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导论 学习要点: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阶段,熟悉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 程,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对象 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和制度 理论 (1)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发生——“国际贸易纯理论” (2)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以及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一一价格、生产和消费: (3)国际贸易中产生的利益如何分配: (4)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政策 (1)分析各国及国际社会过去和现在的贸易政策 (2)探讨这些政策的理论依据,研究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制度基础 (3)对政策的效应进行分析,判断贸易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制度:有关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框架,这一框架包括成文和不成文的各种规则和惯例。集中 对世界贸易组织(WT0)进行研究。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学科地位 国际贸易学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从理论上看,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 从学科课程设置的角度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国 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等应用型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因此国际贸易学 这一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封建社会末期,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国际贸易成为一种催 化剂,它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来开了近代 现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序幕。 可以把近代、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大致划分为资本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垄断和国家垄断四 个时期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时间:16世纪到18世纪中叶 事件:“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 (1)1431年,葡萄牙人维尔和到达了大西洋东北部的亚速尔群岛 (2)1486~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第一章 导论 学习要点: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阶段,熟悉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 程,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对象 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和制度。 理论: (1)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发生——“国际贸易纯理论”; (2)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以及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价格、生产和消费; (3)国际贸易中产生的利益如何分配; (4)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 政策: (1)分析各国及国际社会过去和现在的贸易政策; (2)探讨这些政策的理论依据,研究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制度基础 (3)对政策的效应进行分析,判断贸易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制度:有关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框架,这一框架包括成文和不成文的各种规则和惯例。集中 对世界贸易组织(WTO)进行研究。 二、国际贸易理论的学科地位 国际贸易学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 从理论上看,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 从学科课程设置的角度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国 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等应用型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因此国际贸易学 这一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封建社会末期,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国际贸易成为一种催 化剂,它加速了封建社会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来开了近代、 现代国际贸易迅速发展的序幕。 可以把近代、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大致划分为资本原始积累、自由竞争、垄断和国家垄断四 个时期。 一、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时间:16 世纪到 18 世纪中叶。 