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语文试题卷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Ⅰ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 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題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杂剧的名称,唐时已经有了。李德裕在其所撰《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 赠》中述及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说:成都华阴两县,被驱掠80人,其 中有杂剧丈夫两人。这是杂剧名称见于记栽之始。南诏进攻成都.在唐文宗太和 三年,其时已是唐代晚期。文中所说“杂剧丈夫两人”,应是在成都演奏的仗工, 则杂剧之兴当在其时之前;其盛行一时,则当在宋代。 北宋开封习于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词中有云“忍把浮名,换取浅 斟低唱”,一时风气实是如此,杂剧就不能不受影响。宋室南渡,临安成为都城, 继续发展杂剧。南宋周密所撰《武林旧事》皆记临安城事,其末篇《官本杂剧段 数》多至280种,可见一代盛况。临安北距建康不远,南朝陈时的旧音历时悠久, 临安其时也不能不受到波及。因此临安的杂剧虽仍保持当年开封正声,恐也难于 避免受到陈时旧音的影响,因而会使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富而多变化。这一点前人 似未多所道及。 金人南迁后,原来的中都开封为元代的大都所代替。流行于中都的杂剧 转而流行于大都。由于金、元的倡导,杂剧到元代更有显著发展,达到高峰。杂 剧名家辈出,不断荟集于大都,极一时之盛。钟嗣成《录鬼簿》中有详备的记栽。 大都和中都皆在北方,杂剧虽由开封传来,却难免带有北方的音调。据 说当时用的是七声音阶,无入声,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这样虽合乎北 方人的口味,却为南人所不习用,因而就出现了南曲。南曲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 准,可能就是以临安为中心的语音。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宛转, 以箫笛伴奏,自然合于南人口味。可以说这样柔缓宛转的声调,自南朝以来大都 如此,自然和北方的道劲朴实的声调不能互相调节,只好改弦更张。但无论北曲 或南曲,都并未轶出杂剧的范畴 元明之际有了传奇传奇也属于杂剧,但它虽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 之处。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虽不一,主唱却只.有多一个人。传奇则不限折 数,也不限于一人独唱。早期传奇的作家就已不少,高明就是其中一位。高明于 元时已有文名,明太祖很推许其书,他的《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朱 棣迁都北京之后,传奇仍当在旧都继续传播演出,似未稍止。汤显祖的“临川四 梦”,名声震海内,南京也应该不会无人演出。传奇以南曲为主,也参用了一些 北曲,因而也在当时的都城演出,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 明清之际改朝换代,而传奇并未因之而前后有差异。传奇的盛行时期大 致是明嘉靖年间到清乾隆年间。清康煕时,洪升撰《长生殿》,与孔尚任《桃花 扇》齐名,当时有“南洪北孔”之称。《长生殿》曾在北京演出,据说轰动 时,这样的演出固然是由于洪升的文名震世,但也显示出都城中人对传奇的爱 (摘编自史念海《古代音乐戏曲杂耍与古都文化》 1.下列有关杂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3 年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语文试题卷 本试题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 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題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题。 杂剧的名称,唐时已经有了。李德裕在其所撰《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 赠》中述及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说:成都华阴两县,被驱掠 80 人,其 中有杂剧丈夫两人。这是杂剧名称见于记栽之始。南诏进攻成都。在唐文宗太和 三年,其时已是唐代晚期。文中所说“杂剧丈夫两人”,应是在成都演奏的仗工, 则杂剧之兴当在其时之前;其盛行一时,则当在宋代。 北宋开封习于浅斟低唱。柳永《鹤冲天》词中有云“忍把浮名,换取浅 斟低唱”,一时风气实是如此,杂剧就不能不受影响。宋室南渡,临安成为都城, 继续发展杂剧。南宋周密所撰《武林旧事》皆记临安城事,其末篇《官本杂剧段 数》多至 280 种,可见一代盛况。临安北距建康不远,南朝陈时的旧音历时悠久, 临安其时也不能不受到波及。因此临安的杂剧虽仍保持当年开封正声,恐也难于 避免受到陈时旧音的影响,因而会使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富而多变化。这一点前人 似未多所道及。 金人南迁后,原来的中都开封为元代的大都所代替。流行于中都的杂剧 转而流行于大都。由于金、元的倡导,杂剧到元代更有显著发展,达到高峰。杂 剧名家辈出,不断荟集于大都,极一时之盛。钟嗣成《录鬼簿》中有详备的记栽。 大都和中都皆在北方,杂剧虽由开封传来,却难免带有北方的音调。据 说当时用的是七声音阶,无入声,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这样虽合乎北 方人的口味,却为南人所不习用,因而就出现了南曲。南曲用韵以南方语音为标 准,可能就是以临安为中心的语音。据说当时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宛转, 以箫笛伴奏,自然合于南人口味。可以说这样柔缓宛转的声调,自南朝以来大都 如此,自然和北方的道劲朴实的声调不能互相调节,只好改弦更张。但无论北曲 或南曲,都并未轶出杂剧的范畴。 元明之际有了传奇传奇也属于杂剧,但它虽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 之处。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虽不一,主唱却只.有多一个人。传奇则不限折 数,也不限于一人独唱。早期传奇的作家就已不少,高明就是其中一位。高明于 元时已有文名,明太祖很推许其书,他的《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朱 棣迁都北京之后,传奇仍当在旧都继续传播演出,似未稍止。汤显祖的“临川四 梦”,名声震海内,南京也应该不会无人演出。传奇以南曲为主,也参用了一些 北曲,因而也在当时的都城演出,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 明清之际改朝换代,而传奇并未因之而前后有差异。传奇的盛行时期大 致是明嘉靖年间到清乾隆年间。清康熙时,洪升撰《长生殿》,与孔尚任《桃花 扇》齐名,当时有“南洪北孔” 之称。《长生殿》曾在北京演出,据说轰动一 时,这样的演出固然是由于洪升的文名震世,但 也显示出都城中人对传奇的爱 好。 (摘编自史念海《古代音乐戏曲杂耍与古都文化》) 1. 下列有关杂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剧的名称最早见于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根据其中有关 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的记载,可以推知早在晚唐之前杂剧就已出现。 B.杂剧盛行于宋代。宋室雨渡之后,杂剧在临安继续发展,从周密所撰《武 林旧事》中所记的官本杂剧段数之多可以看出杂剧在当时的兴盛。 C.在金、元的倡导之下,杂剧至元代更有显著的发展,达到了高峰。随着朝 代更迭,杂剧的中心也转移到了元大都,名家荟集宇此,一时盛况空前。 D.杂剧发展到元明之际,出现了传奇。传奇出于杂剧,是对杂剧的进一步发 展。