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9届高三毕业生3月联合调考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代中国从天圆地方“天下”进入地球“天下”以来,传入了西方“人性恶”的 人类哲学思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因为人性本源 是恶的,因此必须配之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这种关于“人性恶”的人类哲学观点,中国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早已有之,代表 人物便是诸子百家之一的荀子。荀子持“人性恶”观点,而同时代的孟子则持 “人性善”的观点。 中国古代历史的各种哲学流派,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按故往历史中国十分惯 常思维的“大是大非”原则来看,人性的善与恶,是两个绝然相反的人类社会哲 学元素,荀子与孟子应被归为两个不同的学说流派。但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学术 却把两位持泾渭分明哲学观点的人,同称为“儒家”。不知两位已作古二千多年 的大学者会不会在黄土之下跃骨而起? 仔细想来,把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们归于“一家”的文化现象,也在中国古代历 史的发展情理之中。中国数千年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与行政一统论相匹 配的学术一元论,也就不得不把为华夏人类思想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各流派人物都 归入相同的彀中。在归入“一家”之后,再予以分门别类,作内部清算,谓之“ 家”之内的不同“路线斗争”,再或逐“师门”,斥之学术叛徙、学术内奸。那 个时代的这种学术的历史发展逻辑,同样与封建社会一统皇权独裁之下的“羁 縻”臣僚、清算各派臣僚的行政制度,完全匹配。但显然,两者本来就不在一个 学术流派中,而这正是符合近代以来人们认同的人类历史“学术多元论”观点 的。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 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 (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 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丰富多彩性。 春秋末期,早于荀子孟子一百年的孔子仅谈到了人类哲学“仁”的思想,而荀孟 则开始了人性恶和人性善的争论。众所周知,自后两千多年中国皇朝历史遵循了 孔孟之道,而荀子的“性恶”人类哲学思想早已被皇朝历史自我消弭于无形之 中。有当代考古学家指出,人类文明历史数千年以来,人们的物质与观念已经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类的性情几无改变。笔者以为,人类历史一直存在着这么 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 这就像表决心发誓要克服自我一样。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提到孔子“仁 思想时这么说:“按孔子的看法,一个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防范不仁的念 头,可见性恶来自先天”(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 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受到“性恶”遏制,说“性善”则可以使一部分“圣人 免于遏制。这在今天的人看来,道理很简单。假如古人因受人类社会认识论的局 限而偏入旁门(轻视实践的古人先给予认知上的定义,再寻找“理”;现代人在 实践中寻找“理”),那么,今天的人如果再提“性善”论,则别有它图了 如明代哲学家李贽所揭示: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正 人类历史证明:提倡“善”的人就是“善人”,那是一种是人都不信的鬼话 (选自《关于人性的善与恶》,有删改)
湖北省 2019 届高三毕业生 3 月联合调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代中国从天圆地方“天下”进入地球“天下”以来,传入了西方“人性恶”的 人类哲学思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因为人性本源 是恶的,因此必须配之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这种关于“人性恶”的人类哲学观点,中国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早已有之,代表 人物便是诸子百家之一的荀子。荀子持“人性恶”观点,而同时代的孟子则持 “人性善”的观点。 中国古代历史的各种哲学流派,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按故往历史中国十分惯 常思维的“大是大非”原则来看,人性的善与恶,是两个绝然相反的人类社会哲 学元素,荀子与孟子应被归为两个不同的学说流派。但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学术 却把两位持泾渭分明哲学观点的人,同称为“儒家”。不知两位已作古二千多年 的大学者会不会在黄土之下跃骨而起? 仔细想来,把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们归于“一家”的文化现象,也在中国古代历 史的发展情理之中。中国数千年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与行政一统论相匹 配的学术一元论,也就不得不把为华夏人类思想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各流派人物都 归入相同的彀中。在归入“一家”之后,再予以分门别类,作内部清算,谓之“一 家”之内的不同“路线斗争”,再或逐“师门”,斥之学术叛徙、学术内奸。那 个时代的这种学术的历史发展逻辑,同样与封建社会一统皇权独裁之下的“羁 縻”臣僚、清算各派臣僚的行政制度,完全匹配。但显然,两者本来就不在一个 学术流派中,而这正是符合近代以来人们认同的人类历史“学术多元论”观点 的。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 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 (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 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丰富多彩性。 春秋末期,早于荀子孟子一百年的孔子仅谈到了人类哲学“仁”的思想,而荀孟 则开始了人性恶和人性善的争论。众所周知,自后两千多年中国皇朝历史遵循了 孔孟之道,而荀子的“性恶”人类哲学思想早已被皇朝历史自我消弭于无形之 中。有当代考古学家指出,人类文明历史数千年以来,人们的物质与观念已经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类的性情几无改变。笔者以为,人类历史一直存在着这么 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 这就像表决心发誓要克服自我一样。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提到孔子“仁” 思想时这么说:“按孔子的看法,一个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防范不仁的念 头,可见性恶来自先天”(黄仁宇著《万历十五年》)。 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受到“性恶”遏制,说“性善”则可以使一部分“圣人” 免于遏制。这在今天的人看来,道理很简单。假如古人因受人类社会认识论的局 限而偏入旁门(轻视实践的古人先给予认知上的定义,再寻找“理”;现代人在 实践中寻找“理”),那么,今天的人如果再提“性善”论,则别有它图了—— 人类历史证明:提倡“善”的人就是“善人”,那是一种是人都不信的鬼话。正 如明代哲学家李贽所揭示: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 (选自《关于人性的善与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人是持“人性恶”的哲学观点的,与之相匹配的是遏制“性恶”的国家 行政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B.