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3届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干禄(gan) 央浼(mei) 怏怏不乐 殒身不恤(xun) B.懵懂(meng) 猗郁(yi) 沸反盈天 (ying 叱咤风云(cha) C.喧阗(tian) 付梓(xin) 模棱两可 (leng) 命途多舛( chuan) D.慰藉(jie) 赍发(j) 羽扇纶巾 uan 畏葸不前(x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岑寂颓圮敛裾哀声叹气义愤填膺 B.寒喧斑斓訾詈开诚布公安之若 素 广袤尺牍敕造急不遐择撒手人寰 D.自诩毗邻忸怩残羹冷炙杳无音信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湖北省农运会即将谢幕了。跌宕起伏的赛事 ,盛况 空前的广泛, 群雄并起的激烈 令观众赞赏有加。赛 场外是城镇旧貌换新颜, 赛场内是选手奋力争先,热热闹闹 进程参加争夺水泄不 B.进程参与争夺熙熙攘攘 进展参加抢夺水泄不 D.进展参与抢夺熙熙攘攘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尽管飓风“桑迪”造成的灾难超过预期,但是美国东部各州 很快就开始了艰难的灾后重建和救援工作。 B.福建省莆田市近几年以把“妈祖文化”为桥梁,打造出一系 列诸如“天下妈祖回娘家”等两岸交流的品牌活动。 C.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医疗保障能力的提高,我国人工关节置 换量预计将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递增。 D.中国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从历史的视角看,最重要的, 就是看现在的青年人将被教育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主人公的游侠冒险非常曲折滑稽,其实折射出 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生活画面,揭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 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B.列夫·托尔斯泰是前苏联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具有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复活》等
湖北省 2013 届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 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干禄(gān) 央浼(měi) 怏怏不乐 (yàng) 殒身不恤(xùn) B.懵懂(měng) 猗郁(yī) 沸反盈天 (yíng) 叱咤风云(chà) C.喧阗(tián) 付梓(xīn) 模棱两可 (1éng) 命途多舛(chuǎn) D.慰藉(jiè) 赍发(jī) 羽扇纶巾 (guān) 畏葸不前(x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岑寂 颓圮 敛裾 哀声叹气 义愤填膺 B.寒喧 斑斓 訾詈 开诚布公 安之若 素 C.广袤 尺牍 敕造 急不遐择 撒手人寰 D.自诩 毗邻 忸怩 残羹冷炙 杳无音信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湖北省农运会即将谢幕了。跌宕起伏的赛事 ,盛况 空前的广泛, ,群雄并起的激烈 ,令观众赞赏有加。赛 场外是城镇旧貌换新颜, ;赛场内是选手奋力争先,热热闹闹。 A.进程 参加 争夺 水泄不 通 B.进程 参与 争夺 熙熙攘攘 C.进展 参加 抢夺 水泄不 通 D.进展 参与 抢夺 熙熙攘攘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尽管飓风“桑迪”造成的灾难超过预期,但是美国东部各州 很快就开始了艰难的灾后重建和救援工作。 B.福建省莆田市近几年以把“妈祖文化”为桥梁,打造出一系 列诸如“天下妈祖回娘家”等两岸交流的品牌活动。 C.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医疗保障能力的提高,我国人工关节置 换量预计将以每年 25%左右的速度递增。 D.中国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从历史的视角看,最重要的, 就是看现在的青年人将被教育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堂吉诃德》主人公的游侠冒险非常曲折滑稽,其实折射出 16 世纪末、17 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生活画面,揭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 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B.列夫·托尔斯泰是前苏联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具有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 《复活》等
C.柳宗元的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他与 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其寓言体传记《种树郭橐驼传》是他早年在 长安任职时所作。 D.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 寓着沈从文“美’,“爱”的美学理想,获得了“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 峰之作”的美誉。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京剧流派艺术怎么“传”与“承” 刘连群 ①流派传承,传是传递,承是承续。不传即不能流动,不承则无以成派 ②在某种程度上,一部京剧史也是众多艺术流派孕育、形成、涌兴、流布的历史, 而传承贯穿着各个流派产生和发展的整个历程。即使是草创流派,也是要从前人 那里传承的,这属于艺术延伸链条的前后衔接环节。流派的传承一旦中断,就只 能是失去舞台生命的艺术遗产了。 ③由于流派在京剧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有关流派传承的研究、探讨乃至争 议从未停息。实践证明,流派传承有着自身的规律与特性。 ④流派作为艺术家的主观创造,必须得到客观的认可,包括观众的普遍欢迎和后 学的争相追随,传承才能得以实现。否则,不论你多么新颖、独特,也无传承可 言,这也证明了凡被传承的流派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生存价值 ⑤随着科技手段的发达,各门学科的教学方式均已大为改观,而京剧却仍然主要 通过传统的口传心授来进行教学,新技术、新工具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这是由京 剧表演艺术的特点所决定的,演唱的咬字、发声、行腔和气口,身段和武打的造 型、力度、节奏,内中构成韵味、韵律的精微变化,是任何曲谱和身段图都标不 出来的,只能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并辅以反复示范,学生才能稍有领 悟。而流派传艺属于教学的高级阶段,又深藏独家奥妙,就更非如此不可了。于 是在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之外,同时也保留着一定的传统的感情因素,传者是否 心甘情愿地倾囊相授,其效果大不相同 ⑥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入门“归路’’如书法的描红、临帖,逐步掌握本派技 法,目标先是要“像’’,然后从形似达到形神兼备,就是深造有成了。关于学 流派要“像”的问题,前些年多有论者引用齐白石老先生的名言:“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前一句肯定了“学"的必要性,无可争议;后一句则容易引起误解, 在“学”的过程中,“似”是阶段性成果,怎么就会“死”了呢?“像”比 “似’’更进了一步,岂不必“死”无疑吗?后果如此严重,如不加分析地用之 承学,极易造成迷惑和动摇。我想,老先生的原意是反对以“似’’为满足,不 思创新、进取。这固然不错,但断章取义则会忽视“学”的阶段性,而且借用到 京剧流派上来,又需另加斟酌,这便涉及流派传承的多样性了。 ⑦京剧表演不同于书画,“工具”就是演员的身体。由于生理条件的差异,善学 者往往根据自身条件与流派的距离远近,在传承时有贴近或掌握技法后另谋一帜 之分,如余派,孟小冬近乎前者,杨宝森属于后者,同样学余的谭富英、奚啸伯 则又另有变化,他们在“学”与“似”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同样具有各自的 艺术价值。近年有一种观点称:“学余叔岩最好的是杨宝森,学谭鑫培最好的是 麒麟童。”片面地以是否独树一派定高低,以剥离为目的,恐怕原汁原味的余派