杂剧有折数、出场人物和主唱人数的限制,而传奇在这几方面则没有限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临安的杂剧在保持当年开封正声的同时,又不能不受到南朝陈时旧音的影 响,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富而多变化,这一点以前似乎很少有人论及 B.据说,北曲在音乐上用七声音阶,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南曲在 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宛转,以箫笛伴奏:两者风格迥异,不能互相调节 C.高明和汤显祖都是明朝著名的传奇作家,髙明的《琵琶记》因明太祖的推 许曾在南京演出过,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震海内,也应该会在南京演出。 D.传奇并没有因为明清之际的改朝换代而衰落,其盛行期大致延续到清乾隆 年间;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洪升的《长生殿》都是清传奇的代表作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周密《武林旧事》和钟嗣成《录鬼 簿》中对不同时期杂剧盛况的记载,为后人研究杂剧发展史提供了依据。 B.从发展史来看,杂剧常常在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对繁荣的都城盛行,宋代的 开封、元代的大都、明代的南京等都曾是杂剧的繁盛地区 C.传奇以南曲为主,最初主要在南方流传,后来参用了一些北曲,也逐渐成 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并为京城中人所喜爱, 从文中看,统治者的倡导,民众的喜好,不同地域的风气,以及南北文 化的交流碰撞等都对杂剧的发展变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珙字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 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 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a从幸建康, 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 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 张公。”珙曰:“某为国象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 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 千人入境,種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 死。”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盜果散去,其存者无 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 是一战敗之,尽擒以归,诛青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煕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 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
A. 杂剧的名称最早见于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根据其中有关 南诏攻入成都时驱掠人口之事的记载,可以推知早在晚唐之前杂剧就已出现。 B. 杂剧盛行于宋代。宋室雨渡之后,杂剧在临安继续发展,从周密所撰《武 林旧事》中所记的官本杂剧段数之多可以看出杂剧在当时的兴盛。 C. 在金、元的倡导之下,杂剧至元代更有显著的发展,达到了高峰。随着朝 代更迭,杂剧的中心也转移到了元大都,名家荟集宇此,一时盛况空前。 D. 杂剧发展到元明之际,出现了传奇。传奇出于杂剧,是对杂剧的进一步发 展。杂剧有折数、出场人物和主唱人数的限制,而传奇在这几方面则没有限制。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临安的杂剧在保持当年开封正声的同时,又不能不受到南朝陈时旧音的影 响,杂剧的音调更为繁富而多变化,这一点以前似乎很少有人论及。 B. 据说,北曲在音乐上用七声音阶,声调遒劲朴实,以弦乐器伴奏;南曲在 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宛转,以箫笛伴奏:两者风格迥异,不能互相调节。 C. 高明和汤显祖都是明朝著名的传奇作家,高明的《琵琶记》因明太祖的推 许曾在南京演出过,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名震海内,也应该会在南京演出。 D. 传奇并没有因为明清之际的改朝换代而衰落,其盛行期大致延续到清乾隆 年间;孔尚任的《桃花扇》与洪升的《长生殿》都是清传奇的代表作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周密《武林旧事》和钟嗣成《录鬼 簿》中对不同时期杂剧盛况的记载,为后人研究杂剧发展史提供了依据。 B. 从发展史来看,杂剧常常在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对繁荣的都城盛行,宋代的 开封、元代的大都、明代的南京等都曾是杂剧的繁盛地区。 C. 传奇以南曲为主,最初主要在南方流传,后来参用了一些北曲,也逐渐成 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并为京城中人所喜爱。 D. 从文中看,统治者的倡导,民众的喜好,不同地域的风气,以及南北文 化的交流碰 撞等都对杂剧的发展变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 7 题, 刘珙字共父。生有奇质,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迁礼部郎官。秦桧欲追谥 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吏部员外郎,兼权 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a 从幸建康, 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 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上怒,命再下,宰相召珙曰:“再缴则累 张公。”珙曰:“某为国象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 见于经。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 千人入境,種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 死。”揭榜请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 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 是一战敗之,尽擒以归,诛青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 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
