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北六校2012届高三年级第三次精英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学家陈寅恪说:“中国艺术,造极于两宋。”从法、理、意、趣等诸多方面 考量宋画都可称道。宋画上承唐代法度,在唐法基础上将意态和情趣融入,下启 元明清三代,堪称统摄整合型艺术,宋画的魅力最为持久。 宋代绘画多元和全面,这个原因常被忽视。我以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常以相 互支持生发为肇始,遂生连锁反应,最后臻于大成。宋画是时间累积的结果,在 隋唐五代时期己经打下雄厚基础,有宋三百多年,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 绘画各自形成体系,人物、山水、花鸟各科都新派迭出,题材扩大,彼此吸收 渗透,艺术触角的伸展与变异成就了美术史的重要转折,从此众水分流,各得其 所,即宋代画院树立的“院体画”和苏轼等创立的“文人画”,已成后世经典。 宋人以理为贵,落实在操作层面上,翰林图画院的设立功不可没。北宋徽宗时还 曾一度设立画学。除此外,更重要的是文人的参与,常在精密不苟的法理中灌注 趣味与精神。宋画的精微典雅独步百代,精微者必有细节,而细节决非节外生枝, 是完全与整体和谐并流畅地表达的,却是很多后学者因精微而变得支离或滞塞所 望尘莫及的。……朱熹提岀以“涵泳”为核心把握“象外之象”的方法,说得具 体透彻。在朱子那里,有一段精论:“理无形而难知,物有迹而易睹,故因是物 以求之。”大致意思是:既然理无形而物有形,就应在有形的物上作格物的踏实 功夫。要在有形之物中求无形之理。格物,乃是由积累到贯通再到推类的认知过 程,也就是一个具体一普遍一具体的过程。这种下学而上达,由分殊而达理一的 格物方法,使心与理一,心与物融。学识在“穷理以进知”的格物中,在内外双 修的多种参照互补中完成。这种由内而外再内的认识过程,随风潜入夜,润泽万 物于法理和意韵之中,这实在是宋代画家们的葵花宝典。宋画之魅,就由这格物 功夫出,并由此而禁得住看,禁得住品。 宋画的另一特点,是借助魏晋之“气韵”、唐代之“意境”和宋代之“气象”的 集大成者,三者统一。“气象”堪称宋代美学精神的绝妙注解,其“中和”、“浑 成”之品性一一以理学思潮和哲学精神为根柢,以宏阔的形而上的主体精神自然 地影响着画家,由此勾勒出清晰的创作脉络。 理想之外,技法不容忽视。宋画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精粹而纯熟的技术为 实现立意提供了切实保证。宋画的主流艺术样式是工笔画,其勾染的微妙对应于 宋人格物致知的追求,水墨虽非主流,却已有后声夺人的潜质,其重神韵的意识 亦对工笔画有所影响,两者互补成为新的推动力,工而有韵,放而不粗,无论花 鸟、人物或山水,概莫如此。总的来说,宋画之魂,在画家的全面修养,在格物 致知的功夫,在严谨法理中自然流露的文人气息,在画面内在形式的和谐,所有 这些凝聚出宋画之静气,静则清、则大、则庄重深远、则清新朴厚。 (选自2012年1月30日《文艺报》韩朝《宋画之魂》,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学者认为中国艺术在两宋时达到顶峰。宋画能承前启后,表现出持久的艺 术魅力
河南省豫北六校 2012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精英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历史学家陈寅恪说:“中国艺术,造极于两宋。”从法、理、意、趣等诸多方面 考量宋画都可称道。宋画上承唐代法度,在唐法基础上将意态和情趣融入,下启 元明清三代,堪称统摄整合型艺术,宋画的魅力最为持久。 宋代绘画多元和全面,这个原因常被忽视。我以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常以相 互支持生发为肇始,遂生连锁反应,最后臻于大成。宋画是时间累积的结果,在 隋唐五代时期已经打下雄厚基础,有宋三百多年,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 绘画各自形成体系,人物、山水、花鸟各科都新派迭出,题材扩大,彼此吸收、 渗透,艺术触角的伸展与变异成就了美术史的重要转折,从此众水分流,各得其 所,即宋代画院树立的“院体画”和苏轼等创立的“文人画”,已成后世经典。 宋人以理为贵,落实在操作层面上,翰林图画院的设立功不可没。北宋徽宗时还 曾一度设立画学。除此外,更重要的是文人的参与,常在精密不苟的法理中灌注 趣味与精神。宋画的精微典雅独步百代,精微者必有细节,而细节决非节外生枝, 是完全与整体和谐并流畅地表达的,却是很多后学者因精微而变得支离或滞塞所 望尘莫及的。……朱熹提出以“涵泳”为核心把握“象外之象”的方法,说得具 体透彻。在朱子那里,有一段精论:“理无形而难知,物有迹而易睹,故因是物 以求之。”大致意思是:既然理无形而物有形,就应在有形的物上作格物的踏实 功夫。要在有形之物中求无形之理。格物,乃是由积累到贯通再到推类的认知过 程,也就是一个具体一普遍一具体的过程。这种下学而上达,由分殊而达理一的 格物方法,使心与理一,心与物融。学识在“穷理以进知”的格物中,在内外双 修的多种参照互补中完成。这种由内而外再内的认识过程,随风潜入夜,润泽万 物于法理和意韵之中,这实在是宋代画家们的葵花宝典。宋画之魅,就由这格物 功夫出,并由此而禁得住看,禁得住品。 宋画的另一特点,是借助魏晋之“气韵”、唐代之“意境”和宋代之“气象”的 集大成者,三者统一。“气象”堪称宋代美学精神的绝妙注解,其“中和”、“浑 成”之品性——以理学思潮和哲学精神为根柢,以宏阔的形而上的主体精神自然 地影响着画家,由此勾勒出清晰的创作脉络。 