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南五市2014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1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每 个民族都会有一个本民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 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这些姓皆从“女”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 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 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 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口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 系就会越来越淡,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 这时,民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一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 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 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织的名号,在先秦时代的区分很明显。首先,在对始 祖的追溯上,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历史悠远,世系模糊,因而其真实的始祖已无 法明确地追溯,每个姓的祖先只能出自想象;而氏由于所代表的家族组织历史较 晚,世系清晰,其始祖多数可以确切地知晓。比如春秋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所建 立的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庆父,叔孙氏的始 祖可以追溯到叔牙,季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季友,而三家共同领有的“姬”娃 的始祖,却只能想象为传说中的人物黄帝。其次,在姓氏应用规则上,先秦时代 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现今的一些姓氏书为先秦男子也冠上了姓,如称周文王 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其实都是不符合先秦实际的错 误称谓。周公在先秦典籍中多被提及,均无称“姬旦”者,其被称为“姬旦” 是晚至《晋书·王浑传》才有的事。大概到了晋代,人们对先秦姓氏应用规则已 不甚清楚,遂以后世制度相比附。 战国时代,随着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由氏族、家族两级形态向单级的个体家 庭形态转化,姓氏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姓与氏合流。原有的姓、氏都 无区别地成为新姓氏制度中的新姓,此后无论单称“姓”、“氏”,还是合称“姓 氏”,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号。其次,姓氏在应用规则上不再有男女之 分,无论男女,其个人称谓都以姓加名的形式出现,人们所熟知的秦王“赢政” 刺杀赢政的“荆轲”为荆轲击筑送行的“高渐离”,都是如此。再次,以前同姓 即意味着同祖,但姓氏合流之后的新姓多数是由从前的氏转化而来,因而变化后 的同姓也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血缘关系。比如春秋时期的几个国家都有孔氏,鲁国 的孔氏娃子,属殷商遗族;郑国的孔氏姓姬,为周厉王之后;陈国的孔氏姓妫, 据称出自虞舜。这三支孔氏在变化之后都转为了孔姓,但三者并不必然地沾亲带 故。新姓氏制度自战国中期确立以后,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张淑一《古代姓氏浅谈》 1.下列对中国人姓与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河南省豫南五市 2014 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 1 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每 个民族都会有一个本民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 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这些姓皆从“女”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 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 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一 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口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 系就会越来越淡,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 这时,民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一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 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 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织的名号,在先秦时代的区分很明显。首先,在对始 祖的追溯上,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历史悠远,世系模糊,因而其真实的始祖已无 法明确地追溯,每个姓的祖先只能出自想象;而氏由于所代表的家族组织历史较 晚,世系清晰,其始祖多数可以确切地知晓。比如春秋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所建 立的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庆父,叔孙氏的始 祖可以追溯到叔牙,季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季友,而三家共同领有的“姬”娃 的始祖,却只能想象为传说中的人物黄帝。其次,在姓氏应用规则上,先秦时代 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现今的一些姓氏书为先秦男子也冠上了姓,如称周文王 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其实都是不符合先秦实际的错 误称谓。周公在先秦典籍中多被提及,均无称“姬旦”者,其被称为“姬旦”, 是晚至《晋书·王浑传》才有的事。大概到了晋代,人们对先秦姓氏应用规则已 不甚清楚,遂以后世制度相比附。 战国时代,随着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由氏族、家族两级形态向单级的个体家 庭形态转化,姓氏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姓与氏合流。原有的姓、氏都 无区别地成为新姓氏制度中的新姓,此后无论单称“姓”、“氏”,还是合称“姓 氏”,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号。其次,姓氏在应用规则上不再有男女之 分,无论男女,其个人称谓都以姓加名的形式出现,人们所熟知的秦王“赢政”, 刺杀赢政的“荆轲”为荆轲击筑送行的“高渐离”,都是如此。