得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起是年九月,尽明 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 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 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途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 数。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 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言者逐之 风:通“讽”,暗 B.存中命乃寝 寝;停止。 C.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 具:准备。 D.疾革,草遗奏言 革:痊愈。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3分) 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 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珙治盗不失仁爱。他认为茶盜非必死之寇,应晓之以理,振之以威,令 其自行散去;告诫部下不急攻来者,不穷追逃者;击溃茶盗后,只诛杀首恶,而让 其余人从军。 B.刘珙关心民生疾苦。淳熙二年,刘珙所辖地区水旱交互为患,他上奏朝廷 免除百姓夏秋两季的钱粮赋税,多渠道征集粮食,确保米价平稳,全境百姓因此 不至于流离失所 C.刘珙忧劳国事。抱病之后,他仍进言朝廷召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 来担负重任、补纠缺失;在写给张栻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 仇雪恨。 D.刘珙为人孝顺明礼。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 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 (2)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道旁稚子 郑懈 稚儿怕寒床下啼,两舒赤立仍苦饥。 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 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 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注]舒(gan):胫骨,小腿骨,亦指小腿
得十四万九千斛。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起是年九月,尽明 年四月,阖境无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疾革,草遗奏言:“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 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 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谥忠肃。 珙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途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 数。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 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五》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风言者逐之 风:通“讽”,暗示。 B.存中命乃寝 寝;停止。 C.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 具:准备。 D.疾革,草遗奏言 革:痊愈。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珙为人刚正的一组是(3 分) ①召礼官会问,珙不至 ②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③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④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⑤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 ⑥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刘珙治盗不失仁爱。他认为茶盗非必死之寇,应晓之以理,振之以威,令 其自行散去;告诫部下不急攻来者,不穷追逃者;击溃茶盗后,只诛杀首恶,而让 其余人从军。 B. 刘珙关心民生疾苦。淳熙二年,刘珙所辖地区水旱交互为患,他上奏朝廷 免除百姓夏秋两季的钱粮赋税,多渠道征集粮食,确保米价平稳,全境百姓因此 不至于流离失所。 C. 刘珙忧劳国事。抱病之后,他仍进言朝廷召用忠诚纯良、才学深厚的人士 来担负重任、补纠缺失;在写给张栻与朱熹的诀别信中,他深深遗憾未能为国报 仇雪恨。 D. 刘珙为人孝顺明礼。继母卓氏五十多岁去世,他哀伤至极以至于损害了身 体;远近亲属去世,他都会穿上白色的丧服直到礼制规定的时间。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O 分) (1)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 (2) 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ll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道旁稚子 郑懈 稚儿怕寒床下啼,两骭[注]赤立仍苦饥。 天之生汝岂为累,使汝不如凫鹜肥? 官家桑柘连四海,岂无寸缕为汝衣? 羡尔百鸟有毛羽,冰雪满山犹解飞! [注]骭(gàn):胫骨,小腿骨,亦指小腿
8.诗歌第四句中的“凫鹜肥”,原作“凫鹜肌”,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 怀疑“肌”是错字,因此取“肥”字而不用“肌”字,请结合诗意说一说钱先生 这样做的理由。(5分) 9.从诗中来看,造成道旁稚子悲惨境遇的根源是什么?诗歌最后两句写“百 鸟”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百年多病独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題中选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 答題卡上把所选題号右边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題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 大題内的小題。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阋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告别语 铁凝 这是二楼闲置的一间客房,窗子朝北,窗外是邻居的前院。朱丽每次来身舅家, 都住这间。 前几次,朱丽没怎么留意这个房间。她常常一大早就出门购物,客房只是她睡觉 和存放购物收获之处,每次离开时,壁橱里都堆着一些被她遗弃的装衣服的纸袋 子。北京的舅舅对朱丽很疼爱,总是给她一些钱买东西。但在她眼里,舅舅是个 趣味狭窄的人,舅舅的房子太大,舅舅的语汇太少 朱丽留意起客房,是这次为逃婚而来舅舅家之后。携了这样的事情来投亲,朱丽 沮丧又难为情,哪儿都不去,关了手机,也不见人,整天在客房躺着。 曰,喧闹的声音从窗外的院子传来,异常清晰。二楼的这间客房,似乎格外便 于收集声音。从前她怎么没有发现 像是主人出来送客,一些男人、女人的寒暄,还有主人对孩子的提醒:“小宝 和叔叔、阿姨说再见!”之后是短促的安静,大人们都在等候这位“小宝”的“再 见’可是,迟迟没有听见孩子发出的告别之声。 连许多天,邻居的院子总是很热闹。那句她已经熟悉了的提醒句源源不断飘进 窗口:“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或者“小宝,和爷爷、奶奶说再见!” 然后照例是短暂的安静。她看见的小宝,要么听而不闻地摆弄一辆遥控越野吉普 车,要么跑向草坪,爬上那只摇椅摇着自己… 朱丽一边觉得这小宝不懂礼貌,一边感叹做个孩子也挺不容易,非得随着父母对 那些他根本不认识的大人说“再见”。她由小宝想到自己,和自己那场没结成的 婚。在婚礼上,朱丽突然看见特地打扮一新的母亲下眼眶似有淤血。她紧盯住母 亲,在心里说服自己那不过是岁月累积起来的错觉,父亲和母亲早已离婚,怎会 再殴打母亲呢?可她还是不顾一切地跑了,就像逃离一场她以为会到来的如母亲 般的命运,连个“再见”也没对大家说,连个招呼也没跟与自己相恋多年、对自 己关怀备至的新郎打 每次想到这里,朱丽就赶紧打断思路,好像若不打断,她已知的各种谴责便立刻 潮水般向她涌来。她对付不了这些,如同她不能担当一场婚礼