事件:“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 (1)1431 年,葡萄牙人维尔和到达了大西洋东北部的亚速尔群岛; (2)1486~1487 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3)1497~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迦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 (4)1492~1493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5)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1)“商业革命” (2)引发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特征 (1)欧洲向美洲、亚洲和非洲出口制成品 (2)非洲向美洲输出奴隶 (3)非洲奴隶在美洲种植烟草、棉花等农产品,然后输往欧洲作为工业原料: (4)欧洲从亚洲和东方各国进口香料、纺织品、茶叶等产品 这段时间的国际贸易主要是由各国的自然资源和生产技能差异决定的,而贸易的方式则是暴 力控制下的殖民贸易 二、自由竞争时期 时间: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事件:工业革命 结果 (1)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初,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倍多,而在18001870年间,世界 贸易增长了6.7倍。 (2)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3)改变了世界贸易商品结构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第二次技术革命 整个世界形成了以欧美为代表的现代工业经济和由其他国家组成的传统经济的格局。 新兴的工业部门开始出现,重工业取代了轻工业而占据了主导地位 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国际运费的下降,以及国际通讯手段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 和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 垄断组织已经基本形成,并逐渐占据了支配地位。 四、国家垄断时期 大萧条 社会主义阵营使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国际贸易伴随着经济的巨大发展而出现了飞速增长 工业制成品成为世界贸易中的主要产品 国际经济秩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阶段。 特征: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增加: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是世界贸易的 主要组成部分,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在世界生产和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这些特 点和趋势在21世纪也仍将得到延续和发展
(3)1497~1498 年,葡萄牙航海家达·迦马绕过好望角,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 (4)1492~1493 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5)1519~1522 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1)“商业革命”。 (2)引发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特征: (1)欧洲向美洲、亚洲和非洲出口制成品; (2)非洲向美洲输出奴隶; (3)非洲奴隶在美洲种植烟草、棉花等农产品,然后输往欧洲作为工业原料; (4)欧洲从亚洲和东方各国进口香料、纺织品、茶叶等产品。 这段时间的国际贸易主要是由各国的自然资源和生产技能差异决定的,而贸易的方式则是暴 力控制下的殖民贸易。 二、自由竞争时期 时间:18 世纪后半期到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 事件:工业革命。 结果: (1)从 18 世纪初到 19 世纪初,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 1 倍多,而在 1800~1870 年间,世界 贸易增长了 6.7 倍。 (2)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3)改变了世界贸易商品结构。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第二次技术革命 整个世界形成了以欧美为代表的现代工业经济和由其他国家组成的传统经济的格局。 新兴的工业部门开始出现,重工业取代了轻工业而占据了主导地位。 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国际运费的下降,以及国际通讯手段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 和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 垄断组织已经基本形成,并逐渐占据了支配地位。 四、国家垄断时期 大萧条 社会主义阵营使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国际贸易伴随着经济的巨大发展而出现了飞速增长。 工业制成品成为世界贸易中的主要产品。 国际经济秩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阶段。 特征: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大大增加;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是世界贸易的 主要组成部分,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在世界生产和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这些特 点和趋势在 21 世纪也仍将得到延续和发展
第三节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把国际贸易理论大体上划分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西方国际贸 易理论又可以分为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 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绝对成本说、比较成本说。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为19世纪英国实行 自由贸易提供了依据,并对后来的自由贸易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约翰·穆勒:以相互需求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价值论 马歇尔提出了提供曲线,用来分析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 赫克歇尔和俄林:要素禀赋论,经过萨缪尔森、勒纳、琼斯、斯托尔珀、雷布钦斯基等人的 发展,成为解释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 新贸易理论:以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岀发点,经过克鲁格曼、弗农、坎姆等人 的努力,扩展了自由贸易理论的解释面,丰富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内容 、保护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发展 重商主义 汉弥尔顿、李斯特 凯恩斯主义 普雷维什、辛格 缪尔达尔 新贸易保护主义:克鲁格曼,斯宾塞和布朗德的战略性贸易模型,格罗斯曼、赫尔普曼、麦 基政治经济学分析。 