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三校 2010-201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题答案请一律写 在答题卷上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汉字中的“和”,渊源有自,其来尚矣,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所见。历史上“和”的 概念经历了由实转虚的演变过程,它逐渐从形而下的具体器物与感官经验抽象为形而上的价 值理念和精神诉求,用来表达协调、调和、协和、和谐、和睦、和平、平和等思想观念。“和 成为涵盖自然(天地人)社会(群家己)内心(情欲意)等层面与音乐、绘画、饮食和养 生等领域的基本原则,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规定。可以说 差不多道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 先贤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用今人的流行话语说,“和 讲的就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而“同 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整齐划 的这种单一性、纯粹性的倾向,最 终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直至灭亡;而“和”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对立因素之间 的并存与交融,两者相成相济,互动互补,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 古人对“和”与“同”的异同与优劣有着深刻的洞识。《左传·昭公二十年》载,齐国晏 婴与齐景公论“和”“"同”之别,他指出:“和如羹焉”,和“五味″才成美味佳肴;“声亦如 味”,和“六律”、“七音”方为悦耳动听的音乐。相反,“同之不可也如是”,一种调料难免 乏味,一种声音让人厌烦。在此基础上,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题,并把和同与否 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与《中庸》所载的孔 子“君子和而不流”的说法,意义相近。孔子将事事苟同、不讲原则的人讥为“乡愿”,即 好好先生,他批评说:“乡愿,德之贼也。”章太炎在《诸子学略说》中说:“所谓中庸,实 无异于乡愿…若夫逢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则国皆称愿人。所谓中庸者 是国愿,是有甚于乡愿者也。”章太炎的这段话是很有见地的,他提出儒家虽然力图划清“中 庸”与“乡愿”之界限,但是“中庸”的随时而动,与“乡愿”的见风使舵实质上没有什么 太大的区别。应该说,被章太炎贬为“乡愿”、“国愿”的中庸,并不是先哲追慕的理想层面 与理论形态的中庸,而是指它在历史上扭曲变形的社会表现;他所批评的孔子,也并非孔子 本人,乃是专制政治的符号性存在。孔子及其价值理念,在后世没能摆脱被毒化与同化的厄 在精神层面,“和而不同”的理念,从被动的方面看,含有反抗政治强权或文化霸权的 压迫与同化之意;从积极意义看,则昭示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博大胸怀。 1.下列有关“和”与“同”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完全涵盖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实质,而“同”则忽略个性存在。 B.“和”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而“同”则排斥异己,消灭差别。 C.“和”强调事物的相成相济、互动互补,而“同”则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甚至灭亡 D.“和”强调多样性的统一,强调多样性的坚守,而“同”体现出单一性、纯粹性的倾向。 A.晏婴与齐景公分别以美味佳肴与动听的音乐为喻,强调了“和”与“同”的本质区多 2.下列有关古人对“和”的认识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河南省许昌市三校 2010—2011 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试题答案请一律写 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汉字中的“和”,渊源有自,其来尚矣,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所见。历史上“和”的 概念经历了由实转虚的演变过程,它逐渐从形而下的具体器物与感官经验抽象为形而上的价 值理念和精神诉求,用来表达协调、调和、协和、和谐、和睦、和平、平和等思想观念。“和” 成为涵盖自然(天地人)、社会(群家己)、内心(情欲意)等层面与音乐、绘画、饮食和养 生等领域的基本原则,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规定。可以说,一个“和”字, 差不多道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 先贤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用今人的流行话语说,“和” 讲的就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而“同” 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整齐划一。“同”的这种单一性、纯粹性的倾向,最 终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直至灭亡;而“和”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对立因素之间 的并存与交融,两者相成相济,互动互补,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 古人对“和”与“同”的异同与优劣有着深刻的洞识。《左传•昭公二十年》载,齐国晏 婴与齐景公论“和”“同”之别,他指出:“和如羹焉”,和“五味”才成美味佳肴;“声亦如 味”,和“六律”、“七音”方为悦耳动听的音乐。相反,“同之不可也如是”,一种调料难免 乏味,一种声音让人厌烦。在此基础上,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题,并把和同与否 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与《中庸》所载的孔 子“君子和而不流”的说法,意义相近。孔子将事事苟同、不讲原则的人讥为“乡愿”,即 好好先生,他批评说:“乡愿,德之贼也。”章太炎在《诸子学略说》中说:“所谓中庸,实 无异于乡愿……若夫逢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则一国皆称愿人。所谓中庸者, 是国愿,是有甚于乡愿者也。”章太炎的这段话是很有见地的,他提出儒家虽然力图划清“中 庸”与“乡愿”之界限,但是“中庸”的随时而动,与“乡愿”的见风使舵实质上没有什么 太大的区别。应该说,被章太炎贬为“乡愿”、“国愿”的中庸,并不是先哲追慕的理想层面 与理论形态的中庸,而是指它在历史上扭曲变形的社会表现;他所批评的孔子,也并非孔子 本人,乃是专制政治的符号性存在。孔子及其价值理念,在后世没能摆脱被毒化与同化的厄 运。 在精神层面,“和而不同”的理念,从被动的方面看,含有反抗政治强权或文化霸权的 压迫与同化之意;从积极意义看,则昭示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博大胸怀。 1.下列有关“和”与“同”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和”完全涵盖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实质,而“同”则忽略个性存在。 B.“和”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而“同”则排斥异己,消灭差别。 C.“和”强调事物的相成相济、互动互补,而“同”则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甚至灭亡。 D.“和”强调多样性的统一,强调多样性的坚守,而“同”体现出单一性、纯粹性的倾向。 2.下列有关古人对“和”的认识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晏婴与齐景公分别以美味佳肴与动听的音乐为喻,强调了“和”与“同”的本质区别