理想之外,技法不容忽视。宋画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精粹而纯熟的技术为 实现立意提供了切实保证。宋画的主流艺术样式是工笔画,其勾染的微妙对应于 宋人格物致知的追求,水墨虽非主流,却已有后声夺人的潜质,其重神韵的意识 亦对工笔画有所影响,两者互补成为新的推动力,工而有韵,放而不粗,无论花 鸟、人物或山水,概莫如此。总的来说,宋画之魂,在画家的全面修养,在格物 致知的功夫,在严谨法理中自然流露的文人气息,在画面内在形式的和谐,所有 这些凝聚出宋画之静气,静则清、则大、则庄重深远、则清新朴厚。 (选自 2012 年 1 月 30 日《文艺报》韩朝《宋画之魂》,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学者认为中国艺术在两宋时达到顶峰。宋画能承前启后,表现出持久的艺 术魅力
B.宋代绘画多元和全面,表现在法、理、意、趣等诸多方面,均达到了一个新 高度。 C.宋代画院树立的“院体画”和苏轼等创立的“文人画”,成为宋代的经典 D.隋唐五代时期绘画艺术的不断积累,为宋画三百多年的发展和提高打下了雄 厚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画的细节与整体和谐并流畅表达出来,又因文人的参与而在精密不苟的法 理中灌注了趣味与精神。 B.宋画博采众长,融合了魏晋的“气韵”、唐代的“意境”和宋代的“气象” 提升了自身的艺 品位 C.宋代的绘画艺术百花齐放,各家画派彼此吸收,互相渗透,艺术触角的伸展 与变异成就了美术史的重要转折。 D.宋代理学思潮和哲学思想,宏阔的形而上的主体精神影响着画家,也制约了 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家的全面修养、格物致知功夫、严谨法理中流露的文人气息和画面内在形 式的和谐,是形成宋画之魂主要因素 B.细节是宋画的工笔艺术的要素之一,这是后来很多画家追求的目标,这是后 来很多学者追求精微典雅而取得成功的典范。 C.格物,是由积累到贯通再到推类的认知过程,这是宋代画家们的画功秘籍, 宋画之魂由格物功夫练出,禁得住看,禁得住品。 D.宋画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工笔画与水墨画两者互补,形成了工而有 韵,放而不粗,庄重深远、清新朴厚的特色。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字子真,平原高唐人也。父广,斥丘令。少贫苦,卖牛衣以自给。然好学, 手约绳,口诵书,博通古今。清身洁己,行无瑕玷。郡察孝廉,州举秀才,皆不 行。以计吏入洛,调为河南尹丞,迂尚书郎、廷尉正。后历吏部郎,参文帝相国 军事,封循阳子 钟会、邓艾之伐蜀也,有客问曰:“二将其平蜀乎?”曰:“破蜀必矣,而皆 不还。”客问其故,笑而不答,竟如其言。突之先见,皆此类也。 以世多进趣,亷逊道阙,乃著《崇让论》以矫之。泰始初,进爵为伯,累迁少府。 初,妻卢氏生子跻而卒,华氏将以女妻之。弟智谏日:“华家类贪,必破门户。” 辞之不得,竟婚华氏而生子夏。竞坐夏受赂,免官。顷之为大司农,又以夏罪免。 每还州里,乡人载酒肉以候之。难逆其意,辄共啖而返其余。或谓曰:“君行高 世,而诸子不能遵。何不旦夕切磋,使知过而自改邪!”日:“吾之所行 是所闻见,不相祖习,岂复教诲之所得乎!”世以言为当。 后起为国子祭酒、散骑常侍。九年,迁太保,转太傅。少贫窭,杖策徒行,每所 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营给。及位望通显,每崇俭素,不尚华丽。虽 处荣宠,居无第宅,所得俸禄,赡恤亲故。虽礼教陵迟,而行己以正。丧妻为庐 杖之制,轻薄者笑之,不以介意。自少及老,笃学不倦。尤精《三传》,辨正
B.宋代绘画多元和全面,表现在法、理、意、趣等诸多方面,均达到了一个新 高度。 C.宋代画院树立的“院体画”和苏轼等创立的“文人画”,成为宋代的经典。 D.隋唐五代时期绘画艺术的不断积累,为宋画三百多年的发展和提高打下了雄 厚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宋画的细节与整体和谐并流畅表达出来,又因文人的参与而在精密不苟的法 理中灌注了趣味与精神。 B.宋画博采众长,融合了魏晋的“气韵”、唐代的“意境”和宋代的“气象”, 提升了自身的艺 品位。 C.宋代的绘画艺术百花齐放,各家画派彼此吸收,互相渗透,艺术触角的伸展 与变异成就了美术史的重要转折。 D.宋代理学思潮和哲学思想,宏阔的形而上的主体精神影响着画家,也制约了 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家的全面修养、格物致知功夫、严谨法理中流露的文人气息和画面内在形 式的和谐,是形成宋画之魂主要因素。 B.细节是宋画的工笔艺术的要素之一,这是后来很多画家追求的目标,这是后 来很多学者追求精微典雅而取得成功的典范。 C.格物,是由积累到贯通再到推类的认知过程,这是宋代画家们的画功秘籍, 宋画之魂由格物功夫练出,禁得住看,禁得住品。 D.宋画技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工笔画与水墨画两者互补,形成了工而有 韵,放而不粗,庄重深远、清新朴厚的特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刘,字子真,平原高唐人也。父广,斥丘令。少贫苦,卖牛衣①以自给。然好学, 手约绳,口诵书,博通古今。清身洁己,行无瑕玷。郡察孝廉,州举秀才,皆不 行。以计吏入洛,调为河南尹丞,迂尚书郎、廷尉正。后历吏部郎,参文帝相国 军事,封循阳子。 钟会、邓艾之伐蜀也,有客问 曰:“二将其平蜀乎?” 曰:“破蜀必矣,而皆 不还。”客问其故,笑而不答,竟如其言。突之先见,皆此类也。 以世多进趣,廉逊道阙,乃著《崇让论》以矫之。泰始初,进爵为伯,累迁少府。 初,妻卢氏生子跻而卒,华氏将以女妻之。弟智谏日:“华家类贪,必破门户。” 辞之不得,竟婚华氏而生子夏。竞坐夏受赂,免官。顷之为大司农,又以夏罪免。 每还州里,乡人载酒肉以候之。难逆其意,辄共啖而返其余。或谓曰:“君行高 一世,而诸子不能遵。何不旦夕切磋,使知过而自改邪!” 日:“吾之所行, 是所闻见,不相祖习,岂复教诲之所得乎!”世以 言为当。 后起为国子祭酒、散骑常侍。九年,迁太保,转太傅。少贫窭,杖策徒行,每所 憩止,不累主人,薪水之事,皆自营给。及位望通显,每崇俭素,不尚华丽。虽 处荣宠,居无第宅,所得俸禄,赡恤亲故。虽礼教陵迟,而行己以正。丧妻为庐 杖②之制,轻薄者笑之,不以介意。自少及老,笃学不倦。尤精《三传》,辨正
