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南九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 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 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 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 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 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 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 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 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 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 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孑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髙尚的 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 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 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 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 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 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中华礼制提出 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 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 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更应该看到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 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 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 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 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 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 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 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 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 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 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礼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它源头久远,延续不断,流传久长, 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信力中作用重大
河南省豫南九校 2016-2017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 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毋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 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 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 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 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 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 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 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 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 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 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 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 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 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 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 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中华礼制提出 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 恕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 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更应该看到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 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 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 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 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 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 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 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 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 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 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华礼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它源头久远,延续不断,流传久长, 在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自信力中作用重大
B.中华礼制不只是讲究“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 仪的内在精神实质,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 C.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 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D.中华礼制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相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 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具有教化功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华礼制在中国历史上得到广泛认可,无论是汉族政权,还是由少数民族建立 的政权,都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促进了民族融合 B.《礼记》所称的“尊其义”指的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这与孔子 的“不学礼,无以立”义同,都是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 C.儒家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够, 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批判。 D.所谓的“礼仪之邦”,就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 众富庶的社会,是先民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理想社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礼制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剂,诸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认同中华礼制的 前提下能够逐渐缓和、化解,形成共存共荣的关系 B.中华礼制演进的原则是适时“损益”,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 迁,形成了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C.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是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既是法律的规范,又是 道德的要求;礼制既有法制规范之用,又有教化功效。 D.古人通过礼来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今天人们践行中华礼制所倡导 的精神,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端午的阳光熊红久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泪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 郑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 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 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 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 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扰 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 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 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裏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 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 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 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 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B.中华礼制不只是讲究“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 仪的内在精神实质,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 C.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 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D.中华礼制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相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 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具有教化功能。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华礼制在中国历史上得到广泛认可,无论是汉族政权,还是由少数民族建立 的政权,都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促进了民族融合。 B.《礼记》所称的“尊其义”指的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这与孔子 的“不学礼,无以立”义同,都是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 C.儒家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够, 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批判。 D.所谓的“礼仪之邦”,就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 众富庶的社会,是先民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理想社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中华礼制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剂,诸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认同中华礼制的 前提下能够逐渐缓和、化解,形成共存共荣的关系。 B.中华礼制演进的原则是适时“损益”,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 迁,形成了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C.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是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既是法律的规范,又是 道德的要求;礼制既有法制规范之用,又有教化功效。 D.古人通过礼来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今天人们践行中华礼制所倡导 的精神,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6 题。 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 公元前 278 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泪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 郑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 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 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 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 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 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 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扰 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 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 而内涵充盈。 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 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 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 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 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 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
