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习题(1)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222.47KB,团购合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6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习题(1)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节人口增长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1.现在世界上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 污染。其中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 A.粮食问题 B.人口问题 C.环境问题 D.资源问题 【解析】资源的相对短缺和粮食不足是相对于人口来说的,所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是解决人口增长的问题 【答案】B 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造成在我国有限的国土中人口密 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 A.年龄组成 出生率和死亡率 性别比例 迁出率和迁入率 【解析】我国人口的迁出率和迁入率是非常有限的,基本上对我国人口的影响不大 根据我国国情来看,20世纪中期以来,我国社会形势逐渐稳定,停止了长期的战乱,人 的生活水平、就医情况都比解放前有较大提高,死亡率降低:同时,无节制地生育使出生率 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因而使我国人口数量一路攀升 【答案】B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婚配可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值为16亿 【解析】D项说法不符合生物学观点,K值只有在“S”型曲线中才有,“J”型曲线没 有K值;而且16亿为人为控制的最大值,并不是K值。 【答案】D 4.下列各项既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又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 发展的关键是() A.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B.控制人口数量 C.提高人口素质 D.大力发展经济 【解析】控制人口数量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提高人口素质是解决人口问题的

2019-2020 学年高中生物第6 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 1 节人口增长对生 态环境的影响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1.现在世界上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膨胀、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 污染。其中要解决这五大问题,关键是要解决( ) A.粮食问题 B.人口问题 C.环境问题 D.资源问题 【解析】 资源的相对短缺和粮食不足是相对于人口来说的,所以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是解决人口增长的问题。 【答案】 B 2.20 世纪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持续大幅度增长。造成在我国有限的国土中人口密 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龄组成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性别比例 D.迁出率和迁入率 【解析】 我国人口的迁出率和迁入率是非常有限的,基本上对我国人口的影响不大。 根据我国国情来看,20 世纪中期以来,我国社会形势逐渐稳定,停止了长期的战乱,人民 的生活水平、就医情况都比解放前有较大提高,死亡率降低;同时,无节制地生育使出生率 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因而使我国人口数量一路攀升。 【答案】 B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C.禁止近亲婚配可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增长符合“J”型曲线,K 值为 16 亿 【解析】 D 项说法不符合生物学观点,K 值只有在“S”型曲线中才有,“J”型曲线没 有 K 值;而且 16 亿为人为控制的最大值,并不是 K 值。 【答案】 D 4.下列各项既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又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 调发展的关键是( ) A.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B.控制人口数量 C.提高人口素质 D.大力发展经济 【解析】 控制人口数量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提高人口素质是解决人口问题的

重要举措,同时又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答案】C 5.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 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 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 【解析】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是因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在与本地 物种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B 6.(2016·南京高二检测)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电能, 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生产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①温室效应②二氧化硫的排放③白色污染④烟尘⑤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解析】原煤中含有的碳和硫会随着燃烧释放出来,二氧化碳的増加会造成温室效应, 二氧化硫的排放会造成酸雨,同时原煤燃烧还能形成烟尘 【答案】C 7.下图表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 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则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 家的粮食压力最小() 付间 B国 A.A国 C.C国 D.D国 【解析】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时,该国人民的基本生存将要受到 威胁。A国:粮食产量持续下降,而人口数量却大幅度增长,很快就不能维持本国人民的基 本生存;B国:粮食和人口几乎同步增长,且幅度比较一致,能长时间维持下去;C国:虽 然粮食和人口都增长,但是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粮食增产速度,最终也不能维持人民的基 本生存:D国:粮食产量在增长了一段时间后大幅度下降,肯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 粮食的需要。 【答案】B