B.孔子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题的根本目的在于规范君子与小人最根本的区分标准 C.在章太炎看来,不论其实质,还是危害程度,“中庸”与“乡愿”没有本质区别。 D.古人对于“和”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也往往与道德或政治产生某种必 然的联系 3.下列各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和”字的汉字构成与最初意义来看,“和”主要应该与某种具体的器物有关 B.“和”所强调的多样性坚守正是万物相互交融的门径,也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 门 C.“和而不同”既有反抗压迫、反抗同化的内涵,又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要 D.被章太炎贬为“乡愿”“国愿”的中庸是先哲追慕的理想层面与理论形态的中庸在 历史上扭曲变形的社会表现。 、古代诗文的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 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 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 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 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车驾 幸许昌,问邈曰:“颇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毙于谷阳,御叔罚于饮酒,臣嗜同 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帝大笑,顾左右日:“名不虚 立。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值诸葛亮出祁 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大守等击南安贼,破之。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修武 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乃支州界军用之 余。市金帛骏马,以供中国。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然后率以仁 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西城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 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 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 之,随时供给其家。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僚敬惮之。公事去官。后为光禄大夫,数岁 即拜司空,邈叹日:“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别缺,岜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嘉平 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日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注]①指饮酒而醉。②战国时期齐国丑女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竟坐得免刑 坐:因为 B.而臣以醉见识 见:被 C.应死者乃斩以徇 徇:示众 D.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还:又,再 5.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是徐邈“肃清州界”举措的一组是()(3分) ①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 ②市金帛骏马,以供中国 ⑧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④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 ⑤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 ⑥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③④⑤
B.孔子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题的根本目的在于规范君子与小人最根本的区分标准。 C.在章太炎看来,不论其实质,还是危害程度,“中庸”与“乡愿”没有本质区别。 D.古人对于“和”的认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也往往与道德或政治产生某种必 然的联系。 3.下列各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从“和”字的汉字构成与最初意义来看,“和”主要应该与某种具体的器物有关。 B.“和”所强调的多样性坚守正是万物相互交融的门径,也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 门。 C.“和而不同”既有反抗压迫、反抗同化的内涵,又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要 义。 D.被章太炎贬为“乡愿”“国愿”的中庸是先哲追慕的理想层面与理论形态的中庸在 历史上扭曲变形的社会表现。 二、古代诗文的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 史。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 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 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 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车驾 幸许昌,问邈曰:“颇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毙于谷阳,御叔罚于饮酒,臣嗜同二 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 立。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至,值诸葛亮出祁 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大守等击南安贼,破之。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修武 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乃支州界军用之 余。市金帛骏马,以供中国。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 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西城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 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 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 之,随时供给其家。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迁为司隶校尉,百僚敬惮之。公事去官。后为光禄大夫,数岁 即拜司空,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别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遂固辞不受。嘉平 元年,年七十八。以大夫薨于家,用公礼葬,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注]①指饮酒而醉。②战国时期齐国丑女。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竟坐得免刑 坐:因为 B.而臣以醉见识 见:被 C.应死者乃斩以徇 徇:示众 D.正始元年,还为大司农 还:又,再 5.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是徐邈“肃清州界”举措的一组是( )(3 分) ①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太守等击南安贼,破之 ②市金帛骏马,以供中国 ⑧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④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 ⑤西域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 ⑥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得知徐邈违令饮酒而大怒,准备处罚徐邈,最终因为校事赵达和度辽将军鲜于 辅的劝谏才得免 B.魏文帝认为凉州距内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 领护羌校尉。徐邈不负所望,最终使凉州界内清静安宁 C.为了稳定边界,徐邈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并通过兴办学校、教化民众等措 施,使社会风气逐渐好转 D.朝廷任命徐邈为司空,徐邈认为百官都害怕他,且自己又老又病,不宜担任此官职, 最终坚决推辞不到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5分) (2)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别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问题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间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 8.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5分) 9.刘熙载说过:“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 书者必争此一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 向这一句的?