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北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联考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 曾经有人说戴望舒诗是诗坛的“尤物”,大概是说它美艳而富于可怕的诱惑性吧, 自然这是寓贬于褒的。我愿意在正面意义上使用“尤物”这个词,我认为戴诗美丽 而富于感情,有亲切、柔美的抒情风格。戴诗的魅力来自他那诚挚而忧伤的感情 他的诗与20世纪20年代臻于高潮的英语系的现代主义诗的重“知性”不尽相同 他的诗主情,情是他的诗的骨子。尽管他很快就抛开了浪漫派,而倾向于象征派 甚至后来还倾心于后期象征派,但他的诗一直有浪漫主义的情愫。他的《诗论零 札》认为诗所表现的,是情绪的抑扬顿挫,是去掉了音乐与绘画成分的纯粹的情 绪。他的诗集,无论是《我的记忆》,还是《望舒草》,或者《灾难的岁月》 都是抒情和以情取胜的。如果拿40年代成长起来的穆旦的诗加以比较,一个重 知性,一个重感情,区别是很显然的。番草在纪念戴望舒的文章中曾说,当时他 们那一批诗人所喜爱的诗,是兼有浪漫主义的情愫与象征主义的意象。戴望舒的 诗风大体上可以说是象征主义的,但它没有象征主义的神秘与晦涩,更非只是官 能的游戏。戴望舒的诗是感情的,但不是感伤的。感伤是感情的矫饰虚伪,是感 情的泛滥,戴诗里没有这样的东西。所以,在《望舒草》出版的那个时候,曾经 有朋友说他的诗是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杜衡也说戴诗很少架空的感情, 铺张而不虚伪,华美而有法度,的确走的是诗歌的正路。 戴望舒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政治和爱情作理想主义的苦苦追求,但其结果 却是双重的失望。在他的诗中,姑娘的形象往往寄寓着他的理想,而孤独的游子 的形象则往往是诗人自己。他的诗常常表现出游子追求理想的命定的徒劳,而这 里的特点恰好又是对没有希望的理想付出全部的希望与真情。戴望舒曾熟读法国 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诗。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说,戴 望舒也接近魏尔伦。魏尔伦《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 知识分子苦闷沮丧的情绪,其基调是对于诗人的理想和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脱节 的悲剧感。戴望舒的诗,则表现了从五四运动激昂地飞腾起来的理想,同淹没于 血泊之中的1925~1927年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他的诗自然不是反抗的 和战斗的,但也不是环境的奴隶。他的成名作《雨巷》里的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 显然受到命运的打击,但她没有乞求或颓唐,她是冷漠和高傲的,她仍然是那样 的妩媚动人,她在沉重的悲哀下没有低下人的尊贵的头,像一面旗子一样地忍受 着落到头上的磨难。诗人在这里坚持了人的尊严和顽强生命力的思想。人和理想, 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就是戴望舒诗的悲剧主题 选自《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有刪节) 1.下列关于戴望舒及其诗歌特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望舒具有突艳而不可抗拒的诱惑性,有人称他为诗坛的“尤物”,这一称号 其实是对他的褒扬 B.戴望舒的诗一直有浪漫主义的情愫,这是他对自己“诗所表现的,是情绪的抑 扬顿挫,是去掉了音乐与绘画成分的纯粹的情绪”的主张的实践 C.从诗歌风格上看,戴望舒的诗是象征主义的,这就决定了他的诗歌所表现的 情感是感伤,但没有神秘与晦涩
河南省豫北重点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 10 月联考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 曾经有人说戴望舒诗是诗坛的“尤物”,大概是说它美艳而富于可怕的诱惑性吧, 自然这是寓贬于褒的。我愿意在正面意义上使用“尤物”这个词,我认为戴诗美丽 而富于感情,有亲切、柔美的抒情风格。戴诗的魅力来自他那诚挚而忧伤的感情。 他的诗与 20 世纪 20 年代臻于高潮的英语系的现代主义诗的重“知性”不尽相同, 他的诗主情,情是他的诗的骨子。尽管他很快就抛开了浪漫派,而倾向于象征派, 甚至后来还倾心于后期象征派,但他的诗一直有浪漫主义的情愫。他的《诗论零 札》认为诗所表现的,是情绪的抑扬顿挫,是去掉了音乐与绘画成分的纯粹的情 绪。他的诗集,无论是《我的记忆》,还是《望舒草》,或者《灾难的岁月》, 都是抒情和以情取胜的。如果拿 40 年代成长起来的穆旦的诗加以比较,一个重 知性,一个重感情,区别是很显然的。番草在纪念戴望舒的文章中曾说,当时他 们那一批诗人所喜爱的诗,是兼有浪漫主义的情愫与象征主义的意象。戴望舒的 诗风大体上可以说是象征主义的,但它没有象征主义的神秘与晦涩,更非只是官 能的游戏。戴望舒的诗是感情的,但不是感伤的。感伤是感情的矫饰虚伪,是感 情的泛滥,戴诗里没有这样的东西。所以,在《望舒草》出版的那个时候,曾经 有朋友说他的诗是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杜衡也说戴诗很少架空的感情, 铺张而不虚伪,华美而有法度,的确走的是诗歌的正路。 戴望舒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政治和爱情作理想主义的苦苦追求,但其结果, 却是双重的失望。在他的诗中,姑娘的形象往往寄寓着他的理想,而孤独的游子 的形象则往往是诗人自己。他的诗常常表现出游子追求理想的命定的徒劳,而这 里的特点恰好又是对没有希望的理想付出全部的希望与真情。戴望舒曾熟读法国 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的诗。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说,戴 望舒也接近魏尔伦。魏尔伦《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 知识分子苦闷沮丧的情绪,其基调是对于诗人的理想和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脱节 的悲剧感。戴望舒的诗,则表现了从五四运动激昂地飞腾起来的理想,同淹没于 血泊之中的 1925~1927 年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他的诗自然不是反抗的 和战斗的,但也不是环境的奴隶。他的成名作《雨巷》里的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 显然受到命运的打击,但她没有乞求或颓唐,她是冷漠和高傲的,她仍然是那样 的妩媚动人,她在沉重的悲哀下没有低下人的尊贵的头,像一面旗子一样地忍受 着落到头上的磨难。诗人在这里坚持了人的尊严和顽强生命力的思想。人和理想, 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就是戴望舒诗的悲剧主题。 (选自《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有刪节) 1. 下列关于戴望舒及其诗歌特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戴望舒具有突艳而不可抗拒的诱惑性,有人称他为诗坛的“尤物”,这一称号 其实是对他的褒扬。 B. 戴望舒的诗一直有浪漫主义的情愫,这是他对自己“诗所表现的,是情绪的抑 扬顿挫,是去掉了音乐与绘画成分的纯粹的情绪”的主张的实践。 C. 从诗歌风格上看,戴望舒的诗是象征主义的,这就决定了他的诗歌所表现的 情感是感伤,但没有神秘与晦涩