C.柳宗元的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他与 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其寓言体传记《种树郭橐驼传》是他早年在 长安任职时所作。 D.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 寓着沈从文“美’,“爱”的美学理想,获得了“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统中的顶 峰之作”的美誉。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京剧流派艺术怎么“传”与“承” 刘连群 ①流派传承,传是传递,承是承续。不传即不能流动,不承则无以成派。 ②在某种程度上,一部京剧史也是众多艺术流派孕育、形成、涌兴、流布的历史, 而传承贯穿着各个流派产生和发展的整个历程。即使是草创流派,也是要从前人 那里传承的,这属于艺术延伸链条的前后衔接环节。流派的传承一旦中断,就只 能是失去舞台生命的艺术遗产了。 ③由于流派在京剧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有关流派传承的研究、探讨乃至争 议从未停息。实践证明,流派传承有着自身的规律与特性。 ④流派作为艺术家的主观创造,必须得到客观的认可,包括观众的普遍欢迎和后 学的争相追随,传承才能得以实现。否则,不论你多么新颖、独特,也无传承可 言,这也证明了凡被传承的流派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生存价值。 ⑤随着科技手段的发达,各门学科的教学方式均已大为改观,而京剧却仍然主要 通过传统的口传心授来进行教学,新技术、新工具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这是由京 剧表演艺术的特点所决定的,演唱的咬字、发声、行腔和气口,身段和武打的造 型、力度、节奏,内中构成韵味、韵律的精微变化,是任何曲谱和身段图都标不 出来的,只能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并辅以反复示范,学生才能稍有领 悟。而流派传艺属于教学的高级阶段,又深藏独家奥妙,就更非如此不可了。于 是在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之外,同时也保留着一定的传统的感情因素,传者是否 心甘情愿地倾囊相授,其效果大不相同。 ⑥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入门“归路’’如书法的描红、临帖,逐步掌握本派技 法,目标先是要“像’’,然后从形似达到形神兼备,就是深造有成了。关于学 流派要“像”的问题,前些年多有论者引用齐白石老先生的名言:“学我者生, 似我者死。”前一句肯定了“学"的必要性,无可争议;后一句则容易引起误解, 在“学”的过程中,“似”是阶段性成果,怎么就会“死”了呢?“像”比 “似’’更进了一步,岂不必“死”无疑吗?后果如此严重,如不加分析地用之 承学,极易造成迷惑和动摇。我想,老先生的原意是反对以“似’’为满足,不 思创新、进取。这固然不错,但断章取义则会忽视“学”的阶段性,而且借用到 京剧流派上来,又需另加斟酌,这便涉及流派传承的多样性了。 ⑦京剧表演不同于书画,“工具”就是演员的身体。由于生理条件的差异,善学 者往往根据自身条件与流派的距离远近,在传承时有贴近或掌握技法后另谋一帜 之分,如余派,孟小冬近乎前者,杨宝森属于后者,同样学余的谭富英、奚啸伯 则又另有变化,他们在“学”与“似"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创造,同样具有各自的 艺术价值。近年有一种观点称:“学余叔岩最好的是杨宝森,学谭鑫培最好的是 麒麟童。”片面地以是否独树一派定高低,以剥离为目的,恐怕原汁原味的余派
谭派、梅派以及程派等传统流派就都要断档了。况且,当前讲流派传承,带有强 烈的抢救性质,有些重要流派后继乏人,就更不可忽视承学的阶段性和多样性了。 (选自2012年第10期《社会科学论坛》,有删改。) 6.下列关于“流派传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派传承具有阶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其教学方式也有很多, 但唯有口传心授才能使流派发扬光大。 B.众多艺术流派都有其自身孕育、形成、涌兴、流布的历史, 传承贯穿于流派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 C.流派是从前人那里传承下来的,流派的传承一旦中断,就意 味着只能是失去舞台生命的艺术遗产了 D.流派传承,传指的是传递,承指的是承续,传者是否心甘情 愿地倾囊相授,会使承续效果大有不同。 7.下列有关流派传承的规律和特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流派作为艺术家的主观创造,须得到客观认可,即主观与客 观统一,传承才能实现 B.不传就不能流动,不承则无以成派,凡是被传承的流派都具 有不可替代的生存价值。 C.流派传承只能够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并辅以反复 示范来达到传承的目的。 D.善学者在传承时常依自身条件与流派距离远近,要么贴近要 么掌握技法后推陈出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深藏独家奥妙的京剧表演艺术,随着科技手段的发达,在传 承的过程中,必须借助新技术、新工具焕发生机 B.京剧艺术的学习需要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并能 创新进取,这是由承学的阶段性和多样性决定的 C.“学余叔岩最好的是杨宝森",这种说法恰好证明了一个观点 在京剧的传承过程中,求“像”、“贴近”是主流。 D.为了防止京剧重要流派的表演技艺失传,以剥离为目的的独 树一派的做法不应提倡,而应肯定原汁原味的传承。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魏诚甫行状① 归有光 呜呼!予娶诚甫之娣,而知诚甫为深。孰谓诚甫之贤,而止于此!盖诚甫之病久矣, 自吾妻来归,或时道其兄,辄忧其不久,至于零涕。既而吾妻死八年,诚甫诸从 昆弟三人,皆壮健无疾,皆死,而后诚甫乃死,于诚甫为幸。然以诚甫之贤,天 不宜病之,又竞死,可悲也。 诚甫讳希明,姓魏氏,世为苏州人。诚甫为人,少而精悍,有所为,发于其心, 不可挠。其少时颇恣睢,莫能制也。已而闻太常②之训,忽焉有感,遂砥砺于学 以礼自匡饬。是时诚甫为县学弟子员,与其辈四五人,晨趋学舍。四五人者,常 自为群,皆褒衣大带,规行矩步,端拱而立。博士③诸生咸目异之,或前戏侮, 诚甫不为动。每行市中,童儿夹道哗然,而诚甫端拱自若也
谭派、梅派以及程派等传统流派就都要断档了。况且,当前讲流派传承,带有强 烈的抢救性质,有些重要流派后继乏人,就更不可忽视承学的阶段性和多样性了。 (选自 2012 年第 10 期《社会科学论坛》,有删改。) 6.下列关于“流派传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派传承具有阶段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其教学方式也有很多, 但唯有口传心授才能使流派发扬光大。 B.众多艺术流派都有其自身孕育、形成、涌兴、流布的历史, 传承贯穿于流派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 C.流派是从前人那里传承下来的,流派的传承一旦中断,就意 味着只能是失去舞台生命的艺术遗产了。 D.流派传承,传指的是传递,承指的是承续,传者是否心甘情 愿地倾囊相授,会使承续效果大有不同。 7.下列有关流派传承的规律和特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流派作为艺术家的主观创造,须得到客观认可,即主观与客 观统一,传承才能实现。 B.不传就不能流动,不承则无以成派,凡是被传承的流派都具 有不可替代的生存价值。 C.流派传承只能够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并辅以反复 示范来达到传承的目的。 D.善学者在传承时常依自身条件与流派距离远近,要么贴近要 么掌握技法后推陈出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深藏独家奥妙的京剧表演艺术,随着科技手段的发达,在传 承的过程中,必须借助新技术、新工具焕发生机。 B.京剧艺术的学习需要由浅入深,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并能 创新进取,这是由承学的阶段性和多样性决定的。 C.“学余叔岩最好的是杨宝森",这种说法恰好证明了一个观点: 在京剧的传承过程中,求“像”、“贴近”是主流。 D.为了防止京剧重要流派的表演技艺失传,以剥离为目的的独 树一派的做法不应提倡,而应肯定原汁原味的传承。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 一 12 题。 魏诚甫行状① 归有光 呜呼!予娶诚甫之娣,而知诚甫为深。孰谓诚甫之贤,而止于此!盖诚甫之病久矣。 自吾妻来归,或时道其兄,辄忧其不久,至于零涕。既而吾妻死八年,诚甫诸从 昆弟三人,皆壮健无疾,皆死,而后诚甫乃死,于诚甫为幸。然以诚甫之贤,天 不宜病之,又竞死,可悲也。 诚甫讳希明,姓魏氏,世为苏州人。诚甫为人,少而精悍,有所为,发于其心, 不可挠。其少时颇恣睢,莫能制也。已而闻太常②之训,忽焉有感,遂砥砺于学, 以礼自匡饬。是时诚甫为县学弟子员,与其辈四五人,晨趋学舍。四五人者,常 自为群,皆褒衣大带,规行矩步,端拱而立。博士③诸生咸目异之,或前戏侮, 诚甫不为动。每行市中,童儿夹道哗然,而诚甫端拱自若也
