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GPS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五章 GPS定位原理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21,文件大小:355.5KB,团购合买
第一节定位方法与观测量 一、定位方法分类 1、动态定位与静态定位: 动态定位——认为接收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静态定位—认为接收机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 2、绝对定位与相对定位: 绝对定位求测站点相对于地心的坐标; 相对定位———求测站点相对于某已知点的坐标增量;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第五章GPS定位原理 第节定位方法与观测量 定位方法分类 1)动态定位与静态定位: 动态定位—认为接收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静态定位—认为接收机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 2)绝对定位与相对定位: 绝对定位—求测站点相对于地心的坐标; 相对定位——求测站点相对于某已知点的坐标增量; 3)差分定位:在基准点上观测求得大气折射等改正,并及时发送给流动站, 流动站用收到的改正数对观测数据进行改正,得精确点位 观测量 几何距离—星站间的真实距离。 伪距——由接收机观测的带有钟差的星站距离。 码相位观测(如閔),得测码伪距(简称伪距) 载波相位观测(如),得测相伪距(简称相位) 观测量:伪距。 单位权中误差—伪距观测中误差,不完全合理

第五章 GPS定位原理 第一节 定位方法与观测量 一、定位方法分类 1)动态定位与静态定位: 动态定位——认为接收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静态定位——认为接收机相对于地面静止不动。 2)绝对定位与相对定位: 绝对定位——求测站点相对于地心的坐标; 相对定位——求测站点相对于某已知点的坐标增量; 3)差分定位:在基准点上观测求得大气折射等改正,并及时发送给流动站, 流动站用收到的改正数对观测数据进行改正,得精确点位。 二、观测量 几何距离——星站间的真实距离。 伪距——由接收机观测的带有钟差的星站距离。 码相位观测(如图),得测码伪距(简称伪距); 载波相位观测(如图) ,得测相伪距(简称相位)。 观测量:伪距。 单位权中误差——伪距观测中误差,不完全合理

码相位观测 …nunn codo arriving from satellite fica of code generated m receiver tme delay measurement approximately 70msec GPSCO

载波相位观测

第二节测码伪距观测方程与测相伪距观测方程 1、测码伪距观测方程及其线性化 p卫星到测站的几何距离 p卫星到测站间含有接收机钟差的伪距 bt接收机钟的钟差; p=p+c St

第二节 测码伪距观测方程与测相伪距观测方程 1、测码伪距观测方程及其线性化 ρ——卫星到测站的几何距离; ρ ′——卫星到测站间含有接收机钟差的伪距; δt ——接收机钟的钟差;  =  + c t

测码伪距观测方程线性化 设机的已知坐标,楼收机的位置标 为 其近似值米x0X0z/,改正数 则有 p=Vx-(x6+ax)+p-(。+a)+2-(z+a 将此式展开成泰勒级数可取至一次项,并令 (x-x0)+(-x0)+(z-zn X b Z-Z

( ) j j j X ,Y ,Z 测码伪距观测方程线性化 设卫星的已知坐标为 ,接收机的位置坐标 为 ,其近似值为 ,改正数为 , 则有 将此式展开成泰勒级数可取至一次项,并令 ( ) Xk Yk Zk , , ( ) 0 0 0 , , Xk Yk Zk (X ,Y ,Z )  ( )  ( )  ( ) 2 0 2 0 2 X X 0 X Y Y Y Z Zk Z j k j k 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0 0 0 0 0 2 0 2 0 2 0 0     k j j k k j j k k j j k k j k j k j Z Z c Y Y b X X a X X Y Y Z Z

则观测方程可表示为 =po+a∞Y+bo+cz+c 考虑到电离层改正和对流层改正,并取 +C0 on trop 则有 alex+b sy+c Sz+cSt+li 此式中有四个未知数,最少需观测四颗卫星才能求得四个未知数

则观测方程可表示为 考虑到电离层改正和对流层改正,并取 则有 此式中有四个未知数,最少需观测四颗卫星才能求得四个未知数。 a X b Y c Z c t j k j k j  = 0 + k  +  +  +  =  +  +  −  ion trop j k l 0 j k j k j k j k j k v = a X + b Y + c Z + ct + l

2、测相伪距观测方程及其线性化 载波信号是市弦波y=Asn(2f+),卫星发射载波信号的时 刻 如果接收机钟无误左,则按产生复制信号的时刻也t 接收机收到卫星信号的时刻为 载波信号传播的时间为 t-t)=△t+N●T 则星站距离为 △q+N●2丌 =c(△t+N·T)=c 2 2 22+N●A=A△q+N·元 △以弧度为单位,△以周为单位

2、测相伪距观测方程及其线性化 载波信号是正弦波 ,卫星发射载波信号的时 刻为 ,如果接收机钟无误差,则接收机产生复制信号的时刻也为 , 接收机收到卫星信号的时刻为 ,载波信号传播的时间为 则星站距离为 以弧度为单位, 以周为单位。 ( ) 2 0 y = Asin ft + j t j t k t t t t N T j 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N N f N c t N T c 2 2 2  

由上式可得 1·△0=p-N°A 在接收机初始跟踪到卫星时刻。洲得上式中的左端。右端 的两项为未知数。当接收机锁定卫星,到时刻,接收机测得的 相位含有三项:一是整周固定部分,称为整周未知数或整周模糊度; 整周变化部分,由整周计数器记录;三是不足整周部分。 用(1)表示整周变化部分与不足整周部分之和,并考虑接收 机钟差,则载波相位观测方程为 元·(t1)=p+c·o(t1)-N(o) 以卫星和接收机的坐标带入上式并考虑电离层和对流层改正后线 性化,可得 A·()=ax+b1o+c(0+c()-N()°+ 式中的包括几何距离近似值及对流层和电离层改正。式中有五个 未知数,观测5颗卫星则有9个未知数

由上式可得 在接收机初始跟踪到卫星时刻 ,测得上式中的左端。右端 的两项为未知数。当接收机锁定卫星,到 时刻,接收机测得的 相位含有三项:一是整周固定部分,称为整周未知数或整周模糊度; 二是整周变化部分,由整周计数器记录;三是不足整周部分。 用 表示整周变化部分与不足整周部分之和,并考虑接收 机钟差,则载波相位观测方程为 以卫星和接收机的坐标带入上式并考虑电离层和对流层改正后线 性化,可得 式中的 包括几何距离近似值及对流层和电离层改正。式中有五个 未知数,如观测5颗卫星则有9个未知数。  • =  − N • 0 t ( )i  t i t  •(t i ) =  + c •t(t i )− N(t 0 )• ( ) ( ) ( ) 0 0 t a X b Y c Z c t t N t l i j k j k j  • i = k  +  +  +  − • + 0 l

第三节GPs绝对定位原理 动态绝对定位原理 设观测卫星数m≥4,则 ,,=a+b dy+clot cst+l SX+b dy+cloz+cot+ SX+bm oy +coz+cSt+l 用矩阵表示 V=a,X+L

第三节 GPS绝对定位原理 一、动态绝对定位原理 设观测卫星数 ,则 用矩阵表示 m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m k m k m k m k m k k k k k k k k k k k v a X b Y c Z c t l v a X b Y c Z c t l v a X b Y c Z c t l              2 2 2 2 2 1 1 1 1 1 ( ) k k T k k X a a L V a X L k −1 = − = +

其中: Y dZ

其中:               = m k k k v v v V  2 1               = 1 1 1 2 2 2 1 1 1 m k m k m k k k k k k k k a b c a b c a b c a                   • = c t Z Y X X                   = m k k k k l l l L  2 1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