D.戴望舒在他的诗中,用姑娘的形象来寄寓他的理想,以孤独的游子形象来表 现诗人自己。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穆旦与戴望舒两人的诗区别明显,前者重知性,后者重感情。戴望舒的不少 诗集都是抒情和以情取胜的。 B.20世纪20年代到达高潮的英语系的现代主义诗,注重“知性”。戴望舒的诗与 之完全不同,他的诗主情,情是他的诗的骨子 C.戴望舒的诗常常表现游子追求理想而命中注定是劳而无功,这与他在现实中 对政治和爱情作理想主义的追求却无法实现有关。 D.《雨巷》里的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一个受到命运的打击,但她没有乞求 或颓唐,依然冷漠和髙傲,仍然妩媚动人的艺术形象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戴望舒的诗既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感,又具有象征主义的意象,更具有古典主 义的内容。从总体诗风看,他的诗还是象征主义的。 B.戴望舒的诗没有感情的矫饰与虚伪,没有感情的泛滥,在杜衡看来,戴望舒 的确走的是诗歌的正路。 C.戴望舒的诗,表现了从五四运动激昂地飞腾起来的理想,同淹没于血泊之中 的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在这一点上与魏尔伦接近。 D.戴望舒的诗不是反抗的和战斗的,不具斗争性,但也不是环境的奴隶,诗中 有的形象仍表现出人的尊严与顽强的生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6题。 影子父亲 近些年,受多种疾病的折磨,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脾气也越来越大。父亲处处 让她,有时被激怒了,也跟她争吵几句。可吵归吵,母亲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他怕母亲摔倒。 你妈看上去很好强,其实脆弱得很,她离不开我。”父亲曾一脸自豪地跟我说。 他以为自己很强大,此生给母亲撑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帝国大厦,没有什么能够 攻克它。可这场重病,却让他的大厦轰然倒塌。住院没几天,母亲的病情逐渐加 重,不能动,不能说,不能吃。下危重通知书的那天,我们刚好都不在,是父亲 签的字。他仿佛一下子老了,挺拔的军人身姿佝偻下来,一紧张就掏出速效救心 丸服用。只要我们被医生叫出去,一回来,他的目光就警惕地在我们的脸上扫来 扫去,察觉有什么异样,无论谁劝,他都不肯回家休息,只能睡在医院的一张窄 椅上,也睡不踏实,一听到母亲咳嗽他就爬起来。我们兄妺几人轮流值夜,逼着 他休息,可发现他睡着时常常做噩梦,蜷着身子,一头汘,手攥得紧紧的,掰都 掰不开。他的神经绷得太紧了,怎么行? 我们决定请一个护工,晚上照顾母亲。可父亲不同意,一向温和的他血红着眼 向我们吼道:“你妈不会说话了,要翻身、咳痰,护工晚上睡着了,才不会管呢! 不行! 我也急了,提高嗓门说:“这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日子长着呢!你已经是快 八十岁的人了,不注意休息,你如果累垮了,我们照顾谁?” 在我们的坚持下,父亲做了让步,晚上回到弟弟家睡觉,但白天执意要去医院, 我们也只好随他了。因为放心不下母亲,他总是想办法拖延时间,很晚离开医院
D. 戴望舒在他的诗中,用姑娘的形象来寄寓他的理想,以孤独的游子形象来表 现诗人自己。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穆旦与戴望舒两人的诗区别明显,前者重知性,后者重感情。戴望舒的不少 诗集都是抒情和以情取胜的。 B. 20 世纪 20 年代到达高潮的英语系的现代主义诗,注重“知性”。戴望舒的诗与 之完全不同,他的诗主情,情是他的诗的骨子。 C. 戴望舒的诗常常表现游子追求理想而命中注定是劳而无功,这与他在现实中 对政治和爱情作理想主义的追求却无法实现有关。 D. 《雨巷》里的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一个受到命运的打击,但她没有乞求 或颓唐,依然冷漠和高傲,仍然妩媚动人的艺术形象。 3. 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戴望舒的诗既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感,又具有象征主义的意象,更具有古典主 义的内容。 从总体诗风看,他的诗还是象征主义的。 B. 戴望舒的诗没有感情的矫饰与虚伪,没有感情的泛滥,在杜衡看来,戴望舒 的确走的是诗歌的正路。 C. 戴望舒的诗,表现了从五四运动激昂地飞腾起来的理想,同淹没于血泊之中 的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在这一点上与魏尔伦接近。 D. 戴望舒的诗不是反抗的和战斗的,不具斗争性,但也不是环境的奴隶,诗中 有的形象仍表现出人的尊严与顽强的生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影 子 父亲 一心 近些年,受多种疾病的折磨,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脾气也越来越大。父亲处处 让她,有时被激怒了,也跟她争吵几句。可吵归吵,母亲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他怕母亲摔倒。 “你妈看上去很好强,其实脆弱得很,她离不开我。”父亲曾一脸自豪地跟我说。 他以为自己很强大,此生给母亲撑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帝国大厦,没有什么能够 攻克它。可这场重病,却让他的大厦轰然倒塌。住院没几天,母亲的病情逐渐加 重,不能动,不能说,不能吃。下危重通知书的那天,我们刚好都不在,是父亲 签的字。他仿佛一下子老了,挺拔的军人身姿佝偻下来,一紧张就掏出速效救心 丸服用。只要我们被医生叫出去,一回来,他的目光就警惕地在我们的脸上扫来 扫去,察觉有什么异样,无论谁劝,他都不肯回家休息,只能睡在医院的一张窄 椅上,也睡不踏实,一听到母亲咳嗽他就爬起来。我们兄妹几人轮流值夜,逼着 他休息,可发现他睡着时常常做噩梦,蜷着身子,一头汗,手攥得紧紧的,掰都 掰不开。他的神经绷得太紧了,怎么行? 我们决定请一个护工,晚上照顾母亲。可父亲不同意,一向温和的他血红着眼, 向我们吼道:“你妈不会说话了,要翻身、咳痰,护工晚上睡着了,才不会管呢! 不行!” 我也急了,提高嗓门说:“这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日子长着呢!你已经是快 八十岁的人了,不注意休息,你如果累垮了,我们照顾谁?” 在我们的坚持下,父亲做了让步,晚上回到弟弟家睡觉,但白天执意要去医院, 我们也只好随他了。因为放心不下母亲,他总是想办法拖延时间,很晚离开医院
晚上又常常失眠,睡不了几个小时,第二天早上又总是赶第一辆公交车到医院。 在医院,他一刻也不肯休息,给母亲按摩,独自跟她说话,用针管一点点给她喂 流食,推着轮椅在走廊里转来转去 过度的劳累,让父亲差点倒下。一天半夜,父亲房间灯亮了。弟弟也醒了,起来 看,他捂着胸口,面色苍白,才知道他胸闷心慌。弟弟吓坏了,知道父亲心脏 不太好,况且两年前放过支架,赶紧送他到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査,确定是太紧 张、太劳累造成的胃病。 父亲如释重负,去医院的路上步履如飞。母亲正忧心忡忡地等着他,一听说没大 事儿,用唯一能动的右手一遍遍摩挲着父亲的脸,激动得泪流不止。父亲也有种 失而复得的驚喜,一手紧紧抓住母亲的左手,一手为她擦拭泪水。我们也潮湿了 眼,走出病房,让他们享受这份不幸中的幸福。 傍晚我“押解”父亲走出医院,一再叮嘱他要保重身体。他满口答应道:“你放心 吧,我以前想得很明白,不怕死,可现在怕了,我死了你妈怎么办?为了她,我 也要好好活下去!” 从康复医院回来,母亲睡眠不好,我们建议轮流陪护,可父亲一定要睡在母亲身 边,他说:“你妈想说什么我都懂,在康复医院的时候,晚上受了很多委屈,以 后我绝不离开她。” 可他照顾母亲,晚上常常睡不好,几天后便憔悴不堪了。我们硬逼着他睡到二楼, 半夜两点左右,我听到卧室外有脚步声,走出房间,看到父亲正蹑手蹑脚地准备 下楼。被逮了个正着,他忙不迭地向我解释道:“楼上太冷啦,楼下暖和,再说 你妈需要我 看着他慌张地下楼,步履蹒跚。我的眼泪不可遏制地流了下来,父亲这一年老了 许多,他一生辗转,从四川到东北,到青藏高原,再到江南,几十年的跋涉,他 已经像一辆疲惫的老马车,却依旧载着爱和责任徐徐前行。他不再看看了几十年 的《新闻联播》,不再练练了几十年的气功,不再读读了几十年的《易经》。