《公羊》,以为卫辄不应辞以王父命,祭仲失为臣之节,举此二端以明臣子之体, 遂行于世。又撰《春秋条例》二十卷。及薨,时年九十一,谥日元。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一》 [注]①牛衣:供牛御寒的披盖物,以乱麻编织而成。②庐杖:庐,建造房舍,古 人在父母坟前筑庐居住,为父母守丧。杖,苴杖,古人为父母守丧时所用的竹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手约绳,口诵书 约:缠绕。 B.竞如其言 竞:竟然。 C.难逆其意 逆:违背 D.不累主人 累:烦劳,打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定品行高洁的一组是(3分) ①郡察孝廉,州举秀才,皆不行 破蜀必矣,而皆不还 ③乃著《崇让论》以矫 之 ④辄共啖而返 其余 ⑤虽礼教陵迟,而行己以正⑥举此二端以明臣子之体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分 A.刘寰年少时,家庭生活非常贫困。但是他勤奋好学,学识贯通古今。洁身自 好,品德高尚。郡中和州中的察举和推荐,他都没有去。 B.钟会和邓艾讨伐蜀国,刘蹇断言蜀国必破,但两人都回不来了。事情的结局 果然如他所料,世人都叹服他有先见之明 C.刘塞家乡的人都敬佩他,所以每当刘回家时,大家都准备酒肉等候他。对于 教育孩子,刘有自己见解,大家都认为有道理。 D.因为小时候受了不少苦,所以即使身居高位,刘也十分注重俭省节约,不追 求华美。妻子死后,按照为父母守丧的礼制为妻子守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世多进趣,廉逊道阙,乃著《崇让论》以矫之。 (2)吾之所行,是所闻见,不相祖习,岂复教诲之所得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8~9题 渡江大风 袁枚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独行。 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 缆系地无所,鼍呜窗有声。 金焦知客到,出郭远相迎。 [注释]①鼍(tuo):即扬子鳄,鸣声如鼓。②金焦:金山和焦山,位于镇江江 边 8.诗人从哪些角度描绘了风中渡江的场面?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5分) 9.你认为哪一个字突出表现了诗人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公羊》,以为卫辄不应辞以王父命,祭仲失为臣之节,举此二端以明臣子之体, 遂行于世。又撰《春秋条例》二十卷。及薨,时年九十一,谥日元。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一》) [注]①牛衣:供牛御寒的披盖物,以乱麻编织而成。②庐杖:庐,建造房舍,古 人在父母坟前筑庐居住,为父母守丧。杖,苴杖,古人为父母守丧时所用的竹杖。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手约绳,口诵书 约:缠绕。 B.竞如其言 竞:竟然。 C.难逆其意 逆:违背。 D.不累主人 累:烦劳,打扰。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定品行高洁的一组是 (3 分) ①郡察孝廉,州举秀才,皆不行 ② 破蜀必矣,而皆不还 ③乃著《崇让论》以矫 之 ④辄共啖而返 其余 ⑤虽礼教陵迟,而行己以正 ⑥举此二端以明臣子之体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刘寰年少时,家庭生活非常贫困。但是他勤奋好学,学识贯通古今。洁身自 好,品德高尚。郡中和州中的察举和推荐,他都没有去。 B.钟会和邓艾讨伐蜀国,刘蹇断言蜀国必破,但两人都回不来了。事情的结局 果然如他所料,世人都叹服他有先见之明。 C.刘塞家乡的人都敬佩他,所以每当刘回家时,大家都准备酒肉等候他。对于 教育孩子,刘有自己见解,大家都认为有道理。 D.因为小时候受了不少苦,所以即使身居高位,刘也十分注重俭省节约,不追 求华美。妻子死后,按照为父母守丧的礼制为妻子守丧。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以世多进趣,廉逊道阙,乃著《崇让论》以矫之。 (2)吾之所行,是所闻见,不相祖习,岂复教诲之所得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 8~9 题。 渡江大风 袁 枚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独行。 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 缆系地无所,鼍①呜窗有声。 