作者认为,“人性恶”和“人性善”是两个绝然相反的哲学观念,不应该将 分别持有这两种观念的代表人物荀子和孟子归属于同一个哲学流派一一儒家 C.把分属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归于“一家”是为了顺应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 因为中国数千年来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学术一统论是与之相匹配的。 D.作者认为,现代人再提“性善”论,就是另有所图,而古人提“性善”论只 是因为认识论的局限,入了“先给予认识上的定义,而寻找‘理’的偏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近代西方“性恶论”哲学思想流入中国为引子,探讨了“人性恶”的 哲学思想在中国悠久的历史。 B.作者在论证中国古代“人性恶”的哲学思想不应该被湮没时运用了对比论 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C.作者引用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话是为了证明,儒家大师孔子从本质上 讲也是持“人性恶”的观点的。 D.作者指出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流派的“奇特现象”,是为了阐明“性恶论”在 中国历史中湮没无闻的政治历史原因:皇权行政一统论形成了学术一统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分科学说的 产生;否则,中国古代的文化哲学思想一定会丰富多彩 B.人类历史从来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 作者认为儒家提倡的“性善”论正是如此:人类缺少“善”,所以提倡“性善” C.中国关于“人性善”和“人性恶”的哲学思辨,历史悠久“性恶论”消弭于 无形主要是“性恶”论的理论缺陷: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要受到“性恶”的遏 D.明代哲学家李贽认为,“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 指出儒家成为某些人追求荣华富贵的工具,否定了儒家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必要 性 【答案】1.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 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 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不合事 实,说法绝对化。原文说“假如古人因受人类社会认识论的局限而偏入旁门”只 是假设,不是事实,故选D。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 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 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 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引用黄仁宇的话不是为了 证明“儒家大师孔子从本质上讲也是持‘人性恶’的观点”,而是为了证明“人 类历史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故选C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人是持“人性恶”的哲学观点的,与之相匹配的是遏制“性恶”的国家 行政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B. 作者认为,“人性恶”和“人性善”是两个绝然相反的哲学观念,不应该将 分别持有这两种观念的代表人物荀子和孟子归属于同一个哲学流派——儒家。 C. 把分属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归于“一家”是为了顺应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 因为中国数千年来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学术一统论是与之相匹配的。 D. 作者认为,现代人再提“性善”论,就是另有所图,而古人提“性善”论只 是因为认识论的局限,入了“先给予认识上的定义,而寻找‘理’的偏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以近代西方“性恶论”哲学思想流入中国为引子,探讨了“人性恶”的 哲学思想在中国悠久的历史。 B. 作者在论证中国古代“人性恶”的哲学思想不应该被湮没时运用了对比论 证、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C. 作者引用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话是为了证明,儒家大师孔子从本质上 讲也是持“人性恶”的观点的。 D. 作者指出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流派的“奇特现象”,是为了阐明“性恶论”在 中国历史中湮没无闻的政治历史原因:皇权行政一统论形成了学术一统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分科学说的 产生;否则,中国古代的文化哲学思想一定会丰富多彩。 B. 人类历史从来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 作者认为儒家提倡的“性善”论正是如此:人类缺少“善”,所以提倡“性善”。 C. 中国关于“人性善”和“人性恶”的哲学思辨,历史悠久“性恶论”消弭于 无形主要是“性恶”论的理论缺陷: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要受到“性恶”的遏 制。 D. 明代哲学家李贽认为,“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 指出儒家成为某些人追求荣华富贵的工具,否定了儒家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必要 性。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 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 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D 项,不合事 实,说法绝对化。原文说“假如古人因受人类社会认识论的局限而偏入旁门”只 是假设,不是事实,故选 D。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 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 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 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 项,引用黄仁宇的话不是为了 证明“儒家大师孔子从本质上讲也是持‘人性恶’的观点”,而是为了证明“人 类历史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故选 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 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错误选项设置一般为答非 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 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 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否则”太绝对。原文“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 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 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 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 的丰富多彩性。”C项,“主要是因为‘性恶’论的理论缺陷”错,其消弭于无 形并非因为有“理论缺陷”,而“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要受到‘性恶’的遏 制”也不是其理论缺陷:D项,“否定了儒家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必要性”错, 属无中生有。