他 只关注母亲,关注她每一个眼神和手势的内容“你妈今天心情不错,吃饭有 进步 你妈这阵儿好像瘦了 你妈今天在写字板上写着不想活了,说是 拖累我们了,唉 你妈 母亲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她的喜怒哀乐就是他的喜怒哀乐。父亲全然没有了自我, 他活成了母亲的影子。 我曾经固执地认为人生是苍凉的,赤身而来,赤身而去。可我的老父亲却让我感 受到了别样的温暖:在你孤独的生命航程里,有这样一个摆渡者,始终撑着一船 风雨一船爱,陪伴你渡过岁月的河流。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你妈看上去很好强,其实脆弱得很,她离不开我”是母亲因疾病折磨身体越 来越差,对父亲强烈依赖的真实写照。 B.母亲病重住院后,父亲出观了一种异常反应:无论谁劝,他都不肯回家休息。 可见父亲固执、任性的一面 C.“傍晚我·押解ˆ父亲走出医院”,“押解”一词写出了“我”为人子女的孝心却得不 到父亲理解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D.“他已经像一辆疲惫的老马车,却依旧载着爱和责任徐徐前行”一句运用比喻 的手法,突出了父亲的伟大形象。 5.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令人动容。这段文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5分) 6.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意和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晚上又常常失眠,睡不了几个小时,第二天早上又总是赶第一辆公交车到医院。 在医院,他一刻也不肯休息,给母亲按摩,独自跟她说话,用针管一点点给她喂 流食,推着轮椅在走廊里转来转去…… 过度的劳累,让父亲差点倒下。一天半夜,父亲房间灯亮了。弟弟也醒了,起来 一看,他捂着胸口,面色苍白,才知道他胸闷心慌。弟弟吓坏了,知道父亲心脏 不太好,况且两年前放过支架,赶紧送他到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确定是太紧 张、太劳累造成的胃病。 父亲如释重负,去医院的路上步履如飞。母亲正忧心忡忡地等着他,一听说没大 事儿,用唯一能动的右手一遍遍摩挲着父亲的脸,激动得泪流不止。父亲也有种 失而复得的驚喜,一手紧紧抓住母亲的左手,一手为她擦拭泪水。我们也潮湿了 眼,走出病房,让他们享受这份不幸中的幸福。 傍晚我“押解”父亲走出医院,一再叮嘱他要保重身体。他满口答应道:“你放心 吧,我以前想得很明白,不怕死,可现在怕了,我死了你妈怎么办?为了她,我 也要好好活下去!” 从康复医院回来,母亲睡眠不好,我们建议轮流陪护,可父亲一定要睡在母亲身 边,他说:“你妈想说什么我都懂,在康复医院的时候,晚上受了很多委屈,以 后我绝不离开她。” 可他照顾母亲,晚上常常睡不好,几天后便憔悴不堪了。我们硬逼着他睡到二楼, 半夜两点左右,我听到卧室外有脚步声,走出房间,看到父亲正蹑手蹑脚地准备 下楼。被逮了个正着,他忙不迭地向我解释道:“楼上太冷啦,楼下暖和,再说 你妈需要我。” 看着他慌张地下楼,步履蹒跚。我的眼泪不可遏制地流了下来,父亲这一年老了 许多,他一生辗转,从四川到东北,到青藏高原,再到江南,几十年的跋涉,他 已经像一辆疲惫的老马车,却依旧载着爱和责任徐徐前行。他不再看看了几十年 的《新闻联播》,不再练练了几十年的气功,不再读读了几十年的《易经》。他 只关注母亲,关注她每一个眼神和手势的内容——“你妈今天心情不错,吃饭有 进步……”“你妈这阵儿好像瘦了……”“你妈今天在写字板上写着不想活了,说是 拖累我们了,唉……”“你妈……” 母亲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她的喜怒哀乐就是他的喜怒哀乐。父亲全然没有了自我, 他活成了母亲的影子。 我曾经固执地认为人生是苍凉的,赤身而来,赤身而去。可我的老父亲却让我感 受到了别样的温暖:在你孤独的生命航程里,有这样一个摆渡者,始终撑着一船 风雨一船爱,陪伴你渡过岁月的河流。 4.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你妈看上去很好强,其实脆弱得很,她离不开我”是母亲因疾病折磨身体越 来越差,对父亲强烈依赖的真实写照。 B. 母亲病重住院后,父亲出观了一种异常反应:无论谁劝,他都不肯回家休息。 可见父亲固执、任性的一面。 C. “傍晚我‘押解’父亲走出医院”,“押解”一词写出了“我”为人子女的孝心却得不 到父亲理解的无可奈何的心情。 D. “他已经像一辆疲惫的老马车,却依旧载着爱和责任徐徐前行”一句运用比喻 的手法,突出了父亲的伟大形象。 5. 文章画横线的句子,令人动容。这段文字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5 分) 6. 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意和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国学家冯其庸先生 孟宪实 2017年1月22日,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平静地走完了他的人生,总结冯先生的 学术人生,治学广博应该是个共识。如此广博的治学,在冯先生同辈或者前辈中 并不鲜见,只是越到后来,越能感到这种广博性。冯先生何以治学广博?追问此 题,不能不从冯先生的教育经历中去寻求答案。 冯先生的早年教育,断断续续,充满痛苦与挣扎,家庭贫苦,但因为母亲的坚持, 冯先生最终没有辍学。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冯先生再去学校,学校已经不在 了。冯先生辍学了 辍学的冯先生开始下地劳动,业余时间找书读,从《三国演义》到《水浒传》《西 廂记》,再到《唐诗三百首》和《古诗源》。也开始糢仿写诗、写字、画画。后 来又读《论语》《孟子》《聊斋志异》等。15岁那年,二哥帮他从苏州购买了 几种书。“当时,我如一夜暴富,天天夜以继日地沉浸在这些书里。”冯先生如是 说。1989年,17岁的冯先生终于有机会读中学。1943年,他考入无锡工业专科 学校。这期间,冯先生的国学超越启蒙,常有词作和散文发表 冯先生的国学启蒙,主要是环境作用的结果。冯先生的父亲是识文断字的,并且 是书画爱好者;表弟薛玉麟也是冯先生的书友。他的邻居邓桐芳,是冯先生的小 学同学,两人的共同的爱好就是读书。早年的老师,更是冯先生重要的国学资源。 冯先生几乎记得他所有的国文老师。丁约斋老师教导他怎样写文章,在无錫工业 专科学校时,他偏科语文和图画,顾钦伯老师就教他阅读史震林的《西青散记》 和《华阳散稿》等。 中国近代学人,多有兼跨中西之学的特点。早年接受传统文化熏陶,青年时期远 赴重洋,最终成为中西兼通的学者;但冯先生的学术道路却呈现出单纯的国学风 貌 1945年的下半年,冯先生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读书。但美专两个月后搬到苏州 去了,他没有钱,再次失学。1946年初,冯先生入学无锡国专,他迎来了更专 业更系统的国学教育。无锡国专的训练,不仅称得上是学术性的,而且是中国 流的。无锡国专,从筹办一直坚持到1949年,在西风劲吹的民国时期,无锡国 专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几乎称得上是一枝独秀。 冯先生清晰地记得在无锡国专时朱东润先生开设的国学专题,备引诸家观点,再 仔细对比评论,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正确的学问方法,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登堂 入室。老师们的学问高度,让冯先生领略到了学问的魅力。此时,他的学问理念 已经确立起来。 研究本国的历史文化,明体达用,发扬光大,期于世界文化有所贡献。”无锡国 专的这个理念今天看上去,尤显切实而明亮 2005年,冯先生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囯学院首任院长,把无锡国专的课程体系创 造性地移植过来,国学研究与保存的传统,再一次在中国的髙等教育中获得新生。 直到这时,我们才能体会到,冯先生一直保存着国学的火种,冯先生就是一颗国 学的火种 1954年,奉调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正逢胡适、俞平伯等的“新红学”大受批判, 但冯先生没有参与,反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中,冯先生开始大讲《红楼梦 了。