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者位要感 6化习略 2008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 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方顺荣
明确考试要求 优化复习策略 ——2008年中考语文复习建议 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方顺荣
明确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1.正确认读汉字。 2.正确使用汉字。 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辨析和修改常见的语病 5.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句式。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语言准确、连贯、得体 8.正确运用修辞方法。 9.识记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10.正确默写名句名篇(《课程标准》附录中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
一、明确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1.正确认读汉字。 2.正确使用汉字。 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4.辨析和修改常见的语病。 5.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句式。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语言准确、连贯、得体。 8.正确运用修辞方法。 9.识记课文所涉及的重要作家及其主要作品。 10.正确默写名句名篇(《课程标准》附录中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
(二)现代文阅读 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3.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分析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 6.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 (三)古诗文阅读 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二)现代文阅读 1.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3.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分析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 6.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 (三)古诗文阅读 1.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
(四)写作 1.文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2.文章结构完整,顺序合理,条理清楚。 3.恰当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语言通顺、连贯、得体、生动。 5.力求创新。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有创意的表达 ▲试卷结构 分语文知识及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四部分。语文 知识及运用30分,现代文阅读30分,古诗文阅读20分,写作40分,共 120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结合,选择题约占22分,非选择题约占98 分
(四)写作 1.文章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2.文章结构完整,顺序合理,条理清楚。 3.恰当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语言通顺、连贯、得体、生动。 5.力求创新。如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有创意的表达。 ▲试卷结构 分语文知识及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写作四部分。语文 知识及运用30分,现代文阅读30分,古诗文阅读20分,写作40分,共 120分。 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结合,选择题约占22分,非选择题约占98 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客观题(5题)主观题(5题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文章两篇主观题(8题)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文言文阅读:实词理解虛词理解句子翻译文意分析 (15分) (客观题2题主观题2题) 古诗鉴赏:理解诗意赏析形象、语言、情感、技巧 (5分) (主观题1题:两小题 (四)写作(40分) 文体自选主题自定 题量:24题 题型:选择题约占22分,非选择题约占98分。 ★试卷难度 0.75左右(2007年杭州市区中考难度:075)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客观题(5题) 主观题(5题)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文章两篇 主观题(8题) (三)古诗文阅读(20分) 文言文阅读:实词理解 虚词理解 句子翻译 文意分析 (15分) (客观题2题 主观题2题) 古诗鉴赏: 理解诗意 赏析形象、语言、情感、技巧 (5分) (主观题1题:两小题) (四)写作(40分) 文体自选 主题自定 题量:24题 题型:选择题约占22分,非选择题约占98分。 ★试卷难度 0.75左右(2007年杭州市区中考难度:0.75)
二、优化复习策略 (一)切实提高与考试的对应程度 1内容要求的对应 (1)紧扣命题细则 语文知识及运用 ●正确认读汉字 多音字容易读错的字(形声字声旁不表音) ●正确使用汉字 别字:形近音同(近)形异音同(近) ●辨析和修改语病 ●成分残缺: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 ●搭配不当:主谓搭配动宾搭配 主宾搭配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 ●语序颠倒:定语位置状语位置 ●句子杂糅●重复累赘●介词不当
二、优化复习策略 (一)切实提高与考试的对应程度 1.内容要求的对应 (1)紧扣命题细则 语文知识及运用 ●正确认读汉字 多音字 容易读错的字(形声字声旁不表音) ●正确使用汉字 别字:形近音同(近) 形异音同(近) ●辨析和修改语病 ●成分残缺:缺主语 缺谓语 缺宾语 ●搭配不当:主谓搭配 动宾搭配 主宾搭配 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 ●语序颠倒:定语位置 状语位置 ●句子杂糅 ●重复累赘 ●介词不当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重点: 句中点号:顿号逗号分号 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 出现疑问语气词的陈述句 选择问句 引号和点号的搭配使用: 引文的内容说话人出现的位置 标号:省略号书名号 ●形式:辨析正误 ●语句连贯 V内容:围绕中心上递下承(主语一致) √形式:结构整齐连接自然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重点: 句中点号:顿号 逗号 分号 句末点号:句号 问号 叹号 出现疑问语气词的陈述句 选择问句 引号和点号的搭配使用: 引文的内容 说话人出现的位置 标号:省略号 书名号 ●形式:辨析正误 ●语句连贯 √内容:围绕中心 上递下承(主语一致) √形式:结构整齐 连接自然
●识记重要作家主要作品 重要作家:教材所涉及的,在文学史上具有较高地位 主要作品:作品名称主要人物文章体裁 命题形式:填空题 ●正确默写名句名篇 考查重点:名言警句:具有极强生命力终身受用 命题形式:依据上句或下句默写 现代文阅读 ●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含义:具体含义(形象→真实;概括→具体) 深刻含义(表面→内在) 指代含义(代词→对象) 作用:内容上:与思想内容的关系 表达上:或形象生动,或简明朴实
●识记重要作家主要作品 重要作家:教材所涉及的,在文学史上具有较高地位 主要作品:作品名称 主要人物 文章体裁 命题形式:填空题 ●正确默写名句名篇 考查重点:名言警句:具有极强生命力 终身受用 命题形式:依据上句或下句默写 现代文阅读 ●理解重要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含义:具体含义(形象→真实;概括→ 具体) 深刻含义(表面→内在) 指代含义(代词→对象) 作用:内容上:与思想内容的关系 表达上:或形象生动,或简明朴实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 重要信息、材料: ●解释重要词句的概括文章要点的 ●揭示文章中心的●显示文章特色的 (筛选信息是解题的基本能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整体阅读→理清思路抓住要点→筛选词句 一组织表述 (思维容量大能力要求高试题难度大) ●分析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 主要写法: 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 表达方式修辞方法 (不是写出概念,而是分析作用)
●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 重要信息、材料: ●解释重要词句的 ●概括文章要点的 ●揭示文章中心的 ●显示文章特色的 (筛选信息是解题的基本能力)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整体阅读→理清思路→抓住要点→筛选词句 →组织表述 (思维容量大 能力要求高 试题难度大) ●分析文章主要的写作方法 主要写法: 描写方法 说明方法 论证方法 表达方式 修辞方法 (不是写出概念,而是分析作用)
●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 鉴赏程序:描写什么(对象)怎样描写(语言)描写效果(特征) 鉴赏文段:语言材料作出分析得出结论 古诗文阅读 ●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重点实词: 常用: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重点虚词: 以、而、于、则、虽、焉、乎 因、其、之、者、且、为、乃 (只考词意不考词法)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名言警句 形式:特殊句式 (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 (只考句意不考句法)
●赏析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 鉴赏程序:描写什么(对象) 怎样描写(语言) 描写效果(特征) 鉴赏文段:语言材料 作出分析 得出结论 古诗文阅读 ●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重点实词: 常用: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重点虚词: 以、而、于、则、虽、焉、乎 因、其、之、者、且、为、乃 (只考词意 不考词法)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思 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 名言警句 形式:特殊句式 (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 (只考句意 不考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