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普通地质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第十三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0,文件大小:87KB,团购合买
构造运动的证据 (一)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地表的形态变化 前面我们所学的河流阶地及海蚀阶地等地质现象的形成和位置的变化就是地壳运动真实的记录。(说明地壳在缓慢上升。)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本学期授课次序|4554课堂452实习5354)授课班级 课题名称|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初步掌握岩层产状要素及测量:掌握地层的接触关 系,初步掌握常见的褶皱、节理和断层构造的主要特征:了解各大地构造学说的主 要观点及构造运动的原因;掌握几种常用地质图的内容及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是岩层接触关系,岩层产状要素和常见的褶皱、断层构 造的特征。难点是构造运动的原因。 教次序 内 计划时间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本学期授课次序 45-54(课堂 45-52 实习 53-54) 授课班级 课 题 名 称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初步掌握岩层产状要素及测量;掌握地层的接触关 系,初步掌握常见的褶皱、节理和断层构造的主要特征;了解各大地构造学说的主 要观点及构造运动的原因;掌握几种常用地质图的内容及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是岩层接触关系,岩层产状要素和常见的褶皱、断层构 造的特征。难点是构造运动的原因。 教 次序 内 容 计划时间

第十三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一节构造运动的特征 、构造运动的概念 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序/第 第二节岩石的产状与变形 岩石的产状 岩石的变形 设章第三节褶皱构造 、褶皱要素 、褶皱的类型 三、褶皱的野外识别方法 四、研究褶皱的实用意义 第四节断裂构造 、节理 、断层 第五节地层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 假整合接触 三、角度不整合接触 四、侵入接触 五、沉积接触 第六节大地构造学说简介 地槽一地台学说 、多旋回构造运动说和地洼学说 、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学说 四、板块构造学说 第七节地质图概述 、几种常用的地质图 地质图包括的其它内容及格式 、地质内容及特征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四、阅读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作业及思考题: 1何谓岩层产状三要素?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2什么是地质构造?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具哪些特征? 3岩层有哪几种接触关系?各反映何种地质意义? 4绘制一幅地质剖面图,将背斜、向斜、正断层、逆断层及各种接触关系表示 出来,并标明注记。 5何谓板块构造?其边界有哪几种类型?目前全球划分为几大板块? 6地质图中应包括哪些内容?

学 程 序 设 计 第 十 三 章 . 第十三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 一、构造运动的概念 二、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岩石的产状与变形 一、岩石的产状 二、岩石的变形 第三节 褶皱构造 一、褶皱要素 二、褶皱的类型 三、褶皱的野外识别方法 四、研究褶皱的实用意义 第四节 断裂构造 一、节理 二、断层 第五节 地层接触关系 一、整合接触 二、假整合接触 三、角度不整合接触 四、侵入接触 五、沉积接触 第六节 大地构造学说简介 一、地槽-地台学说 二、多旋回构造运动说和地洼学说 三、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学说 四、板块构造学说 第七节 地质图概述 一、几种常用的地质图 二、地质图包括的其它内容及格式 三、地质内容及特征在地质图上的表现 四、阅读地质图的步骤和方法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作业及思考题: 1.何谓岩层产状三要素?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2.什么是地质构造?有哪几种主要类型?各具哪些特征? 3.岩层有哪几种接触关系?各反映何种地质意义? 4.绘制一幅地质剖面图,将背斜、向斜、正断层、逆断层及各种接触关系表示 出来,并标明注记。 5.何谓板块构造?其边界有哪几种类型?目前全球划分为几大板块? 6.地质图中应包括哪些内容?

第十三章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的证据 )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地表的形态变化 前面我们所学的河流阶地及海蚀阶地等地质现象的形成和位置的 变化就是地壳运动真实的记录。(说明地壳在缓慢上升。) 例1.广州七星岗海能崖,现在距离海岸线数十公里。 例2辽宁盖县望儿山海蚀崖,距海岸线十公里,高出海面约60m 2大地测量的证据 根据大地测量发现许多地区的大地现有平方向的位移又有垂直方 向上的升降 例1河北邢台的形家湾自1920年至1955年35年中上升了 140mm,平均每年上升4mm,而耿庄桥却下降32.1mm。前面说过的 印度古大陆2cm/年向北推移。 例2美国西部圣安德利斯大断裂西侧的地块,自2千多万年前以 来,每年以几毫米至几厘米的速度,作顺时针方向的水平错动 (二)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1沉积地层的厚度 我们前面已学过,浅海环境下,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但 是我们却能见到上千米甚至上万米厚的浅海相沉积岩。如:喜玛拉雅 山原来是古地中海的浅海区,沉积地层的厚度达到3万米。这就说明 该地区的地壳一边下降、一边接受沉积。同时在另一些地区却见不到