(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 (2)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没有名字的东西 (法国)奈保尔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但是, 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 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 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 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个没有名字的东西。 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 我觉得波普特别健谈。他谈的都是关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我发觉他真的很爱 跟我说话。 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哈特常说:“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 波普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岀去工作。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波普说,“女 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正男人也干不好。 有一天,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来绕去。 波普说:“你阿姨走了,孩子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太祖得知徐邈违令饮酒而大怒,准备处罚徐邈,最终因为校事赵达和度辽将军鲜于 辅的劝谏才得免。 B.魏文帝认为凉州距内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 领护羌校尉。徐邈不负所望,最终使凉州界内清静安宁。 C.为了稳定边界,徐邈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并通过兴办学校、教化民众等措 施,使社会风气逐渐好转. D.朝廷任命徐邈为司空,徐邈认为百官都害怕他,且自己又老又病,不宜担任此官职, 最终坚决推辞不到任。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5 分) (2)邈叹曰:“三公论道之官,无其人别缺,岂可以老病忝之哉?”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问题。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精舍,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 8.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5 分) 9.刘熙载说过:“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 书者必争此一笔。”你认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如何拱 向这一句的?(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羽化而登仙。 (2)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 (3) ,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没有名字的东西 (法国)奈保尔 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但是, 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不过波普可从不闲着。他总是在锤呀、锯呀、刨呀,忙得 不亦乐乎。我喜欢看他工作。我喜欢那些木头——乔木、香树和蟾蜍树的香味,我喜欢那 些木屑的颜色;也喜欢那些锯末像粉一样撒在波普卷曲的头发上。 “你在做什么呀,波普先生?”我问。 波普总是说:“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我在做一个没有名字的东西。” 我就喜欢波普这一点。我觉得他就像个诗人。 我觉得波普特别健谈。他谈的都是关于生死、工作之类的严肃话题,我发觉他真的很爱 跟我说话。 但在街上,波普却不是招人喜欢的人。哈特常说:“你们听,波普也太傲气了。” 波普从不挣钱,都是老婆出去工作。好在他们没有孩子,这样倒也方便。波普说,“女 人爱干活就让她们干吧,反正男人也干不好。” 有一天,我发现波普在他的工棚里伤心。他坐在一块木板上,拿木屑在手指上缠来绕去。 波普说:“你阿姨走了,孩子
去哪儿了,波普先生?” 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他说到这便再没往下说。 波普的工棚里不再有锤子和锯子声。木屑闻起来也不新鲜了,颜色也变黑了,几乎像烂 泥一样。波普开始酗酒,他身上有一股朗姆酒味,经常大哭大叫,然后就发火想打人。这使 他被那帮人接纳了 哈特说:“我们过去错怪了波普,他是个好汉,和我们一样。” 波普从不以为我年纪小,有些话不该对我讲。 孩子,等你到了我这把年纪〃有一次他说,“你会发现你—心喜欢的东西一旦得到后, 你就不再会珍惜它们了。 他讲话就这个风格,像谜一样 终于有一天,波普离开了我们 波普回来后完全换了个人。我一跟他说话他就对我大吼大叫 哈特说:“你们看,女人把那家伙整疯了。” 往日那熟悉的声音又从波普的工棚里传了岀来。他拼命干活。我真想知道他是否还在做 没有名字的东西,但我害怕没敢问他。 他往工棚里拉了一盏电灯,开始在夜间干活。他家门外总停着许多车子,将东西拉进拉 后来波普又忙着漆房子,将房子漆成大绿色,又将屋顶漆成大红。哈特说:“这家伙准 疯了。”又补充道:“怕是他又要做新郎官了。 哈特没有全说错。大约两星期后的一天,波普回来了,还带来了—个女人,是他老婆 我的阿姨。波普很快又恢复了过去的生活方式他仍然把时间都花在做那没有名字的东西上 他又停止了工作,他老婆又到我们学校附近的那户人家做了厨娘 后来发生的事太突然,我们都不知道会出这种事。哈特也是读了报纸后才知道的:小木 匠被捕入狱。 这太不可思议了,原来波普是个作恶多端的梁上君子。所有那些新家具,用哈特的话说 都不是波普做的。他偷来别人的东西然后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实际上他偷的东西太多,有 时只好把不要的那些卖掉。他就是这么被抓住的。现在我们才明白以前为什么总有许多车子 停在波普家门口 哈特说出了我们大家的心里话。他说:“这老兄真笨,为什么他要去卖他偷来的东西呢? 告诉我。为什么? 我们都认为他这么做确实太蠢 波普出狱后成了英雄。他成了那帮小子中的一员。但对我来说,他变了。这种变化使我 伤心。 因为他开始干活了。 他开始为别人做莫利斯式椅子、桌子和衣橱。 有一次我问他:“波普先生,你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呀?”他竞臭骂了我通。 你他妈的真讨厌;他说,“快滚开,否则我非揍你不可。 (注:奈保尔,英国作家,获得2001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一开始,作者就叙述了波普的独特,“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 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但是,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 这些矛盾的叙述,让人对波普产生好奇。 B.小说开头描写波普乐此不疲忙碌的情形,突出了波普的勤奋,表达了我对波普的 赞美欣赏之情,为下文写波普的转变铺垫。 C.波普原来在街上却不招人喜欢,被人们视为傲气、懒惰,后来被哈特等人接纳, 被认为是和他们一样的好汉。这说明波普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意识到自己应该 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D.小说的结尾,“我”追问波普先生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说明“我”并不 理解波普的变化,“我”仍然希望波普还是原来那个爱和“我”说话的波普 E.小说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来展开情节,详尽地描写了波普转变的心理过程,为读者