8. 诗歌第四句中的“凫鹜肥”,原作“凫鹜肌”,钱钟书在《宋诗选注》中 怀疑“肌”是错字,因此取“肥”字而不用“肌”字,请结合诗意说一说钱先生 这样做的理由。(5 分) 9. 从诗中来看,造成道旁稚子悲惨境遇的根源是什么?诗歌最后两句写“百 鸟”有什么 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2) 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 _______,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題中选定其中一大題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 答題卡上把所选題号右边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題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 一大題内的小題。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阋读(25 分) ll.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4)题。(25 分) 告别语 铁凝 这是二楼闲置的一间客房,窗子朝北,窗外是邻居的前院。朱丽每次来身舅家, 都住这间。 前几次,朱丽没怎么留意这个房间。她常常一大早就出门购物,客房只是她睡觉 和存放购物收获之处,每次离开时,壁橱里都堆着一些被她遗弃的装衣服的纸袋 子。北京的舅舅对朱丽很疼爱,总是给她一些钱买东西。但在她眼里,舅舅是个 趣味狭窄的人,舅舅的房子太大,舅舅的语汇太少。 朱丽留意起客房,是这次为逃婚而来舅舅家之后。携了这样的事情来投亲,朱丽 沮丧又难为情,哪儿都不去,关了手机,也不见人,整天在客房躺着。 一曰,喧闹的声音从窗外的院子传来,异常清晰。二楼的这间客房,似乎格外便 于收集声音。从前她怎么没有发现? 像是主人出来送客,一些男人、女人的寒暄,还有主人对孩子的提醒:“小宝, 和叔叔、阿姨说再见!”之后是短促的安静,大人们都在等候这位“小宝”的“再 见' 可是,迟迟没有听见 孩子发出的告别之声。 一连许多天,邻居的院子总是很热闹。那句她已经熟悉了的提醒句源源不断飘进 窗口: “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或者“小宝,和爷爷、奶奶说再见!” 然后照例是短暂的安静。她看见的小宝,要么听而不闻地摆弄一辆遥控越野吉普 车,要么跑向草坪,爬上那只摇椅摇着自己…… 朱丽一边觉得这小宝不懂礼貌,一边感叹做个孩子也挺不容易,非得随着父母对 那些他根本不认识的大人说“再见”。她由小宝想到自己,和自己那场没结成的 婚。在婚礼上,朱丽突然看见特地打扮一新的母亲下眼眶似有淤血。她紧盯住母 亲,在心里说服自己那不过是岁月累积起来的错觉,父亲和母亲早已离婚,怎会 再殴打母亲呢?可她还是不顾一切地跑了,就像逃离一场她以为会到来的如母亲 般的命运,连个“再见”也没对大家说,连个招呼也没跟与自己相恋多年、对自 己关怀备至的新郎打。 每次想到这里,朱丽就赶紧打断思路,好像若不打断,她已知的各种谴责便立刻 潮水般向她涌来。她对付不了这些,如同她不能担当一场婚礼
初夏过去,暑天袭来。 个下午,朱丽迷迷糊糊之中,窗外的声音再一次叔进房间。她又听见早已熟悉 的提示:“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小宝,和露露说再见!” 朱丽继续迷糊,兼听那必然到来的短促的安静。她果然“听”见了那短促的安静 之后是主人、客人寒暄着告别,杂以孩子们稚嫩的嘁嘁喳喳。接着她耳边突然响 起一声清脆的童音:“再见!”那童音分明是小宝的 所有人都听见了这声“再见”,这是个宝责的时刻,犹如育人睁眼,哑人发声 “再见!”小宝说 “再见!”另一个童音呼应着。 朱丽迅速从床上爬起来赶往窗口,像是怕错过什么,又以为是听错了什么。她看 见门廊下站着小宝和家中大人,另外一对男女,正领着一个身穿印花连衣裙的小 女孩往院子门口走。 这前所未有的“再见”之声原来是两个孩子之间的道别,与他人的引导无关。 再见!”小宝放大了声音,有点扯着嗓子 再见!”露露站住不走了,也有点扯着嗓子。 “再一一见!”小宝拖着长声跺起脚来,仿佛对“再见”这个词不依不饶。 再——见!”露露也拖起长声,像是要迈步跑向小宝。两人无休无止地“再见 起来,好似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小宝更激烈地踩着脚,弯下腰,拼尽全力高喊着“再见,再见,……”他顽强地、 势不可当地向露露表达着再见的意愿。到后来,憋红了小脸,捌着气,以至于那 “再见”声变得哆哆嗦嗦,听上去就像是“再哎哎哎哎见!再哎哎哎哎见!” 这实在不像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那像是欢欣和绝望情绪的一种混合,激烈而壮观。像冰河在春日太阳的照耀下突 然融.化,“嘎啦啦”地迸裂着自己,撕开着自己。叫人觉着,生活其实是从“再 见”开始的,当小宝和露露那么急赤白脸地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 他们的生命。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 她站在房间的穿衣镜前看自己,脸色苍白,缺少血色的嘴唇含混地嚅动了几下, 仿佛在练习一个忘却已久的老词。她发现,自己对“再见”这个词从来都是漠然 的,不管对一座房子,还是对一个亲人。一种对自己的陌生的疑惧陡然从心中升 腾起来,她环顾这房间,伴着窗外那声声不断的“再哎哎哎哎见”,琢磨着,现 在最诙做的,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 (有刪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朱丽觉得舅舅是个趣味狭窄的人,所以,尽管之前来北京多次,她对舅舅和他 家的客房也没有太深印象,不曾发现二搂的“客房”格外便于收集声音。 B.小宝告别露露时的热情与告别大人时的漠然构成鲜明对比,他和露露此起彼伏 的“再见”声,看似耍贫嘴、逗乐子,实则是他们对相见的欢欣和不能相见的 绝望的激烈表达。 C.“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生动写出了小宝那一声“再见”的难得和宝 贵;而“迅速”“赶往”等词语,形象表现了朱丽第一次听到小宝说“再见”时 的意外。 D.大人苦口婆心地劝说小宝与他根本不认识的入说“再见”,小宝始终不愿合 作,充分暴露了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初夏过去,暑天袭来。 一个下午,朱丽迷迷糊糊之中,窗外的声音再一次扠进房间。她又听见早已熟悉 的提示:“小宝,和叔叔、阿姨说再见!小宝,和露露说再见!” 朱丽继续迷糊,兼听那必然到来的短促的安静。她果然“听”见了那短促的安静, 之后是主人、客人寒暄着告别,杂以孩子们稚嫩的嘁嘁喳喳。接着她耳边突然响 起一声清脆的童音:“再见!”那童音分明是小宝的。 所有人都听见了这声“再见”,这是个宝责的时刻,犹如育人睁眼,哑人发声。 “再见!”小宝说。 “再见!”另一个童音呼应着。 朱丽迅速从床上爬起来赶往窗口,像是怕错过什么,又以为是听错了什么。她看 见门廊下站着小宝和家中大人,另外一对男女,正领着一个身穿印花连衣裙的小 女孩往院子门口走。 这前所未有的“再见”之声原来是两个孩子之间的道别,与他人的引导无关。 “再见!”小宝放大了声音,有点扯着嗓子。 “再见!”露露站住不走了,也有点扯着嗓子。 “再——见!”小宝拖着长声跺起脚来,仿佛对“再见”这个词不依不饶。 “再——见!”露露也拖起长声,像是要迈步跑向小宝。两人无休无止地“再见” 起来,好似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小宝更激烈地踩着脚,弯下腰,拼尽全力高喊着“再见,再见,……”他顽强地、 势不可当地向露露表达着再见的意愿。到后来,憋红了小脸,捌着气,以至于那 “再见”声变得哆哆嗦嗦,听上去就像是“再哎哎哎哎见!再哎哎哎哎见!” 这实在不像耍贫嘴,逗乐子,“人来疯”。 那像是欢欣和绝望情绪的一种混合,激烈而壮观。像冰河在春日太阳的照耀下突 然融 .化,“嘎啦啦”地迸裂着自己,撕开着自己。叫人觉着,生活其实是从“再 见”开始的,当小宝和露露那么急赤白脸地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走进 他们的生命。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如挡住了某种冲动。 她站在房间的穿衣镜前看自己,脸色苍白,缺少血色的嘴唇含混地嚅动了几下, 仿佛在练习一个忘却已久的老词。她发现,自己对“再见”这个词从来都是漠然 的,不管对一座房子,还是对一个亲人。