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6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市”的本义为市场,与”城”不同。早期的“市”多在野外或井边,故有“市 井”之称。而我国的“城”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早只是政治性质的城堡, 与“市”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由于城市人口的集中 居民生活的需要,城内便有“市”的设立。“城”的存在,为“市”的发展提供 了有利的条件;而“市”的发展,又促进了“城的发达。“市”在我国“城”中 出现,长期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实行的是“坊市制”。 在先秦文献中并无“坊”名,当时城市居民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为“里” “里”原是农村的一种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当时为了防止盗贼的攻击,采用这 种四面筑院墙的封闭聚居形式。从先秦起,这种称“里”的组织形式在城市中长 期存在,有时称作“闾里”或“闾”,秦汉仍因之。从晋代开始,城市居民住区 正称仍为“里”,但有时又称作“坊”。《元河南志》卷二《晋城阙宫殿古迹》 所引《晋宫阙名》中,有“诸里”和“诸坊”的名称。到北魏时的洛阳,全城有 二百二十“里”,也作二百二十“坊”。这“坊”字,即源于“防”的别体。从 隋开始,“里”改称为“坊” 所谓“坊市制”,即城中之“市”集中在一个限定的范围之内,“市”与“坊 里”一样,都是方形,四面筑有围墙,并开有市门。如唐长安皇城前东、西两市, 各占两坊之地,平面近正方形,每面各开二门,有道路相通,形成“井”字形相 交。唐代的市场交易限定在市内进行,并限定交易时间 在“坊市制”下,一般居民出入坊里,必须经由里门,不许直接临街开门。如汉 代规定只有“甲第”一一统治阶级中显要人员的宅第,才能“当道直启”。唐代 则明确规定:“非三品以上及坊内三绝,不合辕向街开门。”当时街上没有“街 鼓”,天明和落日,坊门随街鼓声而开闭 在市民居住的坊中,一般是不允许开设商业店铺和手工作坊的。但在“市”周围 的坊里,往往由于有商人和手工业者居住,所以有例外。如东市南面的宣平坊中 有卖油者,升平坊北门旁有胡人鬻饼之舍,西市东面的延寿坊中有鬻金银珠玉者 唐代中叶以后,由于城市商业经济繁荣发展的需要,古典的坊市制逐渐被破坏, 在一些城市内开始出现商贸活动,有的甚至破坏城墙而临街设店。到肃宗至德年 间,人们纷纷穿破坊墙而临街设铺。这样,旧有的古典坊市制开始瓦解,新的“坊 巷制”逐渐形成。 约在宋仁宗末年,“坊巷制”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坊市制”,即“街巷”成为城 市居民实际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坊”仅作为名称被保留下来,其本意已完 全丧失。直到近代,城市中一些弄堂、胡同仍称“某某坊”。这是因为人们依然 习惯以“坊”作为雅称,而一般市民则以“街”“巷”相称 (摘编自杜 瑜《由坊市到坊巷》)
河南省郑州市 2016 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市”的本义为市场,与”城”不同。早期的“市”多在野外或井边,故有“市 井”之称。而我国的“城”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早只是政治性质的城堡, 与“市”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由于城市人口的集中, 居民生活的需要,城内便有“市”的设立。“城”的存在,为“市”的发展提供 了有利的条件;而“市”的发展,又促进了“城的发达。“市”在我国“城”中 出现,长期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实行的是“坊市制”。 在先秦文献中并无“坊”名,当时城市居民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为“里”。 “里”原是农村的一种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当时为了防止盗贼的攻击,采用这 种四面筑院墙的封闭聚居形式。从先秦起,这种称“里”的组织形式在城市中长 期存在,有时称作“闾里”或“闾”,秦汉仍因之。从晋代开始,城市居民住区 正称仍为“里”,但有时又称作“坊”。《元河南志》卷二《晋城阙宫殿古迹》 所引《晋宫阙名》中,有“诸里”和“诸坊”的名称。到北魏时的洛阳,全城有 二百二十“里”,也作二百二十“坊”。这“坊”字,即源于“防”的别体。从 隋开始,“里”改称为“坊”。 所谓“坊市制”,即城中之“市”集中在一个限定的范围之内,“市”与“坊 里”一样,都是方形,四面筑有围墙,并开有市门。如唐长安皇城前东、西两市, 各占两坊之地,平面近正方形,每面各开二门,有道路相通,形成“井”字形相 交。