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 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 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 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 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 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 选项。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 2013年-2014年用户使用手机和应用程度的年增长水平 m… 400 因西 常规用户(16x 超级用户(16x60 上瘾用户600 2013年3月2014年3月 (摘自《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手机上瘾者报告》) 材料二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 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错误选项设置一般为答非 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 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 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否则”太绝对。原文“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 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 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 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 的丰富多彩性。”C 项,“主要是因为‘性恶’论的理论缺陷”错,其消弭于无 形并非因为有“理论缺陷”,而“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要受到‘性恶’的遏 制”也不是其理论缺陷;D 项,“否定了儒家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必要性”错, 属无中生有。故选 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 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 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 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 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 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 选项。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3 年-2014 年用户使用手机和应用程度的年增长水平 (摘自《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手机上瘾者报告》) 材料二:
智能手机确实在偷走对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的一样东西:睡眠。总体而言,青少 年比以往睡得更少了。对20个国家690747名青少年的数据(1905~2008年) 分析发现,青少年的睡眠时间比100年前少了1个小时。 英国华威大学的心理学助理教授萨卡里·莱莫拉( Sakari leola)最近发现, 有智能手机的青少年在晚上睡得更晚。莱莫拉说,“我们还发现,睡觉前使用电 子设备与睡觉时长减少、失眠症状増加有关。而较短的睡眠和较差的睡眠质量又 与抑郁症状有关。” 莱莫拉解释了几种可能的关联。今天的电子屏幕发出了大量蓝光,会抑制褪黑素 的产生。褪黑素是一种在晚上或黑暗环境中由松果腺分泌的激素,可以调节人体 的生物钟。社交媒体上,来自朋友的消息或评论让孩子很难睡着。另外,在无尽 的娱乐信息的吸引下,让青少年把手机关闭格外困难。 莱莫拉指出,近期另一项研究显示,在刚成年的年轻人当中,较差的睡眠质量是 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如精神错乱症状)的起因之一。“一方面,我相信大多数 青少年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交媒体提供的新机会”,莱莫拉说,“另一方面,跟之 前几代的青少年相比,有一小部分脆弱的青少年面临着更高的风险。电子设备使 用时长的增加,睡眠质量下降以及睡眠时长的缩短,这些因素很有可能对青少年 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其他因素,从城镇化到在校压力,也多少会对青少年 有所影响。” 《智能手机损害青少年大脑?》) 材料三: “在以前,如果有人问我什么对青少年好,是小提琴还是电子游戏“刺客信条” 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可笑的问题”,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疾病中心负责人杰伊·吉德 说,“但是现在,我意识到玩“刺客信条”需要策略、记忆力、对模式的识别以 及反应能力。另外,观看优质的视频可能是比阅读更好的学习方式。对我来说, 说这些话很困难,但是考虑到大脑吸收信息的方式,可能真的是这样。 提到青少年面临的威胁,引人注目的新科技总是比那些熟悉和难以改变的问题更 容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种偏差可能会使我们的感知发生偏离。除了使用手 机导致糟糕的睡眠质量,家庭冲突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 因,艾伦说:“不仅冲突和压力会影响大脑,缺乏温暖和社会支持同样会影响大 脑。有这么多证据都表明,其他因素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为什么我们还在担心 手机?”美籍指挥家斯坦伯格表示认同,他认为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是创伤、贫 穷、暴力和毒品,因为它们对青少年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节选自《南方周末》20)18年3月1日16版) 材料四 实际上,苹果公司己经提供了一些家长控制举措,例如“要求购买”功能,要求 家长批准购买商品和服务;限制访问某些应用程序、内容和数据使用情况;使用 了内置的功能,比如位置共享等。但这些还远不足以解决日益严重的青少年智能 手机上瘾问题。 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让·特温吉教授发明了“iGen”一词来指 代新一代的智能手机成瘾儿童。让·特温吉曾表示,把iGen描述为几十年来最 严重的精神健康危机的边缘并不夸张,这种恶化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他们的手 机。近日,北美放射学会研究了那些沉迷于智能手机或患网瘾的青少年的大脑, 发现智能手杋成瘾的青少年大脑奖赏回路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而根据“常识媒