一种对自己的陌生的疑惧陡然从心中升 腾起来,她环顾这房间,伴着窗外那声声不断的“再哎哎哎哎见”,琢磨着,现 在最诙做的,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 (有刪改) (l)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朱丽觉得舅舅是个趣味狭窄的人,所以,尽管之前来北京多次,她对舅舅和他 家的客房也没有太深印象,不曾发现二搂的“客房”格外便于收集声音。 B.小宝告别露露时的热情与告别大人时的漠然构成鲜明对比,他和露露此起彼伏 的 “再见”声,看似耍贫嘴、逗乐子,实则是他们对相见的欢欣和不能相见的 绝望的激烈表达。 C. “犹如盲人睁眼,哑人发声”,生动写出了小宝那一声“再见”的难得和宝 贵;而“迅速”“赶往”等词语,形象表现了朱丽第一次听到小宝说“再见”时 的意外。 D.大人苦口婆心地劝说小宝与他根本不认识的入说“再见”,小宝始终不愿合 作,充分暴露了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E.小说中的“客房”,既是故事发生的环境,也是“朱丽”和“小宝”两条叙述 线索的交汇点。对“客房”的描写,不仅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也使小说结 构更加紧凑。 (2)小说中的朱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以“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结尾,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你是否赞同“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这种说法?请结合文本,谈谈 你的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25分) 国画大家刘旦宅 刘旦宅八十初度,竞毫不留恋地飘然而逝,着实令人惘然。 他少年就有神童之名,10岁那年小试锋芒,在家乡温州举办“十龄童刘小粟画 展”。1951年,20岁的刘旦宅来到上海,不久进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先后绘制 了《屈原》《破釜沉舟》《杜甫》《李时珍》等多部影响深远的连环画精品。1956 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后,刘旦宅又幸运地成为首批画师中最年轻的一位。如今, 随着这位曾经画出了《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历代诗人画传》《九歌》等诸多精 品的人物画大师的远行,落寞的上海画坛又平添几分无力感。 王元化先生曾引《文心雕龙》“思表纤旨,文作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赞 誉刘旦宅艺术高妙。事实上,刘旦宅的确对自己的作品很自信,也颇爱惜羽毛, 极少参与应酬,更不肯随便赠画,以至常给人“傲气”之感。可刘旦宅也毫不讳 言自己非常钦佩同为海派艺术大师的谢稚柳、陆俨少、程十发等画家。甚至还主 动开口向程十发先生索画,扮演起“粉丝”的角色。他与这三位大师都曾举办过 联合画展,还曾多次随陆俨少先生外出写生 90高龄的连环画界泰斗贺友直先生与刘旦宅是多年老友。一提到刘旦宅,贺友 直泪湿眼眶:“老刘是真正的国画大家,国学底蕴深厚,饱览诗书,书法也很好。 而他的风骨、大度和正直,更值得后人敬仰。”说起两人交往,贺友直深情回忆。 1963年,贺友直与刘旦宅一起被邀请到北京。此间,贺友直发现刘旦宅时常呆 坐,右手伸指比划,双目随指移动,他经过观察发现,原来刘旦宅是在空中作画 贺友直觉得,刘旦宅用这种方法,能在动笔前先捕捉造型 布景及构图的感觉,因此戏称之为“内心视觉”。“由此我得到一个认识:从事 艺术务必入迷。刘旦宅就是最好的榜样。”令人唏嘘的是,“文革”后期,贺友 直为求自身解脱,曾经伤害了刘旦宅。对此,贺友直始终耿耿于怀,每每说及此 事总是眼含泪花。 贺友直说,“老刘量大,反倒是他请我吃饭以示宽恕。”而事实上,刘旦宅对这 段不愉快的往事从来绝口不提,对贺友直依然尊敬如故。 熟悉刘旦宅的人都知道,画画、饮酒、下棋,都是他的强项。或许由于当年共同 唱和的文友画友诸如郭沫若、吴晗、周汝昌等人相继老去或远行,或许由于近年 来画价飞涨却知音稀少,刘旦宅在晚年,酒不喝了,棋不下了,连最心爱的画也 不画了。正如他所说,“画的画没人欣赏,只是被买来卖去,没有意思
E.小说中的“客房”,既是故事发生的环境,也是“朱丽”和“小宝”两条叙述 线索的交汇点。对“客房”的描写,不仅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也使小说结 构更加紧凑。 (2) 小说中的朱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3) 小说以“是不是应该把关掉了那么多天的手机打开呢?”结尾,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4) 你是否赞同“生活其实是从‘再见’开始的”这种说法?请结合文本,谈谈 你的理由。 (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 (4)题。(25 分) 国画大家刘旦宅 刘旦宅八十初度,竞毫不留恋地飘然而逝,着实令人惘然。 他少年就有神童之名,10 岁那年小试锋芒,在家乡温州举办“十龄童刘小粟画 展”。 1951 年,20 岁的刘旦宅来到上海,不久进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先后绘制 了《屈原》《破釜沉舟》《杜甫》《李时珍》等多部影响深远的连环画精品。1956 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后,刘旦宅又幸运地成为首批画师中最年轻的一位。如今, 随着这位曾经画出了《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历代诗人画传》《九歌》等诸多精 品的人物画大师的远行,落寞的上海画坛又平添几分无力感。 王元化先生曾引《文心雕龙》“思表纤旨,文作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赞 誉刘旦宅艺术高妙。事实上,刘旦宅的确对自己的作品很自信,也颇爱惜羽毛, 极少参与应酬,更不肯随便赠画,以至常给人“傲气”之感。可刘旦宅也毫不讳 言自己非常钦佩同为海派艺术大师的谢稚柳、陆俨少、程十发等画家。甚至还主 动开口向程十发先生索画,扮演起“粉丝”的角色。他与这三位大师都曾举办过 联合画展,还曾多次随陆俨少先生外出写生。 90 高龄的连环画界泰斗贺友直先生与刘旦宅是多年老友。一提到刘旦宅,贺友 直泪湿眼眶:“老刘是真正的国画大家,国学底蕴深厚,饱览诗书,书法也很好。 而他的风骨、大度和正直,更值得后人敬仰。”说起两人交往,贺友直深情回忆。 1963 年,贺友直与刘旦宅一起被邀请到北京。此间,贺友直发现刘旦宅时常呆 坐,右手伸指比划,双目随指移动,他经过观察发现,原来刘旦宅是在空中作画。 贺友直觉得,刘旦宅用这种方法,能在动笔前先捕捉造型、 布景及构图的感觉,因此戏称之为“内心视觉”。“由此我得到一个认识:从事 艺术务必入迷。刘旦宅就是最好的榜样。”令人唏嘘的是,“文革”后期,贺友 直为求自身解脱,曾经伤害了刘旦宅。对此,贺友直始终耿耿于怀,每每说及此 事总是眼含泪花。 贺友直说,“老刘量大,反倒是他请我吃饭以示宽恕。”而事实上,刘旦宅对这 段不愉快的往事从来绝口不提,对贺友直依然尊敬如故。 熟悉刘旦宅的人都知道,画画、饮酒、下棋,都是他的强项。或许由于当年共同 唱和的文友画友诸如郭沫若、吴晗、周汝昌等人相继老去或远行,或许由于近年 来画价飞涨却知音稀少,刘旦宅在晚年,酒不喝了,棋不下了,连最心爱的画也 不画了。正如他所说,“画的画没人欣赏,只是被买来卖去,没有意思
