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本学期授课次序 27-28 授课班级 课题名称冰川的地质作用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冰川的形成、运动和类型,掌握冰蚀地貌、冰碛地貌以及冰碛物的特征。 了解冰水沉积物及其地貌,了解古代冰川活动及冰川作用的影响。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及冰碛物的特征。 教次序 内 计划时间 「第七章冰川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概述 、冰川的形成 程 冰川的运动 、冰川的类型 序第|第二节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冰川的剥蚀作用 冰蚀地貌 第三节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冰川的搬运作用 、冰川的堆积作用与冰碛物 、冰碛地貌 四、冰水沉积物及其地貌 第四节古代冰川 、古代冰川活动 冰川作用的影响 作业及思考题 1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比较冲积物与冰碛物的异同 教学实施经验小记(请写后面)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教案首页 本学期授课次序 27-28 授课班级 课 题 名 称 冰川的地质作用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冰川的形成、运动和类型,掌握冰蚀地貌、冰碛地貌以及冰碛物的特征。 了解冰水沉积物及其地貌,了解古代冰川活动及冰川作用的影响。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是冰蚀地貌、冰碛地貌及冰碛物的特征。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次序 内 容 计划时间 第 七 章 . 第七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 第一节 概述 一、冰川的形成 二、冰川的运动 三、冰川的类型 第二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一、冰川的剥蚀作用 二、冰蚀地貌 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一、冰川的搬运作用 二、冰川的堆积作用与冰碛物 三、冰碛地貌 四、冰水沉积物及其地貌 第四节 古代冰川 一、古代冰川活动 二、冰川作用的影响 作业及思考题: 1.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比较冲积物与冰碛物的异同 教学实施经验小记(请写后面)
第七章冰川的地质作用 观看冰川录像,边看边观察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冰川?冰川是怎样形成的? 2冰川有哪些基本类型及特征? 3冰川的运动? 4冰川的剥蚀作用及冰蚀地貌? 5冰川的搬运作用及特点? 6冰川的堆积作用及冰碛地貌? 第一节冰川概述 冰川——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长期存在的由雪源向外缓慢移动 的冰体 冰川的形成 (一)雪线一—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形成终年积雪区,为冰 川的积累区;(附图) 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只有季节性积雪,称为 消融区 雪线高度各地不一,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①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 ②降雪量:雪线高度与降雪量成反比; ③地形:雪线高度与坡度成正比。 (二)成冰过程
第七章 冰川的地质作用 观看冰川录像,边看边观察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冰川?冰川是怎样形成的? 2.冰川有哪些基本类型及特征? 3.冰川的运动? 4.冰川的剥蚀作用及冰蚀地貌? 5.冰川的搬运作用及特点? 6.冰川的堆积作用及冰碛地貌? 第一节 冰川概述 冰川——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长期存在的由雪源向外缓慢移动 的冰体。 一、冰川的形成 (一)雪线——常年积雪区的下界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形成终年积雪区,为冰 川的积累区;(附图) 雪线以下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只有季节性积雪,称为 消融区。 雪线高度各地不一,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①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 ②降雪量:雪线高度与降雪量成反比; ③地形:雪线高度与坡度成正比。 (二)成冰过程