“去哪儿了,波普先生?” “啊,孩子!这个问题提得好。”他说到这便再没往下说。 波普的工棚里不再有锤子和锯子声。木屑闻起来也不新鲜了,颜色也变黑了,几乎像烂 泥一样。波普开始酗酒,他身上有一股朗姆酒味,经常大哭大叫,然后就发火想打人。这使 他被那帮人接纳了。 哈特说:“我们过去错怪了波普,他是个好汉,和我们一样。” 波普从不以为我年纪小,有些话不该对我讲。 “孩子,等你到了我这把年纪,”有一次他说,“你会发现你一心喜欢的东西一旦得到后, 你就不再会珍惜它们了。” 他讲话就这个风格,像谜一样。 终于有一天,波普离开了我们。 波普回来后完全换了个人。我一跟他说话他就对我大吼大叫。 哈特说:“你们看,女人把那家伙整疯了。” 往日那熟悉的声音又从波普的工棚里传了出来。他拼命干活。我真想知道他是否还在做 没有名字的东西,但我害怕没敢问他。 他往工棚里拉了一盏电灯,开始在夜间干活。他家门外总停着许多车子,将东西拉进拉 出。后来波普又忙着漆房子,将房子漆成大绿色,又将屋顶漆成大红。哈特说:“这家伙准 疯了。”又补充道:“怕是他又要做新郎官了。” 哈特没有全说错。大约两星期后的一天,波普回来了,还带来了一个女人,是他老婆, 我的阿姨。波普很快又恢复了过去的生活方式,他仍然把时间都花在做那没有名字的东西上。 他又停止了工作,他老婆又到我们学校附近的那户人家做了厨娘。 后来发生的事太突然,我们都不知道会出这种事。哈特也是读了报纸后才知道的:小木 匠被捕入狱。 这太不可思议了,原来波普是个作恶多端的梁上君子。所有那些新家具,用哈特的话说 都不是波普做的。他偷来别人的东西然后把它们重新组装起来。实际上他偷的东西太多,有 时只好把不要的那些卖掉。他就是这么被抓住的。现在我们才明白以前为什么总有许多车子 停在波普家门口。 哈特说出了我们大家的心里话。他说:“这老兄真笨,为什么他要去卖他偷来的东西呢? 告诉我。为什么? 我们都认为他这么做确实太蠢。 波普出狱后成了英雄。他成了那帮小子中的一员。但对我来说,他变了。这种变化使我 伤心。 因为他开始干活了。 他开始为别人做莫利斯式椅子、桌子和衣橱。 有一次我问他:“波普先生,你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呀?”他竞臭骂了我一通。 “你他妈的真讨厌,”他说,“快滚开,否则我非揍你不可。” (注:奈保尔,英国作家,获得 2001 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一开始,作者就叙述了波普的独特,“波普自称是个木匠,可他的建造物只有 自家后院芒果树下的那个马口铁小工棚。但是,就是这么个小工棚他也没有盖完。” 这些矛盾的叙述,让人对波普产生好奇。 B. 小说开头描写波普乐此不疲忙碌的情形,突出了波普的勤奋,表达了我对波普的 赞美欣赏之情,为下文写波普的转变铺垫。 C. 波普原来在街上却不招人喜欢,被人们视为傲气、懒惰,后来被哈特等人接纳, 被 认为是和他们一样的好汉。这说明波普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意识到自己应该 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D.小说的结尾,“我”追问波普先生什么时候再做没有名字的东西,说明“我”并不 理解波普的变化,“我”仍然希望波普还是原来那个爱和“我”说话的波普。 E.小说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来展开情节,详尽地描写了波普转变的心理过程,为读者
展示了波普的人生转变,也展示了作者的非凡的洞察力 (2)“我”眼中的波普与众人眼中的波普有什么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6分) (3)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4)波普从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到做有名字的东西,他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认为 这种变化是可喜,还是可悲?请结合文本,陈述你的观点并做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亦雅亦俗汪曾祺 黄波 出到王曾祺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版的,一为《文与画》, 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二为《五味》,均为谈吃的美文。其实汪氏小 说集散文集舍中均有购藏,这次再度解囊,实在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 把玩。在开始回暖的阳光下,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随便翻翻,我突然想起,汪先生的诞辰(3 月5日)就要到了。 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 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 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这回重读的汪曾祺作品,均非其专攻 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 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他自 己婉辞“美食家”的桂冠时,即以此为谦谢的理由,说:“大菜,我做不了。我到海南岛去 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不喜“大菜”,只好 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犹如作诗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 袁枚在一封书信中就说:“饮食之道不可以随众,尤不可以务名。燕窝、海参,虚名之士也 盗他味以为己味。他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正和汪曾褀把“鱼 翅″轻轻抛在-一边如岀一辙。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则,过犹 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要在显 贵府上打秋风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而汪曾褀不同,他-下笔,我们就 知道,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饮食道,汪曾祺嗜好从选料、收拾到调配、下厨,都不 假手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到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而他通过那些淡淡的 文字,又把这种趣味传递给了我们。所以,简直没有资格上餐桌的拌萝卜丝,在他手里和眼 里竟是这般精致,“小红水萝卜,南方叫杨花萝卜′,因为是杨花飘时上市的。洗净,去根 须,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 颜色可爱。”黄瓜皮在他那里也是下酒的佳品,“黄瓜切成寸断,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 如带,成卷。…扦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此法得之海拉尔一曾治过 国宴的厨师。一盘瓜皮,所费不过四五角钱耳。”“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世间老饕甚多, 不知道有多少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记脆声? 汪曾祺作画,他自己说“无师法”,只是“瞎抹″,也许近于事实,因为他原无意在画家 中争一席地。汪氏之画是真正的“写意”,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 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这也不算稀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值得注意的, 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齐白石的 画,间有乡野小品,但像汪曾褀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 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 菜都是自己去买的。……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 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有不喜欢汪曾褀的人讥讽他像遗老,可谁曾见过“爱逛菜市”、在买菜 中体味“生之喜悦”的遗老?是的,汪曾祺雅,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 装不出来的 汪曾褀让我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我以为 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土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 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邻居杀只鸡邀陶渊明同享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赴席的好诗;
展示了波普的人生转变,也展示了作者的非凡的洞察力。 (2)“我”眼中的波普与众人眼中的波普有什么不同? 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6 分) (3)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6 分) (4)波普从做没有名字的东西到做有名字的东西,他的人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认为 这种变化是可喜,还是可悲? 请结合文本,陈述你的观点并做分析。(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亦雅亦俗汪曾祺 黄 波 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版的,一为《文与画》, 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二为《五味》,均为谈吃的美文。其实汪氏小 说集散文集舍中均有购藏,这次再度解囊,实在是这两本小书装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 把玩。在开始回暖的阳光下,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随便翻翻,我突然想起,汪先生的诞辰(3 月 5 日)就要到了。 我不懂文学,当代作家作品寓目者极少,而汪曾祺是这极少数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可是 说到喜欢的理由,一时又无从置答。