于是,爱好唯剩下读书。古今中外,刘旦宅涉猎很广,思索也很深,令他百思不 得其解的是:中国的思想文化为什么成熟得那样早,从老庄晢哲理、屈子离骚、晋 代书法,一直到唐诗、宋画,为什么一出现都达到世界的顶峰?刘旦宅虽为画家, 却痴迷于书法艺术,他甚至认为“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所有艺术门类中唯一以人类 内心世界为参照而创作的艺术,而其他艺术门类都是有外物对应的 尽管今天关于中华文化的论述多如牛毛,可所有理论在刘旦宅看来都还没有抓住 根本,尤其是“中华文明成就为什么会那么早”这一问题,更是难以找到令他满 意的答案,为此,刘旦宅常感到苍凉落寞。而一旦想到今后中国会不会再出现这 样的文化顶峰,刘旦宅又感到迷茫困惑。虽感遗憾,但他仍然寄望于今天的学者, 盼望看到一部能与中国书法相称的学术著作,也期待上海能有一个专业的、深入 研究中国书画艺术的学术机构。 年轻时代,刘旦宅就是个性格耿直、心直口快的人,为此曾得罪过不少人,更曾 锒铛入狱多年。尽管如此,那种有话必说的性情,并没有随着年华老去而改变。 有一次,友人们说起文化界的现状,刘旦宅突然一脸严肃,瞪大了眼睛,高声说 道:“现在的文风、世道,什么都作为一个工程来对待,比如‘大师工作室太 不成话了。”他感激、钦佩自己的启蒙老师,却也毫不讳言地感慨:“我刘旦宅 的老师,都是倒霉的,鸿运高照的没有。”面对外界对自己的褒扬,刘旦宅坦言 “我们前一辈大师级的人多。我这人平淡无奇,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只是一个百 姓,一个认认真真画画的人。” 节选自《新民周刊》,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中最年轻的一位,刘旦宅先后绘制了《屈原》等 多部影响深远的连环画精品和《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等诸多人物画精品 B.刘旦宅晚年,由于共同唱和的文友画友相继老去或远行,以及画价飞涨却 知音稀少,他酒不喝了,棋不下了,连最心爱的画也不画了。 C.刘旦宅是一位画家,却痴迷干书法艺术,他书法很好,对书法艺术有高度的 评价,认为中国书法是唯一以人类内心世界为参照而创作的艺术 D.刘旦宅艺术高妙,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待人接物常有傲气;但在自己所 钦佩的程十发等海派艺术大师面前却十分谦逊,甚至甘当“粉丝”。 E.本文介绍了刘旦宅认真画画、坦荡做人的事迹,从艺术成就、精神品质、性 格为人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的形象 (2)刘旦宅能成为国画大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刘旦宅老友贺友直称赞“他的风骨、大度和正直,更值得后人敬仰”,请说 说他的风骨、大度和正直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6分) (4)今后中国会不会再出现文化顶峰?刘旦宅对此感到迷茫困惑,你对此是什么 看法?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由。(8分) 第II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于是,爱好唯剩下读书。古今中外,刘旦宅涉猎很广,思索也很深,令他百思不 得其解的是:中国的思想文化为什么成熟得那样早,从老庄哲理、屈子离骚、晋 代书法,一直到唐诗、宋画,为什么一出现都达到世界的顶峰?刘旦宅虽为画家, 却痴迷于书法艺术,他甚至认为“中国书法是世界上所有艺术门类中唯一以人类 内心世界为参照而创作的艺术,而其他艺术门类都是有外物对应的”。 尽管今天关于中华文化的论述多如牛毛,可所有理论在刘旦宅看来都还没有抓住 根本,尤其是“中华文明成就为什么会那么早”这一问题,更是难以找到令他满 意的答案,为此,刘旦宅常感到苍凉落寞。而一旦想到今后中国会不会再出现这 样的文化顶峰,刘旦宅又感到迷茫困惑。虽感遗憾,但他仍然寄望于今天的学者, 盼望看到一部能与中国书法相称的学术著作,也期待上海能有一个专业的、深入 研究中国书画艺术的学术机构。 年轻时代,刘旦宅就是个性格耿直、心直口快的人,为此曾得罪过不少人,更曾 锒铛入狱多年。尽管如此,那种有话必说的性情,并没有随着年华老去而改变。 有一次,友人们说起文化界的现状,刘旦宅突然一脸严肃,瞪大了眼睛,高声说 道:“现在的文风、世道,什么都作为一个工程来对待,比如‘大师工作室'太 不成话了。”他感激、钦佩自己的启蒙老师,却也毫不讳言地感慨:“我刘旦宅 的老师,都是倒霉的,鸿运高照的没有。”面对外界对自己的褒扬,刘旦宅坦言: “我们前一辈大师级的人多。我这人平淡无奇,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只是一个百 姓,一个认认真真画画的人。” (节选自《新民周刊》,有删改) (l)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作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画师中最年轻的一位,刘旦宅先后绘制了《屈原》等 多部影响深远的连环画精品和《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等诸多人物画精品。 B. 刘旦宅晚年,由于共同唱和的文友画友相继老去或远行,以及画价飞涨却 知音稀少,他酒不喝了,棋不下了,连最心爱的画也不画了。 C. 刘旦宅是一位画家,却痴迷干书法艺术,他书法很好,对书法艺术有高度的 评价, 认为中国书法是唯一以人类内心世界为参照而创作的艺术。 D. 刘旦宅艺术高妙,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待人接物常有傲气;但在自己所 钦佩的程十发等海派艺术大师面前却十分谦逊,甚至甘当“粉丝”。 E. 本文介绍了刘旦宅认真画画、坦荡做人的事迹,从艺术成就、精神品质、性 格为人 等方面,塑造了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的形象。 (2) 刘旦宅能成为国画大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 分) (3) 刘旦宅老友贺友直称赞“他的风骨、大度和正直,更值得后人敬仰”,请说 说他的风骨、大度和正直分别表现在哪些地方。(6 分) (4) 今后中国会不会再出现文化顶峰?刘旦宅对此感到迷茫困惑,你对此是什么 看法?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理由。(8 分) 第 II 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灾难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养分。我们需要了解过去,接续曾有的精神力量。 幸而有这样一批作品,将灾难直陈于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同身受历史曾有的体温 与疼痛 B.网曝国企珠海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总经理周某等人,一顿饭喝掉髙档红酒12 瓶,但珠海国资委调查回应称,其中6个空瓶是学习红酒知识的道具,这一解释 实在匪夷所思。 C.春节临近,盗窃事件频频发生。对此,公安部门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增强防 范意识,出行时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财物,以免被窃贼探囊取物。 D.2013年春节晚会热热闹闹开始了,台上载歌载舞,台下人言啧啧;我们 家人齐聚电视机前看春晚,也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北京市烟花办节前表示,正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并将通过媒体向市民发出 “为提髙空气质量,创造良好环境,在春节期间请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减 少污染物的排放”。 B.针对学生体质下滑的不争事实,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教育部拟对 各省学生体质进行排名并予以公示,意图柔性“倒逼”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关心 学生身体健康。 C.如果十八大提出的居民收人翻番的目标能够实现,我国将会出现5到6亿 的中等收入人群,这将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也将是世界经济增长 的重要动力之 D. 挂了16年“小康县”头衔的大同县主动“戴穷帽”,以享受 “国家扶贫重点县”待遇,这种从“小康”到“贫困”的滑稽转身,折射了“扶 贫县”评选机制的公平与否。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我们都称之为朋 友.朋友有很多种,就好像一棵树上的叶子,一片叶子就是一个朋友。时光流逝, 夏去秋来,一些叶子会离我们而去,还有一些叶子会陪伴我们许多季节 ①有些人只是与我们短暂相处 ②他们能让我们感到幸福 ③在人生的旅途中 ④共同见证潮起潮落 ⑤有些人会与我们并肩而行 ⑥我们会邂逅许多人 A.③①⑤⑥④② B⑥③②⑤④① C.③⑥②①⑤④ D.⑥⑤④①③② 16.请你用简洁的说明性文字介绍下面这幅漫画,然后用一句话写出它的寓意 (5分) 介绍 寓意 17.仿照画线句的示例,续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修辞手法一致,句式与示例 相同。(6分) 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 礁石,在海浪的拍击中,耸立成伟岸的信念; 腊梅,在严寒的肆虐甲,挺拔成芬芳的春意 ①
