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兽医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0,文件大小:105KB,团购合买
一、总的要求: 1.课程编号: 2.本大纲适应的专业:四年制动物医学专业 3.总学时及学分:总学时为100~110学时(视教学周数而定)总学分为7~8个学分(按每16学时为1个学分计) 4.该课的先修课程为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等。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总的要求 1.课程编号: 2.本大纲适应的专业:四年制动物医学专业 3.总学时及学分:总学时为100~110学时(视教学周数而定)总学分 为7~8个学分(按每16学时为1个学分计) 4.该课的先修课程为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 胎学等。 5.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该课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 课。它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有很强的技术性质。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兽 医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技术。以便为学习各专业课打下 必要的基础,其中家畜传染病学、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流行病学等与本课程 的关系最为密切。 6.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要求 (1)理论知识方面 掌握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等 微生物的基本形态、分类特征、遗传与变异机理,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生长 繁殖的条件。熟悉和了解畜禽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致病因子、致病机 理及基本的诊断和预防方法 (2)实验技能方面 系统练习和掌握兽医微生物的基本实验室操作技能、细菌的各种染色法 和形态观察、主要病原菌的基本形态观察、常规培养基的制备、细菌分离培养 和移植、生化试验、药敏试验、病毒的鸡胚培养、常规血清学试验及实验室诊 断技能,为开展病原微生物学诊断奠定良好基础。 7.课程内容改革 新大纲是在兽医微生物学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

1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一、总的要求: 1.课程编号: 2.本大纲适应的专业:四年制动物医学专业 3.总学时及学分:总学时为 100~110 学时(视教学周数而定)总学分 为 7~8 个学分(按每 16 学时为 1 个学分计) 4.该课的先修课程为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 胎学等。 5.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该课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 课。它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有很强的技术性质。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兽 医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技术。以便为学习各专业课打下 必要的基础,其中家畜传染病学、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流行病学等与本课程 的关系最为密切。 6.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要求: (1)理论知识方面 掌握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等 微生物的基本形态、分类特征、遗传与变异机理,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生长 繁殖的条件。熟悉和了解畜禽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致病因子、致病机 理及基本的诊断和预防方法。 (2)实验技能方面: 系统练习和掌握兽医微生物的基本实验室操作技能、细菌的各种染色法 和形态观察、主要病原菌的基本形态观察、常规培养基的制备、细菌分离培养 和移植、生化试验、药敏试验、病毒的鸡胚培养、常规血清学试验及实验室诊 断技能,为开展病原微生物学诊断奠定良好基础。 7.课程内容改革 新大纲是在兽医微生物学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适应 21 世纪人才培养

要求而编写的,和原有教学大纲相比,有以下特点 (1)课时安排: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菌总论与各论,病毒总论与 各论,免疫学基础以及其它类型的微生物四部分。在学时分配上适当向细菌、 病毒总论和免疫学基础三大块上倾斜,其中理论课60~70学时,实验课39~ 42学时(含实验室考试)。理论课和实验课单独开课 (2)教学内容: 即注重强化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要领,又注重增加新知识、新内容。总 论部分结合原有内容,结合相关内容发新进展,深化教学内容,注重补充分子 生物学及生物工程等前沿的知识,激发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髙 峰。在各论部分注意补充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结合生产实际,培养实用型人 二、各章的要求 第一部分课堂教学部分 第一章绪论 、主要教学内容:微生物、兽医微生物学的概念、发展简史、主要内容及进 展(2学时) 2、思考题 (1)什么是微生物和兽医微生物学? (2)微生物的主要发展主要分为几个阶段,每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是什么? 第一篇细菌学总论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构造(3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和掌握细菌的形态及其基本结构与特殊构造以及这些 构造的作用。 2.主要教学内容: (1)细菌的形态大小与分类