三、国际贸易的若干基本概念 (一)国际贸易统计指标与统计制度 国际贸易值( 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也称国际贸易额,指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货 币计算的各国(或地区)间贸易的总值。 国际贸易量( quantum of international trade)则是指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 贸易值,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国际贸易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国家贸易差额( balance of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顺差或者出超、逆差或者入超、贸易平衡。 般贸易( general trade)统计制和专门贸易( special trade)统计制。 (二)国际贸易分类 有形商品贸易和无形商品贸易 进口、出口和转口贸易 海上贸易、陆路贸易、空运贸易、邮购贸易和管运贸易 易货贸易、结汇贸易和补偿贸易 双边贸易、多边贸易、边境贸易
第三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把国际贸易理论大体上划分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西方国际贸 易理论又可以分为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 一、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 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绝对成本说、比较成本说。斯密和李嘉图的理论为 19 世纪英国实行 自由贸易提供了依据,并对后来的自由贸易理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约翰·穆勒:以相互需求为基础的国际贸易价值论 马歇尔提出了提供曲线,用来分析国际贸易的一般均衡 赫克歇尔和俄林:要素禀赋论,经过萨缪尔森、勒纳、琼斯、斯托尔珀、雷布钦斯基等人的 发展,成为解释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 新贸易理论:以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为出发点,经过克鲁格曼、弗农、坎姆等人 的努力,扩展了自由贸易理论的解释面,丰富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内容。 二、保护贸易理论和政策的发展 重商主义 汉弥尔顿、李斯特 凯恩斯主义 普雷维什、辛格 缪尔达尔 新贸易保护主义:克鲁格曼,斯宾塞和布朗德的战略性贸易模型,格罗斯曼、赫尔普曼、麦 基政治经济学分析。 三、国际贸易的若干基本概念 (一)国际贸易统计指标与统计制度 国际贸易值(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也称国际贸易额,指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货 币计算的各国(或地区)间贸易的总值。 国际贸易量(quantum of international trade)则是指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 贸易值,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国际贸易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国家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顺差或者出超、逆差或者入超、贸易平衡。 一般贸易(general trade)统计制和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统计制。 (二)国际贸易分类 有形商品贸易和无形商品贸易 进口、出口和转口贸易 海上贸易、陆路贸易、空运贸易、邮购贸易和管运贸易 易货贸易、结汇贸易和补偿贸易 双边贸易、多边贸易、边境贸易
(三)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 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 international trade by commodity structur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 期内其各类商品进口额或出口额在该国总进口额或总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一个国家的进出 口商品结构可以反映该国的产业结构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 国际贸易的地区结构( 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al composition)又称为国际贸易 的地理分布或地理方向,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其各贸易伙伴的进口或出口贸易额在该国 总进口额或总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一个国家进出口的地区结构可以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的 贸易关系的发展状况及其贸易的地区分布状况。 (四)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 degree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是指 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其中,进口总额占GNP或 GDP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GNP或GDP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 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要点和难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关系,了解列宁的国际贸易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发 展,掌握不等价交换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一国内部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和继续,是社会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在国际交换的背后,存在着各 国生产者之间的劳动分工。 国际分工的积极作用:(1)节约社会劳动;(2)提高劳动生产率;(3)推动科学技术的 发明与运用。 国际分工的消极作用:(1)发达国家通过国际分工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掠夺:;(2) 造成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单一性、脆弱性、依附性:(3)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 可能带来严重危害。 、世界市场理论 可以把世界市场视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马克思把世界市场比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基础以及生活的条件。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商品竞争,促进了国内生产力的发展,为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创造世界市场的历史手段
