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中文名称:兽医微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Veterinary Microbiology 课程编号:ZJ12402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时:总学时64、理论课学时44、实验课学时20 学分:3.5 适用对像:动物医学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 课程简介: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认识 微生物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掌握动物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畜禽常见传染病,人畜共患 传染病病原的基本特征及微生物学诊断技术,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掌握预防兽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 能打下坚实基础 ,利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诊断和防治动物传染病和人畜共患传染 病,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同时避免畜产品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课堂上对微生物学的一些基本 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比较系统和详细的阐述。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课堂的理论集中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保证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兽医微生物学中 的各种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知识,了解各类微生物及其畜牧业生产中重要病原体的生物学基本特性 与实验诊断技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畜禽疫病诊断与防治打下良好基础,并可以应用 染病的诊断和防控问题,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畜禽病原微生物 二、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理论时数 绪言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 第一章 细菌生理 4 第二章 消毒与灭菌 3 第三章 3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2 第四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3 第五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1 第六章 抗原与抗体 3 第七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
课程中文名称:兽医微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Veterinary Microbiology 课程编号:ZJ12402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 时:总学时64、理论课学时44、实验课学时20 学 分:3.5 适用对象:动物医学 先修课程: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 课程简介: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认识 微生物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掌握动物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畜禽常见传染病,人畜共患 传染病病原的基本特征及微生物学诊断技术,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掌握预防兽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 能打下坚实基础,利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诊断和防治动物传染病和人畜共患传染 病,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同时避免畜产品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课堂上对微生物学的一些基本 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比较系统和详细的阐述。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课堂的理论集中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保证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兽医微生物学中 的各种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知识,了解各类微生物及其畜牧业生产中重要病原体的生物学基本特性 与实验诊断技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畜禽疫病诊断与防治打下良好基础,并可以应用 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的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控问题,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畜禽病原微生物, 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服务。 二、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理论时数 绪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生理 消毒与灭菌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细菌的遗传变异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抗原与抗体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 2 4 3 3 2 3 1 3
第八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 第九章 肠杆菌科 第十章 病毒的结构 3 第十一章病毒的复制 2 第十二章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3 第十三章病毒的致病机理 第十四章 其他原核微生物 第十五章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3 第十六章 合计 44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言(2学时) 教学重点: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学的概念 教学难点:微生物学的发展阶段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重点讲解微生物种类、有益微生物与有害微 生物(病原微生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兽医微生物学的任务及其与有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1、微生物与微生物学;2、微生物学的进展;3、畜牧微生物学的任务。 本章习题要点: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结构(4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细菌的大小及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菌的特殊结构与功能。 教学重点: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 教学难点:细菌的特殊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 1.细菌的大小2.细菌的外形和排列 第二节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2.细胞膜3.细胞质4.核体5.核糖体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 肠杆菌科 病毒的结构 病毒的复制 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病毒的致病机理 其他原核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3 3 3 2 1 3 2 3 3 合计 44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言(2学时) 教学重点: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学的概念 教学难点:微生物学的发展阶段 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重点讲解微生物种类、有益微生物与有害微 生物(病原微生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兽医微生物学的任务及其与有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1、微生物与微生物学;2、微生物学的进展;3、畜牧微生物学的任务。 本章习题要点: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4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细菌的大小及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菌的特殊结构与功能。 教学重点: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 教学难点:细菌的特殊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 1.细菌的大小 2.细菌的外形和排列 第二节 细菌的基本结构 1.细胞壁 2.细胞膜 3.细胞质 4.核体 5.核糖体