到“文革发生时,冯先生对红学很了解甚至产生感情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国学家冯其庸先生 孟宪实 2017 年 1 月 22 日,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平静地走完了他的人生,总结冯先生的 学术人生,治学广博应该是个共识。如此广博的治学,在冯先生同辈或者前辈中, 并不鲜见,只是越到后来,越能感到这种广博性。冯先生何以治学广博?追问此 题,不能不从冯先生的教育经历中去寻求答案。 冯先生的早年教育,断断续续,充满痛苦与挣扎,家庭贫苦,但因为母亲的坚持, 冯先生最终没有辍学。1937 年抗战全面爆发,冯先生再去学校,学校已经不在 了。冯先生辍学了。 辍学的冯先生开始下地劳动,业余时间找书读,从《三国演义》到《水浒传》《西 廂记》,再到《唐诗三百首》和《古诗源》。也开始糢仿写诗、写字、画画。后 来又读《论语》《孟子》《聊斋志异》等。15 岁那年,二哥帮他从苏州购买了 几种书。“当时,我如一夜暴富,天天夜以继日地沉浸在这些书里。”冯先生如是 说。1989 年,17 岁的冯先生终于有机会读中学。1943 年,他考入无锡工业专科 学校。这期间,冯先生的国学超越启蒙,常有词作和散文发表。 冯先生的国学启蒙,主要是环境作用的结果。冯先生的父亲是识文断字的,并且 是书画爱好者;表弟薛玉麟也是冯先生的书友。他的邻居邓桐芳,是冯先生的小 学同学,两人的共同的爱好就是读书。早年的老师,更是冯先生重要的国学资源。 冯先生几乎记得他所有的国文老师。丁约斋老师教导他怎样写文章,在无錫工业 专科学校时,他偏科语文和图画,顾钦伯老师就教他阅读史震林的《西青散记》 和《华阳散稿》等。 中国近代学人,多有兼跨中西之学的特点。早年接受传统文化熏陶,青年时期远 赴重洋,最终成为中西兼通的学者;但冯先生的学术道路却呈现出单纯的国学风 貌。 1945 年的下半年,冯先生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读书。但美专两个月后搬到苏州 去了,他没有钱,再次失学。1946 年初,冯先生入学无锡国专,他迎来了更专 业更系统的国学教育。无锡国专的训练,不仅称得上是学术性的,而且是中国一 流的。无锡国专,从筹办一直坚持到 1949 年,在西风劲吹的民国时期,无锡国 专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上几乎称得上是一枝独秀。 冯先生清晰地记得在无锡国专时朱东润先生开设的国学专题,备引诸家观点,再 仔细对比评论,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正确的学问方法,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登堂 入室。老师们的学问高度,让冯先生领略到了学问的魅力。此时,他的学问理念 已经确立起来。 “研究本国的历史文化,明体达用,发扬光大,期于世界文化有所贡献。”无锡国 专的这个理念今天看上去,尤显切实而明亮。 2005 年,冯先生出任中国人民大学囯学院首任院长,把无锡国专的课程体系创 造性地移植过来,国学研究与保存的传统,再一次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中获得新生。 直到这时,我们才能体会到,冯先生一直保存着国学的火种,冯先生就是一颗国 学的火种。 1954 年,奉调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正逢胡适、俞平伯等的“新红学”大受批判, 但冯先生没有参与,反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中,冯先生开始大讲《红楼梦》 了。到“文革”发生时,冯先生对红学很了解甚至产生感情了
冯先生以研究红学著称,但在其他的学术领域也多有建树。在书法家、画家、摄 影家、戏剧学家、红学家等等概括冯先生的学术人生的词里,恐怕还是国学家更 恰当 (选自《文汇报》)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冯其庸先生治学广博,兼跨中西之学,这种情况虽然在其同辈或者前辈中并 不少见,但冯先生越到后来越让人感受到他的广博。 B.虽然冯其庸先生的早年教育断断续续,充满痛苦与挣扎,但是他辍学下地劳 动期间的业余时间仍然读书、写诗、写字、画画 C.在无锡国专的读书经历对冯其庸先生的成长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领略 到了学问的魅力,也确立了自己的学问理念。 D.冯其庸先生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时,恰逢胡适、俞平伯等的“新红学” 大受批判,但他并没有参与到这种批判之中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冯其庸先生虽然家庭贫困,但是在母亲的坚持下,他接受了系统的教育,中 途只是因为抗战爆发学校不复存在,才辍学过一次。 B.无锡国专的国文教育无疑是专业的、系统的,它在热衷于西方教育的民国时 期,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上几乎是一枝独秀 C.冯其庸先生的国学启蒙既得益于其父亲,也得益于表弟以及与他有共同读书 爱好的邻居邓桐芳,更得益于他早年的那些国文老师 D.无锡国专的立足于研究本国的历史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这一教育理念切实而 明亮,在当时影响甚大,超越了其他的教育思想。 E.冯其庸先生是国学的火种,他痴恋国学,他在高等教育中创造性移植了无锡 国专的课程体系,使国学研究再次获得新生。 9.作为传记,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持点?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宾,许州许田人。小心谨愿。年十余,事宣祖左右,及长,善骑射。太宗领兖 海节制,太祖以署府中右职。太平兴国初,补东头供奉官、亳州监军。宾妻妒悍 宾不能制,时监军不许挈家至任所,妻擅至亳,宾具白上。太宗召其妻,俾卫土 摔之,杖百。迁宾仪鸾副使,领内酒坊。从征太原,又从征范阳,与彰信节度 刘遇攻城东面。五年,车驾北巡,副王仁赡为大内都部署。七年,改洛苑使。会 汴漕壅滞,军食不给,诏别置水陆发运两司。以宾有心计会,领演州刺史,与 儒州刺史许昌裔同掌其事。凡四年,储积增羡,号为称职,俄改右神武将军。黎 阳当舟车交会,禁兵常屯万余,以度支使张逊荐,命宾护黎阳军,兼领黄、御两 河发运事,俄领本州团练使。以宾请黎阳建通利军,命就知军事。宾规起公署、 邮馆,供帐之器咸具。加本军大将军,岁别给钱二百万,俄兼河北水陆路转运使。 贝州兵屯无壁垒,分寓邸肆,宾选隙地筑舍千二百余以处之,优诏褒美。召为右 羽林大将军、判左金吾兼六军诸卫仪仗司事。淳化四年,出知扬州兼淮南发运使, 徙为通许镇都监。至道元年,卒,年七十三,赙赠加等。宾事宣祖、太祖、太宗 殆六十年,最为勤旧,故恩宠尤异,前后赐赉数千万,俱奉释氏。在黎阳日按见 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 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冯先生以研究红学著称,但在其他的学术领域也多有建树。在书法家、画家、摄 影家、戏剧学家、红学家等等概括冯先生的学术人生的词里,恐怕还是国学家更 恰当。 (选自《文汇报》)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 冯其庸先生治学广博, 兼跨中西之学,这种情况虽然在其同辈或者前辈中并 不少见,但冯先生越到后来越让人感受到他的广博。 B. 虽然冯其庸先生的早年教育断断续续,充满痛苦与挣扎,但是他辍学下地劳 动期间的业 余时间仍然读书、写诗、写字、画画。 C. 在无锡国专的读书经历对冯其庸先生的成长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领略 到了学问的魅力,也确立了自己的学问理念。 D. 冯其庸先生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时,恰逢胡适、俞平伯等的“新红学” 大受批判,但他并没有参与到这种批判之中。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槪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冯其庸先生虽然家庭贫困,但是在母亲的坚持下,他接受了系统的教育,中 途只是因为抗战爆发学校不复存在,才辍学过一次。 