第十三章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构造运动的证据 (一)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地表的形态变化 前面我们所学的河流阶地及海蚀阶地等地质现象的形成和位置的 变化就是地壳运动真实的记录。(说明地壳在缓慢上升。) 例 1.广州七星岗海能崖,现在距离海岸线数十公里。 例 2.辽宁盖县望儿山海蚀崖,距海岸线十公里,高出海面约 60m。 2.大地测量的证据 根据大地测量发现许多地区的大地现有平方向的位移又有垂直方 向上的升降。 例 1.河北邢台的形家湾自 1920 年至 1955 年 35 年中上升了 140mm,平均每年上升 4mm,而耿庄桥却下降 32.1mm。前面说过的 印度古大陆 2cm/年向北推移。 例 2.美国西部圣安德利斯大断裂西侧的地块,自 2 千多万年前以 来,每年以几毫米至几厘米的速度,作顺时针方向的水平错动。 (二)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1.沉积地层的厚度 我们前面已学过,浅海环境下,海水深度一般不超过 200 米,但 是我们却能见到上千米甚至上万米厚的浅海相沉积岩。如:喜玛拉雅 山原来是古地中海的浅海区,沉积地层的厚度达到 3 万米。这就说明 该地区的地壳一边下降、一边接受沉积。同时在另一些地区却见不到

该时期的沉积岩,说明那些地区此时地壳正在上升,因而缺少这一时 期的地层。 2岩相变化 岩相——就是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特征。是岩层形 成环境的物质表现 一般分为: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三角洲相、滨海沼泽相) 河流相 滨海相 半深海深海相 湖泊相 浅海相 沼泽相 这种岩相的变化,说明了当时海陆的变迁,也说明了地壳当时处 于上升还是下降的地质环境。 3.构造变形 我们在野外常常可以看到倾斜的岩层或波状起伏、弯曲的岩层, 以及错、断开的岩层,说明地壳受到构造力的作用 第一节构造运动的特征 构造运动的概念 构造运动——指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机 械运动 构造变动—一指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的永久性变形。如褶皱变动、 断裂变动。构造运动常和地壳运动混称,只不过构造运动包括整个岩 石圈,但从研究意义上说,我们现今研究的内容和深度也只是在地壳 的深度范围内

该时期的沉积岩,说明那些地区此时地壳正在上升,因而缺少这一时 期的地层。 2.岩相变化 岩相——就是反映沉积环境的沉积岩岩性和生物特征。是岩层形 成环境的物质表现。 一般分为: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三角洲相、滨海沼泽相) 河流相 湖泊相 沼泽相 这种岩相的变化,说明了当时海陆的变迁,也说明了地壳当时处 于上升还是下降的地质环境。 3.构造变形 我们在野外常常可以看到倾斜的岩层或波状起伏、弯曲的岩层, 以及错、断开的岩层,说明地壳受到构造力的作用。 第一节 构造运动的特征 一、构造运动的概念 构造运动——指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机 械运动。 构造变动——指由构造运动引起岩石的永久性变形。如褶皱变动、 断裂变动。构造运动常和地壳运动混称,只不过构造运动包括整个岩 石圈,但从研究意义上说,我们现今研究的内容和深度也只是在地壳 的深度范围内。 滨海相 半深海深海相 浅海相

构造运动是长期而缓慢的,但却是所有的地质作用的主要因素, 它不但决定了内力地质作用的强度和方式,而且还直接影响了外力地 质作用的方式,控制了地表形态的演化和发展 二、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构造运动的方向性 1水平运动——是地壳(岩石圈)块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也称为“造 山”运动。 有三种基本形式: ①相邻块体分离(张开) ②相邻块体相向聚会(挤压) ③相邻块体剪切、错开(平移) 2.垂直运动(升降运动)一—地壳(岩石圈)相邻块体或同一块体 的不同部位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为盆体或平原。又称为造陆运动 3.同一地区构造运动的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某一时期 以水平运动为主,另一时期则以垂直运动为主,它们是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的,常常兼而有之。 (二)构造运动的幅度和周期性 构造运动往往表现为:强烈活动期(明显升降运动、火山运动 等)与相对宁静期(缓慢沉降、接受沉积)反复出现,因而形成 定的周期性。 (三)构造运动的区域性及速度 1.构造运动的区域性:

构造运动是长期而缓慢的,但却是所有的地质作用的主要因素, 它不但决定了内力地质作用的强度和方式,而且还直接影响了外力地 质作用的方式,控制了地表形态的演化和发展。 二、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一)构造运动的方向性 1.水平运动——是地壳(岩石圈)块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也称为“造 山”运动。 有三种基本形式: ①相邻块体分离(张开) ②相邻块体相向聚会(挤压) ③相邻块体剪切、错开(平移) 2.垂直运动(升降运动)——地壳(岩石圈)相邻块体或同一块体 的不同部位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为盆体或平原。又称为造陆运动。 3.同一地区构造运动的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某一时期 以水平运动为主,另一时期则以垂直运动为主,它们是相互联系、相 互制约的,常常兼而有之。 (二)构造运动的幅度和周期性 构造运动往往表现为:强烈活动期(明显升降运动、火山运动 等)与相对宁静期(缓慢沉降、接受沉积)反复出现,因而形成一 定的周期性。 (三)构造运动的区域性及速度 1.构造运动的区域性:

构造运动不可能使所有的地方,因此一般是某些地区表现为大面 积隆起,遭受风化剥蚀;另一些地区表现为大面积拗陷,接受沉积。 还有的地区表现为大规模水平挤压运动,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如我 国喜玛拉雅山褶皱上升七、八千米,江汉平原则下降接受了近一千米 的沉积 2构造运动的速度:一般不为人所能感觉到的是相当缓慢的。如: 印度古大陆现在每年能以近2cm的速度向北移动。(地震造成的断裂 例外,有时可达几米。) 第二节岩石的产状与变形 岩石的产状 (一)倾斜岩层 岩层一一主要是指成层的沉积岩,包括喷出岩和由二者经 过变质作用而成的变质岩 单斜岩层(单斜结构)—一指一系列岩层经过地壳运动 向同一方向倾斜,而且倾角近于一致时,成为单斜岩层 往往是局部现象,在大范围内则是组成某些大型地质构造 的一部分 (二)岩层的产状及产状要素 产状—一是指地质体(岩层、岩体、矿体等)在地壳中的空 间位置和产出状态。(附照片) 基本状态有三种:水平的、倾斜的和直立的,称为:水层岩 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另外还有倒转的等

构造运动不可能使所有的地方,因此一般是某些地区表现为大面 积隆起,遭受风化剥蚀;另一些地区表现为大面积拗陷,接受沉积。 还有的地区表现为大规模水平挤压运动,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如我 国喜玛拉雅山褶皱上升七、八千米,江汉平原则下降接受了近一千米 的沉积。 2.构造运动的速度:一般不为人所能感觉到的是相当缓慢的。如: 印度古大陆现在每年能以近 2cm 的速度向北移动。(地震造成的断裂 例外,有时可达几米。) 第二节 岩石的产状与变形 一、岩石的产状 (一)倾斜岩层 岩层——主要是指成层的沉积岩,包括喷出岩和由二者经 过变质作用而成的变质岩。 单斜岩层(单斜结构)——指一系列岩层经过地壳运动, 向同一方向倾斜,而且倾角近于一致时,成为单斜岩层。 往往是局部现象,在大范围内则是组成某些大型地质构造 的一部分。 (二)岩层的产状及产状要素 1.产状——是指地质体(岩层、岩体、矿体等)在地壳中的空 间位置和产出状态。(附照片) 基本状态有三种:水平的、倾斜的和直立的,称为:水层岩 层、倾斜岩层、直立岩层。另外还有倒转的等