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 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泪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 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 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 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粽米的黏质 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到“楚 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 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 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 枝间的芭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 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 成为精神上抵档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 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 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 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 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 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一一它是 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 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 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 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 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 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 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 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 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 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 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 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 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 B.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 是汨罗江”一句,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 C.文章末段赞颂了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 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 D.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 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而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而感到不满 5.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 6.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 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泪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 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 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 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粽米的黏质, 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 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于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到“楚 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 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 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 枝间的芭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 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 成为精神上抵档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 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 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 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 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 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 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 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 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 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 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 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 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 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 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 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 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 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 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 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 B.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 是汨罗江”一句,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 C.文章末段赞颂了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 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 D.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 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而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而感到不满。 5.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 分) 6.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京剧名家孙毓敏:生命之火为国粹艺术燃烧 沈黎明 孙毓敏1940年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市民之家,幼年时由于父母离异,她和两个 妺妹跟着母亲艰难度日。孙毓敏的母亲喜欢京剧,经常在家中哼唱,耳濡目染 孙毓敏也喜欢上了京剧。1952年,孙毓敏考入北京私立艺培戏曲学校,开始为 期7年的学艺之路。孙毓敏学戏特别刻苦,每天凌晨4点多钟就起床练声,然后 练基本功,风雨无阻;上课时则认真听讲,不懂就向老师请教。为了练好旦角的 兰花指,她天天晚上打来热水,将手放进很烫的水中慢慢上弯到90度,无论冬 夏从不停止。 1958年夏天,孙毓敏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然后拜荀慧生为师,唱念做表 舞全方位得到荀慧生亲授,演出的《荀灌娘》《红娘》等荀派大戏,每年在200 场以上 1968年,她因所谓的“海外关系”罹祸,不甘屈辱的她推开三楼的窗户,一跳 致残。对一个演员而言,这原本意味着艺术生涯的终结,她竟又顽强地重新站立 起来。最初腿不能动,手无力,她就先锻炼双手,平躺在床上帮人织毛衣,以平 均每周一件的速度,一直织了近百件。手有劲了,她就用双手扳着两腿练翻身 段时间后,她开始练站立,接着开始练迈步,她请人在床和窗户之间拉一根绳 子,然后抓着绳子往,一步步地挪动,每前行一点都像踩在刀尖上,疼得大汗淋 漓。经两个月不懈努力,她终于用一个多小时完成了从床边到窗前仅4米的行 走 逐渐能像鸭子一样摇摆着走路后,孙毓敏査阅大量资料,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计划 脚跟骨有棱不平,多多走路把它磨平;膝关节弯曲困难、小腿肌肉萎缩,就爬楼 梯锻炼。走路好说,爬楼梯对她是有一定风险的。为了实现愿望,她冒险脱去了 保护腰椎的钢背心,抓着楼梯扶手向上攀爬。尽管每上一级台阶都疼得眼冒金星, 肌肉萎缩的双腿不住颤抖,但她全然不顾,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孙毓敏的膝关节 弯曲相对自如了。 爬只是第一步,接着是摸、滚、跌,终于走上了她难以忘怀和舍弃的舞台。孙毓 敏硬是凭着对京剧事业的热爱和顽强的毅力,经过长达13年令人难以想象的 “残酷”锻炼,重新站在了舞台上 1978年,孙毓敏的冤案得到平反。重返阔别多年的舞台后,孙毓敏精湛的演技 再度吸引了广大戏迷的眼球,获得大家的喜爱,她不仅赢得“活红娘”的美誉, 荣获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及“梅兰芳金奖”等多项大奖,还在国际上获 得了“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奖”。 作为戏曲艺术学校之长,她倾尽心力,秉承名校传统,顺应时代要求,曾率领师 生四赴欧洲巡演,在巴黎创下连满27场的记录… 多年来,孙毓敏一直不忘恩师荀慧生先生,不忘荀派艺术的传承,在百忙中不辞 辛劳地传授荀派艺术。孙毓敏先后收了60多名入室弟子,对慕名请她指点的年 轻演员她也从不拒绝,为数十人说过戏,堪称桃李满天下,荀派艺术第一传人。 如今孙毓敏虽然已退休,但仍然关心京剧事业的发展、京剧人才的培养,并兼任 多所大学和艺术院校的客座教授,生命之火一直为古老的国粹艺术燃烧着! (选自《黄河黄土黄种人》,2016年第10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7——9 题。 京剧名家孙毓敏:生命之火为国粹艺术燃烧 沈黎明 孙毓敏 1940 年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市民之家,幼年时由于父母离异,她和两个 妹妹跟着母亲艰难度日。孙毓敏的母亲喜欢京剧,经常在家中哼唱,耳濡目染, 孙毓敏也喜欢上了京剧。1952 年,孙毓敏考入北京私立艺培戏曲学校,开始为 期 7 年的学艺之路。孙毓敏学戏特别刻苦,每天凌晨 4 点多钟就起床练声,然后 练基本功,风雨无阻;上课时则认真听讲,不懂就向老师请教。为了练好旦角的 兰花指,她天天晚上打来热水,将手放进很烫的水中慢慢上弯到 90 度,无论冬 夏从不停止。 1958 年夏天,孙毓敏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然后拜荀慧生为师,唱念做表 舞全方位得到荀慧生亲授,演出的《荀灌娘》《红娘》等荀派大戏,每年在 200 场以上。 1968 年,她因所谓的“海外关系”罹祸,不甘屈辱的她推开三楼的窗户,一跳 致残。对一个演员而言,这原本意味着艺术生涯的终结,她竟又顽强地重新站立 起来。最初腿不能动,手无力,她就先锻炼双手,平躺在床上帮人织毛衣,以平 均每周一件的速度,一直织了近百件。手有劲了,她就用双手扳着两腿练翻身…… 一段时间后,她开始练站立,接着开始练迈步,她请人在床和窗户之间拉一根绳 子,然后抓着绳子往,一步步地挪动,每前行一点都像踩在刀尖上,疼得大汗淋 漓。经两个月不懈努力,她终于用一个多小时完成了从床边到窗前仅 4 米的行 走。 逐渐能像鸭子一样摇摆着走路后,孙毓敏查阅大量资料,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计划: 脚跟骨有棱不平,多多走路把它磨平;膝关节弯曲困难、小腿肌肉萎缩,就爬楼 梯锻炼。走路好说,爬楼梯对她是有一定风险的。为了实现愿望,她冒险脱去了 保护腰椎的钢背心,抓着楼梯扶手向上攀爬。尽管每上一级台阶都疼得眼冒金星, 肌肉萎缩的双腿不住颤抖,但她全然不顾,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孙毓敏的膝关节 弯曲相对自如了。 爬只是第一步,接着是摸、滚、跌,终于走上了她难以忘怀和舍弃的舞台。孙毓 敏硬是凭着对京剧事业的热爱和顽强的毅力,经过长达 13 年令人难以想象的 “残酷”锻炼,重新站在了舞台上。 1978 年,孙毓敏的冤案得到平反。重返阔别多年的舞台后,孙毓敏精湛的演技 再度吸引了广大戏迷的眼球,获得大家的喜爱,她不仅赢得“活红娘”的美誉, 荣获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及“梅兰芳金奖”等多项大奖,还在国际上获 得了“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奖”。 作为戏曲艺术学校之长,她倾尽心力,秉承名校传统,顺应时代要求,曾率领师 生四赴欧洲巡演,在巴黎创下连满 27 场的记录…… 多年来,孙毓敏一直不忘恩师荀慧生先生,不忘荀派艺术的传承,在百忙中不辞 辛劳地传授荀派艺术。孙毓敏先后收了 60 多名入室弟子,对慕名请她指点的年 轻演员她也从不拒绝,为数十人说过戏,堪称桃李满天下,荀派艺术第一传人。 如今孙毓敏虽然已退休,但仍然关心京剧事业的发展、京剧人才的培养,并兼任 多所大学和艺术院校的客座教授,生命之火一直为古老的国粹艺术燃烧着! (选自《黄河黄土黄种人》,2016 年第 10 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当她终于可以“像鸭子一样”走路,在“样板戏”《奇袭白虎团》中她扮演了 个群众,站在舞台的犄角,没有一句台词,甚至没有人看到她的面容,她却感到 莫大的鼓舞。 (《孙毓敏:角儿就得宠辱不惊》) 孙毓敏自传的书名起得贴切——《我这两辈子》,她的人生历经悲喜、穿越生死 除了一身傲骨,更有一片仁心。在追寻荀派艺术的道路上,孙毓敏走得坦坦荡荡, 无愧于心。 (《傲骨“荀”芳踪》)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孙毓敏喜欢京剧与家庭熏陶密不可分,后来她考取北京私立艺培戏曲学校,在 这个学校学习了七年的京剧艺术,为后来成为京剧名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孙毓敏在“文革”期间因为莫须有的“海外关系”问题遭受灾祸,受尽屈辱, 后来她不甘忍受,从三楼跳下,造成腿不能动、手无力的结果。 C.孙毓敏通过艰苦的锻炼能够像鸭子一样走路后就登上舞台,虽然是群众演员, 没有台词,但她十分满足,这充分说明孙毓敏对京剧的热爱 D.文本通过孙毓敏的“一跳致残”和她用13年的时间艰苦锻炼的对比告诉人 们,只要对自己的目标充满执着,用顽强的毅力去拼搏,就能够成功。 E.小说注重细节描写,也善用动作和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钱先生先后从柜子、 米缸抽出画卷,可见他对画的爱惜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在艺培戏曲学校学戏时,孙毓敏就体现出了执着、好强、不惧困境的品格,她 每天凌晨4点多起床练功,为练好旦角的兰花指天天用热水烫手。 