B. 无锡国专的国文教育无疑是专业的、系统的,它在热衷于西方教育的民国时 期,在坚持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上几乎是一枝独秀。 C. 冯其庸先生的国学启蒙既得益于其父亲,也得益于表弟以及与他有共同读书 爱好的邻居邓桐芳,更得益于他早年的那些国文老师。 D. 无锡国专的立足于研究本国的历史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这一教育理念切实而 明亮,在当时影响甚大,超越了其他的教育思想。 E. 冯其庸先生是国学的火种,他痴恋国学,他在高等教育中创造性移植了无锡 国专的课程 体系,使国学研究再次获得新生。 9. 作为传记,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持点?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宾,许州许田人。小心谨愿。年十余,事宣祖左右,及长,善骑射。太宗领兖 海节制,太祖以署府中右职。太平兴国初,补东头供奉官、亳州监军。宾妻妒悍, 宾不能制,时监军不许挈家至任所,妻擅至亳,宾具白上。太宗召其妻,俾卫士 捽之,杖百。 迁宾仪鸾副使,领内酒坊。从征太原,又从征范阳,与彰信节度 刘遇攻城东面。五年,车驾北巡,副王仁赡为大内都部署。七年,改洛苑使。会 汴漕壅滞,军食不给,诏别置水陆发运两司。 以宾有心计会,领演州刺史,与 儒州刺史许昌裔同掌其事。凡四年,储积增羡,号为称职,俄改右神武将军。黎 阳当舟车交会,禁兵常屯万余,以度支使张逊荐,命宾护黎阳军,兼领黄、御两 河发运事,俄领本州团练使。以宾请黎阳建通利军,命就知军事。宾规起公署、 邮馆,供帐之器咸具。加本军大将军,岁别给钱二百万,俄兼河北水陆路转运使。 贝州兵屯无壁垒,分寓邸肆,宾选隙地筑舍千二百余以处之,优诏褒美。召为右 羽林大将军、判左金吾兼六军诸卫仪仗司事。淳化四年,出知扬州兼淮南发运使, 徙为通许镇都监。至道元年,卒,年七十三,赙赠加等。宾事宣祖、太祖、太宗 殆六十年,最为勤旧,故恩宠尤异,前后赐赉数千万,俱奉释氏。在黎阳日按见 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 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选自《宋史·王宾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 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饯三百万以助之 B.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 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C.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 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饯钱三百万以助之/ D.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傧宾 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闖赐新印经/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在古代指官职升迁,与“拜”除“擢”“拔”等词语同义 B.车驾,原指马驾的车。文中指帝王所乘的马车,也可以借指帝王。 C.赙赠,指赠送财物给办丧事的人家。文中指皇帝送给王宾家人办丧事的财物 D.释氏、释迦的略称。也指佛或佛教。文中指佛寺、寺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宾小心诚实,不徇私情。王宾任亳州监军时,监军不能带家属到任职的地 方,王宾的妻子擅自到亳州,王宾把此事详细地禀告给皇上。 B.王宾善于征战,为官称职。他曾经与彰信节度刘遇攻打范阳城的东面,立下 了赫赫战功:掌管汴河漕运时,积蓄増多令人羡慕,十分称职 C.王宾爱护士兵,深得赏识。王宾曾选空地建房舍一千二百多间给士兵们住, 解决了贝州屯兵没有营垒的问题,皇帝特地下诏褒扬他。 D.王宾侍奉帝王,不慕钱财。王宾侍奉宣祖、太祖、太宗差不多六十年,恩宠 不同寻常,得到赏赐的财物有几千万,全部捐献了出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宗召其妻,俾卫十揪之,杖百。 2)会汴漕壅滞,军食不给,诏别置水陆发运两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完成1415题。 踏莎行 贺铸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 照迎 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⑩①贺铸(1052?15),北宋词人。出身高贵,却不以此自居。他性情“豪爽精 悍”,“喜面刺人过。遇贵势,不肯为从谀”。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是首咏物词,由“莲舟路ν幽香红衣芳心苦”等可以看出,所咏对象是莲 花 B.首句写莲花的生长环境。“回塘ˆ别浦ˆ这两处地方总是人来人往,可她能闹 中取静。 C.“绿萍涨断莲舟路”,如今浮萍太密,隔断了“莲舟路”,连采莲女也望而却步了。 D.‘断无蜂蝶慕幽香,人亦不来,蜂蝶也不来,她只能孤芳自赏了,所以更显 得孤寂
(选自《宋史•王宾传》,有删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 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B. 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 异其事 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 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C. 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 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D. 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及石碣/有宾姓名/宾 异其亊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藏钱三百万以助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迁,在古代指官职升迁,与“拜”“除”“擢”“拔”等词语同义。 B. 车驾,原指马驾的车。文中指帝王所乘的马车,也可以借指帝王。 C. 赙赠,指赠送财物给办丧事的人家。文中指皇帝送给王宾家人办丧事的财物。 D. 释氏、释迦的略称。也指佛或佛教。文中指佛寺、寺庙。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王宾小心诚实,不徇私情。王宾任亳州监军时,监军不能带家属到任职的地 方,王宾的妻子擅自到亳州,王宾把此事详细地禀告给皇上。 B. 王宾善于征战,为官称职。他曾经与彰信节度刘遇攻打范阳城的东面,立下 了赫赫战功;掌管汴河漕运时,积蓄增多令人羡慕,十分称职。 C. 王宾爱护士兵,深得赏识。王宾曾选空地建房舍一千二百多间给士兵们住, 解决了贝州屯兵没有营垒的问题,皇帝特地下诏褒扬他。 D. 王宾侍奉帝王,不慕钱财。王宾侍奉宣袓、太祖、太宗差不多六十年,恩宠 不同寻常,得到赏赐的财物有几千万,全部捐献了出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太宗召其妻,俾卫十揪之,杖百。 (2) 会汴漕壅滞,军食不给,诏别置水陆发运两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完成 14?15 题。 踏莎行 贺铸① 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 照迎 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①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出身高贵,却不以此自居。他性情“豪爽精 悍”,“喜面刺人过。遇贵势,不肯为从谀”。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这是首咏物词,由“莲舟路”“幽香”“红衣”“芳心苦”等可以看出,所咏对象是莲 花。 B. 首句写莲花的生长环境。“回塘”“别浦”这两处地方总是人来人往,可她能闹 中取静。 C. “绿萍涨断莲舟路”,如今浮萍太密,隔断了“莲舟路”,连采莲女也望而却步了。 D. “断无蜂蝶慕幽香”,人亦不来,蜂蝶也不来,她只能孤芳自赏了,所以更显 得孤寂