A. 灾难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养分。我们需要了解过去,接续曾有的精神力量。 幸而有这样一批作品,将灾难直陈于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同身受历史曾有的体温 与疼痛。 B. 网曝国企珠海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总经理周某等人,一顿饭喝掉高档红酒 12 瓶,但珠海国资委调查回应称,其中 6 个空瓶是学习红酒知识的道具,这一解释 实在匪夷所思。 C. 春节临近,盗窃事件频频发生。对此,公安部门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增强防 范意识,出行时一定要看管好自己的财物,以免被窃贼探囊取物。 D. 2013 年春节晚会热热闹闹开始了,台上载歌载舞,台下人言啧啧;我们一 家人齐聚电视机前看春晚,也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 分) A. 北京市烟花办节前表示,正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并将通过媒体向市民发出 “为提高空气质量,创造良好环境,在春节期间请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减 少污染物的排放”。 B. 针对学生体质下滑的不争事实,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教育部拟对 各省学生体质进行排名并予以公示,意图柔性“倒逼”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关心 学生身体健康。 C. 如果十八大提出的居民收人翻番的目标能够实现,我国将会出现 5 到 6 亿 的中等收入人群,这将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也将是世界经济增长 的重要动力之一。 D. 挂了 16 年“小康县”头衔的大同县主动“戴穷帽”,以享受 “国家扶贫重点县”待遇,这种从“小康”到“贫困”的滑稽转身,折射了“扶 贫县”评选机制的公平与否。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我们都称之为朋 友。朋友有很多种,就好像一棵树上的叶子,一片叶子就是一个朋友。时光流逝, 夏去秋来,一些叶子会离我们而去,还有一些叶子会陪伴我们许多季节。 ①有些人只是与我们短暂相处 ②他们能让我们感到幸福 ③在人生的旅途中 ④共同见证潮起潮落 ⑤有些人会与我们并肩而行 ⑥我们会邂逅许多人 A.③①⑤⑥④②. B ⑥③②⑤④① C.③⑥②①⑤④ D.⑥⑤④①③② 16. 请你用简洁的说明性文字介绍下面这幅漫画,然后用一句话写出它的寓意。 (5 分) 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仿照画线句的示例,续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修辞手法一致,句式与示例 相同。 (6 分) 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 礁石,在海浪的拍击中,耸立成伟岸的信念; 腊梅,在严寒的肆虐里,挺拔成芬芳的春意;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林中有两条路,你永远只能走一条路,怀念着另一条。—一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语文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D(曲解文意,“杂剧有……出场人物……的限制”错误,原文中说出 场人物“不一”) 2c(或然当必然,原文中只是推测《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 而非既成事实“曾在南京演出过”) 3.A(无中生有,从文中来看,“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 并未记载当时的“杂剧盛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D(革:读j,急,重。) 5.C(②表明刘珙的诏檄感奋人心;⑤表明刘珙成功破敌;⑥表明刘珙善纳人言) 6.D(应为:继母去世时,刘珙五十多岁。) 7.(1)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 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 5分;译出大意给2分:“中国”(“中原”)、“于”(表被动)、“岂”(“难 道”“怎么”)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 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 5分;译出大意给2分;“临”(“治理”“管理”“为官”等)、“相与”(“共 同”“一同”“一起”等)、“祠”(“祭祀”“祭奠”等)三处,每译对一处 给1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从语义上看,“肌”意为肌肉,与诗意不合,它不能描摹鸟的特点 放在诗句中也与“不如”不搭配;(2分,意思对即可)“肥”字不仅符合诗意, 而且能使“凫鹜”之肥与稚儿的瘦弱形成对比(而且表明稚儿连凫鹜胖都没有), 更好地表现了诗歌的主题。(3分,能答出“符合诗意”1分,解析其表达效果 和作用2分) 9.从诗中看,稚儿饥寒交迫的悲惨境遇并不是上天造成的,而是官府造 成的。官府“桑柘连四海”,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却根本不管百姓死活。(2 分;其中观点1分,分析1分)写“百鸟”是为了反衬稚儿的悲惨境遇(与稚儿 的悲惨境遇形成鲜明对比)。鸟有羽毛,人无衣装:鸟在千山飞雪的时候能够自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林中有两条路,你永远只能走一条路,怀念着另一条。——美国诗人弗罗斯特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 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二次质量预测 语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1.D(曲解文意,“杂剧有……出场人物……的限制”错误,原文中说出 场人物“不一”) 2.C(或然当必然,原文中只是推测《琵琶记》“应该会在都城南京演出”, 而非既成事实“曾在南京演出过”) 3.A(无中生有,从文中来看,“李德裕《论故循州司马杜元颖追赠》” 并未记载当时的“杂剧盛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4.D(革:读 jí,急,重。) 5.C(②表明刘珙的诏檄感奋人心;⑤表明刘珙成功破敌;⑥表明刘珙善纳人言) 6.D(应为:继母去世时,刘珙五十多岁。) 7.(1)况且让我们中原(地区)的疲困百姓,被远方蛮夷的野兽困扰,难道是 仁义圣明的(君主)做的事吗! 5 分;译出大意给 2 分;“中国”(“中原”)、“于”(表被动)、“岂”(“难 道”“怎么”)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有的人 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痛哭并共同祭祀他。 5 分;译出大意给 2 分;“临”(“治理”“管理”“为官”等)、“相与”(“共 同”“一同”“一起”等)、“祠”(“祭祀”“祭奠”等)三处,每译对一处 给 1 分。 注意:1.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2.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8.从语义上看,“肌”意为肌肉,与诗意不合,它不能描摹鸟的特点, 放在诗句中也与“不如”不搭配;(2 分,意思对即可)“肥”字不仅符合诗意, 而且能使“凫鹜”之肥与稚儿的瘦弱形成对比(而且表明稚儿连凫鹜胖都没有), 更好地表现了诗歌的主题。(3 分,能答出“符合诗意”1 分,解析其表达效果 和作用 2 分) 9.从诗中看,稚儿饥寒交迫的悲惨境遇并不是上天造成的,而是官府造 成的。官府“桑柘连四海”,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却根本不管百姓死活。(2 分;其中观点 1 分,分析 1 分)写“百鸟”是为了反衬稚儿的悲惨境遇(与稚儿 的悲惨境遇形成鲜明对比)。鸟有羽毛,人无衣装;鸟在千山飞雪的时候能够自