2 要求而编写的,和原有教学大纲相比,有以下特点: (1)课时安排: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菌总论与各论,病毒总论与 各论,免疫学基础以及其它类型的微生物四部分。在学时分配上适当向细菌、 病毒总论和免疫学基础三大块上倾斜,其中理论课 60~70 学时,实验课 39~ 42 学时(含实验室考试)。理论课和实验课单独开课。 (2)教学内容: 即注重强化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要领,又注重增加新知识、新内容。总 论部分结合原有内容,结合相关内容发新进展,深化教学内容,注重补充分子 生物学及生物工程等前沿的知识,激发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 峰。在各论部分注意补充新发现的病原微生物,结合生产实际,培养实用型人 才。 二、各章的要求 第一部分 课堂教学部分 第一章 绪论 1、主要教学内容:微生物、兽医微生物学的概念、发展简史、主要内容及进 展(2 学时) 2、思考题: (1)什么是微生物和兽医微生物学? (2)微生物的主要发展主要分为几个阶段,每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是什么? 第一篇 细菌学总论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构造(3 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和掌握细菌的形态及其基本结构与特殊构造以及这些 构造的作用。 2.主要教学内容: (1)细菌的形态大小与分类;

(2)细菌的基本构造及特殊构造与作用 3.重点与难点:形态、基本构造(细胞壁)、特殊构造(荚膜、芽胞为 重点); 4.讲课为主,实验为辅,学时为4学时。 5.思考题 (1)细菌的形态有几种?根据其形态将细菌分为几种类型? (2)细菌的特殊构造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革兰氏阴性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构造有何区别?这些构造与生 物学特性有何关系? 第三章细菌生理(3学时) 1.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化学组成不同于其它生物之处。 (2)掌握细菌培养所需的基本条件,物质交换的方法及繁殖方式和合成 与分解产物有哪些及其鉴别意义何在 2.内容 (1)细菌的化学组成 (2)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方式 (3)细菌生长繁殖所需条件; (4)细菌的繁殖方式 (5)细菌的物理性状 (6)细菌的分解与合成产物 3.重点与难点:物质交换方式,繁殖及生长条件,物理性状和分解与合 成产物。 4.方法:同第一章,课堂为主,实验为辅,总学时4。 5.思考题:

3 (2)细菌的基本构造及特殊构造与作用; 3.重点与难点:形态、基本构造(细胞壁)、特殊构造(荚膜、芽胞为 重点); 4.讲课为主,实验为辅,学时为 4 学时。 5.思考题: (1)细菌的形态有几种?根据其形态将细菌分为几种类型? (2)细菌的特殊构造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3)革兰氏阴性与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构造有何区别?这些构造与生 物学特性有何关系? 第三章 细菌生理(3 学时) 1.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的化学组成不同于其它生物之处。 (2)掌握细菌培养所需的基本条件,物质交换的方法及繁殖方式和合成 与分解产物有哪些及其鉴别意义何在。 2.内容: (1)细菌的化学组成; (2)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方式; (3)细菌生长繁殖所需条件; (4)细菌的繁殖方式; (5)细菌的物理性状; (6)细菌的分解与合成产物。 3.重点与难点:物质交换方式,繁殖及生长条件,物理性状和分解与合 成产物。 4.方法:同第一章,课堂为主,实验为辅,总学时 4。 5.思考题:

(1)细菌细胞物质交换方式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 (2)细菌的物理性状有哪些?这些性状有何实践意义? (3)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4)细菌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产物有哪些?有何鉴别意义? 第四章消毒与灭菌(2学时) 1.目的要求 (1)掌握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化学因素对细菌的作用原理与特点 (2)掌握实验室常用温度消毒法的种类、方法及作用特点。 2.内容 (1)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2)化学因素的影响 (3)生物因素的影响 3.重点与难点: (1)物理因素 (2)生物因素(噬菌体); 4.方法:同前,总学时3 5.思考题 (1)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效果哪一种好?为什么? (2)抗菌素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第五章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生态(1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规律,了解正常动物体的细菌分布及意 2、主要内容:

4 (1)细菌细胞物质交换方式有哪些?各自特点是什么? (2)细菌的物理性状有哪些?这些性状有何实践意义? (3)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4)细菌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产物有哪些?有何鉴别意义? 第四章 消毒与灭菌(2 学时) 1.目的要求: (1)掌握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化学因素对细菌的作用原理与特点; (2)掌握实验室常用温度消毒法的种类、方法及作用特点。 2.内容: (1)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2)化学因素的影响; (3)生物因素的影响。 3.重点与难点: (1)物理因素; (2)生物因素(噬菌体); 4.方法:同前,总学时 3。 5.思考题: (1)湿热灭菌与干热灭菌效果哪一种好?为什么? (2)抗菌素作用的机理是什么? 第五章 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生态(1 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规律,了解正常动物体的细菌分布及意 义。 2、主要内容:

(1)微生态学的概念。 (2)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3)水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及评价的卫生指标。 (4)正常动物体内微生物分布规律及意义。 3、重点及难点 (1)微生态学、益生菌、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的概念 (2)水、土壤和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极其传播。 4、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讨论和启发式教学为辅,学时3学时。 5、思考题 1.试述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微生物生态的意义? 2.简述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 3.自然界中的病原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来源.存活状况如何? 4.何谓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以及大肠菌群数,测定这些指标 有何卫生学意义? 5.我国对生活饮用水的细菌学指标有何规定? 6.何谓原籍菌.外籍菌,正常动物体内的细菌分布如何?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2学时) 1.目的要求: (1)掌握病原菌及其有关概念; (2)掌握病原菌构成毒力的因素; (3)掌握细菌内、外毒素的来源及特点 (4)了解毒力测定的方法和传染的类型及特点。 2.内容: (1)基本概念; (2)构成毒力的因素 (3)传染的发生与类型及结局 重点与难点 (1)引起传染的条件

5 (1) 微生态学的概念。 (2) 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种类及分布。 (3) 水和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及评价的卫生指标。 (4) 正常动物体内微生物分布规律及意义。 3、重点及难点: (1) 微生态学、益生菌、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的概念。 (2) 水、土壤和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极其传播。 4、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讨论和启发式教学为辅,学时 3 学时。 5、思考题: 1.试述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微生物生态的意义? 2.简述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 3.自然界中的病原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来源.存活状况如何? 4.何谓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以及大肠菌群数,测定这些指标 有何卫生学意义? 5.我国对生活饮用水的细菌学指标有何规定? 6.何谓原籍菌.外籍菌,正常动物体内的细菌分布如何?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理(2 学时) 1.目的要求: (1)掌握病原菌及其有关概念; (2)掌握病原菌构成毒力的因素; (3)掌握细菌内、外毒素的来源及特点; (4)了解毒力测定的方法和传染的类型及特点。 2.内容: (1)基本概念; (2)构成毒力的因素; (3)传染的发生与类型及结局。 3.重点与难点 (1)引起传染的条件;

(2)细菌的毒素; (3)传染类型。 4.方法:以主讲为主,讨论和启发式教学为辅,学时3学时。 5.思考题 (1)构成毒力的因素有哪些? (2)细菌内外毒素的来源及区别何在? (3)引起传染的条件有哪些? 第七章细菌遗传与变异(2学时) 1.目的要求: (1)了解三大著名实验确认了细菌遗传物质基础 (2)掌握细菌变异的方法和变异类型 (3)掌握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的概念 (4)了解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2.主要内容 (1)细菌的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基因组。 (3)细菌变异的种类及诱导变异的方法。 (4)转化、转导、结合的机理、意义及用途 3.重点与难点:细菌变异的种类及诱导变异的方法及细菌变异的实际意 义,转化、转导、结合的机理、意义及用途。 4.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讨论和启发教学为辅,学时4学时 5.思考题 1.何谓细菌遗传?细菌变异? 2.概述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质粒有哪些主要特点及类型? 什么是转座因子?转座因子有何用途? 5.试述细菌变异的类型和方法

6 (2)细菌的毒素; (3)传染类型。 4.方法:以主讲为主,讨论和启发式教学为辅,学时 3 学时。 5.思考题: (1)构成毒力的因素有哪些? (2)细菌内外毒素的来源及区别何在? (3)引起传染的条件有哪些? 第七章 细菌遗传与变异(2 学时) 1.目的要求: (1) 了解三大著名实验确认了细菌遗传物质基础。 (2) 掌握细菌变异的方法和变异类型 (3) 掌握基因的转移与重组的概念 (4) 了解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2.主要内容: (1)细菌的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基因组。 (3) 细菌变异的种类及诱导变异的方法。 (4) 转化、转导、结合的机理、意义及用途。 3.重点与难点:细菌变异的种类及诱导变异的方法及细菌变异的实际意 义,转化、转导、结合的机理、意义及用途。 4.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讨论和启发教学为辅,学时 4 学时。 5.思考题: 1. 何谓细菌遗传?细菌变异? 2. 概述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3. 质粒有哪些主要特点及类型? 4. 什么是转座因子?转座因子有何用途? 5. 试述细菌变异的类型和方法