智能手机确实在偷走对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的一样东西:睡眠。总体而言,青少 年比以往睡得更少了。对 20 个国家 690747 名青少年的数据(1905~2008 年) 分析发现,青少年的睡眠时间比 100 年前少了 1 个小时。 英国华威大学的心理学助理教授萨卡里·莱莫拉( Sakari Lemola)最近发现, 有智能手机的青少年在晚上睡得更晚。莱莫拉说,“我们还发现,睡觉前使用电 子设备与睡觉时长减少、失眠症状增加有关。而较短的睡眠和较差的睡眠质量又 与抑郁症状有关。” 莱莫拉解释了几种可能的关联。今天的电子屏幕发出了大量蓝光,会抑制褪黑素 的产生。褪黑素是一种在晚上或黑暗环境中由松果腺分泌的激素,可以调节人体 的生物钟。社交媒体上,来自朋友的消息或评论让孩子很难睡着。另外,在无尽 的娱乐信息的吸引下,让青少年把手机关闭格外困难。 莱莫拉指出,近期另一项研究显示,在刚成年的年轻人当中,较差的睡眠质量是 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如精神错乱症状)的起因之一。“一方面,我相信大多数 青少年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交媒体提供的新机会”,莱莫拉说,“另一方面,跟之 前几代的青少年相比,有一小部分脆弱的青少年面临着更高的风险。电子设备使 用时长的增加,睡眠质量下降以及睡眠时长的缩短,这些因素很有可能对青少年 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其他因素,从城镇化到在校压力,也多少会对青少年 有所影响。” (《智能手机损害青少年大脑?》) 材料三: “在以前,如果有人问我什么对青少年好,是小提琴还是电子游戏“刺客信条”, 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可笑的问题”,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疾病中心负责人杰伊·吉德 说,“但是现在,我意识到玩“刺客信条”需要策略、记忆力、对模式的识别以 及反应能力。另外,观看优质的视频可能是比阅读更好的学习方式。对我来说, 说这些话很困难,但是考虑到大脑吸收信息的方式,可能真的是这样。” 提到青少年面临的威胁,引人注目的新科技总是比那些熟悉和难以改变的问题更 容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种偏差可能会使我们的感知发生偏离。除了使用手 机导致糟糕的睡眠质量,家庭冲突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 因,艾伦说:“不仅冲突和压力会影响大脑,缺乏温暖和社会支持同样会影响大 脑。有这么多证据都表明,其他因素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为什么我们还在担心 手机?”美籍指挥家斯坦伯格表示认同,他认为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是创伤、贫 穷、暴力和毒品,因为它们对青少年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节选自《南方周末》20)18 年 3 月 1 日 16 版) 材料四: 实际上,苹果公司已经提供了一些家长控制举措,例如“要求购买”功能,要求 家长批准购买商品和服务;限制访问某些应用程序、内容和数据使用情况;使用 了内置的功能,比如位置共享等。但这些还远不足以解决日益严重的青少年智能 手机上瘾问题。 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让·特温吉教授发明了“iGen”一词来指 代新一代的智能手机成瘾儿童。让·特温吉曾表示,把 iGen 描述为几十年来最 严重的精神健康危机的边缘并不夸张,这种恶化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他们的手 机。近日,北美放射学会研究了那些沉迷于智能手机或患网瘾的青少年的大脑, 发现智能手机成瘾的青少年大脑奖赏回路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而根据“常识媒
体”在2016年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约半数美国青少年感觉自己存在手机成瘾 问题,并感到有压力需要立刻回复手机信息。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科技公司虽然没有公开承认他们的电子产品可能会让人上 瘾,但一些硅谷内部人士已经开始向媒体透露,电子产品、移动应用程序和社交 媒体网站是如何被设计成让人上瘾的,并尽可能长时间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不 可否认的是,智能手机的一些应用,比如脸书、 Snapchat和 Instagram,在很大 程度上依赖于年轻用户。但一些科技公司己经采取措施,愿意改变他们的产品以 回应家长的担忧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9日22版《苹果需正视青少年手机成瘾问题》)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2013年-2014年,手机使用增幅从大到小分别是常规用户、超级 用户、上瘾用户。 B.有科学家认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面临诸多威胁,但相比而言,智能手机并 非最大问题根源。 C.莱莫拉认为:青少年因使用手机导致的睡眠时短和质量差与电子屏幕抑制褪 黑素产生有关。 D.虽然手机引起了诸多问题,但莱莫拉对多数青少年适应社交媒体提供的新机 会持乐观态度。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比城镇化和学业压力,电子设备使用时长的增加,才是引发精神健康问题 的罪魁祸首 B.杰伊·吉德过去认为,小提琴比电子游戏“刺客信条”对青少年更有益,但 现在所持观点有所改变。 C.某些游戏能锻炼人的多种技能,提供的优质视频可能改善学习方式,这些都 是智能手机有价值的东西。 D.苹果公司推的“要求购买”“位置共享”等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 手机上瘾的问题。 6.如何何看待青少年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条说明,并概述 科技公司解决此类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4.A 6.(1)①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减少睡眠时长和降低睡眠质量,甚至会导致精神 健康问题。②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威胁,但相比家庭冲突 和其他社会问题并非主要因素。 (2)科技公司对于某些软件程序或者其它电子产品,设计成能让家长监控的模 式,对某些容易上瘾的程序做好设置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 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 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 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A项,读 图错误,错在“增幅从大到小分别是常规用户、超级用户、上瘾用户”。读材料
体”在 2016 年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约半数美国青少年感觉自己存在手机成瘾 问题,并感到有压力需要立刻回复手机信息。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科技公司虽然没有公开承认他们的电子产品可能会让人上 瘾,但一些硅谷内部人士已经开始向媒体透露,电子产品、移动应用程序和社交 媒体网站是如何被设计成让人上瘾的,并尽可能长时间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不 可否认的是,智能手机的一些应用,比如脸书、Snapchat 和 Instagram,在很大 程度上依赖于年轻用户。但一些科技公司已经采取措施,愿意改变他们的产品以 回应家长的担忧。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 月 9 日 22 版《苹果需正视青少年手机成瘾问题》)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2013 年-2014 年,手机使用增幅从大到小分别是常规用户、超级 用户、上瘾用户。 B. 有科学家认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面临诸多威胁,但相比而言,智能手机并 非最大问题根源。 C. 莱莫拉认为:青少年因使用手机导致的睡眠时短和质量差与电子屏幕抑制褪 黑素产生有关。 D. 虽然手机引起了诸多问题,但莱莫拉对多数青少年适应社交媒体提供的新机 会持乐观态度。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比城镇化和学业压力,电子设备使用时长的增加,才是引发精神健康问题 的罪魁祸首。 B. 杰伊·吉德过去认为,小提琴比电子游戏“刺客信条”对青少年更有益,但 现在所持观点有所改变。 C. 某些游戏能锻炼人的多种技能,提供的优质视频可能改善学习方式,这些都 是智能手机有价值的东西。 D. 苹果公司推的“要求购买”“位置共享”等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 手机上瘾的问题。 6. 如何何看待青少年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条说明,并概述 科技公司解决此类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4. A 5. A 6. (1)①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减少睡眠时长和降低睡眠质量,甚至会导致精神 健康问题。②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威胁,但相比家庭冲突 和其他社会问题并非主要因素。 (2)科技公司对于某些软件程序或者其它电子产品,设计成能让家长监控的模 式,对某些容易上瘾的程序做好设置。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 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 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 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A 项,读 图错误,错在“增幅从大到小分别是常规用户、超级用户、上瘾用户”。读材料