喜欢其文字的清和雅?喜欢他于文字中透露的那种仿佛 不经意的淡淡的情致?……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这回重读的汪曾祺作品,均非其专攻 所在,不过是其创作之余事,居然对上面这个连自己也茫然的问题若有所悟。 汪曾祺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拌菠菜、干丝、豆汁儿、芸豆……都是家常物什。他自 己婉辞“美食家”的桂冠时,即以此为谦谢的理由,说:“大菜,我做不了。我到海南岛去, 东道主送了我好些鱼翅,我放在那里一直没有动,因为不知道怎么做。”不喜“大菜”,只好 “小菜”,这本系文人故习,犹如作诗不能露出富贵气一样。著有《随园食单》的清代诗人 袁枚在一封书信中就说:“饮食之道不可以随众,尤不可以务名。燕窝、海参,虚名之士也, 盗他味以为己味。”他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正和汪曾祺把“鱼 翅”轻轻抛在一边如出一辙。不过,文人的这种习性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才行,否则,过犹 不及,容易显出几分矫饰的味道,像袁枚就多少有一点,因为我们很难想象,时不时要在显 贵府上打秋风的他,会一心把那张馋嘴放在家常小菜上。而汪曾祺不同,他一下笔,我们就 知道,这些小东西,他是真喜欢。饮食一道,汪曾祺嗜好从选料、收拾到调配、下厨,都不 假手外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享受到的不仅是食之味,更是食之趣,而他通过那些淡淡的 文字,又把这种趣味传递给了我们。所以,简直没有资格上餐桌的拌萝卜丝,在他手里和眼 里竟是这般精致,“小红水萝卜,南方叫‘杨花萝卜’,因为是杨花飘时上市的。洗净,去根 须,不可去皮。斜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愈细愈好。加少糖,略腌,即可装盘,轻红嫩白, 颜色可爱。”黄瓜皮在他那里也是下酒的佳品,“黄瓜切成寸断,用水果刀从外至内旋成薄条, 如带,成卷。……扦瓜皮极脆,嚼之有声,诸味均透,仍有瓜香。此法得之海拉尔一曾治过 国宴的厨师。一盘瓜皮,所费不过四五角钱耳。”“嚼之有声”四字真是妙极!世间老饕甚多, 不知道有多少还会于大快朵颐中细品那一记脆声? 汪曾祺作画,他自己说“无师法”,只是“瞎抹”,也许近于事实,因为他原无意在画家 中争一席地。汪氏之画是真正的“写意”,略有一点构思,便信手挥洒,不过事经营,不刻 意求工,逸笔草草,以抒其意。这也不算稀奇,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值得注意的, 是其入画的对象,大蒜,红萝卜,扁豆花,盘中的一尾鱼,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齐白石的 画,间有乡野小品,但像汪曾祺这样主要地、大规模地以日常物事入画,似不多见。 汪曾祺文与人的风格还是他自己的文字说得最为到位。“做菜的乐趣第一是买菜,我做 菜都是自己去买的。……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市。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 令人感到生之喜悦。”有不喜欢汪曾祺的人讥讽他像遗老,可谁曾见过“爱逛菜市”、在买菜 中体味“生之喜悦”的遗老?是的,汪曾祺雅,但他更是俗的,他对世俗生活的热爱,装是 装不出来的。 汪曾祺让我想起两个古代文人,就是陶渊明和苏东坡。他们身上的一个共同点,我以为 可用一句话概括,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得,而同时他 们与世俗的亲近也是真诚的。邻居杀只鸡邀陶渊明同享,他会乐不可支地写一首赴席的好诗;
坡翁街头听人谈鬼,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 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 也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 伤”,是典型的土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文与画》和《五味》所看到的,则是 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土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这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 好的传统。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想—想,应该如何使这样的传统不致消失了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一为《文与画》,二为《五味》。原因是这两本小书装 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 B.作者喜欢汪曾祺是缘于他文与人的风格:其文字清新,且透露出那种仿佛不经意的 淡淡的情致:其人雅,但更是俗—一真正热爱世俗生活。 C.汪曾祺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一直到调配、下厨的全过程都独自 完成,从中享受做菜的趣味和菜的滋味 D.汪曾祺自称作画“无师法”,只是“瞎抹”,但从他画的对象和“写意”的风格来看, 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 E.汪曾祺为文,体现出传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趣味,其选材不写大奸大 恶、污秽之物,抒情节制,而让平民可亲可感。汪氏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有“士大 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2)请你结合文意谈谈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解。(6分) (3)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又将汪曾祺与陶渊明和苏轼比,试说说这两处对比的异同(6 分) (4)文章着重写“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作画,只是‘瞎抹’”皆属俗事,而文题是 亦俗亦雅”,结合原文,探究作者对“俗”、“雅”的处理是否得当,并谈谈你对“俗” 雅”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看了《让子弹飞》后,人们为姜文的演技所折服,大家认为他扮演的张麻子性格鲜 明,栩栩如生,真是绝了 B.近日,禹州农民时建峰因偷逃过路费368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消息如石破天惊, 时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C.河北大学校园内车祸案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一句“我爸是李刚”更是被网友编 排得沸沸扬扬。 D.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 十分火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有效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维护互联网市场秩序,工信部对腾讯和360公司恶意竞 争,侵犯用户合法权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给予了通报批评。 B.苏州“人跪狗”事件让我们深思,如何通过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杜绝人跪狗事件再 次发生,以切实维护人的尊严,仍将是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 C.襄城县制造的“中文”牌纯电动客车已正式批量下线,近日将交付许昌市公交公 司使用,这一举措显示了许昌市打造“低碳许昌”的决心和态度 D.为期40天的2011年春运于元月19日正式启动,铁道部联合各部门采取了提高运 力,改善售票条件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深受百姓欢迎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即使明知要失败、要毁灭 ②可见,悲剧精神是通过意志、勇气和自由褒扬一种精神胜利的状态 ③而不是着眼那真切的胜败 ④而不是悲观失望和消极颓废