B.孙毓敏凭借毕业时的优异成绩、荀慧生老师的言传身教,演出了荀派大戏《荀 灌娘》《红娘》等,年纪轻轻就成为荀派艺术的传承人。 C.“脚跟骨有棱不平,用多走路把它磨平”中的“磨平”一词充满疼痛感,一个 词语就形象地描摹岀孙毓敏在锻炼过程中遭遇的艰难, D.第四段主要交代孙毓敏锻炼自己的内容,第五段是过渡段,“爬只是第一步” 总结第四段,“重新站在了舞台上”引出下文的表述。 E.孙毓敏的自传《我这两辈子》中的“两辈子”以她再一次登上京剧舞台为分界 线,她认为过去是上一辈子的事情,这表现了她的宽容大度 9.重返京剧舞台的孙毓敏是如何让“生命之火为国粹艺术燃烧”的?结合文本 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王罕字师言,以荫知宜兴县。县多湖田,岁诉水,轻重失其平。罕躬至田处,列 高下为图,明年诉牒至,按图示之,某户可免,某户不可免,众皆服。西方用兵 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旁 州闻之,皆愿如常州法。累迁户部判官。修太宗别庙,中贵人大虑材,将一新之。 罕白是特岁久丹漆黯暗,但当致饰耳,榱栌皆如故,唯易一楹,省缗钱十万。出 为广东转运使。侬智高入寇,罕行部在潮,广州守仲简自围中遣书邀罕,罕报曰: “吾家亦受困,非不欲归,顾独归无益,当求所以相济者。”遂还惠州。州之恶 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罕择父老可语者 问以策,曰:“吾属皆有田客,欲给以兵,使相保聚。”罕曰:“有田客者如是
当她终于可以“像鸭子一样”走路,在“样板戏”《奇袭白虎团》中她扮演了一 个群众,站在舞台的犄角,没有一句台词,甚至没有人看到她的面容,她却感到 莫大的鼓舞。 (《孙毓敏:角儿就得宠辱不惊》) 孙毓敏自传的书名起得贴切——《我这两辈子》,她的人生历经悲喜、穿越生死, 除了一身傲骨,更有一片仁心。在追寻荀派艺术的道路上,孙毓敏走得坦坦荡荡, 无愧于心。 (《傲骨“荀”芳踪》)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孙毓敏喜欢京剧与家庭熏陶密不可分,后来她考取北京私立艺培戏曲学校,在 这个学校学习了七年的京剧艺术,为后来成为京剧名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孙毓敏在“文革”期间因为莫须有的“海外关系”问题遭受灾祸,受尽屈辱, 后来她不甘忍受,从三楼跳下,造成腿不能动、手无力的结果。 C.孙毓敏通过艰苦的锻炼能够像鸭子一样走路后就登上舞台,虽然是群众演员, 没有台词,但她十分满足,这充分说明孙毓敏对京剧的热爱。 D.文本通过孙毓敏的“一跳致残”和她用 13 年的时间艰苦锻炼的对比告诉人 们,只要对自己的目标充满执着,用顽强的毅力去拼搏,就能够成功。 E.小说注重细节描写,也善用动作和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钱先生先后从柜子、 米缸抽出画卷,可见他对画的爱惜。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 分) A.在艺培戏曲学校学戏时,孙毓敏就体现出了执着、好强、不惧困境的品格,她 每天凌晨 4 点多起床练功,为练好旦角的兰花指天天用热水烫手。 B.孙毓敏凭借毕业时的优异成绩、荀慧生老师的言传身教,演出了荀派大戏《荀 灌娘》《红娘》等,年纪轻轻就成为荀派艺术的传承人。 C.“脚跟骨有棱不平,用多走路把它磨平”中的“磨平”一词充满疼痛感,一个 词语就形象地描摹出孙毓敏在锻炼过程中遭遇的艰难。 D.第四段主要交代孙毓敏锻炼自己的内容,第五段是过渡段,“爬只是第一步” 总结第四段,“重新站在了舞台上”引出下文的表述。 E.孙毓敏的自传《我这两辈子》中的“两辈子”以她再一次登上京剧舞台为分界 线,她认为过去是上一辈子的事情,这表现了她的宽容大度。 9.重返京剧舞台的孙毓敏是如何让“生命之火为国粹艺术燃烧”的?结合文本 谈谈你的看法。(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0——13 题。 王罕字师言,以荫知宜兴县。县多湖田,岁诉水,轻重失其平。罕躬至田处,列 高下为图,明年诉牒至,按图示之,某户可免,某户不可免,众皆服。西方用兵 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旁 州闻之,皆愿如常州法。累迁户部判官。修太宗别庙,中贵人大虑材,将一新之。 罕白是特岁久丹漆黯暗,但当致饰耳,榱栌皆如故,唯易一楹,省缗钱十万。出 为广东转运使。侬智高入寇,罕行部在潮,广州守仲简自围中遣书邀罕,罕报曰: “吾家亦受困,非不欲归,顾独归无益,当求所以相济者。”遂还惠州。州之恶 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罕择父老可语者 问以策,曰:“吾属皆有田客,欲给以兵,使相保聚。”罕曰:“有田客者如是
得矣,无者奈何?”乃呼耆长发里民,补壮丁。募有方略者,许以官秩、金帛, 使为甲首。久之,无至者。有妇人诉为仆夺钗珥,捕得之,并执夺攘者十八辈, 皆枭首决口置道左,传曰:“此耆长发为壮丁不肯行者也。”观者始有怖色。乃 简卒三千,顺流而下。将至广,悉众登岸,营于南门。智高临观,相去三十步, 见已严备,不敢犯。罕徐开门而入,智髙遂解去。徙知潭州。为政务适人情,不 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 委曲徐问,久稍可晓。乃本为人妻,无子,夫死,妾有子,遂逐妇而据家资,屡 诉不得直,因愤恚发狂。罕为治妾而反其资,妇良愈,郡人传为神明。监司上治 状,敕书褒谕,赐绢三百。徙知明州,以光禄卿卒,年八十。兄之子珪少孤,罕 教养有恩,后珪贵,每予书,必以盛满为戒云 (节选自《宋史·王罕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 市之/而令民输钱 B.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 之/而令民输钱/ C.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 市之而令民输钱/ D.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 市之而令民输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F) 荫,即庇荫。指在封建时代时子孙后代因为先世有卓越的功勋而得到封赏或免 B.太宗,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开国第一位君主多称 呼太宗。 C.中贵人,是指受宠显贵的近臣或宦官,而宦官是中国古代侍奉君王及其家属 的官员 D.枭首,古代酷刑。古代酷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等,枭首为斩头并悬挂 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王罕亲历亲为,深受众人信服。百姓每年声诉湖田遭受水灾,租赋轻重有失 公平,王罕亲自到田间标出田地高下形成地图,使以后赋税征收有了依据。 B.王罕善理政事,为国节省财力。为太宗修建别庙时中贵人提出木材要全部换 新,王罕说这只是年久丹漆黯淡,加以粉饰即可,最终只更换了一根楹柱。 C.王罕真诚为民,治政得到褒奖。王罕面对狂妇委婉地慢慢加以询问,花了很 长时间渐渐明白事情原委并作出了公正判决,狂妇精神状况最终恢复清醒 D.王罕教养晚辈,怀有深挚期望。王罕对王珪教养有恩德,王珪后来显贵每次 给王罕写信,一定在信里把骄傲自满作为警戒,以不辜负王罕的殷切期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 (2)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赤壁杜庠
得矣,无者奈何?”乃呼耆长发里民,补壮丁。募有方略者,许以官秩、金帛, 使为甲首。久之,无至者。有妇人诉为仆夺钗珥,捕得之,并执夺攘者十八辈, 皆枭首决口置道左,传曰:“此耆长发为壮丁不肯行者也。”观者始有怖色。乃 简卒三千,顺流而下。将至广,悉众登岸,营于南门。智高临观,相去三十步, 见已严备,不敢犯。罕徐开门而入,智高遂解去。徙知潭州。为政务适人情,不 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 委曲徐问,久稍可晓。乃本为人妻,无子,夫死,妾有子,遂逐妇而据家资,屡 诉不得直,因愤恚发狂。罕为治妾而反其资,妇良愈,郡人传为神明。监司上治 状,敕书褒谕,赐绢三百。徙知明州,以光禄卿卒,年八十。兄之子珪少孤,罕 教养有恩,后珪贵,每予书,必以盛满为戒云。 (节选自《宋史•王罕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 市之/而令民输钱/ B.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 之/而令民输钱/ C.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 市之而令民输钱/ D.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 市之而令民输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F ) A.荫,即庇荫。指在封建时代时子孙后代因为先世有卓越的功勋而得到封赏或免 罪。 