唐代的市场交易限定在市内进行,并限定交易时间。 在“坊市制”下,一般居民出入坊里,必须经由里门,不许直接临街开门。如汉 代规定只有“甲第”——统治阶级中显要人员的宅第,才能“当道直启”。唐代 则明确规定:“非三品以上及坊内三绝,不合辕向街开门。”当时街上没有“街 鼓”,天明和落日,坊门随街鼓声而开闭。 在市民居住的坊中,一般是不允许开设商业店铺和手工作坊的。但在“市”周围 的坊里,往往由于有商人和手工业者居住,所以有例外。如东市南面的宣平坊中 有卖油者,升平坊北门旁有胡人鬻饼之舍,西市东面的延寿坊中有鬻金银珠玉者。 唐代中叶以后,由于城市商业经济繁荣发展的需要,古典的坊市制逐渐被破坏, 在一些城市内开始出现商贸活动,有的甚至破坏城墙而临街设店。到肃宗至德年 间,人们纷纷穿破坊墙而临街设铺。这样,旧有的古典坊市制开始瓦解,新的“坊 巷制”逐渐形成。 约在宋仁宗末年,“坊巷制”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坊市制”,即“街巷”成为城 市居民实际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坊”仅作为名称被保留下来,其本意已完 全丧失。直到近代,城市中一些弄堂、胡同仍称“某某坊”。这是因为人们依然 习惯以“坊”作为雅称,而一般市民则以“街”“巷”相称。 (摘编自杜 瑜《由坊市到坊巷》)
1.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城”与“市”最初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市”的本意为市场 是商品交易的场所:“城”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初为政治性的城堡。 B.“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城中人口的聚集和居民生活需求 的增加而产生,长期被限定在城中一定的区域。 C.“城”与“市”相互促进。“城”中人口聚集带来的消费需求,为“市”的发 展提供了契机;而“市”的发展又为“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D.“市”与“坊里”一样都是方形的,四面筑有围墙,有门与外面相通。有的 “市”面积比“坊”大一些,里面道路纵横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的“里”,原是农村的一种封闭式的聚居形式,其目的是防止盗贼, 后来成为城市中的一种居民聚居单位。 B.唐朝时城市中称为“坊”的居民聚居区,在秦汉两代有时称作“闾”,在晋代 “里”“坊”并称,而近代城市中的“坊”,实际上指的是街巷。 C.在唐初长安中的坊里,普通居民不能开设商业店铺和手工作坊,但商人和手工 业者则可在所居住的坊里开店经营。 D.在坊市制下,市场交易有限定的区域和时间,居民出入坊里亦有规定的路径和 时间,“当道直启”只是少数人才享有的特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坊”是“防”的别体字,可见“坊”有“防守、防备”之意,这跟“里”以 筑墙防备盗贼的内涵一致。这应该是“里”改称“坊”的一个原因 B.坊市制是古代政府运用权力人为塑造城市格局的体现,能使城市布局井然有 序,但也让市民生活受到诸多限制,比如不能自由开店,不能夜晚行街。 C.坊市制的瓦解和坊巷制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这一过程发端于唐代 中叶以后的肃宗至德年间,大约完成于北宋仁宗末年。 D.跟坊市制相比,坊巷制更有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繁荣,使居民生活更加自由便 利,使城市更有活力,但也使治安管理的难度更大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殷侑,陈郡人。侑为儿童时,励志力学。及长,通经。贞元末,以《五经》登第 精于历代沿革礼。元和中,累为太常博士。时回纥请和亲,朝廷乃命宗正少卿李 孝诚奉使宣谕,以侑为副。既至虏庭,可汗初待汉使,盛陈兵甲,欲臣汉使而不 答拜。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遺。行者皆惧,侑谓虏 使曰:“可汗是汉家子婿,欲坐受使臣拜,是可汗失礼,非使臣之倨也。”可汗 惮其言,卒不敢逼。迁侑谏议大夫。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以言激切,出为 桂管观察使。入为卫尉卿。文宗初即位,沧州李同捷叛,而王廷凑助逆,欲加兵 镇州,诏五品已上都省集议。时上锐于破贼,宰臣莫敢异议。独侑以廷凑再乱河 朔,虽附凶徒,未甚彰露,宜且含容,专讨同捷。文宗虽不纳,深所嘉之。大和 四年,加检校工部尚书、沧齐德观察使。时大兵之後,遗骸蔽野,寂无人烟。始 至,空城而已。侑攻苦食淡,与士卒同劳苦。周岁之後,流民襁负而归。侑上表 请借耕牛三万,以给流民,乃诏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富的统计与支调。赐绫绢 五万匹,买牛以给之。数年之後,户口滋饶,仓廪储藏谷米的仓库盈积,人皆忘 亡。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