在自然条件下细菌的基因转移重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 什么叫转化?试述转化的一般过程? 何谓转导?转导有哪些类型? 9.何谓结合?试解释F质粒结合 10.研究细菌遗传变异在理论上有何重要意义及应用价值? 第二篇免疫学基础 第八章抗原与抗体(5学时) 1.目的要求: (1)了解免疫有关概念 2)掌握构成抗原的条件和抗原种类; (3)掌握抗体的基本构造,以及五种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特性。 内容 (1)免疫的概念; (2)抗原的概念、种类及构成抗原的条件 (3)抗体的概念、分子结构和功能区 (4)抗体种类与和特性。 (5)抗体地作用。 3.重点与难点:抗原的概念、种类及形成条件,抗体构造、免疫球蛋白 的分子结构及类型。 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用动画演示抗原抗体的结构、相互作用的 机理。学时5 5.思考题 1.什么是免疫学?免疫有哪些基本功能? 2.抗原,抗体的概念?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概念是什么? 3.抗原物质成为免疫原的条件有哪些?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是什么? 图解免疫球蛋白单体的分子结构。 6.免疫球蛋白FAB片段和FC片段是怎样组成的?有哪些生物学活性? 7.免疫球蛋白分子有哪些特殊结构? 8.免疫球蛋白的种类有哪些?各类免疫球蛋白有哪些主要特性和免疫学 功能? 7

7 6. 在自然条件下细菌的基因转移重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 7. 什么叫转化?试述转化的一般过程? 8. 何谓转导?转导有哪些类型? 9. 何谓结合?试解释 F 质粒结合。 10. 研究细菌遗传变异在理论上有何重要意义及应用价值?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 第八章 抗原与抗体(5 学时) 1.目的要求: (1)了解免疫有关概念; (2)掌握构成抗原的条件和抗原种类; (3)掌握抗体的基本构造,以及五种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特性。 2.内容: (1)免疫的概念; (2)抗原的概念、种类及构成抗原的条件; (3)抗体的概念、分子结构和功能区; (4)抗体种类与和特性。 (5) 抗体地作用。 3.重点与难点:抗原的概念、种类及形成条件,抗体构造、免疫球蛋白 的分子结构及类型。 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用动画演示抗原抗体的结构、相互作用的 机理。学时 5。 5.思考题: 1. 什么是免疫学?免疫有哪些基本功能? 2. 抗原,抗体的概念?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概念是什么? 3. 抗原物质成为免疫原的条件有哪些? 4. 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是什么? 5. 图解免疫球蛋白单体的分子结构。 6. 免疫球蛋白 FAB 片段和 FC 片段是怎样组成的?有哪些生物学活性? 7. 免疫球蛋白分子有哪些特殊结构? 8. 免疫球蛋白的种类有哪些?各类免疫球蛋白有哪些主要特性和免疫学 功能?

9.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它有何优点? 10.克隆选择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第九章免疫系统(2学时) 1.目的要求: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2.内容 (1)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2)免疫器官有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组成 (3)免疫细胞细胞主要有巨噬细胞系统、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等 组成。 (4)免疫分子主要有抗体和细胞因子等组成 3.重点与难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的来源、表面标志及功能 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思考题,加深印象。 5.思考题 1.概述免疫系统的免疫器官及其主要免疫功能 2.概述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及其主要免疫功能 3.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有哪些主要表面标志? 4.T淋巴细胞有哪些亚群?各亚群的功能是什么? 5.什么是细胞因子? 第十章免疫应答(2学时) 1.目的要求 (1)了解免疫应答的概念、基本过程 (2)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概念、机理及作用 2.内容 (1)免疫应答的概念、基本过程 (2)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机理

8 9. 什么是单克隆抗体?它有何优点? 10. 克隆选择学说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第九章 免疫系统(2 学时) 1. 目的要求: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2. 内容: (1)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2) 免疫器官有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组成 (3) 免疫细胞细胞主要有巨噬细胞系统、T、B 淋巴细胞和 NK、K 细胞等 组成。 (4) 免疫分子主要有抗体和细胞因子等组成。 3.重点与难点: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的来源、表面标志及功能。 4.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思考题,加深印象。 5.思考题: 1. 概述免疫系统的免疫器官及其主要免疫功能。 2. 概述免疫系统的免疫细胞及其主要免疫功能。 3. T 淋巴细胞与 B 淋巴细胞有哪些主要表面标志? 4. T 淋巴细胞有哪些亚群?各亚群的功能是什么? 5. 什么是细胞因子? 第十章 免疫应答 (2 学时) 1.目的要求: (1) 了解免疫应答的概念、基本过程 (2) 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概念、机理及作用 2.内容: (1) 免疫应答的概念、基本过程 (2)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3)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机理