太阳辐射 压力、温度 压力(重力) 新鲜雪花 粒雪 冰体一 冰川 重结晶 反复融、冻 流动 、冰川的运动 不停地运动是冰川的重要特征,但其运动的速度却非常缓慢,多 数观测点的年流速只有数米到数十米。肉眼往往难以觉察冰川的运 动。冰川运动的速度是通过固定在冰川上的桩位的变化加以测定的 三、冰川的基本类型 按冰川的规模大小,外部形态特征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 大陆冰 山岳冰川(阿尔卑斯式冰山) 规模大,主要分布在南极洲、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山区,流 格凌兰和冰岛等地,呈面状分动在山谷中。规模小,长度一般 布不受地形约束。厚度大。南为数公里到数十公里,厚度从几 极大陆冰盖面积达1300万百米到近千米。 Km,平均厚2千米以上,最后较大的山岳冰川可形成复式山岳 达480m。以年流动几十米的冰川,可分为主冰川、支冰川。 速度流入海洋。 年流速数米到数十米,进入消融 区融化形成冰碛地貌 第二节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冰川的剥蚀作用 冰川剥蚀作用—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地面岩石的破坏作用。包括 挖掘作用和磨蚀作用
太阳辐射 压力、温度 压力(重力) 新鲜雪花 粒雪 冰体 冰川 重结晶 反复融、冻 流动 二、冰川的运动 不停地运动是冰川的重要特征,但其运动的速度却非常缓慢,多 数观测点的年流速只有数米到数十米。肉眼往往难以觉察冰川的运 动。冰川运动的速度是通过固定在冰川上的桩位的变化加以测定的。 三、冰川的基本类型 按冰川的规模大小,外部形态特征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 大陆冰川 山岳冰川(阿尔卑斯式冰山) 规模大,主要分布在南极洲、 格凌兰和冰岛等地,呈面状分 布不受地形约束。厚度大。南 极大陆冰盖面积达 1300 万 Km2,平均厚 2 千米以上,最后 达 4800m。以年流动几十米的 速度流入海洋。 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山区,流 动在山谷中。规模小,长度一般 为数公里到数十公里,厚度从几 百米到近千米。 较大的山岳冰川可形成复式山岳 冰川,可分为主冰川、支冰川。 年流速数米到数十米,进入消融 区融化形成冰碛地貌。 第二节 冰川的剥蚀作用与冰蚀地貌 一、冰川的剥蚀作用 冰川剥蚀作用——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地面岩石的破坏作用。包括 挖掘作用和磨蚀作用
1.挖掘作用冰川将冰床底部及两侧基岩破碎,并将破碎物 掘起带走。 2.磨蚀作用冻结在冰川底部或边部的岩块在运动中,象锉 刀一样不断研磨和刮削着谷底及两侧的基岩,其本身也同时被磨损。 、冰蚀地貌(附照片) ①冰斗、刃脊和角峰(根据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特点,所以古 冰斗的高度就标志着古雪线的大致高度。喜马拉雅山区有一些古冰 斗,它们的位置高踞于现代雪线之上,这显然是山体在近期仍处于强 烈上升的证据。) ②冰川槽谷(“U”型谷)、冰蚀洼地、羊背石(可以指示冰川运动的 方向)、悬谷。 第三节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冰川的搬运作用 将剥蚀的产物及坠落冰面的风化物一起冻结于冰体中,像传 送带一样将它们带到冰川下游和末端,称为冰川的搬运作用 冰川搬运的特点是 1.被搬运无与冰固结在一起搬运,搬运过程无分选,绝大部分无 摩擦(无磨圆)。 2.山岳冰川搬运距离不长,搬运能力很强,可将直径数十米的巨 石运走(称为漂砾)。 大陆冰川范围广,搬运距离长,冰山能将大量粗大碎层物带入深 海沉积
1.挖掘作用 冰川将冰床底部及两侧基岩破碎,并将破碎物 掘起带走。 2.磨蚀作用 冻结在冰川底部或边部的岩块在运动中,象锉 刀一样不断研磨和刮削着谷底及两侧的基岩,其本身也同时被磨损。 二、冰蚀地貌(附照片) ①冰斗、刃脊和角峰(根据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特点,所以古 冰斗的高度就标志着古雪线的大致高度。喜马拉雅山区有一些古冰 斗,它们的位置高踞于现代雪线之上,这显然是山体在近期仍处于强 烈上升的证据。) ②冰川槽谷(“U”型谷)、冰蚀洼地、羊背石(可以指示冰川运动的 方向)、悬谷。 第三节 冰川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一 、冰川的搬运作用 ——将剥蚀的产物及坠落冰面的风化物一起冻结于冰体中,像传 送带一样将它们带到冰川下游和末端,称为冰川的搬运作用。 冰川搬运的特点是: 1.被搬运无与冰固结在一起搬运,搬运过程无分选,绝大部分无 摩擦(无磨圆)。 2.山岳冰川搬运距离不长,搬运能力很强,可将直径数十米的巨 石运走(称为漂砾)。 大陆冰川范围广,搬运距离长,冰山能将大量粗大碎层物带入深 海沉积