“2013年——2014年用户使用手机和应用程度的年增长水平”图,增幅从大 到小分别是上瘾用户、超级用户、常规用户。故选A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 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项,曲解文意 “罪魁祸首”错,原文是“较差的睡眠质量是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如精神错乱 症状)的起因之一”。故选A。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 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筛选、整合,结合 材料分条说明。这道题是两个小问题,要分开回答。阅读四则材料。材料二,“智 能手机确实在偷走对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的一样东西:睡眠。总体而言,青少年 比以往睡得更少了。”“较差的睡眠质量是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如精神错乱症 状)的起因之一。”“电子设备使用时长的增加,睡眠质量下降以及睡眠时长的 缩短,这些因素很有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材料三,“除了 使用手机导致糟糕的睡眠质量,家庭冲突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 要原因。”根据以上筛选出的语句,看待青少年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可以从 睡眠、精神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分店回答。阅读材料四,针对以上智能手机对青少 年的危害,科技公司应借鉴“苹果公司已经提供了一些家长控制举措”的做法, 对某些软件程序或者其它电子产品,设计成能让家长监控的模式,对某些容易上 瘾的程序做好设置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 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 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 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 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 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 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 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 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 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 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 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航标 沈明 虬江是条出山的主航道,先窄后宽,先前山里大量的竹木石料都是顺着这条主航 道顺流而下漂流出山的。虬江又是大山的主要泄洪道,每年洪水季节,大量的洪 水流经虬江,一泻千里,奔腾而下,一直到平原才收敛其汹涌之势。 虬江航道八公里处是急水湾,向来是人迹罕至的江湾。枯水季节,急水湾却是个 浅水湾。砂石江滩被几块巨石分隔,湍急的水流分成多条细流,折尺般蛇行,时 分时合,一路蜿蜒下行。即使到了枯水季节,这江水仍很凶险。其他的不说,单 说这分流的走向,就充满玄机,每每随着水势的不同,每一条分流总是变幻莫测
一“2013 年——2014 年用户使用手机和应用程度的年增长水平”图,增幅从大 到小分别是上瘾用户、超级用户、常规用户。故选 A。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 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曲解文意, “罪魁祸首”错,原文是“较差的睡眠质量是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如精神错乱 症状)的起因之一”。故选 A。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 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筛选、整合,结合 材料分条说明。这道题是两个小问题,要分开回答。阅读四则材料。材料二,“智 能手机确实在偷走对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的一样东西:睡眠。总体而言,青少年 比以往睡得更少了。”“较差的睡眠质量是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如精神错乱症 状)的起因之一。”“电子设备使用时长的增加,睡眠质量下降以及睡眠时长的 缩短,这些因素很有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材料三,“除了 使用手机导致糟糕的睡眠质量,家庭冲突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 要原因。”根据以上筛选出的语句,看待青少年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可以从 睡眠、精神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分店回答。阅读材料四,针对以上智能手机对青少 年的危害,科技公司应借鉴“苹果公司已经提供了一些家长控制举措”的做法, 对某些软件程序或者其它电子产品,设计成能让家长监控的模式,对某些容易上 瘾的程序做好设置。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 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 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 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 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 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 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 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 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 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 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 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航标 沈明 虬江是条出山的主航道,先窄后宽,先前山里大量的竹木石料都是顺着这条主航 道顺流而下漂流出山的。虬江又是大山的主要泄洪道,每年洪水季节,大量的洪 水流经虬江,一泻千里,奔腾而下,一直到平原才收敛其汹涌之势。 虬江航道八公里处是急水湾,向来是人迹罕至的江湾。枯水季节,急水湾却是个 浅水湾。砂石江滩被几块巨石分隔,湍急的水流分成多条细流,折尺般蛇行,时 分时合,一路蜿蜒下行。即使到了枯水季节,这江水仍很凶险。其他的不说,单 说这分流的走向,就充满玄机,每每随着水势的不同,每一条分流总是变幻莫测