1.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城”与“市”最初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市”的本意为市场, 是商品交易的场所;“城”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初为政治性的城堡。 B.“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城中人口的聚集和居民生活需求 的增加而产生,长期被限定在城中一定的区域。 C.“城”与“市”相互促进。“城”中人口聚集带来的消费需求,为“市”的发 展提供了契机;而“市”的发展又为“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D.“市”与“坊里”一样都是方形的,四面筑有围墙,有门与外面相通。有的 “市”面积比“坊”大一些,里面道路纵横。 2.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先秦时期的“里”,原是农村的一种封闭式的聚居形式,其目的是防止盗贼, 后来成为城市中的一种居民聚居单位。 B.唐朝时城市中称为“坊”的居民聚居区,在秦汉两代有时称作“闾”,在晋代 “里”“坊”并称,而近代城市中的“坊”,实际上指的是街巷。 C.在唐初长安中的坊里,普通居民不能开设商业店铺和手工作坊,但商人和手工 业者则可在所居住的坊里开店经营。 D.在坊市制下,市场交易有限定的区域和时间,居民出入坊里亦有规定的路径和 时间,“当道直启”只是少数人才享有的特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坊”是“防”的别体字,可见“坊”有“防守、防备”之意,这跟“里”以 筑墙防备盗贼的内涵一致。这应该是“里”改称“坊”的一个原因。 B.坊市制是古代政府运用权力人为塑造城市格局的体现,能使城市布局井然有 序,但也让市民生活受到诸多限制,比如不能自由开店,不能夜晚行街。 C.坊市制的瓦解和坊巷制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这一过程发端于唐代 中叶以后的肃宗至德年间,大约完成于北宋仁宗末年。 D.跟坊市制相比,坊巷制更有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繁荣,使居民生活更加自由便 利,使城市更有活力,但也使治安管理的难度更大。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殷侑,陈郡人。侑为儿童时,励志力学。及长,通经。贞元末,以《五经》登第, 精于历代沿革礼。元和中,累为太常博士。时回纥请和亲,朝廷乃命宗正少卿李 孝诚奉使宣谕,以侑为副。既至虏庭,可汗初待汉使,盛陈兵甲,欲臣汉使而不 答拜。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行者皆惧,侑谓虏 使曰:“可汗是汉家子婿,欲坐受使臣拜,是可汗失礼,非使臣之倨也。”可汗 惮其言,卒不敢逼。迁侑谏议大夫。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以言激切,出为 桂管观察使。入为卫尉卿。文宗初即位,沧州李同捷叛,而王廷凑助逆,欲加兵 镇州,诏五品已上都省集议。时上锐于破贼,宰臣莫敢异议。独侑以廷凑再乱河 朔,虽附凶徒,未甚彰露,宜且含容,专讨同捷。文宗虽不纳,深所嘉之。大和 四年,加检校工部尚书、沧齐德观察使。时大兵之後,遗骸蔽野,寂无人烟。始 至,空城而已。侑攻苦食淡,与士卒同劳苦。周岁之後,流民襁负而归。侑上表 请借耕牛三万,以给流民,乃诏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富的统计与支调。赐绫绢 五万匹,买牛以给之。数年之後,户口滋饶,仓廪储藏谷米的仓库盈积,人皆忘 亡。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
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以功加检校吏部尚书。六年,入为刑部尚 书,充郓曹濮观察等使。自元和末,收复师道十二州为三镇。朝廷务安反侧,征 赋所入,尽留赡军,贯缗尺帛,不入王府。侑以军赋有余,赋不上供,非法也, 乃上表起大和七年,请岁供两税、榷酒等钱十五万贯、粟五万石。开成三年卒, 赠司空 (节选自《旧 唐书·殷侑传》) [注]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三镇:此处指郓、曹、濮三州。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 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B.