(三)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 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international trade by commodity structure)是指一国在一定时 期内其各类商品进口额或出口额在该国总进口额或总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一个国家的进出 口商品结构可以反映该国的产业结构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 国际贸易的地区结构(international trade by regional composition)又称为国际贸易 的地理分布或地理方向,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其各贸易伙伴的进口或出口贸易额在该国 总进口额或总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一个国家进出口的地区结构可以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的 贸易关系的发展状况及其贸易的地区分布状况。 (四)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degree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是指 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其中,进口总额占 GNP 或 GDP 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 GNP 或 GDP 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 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贸易理论 学习要点和难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内容,了解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关系,了解列宁的国际贸易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的发 展,掌握不等价交换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贸易理论 一、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一国内部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和继续,是社会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在国际交换的背后,存在着各 国生产者之间的劳动分工。 国际分工的积极作用:(1)节约社会劳动;(2)提高劳动生产率;(3)推动科学技术的 发明与运用。 国际分工的消极作用:(1)发达国家通过国际分工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掠夺;(2) 造成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单一性、脆弱性、依附性;(3)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 可能带来严重危害。 二、世界市场理论 可以把世界市场视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马克思把世界市场比作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的基础以及生活的条件。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商品竞争,促进了国内生产力的发展,为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创造世界市场的历史手段
三、国际贸易的形成及作用 随着交换的发展和分工的深化,出现了私人拥有的剩余产品,而且剩余产品逐渐地转化为商 品。随着奴隶主国家的形成,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也就演变成了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分工、私有制和国家 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国际贸易对资本主义利润率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国际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另一方面, 对外贸易也具有影响利润率下降的作用。 四、国际价值理论 决定国际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各参与国家之间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国内成本低、劳 动生产率高的国家,较少的国内价值可还原为较多的国际价值,增加收入:反之,则减少收 入。因此,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要重视和遵循国际价值的原理与规律,力求降低国内成本, 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国内劳动生产率与国际竞争力。 第二节列宁的国际贸易理论 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进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 资本输出、世界市场以及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贸易政策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性 首先,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劳动者的收入被限制在最低程度,国内商品的需求不足的矛 盾迫使各个产业的产业资本家到处寻找国外市场,以摆脱国内市场的局限。其次,资本主义 生产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是客观存在的的,只能通过经常性的危机来调节各生产部门(产 业)之间的比例,为将一部分商品输往国外,也要求各个产业的产业资本家到处寻找国外市 场。