B.太宗,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开国第一位君主多称 呼太宗。 C.中贵人,是指受宠显贵的近臣或宦官,而宦官是中国古代侍奉君王及其家属 的官员。 D.枭首,古代酷刑。古代酷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等,枭首为斩头并悬挂 示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罕亲历亲为,深受众人信服。百姓每年声诉湖田遭受水灾,租赋轻重有失 公平,王罕亲自到田间标出田地高下形成地图,使以后赋税征收有了依据。 B.王罕善理政事,为国节省财力。为太宗修建别庙时中贵人提出木材要全部换 新,王罕说这只是年久丹漆黯淡,加以粉饰即可,最终只更换了一根楹柱。 C.王罕真诚为民,治政得到褒奖。王罕面对狂妇委婉地慢慢加以询问,花了很 长时间渐渐明白事情原委并作出了公正判决,狂妇精神状况最终恢复清醒。 D.王罕教养晚辈,怀有深挚期望。王罕对王珪教养有恩德,王珪后来显贵每次 给王罕写信,一定在信里把骄傲自满作为警戒,以不辜负王罕的殷切期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 (2)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赤壁 杜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1)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诗人以惊人的艺术腕力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长江东下、睥睨一切 的气焰和威势。 B.颔联分述诸葛亮和曹操,诸葛亮纵逞其才智终究也是枉费心机,曹操根本不把 孙权放在眼里。 C.颈联出句描写曹军的雄姿,将赤壁大战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使人感到英气逼 人,用笔锋利。 D.诗的前五句,作者把历史的风雷任意驱遣于笔底,还原战争原貌,并未对历史 人物给予评价。 E.尾联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了眼前风物,面对荒矶鸥鸟、哀草寒烟,诗人 不禁感慨万端。 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诸葛亮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为己任,而他认为郭攸之、费祎、 董允的责任是 (2)《琵琶行》描写琵琶女梦忆往事,醒来粉泪纵横的诗句是 (3)《赤壁赋》中客悲叹自己只得在秋风中用悲凉的箫声寄托苦闷之情的一句 是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自共享单车问世以来,关于“国民素质照妖镜”的讨论便络绎不绝,但有 点正在成为共识:美德需要修炼,养成就在平时。 B.韩国决定部署萨德后,其国内众多媒体对于解决朝核问题失去了自信,变得 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不淡定,对北方的焦虑和恐惧日甚一日。 C.广汽北美研发中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这是广汽传祺进入北美市场的 第一步,更是其品牌国际化进程中全新的里程碑 D.在信仰丧失、道德滑坡的社会环境中,一傅众咻,青年人怎么可能树立远大 理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奋发有为,报效祖国呢? E.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找打真正适合的措 施,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和郎平回归中国女排担任主教练一样,姚明此番担任篮协主席视为“最对的 人”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上,并且有望做出“最对的事” B.雄安新区建设要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生态标杆,坚持生态优先,绿 色发展,要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自然生态要更好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1)杜庠:明朝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首联诗人以惊人的艺术腕力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长江东下、睥睨一切 的气焰和威势。 B.颔联分述诸葛亮和曹操,诸葛亮纵逞其才智终究也是枉费心机,曹操根本不把 孙权放在眼里。 C.颈联出句描写曹军的雄姿,将赤壁大战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使人感到英气逼 人,用笔锋利。 D.诗的前五句,作者把历史的风雷任意驱遣于笔底,还原战争原貌,并未对历史 人物给予评价。 E.尾联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了眼前风物,面对荒矶鸥鸟、哀草寒烟,诗人 不禁感慨万端。 15.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诸葛亮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为己任,而他认为郭攸之、费祎、 董允的责任是:“ , ”。 (2)《琵琶行》描写琵琶女梦忆往事,醒来粉泪纵横的诗句是: , 。 (3)《赤壁赋》中客悲叹自己只得在秋风中用悲凉的箫声寄托苦闷之情的一句 是: 。 第 II 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 A.自共享单车问世以来,关于“国民素质照妖镜”的讨论便络绎不绝,但有一 点正在成为共识:美德需要修炼,养成就在平时。 B.韩国决定部署萨德后,其国内众多媒体对于解决朝核问题失去了自信,变得 越来越不耐烦,越来越不淡定,对北方的焦虑和恐惧日甚一日。 C.广汽北美研发中心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这是广汽传祺进入北美市场的 第一步,更是其品牌国际化进程中全新的里程碑。 D.在信仰丧失、道德滑坡的社会环境中,一傅众咻,青年人怎么可能树立远大 理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奋发有为,报效祖国呢? E.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找打真正适合的措 施,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和郎平回归中国女排担任主教练一样,姚明此番担任篮协主席视为“最对的 人”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上,并且有望做出“最对的事”。 B.雄安新区建设要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生态标杆,坚持生态优先,绿 色发展,要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自然生态要更好
C.英国媒体报道称,将来无论哪一种癌症患者,都可以得到符合个体特点的预 约免疫治疗法,这种新疗法可以让患者的免疫系统主动出击,杀灭每一个癌细 D.国家建设领导小组启动《中国制造2025》的11个配套实施方案,旨在为了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过去的走方郎中在过年时忌讳出诊,怕触霉头,①给双份诊费破灾才行。平时出 诊,②有高超的艺术,③不能主动叩病人家的门为病人施治,④俗有“医不叩门 有请才行”的说法;从病人的角度看,病人⑤不是主动求医问药,⑥是很难接受 医生的治疗的。 ① ③④ A.只能虽然但是因此/则 B.除非即使也 所以如果/ C./ 就是还是因而要是那么 D.必须只 是以不仅还 20.阅读下面这段题为“秋韵”的文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 的句子,每空不超过15个字。(4分) 春华秋实,四季轮回,经历了春的繁花似锦,① 迎来新一年硕果累 累的秋天: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湖水;②;青青的草地,雪白的牛 羊……这一切,构筑了秋的喜悦,秋的妙曼。 21.阅读下面的《世界人口最多5国50年人口变化图》,根据图表内容拟写出两 个简洁、准确的结论。要求:不得出现具体数字,每个结论的字数不超过60个。 (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位老太太凌晨4点半就站在体育馆门前排队,替工作繁忙的儿子购买球赛门 票,但在她之前,已经排了数百名球迷。周围排队的球迷发现了这位白发苍苍的 老太太,在问明情况后,一位女球迷主动联系到附近维持秩序的派出所民警,希 望特殊情况能够特殊对待。民警立刻同意,带着老人前往售票口买了票。 这位女球迷告诉记者:“当时老太太都排了六个小时,我怕她这么排下去撑不住 球迷也要尊老爱幼。”尽管这次“插队”超过了排在前面的数百名球迷,但他们 却没有任何指责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社会现实,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豫南九校2016-2017学年下期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参考答案:B 详细解析:“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表述错误。原文为“坚持知礼 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髙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 2.参考答案:C