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 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C.初/州兵三万/悉取给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 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D.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 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文中的贞元、元和、太和、开成都是皇 帝年号。 B.河朔的“朔”与朔漠、朔风中的“朔”都是指北方,另外,“朔”还指农历每 月的最后一天。 C.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 些特权。 D.榷的意思是专营、专卖,榷酒是我国封建证券实行的酒类专卖以增加国家财政 收入的制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侑少年立志,学有所成。他儿时即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以后通晓经学,精通 历代礼制沿革,贞元末年科举登第,后多次升职,任太常博士 B.殷侑坚守气节,不惧威吓。在奉命出使回纥时,面对回纥可汗的盛兵以待和无 理要求,他毫不畏惧,直言可汗的失礼之处,最终使可汗不敢威胁 C.殷侑性格耿直,敢于进谏。文宗即位不久就有地方反叛,当时皇上一心想打败 叛贼,丞相也不敢有异议,唯独殷侑直言进谏,认为应对叛贼宽大为怀。 D.殷侑体恤民情,颇有政声。在任沧齐德观察使时,面对当地民生凋敝的情形, 他和士卒同甘共苦,竭力恢复民生,数年之后,粮丰仓实,百姓安居乐业。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 (2)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病后登快哉亭(1)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以功加检校吏部尚书。六年,入为刑部尚 书,充郓曹濮观察等使。自元和末,收复师道十二州为三镇。朝廷务安反侧,征 赋所入,尽留赡军,贯缗尺帛,不入王府。侑以军赋有余,赋不上供,非法也, 乃上表起大和七年,请岁供两税、榷酒等钱十五万贯、粟五万石。开成三年卒, 赠司空。 (节选自《旧 唐书·殷侑传》) [注]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三镇:此处指郓、曹、濮三州。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 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B.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 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C.初/州兵三万/悉取给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 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D.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 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文中的贞元、元和、太和、开成都是皇 帝年号。 B.河朔的“朔”与朔漠、朔风中的“朔”都是指北方,另外,“朔”还指农历每 月的最后一天。 C.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说的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 一些特权。 D.榷的意思是专营、专卖,榷酒是我国封建证券实行的酒类专卖以增加国家财政 收入的制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侑少年立志,学有所成。他儿时即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以后通晓经学,精通 历代礼制沿革,贞元末年科举登第,后多次升职,任太常博士。 B.殷侑坚守气节,不惧威吓。在奉命出使回纥时,面对回纥可汗的盛兵以待和无 理要求,他毫不畏惧,直言可汗的失礼之处,最终使可汗不敢威胁。 C.殷侑性格耿直,敢于进谏。文宗即位不久就有地方反叛,当时皇上一心想打败 叛贼,丞相也不敢有异议,唯独殷侑直言进谏,认为应对叛贼宽大为怀。 D.殷侑体恤民情,颇有政声。在任沧齐德观察使时,面对当地民生凋敝的情形, 他和士卒同甘共苦,竭力恢复民生,数年之后,粮丰仓实,百姓安居乐业。