诚甫生平无子弟之好,独购书数千卷,及古书法名画,苟欲得之,辄费不赀。其 乐善慕义,常忻忻焉。以故郡中名士,,多喜与诚甫交。每之郡,丛之游者,率 文学儒雅之流也。去其家数里,地名高墟,诚甫乐其幽胜,筑别业焉。枝山祝允 明作《高墟赋》,以著其志。诚甫补④太学生,三试京闱⑦不第,以病自废。居 家,犹日裒⑥聚图史。予时就诚甫宿,诚甫早起,移置纷然。予卧视之,笑其不 自闲。诚甫亦顾予而笑,然莫能已也。虽病,对人饮食言语如平时。客至,出所 藏翻阅,比罢去,未尝有倦容。终已不改其所好。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 固承其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 诚甫卒于嘉靖十九年十二月乙酉,年三十九。 [注]①行状:一种文体,是对死者生平的概括。②太常:诚甫的 伯父。③博士: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④补:补录。⑤京闹:指科 举时代在京城举行的考试。 ⑥裒(pou):收集。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知诚甫为深知:了 解病 B.自吾妻来归 归:出嫁 C.天不宜病之 病:生 D.以礼自匡饬 饬:整治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诚甫书生雅趣的一组是(3分) ①有所为,发于其心,不可挠 ②而诚甫端拱自若也 ③独购书数千卷,及古书法名画 ④其乐善慕义,常忻忻 焉 ⑤诚甫乐其幽胜,筑别业焉 ⑥三试京闱不第 以病自废 A.①②⑤ B.①③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诚甫乃作者妻兄,也和其他堂兄弟一样身体健壮,后因病早 逝,终年39岁,作者对此悲痛不已,深责于天。 B.诚甫小时顽劣,没人能管,后在伯父训导下,立志于学,规 行矩步,庄重有礼,即使面对嘲笑也泰然自若 C.因为向善,诚甫成人后未沾染上富家子弟的不良喜好。平生 爱藏书读书,生病时,也是拜读不辍,不改其乐。 D.归有光选取诚甫生活中的一些琐屑之事,用深情的笔触加以 叙述,将人物形象描写得真切感人,呼之欲出。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博土诸生咸目异之,或前戏侮,诚甫不为动。(3分) (2)每之郡,从之游者,率文学儒雅之流也。(3分) (3)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固承其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景德中,河北用兵,车驾欲幸澶渊,中外之论不一,独寇忠愍【注】 赞成上意。乘舆方渡河虏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汹汹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 于中书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时镇物,比之谢安。 【注】寇忠愍:寇准,字忠愍
诚甫生平无子弟之好,独购书数千卷,及古书法名画,苟欲得之,辄费不赀。其 乐善慕义,常忻忻焉。以故郡中名士,,多喜与诚甫交。每之郡,丛之游者,率 文学儒雅之流也。去其家数里,地名高墟,诚甫乐其幽胜,筑别业焉。枝山祝允 明作《高墟赋》,以著其志。诚甫补④太学生,三试京闱⑦不第,以病自废。居 家,犹日裒⑥聚图史。予时就诚甫宿,诚甫早起,移置纷然。予卧视之,笑其不 自闲。诚甫亦顾予而笑,然莫能已也。虽病,对人饮食言语如平时。客至,出所 藏翻阅,比罢去,未尝有倦容。终已不改其所好。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 固承其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 诚甫卒于嘉靖十九年十二月乙酉,年三十九。 [注]①行状:一种文体,是对死者生平的概括。②太常:诚甫的 伯父。③博士: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④补:补录。⑤京闹:指科 举时代在京城举行的考试。 ⑥裒(póu):收集。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而知诚甫为深 知:了 解 B.自吾妻来归 归:出嫁 C.天不宜病之 病:生 病 D.以礼自匡饬 饬:整治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诚甫书生雅趣的一组是(3 分) ①有所为,发于其心,不可挠 ②而诚甫端拱自若也 ③独购书数千卷,及古书法名画 ④其乐善慕义,常忻忻 焉 ⑤诚甫乐其幽胜,筑别业焉 ⑥三试京闱不第, 以病自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诚甫乃作者妻兄,也和其他堂兄弟一样身体健壮,后因病早 逝,终年 39 岁,作者对此悲痛不已,深责于天。 B.诚甫小时顽劣,没人能管,后在伯父训导下,立志于学,规 行矩步,庄重有礼,即使面对嘲笑也泰然自若。 C.因为向善,诚甫成人后未沾染上富家子弟的不良喜好。平生 爱藏书读书,生病时,也是拜读不辍,不改其乐。 D.归有光选取诚甫生活中的一些琐屑之事,用深情的笔触加以 叙述,将人物形象描写得真切感人,呼之欲出。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博士诸生咸目异之,或前戏侮,诚甫不为动。(3 分) (2)每之郡,从之游者,率文学儒雅之流也。(3 分) (3)至于生产聚畜,绝不膺于心。固承其祖父,亦其性有以然也。(3 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景德中,河北用兵,车驾欲幸澶渊,中外之论不一,独寇忠愍【注】 赞成上意。乘舆方渡河虏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汹汹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 于中书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时镇物,比之谢安。 【注】寇忠愍:寇准,字忠愍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西江月【注】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呜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苏轼的这首词写在他被贬黄州的时候。 (1)“人生几度新凉″中“新凉”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2)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中的主要表现手法。(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小题作答)(5分) (1)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2)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 (其一)) (3)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4)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 春行》)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 风波》)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 (7)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也 。(李密《陈情 表》) (8)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论 语》)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篱笆青青 宋长征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 的暖,拴住庄户人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 海的宽广,却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 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 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 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许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 篱笆深处闪过一张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 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 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里汲取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 心脾 ③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④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 枝丫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