C.英国媒体报道称,将来无论哪一种癌症患者,都可以得到符合个体特点的预 约免疫治疗法,这种新疗法可以让患者的免疫系统主动出击,杀灭每一个癌细 胞。 D.国家建设领导小组启动《中国制造 2025》的 11 个配套实施方案,旨在为了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过去的走方郎中在过年时忌讳出诊,怕触霉头,①给双份诊费破灾才行。平时出 诊,②有高超的艺术,③不能主动叩病人家的门为病人施治,④俗有“医不叩门, 有请才行”的说法;从病人的角度看,病人⑤不是主动求医问药,⑥是很难接受 医生的治疗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只能 虽然 但是 因此 / 则 B.除非 即使 也 所以 如果 / C./ 就是 还是 因而 要是 那么 D.必须 只 / 是以 不仅 还 20.阅读下面这段题为“秋韵”的文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 的句子,每空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春华秋实,四季轮回,经历了春的繁花似锦, ① ,迎来新一年硕果累 累的秋天;湛蓝的天空,碧绿的湖水;②____________;青青的草地,雪白的牛 羊……这一切,构筑了秋的喜悦,秋的妙曼。 21.阅读下面的《世界人口最多 5 国 50 年人口变化图》,根据图表内容拟写出两 个简洁、准确的结论。要求:不得出现具体数字,每个结论的字数不超过 60 个。 (6 分)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一位老太太凌晨 4 点半就站在体育馆门前排队,替工作繁忙的儿子购买球赛门 票,但在她之前,已经排了数百名球迷。周围排队的球迷发现了这位白发苍苍的 老太太,在问明情况后,一位女球迷主动联系到附近维持秩序的派出所民警,希 望特殊情况能够特殊对待。民警立刻同意,带着老人前往售票口买了票。 这位女球迷告诉记者:“当时老太太都排了六个小时,我怕她这么排下去撑不住, 球迷也要尊老爱幼。”尽管这次“插队”超过了排在前面的数百名球迷,但他们 却没有任何指责。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系社会现实,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豫南九校 2016—2017 学年下期第三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1.参考答案:B 详细解析:“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表述错误。原文为“坚持知礼 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 2.参考答案:C
详细解析:“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够”的 是先秦时期的儒家礼制观,而不是广义的儒家礼制观。“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 批判”理解不当,原文为“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 3.参考答案:D 详细解析:“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夸大其辞,原文说 “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4.参考答案:B 详细解析:A项错,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谈名家名作与名胜之地的关系。C项 理解错误,“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与“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不 致。“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依据。D项错在“‘渐愧”和“不满”,没有此意 5.参考答案:①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的事件,点明了屈原与端午节 的关系(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来由)。(1分)②表现了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 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2分)③它照应了题目,引发了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 想。(2分) 6.参考答案:①它是公元前278年的五月端午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 是历史的见证。②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或精神的光芒)。③它是端午 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爱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就像阳光一样映照进后 人的内心。 详细解析:6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7.参考答案 详细解析:“对比”说法错误,文本主要通过孙毓敏历经13年的艰苦锻炼,从 个不能动的人重新走上舞台,表现了她对京剧的热爱和顽强的毅力等 8.参考答案:C、D 详细解析:4分,答对一项给2分,答三项及其以上不给分。A项,“不惧困境 的品格”错误,这里还不能表现出孙毓敏不惧困境的品格。B项,“年纪轻轻就 成为荀派艺术的传承人”错误,从后文孙毓敏重新站在舞台上传承荀派艺术可以 看出,此时的孙毓敏最多可以称作“继承人”。E项,“以她再一次登上京剧舞 台为分界线”文中无依据,“表现了她的宽容大度”错误,孙毓敏认为过去的残 疾经历是上辈子的事情,这主要表现了她对现在的珍惜,以及对京剧的热爱之情 9.参考答案:①担任戏曲艺术学校校长,率领师生赴欧巡演。孙毓敏秉承名校 传统,顺应时代要求,率领师生巡演。②不忘恩师荀慧生,传授荀派艺术。孙毓 敏收了60多名入室弟子,为数十人说戏。③关心京剧事业发展、京剧人才的培 养。退休后兼任多所大学和艺术院校客座教授。 详细解析:5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言之成 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参考答案:B 详细解析:“仍年”为“连续多年”的意思,所以“仍年”之前断句,排除A、 C,“豫”应为通“预”,预先的意思,所以“豫”后不应断句。“罕白郡守” 表意完整,“郡守”后断句,排除D
