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土壤卫生
第四章 土 壤 卫 生
第四章土壤卫生 土壤卫生的意义 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以下几个 方面: 1.水体、空气的质量 A.使水体的化学性状及微生物指标发生变化; B.土壤潮湿或沼泽化会使空气湿度增大;使有机物厌氧分解, 使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增加。 C.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且家畜易发生疾病(感冒及风湿 性 疾病)
一.土壤卫生的意义 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以下几个 方面: 1. 水体、空气的质量 A. 使水体的化学性状及微生物指标发生变化; B. 土壤潮湿或沼泽化会使空气湿度增大;使有机物厌氧分解, 使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增加。 C.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且家畜易发生疾病(感冒及风湿 性 疾病)。 第四章 土壤卫生
2.土壤自净能力 土壤含水量高时,土壤中空气含量少,使有机物分解慢, 且不彻底(厌氧分解),并常含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病媒 昆虫。 3.饲料(牧草)质量 由于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不足,使生长于此地区的饲料 该类元素过多或不足,家畜食用这种饲料后会引起某些地区家 畜特有的疾病(称之为生物地化流行病) 4.建筑物寿命及动物肢蹄性疾病
2. 土壤自净能力 土壤含水量高时,土壤中空气含量少,使有机物分解慢, 且不彻底(厌氧分解),并常含有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病媒 昆虫。 3. 饲料(牧草)质量 由于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不足,使生长于此地区的饲料 该类元素过多或不足,家畜食用这种饲料后会引起某些地区家 畜特有的疾病(称之为 生物地化流行病)。 4. 建筑物寿命及动物肢蹄性疾病
二.土壤的自净作用 (一)定义 土壤自净在土壤中进行的使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盐或腐植质; 同时使病原菌、寄生虫及虫卵失去活性的生物化学过程。 (二)影响自净作用的因素 土壤的物理性状、化学成份、微生物特性及气象条件都会不 同程度地影响自净作用。其中,土壤徼生物特性起决定性作用。 但微生物又受土壤温度、湿度、透气性等的影响。 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土壤透气性好,则自净能力会较 强。因为,有机物需氧分解速度比厌氧分解要快得多,且分解 的终产物性质较为稳定
二.土壤的自净作用 (一)定义 土壤自净 在土壤中进行的使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盐或腐植质; 同时使病原菌、寄生虫及虫卵失去活性的生物化学过程。 (二)影响自净作用的因素 土壤的物理性状、化学成份、微生物特性及气象条件都会不 同程度地影响自净作用。其中,土壤微生物特性起决定性作用。 但微生物又受土壤温度、湿度、透气性等的影响。 温度、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土壤透气性好,则自净能力会较 强。因为,有机物需氧分解速度比厌氧分解要快得多,且分解 的终产物性质较为稳定
(三)土壤的净化过程 1.无机化过程 在需氧或厌氧条件下,由各种微生物及其酶参与作用,将复 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的过程。 2.腐植化过程 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作用下,经过 不断分解、合成而形成腐植质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病原菌 (除芽孢菌外)、寄生虫(卵)均已消亡。 腐植质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其中以腐植酸为主,此外还 有木质素、纤维素、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它性质稳 定而不再产生臭气,不招引病媒昆虫
(三)土壤的净化过程 1. 无机化过程 在需氧或厌氧条件下,由各种微生物及其酶参与作用,将复 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的过程。 2. 腐植化过程 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作用下,经过 不断分解、合成而形成腐植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病原菌 (除芽孢菌外)、寄生虫(卵)均已消亡。 腐植质 含有多种有机化合物,其中以腐植酸为主,此外还 有 木质素、纤维素、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它性质稳 定而不再产生臭气,不招引病媒昆虫