E.“依依似与骚人语ˆ运用拟人手法。莲心中是苦楚的,要把自己满腹的心事告诉 作者。 15.这首词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选做(1)或(2),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①《沁园舂长沙》中作者首先赞美壮阔寥远、自由矫健、劲拔爽朗的秋景己 使词情趋于高昂,接着再进一层,突发一问: 这凝 结着作者关乎时代、社会前途的深沉思考,烙印着他对民族、对祖国的命运的关 注和苦心求索。 ②《荆轲刺秦工》中“易水诀别”时,荆轲所唱的“ ”烘托了一种 慷慨悲壮的氛围,也表达了他誓死为国的决心 (2)①《项脊轩志》中, 借物抒情,表现了作者对 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也表明了他在项脊轩年日之久。 ②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 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②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 而止。 ③5月22曰,恐怖分子在英国曼彻斯特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造成22 死59伤。 ④我的邻居张大爷是个棋迷,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棋谱,真是乐此不 疲 ⑤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 地方 ⑥摩拜单车一推出,便受到人们的欢迎,其始作俑者胡玮炜受邀登上了央视舞 A.②⑤⑥ B.①②④ C.③3④⑤ D.①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流行定些小目标,江大机械学院405名大一新生也赶了趟“时鬈”一一他 们致信给未来的自己一封信,给大学四年定下了一个个小目标。 B.我们今天就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大力规范涉企收费与深化简政放权放到同 等重要的位置,从源头上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C.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快速增长不仅让世界对“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产生 浓后兴趣,而且也使全球对“中国奇迹发出感叹 D.央视财经频道倾力打造的《城市梦想》,不仅体现了国家级媒体的社会责任, 更是为28亿农民工树立了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 19.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昨天心浮气躁,有唐突处万望海涵。 B.您的管见让我获益良多,在此谨表谢意 C.鄙意以为此事宜慎重,不可草率行之。 D.前月所借之书已读讫,不日璧还
E. “依依似与骚人语”运用拟人手法。莲心中是苦楚的,要把自己满腹的心事告诉 作者。 15. 这首词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选做(1)或(2),5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 ①《沁园舂·长沙》中作者首先赞美壮阔寥远、自由矫健、劲拔爽朗的秋景已 使词情趋于高昂,接着再进一层,突发一问:“ , , ”这凝 结着作者关乎时代、社会前途的深沉思考,烙印着他对民族、对祖国的命运的关 注和苦心求索。 ②《荆轲刺秦工》中“易水诀别”时,荆轲所唱的“ , ”烘托了一种 慷慨悲壮的氛围,也表达了他誓死为国的决心。 (2) ①《项脊轩志》中,“ , , ”借物抒情,表现了作者对 妻子深深的怀念之情,也表明了他在项脊轩年日之久。 ②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 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 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② 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 而止。 ③ 5 月 22 曰,恐怖分子在英国曼彻斯特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造成 22 死 59 伤。 ④ 我的邻居张大爷是个棋迷,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棋谱,真是乐此不 疲。 ⑤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 地方。 ⑥ 摩拜单车一推出,便受到人们的欢迎,其始作俑者胡玮炜受邀登上了央视舞 台。 A. ②⑤⑥ B. ①②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 今年流行定些小目标,江大机械学院 405 名大一新生也赶了趟“时鬈”一一他 们致信给未来的自己一封信,给大学四年定下了一个个小目标。 B. 我们今天就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把大力规范涉企收费与深化简政放权放到同 等重要的位置,从源头上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C. 中国经济过去 30 多年的快速增长不仅让世界对“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产生 浓后兴趣,而且也使全球对“中国奇迹”发出感叹。 D. 央视财经频道倾力打造的《城市梦想》,不仅体现了国家级媒体的社会责任, 更是为 2.8 亿农民工树立了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3 分) A. 昨天心浮气躁,有唐突处万望海涵。 B. 您的管见让我获益良多, 在此谨表谢意。 C. 鄙意以为此事宜慎重, 不可草率行之。 D. 前月所借之书已读讫,不日璧还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植物其实就像工厂一样,是“生产者”。植物这个工厂的产品就是叶和果,供给动 物食用。动物吃植物的产品,所以,①_,动物每天都排泄粪便,死亡后还 有尸体,但为什么森林里、草原上看不到粪便和尸体的堆积呢?这就要感谢微生 物了,②_,分解成为简单化合物,供植物的根系吸收,让植物又能长出叶 和果来。所以,微生物是“分解者”。正是由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类生 物共同发挥作用,大自然本来就处于循环状态,从生长,到废物,再到分 解,_③_,所以,大自然十分干净。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如果有机会,我们要在家乡办图书馆,因为只有 开办图书馆,才会让留守儿童安全有保陣,为他们安心读书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而有了舒适的环境,必将超越自我,也就一定能在未来的生活中主宰自己的命运。 ①开办图书馆未必能让留守儿童安全有保障。 ②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同学们的高中生活已近两个月,在这段日子里,你有着怎样的故事、感悟或思考? 