坡翁街头听人谈鬼,说咱们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这样的文人,既耿介清高,又让我辈平民可 亲可感。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我们看他的小说和散文,抒情节制, 也不刻画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其矜持颇近于传统美学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 伤”,是典型的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而现在我们通过《文与画》和《五味》所看到的,则是 一个世俗化、平民化的汪曾祺。“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这可说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很 好的传统。但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想一想,应该如何使这样的传统不致消失了。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作者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一为《文与画》,二为《五味》。原因是这两本小书装 帧精致,开本小巧,也便于把玩。 B.作者喜欢汪曾祺是缘于他文与人的风格:其文字清新,且透露出那种仿佛不经意的 淡淡的情致;其人雅,但更是俗——真正热爱世俗生活。 C.汪曾祺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一直到调配、下厨的全过程都独自 完成,从中享受做菜的趣味和菜的滋味。 D.汪曾祺自称作画“无师法”,只是“瞎抹”,但从他画的对象和“写意”的风格来看, 他的画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 。 E.汪曾祺为文,体现出传统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趣味,其选材不写大奸大 恶、污秽之物,抒情节制,而让平民可亲可感。汪氏如陶渊明、苏轼一样有“士大 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 (2)请你结合文意谈谈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理解。(6 分) (3)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又将汪曾祺与陶渊明和苏轼比,试说说这两处对比的异同 .....(6 分) (4)文章着重写“谈吃,一点儿也不气派”,“作画,只是‘瞎抹’”皆属俗事,而文题是 “亦 俗亦雅”,结合原文,探究作者对“俗”、“雅”的处理是否得当,并谈谈你对“俗”、 “雅”的理解。(8 分) 第 II 卷 表达题(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看了《让子弹飞》后,人们为姜文的演技所折服,大家认为他扮演的张麻子性格鲜 明,栩栩如生 ....,真是绝了。 B.近日,禹州农民时建峰因偷逃过路费 368 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消息如石破天惊 ...., 一时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C.河北大学校园内车祸案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一句“我爸是李刚”更是被网友编 排得沸沸扬扬 ....。 D.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 ....,销售场面 十分火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为有效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维护互联网市场秩序,工信部对腾讯和 360 公司恶意竞 争,侵犯用户合法权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给予了通报批评。 B.苏州“人跪狗”事件让我们深思,如何通过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杜绝人跪狗事件再 次发生,以切实维护人的尊严,仍将是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 C.襄城县制造的 “中文”牌纯电动客车已正式批量下线,近日将交付许昌市公交公 司使用,这一举措显示了许昌市打造“低碳许昌”的决心和态度。 D.为期 40 天的 2011 年春运于元月 19 日正式启动,铁道部联合各部门采取了提高运 力,改善售票条件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深受百姓欢迎。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①即使明知要失败、要毁灭 ②可见,悲剧精神是通过意志、勇气和自由褒扬一种精神胜利的状态 ③而不是着眼那真切的胜败 ④而不是悲观失望和消极颓废
⑤也要满怀希望地去拼争 ⑥悲剧精神的精髓应是对人生遭际的反抗 。但是中国民族求安求稳的心理却给古典悲剧续上了一个个“好”结局。 于是本欲以悲剧鼓舞生命的反抗与壮伟,却又无奈地落入了世俗的幸福之中。 A.⑥④①⑤②③ B.⑥③①⑤②④ C.②①⑤④③⑥ D.②①③⑤④⑥ 16.请用简洁的文字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不超过00 字。(5分)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山东省教育厅日前下发通知,严禁各级教育行政部 门和中小学校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 他们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 无独有偶,湖北的部分学校也早就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众所周知 的“昔孟母,择邻处”被删除,广为流传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在 书中不见了踪影。 17.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形成整齐的排比句式。(6分) 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找到开阔和豁达;欣赏蓝天,自然会在蓝天的辽阔中 拓宽视野和胸襟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宋诗,选准角度,展开联想,联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60分)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疃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参考答案 1.A(A.对“和”的表述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差不多道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
⑤也要满怀希望地去拼争 ⑥悲剧精神的精髓应是对人生遭际的反抗 。但是中国民族求安求稳的心理却给古典悲剧续上了一个个“好”结局。 于是本欲以悲剧鼓舞生命的反抗与壮伟,却又无奈地落入了世俗的幸福之中。 A.⑥④①⑤②③ B.⑥③①⑤②④ C.②①⑤④③⑥ D.②①③⑤④⑥ 16.请用简洁的文字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不超过 l00 字。(5 分)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山东省教育厅日前下发通知,严禁各级教育行政部 门和中小学校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 他们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 无独有偶,湖北的部分学校也早就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众所周知 的“昔孟母,择邻处”被删除,广为流传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在 书中不见了踪影。 17.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形成整齐的排比句式。(6 分) 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找到开阔和豁达;欣赏蓝天,自然会在蓝天的辽阔中 拓宽视野和胸襟; , ; , 。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宋诗,选准角度,展开联想,联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 文章。(60 分)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参考答案 一、 1.A(A.对“和”的表述扩大了范围,原文是“差不多道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
2.D(A.“晏婴与齐景公分别以本质区别”的说法不正确,从文中的表述看,应是“晏 婴以…本质区别”:B.孔子提出的两个结论性的观点不带有明确的目的关系;C.章 太炎认为,两者在危害程度上是不同的。) 3.B(原文是说“和”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对立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两者相成 相济,互动互补,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 4.D(还,回来,返回朝廷。) 5.C。(②是为了供给中原地区所需:⑤是对徐邈功绩的评价,不是“举措”) 6.C。(A项,校事赵达是报告徐邈饮酒之事,并未劝谏;B项,不是“魏文帝”,应是“魏 明帝”:D项,“百官都害怕他”不是他不担任司空一职的理由。) 7.(1)然后以仁义劝导百姓,建立学校,申明教化和法令,进用善良的人,贬黜邪恶之辈 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渐树立起来,百姓都归顺于官府。 (2)徐邈感叹说:“三公是讨论国家大政的官员,没有合适的人选便空着位置,怎么能 让我这样又老又病的人充任呢?” 8.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画”字,则似言峰之本无,(1分)却由造物以云为 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其色泽鲜润,这就不但写出峰的美妙如画,(2 分)而且传出“望”者的惊奇与愉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2分) 9.