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 (2)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 病后登快哉亭(1) 贺铸 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2),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1)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 作。(2)黄花:菊花。 8.诗歌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9.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髙望远,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 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 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楼阁依势而建,宫室结构精巧工致的 句子是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 ”描绘出桃花源人们安逸 愉悦的生活,勾画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阿熳 龚清枫 阿熳是一个现代都市人,像所有都市人一样,阿嫚的活力从清晨睁开眼睛那一刻 起就充斥他的生存空间,快,作为一种时代标志倾注在阿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这种生活就阿熳的年龄,阿熳的能力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在公司里阿熳极得 上司赏识,格外的传呼和丰盈的红包让同事们煞是欣羡,私下的忌恨那自是不在 话下。在人生的另一重大方面阿熳更是得天独厚。自阿熳参加工作以来,追求他 的女子一直络绎不绝,若挨个儿排起来,怕不有几十米。这不,眼下就有一位漂 亮的女子爱阿熳爱得死去活来,声言此生非阿熳不嫁。 就这样一种事业、美人辉映,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人生至境,阿熳却突然厌嫌起来。 阿熳睡眠中时常做梦,恼人的是他越来越感觉白天仿佛如梦,到后来他几近不能 辨别到底何时是梦,何时是现实。脑子里的“庄周化蝶,蝶化庄周”宛如舞池里 摇曳的闪光,高山中飘忽的云雾,存在又无可捉摸,每当此时,阿熳就深切地感 受到躯体和灵魂被飞逝时间吞噬的痛楚 最先发现阿熳变化的是阿熳的同事和女友 在同事们的讶异声中阿熳卖掉了摩托车,买了一辆自行车。从此,阿熳说话变得 慢慢的,走路变得慢慢的,连在公司里做事也变得慢慢的。阿熳的应酬少了,阿 熳吃方便面、进快餐店的次数也少了。总之,阿熳的一切都缓慢起来,似乎上帝 用慢镜头播放他的生活。阿熳最惬意的是骑自行车上班,缓缓地蹬着,悠闲地望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约⑵,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1)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任职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有感之 作。(2)黄花:菊花。 8.诗歌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 分) 9.同是以多病之身登高望远,本诗与杜甫《登高》相比,在意境营造和章法结构 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感叹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 是: ,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楼阁依势而建,宫室结构精巧工致的 句子是: , 。 (3)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用 “ , ”描绘出桃花源人们安逸 愉悦的生活,勾画出一幅理想的田园生活图景。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 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 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阿熳 龚清枫 阿熳是一个现代都市人,像所有都市人一样,阿嫚的活力从清晨睁开眼睛那一刻 起就充斥他的生存空间,快,作为一种时代标志倾注在阿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这种生活就阿熳的年龄,阿熳的能力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在公司里阿熳极得 上司赏识,格外的传呼和丰盈的红包让同事们煞是欣羡,私下的忌恨那自是不在 话下。