再次,以前同姓 即意味着同祖,但姓氏合流之后的新姓多数是由从前的氏转化而来,因而变化后 的同姓也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血缘关系。比如春秋时期的几个国家都有孔氏,鲁国 的孔氏娃子,属殷商遗族;郑国的孔氏姓姬,为周厉王之后;陈国的孔氏姓妫, 据称出自虞舜。这三支孔氏在变化之后都转为了孔姓,但三者并不必然地沾亲带 故。新姓氏制度自战国中期确立以后,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张淑一《古代姓氏浅谈》) 1.下列对中国人姓与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姓最初是一个氏族用来区别于其他氏族的专用名称,在一个氏族内 部,其全体成员的姓是相同的。 B.中国人的姓最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当时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 等都从“女”字旁,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C.先秦时期,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是高一级的结构;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 的名号,是次一级的结构。 D.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大,氏族内部一些成员的血缘关系逐渐变淡,甚至相互失 去了血缘关系,用以相互识别的“氏”便产生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追溯;与此不同, 氏所代表的家族组织的始祖大多可确切知晓。 B.春秋时期的盂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从氏的方面追溯,他们的始祖不同 从姓的方面追溯,他们又是同一始祖 C.今人错误地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应该 是误认为“姬”是他们的氏。 D.战国时代,由于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发生变化,姓氏制度也发生巨大变 化,其中首要的变化是姓与氏合流,融二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与氏在先秦时期虽然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却都是同一血缘关系的成员 用以相互识别的符号。 B.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这大概是因为姓最初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 而氏则产生于母系社会之后 战国时代,姓与氏合流,不论单称还是合称,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 号,两者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了。 D.姓氏合流之后,同姓却不一定同祖,原因在于合流后的新姓多自·以前的氏 转化而来,而先前同样的氏未必是同一个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 篇,人奇其志。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 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徙下部,迁秘书郎,知真源县,开封府司录参军事,迁 府推官。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民张 氏子与其母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 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召还,直史馆,知寿州。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 人。徙庐州,以父疾请归。后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 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 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 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每 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累迁右 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祥符知县陈诂治严急,吏欲罪诂,乃空 县逃去,太后果怒。而诂连吕夷简亲,执政以嫌不敢辨。事下枢密院,尧佐独曰: “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诂由是得免。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
A.中国人的姓最初是一个氏族用来区别于其他氏族的专用名称,在一个氏族内 部,其全体成员的姓是相同的。 B.中国人的姓最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当时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 等都从“女”字旁,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C.先秦时期,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是高一级的结构;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 的名号,是次一级的结构。 D.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大,氏族内部一些成员的血缘关系逐渐变淡,甚至相互失 去了血缘关系,用以相互识别的“氏”便产生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追溯;与此不同, 氏所代表的家族组织的始祖大多可确切知晓。 B.春秋时期的盂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从氏的方面追溯,他们的始祖不同; 从姓的方面追溯,他们又是同一始祖。 C.今人错误地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应该 是误认为“姬”是他们的氏。 D.战国时代,由于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发生变化,姓氏制度也发生巨大变 化,其中首要的变化是姓与氏合流,融二为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与氏在先秦时期虽然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却都是同一血缘关系的成员 用以相互识别的符号。 B.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这大概是因为姓最初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 而氏则产生于母系社会之后。 C.战国时代,姓与氏合流,不论单称还是合称,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 号,两者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了。 D.姓氏合流之后,同姓却不一定同祖,原因在于合流后的新姓多自·以前的氏 转化而来,而先前同样的氏未必是同一个姓。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河朔人。尧佐进士及第,历魏县、、中牟尉,为《海喻》 一篇,人奇其志。