第三节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2.S层3、鞭毛4、菌毛5.芽胞 本章习题要点: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3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的人工培养。 教学重点:细菌的生长繁殖。 教学难点: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 教学纳容 第一节细菌的营养与代谢 1.细菌的化学组成2.细菌的营养需要3.细菌的营养类型4.细菌的酶 5.细菌对营养物质的摄取6.细菌的呼吸7.细菌的代谢产物。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第三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1.培养基;2.人工培养细菌的其它条件。 本章习题要点: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的代谢产物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3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对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对微生物影响的讲授,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消 毒、灭菌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消毒剂、防腐剂。 教学重点: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名词解释。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1.干燥2.渗透压3.温度4.光线5.射线6.滤过除菌。 第二节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1.共生2.拮抗3.寄生4.协同 本章习题要点:灭菌、消毒、防腐、抗生素、细菌素、噬菌体 第四章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2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第三节 细菌的特殊结构 1.荚膜 2.S层 3、鞭毛 4、菌毛 5.芽胞 本章习题要点: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3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的人工培养。 教学重点:细菌的生长繁殖。 教学难点: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 教学内容: 第—节 细菌的营养与代谢 1.细菌的化学组成 2.细菌的营养需要 3.细菌的营养类型 4.细菌的酶 5.细菌对营养物质的摄取 6.细菌的呼吸 7.细菌的代谢产物。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第三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1.培养基;2.人工培养细菌的其它条件。 本章习题要点: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的代谢产物 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3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对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对微生物影响的讲授,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消 毒、灭菌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消毒剂、防腐剂。 教学重点: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名词解释。 教学内容: 第—节 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1.干燥 2.渗透压 3.温度 4.光线 5.射线 6.滤过除菌。 第二节 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1.共生 2.拮抗 3.寄生 4.协同 本章习题要点:灭菌、消毒、防腐、抗生素、细菌素、噬菌体 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2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本章重点: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本章难点:名词解释。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1.细菌致病性的确定2.细菌毒力的测定 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 1.侵袭力2.毒素。 本章习题要点:柯赫法则、细菌致病性、细菌的外毒素与内毒素 第五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3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突变、基因转移等。 本章重点: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本章难点: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教学纳容: 第一节细菌变异的物质基础 1.基因组2.质粒3.转座因子4.毒力岛 第二节细菌遗传的机制 1.基因突变2.基因转移3.转导4.接合 第三节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1.转化2.转导3.接合。 第四节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1.疾病诊断2.疾病预防和治疗3.基因工程。 本章习题要点: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转化、转导、接合 第六章细菌的分类与命名(1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细菌的分类地位、细菌的命名细菌分类的方法及细菌的分类体系。 本章重点:细菌的命名。 本章难点:名词解释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菌的分类地位
本章重点: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本章难点:名词解释。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1.细菌致病性的确定 2.细菌毒力的测定 第二节 细菌的毒力因子 1.侵袭力 2.毒素。 本章习题要点:柯赫法则、细菌致病性、细菌的外毒素与内毒素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3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突变、基因转移等。 本章重点: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本章难点: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菌变异的物质基础 1.基因组 2.质粒 3.转座因子 4.毒力岛 第二节 细菌遗传的机制 1.基因突变 2.基因转移 3.转导 4.接合 第三节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1.转化 2.转导 3.接合。 第四节 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1.疾病诊断 2.疾病预防和治疗 3.基因工程。 本章习题要点: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转化、转导、接合 第六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1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细菌的分类地位、细菌的命名细菌分类的方法及细菌的分类体系。 本章重点:细菌的命名。 本章难点:名词解释。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地位