金焦②知客到,出郭远相迎。 [注释]①鼍(tuó):即扬子鳄,鸣声如鼓。②金焦:金山和焦山,位于镇江江 边。 8.诗人从哪些角度描绘了风中渡江的场面?诗的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5 分) 9.你认为哪一个字突出表现了诗人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征于色,发于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几处早莺争暖树, 。乱花渐欲迷人 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寄蜉蝣于天 地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爹欠老四一斗米 李德霞 谷子黄了的时候,村甲的老四死了。爹一下子傻了匪 开春,我家的口粮接不上,爹就向老四借了一斗米。当时说好了的,等我家自留 地收了谷子,碾成米,就还给老四。可是,谷子还长在谷穗上,眼瞅着由青变黄, 老四却死了。爹不知道,他欠老四的一斗米该怎么还。 那些日子,爹拧着眉头,出出进进就是那几句话,老四他咋就走了呢?他咋就 声不吭地走了呢?我欠他的一斗米可咋还啊 邻居三秋说,许是老四上辈子欠过你一斗米,这辈子来还你的 爹说,瞎扯。谁知道上辈子咱是驴还是马? 三秋说,人死债清,你就别跟自个儿较真儿了 爹摇摇头说,人死债不死。我欠老四一斗米,那是钉在石板上的事,咋能说清就 清 三秋讪笑,那你……看着还吧 爹说,我一定得还! 爹又说,老四他明明小我两岁,他咋就走在了我的前头哩? 爹还说,早知这样,我就是饿死,也不该借老四那一斗米…… 老四是光棍儿汉,无亲无故。人死了,丧事就得由村里来办。村支书喊来几个壮 劳力,先在南山坡上挖个坑,然后抬着那口白茬棺材悄没声息地出了村。我们这 里有讲究,给死人下葬是见不得阳光的。 棺材顺着滚木入了坑。村支书一摆手,七八张铁锹一齐舞动起来,一时尘土飞扬 这时,天刚刚大亮 山道上跑来一个人,边跑边喊,等一等! 那人正是爹。 众人停下,回头看时,爹已跌跌撞撞跑过来,背上一只打了补丁的布口袋,手里 握着几张白麻纸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征于色,发于 声, 。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几处早莺争暖树, 。乱花渐欲迷人 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寄蜉蝣于天 地, 。 ,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爹欠老四一斗米 李德霞 谷子黄了的时候,村里的老四死了。爹一下子傻了眼。 开春,我家的口粮接不上,爹就向老四借了一斗米。当时说好了的,等我家自留 地收了谷子,碾成米,就还给老四。可是,谷子还长在谷穗上,眼瞅着由青变黄, 老四却死了。爹不知道,他欠老四的一斗米该怎么还。 那些日子,爹拧着眉头,出出进进就是那几句话,老四他咋就走了呢?他咋就一 声不吭地走了呢?我欠他的一斗米可咋还啊! 邻居三秋说,许是老四上辈子欠过你一斗米,这辈子来还你的。 爹说,瞎扯。谁知道上辈子咱是驴还是马? 三秋说,人死债清,你就别跟自个儿较真儿了。 爹摇摇头说,人死债不死。我欠老四一斗米,那是钉在石板上的事,咋能说清就 清了? 三秋讪笑,那你……看着还吧。 爹说,我一定得还! 爹又说,老四他明明小我两岁,他咋就走在了我的前头哩? 爹还说,早知这样,我就是饿死,也不该借老四那一斗米…… 老四是光棍儿汉,无亲无故。人死了,丧事就得由村里来办。村支书喊来几个壮 劳力,先在南山坡上挖个坑,然后抬着那口白茬棺材悄没声息地出了村。我们这 里有讲究,给死人下葬是见不得阳光的。 棺材顺着滚木入了坑。村支书一摆手,七八张铁锹一齐舞动起来,一时尘土飞扬。 这时,天刚刚大亮。 山道上跑来一个人,边跑边喊,等一等! 那人正是爹。 众人停下,回头看时,爹已跌跌撞撞跑过来,背上一只打了补丁的布口袋,手里 握着几张白麻纸
村支书说,老海哥,难得你来送老四上路,这份情……不易呀! 爹把布口袋搁在脚边,扑通跪在老四的墓坑边,点了手里那几张白麻纸,扭转脸 对村支书说,支书,我欠老四一斗米,说好秋后还的,谷子还没收下,刮空了屋 里的米缸,只刮出一斗红高粱。俺得给老四还上,活人不能赖死人的账 说完,爹抓起布口袋,顺着坑道出溜下去。爹双手刨开浮土,把那一斗红高粱端 端正正摆放在老四的棺材上 村支书下了墓坑,不由分说把爹推出坑外,同时被推出坑外的,还有那一斗红高 梁 那时候,粮食金贵。那一斗红高粱,够我们家吃上十几顿呢 村支书虎着脸说,人死如灯灭。别说一斗红高粱,就是一屉笼大白馍,老四他也 吃不到一口。老海哥,你糟蹋粮食哩!老四他在天有灵,会骂你八辈祖宗! 爹涕泪长流,可我……欠老四一斗米呀! 村支书爬出墓坑,拍拍手上的土说,有心拜佛,还愁抱不到佛脚?老海哥,你总 有见老四那一天吧?到时候,你带上一斗米还给他,不就成了 村支书把玩笑说得跟真话似的,爹背起那一斗红高粱,木木地下山。 几年后,还不到六十的爹病倒在床,吃啥吐啥。爹得的是要命的病, 爹时而清醒,时而迷糊。 弥留之际,趁着清醒的时候,爹对守在身边的娘说,去,装一斗米来。米……要 好,斗……要满。 娘知道爹的心事,含泪装来一斗米,放在爹的床头。 爹伸出两只干瘦的大手,紧紧攥着白布袋口,吃力地说,扶上我肩……老四 我还米来了… 说罢,爹安详地离去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1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分) A.第二段运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老四死后“爹”强烈反应的原因,照应了题 目。 