(摘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改。)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西江月【注】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呜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苏轼的这首词写在他被贬黄州的时候。 (1)“人生几度新凉"中“新凉”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 分) (2)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中的主要表现手法。(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 小题作答)(5 分) (1)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2)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 (其一)) (3)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4)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 春行》)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 风波》) (6)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 辞》) (7)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也。 , 。(李密《陈情 表》) (8)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论 语》)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篱笆青青 宋长征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 的暖,拴住庄户人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 海的宽广,却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 等你走得近了,等你放下手中的行囊,你禁不住要停下来,在这小小的篱笆旁, 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 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许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 篱笆深处闪过一张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 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 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里汲取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 心脾。 ③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④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 枝丫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
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他们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 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 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 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⑤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 味儿 ⑥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 天撒上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 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一一见缝插 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 对对舞,偶尔也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起柔柔的丝弦。 ⑦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⑧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鸡啼唱破了黎明,一刹那乡村沐浴在七彩云霞下, 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 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欣赏一幅画,像听ˉ 曲古典的乡情乡韵。每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朵花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 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久久舍不得离去。它快乐地从高处滑落,落在 低处的叶面上,又调皮地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又或许被几只早起的蚂蚁 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⑨花墙,当我想起这个词来,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中央。我知道, 乡村是贫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的质朴。每一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 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青柔柔的篱笆墙。春天,你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 虎较着劲儿,和田野里的庄稼打个赌一一一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女儿。秋天, 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 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髙处,像一面面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 过篱笆门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⑩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唯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土墙呢,嫌太厚,嫌 太重,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 篱笆墙的影子,青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我从乡下走来, 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 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11轻轻的,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 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青青 的篱笆,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 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 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12多只愿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 (选自2012年12月《美文欣赏》,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描写的几种篱笆各有特点。竹林篱笆或繁密或稀疏,温馨清 新;花椒树篱笆枝丫交错,香味麻酥酥;木篱笆繁花锦簇,优雅羞怯。 B.文章开篇点题,作者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 人,由此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即表达了对乡村、对亲人的怀念和敬佩之情