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朝邑县,发中人方保吉罪,保吉怨之,诬 尧佐以事,降本县主簿。徙下部,迁秘书郎,知真源县,开封府司录参军事,迁 府推官。坐言事忤旨,降通判潮州。修孔子庙,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民张 氏子与其母濯于江,鳄鱼尾而食之,母弗能救。尧佐闻而伤之,命二吏孥小舟操 网往捕。鳄至暴,非可网得,至是,鳄弭受网,作文示诸市而烹之,人皆惊异。 召还,直史馆,知寿州。岁大饥,出奉米为糜粥食饿者,吏人悉献米至,振数万 人。徙庐州,以父疾请归。后为两浙转运副使。钱塘江篝石为堤,堤再岁辄坏。 尧佐请下薪实土乃坚久,丁谓不以为是,徙京西转运使,后卒如尧佐议。徙河东 路,以地寒民贫,仰石炭以生,奏除其税。又减泽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天禧中, 河决,起知滑州,造木龙以杀水怒,又筑长堤,人呼为“陈公堤”。徙并州,每 汾水暴涨,州民辄忧扰,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作柳溪,民赖其利。累迁右 谏议大夫,为翰林学士,遂拜枢密副使。祥符知县陈诂治严急,吏欲罪诂,乃空 县逃去,太后果怒。而诂连吕夷简亲,执政以嫌不敢辨。事下枢密院,尧佐独曰: “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诂由是得免。以太子太师致仕,卒,赠
司空兼侍中,谥文惠。尧佐少好学,父授诸子经,其兄未卒业,尧佐窃听已成诵。 初肄业锦屏山,后从种放于终南山,及贵,读书不辍。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 笔力端劲,老犹不衰。尤工诗。性俭约,见动物,必戒左右勿杀,器服坏,随辄 补之,曰;“无使不全而见弃也。”号“知余子”。论曰:尧佐相业虽不多见, 世以宽厚长者称之 (节选自《宋史·陈尧佐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坐言事忤旨 坐:因为。 B.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 风:风俗。 C.至是,鳄弭受网 弭:顺服。 D.堤再岁辄坏 再:第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陈尧佐情系百姓的一组是(3分) ①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 ②出奉米为糜粥食饿 者 ③后卒如尧佐 议 ④又减泽 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 ⑤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 ⑥无使不全而见弃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陈尧佐因言获罪,两次降职。他在朝邑为官时,因告发宦官方保吉的罪恶, 遭到诬陷被降职为县主簿;后又“言事”触怒皇上而被贬为潮州通判。 B.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薪实土”法, 以保堤岸坚固持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河决口,又筑防护长 堤;在并州,他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 C.陈尧佐为官正直,敢鸣不平。任枢密副使时,祥符知县陈诂在治政方面出现 了严重问题,惹怒太后,执政大臣因避嫌不敢辩说,独陈尧佐敢于为陈诂说公道 话 D.陈尧佐富有才学,宽厚俭约。他善于隶书,写一丈见方的字,用笔端正,笔 力遵劲,到老功夫不减,特别擅长写诗;不让人杀动物,器物衣服破损了,修补 下继续使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尧佐独曰:“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 (2)父援诸子经,其兄未卒业,尧佐窃听已成诵。 (二)古代诗歌阅读(II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梅词 苏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①常闭门
司空兼侍中,谥文惠。尧佐少好学,父授诸子经,其兄未卒业,尧佐窃听已成诵。 初肄业锦屏山,后从种放于终南山,及贵,读书不辍。善古隶八分,为方丈字, 笔力端劲,老犹不衰。尤工诗。性俭约,见动物,必戒左右勿杀,器服坏,随辄 补之,曰;“无使不全而见弃也。”号“知余子”。论曰:尧佐相业虽不多见, 世以宽厚长者称之。 (节选自《宋史·陈尧佐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坐言事忤旨 坐:因为。 B.作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 风:风俗。 C.至是,鳄弭受网 弭:顺服。 D.堤再岁辄坏 再:第二。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陈尧佐情系百姓的一组是(3 分) ①命二吏孥小舟操网往捕 ②出奉米为糜粥食饿 者 ③后卒如尧佐 议 ④又减泽 州大广冶铁课数十万 ⑤尧佐为筑堤,植柳数万本 ⑥无使不全而见弃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②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陈尧佐因言获罪,两次降职。他在朝邑为官时,因告发宦官方保吉的罪恶, 遭到诬陷被降职为县主簿;后又“言事”触怒皇上而被贬为潮州通判。 B.陈尧佐治水有方,功劳卓著。为治钱塘江水患,他建议用“下薪实土”法, 以保堤 岸坚固持久;在滑州,创“木龙杀水”法,堵黄河决口,又筑防护长 堤;在并州,他沿汾水筑堤植柳,消除水灾。 C.陈尧佐为官正直,敢鸣不平。任枢密副使时,祥符知县陈诂在治政方面出现 了严重问题,惹怒太后,执政大臣因避嫌不敢辩说,独陈尧佐敢于为陈诂说公道 话。 D.陈尧佐富有才学,宽厚俭约。他善于隶书,写一丈见方的字,用笔端正,笔 力遵劲,到老功夫不减,特别擅长写诗;不让人杀动物,器物衣服破损了,修补 一下继续使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l)尧佐独曰:“罪诂则奸吏得计,后谁敢复绳吏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父援诸子经,其兄未卒业,尧佐窃听已成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II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 -9 题。 阮郎归梅词 苏 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①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注释】①儿家:我家。 8.上阕“堂前一树春”的“春”字用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5分) 9.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野芳发而幽香, 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欧 阳修《醉翁亭记》) ,不能十步 功不在 舍 (《萄子·劝学》) (3)尔来四万八千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 道难》)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菊痴 凌鼎年 菊花种类繁多,黄白红紫,不胜枚举。唯绿色菊花极为少见,而绿色品种中,“绿 荷”花朵最大,绿意最浓,一向被认为是菊之上上品。 大凡名贵品种都娇气,“绿荷”也是这样,极难培植:“只有少数大公园才有这 种品种,其珍贵显而易见。私人有“绿荷”品种的更不多见,但老菊头有 说起老菊头这个人,可算一怪一一他一辈子单身独居,仿宋代名士林逋“梅妻鹤 子”,自谓“菊妻菊子”,爱菊爱到如醉如痴的地步 他家屋里屋外全是菊,什么“帅旗”“墨十八”“绿刺”“绿水长流”“枫叶芦 花”“凤凰转翅”“贵妃出浴”等等,简直就是一个小型菊展。上百品种中,老 菊头最珍爱的自然是“绿荷”。 