B.三秋的话从侧面烘托出爹的性格,也表现了三秋的格外圆滑 C.“老四是光棍儿汉,无亲无故”是为了交代老四死了,丧事得由村里来办 别无他意。 D.小说借助“一斗米”的故事,集中刻画了爹、村支书和三秋等人物形象,是 当时社会的缩影 E.小说的内容是关于旧时代农村生活的,语言朴实,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小说一开始写“谷子黄了的时候,村里的老四死了,爹一下子傻了眼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爹”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各有特色,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 全文,作简要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霍金是怎样“炼”成的 李珊珊
村支书说,老海哥,难得你来送老四上路,这份情……不易呀! 爹把布口袋搁在脚边,扑通跪在老四的墓坑边,点了手里那几张白麻纸,扭转脸 对村支书说,支书,我欠老四一斗米,说好秋后还的,谷子还没收下,刮空了屋 里的米缸,只刮出一斗红高粱。俺得给老四还上,活人不能赖死人的账! 说完,爹抓起布口袋,顺着坑道出溜下去。爹双手刨开浮土,把那一斗红高粱端 端正正摆放在老四的棺材上。 村支书下了墓坑,不由分说把爹推出坑外,同时被推出坑外的,还有那一斗红高 梁。 那时候,粮食金贵。那一斗红高粱,够我们家吃上十几顿呢。 村支书虎着脸说,人死如灯灭。别说一斗红高粱,就是一屉笼大白馍,老四他也 吃不到一口。老海哥,你糟蹋粮食哩!老四他在天有灵,会骂你八辈祖宗! 爹涕泪长流,可我……欠老四一斗米呀! 村支书爬出墓坑,拍拍手上的土说,有心拜佛,还愁抱不到佛脚?老海哥,你总 有见老四那一天吧?到时候,你带上一斗米还给他,不就成了? 村支书把玩笑说得跟真话似的,爹背起那一斗红高粱,木木地下山。 几年后,还不到六十的爹病倒在床,吃啥吐啥。爹得的是要命的病, 爹时而清醒,时而迷糊。 弥留之际,趁着清醒的时候,爹对守在身边的娘说,去,装一斗米来。米……要 好,斗……要满。 娘知道爹的心事,含泪装来一斗米,放在爹的床头。 爹伸出两只干瘦的大手,紧紧攥着白布袋口,吃力地说,扶上我肩……老四…… 我还米来了…… 说罢,爹安详地离去。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1 年第 5 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第二段运用插叙的手法,交代了老四死后“爹”强烈反应的原因,照应了题 目。 B.三秋的话从侧面烘托出爹的性格,也表现了三秋的格外圆滑。 C.“老四是光棍儿汉,无亲无故”是为了交代老四死了,丧事得由村里来办, 别无他意。 D.小说借助“一斗米”的故事,集中刻画了爹、村支书和三秋等人物形象,是 当时社会的缩影。 E.小说的内容是关于旧时代农村生活的,语言朴实,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小说一开始写“谷子黄了的时候,村里的老四死了,爹一下子傻了眼”,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的“爹”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4)这篇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方面各有特色,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 全文,作简要分析。(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霍金是怎样“炼”成的 李珊珊
世上最贵重的黄金、白金,也比不上霍金。霍金的走红是他那颗充分发达的大脑 加上一具衰败的躯体,这也正好符合人类对那种叫科学家的“异类同胞”的想 象。同行们说,他提出了大爆炸可能开始于一个奇点,还发现了黑洞不黑,也有 辐射。前者为霍金捧得了1988年的物理学沃尔夫奖;而对后者,《连线》杂志 认为,那是足以得诺贝尔奖的研究。 霍金的“传奇人生”可以追溯到他的出生日期—-1942年1月8日,伽利略逝 世300周年纪念日。霍金出生于一个典型的英国中产家庭,父母均为牛津大学毕 业生,父亲是医生。从衣钵上讲,霍金继承的不是把望远镜对准星空的伽利略 作为一个理论型的宇宙学家,他尤其不热衷天文观测。霍金更多的是继承了爱因 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研究。 小时候的霍金从未表现出什么惊人的天赋。不过因为分班测试时发挥超常,霍金 去了一个很好的班级,结果他的成绩在班级从未排名上游,一般是在20名上下。 他还有个癖好,喜欢玩具火车、轮船和飞机,尤其喜欢把它们拆开,探究它们是 怎样运行的。12岁时,两位朋友用一袋糖果打赌,说霍金永远不可能成才。 然,他们错了。不过,打赌正好也是霍金的爱好,但他经常输掉。 做医生的父亲希望霍金去学医,但他不喜欢生物学,因为那个学科不够抽象,“过 于叙述性并且不够基础”。17岁那年,虽然“考得很糟”,他还是拿到了奖学 金,进了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1950年代末,极端厌学的情绪笼罩着牛津。在 牛津的4年间,霍金总共用功1000小时,“平均每天1小时”。为了通过期终 考试,他选择了理论物理,他说,那是为了“避免记忆性的知识”。 霍金想研究的是宇宙学。在理论物理中,有两个领域是最抽象也最基本的,一个 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基本粒子,另一个是庞大的宇宙,霍金觉得粒子物理不如宇宙 学抽象,前者更像生物学。