2产状要素及其测定(附图) 为了研究地质构造,首先要确定岩石的空间位置及产出状态。 怎么来确定呢?用什么方法确定?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量出构 造面、地质体的产状三要素及原度。即: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岩层的延伸方向,即岩层面(构造面)与假想水平 面相交的直线。(两个方向,以北为准) 倾向——岩层倾斜的方向,即岩层面上垂直于走向线,沿岩 层倾斜面向下倾斜的方向所得的直线为真倾斜线。 倾角——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交角。(用罗盘课堂内演示使用 方法) 可用于岩层层面、剥蚀面、节理面、断层面及轴面等的产状 要素测量 3.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①野外记录时一般只记录倾斜和倾角两个数据, 记为:135°∠40°,直立构造面才记走向。 ②地质图(平面图)上应按方位角在相应位置标出准确的走向、 倾斜,并写出倾角 如:倾斜岩层水平岩层直立岩层倒转岩层 、岩石变形 1.弹性变形2.塑性变形3.断裂变形 地质构造——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岩石产生变形和变位,变

2.产状要素及其测定(附图) 为了研究地质构造,首先要确定岩石的空间位置及产出状态。 怎么来确定呢?用什么方法确定?我们常用的方法就是量出构 造面、地质体的产状三要素及原度。即: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岩层的延伸方向,即岩层面(构造面)与假想水平 面相交的直线。(两个方向,以北为准) 倾向——岩层倾斜的方向,即岩层面上垂直于走向线,沿岩 层倾斜面向下倾斜的方向所得的直线为真倾斜线。 倾角——层面与水平面的最大交角。(用罗盘课堂内演示使用 方法) 可用于岩层层面、剥蚀面、节理面、断层面及轴面等的产状 要素测量。 3.产状要素的表示方法 ① 野 外 记 录 时 一 般 只 记 录 倾 斜 和 倾 角 两 个 数 据 , 记为:135°∠40°,直立构造面才记走向。 ②地质图(平面图)上应按方位角在相应位置标出准确的走向、 倾斜,并写出倾角。 如:倾斜岩层 水平岩层 直立岩层 倒转岩层 二、岩石变形 1.弹性变形 2.塑性变形 3.断裂变形 地质构造——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岩石产生变形和变位,变 40°

位、变形后形成的产物就是地质构造 包括:倾斜岩层、褶皱、断裂 第三节褶皱构造 岩层不是绝对的刚体,在一定条件下受力时,可以产生塑性 变形,形成一系列弯曲 褶皱一一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系列弯曲。 、褶皱的几何要素(附图) 为了研究和描述褶皱形态和空间层布特征,先要了解组成 褶皱的几何形态要素 核部——褶皱岩层的中心 2翼部——褶皱岩层的核部的两翼 3.枢纽——岩层褶皱面上最大弯点连线。 4轴面——褶皱内各相邻褶皱面上枢纽联成的面。 、褶皱的基本形式 1背斜一一岩层向上弯曲,核部的岩层时代较老,外侧的岩层 时代较新。 2.向斜—一岩层向下弯曲,核部的岩层时代教较新,外侧的岩 层时代较老。 在野外往往不能看到褶曲的全貌,主要是根据岩层的时代 新老关系及对称出现的关系判断。(附图) 、常见的几种褶皱构造(附照片) 般依据褶皱枢纽和轴面产状来确定褶皱的类型

位、变形后形成的产物就是地质构造。 包括:倾斜岩层、褶皱、断裂。 第三节 褶皱构造 岩层不是绝对的刚体,在一定条件下受力时,可以产生塑性 变形,形成一系列弯曲。 褶皱——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系列弯曲。 一、褶皱的几何要素(附图) 为了研究和描述褶皱形态和空间层布特征,先要了解组成 褶皱的几何形态要素。 1.核部——褶皱岩层的中心 2.翼部——褶皱岩层的核部的两翼 3.枢纽——岩层褶皱面上最大弯点连线。 4.轴面——褶皱内各相邻褶皱面上枢纽联成的面。 二、褶皱的基本形式 1.背斜——岩层向上弯曲,核部的岩层时代较老,外侧的岩层 时代较新。 2.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核部的岩层时代教较新,外侧的岩 层时代较老。 在野外往往不能看到褶曲的全貌,主要是根据岩层的时代 新老关系及对称出现的关系判断。(附图) 三、常见的几种褶皱构造(附照片) 一般依据褶皱枢纽和轴面产状来确定褶皱的类型