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他们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 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 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 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⑤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 味儿。 ⑥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 天撒上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 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 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 对对舞,偶尔也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起柔柔的丝弦。 ⑦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⑧红红的朝阳升起来了,一声鸡啼唱破了黎明,一刹那乡村沐浴在七彩云霞下, 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我自散发着谷物香 醇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读一首诗,像欣赏一幅画,像听一 曲古典的乡情乡韵。每片叶子都是清新的,每朵花都飘散着清香。就连晶莹的露 珠,一旦亲近上青青的篱笆,也会久久舍不得离去。它快乐地从高处滑落,落在 低处的叶面上,又调皮地跌落在篱笆下青青的草丛里;又或许被几只早起的蚂蚁 匆匆抢了去,分享着自然母亲赐予的芳醇。 ⑨花墙,当我想起这个词来,青青的篱笆把我包围在幸福的记忆中央。我知道, 乡村是贫穷的,但乡村又是那样的质朴。每一个村庄有每一个村庄的气息,每一 个村庄都会有几条青青柔柔的篱笆墙。春天,你推开料峭的春寒,跟墙角的爬山 虎较着劲儿,和田野里的庄稼打个赌——一定要把乡村打扮成如花的女儿。秋天, 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 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面面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 过篱笆门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⑩平原的乡下,不见山不见水,唯独随处可见青青的篱笆。土墙呢,嫌太厚,嫌 太重,让人感觉不到一丝轻松;砖墙呢,嫌太高,嫌太冷,有点不近人情;只有 篱笆墙的影子,青青细细柔柔长长,像过也过不完的青葱岁月。我从乡下走来, 深深懂得篱笆墙的弱德之美:不与人争辩,也不自惭形秽,只要心中永驻春天, 生命的青绿会一直蔓延。 11 轻轻的,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 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青青 的篱笆,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 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 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12 多只愿与一面清寂的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 (选自 20 12 年 12 月《美文欣赏》,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描写的几种篱笆各有特点。竹林篱笆或繁密或稀疏,温馨清 新;花椒树篱笆枝丫交错,香味麻酥酥;木篱笆繁花锦簇,优雅羞怯。 B.文章开篇点题,作者借着篱笆青青的思绪,想起了远方的亲 人,由此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即表达了对乡村、对亲人的怀念和敬佩之情
C.在第⑦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繁花掩映的木篱笆给母性乡村带来的优雅感与含蓄美。 D.作者以土墙的厚重、砖墙的髙大冷漠衬托篱笆墙,突出了篱 笆墙的青细柔长和温情等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篱笆墙的喜爱之情。 E.作品的结尾出乎意料,似乎不在情理之中。那个篱笆与乡村 相守到老,暗示我们不能破坏乡村,而要让篱笆阻隔喧嚣,守护乡村 17.作者在文章的第①段中运用了第二人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8.文章为什么以“篱笆青青”为题?(4分) 19.请赏读文章最后两段,探究其含义及作用。(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下面两题请你任选一题,写一段话,要求语言准确、生动。(不超过100字)(4 分) (1)请以“时代是一棵树”为起句,围绕“真抓实干”这个话题 写一段话 时代是一棵 树, (2)请以“中国文学进发出了巨大活力”为起句,围绕“莫言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个话题写一段话。 中国文学进发出了巨大活 力 21.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请你简要介绍画面内容并提炼出寓意。要求:语言 表达简明, 介绍画面不超过80字,写出寓意不超过60字。(4分) 22.说话有时是讲究技巧的。《红楼梦》中的王煕凤是一个精明玲珑之人,请阅 读下面《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一段话,点评她的说话技巧。要求在点评中 涵盖这段话语情境中所涉及的人物。(4分)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 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 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六、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个小和尚拿着一碗米去问他的师傅:这碗米到底能有多大价 值?他的师父说:要看在谁的手里了。有的人有了这碗米,他可能会添点水放到 锅里煮一煮,10分钟以后成为一碗米饭,这是一块钱的价值;有的人有了这碗 米,他可能会放在水里泡一泡,分个堆,用四五个粽叶包一下,蒸熟以后就是三 四块钱的价值;有的人有了这碗米,他可能会在米里加点酒曲,经过一个酿造的 过程,最后成为一瓶酒,就是二三十块钱的价值了。 阅读材料后引起了你哪些联想和感悟呢?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C.在第⑦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繁花掩映的木篱笆给母性乡村带来的优雅感与含蓄美。 D.作者以土墙的厚重、砖墙的高大冷漠衬托篱笆墙,突出了篱 笆墙的青细柔长和温情等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篱笆墙的喜爱之情。 E.作品的结尾出乎意料,似乎不在情理之中。那个篱笆与乡村 相守到老,暗示我们不能破坏乡村,而要让篱笆阻隔喧嚣,守护乡村。 17.作者在文章的第①段中运用了第二人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18.文章为什么以“篱笆青青”为题?(4 分) 19.请赏读文章最后两段,探究其含义及作用。