1.属2.种3.菌株 第二节细菌的命名 1.细菌命名依据 第三节细菌的分类体系 1、细菌分类体系 本章习题要点: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细菌的命名、细菌分类鉴定目前公认的标准 第七章抗原与抗体(3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有关免疫的基本概念、抗体、抗原的概念及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本章重点:抗原、五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与免疫学功能 本章难点:抗原的概念及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有关免疫的基本概念 1.免疫的概念;2.免疫的基本特性;3.免疫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抗原 1.抗原的概念;2.构成免疫原的条件:3.抗原决定簇。 第三节抗体 1.免疫球蛋白与抗体:2.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3.免疫球蛋白的特殊分子结构;4.各类免疫 球蛋白的主要特性与功能。 第四节抗体的制备 1.多克隆抗体;2.单克隆抗体;3.基因工程抗体。 本章习题要点:免疫学、免疫的基本特性与功能、抗原、抗原性、抗体与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 第八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3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及体液免疫。 本章重点: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本章难点: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2.外周免疫器官 第二节免疫细胞
1.属 2.种 3.菌株 第二节 细菌的命名 1.细菌命名依据 第三节 细菌的分类体系 1、细菌分类体系 本章习题要点: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细菌的命名、细菌分类鉴定目前公认的标准 第七章 抗原与抗体(3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有关免疫的基本概念、抗体、抗原的概念及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本章重点:抗原、五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与免疫学功能 本章难点:抗原的概念及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有关免疫的基本概念 1.免疫的概念;2.免疫的基本特性;3.免疫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 抗原 1.抗原的概念;2.构成免疫原的条件;3.抗原决定簇。 第三节 抗体 1.免疫球蛋白与抗体;2.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3.免疫球蛋白的特殊分子结构;4.各类免疫 球蛋白的主要特性与功能。 第四节 抗体的制备 1.多克隆抗体;2.单克隆抗体;3.基因工程抗体。 本章习题要点:免疫学、免疫的基本特性与功能、抗原、抗原性、抗体与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 第八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3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及体液免疫。 本章重点: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本章难点: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2.外周免疫器官。 第二节 免疫细胞
1.T细胞和B细胞2.K细胞和NK细胞3.辅佐细胞。 第三节免疫应答 1.免疫应答的概念2.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第四节体液免疫 1.初次应答2.再次应答3.回忆应答。 本章习题要点:免疫系统、细胞因子、免疫应答、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 第九章革兰氏阳性球菌(3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葡萄球菌与链球菌。 本章重点:金黄色葡萄球菌。 本章难点:两属细菌的鉴定。 教学内容: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eus) 1.葡萄球菌一般特征:2.葡萄球菌分类;3.金黄色葡萄球菌。 第二节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1.链球菌分类;2.链球菌形态与染色;3.链球菌培养特性;4.链球菌致病性。 本章习题要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产生的毒素和酶及其致病作用 第十章肠杆菌科(3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埃希菌属与沙门氏菌属的细菌, 本章重点:埃希菌属。 本章难点:沙门氏菌属。 教学内容: 第一节埃希菌属(Escherichia) 1.形态及染色特性2.培养及生化特性3.抗原及血清型4.致病性。 第二节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1.形态及染色特性2.培养及生化特性3.抗原及变异4.致病性。 本章习题要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实验室诊断程序及其鉴定 第十一章病毒的结构(2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化学组成,病毒的分类
1.T细胞和B细胞 2.K细胞和NK细胞 3.辅佐细胞。 第三节 免疫应答 1.免疫应答的概念 2.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第四节 体液免疫 1.初次应答 2.再次应答 3.回忆应答。 本章习题要点:免疫系统、细胞因子、免疫应答、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 第九章 革兰氏阳性球菌(3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葡萄球菌与链球菌。 本章重点:金黄色葡萄球菌。 本章难点:两属细菌的鉴定。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1.葡萄球菌一般特征;2.葡萄球菌分类;3.金黄色葡萄球菌。 第二节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 1.链球菌分类;2.链球菌形态与染色;3.链球菌培养特性;4.链球菌致病性。 本章习题要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产生的毒素和酶及其致病作用 第十章 肠杆菌科(3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埃希菌属与沙门氏菌属的细菌。 本章重点:埃希菌属。 本章难点:沙门氏菌属。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埃希菌属(Escherichia) 1.形态及染色特性 2.培养及生化特性 3.抗原及血清型 4.致病性。 第二节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1.形态及染色特性 2.培养及生化特性 3.抗原及变异 4.致病性。 本章习题要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实验室诊断程序及其鉴定 第十一章 病毒的结构(2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病毒的结构、病毒的化学组成,病毒的分类
本章重点: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本章难点:病毒的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病毒的结构特征 1.病毒的结构;2.病毒衣壳对称类型。 第二节病毒的化学组成0.5学时 1.核酸;2.蛋白质;3.脂类;4.糖类。 第三节病毒的分类 1.病毒分类的机构及标准;2.病毒分类的现状。 本章习题要点:病毒颗粒的基本结构、病毒分类的机构和标准 第十二章病毒的复制(1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病毒的复制的周期。 本章重点:病毒的生物合成。 本章难点:病毒的生物合成。 教学纳容: 第一节吸附、穿入与脱壳 1.吸附 本章习题要点:病毒的复制周期 第十三章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3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病毒的细胞培养、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本章重点:病毒的细胞培养。 本章难点: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教学纳容: 第一节病毒的细胞培养 1.细胞培养的特点;2.细胞培养的类型;3.细胞培养的方法 第二节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1.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类型;2.病毒引起的杀细胞变化:3.空斑形成;4.包涵体;5.病毒引 致的啡杀细胞变化:6.病毒干扰现象与干扰素。 本章习题要点:病毒的细胞培养、病毒干扰现象与干扰素