1.直立褶皱——褶皱轴面直立,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大致 相等。故又称为褶皱。 2.倾斜褶皱——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但倾角不 等。又称为不对称褶皱。 3.倒转褶皱——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向同一方向倾斜,即 一翼正常,一翼倒转。 4倾伏褶皱—一当褶皱的枢纽呈倾斜状态时,两翼岩层在倾伏 端发生弧形合围,背斜的尖端指向倾伏方向,向斜的开口指倾伏 方向 5穹隆构造——是一个外形较圆的隆起构造,核部为老地层, 四周为新地层,有中心向四周倾斜。 6构造盆地——是一个外形较圆的拗陷,核部为新地层,四周 为老地层,由四周向中心倾斜 7复式褶皱一一是由多级褶皱组成的巨大的背斜或巨大的向 斜。各次级褶皱与总体褶皱常有一定的几何关系。是长期多次构 造运动的产物。 (录像一褶皱构造) 第四节断裂 一岩石受到外力作用发生破裂的现象,称为断裂构造。分 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 节理 ——岩石破裂后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是分布最广、最常

1.直立褶皱——褶皱轴面直立,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大致 相等。故又称为褶皱。 2.倾斜褶皱——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但倾角不 等。又称为不对称褶皱。 3.倒转褶皱——褶皱轴面倾斜,两翼岩层向同-方向倾斜,即 一翼正常,一翼倒转。 4.倾伏褶皱——当褶皱的枢纽呈倾斜状态时,两翼岩层在倾伏 端发生弧形合围,背斜的尖端指向倾伏方向,向斜的开口指倾伏 方向。 5.穹隆构造——是一个外形较圆的隆起构造,核部为老地层, 四周为新地层,有中心向四周倾斜。 6.构造盆地——是一个外形较圆的拗陷,核部为新地层,四周 为老地层,由四周向中心倾斜。 7.复式褶皱——是由多级褶皱组成的巨大的背斜或巨大的向 斜。各次级褶皱与总体褶皱常有一定的几何关系。是长期多次构 造运动的产物。 (录像-褶皱构造) 第四节 断裂 ——岩石受到外力作用发生破裂的现象,称为断裂构造。分 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 一、节理 ——岩石破裂后没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是分布最广、最常

见的一种断裂构造 根据形成节理的力学性质不同,分为张节理、剪节理。 张节理一一由引张力作用形成的断裂 特点:①解理面参差不齐,粗糙。 ②节理面常绕过砾石、延伸段 ③裂口呈楔形,深度不大。 2.剪节理一—由剪切力作用形成的断裂 特点:①常成对出现,形成两组交叉节理,故又称为“X”节 理 ②节理面平直而光滑,能把砾石切断、错开。 ③延伸较长,有时可见擦痕。 二、断层 岩石断裂后,两侧岩石发生显著的相对位移,称为断 层,是最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 1.断层要素:有断层面、断层线、断层盘。(附图) ①断层面一一岩层受力后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 特征:a.呈面状展布,具有一定的走向、倾向、倾角 b.断层面有的光滑,有的是擦痕,有的呈波状起伏较粗 糙 ②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可直可弯,甚至形成一条宽 窄不等、成带状分布的破碎地带,称为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盘——断层面两侧的断块称为断层盘位于断层面上方的称

见的一种断裂构造。 根据形成节理的力学性质不同,分为张节理、剪节理。 1.张节理——由引张力作用形成的断裂。 特点:①解理面参差不齐,粗糙。 ②节理面常绕过砾石、延伸段。 ③裂口呈楔形,深度不大。 2.剪节理——由剪切力作用形成的断裂。 特点:①常成对出现,形成两组交叉节理,故又称为“X”节 理。 ②节理面平直而光滑,能把砾石切断、错开。 ③延伸较长,有时可见擦痕。 二、断层 ——岩石断裂后,两侧岩石发生显著的相对位移,称为断 层,是最常见的地质构造现象。 1.断层要素:有断层面、断层线、断层盘。(附图) ①断层面——岩层受力后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 特征:a.呈面状展布,具有一定的走向、倾向、倾角。 b.断层面有的光滑,有的是擦痕,有的呈波状起伏较粗 糙。 ②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可直可弯,甚至形成一条宽 窄不等、成带状分布的破碎地带,称为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盘——断层面两侧的断块称为断层盘位于断层面上方的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0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