也真有他的,那盆绿荷被他养得高不盈尺,枝不过三,棵壮叶大,底叶不焦,每 枝一花,同时竞放;花绿如翡翠,花大似芙蓉。远观,绿溢盆沿,花叶难辨;细 瞧,苍翠欲滴,绿意可掬。此花乃老菊头命根子也。 据传闻,此绿荷品种出自清廷御花园,所以老菊头一向以拥有御菊亲本、正宗绿 荷而 自傲。 他脑子里只有菊花,别的一概不管不顾。他每见报上登有菊展消息,必自费前往 一到菊展,必先寻觅有无绿荷品种展出。若有,他必赏看再三,临走必甩一句: “非正宗绿荷!”言语间,洋洋得意之情难抑。回家后对那棵绿荷愈发爱护。 老菊头虽爱菊,但最烦别人要他参加什么花卉协会,似乎一入会,绿荷名菊就难 保了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注释】①儿家:我家。 8.上阕“堂前一树春”的“春”字用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9.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风霜高洁,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欧 阳修《醉翁亭记》) (2)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功不在 舍。 (《萄子·劝学》) (3)尔来四万八千岁,___________。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李白《蜀 道难》)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菊痴 凌鼎年 菊花种类繁多,黄白红紫,不胜枚举。唯绿色菊花极为少见,而绿色品种中,“绿 荷”花朵最大,绿意最浓,一向被认为是菊之上上品。 大凡名贵品种都娇气,“绿荷”也是这样,极难培植;‘只有少数大公园才有这 种品种,其珍贵显而易见。私人有“绿荷”品种的更不多见,但老菊头有。 说起老菊头这个人,可算一怪—一他一辈子单身独居,仿宋代名士林逋“梅妻鹤 子”,自谓“菊妻菊子”,爱菊爱到如醉如痴的地步。 他家屋里屋外全是菊,什么“帅旗”“墨十八”“绿刺”“绿水长流”‘枫叶芦 花”“凤凰转翅”“贵妃出浴”等等,简直就是一个小型菊展。上百品种中,老 菊头最珍爱的自然是“绿荷”。 也真有他的,那盆绿荷被他养得高不盈尺,枝不过三,棵壮叶大,底叶不焦,每 枝一花,同时竞放;花绿如翡翠,花大似芙蓉。远观,绿溢盆沿,花叶难辨;细 瞧,苍翠欲滴,绿意可掬。此花乃老菊头命根子也。 据传闻,此绿荷品种出自清廷御花园,所以老菊头一向以拥有御菊亲本、正宗绿 荷而 自傲。 他脑子里只有菊花,别的一概不管不顾。他每见报上登有菊展消息,必自费前往。 一到菊展,必先寻觅有无绿荷品种展出。若有,他必赏看再三,临走必甩一句: “非正宗绿荷!”言语间,洋洋得意之情难抑。回家后对那棵绿荷愈发爱护。 老菊头虽爱菊,但最烦别人要他参加什么花卉协会,似乎一入会,绿荷名菊就难 保了
老菊头为了保存这棵正宗绿荷,可谓煞费苦心。这绿荷品种他每年只种一盆,绝 不多种。他年年插枝,成活后选取一棵最壮实的保留,其余的连同老根一起毁掉, 以免正宗不正。 老菊头的这盆绿荷犹如邮票中的孤票、古籍中的善本,使得许多菊花爱好者垂涎 欲 滴,好多人千方百计想得到它,但任你软的硬的,一概碰钉子。 多少年来,他家的菊花只准看不准要。谁若不识相,开口向他要一盆,或想动脑 筋分个根,剪一枝什么的,那他必不给你好脸色看,随你是什么人,一律如此 秋天的时候,老菊头的侄女带着一莫俊潇洒的青年来看望他。老菊头向来把侄女 当亲女儿待的,见侄女有如此一表人才的男友,自然欣慰万分,于是不免多看了 几眼。这一多看,老菊头发现这青年很面熟,想了很久,他终于记起来了,这青 年就是曾劝他加入县花卉协会最起劲的那位,对了,好像他还是公园的什么技术 员。想到此,老菊头立即警觉起来,遵神经末梢也像长了眼睛似的,防贼似的注 意起了这青年的一举一动。 好啊,耍手段耍到我侄女身上来了。看来和我侄女谈朋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 了这想法后,老菊头对侄女也有了三分戒心 有天半夜,老菊头放风雨声惊醒,他放心不下那盆绿荷,披衣到天井里把绿荷搬 进屋,不料地湿,脚下一滑跌了一跤。老菊头怕摔坏绿荷,倒地时为了护住绿荷, 自己跌得很重,痛得爬都爬不起来。过后一检查,是尾骨骨折,需卧床静养。 于是,照顾老菊头、照看菊花的责任,自然落到了他侄女身上。 老菊头对侄女的热心生出了几分怀疑,他怕有意外,索性叫侄女把绿荷搬到他床 慢慢地,这盆绿荷不如先前精神了。 第二年春上,绿荷虽然长出了几个新芽,但嫩嫩的绿芽的。侄女几次提出搬到天 井里晒晒阳光,老菊头终因放心不下,坚持不肯。后来,眼看这盆绿荷快要活不 成了,老菊头才无可奈何地同意搬到天井里。可刚搬出去,他就本能地感觉到侄 女的男友也在天井里,急得大叫搬进来,慌慌地细数着那仅有的几个芽,看缺了 没有。 终于,绿荷一缕芳魂去矣。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护的所谓御菊亲本、正宗绿荷 就此绝种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两段由一般菊花写到不同凡响的“绿荷”,突出了“绿荷”的珍贵, 而后由菊点出主人公老菊头,这是一种由物及人的写法。 B.菊花历来是高洁、孤傲、坚强的象征,老菊头一生爱菊,把菊当作自己的亲 人,爱得如醉如痴,表现了老菊头洁身自好、孤高傲世的品格。 C.老菊头之所以特别偏爱“绿荷”,不仅因为它极为少见,是菊中的上上品, 也因为它极难培植,更因为它出自宫廷、属于正宗 D.老菊头侄女的男友当初劝老菊头加入花卉协会的目的是想得到“绿荷”,但 没有成功,后通过老菊头侄女来到老菊头家中,但其用心立马就被老菊头看穿了。 这篇小说的内容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从几个方面概述老菊头 对菊 花的痴爱;后一部分则通过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2)名贵菊花“绿荷”在小说中右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老菊头为了保存这棵正宗绿荷,可谓煞费苦心。这绿荷品种他每年只种一盆,绝 不多种。他年年插枝,成活后选取一棵最壮实的保留,其余的连同老根一起毁掉, 以免正宗不正。 老菊头的这盆绿荷犹如邮票中的孤票、古籍中的善本,使得许多菊花爱好者垂涎 欲 滴,好多人千方百计想得到它,但任你软的硬的,一概碰钉子。 多少年来,他家的菊花只准看不准要。谁若不识相,开口向他要一盆,或想动脑 筋分个根,剪一枝什么的,那他必不给你好脸色看,随你是什么人,一律如此。 秋天的时候,老菊头的侄女带着一莫俊潇洒的青年来看望他。老菊头向来把侄女 当亲女儿待的,见侄女有如此一表人才的男友,自然欣慰万分,于是不免多看了 几眼。这一多看,老菊头发现这青年很面熟,想了很久,他终于记起来了,这青 年就是曾劝他加入县花卉协会最起劲的那位,对了,好像他还是公园的什么技术 员。想到此,老菊头立即警觉起来,遵神经末梢也像长了眼睛似的,防贼似的注 意起了这青年的一举一动。 好啊,耍手段耍到我侄女身上来了。看来和我侄女谈朋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有 了这想法后,老菊头对侄女也有了三分戒心。 有天半夜,老菊头放风雨声惊醒,他放心不下那盆绿荷,披衣到天井里把绿荷搬 进屋,不料地湿,脚下一滑跌了一跤。老菊头怕摔坏绿荷,倒地时为了护住绿荷, 自己跌得很重,痛得爬都爬不起来。过后一检查,是尾骨骨折,需卧床静养。 于是,照顾老菊头、照看菊花的责任,自然落到了他侄女身上。 老菊头对侄女的热心生出了几分怀疑,他怕有意外,索性叫侄女把绿荷搬到他床 前。 慢慢地,这盆绿荷不如先前精神了。 第二年春上,绿荷虽然长出了几个新芽,但嫩嫩的绿芽的。侄女几次提出搬到天 井里晒晒阳光,老菊头终因放心不下,坚持不肯。后来,眼看这盆绿荷快要活不 成了,老菊头才无可奈何地同意搬到天井里。可刚搬出去,他就本能地感觉到侄 女的男友也在天井里,急得大叫搬进来,慌慌地细数着那仅有的几个芽,看缺了 没有。 终于,绿荷一缕芳魂去矣。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护的所谓御菊亲本、正宗绿荷 就此绝种。 (l)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开头两段由一般菊花写到不同凡响的“绿荷”,突出了“绿荷”的珍贵, 而后由菊点出主人公老菊头,这是一种由物及人的写法。 B.菊花历来是高洁、孤傲、坚强的象征,老菊头一生爱菊,把菊当作自己的亲 人,爱得如醉如痴,表现了老菊头洁身自好、孤高傲世的品格。 C.老菊头之所以特别偏爱“绿荷”,不仅因为它极为少见,是菊中的上上品, 也因为它极难培植,更因为它出自宫廷、属于正宗。 D.