请以“高中初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要求:立意明确,感情真实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植物其实就像工厂一样,是“生产者”。植物这个工厂的产品就是叶和果,供给动 物食用。动物吃植物的产品,所以, ① ,动物每天都排泄粪便,死亡后还 有尸体,但为什么森林里、草原上看不到粪便和尸体的堆积呢?这就要感谢微生 物了, ② ,分解成为简单化合物,供植物的根系吸收,让植物又能长出叶 和果来。所以,微生物是“分解者”。正是由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类生 物共同发挥作用,大自然本来就处于循环状态,从生长,到废物,再到分 解, ③ ,所以,大自然十分干净。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现在,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如果有机会,我们要在家乡办图书馆,因为只有 开办图书馆,才会让留守儿童安全有保陣,为他们安心读书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而有了舒适的环境,必将超越自我,也就一定能在未来的生活中主宰自己的命运。 ① 开办图书馆未必能让留守儿童安全有保障。 ② 。 ③ 。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同学们的高中生活已近两个月,在这段日子里,你有着怎样的故事、感悟或思考? 请以“高中初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800 字。 要求:立意明确,感情真实
豫北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A.混淆概念,文章是说“戴望舒诗ˇ是诗坛的“尤物”’“戴望舒诗”具有美艳 而不可抗拒的诱惑性。C.不合文意,他的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是感伤”与原文“感 伤是感情的矫饰虚伪,是感情的泛滥,戴诗里没有这样的东西ˆ恰恰相反。D.以 偏概全,在原文中有“往往”的限制与修饰。) 2.B(与之完全不同有误,原文中是说戴诗与“现代主义诗的重知性不尽相同”) 3.C(戴望舒接近魏尔伦的是多愁善感的气质。) 4D(A.“是母亲因疾病折磨身体越来越差,对父亲强烈依赖的真实写照错误, 是父亲对母亲的爱的真实写照:;B.“可见父亲固执、任性的一面”错误;C“却得 不到父亲理解”错误) 5.①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得知自己的病并无大碍忙着照看母 亲的急切心情;②运用细节描写,母亲用唯一能动的右手“一遍遍摩挲着”父亲的 脸,以及父亲紧紧抓住母亲的“左手”,并为其擦拭泪水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写出 了父母之间相依相伴的美好情愫,令人感动;③运用了直抒胸臆手法,“让他们 享受这份不幸中的幸福”,起到震撼人心的作用。(答出两点给3分,三点给5 分) 6.含意:“影子父亲”指父亲犹如母亲的“影子”,时刻陪伴着母亲,(1分)形象 地揭示了父亲对生病的母亲的重要作用,体现了父母之间的真挚爱情。(2分) 作用:①影子父亲”是全文的线索,因为母亲生病,父亲可说是一直陪伴母亲, 就像影子一样陪伴她,以此串联起相关内容;(2分)②“影子父亲”吸引读者,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 7.A(“兼跨中西之学”判断错误,文中有“冯先生的学术道路却呈现出单纯的国 学风貌”的信息,这说明冯先生没有将其学说与西方学说结合) 8.A、D(A.1945年苏州美专搬到苏州去了,他没有钱,再次失学。D分析有误, “在当时影响甚大,超越了其他的教育思想”无中生有)(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 两项给5分) 9.①叙议结合。文章叙述了冯其庸先生的学术人生,其中夹以议论,使读者明 晰他的教育经历,全面了解其人。(2分)②详略得当,侧重介绍冯其庸先生的国 学启蒙,而对其学术成就略写,深刻揭示了痴迷国学是其取得国学成就的主要原 因。(1分)③采用倒叙手法,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开头点出冯其庸先生治 学广博应从其教育经历中去寻求答案,后面叙述其教育经历,深刻揭示了国学教 育的重要性。(1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0.C(原文标点: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 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 助之) 11.A(迁,文中是升迁的意思,但并非都指升迁。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 升迁,三是降职。“拜“除”也不是指官职升迁) 12.B(B.“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文中并无依据:“令人羡慕”错,文中“羡”是多余 盈余的意思) 13.(1)太宗召来他的妻子,叫卫士揪住她,打一百杖。(“其~“俾”杖”各1分, 句意2分) (2)恰逢汴河漕运堵塞不通,军粮供应不上,下诏另设水陆发运两司。(“会”“壅 滞“别置”,各1分,句意2分)
豫北重点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 10 月联考•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 B (A. 混淆概念,文章是说“戴望舒诗”是诗坛的“尤物”,“戴望舒诗”具有美艳 而不可抗拒的诱惑性。 C. 不合文意,“他的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是感伤”与原文“感 伤是感情的矫饰虚伪,是感情的泛滥,戴诗里没有这样的东西”恰恰相反。D. 以 偏概全,在原文中有“往往”的限制与修饰。) 2. B (“与之完全不同”有误,原文中是说戴诗与“现代主义诗的重‘知性’不尽相同”) 3. C (戴望舒接近魏尔伦的是多愁善感的气质。) 4. D (A. “是母亲因疾病折磨身体越来越差,对父亲强烈依赖的真实写照”错误, 是父亲对母亲的爱的真实写照; B. “可见父亲固执、任性的一面”错误;C “却得 不到父亲理解”错误) 5. ①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得知自己的病并无大碍忙着照看母 亲的急切心情;②运用细节描写,母亲用唯一能动的右手“一遍遍摩挲着”父亲的 脸,以及父亲紧紧抓住母亲的“左手”,并为其擦拭泪水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写出 了父母之间相依相伴的美好情愫,令人感动;③运用了直抒胸臆手法,“让他们 享受这份不幸中的幸福”,起到震撼人心的作用。(答出两点给 3 分,三点给 5 分) 6. 含意:“影子父亲”指父亲犹如母亲的“影子”,时刻陪伴着母亲,(1 分)形象 地揭示了父亲对生病的母亲的重要作用,体现了父母之间的真挚爱情。(2 分) 作用:①“影子父亲”是全文的线索,因为母亲生病,父亲可说是一直陪伴母亲, 就像影子一样陪伴她,以此串联起相关内容;(2 分)②“影子父亲”吸引读者,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 分) 7. A (“兼跨中西之学”判断错误,文中有“冯先生的学术道路却呈现出单纯的国 学风貌”的信息,这说明冯先生没有将其学说与西方学说结合) 8. A、D (A. 1945 年苏州美专搬到苏州去了,他没有钱,再次失学。D 分析有误, “在当时影响甚大,超越了其他的教育思想”无中生有)(答对一项给 2 分,答对 两项给 5 分) 9. ①叙议结合。文章叙述了冯其庸先生的学术人生,其中夹以议论,使读者明 晰他的教育经历,全面了解其人。(2 分) ②详略得当,侧重介绍冯其庸先生的国 学启蒙,而对其学术成就略写,深刻揭示了痴迷国学是其取得国学成就的主要原 因。(1 分) ③采用倒叙手法,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开头点出冯其庸先生治 学广博应从其教育经历中去寻求答案,后面叙述其教育经历,深刻揭示了国学教 育的重要性。(1 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0. C (原文标点:在黎阳日,按见古寺基,即以奉钱修之,掘地丈余,得数石佛 及石碣,有宾姓名,宾异其事以闻。诏名寺为淳化,赐新印经一藏、钱三百万以 助之) 11. A (迁,文中是升迁的意思,但并非都指升迁。有三种情况:一是平调,二是 升迁,三是降职。“拜”“除”也不是指官职升迁) 12. B (B. “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文中并无依据;“令人羡慕”错,文中“羡”是多余、 盈余的意思) 13. (1)太宗召来他的妻子,叫卫士揪住她,打一百杖。(“其”“俾”“杖”各 1 分, 句意 2 分) (2)恰逢汴河漕运堵塞不通,军粮供应不上,下诏另设水陆发运两司。(“会”“壅 滞”“别置”,各 1 分,句意 2 分)