重要举措,同时又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答案】 C 5.下列不.属于人口增长引发的环境问题的是( ) A.无节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 B.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C.过度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D.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 【解析】 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是因为入侵的外来物种在与本地 物种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答案】 B 6.(2016·南京高二检测)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电能, 相当于每年燃烧 3 000 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生产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 ) ①温室效应 ②二氧化硫的排放 ③白色污染 ④烟尘 ⑤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解析】 原煤中含有的碳和硫会随着燃烧释放出来,二氧化碳的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 二氧化硫的排放会造成酸雨,同时原煤燃烧还能形成烟尘。 【答案】 C 7.下图表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的 关系(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则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 家的粮食压力最小( ) A.A 国 B.B 国 C.C 国 D.D 国 【解析】 当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时,该国人民的基本生存将要受到 威胁。A 国:粮食产量持续下降,而人口数量却大幅度增长,很快就不能维持本国人民的基 本生存;B 国:粮食和人口几乎同步增长,且幅度比较一致,能长时间维持下去;C 国:虽 然粮食和人口都增长,但是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粮食增产速度,最终也不能维持人民的基 本生存;D 国:粮食产量在增长了一段时间后大幅度下降,肯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 粮食的需要。 【答案】 B

8.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森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 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提 【答案】D 9.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相当严重 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 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解析】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我国有关土地面积、草地面积、森林面积等 6项自然资源总量综合排序位于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却很低 【答案】C 10.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据图回答 全球水 淡水 可用淡水 甲世界水资源量示意图 1:2 0-im而有 乙中国人均土地、耕地变化趋势图 (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而能被人类利 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可见 (2)从图乙可知,2000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 (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8.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森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 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大开发的前提。 【答案】 D 9.下列关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实施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相当严重 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 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解析】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我国有关土地面积、草地面积、森林面积等 6 项自然资源总量综合排序位于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却很低。 【答案】 C 10.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据图回答: 甲 世界水资源量示意图 乙 中国人均土地、耕地变化趋势图 (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 70%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 2.5%,而能被人类利 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 0.3%,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乙可知,2000 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相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导致可用淡水、人均耕地迅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水资源是有限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所以水是宝贵的。(2)由图乙 可知,从1950~2000年,随着人口增加,人均土地、人均耕地逐渐减少。建国初期人均耕 地0.2hm,到2000年人均耕地只有0.1hm2左右,二者相差一半。(3)随着人口增加,淡 水利用量增多,住房增多,科技文化设施增多,使人均耕地减少,另一方面土地资源是有限 的,即使不增加住房、设施占用的土地,人均耕地也是减少的。 【答案】(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2)减少了一半(3)人口数量的急 剧增长 [能力提升] 1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解析】本题易错选B项,原因是没有全面理解人口增长与种数数量消长间的关系。 目前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但还没有达到K值。由于人为的政策,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不能 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科技进步并不能解决对煤、石油等资源的依赖问题。人口过度增长对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导致灾害的发生频率提高 【答案】D 12.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由好 到差的顺序依次为() 环境容量 环境容量 原环境容量 新环境容量 时间图Ⅱ 时间 图Ⅲ B.Ⅱ、I、Ⅲ Ⅲ、Ⅱ、I I、Ⅲ、Ⅱ 【解析】环境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最大量。人与环境的关系最理想的模式是 人口数量不超过环境容量,人有足够的环境资源可以利用,如图I:即使在某一段时期超过 环境容量,也可以通过控制人口增长、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来增大环境容量,如图Ⅱ 如果人口数量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环境资源严重破坏而无法承载增长的人口数量,势必会 造成人口的剧烈下降,最终形成新的人口与环境平衡关系。当然,如果这样,人类付出的代 价是巨大的,如图Ⅲ 【答案】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水资源是有限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所以水是宝贵的。(2)由图乙 可知,从 1950~2000 年,随着人口增加,人均土地、人均耕地逐渐减少。建国初期人均耕 地 0.2 hm2,到 2000 年人均耕地只有 0.1 hm2 左右,二者相差一半。(3)随着人口增加,淡 水利用量增多,住房增多,科技文化设施增多,使人均耕地减少,另一方面土地资源是有限 的,即使不增加住房、设施占用的土地,人均耕地也是减少的。 【答案】 (1)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宝贵的 (2)减少了一半 (3)人口数量的急 剧增长 [能力提升] 11.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度增长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有密切联系 【解析】 本题易错选 B 项,原因是没有全面理解人口增长与种数数量消长间的关系。 目前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但还没有达到 K 值。由于人为的政策,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不能 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科技进步并不能解决对煤、石油等资源的依赖问题。人口过度增长对 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导致灾害的发生频率提高。 【答案】 D 12.如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列,由好 到差的顺序依次为(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Ⅱ、Ⅰ D.Ⅰ、Ⅲ、Ⅱ 【解析】 环境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最大量。人与环境的关系最理想的模式是 人口数量不超过环境容量,人有足够的环境资源可以利用,如图Ⅰ;即使在某一段时期超过 环境容量,也可以通过控制人口增长、充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来增大环境容量,如图Ⅱ; 如果人口数量得不到有效控制,造成环境资源严重破坏而无法承载增长的人口数量,势必会 造成人口的剧烈下降,最终形成新的人口与环境平衡关系。当然,如果这样,人类付出的代 价是巨大的,如图Ⅲ。 【答案】 A