在人生的另一重大方面阿熳更是得天独厚。自阿熳参加工作以来,追求他 的女子一直络绎不绝,若挨个儿排起来,怕不有几十米。这不,眼下就有一位漂 亮的女子爱阿熳爱得死去活来,声言此生非阿熳不嫁。 就这样一种事业、美人辉映,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人生至境,阿熳却突然厌嫌起来。 阿熳睡眠中时常做梦,恼人的是他越来越感觉白天仿佛如梦,到后来他几近不能 辨别到底何时是梦,何时是现实。脑子里的“庄周化蝶,蝶化庄周”宛如舞池里 摇曳的闪光,高山中飘忽的云雾,存在又无可捉摸,每当此时,阿熳就深切地感 受到躯体和灵魂被飞逝时间吞噬的痛楚。 最先发现阿熳变化的是阿熳的同事和女友。 在同事们的讶异声中阿熳卖掉了摩托车,买了一辆自行车。从此,阿熳说话变得 慢慢的,走路变得慢慢的,连在公司里做事也变得慢慢的。阿熳的应酬少了,阿 熳吃方便面、进快餐店的次数也少了。总之,阿熳的一切都缓慢起来,似乎上帝 用慢镜头播放他的生活。阿熳最惬意的是骑自行车上班,缓缓地蹬着,悠闲地望
着,所有的景物都亲切起来。心头的那份自在抑制不住,冲破身躯的封锁,凭借 微笑向四周舒缓地弥漫。开始阿熳的慢有些生硬,显示着压抑,不过渐渐地阿熳 的慢就慢得自然起来。 阿熳上班要经过一条窄巷,从这条窄巷穿行的也多是自行车。阿熳的慢突出了其 他人的快。有人在后面吼:“没吃饱啊!你!”或是有人骑车迎面冲来,嚷道: “闪开!闪开!”这时阿熳总是把车尽量踩向路边或者干脆停下来让道,脸上是 微微的笑。 渐渐地,穿行于窄巷的上班族注意上了阿熳。大家猜想着阿熳遇着了什么样的好 事,何以恁般舒畅、缓慢、大度。几乎所有的人都忌妒他的悠闲又被他的悠闲征 服。也是渐渐地,这条窄巷的车辆组成了两串长长的缓缓的流动的车队。有幸跟 随阿熳前后的车主象是感染了阿熳无形的心绪,都将自行车踩得一下一下的,不 慌不忙,巷里的氛围有序而宁静,阿熳的笑更具魅力。 “阿熳效应”产生以后,阿熳又喜欢上了太极拳和戏曲。每天早晨上班之前,不 论风雨,阿熳都要踱到附近文化宫去行云流水、圆转如意几番,来回的路上就是 他哼唱几段戏曲的大好时光。 对阿熳最先表示不满的是阿熳的女友。阿熳记得女友与他分手时说话简捷迅猛 如以往的他。第一句,“你不要面子,我还要呢?骑破自行车,要我陪你走路 吗?”第二句,“年纪轻轻又是太极拳,又是戏曲,未老先衰,我可看不惯 第三句,“是你先变,而不是我。拜拜!”说完跨上路边等候的摩托车后座风驰 电掣而去。 人们寄希望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女友的离去,对于阿熳仿佛荷叶上的水珠,风轻 轻一掀,不带丝毫痕迹迅速遁去。阿熳仍是慢慢的阿熳,微笑着,一切都是慢慢 的 同事们对阿熳的变化尽可能作了各方面的推敲评议。同事甲说:“阿熳受到重大 打击,看破世事,心灰意懒,可能最终要削发为僧。”同事乙认为:“阿熳去年 出差时顺道去过峨眉山,当是得了高人点化,有了些道行,你看他的言行隐隐萦 绕着氤氲之气。”新分配来的同事试探着问:“阿熳精神是否有问题?”同事丁 年龄大一些,一向老成执重,反驳道:“几位脱离现实,胡猜乱测。我看阿熳平 时不善言谈,城府极深,其中定有名堂,还是先调查再说 年下来,同事们终究不知阿熳为何而变。然而上司是不管阿熳变不变的,上司 只看阿熳在公司的价值。阿熳之所以荣升为财务科长,是因为一年来他不仅工作 时间没有出过一次差错,而且几次建议采纳后都为公司创益不少。当然,同事们 在忌恨之余、惊奇之后就又有了新话题,猜想阿熳的人事关或· 阿熳放慢生活节奏后,梦越来越少,现在阿熳已不复有梦。阿熳觉得他的生命好 长好长,他的空间好大好大。 阿熳后来还是快过一次,好象积蓄的所有能量都在那一刻突然迸发。当阿熳从自 行车上飞身而起,把那少年从车轮下扑出来时,飞驰的车轮同时就压过他的腰身 阿熳瞬间觉得车辆、行人、树木、蓝天、大地,所有喧闹,乃至时间、感觉, 切的一切都好慢好慢。他挺满足地微微一笑,他的最后一个微笑在自行车倒地声 中定格。 慢慢的阿熳匆匆地走了 那条窄巷中,缓缓而行的自行车队,至今仍是一道动人的风景 (选自《2000年度最佳小说》)
着,所有的景物都亲切起来。心头的那份自在抑制不住,冲破身躯的封锁,凭借 微笑向四周舒缓地弥漫。开始阿熳的慢有些生硬,显示着压抑,不过渐渐地阿熳 的慢就慢得自然起来。 阿熳上班要经过一条窄巷,从这条窄巷穿行的也多是自行车。阿熳的慢突出了其 他人的快。有人在后面吼:“没吃饱啊!你!”或是有人骑车迎面冲来,嚷道: “闪开!闪开!”这时阿熳总是把车尽量踩向路边或者干脆停下来让道,脸上是 微微的笑。 渐渐地,穿行于窄巷的上班族注意上了阿熳。大家猜想着阿熳遇着了什么样的好 事,何以恁般舒畅、缓慢、大度。几乎所有的人都忌妒他的悠闲又被他的悠闲征 服。也是渐渐地,这条窄巷的车辆组成了两串长长的缓缓的流动的车队。有幸跟 随阿熳前后的车主象是感染了阿熳无形的心绪,都将自行车踩得一下一下的,不 慌不忙,巷里的氛围有序而宁静,阿熳的笑更具魅力。 “阿熳效应”产生以后,阿熳又喜欢上了太极拳和戏曲。每天早晨上班之前,不 论风雨,阿熳都要踱到附近文化宫去行云流水、圆转如意几番,来回的路上就是 他哼唱几段戏曲的大好时光。 对阿熳最先表示不满的是阿熳的女友。