所以,霍金去了剑桥,“当时的牛津没人研究宇宙学 而刽桥的霍伊尔却是英国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但霍金到剑桥后,因为霍伊 尔的学生够多了,霍金又不是特别突出,就被改派给了西阿玛。西阿玛让霍金去 研究“马赫原理”,霍金却觉得,“这个原理没有很好的定义”,他更感兴趣的 是宇宙学和广义相对论,就每周跑去听课 滑冰时,母亲发现儿子在摔倒后要爬起来非常艰难。霍金住进了父亲的医院。医 生告诉他,有一天,他会死于呼吸肌丧失功能,而他的寿命,也许只有两年了 不久,霍金邂逅了一个叫简·瓦格纳的圆脸姑娘,并和她订了婚。为了结婚,霍 金需要工作;为了找到工作,他得拿到博士学位。于是,平生第一次,他开始用 功。在医生宣判的死期临近时,霍金的广义相对论学习有了点眉目,而且他遇见 了彭罗斯。 彭罗斯比霍金大11岁,他有相当好的数学功底,当其他人正在费尽心思猜测求 解方程时,他引进了一种新方法,不需要具体的求解方程,就能看出解的一些性 质。从1965年直到1970年,霍金和彭罗斯组成一个黑洞和婴儿宇宙的研究小组 他们成功了 很快,霍金顺利毕业,申请到了学院的一笔研究奖金,跟简顺利结婚,还度了 周的蜜月 而他的病,看上去也忘了他,恶化的速度一天天慢了下来。1979年,霍金生育 了3个子女,还 获得了卢卡斯教席一—这是数学界最重要的一项教授名衔 1982年,霍金想写本关于宇宙的小书,读者是广大公众。他要给那些对物理学 和数学一窍不通的人解释宇宙学,而且要让书畅销。最终,美国的矮脚鸡出版社
世上最贵重的黄金、白金,也比不上霍金。霍金的走红是他那颗充分发达的大脑 加上一具衰败的躯体,这也正好符合人类对那种叫科学家的“异类同胞”的想 象。同行们说,他提出了大爆炸可能开始于一个奇点,还发现了黑洞不黑,也有 辐射。前者为霍金捧得了 1988 年的物理学沃尔夫奖;而对后者,《连线》杂志 认为,那是足以得诺贝尔奖的研究。 霍金的“传奇人生”可以追溯到他的出生日期——1942 年 1 月 8 日,伽利略逝 世 300 周年纪念日。霍金出生于一个典型的英国中产家庭,父母均为牛津大学毕 业生,父亲是医生。从衣钵上讲,霍金继承的不是把望远镜对准星空的伽利略—— 作为一个理论型的宇宙学家,他尤其不热衷天文观测。霍金更多的是继承了爱因 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研究。 小时候的霍金从未表现出什么惊人的天赋。不过因为分班测试时发挥超常,霍金 去了一个很好的班级,结果他的成绩在班级从未排名上游,一般是在 20 名上下。 他还有个癖好,喜欢玩具火车、轮船和飞机,尤其喜欢把它们拆开,探究它们是 怎样运行的。12 岁时,两位朋友用一袋糖果打赌,说霍金永远不可能成才。当 然,他们错了。不过,打赌正好也是霍金的爱好,但他经常输掉。 做医生的父亲希望霍金去学医,但他不喜欢生物学,因为那个学科不够抽象,“过 于叙述性并且不够基础”。17 岁那年,虽然“考得很糟”,他还是拿到了奖学 金,进了牛津大学的大学学院。1950 年代末,极端厌学的情绪笼罩着牛津。在 牛津的 4 年间,霍金总共用功 1000 小时,“平均每天 1 小时”。为了通过期终 考试,他选择了理论物理,他说,那是为了“避免记忆性的知识”。 霍金想研究的是宇宙学。在理论物理中,有两个领域是最抽象也最基本的,一个 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基本粒子,另一个是庞大的宇宙,霍金觉得粒子物理不如宇宙 学抽象,前者更像生物学。所以,霍金去了剑桥,“当时的牛津没人研究宇宙学, 而刽桥的霍伊尔却是英国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但霍金到剑桥后,因为霍伊 尔的学生够多了,霍金又不是特别突出,就被改派给了西阿玛。西阿玛让霍金去 研究“马赫原理”,霍金却觉得,“这个原理没有很好的定义”,他更感兴趣的 是宇宙学和广义相对论,就每周跑去听课。 滑冰时,母亲发现儿子在摔倒后要爬起来非常艰难。霍金住进了父亲的医院。医 生告诉他,有一天,他会死于呼吸肌丧失功能,而他的寿命,也许只有两年了。 不久,霍金邂逅了一个叫简·瓦格纳的圆脸姑娘,并和她订了婚。为了结婚,霍 金需要工作;为了找到工作,他得拿到博士学位。于是,平生第一次,他开始用 功。在医生宣判的死期临近时,霍金的广义相对论学习有了点眉目,而且他遇见 了彭罗斯。 彭罗斯比霍金大 11 岁,他有相当好的数学功底,当其他人正在费尽心思猜测求 解方程时,他引进了一种新方法,不需要具体的求解方程,就能看出解的一些性 质。从 1965 年直到 1970 年,霍金和彭罗斯组成一个黑洞和婴儿宇宙的研究小组, 他们成功了。 很快,霍金顺利毕业,申请到了学院的一笔研究奖金,跟简顺利结婚,还度了一 周的蜜月。 而他的病,看上去也忘了他,恶化的速度一天天慢了下来。1979 年,霍金生育 了 3 个子女,还 获得了卢卡斯教席——这是数学界最重要的一项教授名衔。 1982 年,霍金想写本关于宇宙的小书,读者是广大公众。他要给那些对物理学 和数学一窍不通的人解释宇宙学,而且要让书畅销。最终,美国的矮脚鸡出版社