最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资本输出 垄断资本主义因资本过剩而导致资本输出,从而形成金融资本统治,这是帝国主义五大经济 特征之 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大大加速了落后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同时造成本国经济发展某种程度 上的停滞,但总的说来是扩大和加深了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进一步发展。列宁还指出,资本 输出可以带动商品输出,对殖民地进行双重剥削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市场 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和最大垄断同盟的国外联系和势力范围的相对扩大,这些垄断同盟就会 自然而然地走向达成全球性的协议,最终形成国际卡特尔这样的全球性垄断同盟。 垄断资本家之间的妥协总是部分的、暂时的。这种状况的出现,一方面确立了经济发达的垄 断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垄断,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世界范围内 争夺原料来源、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的激烈竞争。 四、苏联社会主义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和对外贸易
三、国际贸易的形成及作用 随着交换的发展和分工的深化,出现了私人拥有的剩余产品,而且剩余产品逐渐地转化为商 品。随着奴隶主国家的形成,国与国之间的商品交换也就演变成了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分工、私有制和国家。 国际贸易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国际贸易对资本主义利润率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国际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另一方面, 对外贸易也具有影响利润率下降的作用。 四、国际价值理论 决定国际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各参与国家之间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国内成本低、劳 动生产率高的国家,较少的国内价值可还原为较多的国际价值,增加收入;反之,则减少收 入。因此,在国际经济交往中,要重视和遵循国际价值的原理与规律,力求降低国内成本, 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国内劳动生产率与国际竞争力。 第二节 列宁的国际贸易理论 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进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 资本输出、世界市场以及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贸易政策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一、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性 首先,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劳动者的收入被限制在最低程度,国内商品的需求不足的矛 盾迫使各个产业的产业资本家到处寻找国外市场,以摆脱国内市场的局限。其次,资本主义 生产的盲目性和无政府状态是客观存在的的,只能通过经常性的危机来调节各生产部门(产 业)之间的比例,为将一部分商品输往国外,也要求各个产业的产业资本家到处寻找国外市 场。最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二、资本输出 垄断资本主义因资本过剩而导致资本输出,从而形成金融资本统治,这是帝国主义五大经济 特征之一。 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大大加速了落后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同时造成本国经济发展某种程度 上的停滞,但总的说来是扩大和加深了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进一步发展。列宁还指出,资本 输出可以带动商品输出,对殖民地进行双重剥削。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市场 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和最大垄断同盟的国外联系和势力范围的相对扩大,这些垄断同盟就会 自然而然地走向达成全球性的协议,最终形成国际卡特尔这样的全球性垄断同盟。 垄断资本家之间的妥协总是部分的、暂时的。这种状况的出现,一方面确立了经济发达的垄 断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垄断,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世界范围内 争夺原料来源、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的激烈竞争。 四、苏联社会主义时期的新经济政策和对外贸易
列宁结合革命胜利后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论述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一些问题 首先,列宁认识到了对外贸易关系到新生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其次,列宁提出了苏维埃国家 必须建立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制,即将对外贸易全部实行国有化。在革命胜利初期,这一点 对于实现工业化初期和国家财政极度困难时期是必要的。最后,实行租让制和建立合营公司。 合营公司的建立,是利用外国资本发展本国经济、学习外国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和经营方法 的有效途径 第三节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 不等价交换的含义 不等价交换就是不按照国际必要劳动量进行交换,因而交换双方用以交换和由交换所得的物 化劳动量不相等。这种不等价交换普遍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中。 不等价交换的原因 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通过“军援”、“经援” 等手段强迫被占领国家和接受“援助”的国家以低于世界市场水平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 以高于世界市场水平的价格购买发达国家的产品。这是造成不等价交换的政治方面的原因 在经济上,由于国际垄断力量的控制,某些商品的世界价格长期偏离国际价值,使交换双方 从交换中所得收益同所花费的劳动量不一致。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和一些弱小国家进行交换 时,发达国家凭借对市场的垄断,抬高本国出口的制成品的价格,压低进口的初级产品的价 格,进行不等价交换,剥削弱小国家,无偿地占有弱小国家的一部分劳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不少发达国家就是依靠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实行垄断价格,在同发展中国家的不 等价交换中用损人利己的方法支持了本国的经济增长。这种不等价交换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长 时间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章比较成本说与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学习要点和难点:了解绝对成本学说的缺陷,掌握比较成本学说的基本内容;掌握古典国际 贸易模型的分析工具;能够推导古典国际贸易模型中的贸易均衡:了解边际机会成本不变这 个假设前提对国际贸易模型有哪些影响。 第一节绝对成本说 绝对成本说的例子 以劳动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 英国 葡萄牙 布