(8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 1 2 分,共 3 小题) 20.下面两题请你任选一题,写一段话,要求语言准确、生动。(不超过 100 字)(4 分) (1)请以“时代是一棵树”为起句,围绕“真抓实干”这个话题 写一段话。 时代是一棵 树, (2)请以“中国文学进发出了巨大活力”为起句,围绕“莫言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个话题写一段话。 中国文学进发出了巨大活 力, 21.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请你简要介绍画面内容并提炼出寓意。要求:语言 表达简明, 介绍画面不超过 80 字,写出寓意不超过 60 字。(4 分) 22.说话有时是讲究技巧的。《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一个精明玲珑之人,请阅 读下面《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的一段话,点评她的说话技巧。要求在点评中 涵盖这段话语情境中所涉及的人物。(4 分)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 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 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六、写作(共 60 分,共 1 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有一个小和尚拿着一碗米去问他的师傅:这碗米到底能有多大价 值?他的师父说:要看在谁的手里了。有的人有了这碗米,他可能会添点水放到 锅里煮一煮,10 分钟以后成为一碗米饭,这是一块钱的价值;有的人有了这碗 米,他可能会放在水里泡一泡,分个堆,用四五个粽叶包一下,蒸熟以后就是三 四块钱的价值;有的人有了这碗米,他可能会在米里加点酒曲,经过一个酿造的 过程,最后成为一瓶酒,就是二三十块钱的价值了。 阅读材料后引起了你哪些联想和感悟呢?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 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语文基础知识(15分) 1.D(A.恤x山n应为x;B.咤ch应为zha;C.梓xin应为zi 2.D(A.哀一唉;B.喧一暄;C.遐一暇。) 3.B(“进程”指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进展”指事情向前发展。“参 加”指加入某种组织或活动;“参与”指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等。“抢 夺”指用强力把别人的东西夺过来;“争夺”指争着夺取。“熙煕攘攘”形容人 来人往,非常热闹;“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 不能泄出。) 4.C(A.“重建”和“救援”语序不当,应为“救援和重建工作”;B.介词使用 不当和词语搭配不当,“妈祖文化”前删掉介词“把”,“打造”“交流的品牌 活动”应为“打造”“交流活动的品牌”;D.一面对两面,“中国实现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应改为“中国能否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5.B(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6.A(“唯有口传心授才能使流派发扬光大”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第⑤段的表 述是“而京剧却仍然主要通过传统的口传心授”。) 7.C(“流派传承……的目的”张冠李戴,文中所指应是“京剧表演艺术”而非 所有流派。另外,流派传承包括“传”与“承”两个方面,“传”是传递,“承” 是承续,“传”是针对老师而言的,“承”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原文的意思是说 “老师”“只能通过……”来达到“传艺”的目的,而不是达到“承学”的目 的,因为“承学”是针对学生而言的。)8.B(A.从原文第⑤段看,“新技术”“新 工具”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必须借助新技术、新工具焕发生机”的说法言过 其实;C.观点与例证矛盾,杨宝森是属于“掌握技法后另谋一帜”一类的;D.从 文章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况且,当前讲流派传承,带有强烈的抢救性质,有些 重要流派后继乏人,就更不可忽视承学的阶段性和多样性了”来看,此项说法有 所偏颇。)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 9.(3分)C(病:使动用法,使……生病。) 10.(3分)D(①表明诚甫精悍;②表明诚甫从容淡定;⑥表明诚甫仕途多舛。) 11.(3分)A(“也和其他堂兄弟一样身体健壮”的分析与原文不符。诚甫病了 很久,他的妹妹担心他将不久于人世,这说明诚甫的身体并不好。) 12.(9分)(1)博士、众学生都看着他们,认为他们很奇怪,有的上前戏弄 侮辱他们,诚甫不为所动(或“诚甫不被他们动摇”)。(“目”、“异”各1 分,句意正确、句子通顺1分。)(2)(他)每次到郡中去,跟从他一起游玩的人, 大多是文人雅士这类人。(“之”、“率”各1分,省略成分补全、句意正确、 句子通顺1分。)(③3)至于谋生之业储存积蓄等事,(他)完全不放在心上。(他能 够如此)固然是凭借继承祖上父辈(留下的产业的原因),也是他的本性中有这 种品行才使他这样的。(“生产聚畜”、“膺”各1分,省略成分补全、句意正 确、句子通顺1分。) 【参考译文】 呜呼!我娶了诚甫的妹妹为妻,因而了解诚甫算是深刻的。谁说诚甫的贤能,仅 仅是这样的啊!原来是诚甫病得太久了。从我妻子过门起,有时说起她哥哥,就 担忧他将不久于人世,以至于潸然落泪。不久我妻子去世,时至今日已有八年, 诚甫的三个堂兄弟,都身体强壮健硕,没有疾病,他们都死了,然后诚甫才死
一、语文基础知识(15 分) 1.D(A.恤 xùn 应为 xù;B.咤 chà 应为 zhà;C.梓 xīn 应为 zǐ。) 2.D(A.哀—唉;B.喧—暄;C.遐—暇。) 3.B(“进程”指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进展”指事情向前发展。“参 加”指加入某种组织或活动;“参与”指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等。“抢 夺”指用强力把别人的东西夺过来;“争夺”指争着夺取。“熙熙攘攘”形容人 来人往,非常热闹;“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 不能泄出。) 4.C(A.“重建”和“救援”语序不当,应为“救援和重建工作”;B.介词使用 不当和词语搭配不当,“妈祖文化”前删掉介词“把”,“打造”“交流的品牌 活动”应为“打造”“交流活动的品牌”;D.一面对两面,“中国实现可持续的 科学发展”应改为“中国能否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5.B(列夫·托尔斯泰是 19 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6.A(“唯有口传心授才能使流派发扬光大”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第⑤段的表 述是“而京剧却仍然主要通过传统的口传心授”。) 7.C(“流派传承……的目的”张冠李戴,文中所指应是“京剧表演艺术”而非 所有流派。另外,流派传承包括“传”与“承”两个方面,“传”是传递,“承” 是承续,“传”是针对老师而言的,“承”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原文的意思是说 “老师”“只能通过……”来达到“传艺”的目的,而不是达到“承学”的目 的,因为“承学”是针对学生而言的。)8.B(A.从原文第⑤段看,“新技术”“新 工具”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必须借助新技术、新工具焕发生机”的说法言过 其实;C.观点与例证矛盾,杨宝森是属于“掌握技法后另谋一帜”一类的;D.从 文章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况且,当前讲流派传承,带有强烈的抢救性质,有些 重要流派后继乏人,就更不可忽视承学的阶段性和多样性了”来看,此项说法有 所偏颇。) 三、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9.(3 分)C(病:使动用法,使……生病。) 10.(3 分)D(①表明诚甫精悍;②表明诚甫从容淡定;⑥表明诚甫仕途多舛。) 11.(3 分)A(“也和其他堂兄弟一样身体健壮”的分析与原文不符。诚甫病了 很久,他的妹妹担心他将不久于人世,这说明诚甫的身体并不好。) 12.(9 分)(1) 博士、众学生都看着他们,认为他们很奇怪,有的上前戏弄 侮辱他们,诚甫不为所动(或“诚甫不被他们动摇”)。(“目”、“异”各 1 分,句意正确、句子通顺 1 分。)(2)(他)每次到郡中去,跟从他一起游玩的人, 大多是文人雅士这类人。(“之”、“率”各 1 分,省略成分补全、句意正确、 句子通顺 1 分。)(3)至于谋生之业储存积蓄等事,(他)完全不放在心上。(他能 够如此)固然是凭借继承祖上父辈(留下的产业的原因),也是他的本性中有这 种品行才使他这样的。(“生产聚畜”、“膺”各 1 分,省略成分补全、句意正 确、句子通顺 1 分。) 【参考译文】 呜呼!我娶了诚甫的妹妹为妻,因而了解诚甫算是深刻的。谁说诚甫的贤能,仅 仅是这样的啊!原来是诚甫病得太久了。从我妻子过门起,有时说起她哥哥,就 担忧他将不久于人世,以至于潸然落泪。不久我妻子去世,时至今日已有八年, 诚甫的三个堂兄弟,都身体强壮健硕,没有疾病,他们都死了,然后诚甫才死