本章重点: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 本章难点:病毒的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毒的结构特征 1.病毒的结构;2.病毒衣壳对称类型。 第二节 病毒的化学组成 0.5学时 1.核酸;2.蛋白质;3.脂类;4.糖类。 第三节 病毒的分类 1.病毒分类的机构及标准;2.病毒分类的现状。 本章习题要点:病毒颗粒的基本结构、病毒分类的机构和标准 第十二章 病毒的复制(1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病毒的复制的周期。 本章重点:病毒的生物合成。 本章难点:病毒的生物合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吸附、穿入与脱壳 1.吸附 本章习题要点:病毒的复制周期 第十三章 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3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病毒的细胞培养、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本章重点:病毒的细胞培养。 本章难点: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毒的细胞培养 1.细胞培养的特点;2.细胞培养的类型;3.细胞培养的方法。 第二节 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1.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类型;2.病毒引起的杀细胞变化;3.空斑形成; 4.包涵体;5.病毒引 致的非杀细胞变化;6.病毒干扰现象与干扰素。 本章习题要点:病毒的细胞培养、病毒干扰现象与干扰素
第十四章病毒的致病机理(2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病毒感染对宿主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本章重点:病毒感染对宿主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本章难点: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教学内容: 第一节病毒感染对宿主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1.对宿主组织和器官的直接损伤;2.无组织器官损伤时所致的病理变化;3.易致细胞继发感染的 组织和器官损伤。 第二节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1.持续性感染的类型 第三节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损伤 1.损伤所致的表现 本章习题要点: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第十五章其他原核微生物(3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对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形态、构造、生理等内容的讲 授,要求掌握细菌以外的其他原核微生物形态、构造等内容。 本章共分五节,重点讲授其他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及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螺旋体 1.形态;2.分类;3.致病性。 第二节支原体 1、形态;2、培养;3、致病性 第三节立克次氏体 1.形态;2.培养;3.致病性。 第四节衣原体 1.形态;2.培养;3.致病性。 本章习题要点:支原体、立克次氏体与衣原体 第十六章真核细胞型微生物(3学时)
第十四章 病毒的致病机理(2学时) 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病毒感染对宿主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本章重点:病毒感染对宿主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本章难点: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毒感染对宿主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1.对宿主组织和器官的直接损伤;2.无组织器官损伤时所致的病理变化; 3.易致细胞继发感染的 组织和器官损伤。 第二节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1.持续性感染的类型 第三节 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损伤 1.损伤所致的表现 本章习题要点: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第十五章 其他原核微生物(3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对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形态、构造、生理等内容的讲 授,要求掌握细菌以外的其他原核微生物形态、构造等内容。 本章共分五节,重点讲授其他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及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螺旋体 1.形态;2.分类;3.致病性。 第二节 支原体 1、形态;2、培养;3、致病性。 第三节 立克次氏体 1.形态;2.培养;3.致病性。 第四节 衣原体 1.形态;2.培养;3.致病性。 本章习题要点:支原体、立克次氏体与衣原体 第十六章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3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内容的讲授,要求掌握一些具有致病作用的真菌及真菌生长繁殖的 条件。 本章共分三节,重点讲授酵母菌、霉菌内容及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酵母菌 1.酵母菌的形态及大小2.酵母菌的细胞构造3.酵母菌菌落特征4.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第二节霉菌 1.霉菌菌丝形态构造2.霉菌的菌落特征3.霉菌的繁殖方式 第三节真菌的培养 1.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本章习题要点:真菌、酵母菌与霉菌的繁殖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课程成绩按照平时成绩(理论和实验课程考勤情况、 实验报告写作情况等)占20%,期未考试占80%进行评定。 五、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 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第四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杨汉春动物免疫学第四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陆德源医学微生物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徐建国分子医学细菌学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0 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第一版科学出版社.1997 王世若王兴龙.韩文瑜.动物免疫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教学要求:通过对酵母菌、霉菌内容的讲授,要求掌握一些具有致病作用的真菌及真菌生长繁殖的 条件。 本章共分三节,重点讲授酵母菌、霉菌内容及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酵母菌 1.酵母菌的形态及大小 2.酵母菌的细胞构造 3.酵母菌菌落特征 4.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第二节 霉菌 1.霉菌菌丝形态构造 2.霉菌的菌落特征 3.霉菌的繁殖方式 第三节 真菌的培养 1.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本章习题要点:真菌、酵母菌与霉菌的繁殖 四、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课程成绩按照平时成绩(理论和实验课程考勤情况、 实验报告写作情况等)占20%,期末考试占80%进行评定。 五、教材及教学主要参考书 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第四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杨汉春.动物免疫学.第四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陆德源.医学微生物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徐建国.分子医学细菌学.第一版.科学出版社. 2000 殷震.刘景华.动物病毒学.第一版.科学出版社.1997 王世若.王兴龙.韩文瑜.动物免疫学.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