由飞翔,稚儿在寒冬却只能赤立而泣。人对鸟的羡慕,深刻揭示了人不如鸟的悲 惨现实,增强了诗歌的批判性。(4分。答出“反衬”“对比”等,给1分;分 析1分;答出“羡慕鸟、人不如鸟”等1分:答出“批判性”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3)秦人不暇自哀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分;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D不给分。(A项因果 关系不当,对舅舅“没有太深印象”缺乏依据;B项“不能相见的绝望”理解不 准确,文中的“绝望”应主要指小宝因露露要走,挽留不住而感到绝望;D项“充 分暴露了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理解错误。) (2)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事)。对房子、亲人都很少说“再见”,凡事只顾 及自身感受,不考虑他人:;离开舅舅家时还将一些装衣服的纸袋子遗弃在壁橱里; 爱乱花钱,每次到舅舅家后,都大量购物。②消极逃避,不负责任。走不出父母 失败的婚姻给自己带来的阴影,害怕遭逢母亲般的命运,不敢担当婚礼,不顾 切地逃跑,关闭手机,对母亲、新郎、亲朋都是极不负责任的。③能自我反省 为逃婚行为而心怀愧疚;能从“小宝”不愿与客人告别到主动与客人告别的偶然 变化中自我反省,琢磨着要打开手机。④爱面子。逃婚来到舅舅家后,感到难为 情,哪儿也不去。⑤容易冲动,不冷静。婚礼上,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就不顾 切地逃跑了。(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 三点、意思对即可) 3)①含蓄地写出朱丽的醒悟,完成人物形象的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②与上文“关了手机”遥相呼应,并照应“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 如挡住了某种冲动”,使情节完整、合理。③结尾表明,朱丽在两个孩子的启发 下,对于怎样对待他人、怎样与人交流有了新的认识,暗示了小说主题。④小说 戛然而止,把朱丽将要做什么事,留给读者去想象和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6 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同意。理由:①文中的“小宝”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 走进他的生命。“小宝”从对客人毫不在意、一心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到向客人 打招呼、说“再见”,意味着一个孩子迈出了走向外部世界的步伐,真诚地向外 部世界打开一扇心灵之窗。②朱丽通过对一个孩子成长变化的偶然发现,反省自 己对“再见”一词的漠然,醒悟后有了打开手机的想法,要与外界联系,回到她 真正的“生活”。一个从婚礼上逃出来的、不顾及亲人朋友的感受、只沉浸在自 我世界中的女孩,看到了自己以外的世界,并决定积极面对。③能发自肺腑地对 亲人、朋友,甚至房子说“再见”,其实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身被忽略的情感 世界的发现,也是尊重他人、关注外部世界的一种表现 观点二:不同意。理由:①生活是从真诚的交流开始的。“小宝”的“再见”建 立在与露露有共同语言、彼此间交流玩耍的基础上,所以露露离开时,小宝才会 依依不舍,想要与对方再次相见,他们的生活开始于两人的真诚交流。②生活是 从勇敢面对开始的。朱丽逃婚是惧怕自己的婚姻生活像母亲那样不幸,对婚姻的 逃避其实是对未来生活的逃避,后来,小宝对待客人态度的转变影响了她,使她 想要面对生活。③生活是从自我反省、自我觉醒开始的。朱丽的转变虽然受到了
由飞翔,稚儿在寒冬却只能赤立而泣。人对鸟的羡慕,深刻揭示了人不如鸟的悲 惨现实,增强了诗歌的批判性。(4 分。答出“反衬”“对比”等,给 1 分;分 析 1 分;答出“羡慕鸟、人不如鸟”等 1 分;答出“批判性”1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万里悲秋常作客 艰难苦恨繁霜鬓 (3)秦人不暇自哀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 分;每句 1 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1)答 E 给 3 分,答 C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A、D 不给分。(A 项因果 关系不当,对舅舅“没有太深印象”缺乏依据;B 项“不能相见的绝望”理解不 准确,文中的“绝望”应主要指小宝因露露要走,挽留不住而感到绝望;D 项“充 分暴露了世故的‘大人’和率性的‘孩子’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理解错误。) (2)①以自我为中心(不懂事)。对房子、亲人都很少说“再见”,凡事只顾 及自身感受,不考虑他人;离开舅舅家时还将一些装衣服的纸袋子遗弃在壁橱里; 爱乱花钱,每次到舅舅家后,都大量购物。②消极逃避,不负责任。走不出父母 失败的婚姻给自己带来的阴影,害怕遭逢母亲般的命运,不敢担当婚礼,不顾一 切地逃跑,关闭手机,对母亲、新郎、亲朋都是极不负责任的。③能自我反省。 为逃婚行为而心怀愧疚;能从“小宝”不愿与客人告别到主动与客人告别的偶然 变化中自我反省,琢磨着要打开手机。④爱面子。逃婚来到舅舅家后,感到难为 情,哪儿也不去。⑤容易冲动,不冷静。婚礼上,没有给任何人打招呼,就不顾 一切地逃跑了。(6 分;答出一点给 2 分,其中概括 1 分,分析 1 分;答出任意 三点、意思对即可) (3)①含蓄地写出朱丽的醒悟,完成人物形象的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②与上文“关了手机”遥相呼应,并照应“朱丽退后一步,让窗帘挡住自己,犹 如挡住了某种冲动”,使情节完整、合理。③结尾表明,朱丽在两个孩子的启发 下,对于怎样对待他人、怎样与人交流有了新的认识,暗示了小说主题。④小说 戛然而止,把朱丽将要做什么事,留给读者去想象和思考,言有尽而意无穷。(6 分;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观点一:同意。理由:①文中的“小宝”用“再见”告别时,生活才真正 走进他的生命。“小宝”从对客人毫不在意、一心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到向客人 打招呼、说“再见”,意味着一个孩子迈出了走向外部世界的步伐,真诚地向外 部世界打开一扇心灵之窗。②朱丽通过对一个孩子成长变化的偶然发现,反省自 己对“再见”一词的漠然,醒悟后有了打开手机的想法,要与外界联系,回到她 真正的“生活”。一个从婚礼上逃出来的、不顾及亲人朋友的感受、只沉浸在自 我世界中的女孩,看到了自己以外的世界,并决定积极面对。③能发自肺腑地对 亲人、朋友,甚至房子说“再见”,其实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身被忽略的情感 世界的发现,也是尊重他人、关注外部世界的一种表现。 观点二:不同意。理由:①生活是从真诚的交流开始的。“小宝”的“再见”建 立在与露露有共同语言、彼此间交流玩耍的基础上,所以露露离开时,小宝才会 依依不舍,想要与对方再次相见,他们的生活开始于两人的真诚交流。②生活是 从勇敢面对开始的。朱丽逃婚是惧怕自己的婚姻生活像母亲那样不幸,对婚姻的 逃避其实是对未来生活的逃避,后来,小宝对待客人态度的转变影响了她,使她 想要面对生活。③生活是从自我反省、自我觉醒开始的。朱丽的转变虽然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