3.被冰川搬运的碎层物统称为冰碛石,按其在冰体中的部位分为 (附图) 表碛;底碛;侧碛;内碛;中碛; 二、冰川的堆积作用与冰碛物 由冰川搬运并堆积下来的物质称为冰碛物。 冰碛物的主要特征是: ①全由碎屑物组成,绝大部分碎屑棱角分明。 ②大小混杂,无分选性,砾石与粘土共存。有时含有寒冷型生物 化石 ③有的冰碛砾石表面具有磨光面和擦痕,冰川擦痕常具平行的或 交叉的钉头鼠尾形。具有擦痕的冰碛石称为条痕石 ④不具有层理构造。 冰碛地貌 ①冰碛丘陵——由于冰体融化,原来的表碛、内碛、中碛都沉落 在底碛上,称为基碛,在地表形成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有些则沿谷 地两侧形成中碛堤和侧碛堤 ②终碛堤—当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平衡时,即冰前位置稳定, 大量冰碛物被送到冰川前端堆积构成的弧形高地。 终碛堤的位置指示冰川前端所到的边界,可以推知古冰川活动的 范围和运动特点。 四、冰水沉积物及地貌 冰雪融化形成的水叫冰水,由冰水搬运和堆积的沉积物为冰
3.被冰川搬运的碎层物统称为冰碛石,按其在冰体中的部位分为: (附图) 表碛;底碛;侧碛;内碛;中碛; 二、冰川的堆积作用与冰碛物 由冰川搬运并堆积下来的物质称为冰碛物。 冰碛物的主要特征是: ①全由碎屑物组成,绝大部分碎屑棱角分明。 ②大小混杂,无分选性,砾石与粘土共存。有时含有寒冷型生物 化石。 ③有的冰碛砾石表面具有磨光面和擦痕,冰川擦痕常具平行的或 交叉的钉头鼠尾形。具有擦痕的冰碛石称为条痕石。 ④不具有层理构造。 三、冰碛地貌 ①冰碛丘陵——由于冰体融化,原来的表碛、内碛、中碛都沉落 在底碛上,称为基碛,在地表形成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有些则沿谷 地两侧形成中碛堤和侧碛堤。 ②终碛堤——当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平衡时,即冰前位置稳定, 大量冰碛物被送到冰川前端堆积构成的弧形高地。 终碛堤的位置指示冰川前端所到的边界,可以推知古冰川活动的 范围和运动特点。 四、冰水沉积物及地貌 ——冰雪融化形成的水叫冰水,由冰水搬运和堆积的沉积物为冰
水沉积物。 冰水沉积物常构成下列特征性地貌: 1冰水扇——在冰川外缘、终碛堤外侧形成的扇形堆积。 2纹泥(季侯泥)—一在冰川前缘洼地由冰水注入湖泊而形成的 纹层状沉积。一般夏季较粗(浅色)、冬季教细(深色),两者构成一 个年层,据此可推算冰川沉积的年代。 3.蛇形丘——是狭长而曲折的高地,两坡对称且较陡,蜿蜒如蛇 形,由砾石和粗砂构成并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和不规则的交错层理。它 是在冰体下部的冰融隧道中由冰融水将冰碛物冲刷、搬运并再堆积而 成 第四节古代冰川 现在地球上存在着的冰川,称为现代冰川。 地质历史上的冰川,称为古代冰川 最早的冰川作用发生在距今约23亿年前的早元古代,随后出现 过几次显著的冰期:震旦纪(7亿年前)、石炭二叠纪(3亿年前)以 及第四纪(200万年前)。 第四纪以前的冰川活动形成的地貌形态早已被破坏殆尽,主要是 根据冰川堆积物——冰碛岩及寒冷生物化石的出现来判定。因此第四 纪是研究古代冰川的主要对象 冰期和间冰期 在第四纪,地球上出现了几次大的寒冷与温暖气候交替。 冰期——指气候变冷,地球上冰川面积扩大的时期。最大冰期时
水沉积物。 冰水沉积物常构成下列特征性地貌: 1.冰水扇——在冰川外缘、终碛堤外侧形成的扇形堆积。 2.纹泥(季侯泥)——在冰川前缘洼地由冰水注入湖泊而形成的 纹层状沉积。一般夏季较粗(浅色)、冬季教细(深色),两者构成一 个年层,据此可推算冰川沉积的年代。 3.蛇形丘——是狭长而曲折的高地,两坡对称且较陡,蜿蜒如蛇 形,由砾石和粗砂构成并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和不规则的交错层理。它 是在冰体下部的冰融隧道中由冰融水将冰碛物冲刷、搬运并再堆积而 成。 第四节 古代冰川 现在地球上存在着的冰川,称为现代冰川。 地质历史上的冰川,称为古代冰川。 最早的冰川作用发生在距今约 23 亿年前的早元古代,随后出现 过几次显著的冰期:震旦纪(7 亿年前)、石炭二叠纪(3 亿年前)以 及第四纪(200 万年前)。 第四纪以前的冰川活动形成的地貌形态早已被破坏殆尽,主要是 根据冰川堆积物——冰碛岩及寒冷生物化石的出现来判定。因此第四 纪是研究古代冰川的主要对象。 一、冰期和间冰期 在第四纪,地球上出现了几次大的寒冷与温暖气候交替。 冰期——指气候变冷,地球上冰川面积扩大的时期。最大冰期时
冰川覆盖了陆地面积的32%(现代冰川覆盖了陆地面积10%),那时 北美欧洲许多地面为冰流覆盖,就象南极大陆冰川一样。 间冰期一一指气候转暖,冰川面积大大缩小的时期。 、我国第四纪冰 第四纪冰期在北美、欧洲属大陆冰川,在我国都属于山岳冰川类 型,我国的第四纪冰川作用一般划为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由新到 老为 大理冰期 庐山一大理间冰期 庐山冰期 大姑一庐山间冰期 大姑冰期 鄱阳一大姑间冰期 鄱阳冰期 、冰川作用的影响 1地壳均衡调整 2海平面变化 3水系和水文条件改造 4生物变迁
冰川覆盖了陆地面积的 32%(现代冰川覆盖了陆地面积 10%),那时 北美欧洲许多地面为冰流覆盖,就象南极大陆冰川一样。 间冰期——指气候转暖,冰川面积大大缩小的时期。 二、我国第四纪冰川 第四纪冰期在北美、欧洲属大陆冰川,在我国都属于山岳冰川类 型,我国的第四纪冰川作用一般划为四次冰期和三次间冰期,由新到 老为: 大理冰期 庐山-大理间冰期 庐山冰期 大姑-庐山间冰期 大姑冰期 鄱阳-大姑间冰期 鄱阳冰期 三、冰川作用的影响 1.地壳均衡调整 2.海平面变化 3.水系和水文条件改造 4.生物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