详细解析:“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够”的 是先秦时期的儒家礼制观,而不是广义的儒家礼制观。“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 批判”理解不当,原文为“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 3.参考答案:D 详细解析:“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夸大其辞,原文说 “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4.参考答案:B 详细解析:A 项错,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谈名家名作与名胜之地的关系。C 项 理解错误,“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与“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不一 致。“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依据。D 项错在“‘渐愧”和“不满”,没有此意。 5.参考答案:①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的事件,点明了屈原与端午节 的关系(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来由)。(1 分)②表现了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 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2 分)③它照应了题目,引发了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 想。(2 分) 6.参考答案:①它是公元前 278 年的五月端午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 是历史的见证。②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或精神的光芒)。③它是端午 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爱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就像阳光一样映照进后 人的内心。 详细解析:6 分。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7.参考答案:D 详细解析:“对比”说法错误,文本主要通过孙毓敏历经 13 年的艰苦锻炼,从 一个不能动的人重新走上舞台,表现了她对京剧的热爱和顽强的毅力等。 8.参考 答案:C、D 详细解析:4 分,答对一项给 2 分,答三项及其以上不给分。A 项,“不惧困境 的品格”错误,这里还不能表现出孙毓敏不惧困境的品格。B 项,“年纪轻轻就 成为荀派艺术的传承人”错误,从后文孙毓敏重新站在舞台上传承荀派艺术可以 看出,此时的孙毓敏最多可以称作“继承人”。E 项,“以她再一次登上京剧舞 台为分界线”文中无依据,“表现了她的宽容大度”错误,孙毓敏认为过去的残 疾经历是上辈子的事情,这主要表现了她对现在的珍惜,以及对京剧的热爱之情。 9.参考答案:①担任戏曲艺术学校校长,率领师生赴欧巡演。孙毓敏秉承名校 传统,顺应时代要求,率领师生巡演。②不忘恩师荀慧生,传授荀派艺术。孙毓 敏收了 60 多名入室弟子,为数十人说戏。③关心京剧事业发展、京剧人才的培 养。退休后兼任多所大学和艺术院校客座教授。 详细解析:5 分。答出一点得 1 分,答出两点得 3 分,答出三点得 5 分,言之成 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10.参考答案:B 详细解析:“仍年”为“连续多年”的意思,所以“仍年”之前断句,排除 A、 C,“豫”应为通“预”,预先的意思,所以“豫”后不应断句。“罕白郡守” 表意完整,“郡守”后断句,排除 D
11.参考答案:B详细解析:开国第一位君主多称呼为太祖或高祖。 12.参考答案:D详细解析:王罕给王珪写信一定告诫他不要自满 13.(1)参考答案:州中不良少年正相继为盗。惠州百姓邀请王罕出城,到了 郊外,拦道要求救护的有数千人。详细解析:采分点:“相率”为“相继”“相 随”;“要”通“邀”,意为“邀请”;“遮道”意为“拦路”;每点1分,句 意2分 (2)参考答案:有疯妇多次上诉事情,说话没有条理,喝退她就大骂,以前的 郡守常常喝叱驱退她。详细解析:采分点:“数”为“屡次”“多次”;“无章” 意为“没有次序”“没有条理”;“每”意 为“常常”;每点1分,句意2分。注意:1.强调直译,字字落实。2.“关键 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大意”符合通顺即可,“关键词”译成近义词 也可。 参考译文 王罕字师言,凭借恩荫做宜兴县知县。宜兴县里有很多在湖边围垦的水田,百姓 每年声诉遭受水灾,租赋轻重有失公平。王罕亲自来到田间,标出田地高下形成 地图,第二年声诉文书呈来,按照地图指示,某户可免,某户不可免,众人都信 服。西部用兵,连续多年在东南征收箭羽,价格上涨,富户至于事先贮积来等待 出售。王罕告诉郡守,按照双倍的价格购买,让百姓向官府交纳钱财。附近各州 郡听说后,都希望依照常州的做法。多次升官担任户部判官。修建太宗别庙时, 中贵人很担心木材是否腐朽,将要全部换新。王罕说这只是年久丹漆黯淡,只需 加以粉饰而已,椽子斗拱都依旧,只换了一根楹柱,节省缗钱十万。王罕出京任 广东转运使。侬智髙入侵,王罕在潮州巡视部属,广州知州仲简从困围中送信邀 请王罕,王罕回复说:“我们自己也受困,不是不想回来,只是一个人回来没有 益处,应当寻求可以相助你的。”就返回惠州。州中不良少年正相继为盗。惠州 百姓邀请王罕出城,到了郊外,拦道要求救护的有数千人。王罕挑选可以商量的 父老询问对策,说:“我们这些人都有田客,想供给兵器,使他们相聚保卫。 王罕说:“有田客的这样,可以了,没有的怎么办?”就呼令耆长征发居民,补 充壮丁。招募有方法谋略的人,答应给予他们官位、金帛,让他们担任首领。过 了很久,没有人来。有妇人上诉被仆人抢去簪子耳环,追捕抓获,一起拘捕抢劫 的十八人,都斩首割口放于道旁,传言说:“这是被耆长征发为壮丁不肯出行 的。”看得人开始感到恐惧。于是精选三千兵卒,顺流而下。将到广州,众人都 登岸,在南城门扎营。智高前临观望,相距三十步,见到已作森严戒备,不敢进 犯。王罕慢慢打开城门进去,智髙于是撤离。王罕调任主持潭州。治政务求适合 人情,不加以威严罚刑。有疯妇多次上诉事情,说话没有条理,喝退她就大骂, 以前的郡守常常喝叱驱退她。只有王罕将她领到面前,委婉地慢慢询问,花了很 长时间渐渐明白,那妇人本为人妻,无子,丈夫死了,妾有子,就驱逐妇人霸占 家财,多次上诉不得公平判决,于是愤怒发狂。王罕为此治妾之罪而归还她的家 资,妇人恢复清醒,郡人传为神明。监司上奏治政情况,朝廷下敕书褒奖通告 赐绢三百。调任主持明州,以光禄卿去世,终年八十岁。兄长之子王珪从小失去 父母,王罕教养有恩德,以后王珪显贵,每次给他写信,王罕一定告诫侄子不要 自满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参考答案:C、D
11.参考答案:B 详细解析:开国第一位君主多称呼为太祖或高祖。 12.参考答案:D 详细解析:王罕给王珪 写信一定告诫他不要自满。 13.(1)参考答案:州中不良少年正相继为盗。惠州百姓邀请王罕出城,到了 郊外,拦道要求救护的有数千人。详细解析:采分点:“相率”为“相继”“相 随”;“要”通“邀”,意为“邀请”;“遮道”意为“拦路”;每点 1 分,句 意 2 分 (2)参考答案:有疯妇多次上诉事情,说话没有条理,喝退她就大骂,以前的 郡守常常喝叱驱退她。详细解析:采分点:“数”为“屡次”“多次”;“无章” 意为“没有次序”“没有条理”;“每”意 为“常常”;每点 1 分,句意 2 分。注意:1.强调直译,字字落实。2.“关键 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 “大意”符合通顺即可,“关键词”译成近义词 也可。 参考译文: 王罕字师言,凭借恩荫做宜兴县知县。宜兴县里有很多在湖边围垦的水田,百姓 每年声诉遭受水灾,租赋轻重有失公平。王罕亲自来到田间,标出田地高下形成 地图,第二年声诉文书呈来,按照地图指示,某户可免,某户不可免,众人都信 服。西部用兵,连续多年在东南征收箭羽,价格上涨,富户至于事先贮积来等待 出售。王罕告诉郡守,按照双倍的价格购买,让百姓向官府交纳钱财。附近各州 郡听说后,都希望依照常州的做法。多次升官担任户部判官。修建太宗别庙时, 中贵人很担心木材是否腐朽,将要全部换新。王罕说这只是年久丹漆黯淡,只需 加以粉饰而已,椽子斗拱都依旧,只换了一根楹柱,节省缗钱十万。王罕出京任 广东转运使。侬智高入侵,王罕在潮州巡视部属,广州知州仲简从困围中送信邀 请王罕,王罕回复说:“我们自己也受困,不是不想回来,只是一个人回来没有 益处,应当寻求可以相助你的。”就返回惠州。州中不良少年正相继为盗。惠州 百姓邀请王罕出城,到了郊外,拦道要求救护的有数千人。王罕挑选可以商量的 父老询问对策,说:“我们这些人都有田客,想供给兵器,使他们相聚保卫。” 王罕说:“有田客的这样,可以了,没有的怎么办?”就呼令耆长征发居民,补 充壮丁。招募有方法谋略的人,答应给予他们官位、金帛,让他们担任首领。过 了很久,没有人来。有妇人上诉被仆人抢去簪子耳环,追捕抓获,一起拘捕抢劫 的十八人,都斩首割口放于道旁,传言说:“这是被耆长征发为壮丁不肯出行 的。”看得人开始感到恐惧。于是精选三千兵卒,顺流而下。将到广州,众人都 登岸,在南城门扎营。智高前临观望,相距三十步,见到已作森严戒备,不敢进 犯。王罕慢慢打开城门进去,智高于是撤离。王罕调任主持潭州。治政务求适合 人情,不加以威严罚刑。有疯妇多次上诉事情,说话没有条理,喝退她就大骂, 以前的郡守常常喝叱驱退她。只有王罕将她领到面前,委婉地慢慢询问,花了很 长时间渐渐明白,那妇人本为人妻,无子,丈夫死了,妾有子,就驱逐妇人霸占 家财,多次上诉不得公平判决,于是愤怒发狂。王罕为此治妾之罪而归还她的家 资,妇人恢复清醒,郡人传为神明。监司上奏治政情况,朝廷下敕书褒奖通告, 赐绢三百。调任主持明州,以光禄卿去世,终年八十岁。兄长之子王珪从小失去 父母,王罕教养有恩德,以后王珪显贵,每次给他写信,王罕一定告诫侄子不要 自满等。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14.参考答案: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