老菊头侄女的男友当初劝老菊头加入花卉协会的目的是想得到“绿荷”,但 没有成功,后通过老菊头侄女来到老菊头家中,但其用心立马就被老菊头看穿了。 E.这篇小说的内容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主要从几个方面概述老菊头 对菊 花的痴爱;后一部分则通过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 (2)名贵菊花“绿荷”在小说中右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主人公老菊头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最后写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护”的“绿荷”死亡,这个结尾能引发 你哪些思考?请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 1931年底,梅贻琦临危受命,出任清华校长。自罗家伦1930年离职后,因为长 时期没有合适人选,清华校长不断易人,国民党政府只好令“留美学生监督”梅 贻琦出山。对这一任命,梅贻琦虽感荣幸、快慰,却担心不能胜任,便一再请辞, 终未获准,遂赴任。他当时的心理在就职演说中有极为诚恳的表白:“(我)又 享受过清华留学的利益,则为清华服务,乃应尽的义务,所以只得勉力去做。但 求能够用尽自己的心力,为清华谋求相当发展,将来可告无罪于清华足矣。”他 借此提出一句关于大学教育的经典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 大师之谓也。”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不拘一格揽人才,被“三破格” 的华罗庚即是典型一例。 梅贻琦儒雅、谦和,人称“寡言君子”。他虽是校长,却不大权独揽,只要有教 授提出有利于清华发展的建议,他就会颔首微笑:“吾从众。”工作中遇到问题, 他也总是先问旁人:“你看怎么办好?”得到回答后,如果他同意,便说:“我 看就这么办吧!”如不同意,则说我看还是怎样怎样办为好,或说我看如果那样 办会如何如何,或者说“我看我们再考虑考虑”,而从无疾言厉色。不仅如此, 为了清华的发展,他还创立了被外界称为“教授治校”的校务委员会制度。校务 委员会委员由教授会选举,在梅贻琦领导下,学校的主要决策由校务委员会共同 做出。这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极大地发挥了教授的作用,使校长、教授、学 生同心同力一起推动学校的发展。 梅贻琦治校既能博采众议,又对自己认定的事固执不移。他在主张学术独立、自 由教育的同时,审时度势,极力推行通才教育。他认为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大 学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以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为宗旨。显然,他的这 办学方针与国民政府颁布的《抗战建国纲领》相悖,但他一意坚持只唯实,不唯 上。他还强调对学生操行的培养,要求教授在指导学生读书、做学问时,“必须 指导学生如何做人”。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梅贻琦用这八个字概述他与清华的血缘之亲,表达他 对清华的挚爱。身为校长的他,对清华的一草一木寄有深情。1949年后他在美 负责管理“清华基金”。叶公超每到纽约都去看他,劝他回台,把清华的这笔钱 用到台湾。他每次都说:“我一定来,不过我对清华的钱,总要想出更好的用法 来我才回去。”他不愿把这笔钱拿到台湾盖大楼以装潢门面,他想用在科学研究 上。台湾有人骂他“守财奴”,他也不在乎。1955年,他终于找到“更好的用 法”。到台后,他把这笔款子用于筹建“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晩年的梅贻琦 患病住院,住院期间,他的病桌旁始终有只手提包,他去世后,夫人韩咏华打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小说主人公老菊头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小说最后写老菊头“倾注一生心血养护”的“绿荷”死亡,这个结尾能引发 你哪些思考?请结合全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 1931 年底,梅贻琦临危受命,出任清华校长。自罗家伦 1930 年离职后,因为长 时期没有合适人选,清华校长不断易人,国民党政府只好令“留美学生监督”梅 贻琦出山。对这一任命,梅贻琦虽感荣幸、快慰,却担心不能胜任,便一再请辞, 终未获准,遂赴任。他当时的心理在就职演说中有极为诚恳的表白:“(我)又 享受过清华留学的利益,则为清华服务,乃应尽的义务,所以只得勉力去做。但 求能够用尽自己的心力,为清华谋求相当发展,将来可告无罪于清华足矣。”他 借此提出一句关于大学教育的经典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 大师之谓也。”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不拘一格揽人才,被“三破格” 的华罗庚即是典型一例。 梅贻琦儒雅、谦和,人称“寡言君子”。他虽是校长,却不大权独揽,只要有教 授提出有利于清华发展的建议,他就会颔首微笑:“吾从众。”工作中遇到问题, 他也总是先问旁人:“你看怎么办好?”得到回答后,如果他同意,便说:“我 看就这么办吧!”如不同意,则说我看还是怎样怎样办为好,或说我看如果那样 办会如何如何,或者说“我看我们再考虑考虑”,而从无疾言厉色。不仅如此, 为了清华的发展,他还创立了被外界称为“教授治校”的校务委员会制度。校务 委员会委员由教授会选举,在梅贻琦领导下,学校的主要决策由校务委员会共同 做出。这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极大地发挥了教授的作用,使校长、教授、学 生同心同力一起推动学校的发展。 梅贻琦治校既能博采众议,又对自己认定的事固执不移。他在主张学术独立、自 由教育的同时,审时度势,极力推行通才教育。他认为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大 学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以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为宗旨。显然,他的这一 办学方针与国民政府颁布的《抗战建国纲领》相悖,但他一意坚持只唯实,不唯 上。他还强调对学生操行的培养,要求教授在指导学生读书、做学问时,“必须 指导学生如何做人”。 “生斯长斯,吾爱吾庐。”梅贻琦用这八个字概述他与清华的血缘之亲,表达他 对清华的挚爱。身为校长的他,对清华的一草一木寄有深情。1949 年后他在美 负责管理“清华基金”。叶公超每到纽约都去看他,劝他回台,把清华的这笔钱 用到台湾。他每次都说:“我一定来,不过我对清华的钱,总要想出更好的用法 来我才回去。”他不愿把这笔钱拿到台湾盖大楼以装潢门面,他想用在科学研究 上。台湾有人骂他“守财奴”,他也不在乎。1955 年,他终于找到“更好的用 法”。到台后,他把这笔款子用于筹建“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晚年的梅贻琦 患病住院,住院期间,他的病桌旁始终有只手提包,他去世后,夫人韩咏华打开