14.B、E(B.“回塘”是位于迂回曲折之处的池塘,而“别浦”则是河流入江海之处, 很明显这两处地方都是不易被人所发现;E:“骚人”指屈原,因为屈原“制芰荷以 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5分) 15.莲花倔强高傲,不屑于“嫁春风ˆ,不屑同百花争春,明知要被“秋风误”也在 所不惜。(2分)这里的莲花分明就是一个具有美好品质的落魄之士,它的孤独、 高傲,其实都是作者自身的写照。(2分)当年太过孤高耿直,以致如今晚景凄 凉。流露出美人迟暮的悲叹,其中又带有一种反省与悔恨之意。(2分) 16.(1)①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 (2①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②诵明月之诗歌窈 窕之章 17.A(①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②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 止。使用对象错误。③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④乐此不疲:因酷 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⑤洗耳恭听:洗干净 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不合语境。⑥始作俑者:开始 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感情色彩不当 18.B(A.语意重复,致信,给某人写信;C.语序不当或逻辑不当,应改为“不仅 使全球对中国奇迹发出感叹,而且也让世界对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产生浓厚 兴趣;D.搭配不当,应将“树立”改为“建设”) 19.B(“管见”是谦辞,用于自己,指自己见识浅陋) 20.①动物是“消费者(2分) ②它们能分解动物的粪便和尸体(2分) ③又回归生长(2分) 21.②有了舒适的环境未必会超越自我。(2分)③超越了自我未必能在未来的 生活中主宰自己的命运。(3分) 22.略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宾,许州许田人。小心诚实忠厚。十多岁时,在宣祖左右侍奉,等到长大后, 擅长骑马射箭。太宗领兖海节度使,太祖安排王宾任幕府重要职位。太平兴国初 年,王宾补为东头供奉官、亳州监军。王宾的妻子嫉妒蛮横,王宾难以驾驭,当 时监军不允许带家属到任职的地方,他妻子擅自到亳州,王宾把这件事详细的禀 告给皇上。太宗召来他的妻子,叫卫士揪住她,打一百杖。改王宾为仪驾鸾副使, 兼任内酒坊。王宾跟随(军队)征伐太原,又跟随(军队)征伐范阳,与彰信节 度刘遇攻打城的东面。五年,皇帝北巡,(王宾)为王仁赡副职任大内都部署 七年,王宾改为洛苑使。恰逢汴河漕运堵塞不通,军粮供应不上,下诏另设水陆 发运两司,认为王宾懂会计(计算),兼任演州刺史。与儒州刺史许昌裔一同掌 管这件事。总共四年,积蓄增多有盈佘,很称职,不久改为右神武将军。黎阳是 车船交会之地,禁军常驻一万多人,因为度支使张逊推荐,任命王宾监护黎阳军, 兼领黄、御两河发运事务,不久任本州团练使。因为王宾请求将黎阳改为通利军, 任命他就地任知军。王宾规划建公署、邮馆,设备都具备。加封为本军大将军, 每年另给钱二百万,不久兼任河北水陆路转运使。贝州屯兵没有营垒,分住在客 舍和店铺里,王宾选空地建房舍一千二百多间给他们住,(皇帝)特地下诏对他 褒扬。召为右羽林大将军、判左金吾兼六军诸卫仪仗司事。淳化四年,出朝为扬
14. B、E (B.“回塘”是位于迂回曲折之处的池塘,而“别浦”则是河流入江海之处, 很明显这两处地方都是不易被人所发现;E.“骚人”指屈原,因为屈原“制芰荷以 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答对一项给 2 分,答对两项 5 分) 15. 莲花倔强高傲,不屑于“嫁春风”,不屑同百花争春,明知要被“秋风误”也在 所不惜。(2 分)这里的莲花分明就是一个具有美好品质的落魄之士,它的孤独、 高傲,其实都是作者自身的写照。(2 分)当年太过孤高耿直,以致如今晚景凄 凉。流露出美人迟暮的悲叹,其中又带有一种反省与悔恨之意。(2 分) 16. (1)①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②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 (2)①庭有枇杷树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今已亭亭如盖矣 ②诵明月之诗 歌窈 窕之章 17. A (①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②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 止。使用对象错误。③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④乐此不疲:因酷 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⑤洗耳恭听:洗干净 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不合语境。⑥始作俑者:开始 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感情色彩不当) 18. B (A. 语意重复,致信,给某人写信;C. 语序不当或逻辑不当,应改为“不仅 使全球对‘中国奇迹’发出感叹,而且也让世界对‘中国道路’或‘中国模式’产生浓厚 兴趣”;D. 搭配不当,应将“树立”改为“建设”) 19. B (“管见”是谦辞,用于自己,指自己见识浅陋) 20. ①动物是“消费者(2 分) ②它们能分解动物的粪便和尸体(2 分) ③又回归生长(2 分) 21. ②有了舒适的环境未必会超越自我。(2 分)③超越了自我未必能在未来的 生活中主宰自己的命运。(3 分) 22. 略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宾,许州许田人。小心诚实忠厚。十多岁时,在宣祖左右侍奉,等到长大后, 擅长骑马射箭。太宗领兖海节度使,太祖安排王宾任幕府重要职位。太平兴国初 年,王宾补为东头供奉官、亳州监军。王宾的妻子嫉妒蛮横,王宾难以驾驭,当 时监军不允许带家属到任职的地方,他妻子擅自到亳州,王宾把这件事详细的禀 告给皇上。太宗召来他的妻子,叫卫士揪住她,打一百杖。改王宾为仪驾鸾副使, 兼任内酒坊。王宾跟随(军队)征伐太原,又跟随(军队)征伐范阳,与彰信节 度刘遇攻打城的东面。五年,皇帝北巡,(王宾)为王仁赡副职任大内都部署。 七年,王宾改为洛苑使。恰逢汴河漕运堵塞不通,军粮供应不上,下诏另设水陆 发运两司,认为王宾懂会计(计算),兼任演州刺史。与儒州刺史许昌裔一同掌 管这件事。总共四年,积蓄增多有盈佘,很称职,不久改为右神武将军。黎阳是 车船交会之地,禁军常驻一万多人,因为度支使张逊推荐,任命王宾监护黎阳军, 兼领黄、御两河发运事务,不久任本州团练使。因为王宾请求将黎阳改为通利军, 任命他就地任知军。王宾规划建公署、邮馆,设备都具备。加封为本军大将军, 每年另给钱二百万,不久兼任河北水陆路转运使。贝州屯兵没有营垒,分住在客 舍和店铺里,王宾选空地建房舍一千二百多间给他们住,(皇帝)特地下诏对他 褒扬。召为右羽林大将军、判左金吾兼六军诸卫仪仗司事。淳化四年,出朝为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