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最后一句。首句未写登山,先就溪上闻钟,点出“柏林寺 同时又逗起舟中人登山之想。这不是诗的主笔,但它是有所“拱向”,引起后文登眺之 事。次句也是“拱向”题旨的妙笔,“度”字已暗示穷尽“深松”,而达于精舍一—“柏 林寺”,行人眼前豁然开朗。第三句“青”字突现,便使人眼明,“霁后云犹在”,但 这已不是浓郁的乌云,而是轻柔明快的白云,登览者怡悦的心情可知。此句由山带出云 又是为下句进而由云衬托西南诸峰作了一笔铺垫。尾句才是全诗点睛之笔。只有经过从 溪口穿深林一番幽行之后,这里的画面才见得特别精彩;只有经过登攀途中的一番情绪 酝酿,这里的发现才令人尤为愉快。用刘煕载的话说,那就是,诗人“争”得这一笔的 成功,与“余笔”的配合是分不开的。(第一问2分,第二问解析4分,前三句一句解 析1分,尾句总结1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11.(1)解析:(选E得3分,小说中并没有详尽描写波普转变的心理过程,选C得2分, “波普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错误,选B得1分,突出了波普的“勤奋”不准确,最 主要的应该是突出他的“诗意情怀”。) (2)①“我”眼中的波普热情、健谈、具有诗人气质,后来变得嚣张,令人害怕:众 人眼中的波普傲慢、无用、不受欢迎,后来变成了英雄。(4分) ②这种不同表现了理想世界(儿童世界)与现实生活(成人世界)价值观的不同取向 (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3)①“我”是故事的见证人,以“我”来展现主人公的形像 ②“我”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借“我”的情感态度揭示了作品主题 ③第一人称“我”的使用,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真实自然; (6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3点得6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4)从追求精神(诗意)(理想)到追求物质(实际)(现实)。(2分)
2.D(A.“晏婴与齐景公分别以……本质区别”的说法不正确,从文中的表述看,应是“晏 婴以……本质区别”;B.孔子提出的两个结论性的观点不带有明确的目的关系;C.章 太炎认为,两者在危害程度上是不同的。) 3.B(原文是说“‘和’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对立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两者相成 相济,互动互补,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 二、 4.D(还,回来,返回朝廷。) 5.C。(②是为了供给中原地区所需;⑤是对徐邈功绩的评价,不是“举措”) 6.C。(A 项,校事赵达是报告徐邈饮酒之事,并未劝谏;B 项,不是“魏文帝”,应是“魏 明帝”;D 项,“百官都害怕他”不是他不担任司空一职的理由。) 7.(1)然后以仁义劝导百姓,建立学校,申明教化和法令,进用善良的人,贬黜邪恶之辈, 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渐树立起来,百姓都归顺于官府。 (2)徐邈感叹说:“三公是讨论国家大政的官员,没有合适的人选便空着位置,怎么能 让我这样又老又病的人充任呢?” 8.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画”字,则似言峰之本无,(1 分)却由造物以云为 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其色泽鲜润,这就不但写出峰的美妙如画,(2 分)而且传出“望”者的惊奇与愉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2 分) 9.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最后一句。首句未写登山,先就溪上闻钟,点出“柏林寺”, 同时又逗起舟中人登山之想。这不是诗的主笔,但它是有所“拱向”,引起后文登眺之 事。次句也是“拱向”题旨的妙笔,“度”字已暗示穷尽“深松”,而达于精舍——“柏 林寺”,行人眼前豁然开朗。第三句“青”字突现,便使人眼明, “霁后云犹在”,但 这已不是浓郁的乌云,而是轻柔明快的白云,登览者怡悦的心情可知。此句由山带出云, 又是为下句进而由云衬托西南诸峰作了一笔铺垫。尾句才是全诗点睛之笔。只有经过从 溪口穿深林一番幽行之后,这里的画面才见得特别精彩;只有经过登攀途中的一番情绪 酝酿,这里的发现才令人尤为愉快。用刘熙载的话说,那就是,诗人“争”得这一笔的 成功,与“余笔”的配合是分不开的。(第一问 2 分,第二问解析 4 分,前三句一句解 析 1 分,尾句总结 1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三、 11.(1)解析:(选 E 得 3 分,小说中并没有详尽描写波普转变的心理过程,选 C 得 2 分, “波普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错误,选 B 得 1 分,突出了波普的“勤奋”不准确,最 主要的应该是突出他的“诗意情怀”。) (2)①“我”眼中的波普热情、健谈、具有诗人气质,后来变得嚣张,令人害怕;众 人眼中的波普傲慢、无用、不受欢迎,后来变成了英雄。(4 分) ②这种不同表现了理想世界(儿童世界)与现实生活(成人世界)价值观的不同取向。 (2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3)①“我”是故事的见证人,以“我”来展现主人公的形像。 ②“我”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借“我”的情感态度揭示了作品主题。 ③第一人称“我”的使用,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距离,真实自然; (6 分,写出一点得 2 分,写出 3 点得 6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4)从追求精神(诗意)(理想)到追求物质(实际)(现实)。(2 分)
可悲:是对现实的妥协。(2分)①消失了理想和诗意的生活,工作就会失去情趣性 尽情想像的创造性就会缺失,与世俗趋同的人生将会是平庸的人生。②波普本来一直都 在抗拒命运,最后我的追问触发的他的愤怒,招致臭骂,说明在他的内心深处,诗意的 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不愿提及的伤痛,一个遥远美丽的梦,“做有名字的东西”是对现实 生活不得已的妥协。(4分,要求考生围绕观点做充分阐述,结合文本,大意符合即可) 可喜:生活的压力需要每一个人面对现实。(2分)①虽诗意但脱离现实的生活,必然 会被生活抛弃,走出理想的空中楼阁,脚踏实地生活和工作,是真实而理性的人生。② 波普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作为一个充满诗意的人的时候,他不断地和现实发生冲突, 最终在经历了生活的变迁后,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他开始做有名字的东西就是最好 的证明。(4分,要求考生围绕观点做充分阐述,结合文本,大意符合即可) 四 实用类文本 (1).B理解全面给3分,E,理解准确,和主旨关系密切,给2分,A项正确,但过 于直白浅显,给1分,C项“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错,D项“他的画 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与原文不符。) (2).(6分)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说快乐和悲伤都要有节制,不要走向两个极 端。②既有高雅的趣味,又有与世俗亲近的真诚。③写诗为文抒情有节制,不刻画 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保持一种高尚的矜持。(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 答对即可) (3).①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是要比出二人的同中之异:袁枚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 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两者如出一辙,然而汪曾 祺对家常小菜的喜欢才是真喜欢。②与陶渊明和苏轼比,是要比出异中之同:他们身上 的一个共同点,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他们与世俗 的亲近也是真诚的。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6分每答出一点给3 分,意思对即可。) (4).(8分):观点明确,给1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4分;联系现实谈看法3 分) 文中写汪曾祺先生的雅:有“不喜“大菜',只喜“小菜'这样的文人故习”;作画是‘写 意’,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1分)他的俗:喜欢的小菜都是家常物什,喜欢画 的对象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1分)写他的“俗”,其实是写他对世俗生活的本真热爱, 同时又突出了他不同于一般文人的“雅”。亦俗亦雅,相得益彰,写出了如陶渊明、苏轼 一样既耿介清高,又让平民可亲可感的汪老形象。(2分) 13.C(A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B指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用于“消息” 属误用。C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D十家有九家一无所 有。形容因灾荒,战乱和横征暴敛使人民贫困.破产,流亡的悲惨景象。) 14.B(A介词“对“缺少宾语。C“显示”与“决心和态度”不完全搭配。D句式杂糅。) 16.参考观点:赞同删改经典的做法。可以围绕经典中的糟粕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去分析 反对删改经典的做法。若人为地把作为一个整体的经典割裂开,学生将无法吸收其精髓, 也不知道什么是糟粕。对传统经典作品的切割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和误导,使学生失去 自己探究和分析鉴别的能力。‘去其糟粕’同样是学习的过程 无论何种看法,都要观点鲜明,言之成理 17.参考答案欣赏小草,自然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著与希望;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 树的茂盛中发现高大与挺拔。(或“欣赏雄鹰,自然会在雄鹰的矫健中获得坚强和勇敢