土壤中生命化学元素对家畜的影响 (一)分类 动物从环境中吸收的化学元素主要分为: 1.大量元素:C、H、O 2常量元素% 3微量元素mg/kg 4.痕量元素:Cr、F、Mo、Si 微量元素在家畜生产过程中容易成为限制性营养因子,不同 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或生理过程对营养元素的需要量是不同的
三.土壤中生命化学元素对家畜的影响 (一)分类 动物从环境中吸收的化学元素主要分为: 1. 大量元素: C 、H、 O 2.常量元素 % 3.微量元素 mg/kg。 4. 痕量元素 : Cr、 F、 Mo、 Si 微量元素在家畜生产过程中容易成为限制性营养因子,不同 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或生理过程对营养元素的需要量是不同的
(二)元素的协同与颉颃作用 微量元素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彼此之间往往存 在着相互拮抗与协同作用,从而影响它们被动物机体吸收及对 机体的生理作用。 如Cu2+可以促进Fe2+、Fe3+的吸收,没有Cu2+,Fe2+就不能 进入血红蛋白分子。当Fe充足而Cu2+缺乏时,机体同样可 以发生贫血。 饲料中含有大量锌时,家畜对铜的吸收能力降低(吸收过程 中,锌会置换铜);Cd的存在可干扰铜在肠内吸收。 硫、砷与硒可以减弱彼此的毒性
(二)元素的协同与颉颃作用 微量元素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彼此之间往往存 在着相互拮抗与协同作用,从而影响它们被动物机体吸收及对 机体的生理作用。 如 Cu2+可以促进Fe2+、Fe3+的吸收,没有Cu2+ ,Fe2+就不能 进入血红蛋白分子。当Fe充足而Cu2+缺乏时,机体同样可 以发生贫血。 饲料中含有大量锌时,家畜对铜的吸收能力降低(吸收过程 中,锌会置换铜);Cd的存在可干扰铜在肠内吸收。 硫、砷与硒可以减弱彼此的毒性
(三)畜牧业生产上易引起家畜缺乏或过量的化学元素 1.钙 长江流域土壤呈酸性而缺钙; 干燥盐碱土壤中的钙,植物不易吸收。 高温多雨地区因土壤淋洗,饲草中钙含量亦低 缺钙易引起幼畜软骨症和老年家畜的骨质蔬松;奶牛缺钙, 奶钙含量下降 磷 我国大部分地区缺磷,尤其是酸性红黄壤缺磷更明显。此外 植物中的磷大多数是植酸磷,利用率很低。所以饲料中都不同程 度地添加磷,否则家畜生产会受到严重影响。 我国饲料中添加磷的量没有控制,因此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明 显
(三)畜牧业生产上易引起家畜缺乏或过量的化学元素 1. 钙 长江流域土壤呈酸性而缺钙; 干燥盐碱土壤中的钙,植物不易吸收。 高温多雨地区因土壤淋洗,饲草中钙含量亦低。 缺钙易引起幼畜软骨症和老年家畜的骨质蔬松;奶牛缺钙, 奶钙含量下降。 2. 磷 我国大部分地区缺磷,尤其是酸性红黄壤 缺磷更明显。此外, 植物中的磷大多数是植酸磷,利用率很低。所以饲料中都不同程 度地添加磷,否则家畜生产会受到严重影响。 我国饲料中添加磷的量没有控制, 因此而造成的环境污染明 显
3.硒 硒在我国土壤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东北三省缺硒 最严重,是家畜白肌病高发区。 我国土壤缺硒的特征是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缺硒严重。沿 海省份从北向南均严重缺硒,但北部省份比南部省份更严重。 从欧洲及北美来看,土壤中缺硒也较为普遍。欧洲的芬兰、 美国大部分地区都缺硒。 总的来说,酸性、中性土壤中的硒不易被植物吸收,硫能 抑制植物吸收硒,镁会与硒结合形成植物不易吸收的化合物。 生长较快的幼畜对饲料中缺硒比较敏感,可引起生长缓慢 及白肌病。肉鸡可引起渗出性素质
3. 硒 硒在我国土壤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东北三省缺硒 最严重,是家畜白肌病高发区。 我国土壤缺硒的特征是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缺硒严重。沿 海省份从北向南均严重缺硒,但北部省份比南部省份更严重。 从欧洲及北美来看,土壤中缺硒也较为普遍。欧洲的芬兰、 美国大部分地区都缺硒。 总的来说,酸性、中性土壤中的硒不易被植物吸收,硫能 抑制植物吸收硒,镁会与硒结合形成植物不易吸收的化合物。 生长较快的幼畜对饲料中缺硒比较敏感,可引起生长缓慢 及白肌病。肉鸡可引起渗出性素质
4.碘 沿海土壤中髙于内陆地区,内陆地区的家畜容易缺碘,引 起地方性甲状腺肿,生长缓慢,胚胎早死,蛋鸡产蛋量下降, 兔子死亡率增加等。氢氰酸根(CN-)可抑制植物对碘的吸 5 高氟地区有:①西北地区的盘地、盐碱地、沙漠周围地区 ②荧石矿区及火山、温泉附近。 ③工业污染地区。如砖瓦厂附近。 对家畜的影响:主要影响骨骼、牙齿、关节。急性中毒可引起 消化不良(拉稀)、关节肿胀(痛风),蛋禽产 蛋量急剧下降,破、软壳蛋增加,甚至引起死亡 1995年我省曾发生过磷酸氢钙未经脱氟作为饲用而引起家畜 的急性中毒,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4 .碘 沿海土壤中高于内陆地区,内陆地区的家畜容易缺碘,引 起地方性甲状腺肿,生长缓慢,胚胎早死,蛋鸡产蛋量下降, 兔子死亡率增加等。氢氰酸根(CN- ) 可抑制植物对碘的吸 收。 5. 氟 高氟地区有:①西北地区的盘地、盐碱地、沙漠周围地区。 ②荧石矿区及火山、温泉附近。 ③工业污染地区。 如砖瓦厂附近。 对家畜的影响:主要影响骨骼、牙齿、关节。急性中毒可引起 消化不良(拉稀)、关节肿胀(痛风),蛋禽产 蛋量急剧下降,破、软壳蛋增加,甚至引起死亡。 1995年我省曾发生过磷酸氢钙未经脱氟作为饲用而引起家畜 的急性中毒,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