斯吸附的作用并从理论上分析了振动对煤体结构的影响,探讨了振动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结果表明:在振动作用下,煤对瓦斯的吸附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吸附能力降低;振动延长了煤样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使吸附平衡压力与未加振动时有所升高,煤样中游离瓦斯增多;振动使煤体内的裂隙增加并扩展,当振动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煤体内形成较大范围的连通裂隙网;在振动对煤体和瓦斯产生的综合作用下,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66.5KB 文档页数:11
1.了解固体表面特性,了解液固界面吸附。 2.掌握气固界面的吸附作用、特性及 Freundlich 定温式、Langmuir 单分子层吸附定温式等相关吸附理论。了解 B.E.T 多分子层吸附定温式及其内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3.7KB 文档页数:6
利用单矿物实验,研究了十二胺(DDA)对黄锑矿的浮选行为.研究发现:pH值为2.0~8.0时,黄锑矿浮选回收率达到90%以上;pH值为8.0~10.0时,黄锑矿浮选回收率急剧降低;当pH值〉10.0时,十二胺对黄锑矿几乎没有捕收作用.十二胺浮选溶液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十二胺阳离子(DDA+)是对黄锑矿产生捕收作用的主要成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黄锑矿晶体以及十二胺离子和分子的电子结构性质,考察了十二胺离子、十二胺分子和水分子在黄锑矿表面的吸附行为.三种吸附质在黄锑矿表面吸附能顺序为DDA 〉 H2 O 〉 DDA+,十二胺离子可排开黄锑矿表面的水化膜,实现黄锑矿的疏水上浮,十二胺离子主要通过物理吸附形式吸附于黄锑矿表面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2MB 文档页数:6
采用净浆流动度、ζ电位、总有机碳(TOC)、红外光谱等实验,研究粉煤灰中氧化铁含量对不同结构聚羧酸减水剂吸附性能的影响,探讨氧化铁影响聚羧酸减水剂对水泥分散性能的机理,并提出了相应改进方法.结果表明:粉煤灰中氧化铁含量对掺不同结构聚羧酸减水剂的水泥净浆流动度均有很大影响,当氧化铁质量为粉煤灰总质量的18%时相应浆体基本失去流动性;加入硫化钠能使氧化铁与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性能降低,浆体流动度有所改善.高氧化铁粉煤灰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性很强,与普通Ⅱ级粉煤灰相比,外加剂溶液中有机碳的含量要减少1/3.电泳实验表明:氧化铁的含量越多,体系ζ电位绝对值越小,分散稳定性越差.红外光谱表明:硫化钠的加入降低了高氧化铁粉煤灰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5KB 文档页数:1
第二节吸附法(sA,VPSA) 吸附转效曲线 固定床吸附器的设计计算可根据模型试验所得的转效 曲线来进行。 转效曲线是以吸附器出口的气相浓度为纵坐标,吸附时 间为横坐标所绘出的曲线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11.01KB 文档页数:22
第七章吸附分离法 一、概述 定义:利用固体特有的吸附特性,从 液体中吸附目标物,再用适当的洗脱剂将 其解吸达到分离纯化的过程。 特点:浓缩倍数高;有机溶剂用量少 ;pH变化小;操作简便、安全、设备简单 等。 应用: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食品 、化工、环保及电子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9.47KB 文档页数:11
一. 共沉淀 本身不能单独析出沉淀的物质能随同另一种 沉淀析出的现象 表面有剩余电荷,吸附 构晶离子,形成初级吸附 层,再吸附相反电荷离子 (称抗衡离子),形成次级 吸附层,组成了双电层
首页上页456789101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