列宁结合革命胜利后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论述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一些问题: 首先,列宁认识到了对外贸易关系到新生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其次,列宁提出了苏维埃国家 必须建立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制,即将对外贸易全部实行国有化。在革命胜利初期,这一点 对于实现工业化初期和国家财政极度困难时期是必要的。最后,实行租让制和建立合营公司。 合营公司的建立,是利用外国资本发展本国经济、学习外国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和经营方法 的有效途径。 第三节 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 一、不等价交换的含义 不等价交换就是不按照国际必要劳动量进行交换,因而交换双方用以交换和由交换所得的物 化劳动量不相等。这种不等价交换普遍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中。 二、不等价交换的原因 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力量,通过“军援”、“经援” 等手段强迫被占领国家和接受“援助”的国家以低于世界市场水平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 以高于世界市场水平的价格购买发达国家的产品。这是造成不等价交换的政治方面的原因。 在经济上,由于国际垄断力量的控制,某些商品的世界价格长期偏离国际价值,使交换双方 从交换中所得收益同所花费的劳动量不一致。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和一些弱小国家进行交换 时,发达国家凭借对市场的垄断,抬高本国出口的制成品的价格,压低进口的初级产品的价 格,进行不等价交换,剥削弱小国家,无偿地占有弱小国家的一部分劳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不少发达国家就是依靠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实行垄断价格,在同发展中国家的不 等价交换中用损人利己的方法支持了本国的经济增长。这种不等价交换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长 时间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章 比较成本说与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学习要点和难点:了解绝对成本学说的缺陷,掌握比较成本学说的基本内容;掌握古典国际 贸易模型的分析工具;能够推导古典国际贸易模型中的贸易均衡;了解边际机会成本不变这 个假设前提对国际贸易模型有哪些影响。 第一节 绝对成本说 绝对成本说的例子 以劳动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 英国 葡萄牙 布 4 6 酒 8 3
英国生产布的绝对成本比葡萄牙低。葡萄牙生产酒的绝对成本比英国低。 两个国家就可以在布和酒这两种产品上形成分工。英国专业化地生产布;葡萄牙专业化地生 产酒 由于斯密是用贸易国产品绝对成本的差异来说明国际贸易的原因,因此他的这一学说称为 绝对成本说”( absolute cost)或者“绝对利益理论”( absolute advantage) 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没有能够正确地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斯密正确地说明了国际分工是国 际交换的基础,但没有找出决定国际分工的原因 第二节比较成本说 比较成本说的历史背景 《谷物法》大大地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比较成本说和其他经济自由主义理论成为反对《谷物法》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资产阶 级和他们的理论家的努力,英国于1846年废除了《谷物法》 、李嘉图模型 (一)假设前提 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两种产品(布和酒),一种生产要素(劳动) 两国投入的劳动量不发生变化 两国的生产要素都实现了充分就业 两国国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 国际贸易中不存在运输成本 两个国家以物物交换的形式开展国际贸易 不考虑技术进步 比较成本说的例子 以劳动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 葡萄牙 布 6 10 与英国相比,葡萄牙生产每一种产品的成本都比英国高。 (二)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 两个国家之间存在比较成本差异,或者说相对成本差异 由于李嘉图从比较成本差异来说明国际贸易的成因,因此这一学说被称为“比较成本说” ( comparative cost)或者“比较利益理论”( comparative advantage)
英国生产布的绝对成本比葡萄牙低。葡萄牙生产酒的绝对成本比英国低。 两个国家就可以在布和酒这两种产品上形成分工。英国专业化地生产布;葡萄牙专业化地生 产酒。 由于斯密是用贸易国产品绝对成本的差异来说明国际贸易的原因,因此他的这一学说称为 “绝对成本说”(absolute cost)或者“绝对利益理论”(absolute advantage)。 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没有能够正确地解释国际贸易的成因。斯密正确地说明了国际分工是国 际交换的基础,但没有找出决定国际分工的原因。 第二节 比较成本说 一、比较成本说的历史背景 《谷物法》大大地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比较成本说和其他经济自由主义理论成为反对《谷物法》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资产阶 级和他们的理论家的努力,英国于 1846 年废除了《谷物法》。 二、李嘉图模型 (一)假设前提 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葡萄牙),两种产品(布和酒),一种生产要素(劳动); 两国投入的劳动量不发生变化; 两国的生产要素都实现了充分就业; 两国国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 国际贸易中不存在运输成本; 两个国家以物物交换的形式开展国际贸易; 不考虑技术进步。 