用25万美金的预付款和丰厚的稿酬买走了版权。1988年,在霍金46岁的时候, 他与彭罗斯一起获得了物理沃尔夫奖,《时间简史》也在美国出版。2005年接 受采访时,霍金说:“我知道我的入生很难被描述为普通,但我确实觉得,在我 心里,我就是个普通人 (摘编自2011年5月《南方人物周刊》)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分) A.小时候霍金未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学习成绩一般,所以做医生的父亲便希望 他去学医,但他不喜欢“过于叙述性并且不够基础”的生物学。 B.在剑桥,霍金对“没有很好的定义”的“马赫原理”不感兴趣,而对宇宙学 和广义相对论更感兴趣,就每周跑去听天文学家霍伊尔的课。 C.霍金平生第一次开始用功学习和研究,既是因为爱情的力量,也是因为医生 宣告他的寿命只有两年,使他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珍贵。 D.面向普通读者、成为畅销书的《时间简史》的出版,不仅给霍金带来了丰厚 的物质回报,也给他带来了更大名声。 E.本文通过对霍金从一名普通孩子成长为杰出科学家的传奇人生的生动描述, 表现了他面对人生困境不屈不挠、坚强乐观的拼搏精神 (2)霍金为什么要从牛津到剑桥学习?请简要分析。(6分) (3)比黄金白金都贵重的霍金终于“炼”成了,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 分) (4)霍金说:“我知道我的人生很难被描述为普通,但我确实觉得,在我心里 我就是个普通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旬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想,这位正襟危坐的老者,或许是一个贫困乡村的老农,或许是一个倒闭 工厂的老工人,不愿吃嗟来之食,走向街头卖艺。 B.我们在万绿园中轻歌曼舞,唱出了美好,舞出了青春;我们在万绿园中步履 昂健,走出了时光倒流,走出了长命百岁。 C.关于《大水沟村听民谣》、《农家汉巧干工艺活》、《爱算计的农民秦世贤》 等一篇篇农村气息浓烈的报道,很多农民都耳熟能详。 D.在过去的十年里,“撤点并校”在全国农村地区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各地 调整农村教育布局的一场运动。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自此,他的足迹走遍了丹东农村的沟沟岔岔,采写出了一篇篇充满泥土芳香、 深受农民喜爱的稿件 B.要真正解决农村学生上下学的人身安全,仅仅考虑校车这一问题,确实无法 治本,还要考虑造成农村学生上下学安全问题的真正根源—一“撤点并校” C.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在承受了社会诸多关注后,周洋是否只是 颗流星,取决于她个人的努力程度,也取决于短道队能否重聚昔日的精气神。 D.截至去年11月底,全国家电“以旧换新”共销售五大类新家电8130万台, 拉动直接消费超过3000多忆元,有效引导了城镇居民消费能力的释放
用 25 万美金的预付款和丰厚的稿酬买走了版权。1988 年,在霍金 46 岁的时候, 他与彭罗斯一起获得了物理沃尔夫奖,《时间简史》也在美国出版。2005 年接 受采访时,霍金说:“我知道我的入生很难被描述为普通,但我确实觉得,在我 心里,我就是个普通人。” (摘编自 2011 年 5 月《南方人物周刊》)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小时候霍金未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学习成绩一般,所以做医生的父亲便希望 他去学医,但他不喜欢“过于叙述性并且不够基础”的生物学。 B.在剑桥,霍金对“没有很好的定义”的“马赫原理”不感兴趣,而对宇宙学 和广义相对论更感兴趣,就每周跑去听天文学家霍伊尔的课。 C.霍金平生第一次开始用功学习和研究,既是因为爱情的力量,也是因为医生 宣告他的寿命只有两年,使他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珍贵。 D.面向普通读者、成为畅销书的《时间简史》的出版,不仅给霍金带来了丰厚 的物质回报,也给他带来了更大名声。 E.本文通过对霍金从一名普通孩子成长为杰出科学家的传奇人生的生动描述, 表现了他面对人生困境不屈不挠、坚强乐观的拼搏精神。 (2)霍金为什么要从牛津到剑桥学习?请简要分析。(6 分) (3)比黄金白金都贵重的霍金终于“炼”成了,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 分) (4)霍金说:“我知道我的人生很难被描述为普通,但我确实觉得,在我心里, 我就是个普通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8 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 80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旬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我想,这位正襟危坐的老者,或许是一个贫困乡村的老农,或许是一个倒闭 工厂的老工人,不愿吃嗟来之食,走向街头卖艺。 B.我们在万绿园中轻歌曼舞,唱出了美好,舞出了青春;我们在万绿园中步履 昂健,走出了时光倒流,走出了长命百岁。 C.关于《大水沟村听民谣》、《农家汉巧干工艺活》、《爱算计的农民秦世贤》 等一篇篇农村气息浓烈的报道,很多农民都耳熟能详。 D.在过去的十年里,“撤点并校”在全国农村地区开展得有声有色,成为各地 调整农村教育布局的一场运动。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自此,他的足迹走遍了丹东农村的沟沟岔岔,采写出了一篇篇充满泥土芳香、 深受农民喜爱的稿件。 B.要真正解决农村学生上下学的人身安全,仅仅考虑校车这一问题,确实无法 治本,还要考虑造成农村学生上下学安全问题的真正根源——“撤点并校”。 C.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冬奥会冠军,在承受了社会诸多关注后,周洋是否只是一 颗流星,取决于她个人的努力程度,也取决于短道队能否重聚昔日的精气神。 