包一看,竟是“清华基金”的历年账目,一笔一笔,清清楚楚,令在场者无不动 容 梅贻琦爱庐,亦爱庐内的同仁、朋友和学生。闻一多被害,悲愤之余,他一面妥 善安排闻一多的后事,一面与当局交涉追查凶手,向报界发表谈话,揭露特务的 罪行。为防止类似惨案的发生,他立即将潘光旦夫妇、费孝通一家和张奚若安排 到美驻昆明领事馆避险。吴晗思想活跃,当局曾令清华解聘吴晗,他先拒绝,然 后悄悄通知吴晗离去。国难当头,学生运动迭起。梅贻琦理解、同情学生的爱国 热情,以超人的冷静维持稳定局面。学生进城游行,他派卡车把学生接回。当局 要逮捕、开除学生,他想方设法给以保护。有学生被捕,他费尽周折去保释。学 生们也很体谅梅贻琦,每要闹学潮时,总先贴出拥戴梅校长的大标语。 正是凭借梅贻琦的圆融谦逊和果敢刚毅,在那非常的岁月,清华不但保存了元气, 还从颇有名气而无学术地位的留美预备学校跻身于世界名校之列。 (摘编自张昌华《梅贻琦:清华的名片》) 相关链接 ①1931年,梅贻琦岀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 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共同被 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百度百科) ②对于学校时局,则以为应追蔡孑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 命。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 情况正同。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梅贻琦语) ③梅贻琦这个名字始终与清华大学联系在一起,原因不仅在于他是历任清华大学 校长中任职最久的一位,更因为他是为形成清华校风贡献最卓著的人之一。清华 著名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自梁启超演说中的引用之辞,而真正能够将 之充分发挥者则是梅贻琦。(《生斯长斯,吾爱吾庐—一记清华前校长梅贻琦》)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罗家伦离职后,清华校长几次易人,国民党政府只好请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 面对清华现状,梅贻琦虽然推辞,但心里髙兴,所以还是欣然上任 B.梅贻琦为人儒雅谦和,与人交往不善言谈,对于教授提出的建议,他只是用 “吾从众”来予以回答,因此,被称为“寡言君子” C.梅贻琦在清华大力推行当时国民政府反对的通才教育,这与他对当时抗战形 势的认识和“只唯实不唯上”的做人原则有着重要的关系 D.对自己负责管理的“清华基金”,梅贻琦非常珍惜,有人多次劝他将这笔钱 用到台湾搞建设,他都以委婉的口气予以拒绝。 E.梅贻琦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不只因他担任清华校长时间最长,还因 为凭借他的品质和精神,使清华在非常时期保存了元气,并跻身于世界名校之列。 (2)梅贻琦先生具有哪些教育思想?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梅贻琦先生挚爱清华,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4)梅贻琦的圆融谦逊和果敢刚毅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 看法。(8分)
包一看,竟是“清华基金”的历年账目,一笔一笔,清清楚楚,令在场者无不动 容. 梅贻琦爱庐,亦爱庐内的同仁、朋友和学生。闻一多被害,悲愤之余,他一面妥 善安排闻一多的后事,一面与当局交涉追查凶手,向报界发表谈话,揭露特务的 罪行。为防止类似惨案的发生,他立即将潘光旦夫妇、费孝通一家和张奚若安排 到美驻昆明领事馆避险。吴晗思想活跃,当局曾令清华解聘吴晗,他先拒绝,然 后悄悄通知吴晗离去。国难当头,学生运动迭起。梅贻琦理解、同情学生的爱国 热情,以超人的冷静维持稳定局面。学生进城游行,他派卡车把学生接回。当局 要逮捕、开除学生,他想方设法给以保护。有学生被捕,他费尽周折去保释。学 生们也很体谅梅贻琦,每要闹学潮时,总先贴出拥戴梅校长的大标语。 正是凭借梅贻琦的圆融谦逊和果敢刚毅,在那非常的岁月,清华不但保存了元气, 还从颇有名气而无学术地位的留美预备学校跻身于世界名校之列。 (摘编自张昌华《梅贻琦:清华的名片》) 相关链接: ①1931 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自此后一直到他在台湾去世,一直服务于清 华,因此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他与叶企孙、潘光旦、陈寅恪共同被 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百度百科) ②对于学校时局,则以为应追蔡孑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 命。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 情况正同。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梅贻琦语) ③梅贻琦这个名字始终与清华大学联系在一起,原因不仅在于他是历任清华大学 校长中任职最久的一位,更因为他是为形成清华校风贡献最卓著的人之一。清华 著名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自梁启超演说中的引用之辞,而真正能够将 之充分发挥者则是梅贻琦。(《生斯长斯,吾爱吾庐——记清华前校长梅贻琦》) (l)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罗家伦离职后,清华校长几次易人,国民党政府只好请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 面对清华现状,梅贻琦虽然推辞,但心里高兴,所以还是欣然上任。 B.梅贻琦为人儒雅谦和,与人交往不善言谈,对于教授提出的建议,他只是用 “吾从众”来予以回答,因此,被称为“寡言君子”。 C.梅贻琦在清华大力推行当时国民政府反对的通才教育,这与他对当时抗战形 势的认识和“只唯实不唯上”的做人原则有着重要的关系。 D.对自己负责管理的“清华基金”,梅贻琦非常珍惜,有人多次劝他将这笔钱 用到台湾搞建设,他都以委婉的口气予以拒绝。 E.梅贻琦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不只因他担任清华校长时间最长,还因 为凭借他的品质和精神,使清华在非常时期保存了元气,并跻身于世界名校之列。 (2)梅贻琦先生具有哪些教育思想?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梅贻琦先生挚爱清华,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梅贻琦的圆融谦逊和果敢刚毅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 看法。(8 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2014年2月初,中原大地迎来了马年的第一场雪,洋洋洒洒的雪花漫天飞舞, 山河、原野披上了银装,空气变得湿润和清新 B.小品本是一种短小的戏剧表演形式,原先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后来竟大模大 样地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其中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 C.近年来,一些媒体记者对具有重要新闻价值的题材视而不见,反倒对娱乐界 的明星逸闻很感兴趣,不遗途力地大声疾呼,其做法令人费解。 D.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频繁更换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他们将仍能正常使 用的旧手机弃若敝屣,而功能更为齐全的手机则成为他们的新宠。 14.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有相当一部分生活在父母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等非 正常的家庭环境中,环境因素导致他们出现性格缺陷,从而一时冲动做出违法犯 罪的事。 B.近年来,一些地方主管教育的官员大都喜欢在教育之外玩花样儿,唯独不见 他们把功夫用在师资、学术、学风的建设与发展上。 C.开门反腐,有利于在反腐机构和群众间建立起安全可靠且通畅无阻的联系通 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反腐的积极性,使反腐获得最有效的民意支持。 D.这套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能对空气中的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 化碳和臭氧污染因子进行24小时自动监测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家风是支撑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世代前行的精神内核,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价 值观和道德取向。