3、重点及难点: (1)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2)抗原的加工与递呈 (3)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抗体产生的规律。 第十一章抗感染免疫(2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免疫因素 (2) 了解抗感染免疫的机理 2.主要内容: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免疫两种。有多种 抗感染免疫机理如屏障作用、体液中的抗感染因素等。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非特异性免疫因素及生物学效应。 4.思考题 (1)动物体内有哪些非特异性免疫因素?在抗感染中各有何作用? (2)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与替代途径有何异同? (3)试述吞噬作用的过程及其功能与后果 (4)参与抗菌和抗病毒感染免疫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十二章变态反应(1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变态反应的概念及分型 2.主要内容 变态反应分4型,各有不同的机制和临床表现。 3、重点及难点:变态反应的临床意义及控制措施 4、思考题: (1)什么是变态反应?有哪些类型? (2)I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是什么?

9 3、重点及难点: (1) 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2) 抗原的加工与递呈 (3) 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抗体产生的规律。 第十一章 抗感染免疫(2 学时) 1.目的要求: (1) 了解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免疫因素 (2) 了解抗感染免疫的机理 2.主要内容: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免疫两种。有多种 抗感染免疫机理如屏障作用、体液中的抗感染因素等。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非特异性免疫因素及生物学效应。 4.思考题: (1)动物体内有哪些非特异性免疫因素?在抗感染中各有何作用? (2)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与替代途径有何异同? (3)试述吞噬作用的过程及其功能与后果。 (4)参与抗菌和抗病毒感染免疫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十二章变态反应(1 学时) 1.目的要求: 了解变态反应的概念及分型 2.主要内容 变态反应分 4 型,各有不同的机制和临床表现。 3、重点及难点:变态反应的临床意义及控制措施 4、思考题: (1)什么是变态反应?有哪些类型? (2)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是什么?

(3)Ⅱ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是什么?举例说明常见的Ⅱ型变态反应 疾病? (4)Ⅲ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是什么? (5)Ⅳ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是什么?有何应用价值? 第十三章抗原抗体反应(2学时) 1.目的要求 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规律及在实践中的意义; 2.内容:抗原抗体反应是建立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基础上,重点介 绍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 3.重点及难点 血清学反应的规律及临床意义。 4.思考题 (1)抗原抗体反应规律有哪些?这些规律有何实践意义? (2)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十四章免疫血清学技术(3学时) 1.目的要求 (1)了解血清学技术的种类及原理 (2)掌握凝聚性试验的方法。 (3)了解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 (4)了解中和试验的原理 2.主要内容 (1)凝聚性试验的概念:凝集试验、沉淀试验的原理。 (2)凝集实验: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 (3)沉淀试验:环状沉淀试验、琼脂免疫扩散、免疫电泳。 (4)补体结合实验的原理

10 (3)Ⅱ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是什么?举例说明常见的Ⅱ型变态反应 疾病? (4)Ⅲ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是什么? (5)Ⅳ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是什么?有何应用价值? 第十三章 抗原抗体反应 (2 学时) 1.目的要求: 掌握抗原抗体反应的规律及在实践中的意义; 2.内容:抗原抗体反应是建立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基础上,重点介 绍抗原抗体反应的一般规律和影响因素。 3. 重点及难点: 血清学反应的规律及临床意义。 4.思考题: (1)抗原抗体反应规律有哪些?这些规律有何实践意义? (2)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第十四章 免疫血清学技术(3 学时) 1.目的要求: (1) 了解血清学技术的种类及原理 (2) 掌握凝聚性试验的方法。 (3) 了解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 (4) 了解中和试验的原理 2.主要内容: (1) 凝聚性试验的概念:凝集试验、沉淀试验的原理。 (2) 凝集实验: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 (3) 沉淀试验:环状沉淀试验、琼脂免疫扩散、免疫电泳。 (4) 补体结合实验的原理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0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