D.截至去年 11 月底,全国家电“以旧换新”共销售五大类新家电 8130 万台, 拉动直接消费超过 3000 多忆元,有效引导了城镇居民消费能力的释放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百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王朝统治,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 业的 缅怀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 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而共同奋斗 ①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②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④最忠实的继承者 ⑤最坚定的支持者 ⑥最亲密的合作者 A.①③②⑥⑤④ B.②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②④⑥⑤ D.②①③④⑤⑥ 16.把下面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 意。(5分) ①数字阅读的载体是带屏幕显示的诸如电脑、手机、阅读器等电子仪器。 ②各国年轻人越发欢迎和追捧数字化阅读 ③数字阅读是一种新型阅读方式。 ④数字阅读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等优点 ⑤数字阅读的内容是以电子书、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相片、博客、网页等 数字化方式呈现的。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组成语意完整的一段话。要求:内容贴切, 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惜绿,爱绿,人类与草木相惜,方能和谐共生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朋友相聚,没说几句,分手时间到,“走了,走了。”大家互相摆摆手,没有人 犹豫,或迟疑,或慢一步走。走了又回头的画面,早就已经成为历史镜头 这个时代,有了电脑加网络,一切未免方便过了头 无论在哪里,只要没忘记带个手提电脑,或可上网的手机,一按开电脑走进网络, 你一言我一语,早上忘记告诉你的琐事,下午尚没说完的话题,继续聊下去。 想见面,也容易,打开电脑上装的那个摄像头吧,你看我边吃着苹果边和你说话, 我看你边整理东西边对我言语,两个人都在一心二用 方便方便,本来是让大家节省时间,生活悠闲的,可是我们竟然忙碌成那样子吗?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一百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王朝统治,_ ___,____,____。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 业的 、_ ___、____。缅怀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 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而共同奋斗。 ①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 ②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④最忠实的继承者 ⑤最坚定的支持者 ⑥最亲密的合作者 A.①③②⑥⑤④ B.②①③⑤⑥④ C.①③②④⑥⑤ D.②①③④⑤⑥ 16.把下面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 意。(5 分) ①数字阅读的载体是带屏幕显示的诸如电脑、手机、阅读器等电子仪器。 ②各国年轻人越发欢迎和追捧数字化阅读。 ③数字阅读是一种新型阅读方式。 ④数字阅读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等优点。 ⑤数字阅读的内容是以电子书、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相片、博客、网页等 数字化方式呈现的。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组成语意完整的一段话。要求:内容贴切, 句式与示例相同。(6 分) 惜绿,爱绿,人类与草木相惜,方能和谐共生; 六、作文(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朋友相聚,没说几句,分手时间到,“走了,走了。”大家互相摆摆手,没有人 犹豫,或迟疑,或慢一步走。走了又回头的画面,早就已经成为历史镜头。 这个时代,有了电脑加网络,一切未免方便过了头。 无论在哪里,只要没忘记带个手提电脑,或可上网的手机,一按开电脑走进网络, 你一言我一语,早上忘记告诉你的琐事,下午尚没说完的话题,继续聊下去。 想见面,也容易,打开电脑上装的那个摄像头吧,你看我边吃着苹果边和你说话, 我看你边整理东西边对我言语,两个人都在一心二用。 方便方便,本来是让大家节省时间,生活悠闲的,可是我们竟然忙碌成那样子吗?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