可悲:是对现实的妥协。(2 分)①消失了理想和诗意的生活,工作就会失去情趣性, 尽情想像的创造性就会缺失,与世俗趋同的人生将会是平庸的人生。②波普本来一直都 在抗拒命运,最后我的追问触发的他的愤怒,招致臭骂,说明在他的内心深处,诗意的 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不愿提及的伤痛,一个遥远美丽的梦,“做有名字的东西”是对现实 生活不得已的妥协。(4 分,要求考生围绕观点做充分阐述,结合文本,大意符合即可) 可喜:生活的压力需要每一个人面对现实。(2 分)①虽诗意但脱离现实的生活,必然 会被生活抛弃,走出理想的空中楼阁,脚踏实地生活和工作,是真实而理性的人生。② 波普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作为一个充满诗意的人的时候,他不断地和现实发生冲突, 最终在经历了生活的变迁后,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他开始做有名字的东西就是最好 的证明。(4 分,要求考生围绕观点做充分阐述,结合文本,大意符合即可) 四、 12.实用类文本 (1).B 理解全面给 3 分,E ,理解准确,和主旨关系密切,给 2 分,A 项正确,但过 于直白浅显,给 1 分,C 项“喜欢从菜市选料如萝卜、黄瓜、鱼翅类”错,D 项“他的画 是雅致的,其创意似不多见 ”与原文不符。) (2).(6 分)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说快乐和悲伤都要有节制,不要走向两个极 端。②既有高雅的趣味,又有与世俗亲近的真诚。 ③写诗为文抒情有节制,不刻画 大奸大恶,更不以污秽的东西入文,保持一种高尚的矜持。(每答对一点给 2 分,意思 答对即可) (3).①文章将汪曾祺与袁枚比,是要比出二人的同中之异:袁枚讥讽为世人所艳称的 “燕窝、海参”为“虚名之士”,汪曾祺把“鱼翅”轻轻抛在一边,两者如出一辙,然而汪曾 祺对家常小菜的喜欢才是真喜欢。②与陶渊明和苏轼比,是要比出异中之同:他们身上 的一个共同点,即“士大夫的趣味,平民的情怀”。陶、苏的风雅自不消说,他们与世俗 的亲近也是真诚的。汪曾祺继承的,正是陶渊明和苏东坡的余韵。(6 分每答出一点给 3 分,意思对即可。) (4).(8 分):观点明确,给 1 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4 分;联系现实谈看法 3 分) 文中写汪曾祺先生的雅:有“不喜 ‘大菜’,只喜 ‘小菜’这样的文人故习”;作画是 ‘写 意’,大体还是传统文人画的路子。(1 分)他的俗:喜欢的小菜都是家常物什,喜欢画 的对象完全的生活化平民化。(1 分)写他的“俗”,其实是写他对世俗生活的本真热爱, 同时又突出了他不同于一般文人的“雅”。亦俗亦雅,相得益彰,写出了如陶渊明、苏轼 一样既耿介清高,又让平民可亲可感的汪老形象。(2 分) 13.C(A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B 指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用于“消息” 属误用。C 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D 十家有九家一无所 有。形容因灾荒,战乱和横征暴敛使人民贫困.破产.流亡的悲惨景象。) 14.B(A 介词“对“缺少宾语。C“显示”与“决心和态度”不完全搭配。D 句式杂糅。) 15.A 16.参考观点:赞同删改经典的做法。可以围绕经典中的糟粕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去分析。 反对删改经典的做法。若人为地把作为一个整体的经典割裂开,学生将无法吸收其精髓, 也不知道什么是糟粕。对传统经典作品的切割容易给学生造成误解和误导,使学生失去 自己探究和分析鉴别的能力。‘去其糟粕’同样是学习的过程。 无论何种看法,都要观点鲜明,言之成理 17.参考答案 欣赏小草,自然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著与希望;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 树的茂盛中发现高大与挺拔。(或“欣赏雄鹰,自然会在雄鹰的矫健中获得坚强和勇敢
等) 18.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县人。曹操平定黄河以北地区,征召他为丞相军谋掾,任试守奉 高县令,入朝担任东曹议令史。魏国刚建立时,任尚书郎。当时法令禁止饮酒,而徐邈却偷 着饮酒直至沉醉不醒。校事赵达向他询问曹中的事务,徐邈回答:“中圣人。″赵达将此事报 告了曹操,曹操大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言说:“平常人们喝酒的人把清酒叫圣人,把浊酒 叫贤人,徐邈本性谨慎重节操,只是偶然喝醉酒才说岀这样的话。″他因此才得以免于刑事 处罚。后来任领陇西太守,转调南安太守。 魏文帝受禅登基,他历任谯国国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到之处,都 令人称道,赐予爵位为关内侯。皇帝御驾幸临许昌,问徐邈说:“经常作中圣人没有?″徐 邈回答:“先前子反在谷阳死去,御督因饮酒而受罚,臣下嗜酒如同他们两人一样,不能自 制,时常仍作圣人。然而身上长瘤孑的人因为丑陋而留下名字,而臣下却因为醉酒为陛下所 认识。”皇帝大笑,看着左右的人说:“名不虚传。”迁升他为抚军大将军军师。 魏明帝认为凉州距內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 羌校尉。到任后,正巧蜀汉丞相诸葛亮出祁山来攻,陇右的三个郡都反叛了。徐邈立即派参 军及金城太守等讨伐南安的贼人,将他们击溃。黄河西部地区少雨,经常被缺少谷物所困扰 徐邈在武威和酒泉修建盐池以收购少数部族的谷物,又广泛开辟水田,招募贫民租钟田地, 从而使这一地区家家丰衣足食,官府的仓库也装得满满的。于是支取供给本州界內的军事费 用之外的钱,来购买金帛和骏马,以供应中原地区。他还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保存 在官府之中,然后以仁义劝导百姓,建立学校,申明教化和法令,进用善良的人,贬黜邪恶 之辈,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渐树立起来,百姓都归顺于官府。西域地区同中原发展了关系,蛮 荒地区的部族也前来进贡,这些都是徐邈的功劳。因为征讨羌人柯吾有功,被封为都亭侯, 食邑三百户,加官为建威将军。徐邈对待羌人和胡人,不过问小的过错;若罪行严重,他便
等) 18.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县人。曹操平定黄河以北地区,征召他为丞相军谋掾,任试守奉 高县令,入朝担任东曹议令史。魏国刚建立时,任尚书郎。当时法令禁止饮酒,而徐邈却偷 着饮酒直至沉醉不醒。校事赵达向他询问曹中的事务,徐邈回答:“中圣人。”赵达将此事报 告了曹操,曹操大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言说:“平常人们喝酒的人把清酒叫圣人,把浊酒 叫贤人,徐邈本性谨慎重节操,只是偶然喝醉酒才说出这样的话。”他因此才得以免于刑事 处罚。后来任领陇西太守,转调南安太守。 魏文帝受禅登基,他历任谯国国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到之处,都 令人称道,赐予爵位为关内侯。皇帝御驾幸临许昌,问徐邈说:“经常作中圣人没有?”徐 邈回答:“先前子反在谷阳死去,御督因饮酒而受罚,臣下嗜酒如同他们两人一样,不能自 制,时常仍作圣人。然而身上长瘤子的人因为丑陋而留下名字,而臣下却因为醉酒为陛下所 认识。”皇帝大笑,看着左右的人说:“名不虚传。”迁升他为抚军大将军军师。 魏明帝认为凉州距内地很远,南面与蜀汉相接,于是任命徐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 羌校尉。到任后,正巧蜀汉丞相诸葛亮出祁山来攻,陇右的三个郡都反叛了。徐邈立即派参 军及金城太守等讨伐南安的贼人,将他们击溃。黄河西部地区少雨,经常被缺少谷物所困扰。 徐邈在武威和酒泉修建盐池以收购少数部族的谷物,又广泛开辟水田,招募贫民租钟田地, 从而使这一地区家家丰衣足食,官府的仓库也装得满满的。于是支取供给本州界内的军事费 用之外的钱,来购买金帛和骏马,以供应中原地区。他还逐渐收缴了民间的私人兵器,保存 在官府之中,然后以仁义劝导百姓,建立学校,申明教化和法令,进用善良的人,贬黜邪恶 之辈,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渐树立起来,百姓都归顺于官府。西域地区同中原发展了关系,蛮 荒地区的部族也前来进贡,这些都是徐邈的功劳。因为征讨羌人柯吾有功,被封为都亭侯, 食邑三百户,加官为建威将军。徐邈对待羌人和胡人,不过问小的过错;若罪行严重,他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