比较成本说的例子 以劳动计算的单位生产成本 英国 葡萄牙 布 4 6 酒 8 10 与英国相比,葡萄牙生产每一种产品的成本都比英国高。 (二)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 两个国家之间存在比较成本差异,或者说相对成本差异。 由于李嘉图从比较成本差异来说明国际贸易的成因,因此这一学说被称为“比较成本说” (comparative cost)或者“比较利益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三)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 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介于两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之间,且不等于任何一国国内的 交换比率 隐含的结论:企业会根据这种比较成本差异决定自己的生产,通过生产并出口比较优势大(或 者比较劣势小)的产品,可以获得利益。不需要政府或者其他强制力量限制国际贸易。对国 际贸易的限制就是对企业或者国家利益的损害。 (四)比较成本说的缺陷 导致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节基于比较成本说的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假定世界上有两个国家:A国和B国,它们生产两种产品:X产品和Y产品,它们生产产品 的时候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 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一国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最大数量 的各种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表示边际机会成本。边际机会成本是不变的。 (二)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消费两种产品获得同等效用满足的商品组合的连线。 这里的无差异曲线指的是社会无差异曲线 最优的生产和消费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三)交换比率 假定没有货币。用相对价格来衡量所交换的产品的价格水平 反映交换比率的是直线的斜率,而不是直线在坐标图中的位置 二、贸易前的均衡 如果两国国内存在着充分竞争的话,它们的各自的边际机会成本和交换比率会趋于相等。 边际机会成本不变时的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三)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 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介于两国国内两种商品的交换比率之间,且不等于任何一国国内的 交换比率。 隐含的结论:企业会根据这种比较成本差异决定自己的生产,通过生产并出口比较优势大(或 者比较劣势小)的产品,可以获得利益。不需要政府或者其他强制力量限制国际贸易。对国 际贸易的限制就是对企业或者国家利益的损害。 (四)比较成本说的缺陷 导致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节 基于比较成本说的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假定世界上有两个国家:A 国和 B 国,它们生产两种产品:X 产品和 Y 产品,它们生产产品 的时候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 一、分析工具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一国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有效利用的情况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最大数量 的各种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表示边际机会成本。边际机会成本是不变的。 (二)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消费两种产品获得同等效用满足的商品组合的连线。 这里的无差异曲线指的是社会无差异曲线。 最优的生产和消费组合: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的切点 (三)交换比率 假定没有货币。用相对价格来衡量所交换的产品的价格水平 反映交换比率的是直线的斜率,而不是直线在坐标图中的位置。 二、贸易前的均衡 如果两国国内存在着充分竞争的话,它们的各自的边际机会成本和交换比率会趋于相等。 三、边际机会成本不变时的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一)基本模型 边际机会成本不变时的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Y1 M X 0 边际机会成本不变时的国际贸易 假定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A国国内的边际机会成本和交换比率是1X=1Y,而B国国内的边 际机会成本和交换比率是1X=3Y。在这种情况下,A国的生产者会发现,增加生产1单位X 需要减少1单位Y的生产,而多生产的这1单位X在B国却能够换回3单位的Y。在这种利 益的驱使下,A国的生产者就会扩大X的生产,并出口到B国,同时也就减少了Y的生产 B国的生产者这时也会发现,在国内每增加生产1单位Y,需要减少生产1/3单位X,而增 加的这1单位Y在A国却能换回1单位X。B国的生产者也就会扩大Y的生产并出口,同时 减少X的生产。这样,两国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一个均衡的交换比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国际贸易将会按照这个交换比率一直进行下去 (二)国际贸易的影响 对价格的影响: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将会提高,进口商品相对价格则会降低 对生产的影响:在边际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各国都会在自己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上 实现生产的完全专业化。 对消费的影响:两国消费者都在位置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消费产品,消费者福利都得到了改 善 (三)贸易均衡 市场的力量将会把国际交换比率调节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水平上。A国的进口量等于B 国的出口量:A国的出口量等于B国的进口量