有的,开端看似平稳,说不定几股水汇流后呈汹涌之势,跌宕直下,驾驭不住便 会船毁人亡;有的,开端看似张扬,说不定半路上水分流了,最终所有的水都渗 入沙石里了,船就搁在沙滩上,再也无法动弹。而这些分流常常会因洪水的冲撞 而变幻莫测。有时,上趟行船时还是这条分流,几夜暴雨后,第二趟行船时水路 就面目全非了。若是遇上暴雨,这虬江可说是孙大圣的脸—一说变就变,谁也摸 不准。 李松是虬江航道段的航政股长,他当股长之后,力主在急水湾设一个航标站,派 人驻守。然而这急水湾,除了下水的水路外,实因山高路窄,一般的人很难到达。 建站时,是从山下运来一些竹木石料,才建了小木屋。建站后,段里派人轮流值 守。值班者不但出行艰难,一守半月,而且也非常寂寞无聊,遇上鬼天气,物资 供应跟不上,只能干着急。谁也不愿轮上这苦差事 在李松当股长之前,人缘不错,谁都说他好:可为了这事,段里所有的人,包括 家属,都在背地里骂他。 55岁时,李松主动跟段长提出股长不想当了,想去急水湾守航标。他说,这事 是他惹出来的,就让他一个人承担这份责任好了。段务会上,大家都没反对,觉 得这事只有这样。 那年,李嫂也正好退休,夫妻俩就卷了铺盖,离开航道段的家属大院,成了急水 湾航标站的专职值班员。吃的用的,李松让下行的船筏老大从山上捎带下来,平 时自己在小木屋的四周开荒种地、养鸡养鸭,倒也能够自给自足。李松长年累月 住在山里,很少与外界联系,收听天气预报,仅靠一台收音机。至于工资啥的, 也是在山外的女儿代领了存着,在山里他们其实也没啥用处 待,李松夫妇俩在山里就待了整整二十年,先前大山里向外运竹木石料的主航 道,随着竹木石料的限制采伐,主航道的功能渐渐弱化。最终,虬江上游取消等 级航道设置,仅仅作为泄洪道,航道段不再管理。 这事,其实是在李松进山的第八年决定的,段里所有的人都没把这当一回事,也 没有任何人进山或者捎话告诉他,李松根本不知道虬江上游被撤掉航道设置的 事,仍然兢兢业业地驻守着航标站。他只是觉得,跑这水路的船筏越来越少,但 他觉得即使一年只有一条船筏经过,他仍有职责确保他们的安全。 虬江竹木石料限制采伐以后,沿线竟然成了旅游胜地。急水湾成了其中一个旅游 点,来此地漂流的人多了起来,而且越来越多。一条简易的盘山公路把游客送过 来,再用橡皮筏放下去。急水湾成了旅游景点,李松无形中忙了起来。枯水季节, 他要勘察各个分流,设置航标,禁止误闯危险水道。洪水季节,他要收集气象、 水文资料,发布洪水危险警示。可是,承包漂流的老板,不理他那一套。李松穿 着陈旧的航政员制服,据理力争。 李松75岁生日那天被人告发。一大堆举报材料被人送到有关部门,说李松作为 名退休的航道管理公职人员,长期霸占航道资产,夫妻俩二十年工资基本不用, 霸占公家的竹木房子不出一分租金,私自开垦公家的山坡种地、养鸡养鸭。而虬 江上游航道设置已经撤掉十几年了,李松还私自霸占水道,把公家水道占为已有, 不给好处,不让通行。 有关部门派人专门找李松谈了一次话。到这时,李松才知道虬江上游航道设置早 已撤销的事,他愣愣的。李松跟和他谈话的干部说:“我……我是该退休了,只 是不放心这急水湾。” 就在李松思前顾后离开急水湾几个月后,当地报纸上有一篇篇幅较长的人物事迹 报道,说一位退休的航道管理人员二十年如一日,在荒山野地里默默守护着一段
有的,开端看似平稳,说不定几股水汇流后呈汹涌之势,跌宕直下,驾驭不住便 会船毁人亡;有的,开端看似张扬,说不定半路上水分流了,最终所有的水都渗 入沙石里了,船就搁在沙滩上,再也无法动弹。而这些分流常常会因洪水的冲撞 而变幻莫测。有时,上趟行船时还是这条分流,几夜暴雨后,第二趟行船时水路 就面目全非了。若是遇上暴雨,这虬江可说是孙大圣的脸——说变就变,谁也摸 不准。 李松是虬江航道段的航政股长,他当股长之后,力主在急水湾设一个航标站,派 人驻守。然而这急水湾,除了下水的水路外,实因山高路窄,一般的人很难到达。 建站时,是从山下运来一些竹木石料,才建了小木屋。建站后,段里派人轮流值 守。值班者不但出行艰难,一守半月,而且也非常寂寞无聊,遇上鬼天气,物资 供应跟不上,只能干着急。谁也不愿轮上这苦差事。 在李松当股长之前,人缘不错,谁都说他好;可为了这事,段里所有的人,包括 家属,都在背地里骂他。 55 岁时,李松主动跟段长提出股长不想当了,想去急水湾守航标。他说,这事 是他惹出来的,就让他一个人承担这份责任好了。段务会上,大家都没反对,觉 得这事只有这样。 那年,李嫂也正好退休,夫妻俩就卷了铺盖,离开航道段的家属大院,成了急水 湾航标站的专职值班员。吃的用的,李松让下行的船筏老大从山上捎带下来,平 时自己在小木屋的四周开荒种地、养鸡养鸭,倒也能够自给自足。李松长年累月 住在山里,很少与外界联系,收听天气预报,仅靠一台收音机。至于工资啥的, 也是在山外的女儿代领了存着,在山里他们其实也没啥用处。 一待,李松夫妇俩在山里就待了整整二十年,先前大山里向外运竹木石料的主航 道,随着竹木石料的限制采伐,主航道的功能渐渐弱化。最终,虬江上游取消等 级航道设置,仅仅作为泄洪道,航道段不再管理。 这事,其实是在李松进山的第八年决定的,段里所有的人都没把这当一回事,也 没有任何人进山或者捎话告诉他,李松根本不知道虬江上游被撤掉航道设置的 事,仍然兢兢业业地驻守着航标站。他只是觉得,跑这水路的船筏越来越少,但 他觉得即使一年只有一条船筏经过,他仍有职责确保他们的安全。 虬江竹木石料限制采伐以后,沿线竟然成了旅游胜地。急水湾成了其中一个旅游 点,来此地漂流的人多了起来,而且越来越多。一条简易的盘山公路把游客送过 来,再用橡皮筏放下去。急水湾成了旅游景点,李松无形中忙了起来。枯水季节, 他要勘察各个分流,设置航标,禁止误闯危险水道。洪水季节,他要收集气象、 水文资料,发布洪水危险警示。可是,承包漂流的老板,不理他那一套。李松穿 着陈旧的航政员制服,据理力争。 李松 75 岁生日那天被人告发。一大堆举报材料被人送到有关部门,说李松作为 一名退休的航道管理公职人员,长期霸占航道资产,夫妻俩二十年工资基本不用, 霸占公家的竹木房子不出一分租金,私自开垦公家的山坡种地、养鸡养鸭。而虬 江上游航道设置已经撤掉十几年了,李松还私自霸占水道,把公家水道占为已有, 不给好处,不让通行。 有关部门派人专门找李松谈了一次话。到这时,李松才知道虬江上游航道设置早 已撤销的事,他愣愣的。李松跟和他谈话的干部说:“我……我是该退休了,只 是不放心这急水湾。” 就在李松思前顾后离开急水湾几个月后,当地报纸上有一篇篇幅较长的人物事迹 报道,说一位退休的航道管理人员二十年如一日,在荒山野地里默默守护着一段
废弃的航道,义务救助遇险人员六人,帮助打捞遇险物品难以计数。据说,这是 有关部门提供的素材,为的是给老人一个说法。 报道见报的当日,急水湾漂流点出了大事故,两条漂流艇误闯急流,翻了,三人 受伤,两人殒命。漂流点承包人被公安部门带走了。 李松夫妇又进山了。出发前,李松把房子过户给了女儿。这次,他拿到了当地政 府的一份聘书,仍然是义无反顾,还是义务的。 (原载于《小说月刊》2018年第8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航标”,一语双关,既指急水湾处需要为生命护航的水道航标, 也指当今社会更需要李松这样的为人生导航的精神航标。 B.小说开头写急水湾人迹罕至、变幻莫测,看似闲笔,实则为表现李松坚持在 急水湾建立航标站的决心以及他坚守航标站的执着作铺垫 C.“李松穿着陈旧的航政员制服,据理力争”,表明虽然不知道等级航道设置 被取消,李松仍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D.用“当地报纸的人物事迹报道”的方式补叙李松守护废弃的航道的事迹,保 持了文章结构完整,表现了他不愿无端受诬陷的心理。 8.小说结尾说李松“仍然是义无反顾”,纵观全文,“义无反顾”表现在哪些 事情上?分别反映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急水湾成了旅游景点”,小说写这一变化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 简要分析。 【答案】7.D 8.①当股长之后,力主在急水湾设一个航标站时,面对同 事及家人的骂,他义无反顾,表现了他工作尽职尽责,不因困难而放弃的性格 ②辞去股长,申请驻守航标站时,面对交通不便、生活艰难、寂寞无聊的工作环 境,他义无反顾,表现了他为了事业,不计名利,勇于承担责任的性格。③急水 湾漂流点出了事故,政府聘任他时,他不理会别人曾经对他的诬告,他义无反顾, 重新坚守航标站,表现了他不计个人得失,坚守信念的执着精神。 9.①从情节上看,这一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完整 急水湾成了旅游景点,使李松与承包漂流的老板产生了矛盾冲突,因此才有了他 被诬告、下岗、再上岗的经历。②从人物塑造上看,这一变化引起的一系列事故, 更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承包漂流的老板唯利是图,漠视游客生命安全,为利益 驱动诬告他人的行为反衬出李松一心为公、甘于清苦、忠于职守的可贵品质。③ 从主题上看,这一变化体现了在商家趋利背景下李松对职责和担当的坚守,也更 体现了他作为人生航标的时代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味道,初讳贺孙,以字行,更字知道,温州人。少刻志好古学,师事朱熹。试 礼部第一。时伪学禁行,味道对学制策,率本程颐无所避。知举胡纮见而黜之, 曰:“此必伪徒也。”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 第,调鄂州教授。 理宗访问熹之徒及所著书,部使者遂以味道行谊闻,差主管三省架阁文字。迁宗 学谕°,轮对,言:“人主之务学,天下之福也。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 验所学,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至若口奏,则又述帝王传心之要