对于诚甫来说也算是幸运了。然而,以诚甫的贤能,老天就不该让他生病,又最 终让他死去,真是可悲啊! 诚甫名希明,姓魏,世族是苏州人。诚甫为人,早前精明强悍,有所作为,凡是 从他心里生出的意愿,就没人能阻挠。他小时候很暴戾、狂妄,没有人能制止他 不久得到伯父的教导,忽然有所感悟,就立志于学,用礼仪匡正自己的言行。这 时诚甫做县学秀才,和同辈的四五人,每天早上跑到学舍去。四五人常常结为 群,都宽衣博带,规规矩矩地走路,端端正正地拱手站立。博士、众学生都看着 他们,认为他们很奇怪,有的上前戏弄侮辱他们,诚甫不被他们动摇。每次行走 市集中,孩童们站在市集两边吵闹喧哗,然而诚甫依然端端正正地拱手站立,神 态自若。 诚甫生平就没有纨绔子弟的嗜好,唯独购买几千卷书籍,以及古代书法名画,如 果想得到它,就不计算费用多少。他乐于行善仰慕正义,常常流露出神情愉悦的 神情。因此,郡中名士大多都喜欢与诚甫交往。(他)每次到郡中去,跟从他 起游玩的人,大多是文人雅士这类人。距离他家几里远的地方,有一处地方叫高 墟,诚甫喜欢它的幽静及优美,在那里修筑了别墅。祝枝山写了一篇《髙墟赋》 用来表明诚甫的志趣。诚甫补录为太学生,多次参加在京城举行的考试都落第了, 后来因为生病了,自己中止了应试。他卧病在家,仍然每天收集图史典籍。我常 常前往诚甫家住宿,诚甫早晨起来,把书移动放置得很杂乱。我躺在床上看他 笑他不让自己清闲。诚甫也回过头来看着我笑,然而却不停止翻书。虽然生病, 和人吃喝说话也如平常一样。有客人来,拿出所藏书籍给客人翻阅,等到客人翻 看完离开,不曾有疲倦的容色。终其一生都没有改变他的爱好。至于谋生之业储 存积蓄等事,(他)完全不放在心上。(他能够如此)固然是凭借继承祖上父辈(留 下的产业的原因),也是他的本性中有这种品行才使他这样的。 诚甫死于嘉靖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年龄三十九岁。 13.(3分)乘舆方渡河/虏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汹汹/上使人微觇准所为 /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每线0.5分,超过6处按0分计算。) 【参考译文】 景德年间,河北发生战事,皇上想亲临澶渊,朝廷内外意见不一,唯独寇准赞同 皇上的想法。皇上乘坐车驾刚刚渡过黄河,敌人的骑兵就纷纷涌出,到了城下, 人们情绪慌乱,喧闹不止。皇上派人暗中察看寇准在做什么,而他正在中书酣睡, 鼾声如雷。人们因为寇准当时能够镇定自若、稳定军心,就把他比作谢安 14.(8分)【答案示例】(1)①“新凉”照应“中秋”,指又一个秋天的 来临,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②“新凉”亦指诗人因“乌台诗案”被系入狱 备受凌辱,后侥幸不死被贬黄州的人生际遇;③“几度新凉”表达了对年华似水 的无限惋惜和悲叹;④同时也表达了含冤被贬后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 的苦痛凄凉之情。(2分)“新凉”亦指诗人再次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 个“凉”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或答“被贬的落寞悲凉”)之情。(2 分)(2)示例一: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手法。(2分)“夜 风鸣廊”,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既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又引出了下 句词人的迟暮之悲。(或:“月明多被云妨”,借眼前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 才高人妒、忠而见谤的愤懑之情)。(2分)示例二:主要运用了烘托映衬等表 现手法。(2分)“夜来风叶”烘托“眉头鬓上”的孤独。“中秋”烘托“把盏” 的凄凉(或“‘中秋’是传统意义上团聚的节日,苏轼选取“中秋’这一宴乐的 节日作为背景,以虚笔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2分)示例三:
对于诚甫来说也算是幸运了。然而,以诚甫的贤能,老天就不该让他生病,又最 终让他死去,真是可悲啊! 诚甫名希明,姓魏,世族是苏州人。诚甫为人,早前精明强悍,有所作为,凡是 从他心里生出的意愿,就没人能阻挠。他小时候很暴戾、狂妄,没有人能制止他。 不久得到伯父的教导,忽然有所感悟,就立志于学,用礼仪匡正自己的言行。这 时诚甫做县学秀才,和同辈的四五人,每天早上跑到学舍去。四五人常常结为一 群,都宽衣博带,规规矩矩地走路,端端正正地拱手站立。博士、众学生都看着 他们,认为他们很奇怪,有的上前戏弄侮辱他们,诚甫不被他们动摇。每次行走 市集中,孩童们站在市集两边吵闹喧哗,然而诚甫依然端端正正地拱手站立,神 态自若。 诚甫生平就没有纨绔子弟的嗜好,唯独购买几千卷书籍,以及古代书法名画,如 果想得到它,就不计算费用多少。他乐于行善仰慕正义,常常流露出神情愉悦的 神情。因此,郡中名士大多都喜欢与诚甫交往。(他)每次到郡中去,跟从他一 起游玩的人,大多是文人雅士这类人。距离他家几里远的地方,有一处地方叫高 墟,诚甫喜欢它的幽静及优美,在那里修筑了别墅。祝枝山写了一篇《高墟赋》, 用来表明诚甫的志趣。诚甫补录为太学生,多次参加在京城举行的考试都落第了, 后来因为生病了,自己中止了应试。他卧病在家,仍然每天收集图史典籍。我常 常前往诚甫家住宿,诚甫早晨起来,把书移动放置得很杂乱。我躺在床上看他, 笑他不让自己清闲。诚甫也回过头来看着我笑,然而却不停止翻书。虽然生病, 和人吃喝说话也如平常一样。有客人来,拿出所藏书籍给客人翻阅,等到客人翻 看完离开,不曾有疲倦的容色。终其一生都没有改变他的爱好。至于谋生之业储 存积蓄等事,(他)完全不放在心上。(他能够如此)固然是凭借继承祖上父辈(留 下的产业的原因),也是他的本性中有这种品行才使他这样的。 诚甫死于嘉靖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年龄三十九岁。 13.(3 分)乘舆方渡河/虏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汹汹/上使人微觇准所为 /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每线 0.5 分,超过 6 处按 0 分计算。) 【参考译文】 景德年间,河北发生战事,皇上想亲临澶渊,朝廷内外意见不一,唯独寇准赞同 皇上的想法。皇上乘坐车驾刚刚渡过黄河,敌人的骑兵就纷纷涌出,到了城下, 人们情绪慌乱,喧闹不止。皇上派人暗中察看寇准在做什么,而他正在中书酣睡, 鼾声如雷。人们因为寇准当时能够镇定自若、稳定军心,就把他比作谢安。 14.(8 分)【答案示例】(1)①“新凉” 照应“中秋”,指又一个秋天的 来临,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②“新凉”亦指诗人因“乌台诗案”被系入狱, 备受凌辱,后侥幸不死被贬黄州的人生际遇;③“几度新凉”表达了对年华似水 的无限惋惜和悲叹;④同时也表达了含冤被贬后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 的苦痛凄凉之情。(2 分)“新凉”亦指诗人再次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 一个“凉”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或答“被贬的落寞悲凉”)之情。(2 分)(2)示例一: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手法。(2 分)“夜 风鸣廊”,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既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又引出了下 句词人的迟暮之悲。(或:“月明多被云妨”,借眼前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 才高人妒、忠而见谤的愤懑之情)。(2 分)示例二:主要运用了烘托映衬等表 现手法。(2 分)“夜来风叶”烘托“眉头鬓上”的孤独。“中秋”烘托“把盏” 的凄凉(或“‘中秋’是传统意义上团聚的节日,苏轼选取‘中秋’这一宴乐的 节日作为背景,以虚笔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2 分)示例三:
主要运用了象征比喻等表现手法。(2分)“明月”用以象征(比喻)词人美好的 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则象征(比喻)奸佞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 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5.(5分)(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孤舟一系故园心;(3)无以至 千里;(4)乱花渐欲迷人眼;(5)一蓑烟雨任平生;(6)云无心以出岫;(7)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8)思而不学则殆。(每小题1分,如有错字、别字、 漏字、添字等情况,该小题不给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16.(4分)BE(B.第(1)段借篱笆会引起“你”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来表达 作者自己对篱笆、对亲人的热爱之情。作者身处篱笆与亲人之中,不能说是“怀 念和敬佩”,且此情感也只是主旨的一部分。E.结尾并非出乎意料,却在情理 之中。从上文作者对乡村充满热爱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愿与篱笆、乡村相守 到老是合乎情理的;不是“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而是作者愿与篱笆、乡村相 守到老。) 17.(4分)【答案示例】作者在文章的第(1)段采用第二人称手法入题,拉近 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揣摩读者心理,在对比中表达了对篱笆墙的喜爱之情;(2 分)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仿佛也感受到了篱笆墙的慈爱与温馨,撩拨起 思念亲人的情绪,同时引出了下文对篱笆的叙写。(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 情给分。) 18.(4分)【答案示例】因为篱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结构上起到串联全文的 作用;(1分)是温馨、幸福、质朴的象征(1分);是抒情的载体,委婉含蓄 地表达了“坚守心中的篱笆墙,希望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常在”的主题 (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9.(8分)【答案示例】这两段话在文章中含义非常深刻:①由篱笆墙的弱德 之美一一不与人争辩,不自惭形秽以及打扮乡村、守卫乡村的殷勤联想到自己, 让自己也能像篱笆墙一样,在生命中摒弃假恶浊,坚守真善清。(2分)②与篱 笆相守,实际上是守住心灵。守住心灵,就是守住内心的宁静、清洁、本真,不 要让物欲膨胀了我们的内心,不要让浮躁扰乱了我们的本性。(2分)③与乡村 相守,就是守住乡村的文明。守住乡村文明,远离现代城市喧嚣,在淳朴的乡村 尽享人情之美、本真之美,是最大的快乐。(2分)其作用不仅点明了主题,照 应了前文,还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远离污浊、虚假、丑恶,坚守心灵的宁静, 永葆真诚、善良、质朴的思想感情。(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2分) 20.(4分)【答案示例】(1)时代是一棵树,真抓实干是汲取营养的根,和 谐社会则是那一片硕果。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忘记了真抓实干,就意味着衰败; 忘却了科学发展,就意味着倒退。在繁茂的树荫里,我们应该把“真抓实干”作 为汲取营养的根,壮大时代这棵树。(2)中国文学迸发出了巨大活力,当代作 家创作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今年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影响力提升的体现。他 的创作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繁荣民族文化作出了新的贡献。(言 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1.(4分)【答案示例】(1)画面:图中有两人用杠子抬着另一个人。坐在杠 上的人背后的这个抬杠人竖起尾指,杠上人的面前的这个抬杠人竖起大拇指,而 坐在杠子上的人则拿着锯子锯背后的杠子。(2分)(2)寓意:身居高处的人若
主要运用了象征比喻等表现手法。(2 分)“明月”用以象征(比喻)词人美好的 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则象征(比喻)奸佞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 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2 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5.(5 分)(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孤舟一系故园心;(3)无以至 千里;(4)乱花渐欲迷人眼;(5)一蓑烟雨任平生;(6)云无心以出岫;(7)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8)思而不学则殆。(每小题 1 分,如有错字、别字、 漏字、添字等情况,该小题不给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0 分) 16.(4 分)B E(B.第(1)段借篱笆会引起“你”对远方亲人的怀念来表达 作者自己对篱笆、对亲人的热爱之情。作者身处篱笆与亲人之中,不能说是“怀 念和敬佩”,且此情感也只是主旨的一部分。E.结尾并非出乎意料,却在情理 之中。从上文作者对乡村充满热爱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愿与篱笆、乡村相守 到老是合乎情理的;不是“篱笆与乡村相守到老”,而是作者愿与篱笆、乡村相 守到老。) 17.(4 分)【答案示例】作者在文章的第(1)段采用第二人称手法入题,拉近 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揣摩读者心理,在对比中表达了对篱笆墙的喜爱之情;(2 分)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仿佛也感受到了篱笆墙的慈爱与温馨,撩拨起 思念亲人的情绪,同时引出了下文对篱笆的叙写。(2 分) (言之成理即可,酌 情给分。) 18.(4 分)【答案示例】因为篱笆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结构上起到串联全文的 作用;(1 分)是温馨、幸福、质朴的象征(1 分);是抒情的载体,委婉含蓄 地表达了“坚守心中的篱笆墙,希望心中永驻春天、生命的青绿常在”的主题。 (2 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9.(8 分)【答案示例】这两段话在文章中含义非常深刻:①由篱笆墙的弱德 之美——不与人争辩,不自惭形秽以及打扮乡村、守卫乡村的殷勤联想到自己, 让自己也能像篱笆墙一样,在生命中摒弃假恶浊,坚守真善清。(2 分)②与篱 笆相守,实际上是守住心灵。守住心灵,就是守住内心的宁静、清洁、本真,不 要让物欲膨胀了我们的内心,不要让浮躁扰乱了我们的本性。(2 分)③与乡村 相守,就是守住乡村的文明。守住乡村文明,远离现代城市喧嚣,在淳朴的乡村 尽享人情之美、本真之美,是最大的快乐。(2 分)其作用不仅点明了主题,照 应了前文,还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远离污浊、虚假、丑恶,坚守心灵的宁静, 永葆真诚、善良、质朴的思想感情。(2 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20.(4 分)【答案示例】(1)时代是一棵树,真抓实干是汲取营养的根,和 谐社会则是那一片硕果。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忘记了真抓实干,就意味着衰败; 忘却了科学发展,就意味着倒退。在繁茂的树荫里,我们应该把“真抓实干”作 为汲取营养的根,壮大时代这棵树。(2)中国文学迸发出了巨大活力,当代作 家创作了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今年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影响力提升的体现。他 的创作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繁荣民族文化作出了新的贡献。(言 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21.(4 分)【答案示例】(1)画面:图中有两人用杠子抬着另一个人。坐在杠 上的人背后的这个抬杠人竖起尾指,杠上人的面前的这个抬杠人竖起大拇指,而 坐在杠子上的人则拿着锯子锯背后的杠子。(2 分)(2)寓意:身居高处的人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