(一)基本模型 边际机会成本不变时的古典国际贸易模型。 边际机会成本不变时的国际贸易 假定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A 国国内的边际机会成本和交换比率是 1X=1Y,而 B 国国内的边 际机会成本和交换比率是 1X=3Y。在这种情况下,A 国的生产者会发现,增加生产 1 单位 X 需要减少 1 单位 Y 的生产,而多生产的这 1 单位 X 在 B 国却能够换回 3 单位的 Y。在这种利 益的驱使下,A 国的生产者就会扩大 X 的生产,并出口到 B 国,同时也就减少了 Y 的生产。 B 国的生产者这时也会发现,在国内每增加生产 1 单位 Y,需要减少生产 1/3 单位 X,而增 加的这 1 单位 Y 在 A 国却能换回 1 单位 X。B 国的生产者也就会扩大 Y 的生产并出口,同时 减少 X 的生产。这样,两国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一个均衡的交换比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情况下,国际贸易将会按照这个交换比率一直进行下去。 (二)国际贸易的影响 对价格的影响: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将会提高,进口商品相对价格则会降低。。 对生产的影响:在边际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各国都会在自己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上 实现生产的完全专业化。 对消费的影响:两国消费者都在位置更高的无差异曲线上消费产品,消费者福利都得到了改 善。 (三)贸易均衡 市场的力量将会把国际交换比率调节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的水平上。A 国的进口量等于 B 国的出口量;A 国的出口量等于 B 国的进口量
第四章相互需求原理 学习要点和难点:本章首先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因此需要把思维从上一章的比较利 益法则中转变过来;提供曲线是国际贸易一般均衡分析的重要工具,必须掌握其推导和含义; 贸易条件也是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 第一节约翰·穆勒与相互需求原理 贸易条件 如果以Px和Pm分别表示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在多种商品的情况下,Px =∑XiPi,Pm=∑MjPj),则贸易条件指数可以表示为 T=Px/Pm 这里的T称为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如果T值上升,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 口商品,这种情况称为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称为贸易条件恶化。 二、国际交换比率的决定 两国等量投入的产量 英国 德国 亚麻布 15码 20码 细棉布 10码 表中显示,同样单位的投入,德国比英国多生产10码亚麻布,因此德国生产亚麻布有优势 而两国在细棉布上同样投入得到相同的产出。但与生产亚麻布相比,英国生产细棉布的不利 程度较小。于是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两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分别形成专业化:英国专业 化地生产细棉布并出口,德国专业化地生产亚麻布并出口 国际交换比率的区间: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率肯定界于两国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之 间,且不等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 国际交换比率是由“国际需求方程式”决定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对方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两 国对两种产品的进口需求决定了产品的(相对)价格。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把出口视为对对 方的供给,把进口视为本国的需求。穆勒将这种情况称为“相互需求”。商品的市场价格是 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的,市场价格也会自行调整,以使供求相等。因此,商品的国际 交换比率就是由两国相互的需求来决定,并且将确定在双方各自对对方产品的需求相等的水 平上。这就是“相互需求原理”。 国际交换比率除了取决于相互需求之外,还“取决于该国可以从国内消费用的本国商品的生 产中抽出多少资本。外国对该国商品的需求较之该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愈大,以及该国为生 产出口产品所能抽出的资本较之外国为生产该国需要的产品所能抽出的资本愈少,则交易条 件就对该国愈有利,也就是说,该国用一定数量的本国商品,就可以换得较多的外国商品。” 这里,穆勒谈到的其实就是我们上一章介绍过的机会成本的问题
第四章 相互需求原理 学习要点和难点:本章首先从需求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因此需要把思维从上一章的比较利 益法则中转变过来;提供曲线是国际贸易一般均衡分析的重要工具,必须掌握其推导和含义; 贸易条件也是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 第一节 约翰·穆勒与相互需求原理 一、贸易条件 如果以 Px 和 Pm 分别表示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在多种商品的情况下,Px = ∑XiPi,Pm = ∑MjPj),则贸易条件指数可以表示为 T = Px / Pm 这里的 T 称为商品贸易条件指数。如果 T 值上升,意味着每单位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 口商品,这种情况称为贸易条件改善,反之则称为贸易条件恶化。 二、国际交换比率的决定 两国等量投入的产量 英国 德国 亚麻布 15 码 20 码 细棉布 10 码 10 码 表中显示,同样单位的投入,德国比英国多生产 10 码亚麻布,因此德国生产亚麻布有优势, 而两国在细棉布上同样投入得到相同的产出。但与生产亚麻布相比,英国生产细棉布的不利 程度较小。于是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两国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分别形成专业化:英国专业 化地生产细棉布并出口,德国专业化地生产亚麻布并出口。 国际交换比率的区间:两国进行贸易时的交换比率肯定界于两国两种产品的国内交换比率之 间,且不等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 国际交换比率是由“国际需求方程式”决定的。交换比率取决于对方对本国产品的需求。两 国对两种产品的进口需求决定了产品的(相对)价格。在国际贸易中,可以把出口视为对对 方的供给,把进口视为本国的需求。穆勒将这种情况称为“相互需求”。商品的市场价格是 由供求双方的力量共同决定的,市场价格也会自行调整,以使供求相等。因此,商品的国际 交换比率就是由两国相互的需求来决定,并且将确定在双方各自对对方产品的需求相等的水 平上。这就是“相互需求原理”。 国际交换比率除了取决于相互需求之外,还“取决于该国可以从国内消费用的本国商品的生 产中抽出多少资本。外国对该国商品的需求较之该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愈大,以及该国为生 产出口产品所能抽出的资本较之外国为生产该国需要的产品所能抽出的资本愈少,则交易条 件就对该国愈有利,也就是说,该国用一定数量的本国商品,就可以换得较多的外国商品。” 这里,穆勒谈到的其实就是我们上一章介绍过的机会成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