今天 传递丰富、质 朴、真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①从“家风”入手做文章 ②正是媒体不容回避的责任 ③通过广大群众的参与 ④应对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与挑战 ⑤千方百计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⑥恰能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当代国人的价值追求巧妙结合 A.⑤④⑥①②③B.⑤④②①⑥③C.①⑤②1③⑥④D.①⑥④⑤②③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及其叙述在国家、民族、文明发展过 程中的重要借鉴意义。①_,正在于其著述者对待历史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有 后人应有的敬意,而j凭空想象,随意为之,并使其庸俗化。否则,其著述非 但起不到以史为鉴的作用,②,使读者通过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 历史。近些年来,③,已经在读者尤其是在那些并不专门研究历史的非专业读 者中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2014 年 2 月初,中原大地迎来了马年的第一场雪,洋洋洒洒的雪花漫天飞舞, 山河、原野披上了银装,空气变得湿润和清新。 B.小品本是一种短小的戏剧表演形式,原先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后来竟大模大 样地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其中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 C.近年来,一些媒体记者对具有重要新闻价值的题材视而不见,反倒对娱乐界 的明星逸闻很感兴趣,不遗途力地大声疾呼,其做法令人费解。 D.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人频繁更换手机的现象非常普遍,他们将仍能正常使 用的旧手机弃若敝屣,而功能更为齐全的手机则成为他们的新宠。 14.下列各旬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有相当一部分生活在父母离异家庭、单亲家庭等非 正常的家庭环境中,环境因素导致他们出现性格缺陷,从而一时冲动做出违法犯 罪的事。 B.近年来,一些地方主管教育的官员大都喜欢在教育之外玩花样儿,唯独不见 他们把功夫用在师资、学术、学风的建设与发展上。 C.开门反腐,有利于在反腐机构和群众间建立起安全可靠且通畅无阻的联系通 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反腐的积极性,使反腐获得最有效的民意支持。 D.这套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能对空气中的 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 化碳和臭氧污染因子进行 24 小时自动监测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家风是支撑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世代前行的精神内核,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价 值观和道德取向。今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丰富、质 朴、真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①从“家风”入手做文章 ②正是媒体不容回避的责任 ③通过广大群众的参与 ④应对社会转型期的阵痛与挑战 ⑤千方百计引导全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⑥恰能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当代国人的价值追求巧妙结合 A.⑤④⑥①②③ B.⑤④②①⑥③ C.①⑤②l③⑥④ D.①⑥④⑤②③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可见历史及其叙述在国家、民族、文明发展过 程中的重要借鉴意义。① ,正在于其著述者对待历史有严肃认真的态度,有 后人应有的敬意,而 j}凭空想象,随意为之,并使其庸俗化。否则,其著述非 但起不到以史为鉴的作用, ② ,使读者通过一面夸张变形的“哈哈镜:”观察 历史。近些年来,_③ ,已经在读者尤其是在那些并不专门研究历史的非专业读 者中造成了不良后果,影响到他们对历史的正确认知
17.下面是某大学机电系一学生会干部写的“优秀学生干部”评选申请书,其中 有五用语不当,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尊敬的学校领导 ①我来自机电系2013级2班的×Ⅹ×,②现为校学生会文体部负责人。③根据 近 年来的努力工作,④我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⑤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⑥ 现自荐申 请参加“优秀学生干部”评选。⑦后附我的工作、学习情况,⑧请学校领导务必 予以考核。 机电系2013级2班××× 2014年3月6日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 而 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 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 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 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 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甚至相互失去了血缘关系”说法错误,原文为“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 找不到……血缘联系了”。) 2.C(“应该是误认为‘姬’是他们的氏”说法错,今人之所以将周文王等三人 的称谓弄错,是因为不了解先秦的姓氏应用规则。) 3.B(“而氏则产生于母系社会之后”原文无据。 4.B(教化) 5.D(③不是写陈尧佐,⑥表明节俭) 6.C(“陈诂在治政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说法错,陈诂只是治政严厉急迫,招 致一些地方官吏不满。) 7.(1)只有陈尧佐说:“惩处陈诂就让那些奸猾的官吏阴谋得逞,(这样)今后 谁还敢再约束下属官吏们呢?”(重点词“独”“罪”“绳”各1分,句意顺畅 2分。)