13.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剧增己经带来了环境污染、生物多 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等众多世界性难题,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 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②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③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④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⑤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③④⑥ 【解析】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答案】C 14.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如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 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过多 境阻力减小 容纳量 不境阻力增加 [(品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 的关键是控制 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 (4)阅读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长率/% 0.5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21.0 39.0 老年人口比重/% 12.0 4.0 ①发达国家的年龄组成应属于 人口问题主要是 可采取的 对策是 ②发展中国家的年龄组成应属于 ,人口问题主要是 可采

13.每年的 7 月 11 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剧增已经带来了环境污染、生物多 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等众多世界性难题,为了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 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 ①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②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③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④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 ⑤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品种 A.①②④⑥ B.①②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③④⑥ 【解析】 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答案】 C 14.人口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如图为人口自动调控图(注:环境 中的人口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自然界中,人口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以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存的环境阻力将随之 ________。 (3)长期以来,我国人口的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人口增长过快,因此控制我国人口 的关键是控制________,我国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________。 (4)阅读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长率/% -0.5 2.4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21.0 39.0 老年人口比重/% 12.0 4.0 ①发达国家的年龄组成应属于________,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可采取的 对策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展中国家的年龄组成应属于________,人口问题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可采

取的对策是 【解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而 控制人口数量,根据影响人口密度的特征看,应该控制其出生率。表中数据显示:发达国家 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前者应鼓励生育,后者则 应控制生育,降低出生率 【答案】(1)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2)增加(3)出生率计划生育 (4)①衰退型人口增长慢、老龄化严重鼓励生育、进行移民②增长型人口 增长快,少年儿童比例高计划生育 15.如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环∠C、境 人类社会 (1)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 (2)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 输出给环境 (3)箭头C表示人类对 产生的影响 (4)箭头D表示环境对人类的 作用。 (5)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6)要使A、B、C、D达到良性循环,最根本的措施是 ①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战略。 【解析】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同时,人类的消费活动又将废 弃物质输出给环境,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要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需协调好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答案】(1)物质和能量(2)废弃物(3)环境(4)反馈(5)人与环境相 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6)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搞好国土整治可持续发展

取的对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而 控制人口数量,根据影响人口密度的特征看,应该控制其出生率。表中数据显示:发达国家 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前者应鼓励生育,后者则 应控制生育,降低出生率。 【答案】 (1)受到食物、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2)增加 (3)出生率 计划生育 (4)①衰退型 人口增长慢、老龄化严重 鼓励生育、进行移民 ②增长型 人口 增长快,少年儿童比例高 计划生育 15.如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箭头 A 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_。 (2)箭头 B 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________输出给环境。 (3)箭头 C 表示人类对________产生的影响。 (4)箭头 D 表示环境对人类的________作用。 (5)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要使 A、B、C、D 达到良性循环,最根本的措施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实现________________战略。 【解析】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同时,人类的消费活动又将废 弃物质输出给环境,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要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需协调好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答案】 (1)物质和能量 (2)废弃物 (3)环境 (4)反馈 (5)人与环境相 互依赖、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6)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 搞好国土整治 可持续发展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