废弃的航道,义务救助遇险人员六人,帮助打捞遇险物品难以计数。据说,这是 有关部门提供的素材,为的是给老人一个说法。 报道见报的当日,急水湾漂流点出了大事故,两条漂流艇误闯急流,翻了,三人 受伤,两人殒命。漂流点承包人被公安部门带走了。 李松夫妇又进山了。出发前,李松把房子过户给了女儿。这次,他拿到了当地政 府的一份聘书,仍然是义无反顾,还是义务的。 (原载于《小说月刊》2018 年第 8 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标题“航标”,一语双关,既指急水湾处需要为生命护航的水道航标, 也指当今社会更需要李松这样的为人生导航的精神航标。 B. 小说开头写急水湾人迹罕至、变幻莫测,看似闲笔,实则为表现李松坚持在 急水湾建立航标站的决心以及他坚守航标站的执着作铺垫。 C. “李松穿着陈旧的航政员制服,据理力争”,表明虽然不知道等级航道设置 被取消,李松仍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D. 用“当地报纸的人物事迹报道”的方式补叙李松守护废弃的航道的事迹,保 持了文章结构完整,表现了他不愿无端受诬陷的心理。 8. 小说结尾说李松“仍然是义无反顾”,纵观全文,“义无反顾”表现在哪些 事情上?分别反映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急水湾成了旅游景点”,小说写这一变化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 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当股长之后,力主在急水湾设一个航标站时,面对同 事及家人的骂,他义无反顾,表现了他工作尽职尽责,不因困难而放弃的性格; ②辞去股长,申请驻守航标站时,面对交通不便、生活艰难、寂寞无聊的工作环 境,他义无反顾,表现了他为了事业,不计名利,勇于承担责任的性格。③急水 湾漂流点出了事故,政府聘任他时,他不理会别人曾经对他的诬告,他义无反顾, 重新坚守航标站,表现了他不计个人得失,坚守信念的执着精神。 9. ①从情节上看,这一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完整, 急水湾成了旅游景点,使李松与承包漂流的老板产生了矛盾冲突,因此才有了他 被诬告、下岗、再上岗的经历。②从人物塑造上看,这一变化引起的一系列事故, 更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承包漂流的老板唯利是图,漠视游客生命安全,为利益 驱动诬告他人的行为反衬出李松一心为公、甘于清苦、忠于职守的可贵品质。③ 从主题上看,这一变化体现了在商家趋利背景下李松对职责和担当的坚守,也更 体现了他作为人生航标的时代意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味道,初讳贺孙,以字行,更字知道,温州人。少刻志好古学,师事朱熹。试 礼部第一。时伪学禁行,味道对学制策,率本程颐无所避。知举胡纮见而黜之, 曰:“此必伪徒也。”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 第,调鄂州教授。 理宗访问熹之徒及所著书,部使者遂以味道行谊闻,差主管三省架阁文字。迁宗 学谕①,轮对,言:“人主之务学,天下之福也。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 验所学,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至若口奏,则又述帝王传心之要
与四代作歌作铭之旨,其终有曰:“言宣则力减,文胜则意虚。”从臣有荐味道 可为讲官,乃授太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 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 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涉于诞。味道对曰:“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 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故圣人设为宗庙,以别 亲疏远迩,正所以教民亲爱,参赞化育。今伯有得罪而死,其气不散,为妖为厉, 使国人上下为之不宁,于是为之立子泄以奉其后,则庶乎鬼有所知,而神莫不 宁矣。”盖讽皇子竑事也 三京用师,廷臣边阃交进机会之说。味道进议状,以为:“开边浸阔,应援倍 难,科配日繁,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 益于外也。”经筵°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寻以败闻。于是人谓味道见微 虑 味道所奏陈,无一言不开导引翼,求切于君身;旁引折旋,推致于治道。迁秘书 著作佐郎而卒。讣闻,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 有也。 (节选自《宋史·叶味道传》 【注】①宗学谕:宗室子弟学校的教官。②伯有之事:是指公元前544年发生在 郑国的一场内乱。③子泄:人名。④边阃,指边关。⑤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 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 /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B.阴阳/仁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 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C.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 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D.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 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作“表字”。古时孩子成年时取字。孔丘字仲尼,秋瑾字卿 B.礼部,负责官吏的考核任免、国家礼仪制度的制定执行、科举考试的组织。 C.进士,元明清时,通过会试的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D.太学,始创于汉朝,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味道学识卓越,笃志古学。他参加礼部考试,夺得第一。受到禁行伪学的 影响而落第,仍然师从朱熹,后又考取进士 B.叶味道博学多才,德识兼进。他人对时,不光劝谏皇帝要搞好国家管理,还 告诉皇帝传世心学的要领和虞夏殷周四代作歌作铭的旨意。 C.叶味道敢于直言,见微虑远。在三京用兵时,朝廷的大臣和边境的将帅支持 用兵,但他坚决反对,指出开边拓疆的害处,后来洛师兵败印证了他的看法 D.叶味道忠心事主,荣宠无比。生前深谋远虑,善用奏对,所提建议无不被皇 帝采纳:死后皇帝拿出国库钱帛帮忙办理丧事,并重用他的后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与四代作歌作铭之旨,其终有曰:“言宣则力减,文胜则意虚。”从臣有荐味道 可为讲官,乃授太学博士,兼崇政殿说书。 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诏从之。帝忽 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②涉于诞。味道对曰:“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 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故圣人设为宗庙,以别 亲疏远迩,正所以教民亲爱,参赞化育。今伯有得罪而死,其气不散,为妖为厉, 使国人上下为之不宁,于是为之立子泄③以奉其后,则庶乎鬼有所知,而神莫不 宁矣。”盖讽皇子竑事也。 三京用师,廷臣边阃④交进机会之说。味道进议状,以为:“开边浸阔,应援倍 难,科配日繁,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 益于外也。”经筵⑤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寻以败闻。于是人谓味道见微 虑远。 味道所奏陈,无一言不开导引翼,求切于君身;旁引折旋,推致于治道。迁秘书 著作佐郎而卒。讣闻,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 有也。 (节选自《宋史·叶味道传》) 【注】①宗学谕:宗室子弟学校的教官。②伯有之事:是指公元前 544 年发生在 郑国的一场内乱。③子泄:人名。④边阃,指边关。⑤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 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 /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B. 阴阳/仁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 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C. 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 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D. 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 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又称作“表字”。古时孩子成年时取字。孔丘字仲尼,秋瑾字卿。 B. 礼部,负责官吏的考核任免、国家礼仪制度的制定执行、科举考试的组织。 C. 进士,元明清时,通过会试的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D. 太学,始创于汉朝,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叶味道学识卓越,笃志古学。他参加礼部考试,夺得第一。受到禁行伪学的 影响而落第,仍然师从朱熹,后又考取进士。 B. 叶味道博学多才,德识兼进。他人对时,不光劝谏皇帝要搞好国家管理,还 告诉皇帝传世心学的要领和虞夏殷周四代作歌作铭的旨意。 C. 叶味道敢于直言,见微虑远。在三京用兵时,朝廷的大臣和边境的将帅支持 用兵,但他坚决反对,指出开边拓疆的害处,后来洛师兵败印证了他的看法。 D. 叶味道忠心事主,荣宠无比。生前深谋远虑,善用奏对,所提建议无不被皇 帝采纳;死后皇帝拿出国库钱帛帮忙办理丧事,并重用他的后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2)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 【答案】10.C I. B 2.D 13.(1)(叶味道)落第之后,又到武夷山中跟随朱熹游学。学禁解除之后, 考中嘉定十三年进士,调任鄂州教授。 (2)转运粮饷一天天地急迫,百姓一旦活不下去,庞勋、黄巢那样的祸端就会 立刻出现,这是先动摇了根本,对于边事无益。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凤归云 柳永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 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 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注】①阳乌:太阳。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有三足乌,故以阳乌为太阳的代称 ②五湖烟浪,用春秋时范蠡与西施之事。吴越争霸,相传越灭吴后,灭吴有功的 范蠡挂冠归隐,携西施泛游五湖。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点明时令一一深秋、夜阑,交代了地点一一西郊、陌上,并连用“肃 和“凉”两字,营造了寒冷萧瑟的凄清氛围。 B.词的上片,词人用工笔描画出深秋深夜特有的景象,刻画出一个深秋寒夜兼 程奔波的行客,表现了行役的辛苦与人生的坎坷 C.下片第二句中,“云泉”“尘土”“壮节”分别喻指“山水之乐”“官 场”“理想抱负”,表现了词人热衷于仕途的进取与世俗的享乐。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景细致生动,抒情深挚哀沉。其题材由柳词以 往的春女善怀转变为秋士易感,拓展了柳词的表现领域 15.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的意蕴。 【答案】14.C 15.①幸有大自然的“五湖烟浪”,可以载着一船风月, 归入其中终老过着渔樵的闲适生活。②诗人用“五湖烟浪”、“一船风月”来借 代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并借用范蠡和西施归隐的典故,表达自己归隐之志 ③“幸有”写出来诗人仕途不顺后对仕途的厌倦,而“会须”二字强调着词人此 刻的归隐的决心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査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 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 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 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 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髙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标题中 A项考査内容,B项考查内容,C项考查情感,D项考査手法。C项,思想情感理 解错误,“热衷于仕途的进取与世俗的享乐”说法错误,应为“人生无奈的感 叹”。故选C
(2)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叶味道)落第之后,又到武夷山中跟随朱熹游学。学禁解除之后, 考中嘉定十三年进士,调任鄂州教授。 (2)转运粮饷一天天地急迫,百姓一旦活不下去,庞勋、黄巢那样的祸端就会 立刻出现,这是先动摇了根本,对于边事无益。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凤归云 柳永 向深秋,雨馀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天末残星,流电未灭,闪闪 隔林梢。又是晓鸡声断,阳乌①光动,渐分山路迢迢。 驱驱行役,苒苒光阴,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毕竟成何事,漫相高。抛掷云泉, 狎玩尘土,壮节等闲消。幸有五湖烟浪②,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 【注】①阳乌:太阳。神话传说中在太阳里有三足乌,故以阳乌为太阳的代称。 ②五湖烟浪,用春秋时范蠡与西施之事。吴越争霸,相传越灭吴后,灭吴有功的 范蠡挂冠归隐,携西施泛游五湖。 14.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开篇点明时令——深秋、夜阑,交代了地点——西郊、陌上,并连用“肃” 和“凉”两字,营造了寒冷萧瑟的凄清氛围。 B. 词的上片,词人用工笔描画出深秋深夜特有的景象,刻画出一个深秋寒夜兼 程奔波的行客,表现了行役的辛苦与人生的坎坷。 C. 下片第二句中,“云泉”“尘土”“壮节”分别喻指“山水之乐”“官 场”“理想抱负”,表现了词人热衷于仕途的进取与世俗的享乐。 D.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写景细致生动,抒情深挚哀沉。其题材由柳词以 往的春女善怀转变为秋士易感,拓展了柳词的表现领域。 15. 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幸有五湖烟浪,一船风月,会须归去老渔樵”的意蕴。 【答案】14. C 15. ①幸有大自然的“五湖烟浪”,可以载着一船风月, 归入其中终老过着渔樵的闲适生活。②诗人用“五湖烟浪”、“一船风月”来借 代闲适自在的隐居生活,并借用范蠡和西施归隐的典故,表达自己归隐之志。 ③“幸有”写出来诗人仕途不顺后对仕途的厌倦,而“会须”二字强调着词人此 刻的归隐的决心。 【解析】 【1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 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 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 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 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标题中, A 项考查内容,B 项考查内容,C 项考查情感,D 项考查手法。C 项,思想情感理 解错误,“热衷于仕途的进取与世俗的享乐”说法错误,应为“人生无奈的感 叹”。故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