17.下面是某大学机电系一学生会干部写的“优秀学生干部”评选申请书,其中 有五用语不当,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改。(5 分) 尊敬的学校领导: ①我来自机电系 2013 级 2 班的×××,②现为校学生会文体部负责人。③根据 近一 年来的努力工作,④我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绩,⑤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⑥ 现自荐申 请参加“优秀学生干部”评选。⑦后附我的工作、学习情况,⑧请学校领导务必 予以考核。 机电系 2013 级 2 班 ××× 2014 年 3 月 6 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 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年轻人说,他 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 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 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有时,避开障碍,绕道 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路人摇摇头,笑了笑,转身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D(“甚至相互失去了血缘关系”说法错误,原文为“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 找不到……血缘联系了”。) 2.C(“应该是误认为‘姬’是他们的氏”说法错,今人之所以将周文王等三人 的称谓弄错,是因为不了解先秦的姓氏应用规则。) 3.B(“而氏则产生于母系社会之后”原文无据。) 4.B(教化) 5.D(③不是写陈尧佐,⑥表明节俭) 6.C(“陈诂在治政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说法错,陈诂只是治政严厉急迫,招 致一些地方官吏不满。) 7.(1)只有陈尧佐说:“惩处陈诂就让那些奸猾的官吏阴谋得逞,(这样)今后 谁还敢再约束下属官吏们呢?”(重点词“独”“罪”“绳”各 1 分,句意顺畅 2 分。)
(2)父亲教几个儿子读经书,他的兄长没有完成学业,尧佐通过偷听已经可以背 诵了。(重点词“授”“卒”“诵”各1分,句意顺畅2分。) 8.“春”在句中指代梅花,(1分)用“春”字既写出了梅花盛开的热烈景象, 营造出浓浓的春意氛围,又让人们联想到梅花是报春的使者,梅花给人们带来了 春天,增强了艺术感染力。(4分) 9.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寂寞而孤独的闺中女子(或者说是独守空房的思妇)。 春风吹拂,梅花盛开,可这位女子感受不到春意,闭门不出,可见其孤独寂寞 她肌肤雪白,面容娇美,然而却无心打扮,脸上脂粉涂抹不均,可见其心情不好; 她折梅花想寄给远行的人以表思念之情,可暮色苍茫,云雾弥漫,无法可寄,更 让她怅惘伤感。(概括形象2分,具体分析4分。) 10.(1)佳木秀而繁阴水落而石出者(2)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3)不与秦塞通人烟可以横绝峨嵋巅 11.(1)选E得3分,选A得2分,选C得1分,选BD不得分。(C项“更因为 它出自宫廷、属于正宗”说法不当,只是传闻说“绿荷”出自清廷,“正宗”也 只是老菊头的看法;B项“表现了老菊头洁身自好、孤高傲世的品格”说法错误 D项“目的是想得到正宗的绿荷”和“但其用心立马就被老菊头看穿了”说法 也不正确。) (②)①“绿荷”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小说内容全都围绕“绿荷”而展开。 ②“绿荷”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凭借,作者正是通过写老菊头对“绿荷 的过度偏爱,完成了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③“绿荷”是小说表达主旨的依托,小说的主旨正是通过写老菊头痴爱“绿荷” 导致“绿荷”死亡含蓄地揭示出来。(每点2分,意合即可 (3)①爱菊成痴,近乎病态。他一生爱菊,如醉如痴,把菊当作妻子儿女,把“绿 荷”当作命根子,别的一概不予关心。 ②自私保守,心胸(目光)狭隘(或:认识偏执)。他认为参加花卉协会,“绿荷” 就难保了;别处的“绿荷”不是正宗,自己的才是正宗;别人休想动他的“绿荷” 的一根一枝。 ③疑心太重,不信任他人。侄女带男友来家,他疑神疑鬼,防贼似的警觉起来; 侄女照顾他,他竟然怀疑侄女怀有他意。(每点2分,意合即可) (4)①凡事要有度,过犹不及。老菊头除了菊花,其他一概不管不顾;为了菊花, 他竟然一辈子单身。他对菊花的爱超过了度。 ②爱要讲究方法。老菊头对菊花的痴爱属于偏执、狭隘的溺爱和占有,正是这种 溺爱和占有导致了绿荷的死亡 ③应该坚守事物的纯正品质,但不能保守和封闭。老菊头不愿参加花卉协会,不 允许任何人动他的菊花,生怕名菊不保,终使绿荷死亡,教训应当记取。 ④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不能无端猜疑。老菊头对侄女及其男友疑神疑鬼,生 怕人家夺走他的名菊,竟导致绿荷绝种,很有讽刺意义。(每点2分,意思对即 可。) 12.(1)选C得3分,选E得2分,选D得1分。(A项“欣然上任”说法不正 确;B项强加因果,“吾从众”表现的主要是梅贻琦的民主作风;D项“搞建设” 说法不当。) (2)①办大学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②培养人才需审时度势,满足社 会、国家的需要;③学生教育,既重学问又重做人;④主张学术独立、兼容并包、 自由教育。(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2)父亲教几个儿子读经书,他的兄长没有完成学业,尧佐通过偷听已经可以背 诵了。(重点词“授”“卒”“诵”各 1 分,句意顺畅 2 分。) 8.“春”在句中指代梅花,(1 分)用“春”字既写出了梅花盛开的热烈景象, 营造出浓浓的春意氛围,又让人们联想到梅花是报春的使者,梅花给人们带来了 春天,增强了艺术感染力。(4 分) 9.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寂寞而孤独的闺中女子(或者说是独守空房的思妇)。 春风吹拂,梅花盛开,可这位女子感受不到春意,闭门不出,可见其孤独寂寞; 她肌肤雪白,面容娇美,然而却无心打扮,脸上脂粉涂抹不均,可见其心情不好; 她折梅花想寄给远行的人以表思念之情,可暮色苍茫,云雾弥漫,无法可寄,更 让她怅惘伤感。(概括形象 2 分,具体分析 4 分。) 10.(1)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 (2)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3)不与秦塞通人烟 可以横绝峨嵋巅 11.(1)选 E 得 3 分,选 A 得 2 分,选 C 得 1 分,选 BD 不得分。(C 项“更因为 它出自宫廷、属于正宗”说法不当,只是传闻说“绿荷”出自清廷,“正宗”也 只是老菊头的看法;B 项“表现了老菊头洁身自好、孤高傲世的品格”说法错误; D 项“目的是想得到正宗的绿荷”和“但其用心立马就被老菊头看穿了”说法 也不正确。) (2)①“绿荷”是贯穿小说始终的线索,小说内容全都围绕“绿荷”而展开。 ②“绿荷”是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凭借,作者正是通过写老菊头对“绿荷” 的过度偏爱,完成了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③“绿荷”是小说表达主旨的依托,小说的主旨正是通过写老菊头痴爱“绿荷” 导致“绿荷”死亡含蓄地揭示出来。(每点 2 分,意合即可) (3)①爱菊成痴,近乎病态。他一生爱菊,如醉如痴,把菊当作妻子儿女,把“绿 荷”当作命根子,别的一概不予关心。 ②自私保守,心胸(目光)狭隘(或:认识偏执)。他认为参加花卉协会,“绿荷” 就难保了;别处的“绿荷”不是正宗,自己的才是正宗;别人休想动他的“绿荷” 的一根一枝。 ③疑心太重,不信任他人。侄女带男友来家,他疑神疑鬼,防贼似的警觉起来; 侄女照顾他,他竟然怀疑侄女怀有他意。(每点 2 分,意合即可) (4)①凡事要有度,过犹不及。老菊头除了菊花,其他一概不管不顾;为了菊花, 他竟然一辈子单身。他对菊花的爱超过了度。 ②爱要讲究方法。老菊头对菊花的痴爱属于偏执、狭隘的溺爱和占有,正是这种 溺爱和占有导致了绿荷的死亡。 ③应该坚守事物的纯正品质,但不能保守和封闭。老菊头不愿参加花卉协会,不 允许任何人动他的菊花,生怕名菊不保,终使绿荷死亡,教训应当记取。 ④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不能无端猜疑。老菊头对侄女及其男友疑神疑鬼,生 怕人家夺走他的名菊,竟导致绿荷绝种,很有讽刺意义。(每点 2 分,意思对即 可。) 12.(1)选 C 得 3 分,选 E 得 2 分,选 D 得 1 分。(A 项“欣然上任”说法不正 确;B 项强加因果,“吾从众”表现的主要是梅贻琦的民主作风;D 项“搞建设” 说法不当。) (2)①办大学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②培养人才需审时度势,满足社 会、国家的需要;③学生教育,既重学问又重做人;④主张学术独立、兼容并包、 自由教育。(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