阿熳记得女友与他分手时说话简捷迅猛一 如以往的他。第一句,“你不要面子,我还要呢?骑破自行车,要我陪你走路 吗?”第二句,“年纪轻轻又是太极拳,又是戏曲,未老先衰,我可看不惯。” 第三句,“是你先变,而不是我。拜拜!”说完跨上路边等候的摩托车后座风驰 电掣而去。 人们寄希望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女友的离去,对于阿熳仿佛荷叶上的水珠,风轻 轻一掀,不带丝毫痕迹迅速遁去。阿熳仍是慢慢的阿熳,微笑着,一切都是慢慢 的。 同事们对阿熳的变化尽可能作了各方面的推敲评议。同事甲说:“阿熳受到重大 打击,看破世事,心灰意懒,可能最终要削发为僧。”同事乙认为:“阿熳去年 出差时顺道去过峨眉山,当是得了高人点化,有了些道行,你看他的言行隐隐萦 绕着氤氲之气。”新分配来的同事试探着问:“阿熳精神是否有问题?”同事丁 年龄大一些,一向老成执重,反驳道:“几位脱离现实,胡猜乱测。我看阿熳平 时不善言谈,城府极深,其中定有名堂,还是先调查再说。” 一年下来,同事们终究不知阿熳为何而变。然而上司是不管阿熳变不变的,上司 只看阿熳在公司的价值。阿熳之所以荣升为财务科长,是因为一年来他不仅工作 时间没有出过一次差错,而且几次建议采纳后都为公司创益不少。当然,同事们 在忌恨之余、惊奇之后就又有了新话题,猜想阿熳的人事关或…… 阿熳放慢生活节奏后,梦越来越少,现在阿熳已不复有梦。阿熳觉得他的生命好 长好长,他的空间好大好大。 阿熳后来还是快过一次,好象积蓄的所有能量都在那一刻突然迸发。当阿熳从自 行车上飞身而起,把那少年从车轮下扑出来时,飞驰的车轮同时就压过他的腰身。 阿熳瞬间觉得车辆、行人、树木、蓝天、大地,所有喧闹,乃至时间、感觉,一 切的一切都好慢好慢。他挺满足地微微一笑,他的最后一个微笑在自行车倒地声 中定格。 慢慢的阿熳匆匆地走了。 那条窄巷中,缓缓而行的自行车队,至今仍是一道动人的风景。 (选自《2000 年度最佳小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鉴赏,最怡当的两项 是(5分) A.小说第一段交代了阿熳“现代都市人”的身份及其以“快”为特点的 生活方式,“像所有都市人一样”看似闲笔,却突出了阿熳这一形象的典型性和 代表性。 B.小说第三段用“庄周化蝶,蝶化庄周”来形容阿熳不辨现实与梦境的 状态,暗示阿熳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而这也正是他的生活节奏由快变慢的原因 C.小说中多次描写阿熳的微笑。“微笑”不仅是阿熳的一种表情,反映 出他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是他内在精神的外化,反映出他的性格修养和心境。 D.人们认为女友的离去会让阿熳痛苦悔悟,但阿熳早就厌嫌女友的庸俗 浅薄、务实善变,因此对她的离去并不在意。 E.小说选取骑自行车上班,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打太极拳、哼唱戏 曲等事情来表现阿熳的“慢生活”,借此倡导了一种环保健康、回归传统的生活 方式。 (2)为什么阿熳原来在睡眠中时常做梦,而后来不复有梦了?请简要分 析。(6分) (3)小说在刻画阿熳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 析。(6分) (4)小说中多处写周围人对阿熳的态度,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具体 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25分 程千帆评传 莫砺锋 程千帆先生家相当清贫,但却是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诗书之家。因一家数代皆有 诗人。生性颖悟的程先生耳濡目染,自幼便能吟咏。程先生十多岁曾在伯父君硕 先生所办的私塾“有恒斋”里读过数年古书。君硕先生的教育方法与一般的私塾 完全不同,他讲授古文时文辞义理并重,而且要求学生用文言文写文章、日记与 学习心得,并练习书法。正是这种严格的训练使程先生具备了阅读古书和写作文 言文及诗词的能力,并使他熟精古典典籍,从而对古代文化具有感性而深刻的体 会,这是他在文史研究尤其是古代诗学的研究中如鱼得水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程先生在“有恒斋”中的学习仅仅是打好基础的话,那么他进入金陵大学 后就真正跃入学术的海洋了。在金大的四年中,他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学问大 进。他在晚年还深情回忆说:“在大学四年中,诸位老师各有专长,已使我耳濡 目染,枵腹日充;而因求知心切,又曾向不在金大任教,或虽任教而不曾讲授某 项课程的先生们请教。”程先生真正做到了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经学、史学 目录学、文学批评史诸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学养,而且学到了大师们的许多治学方 法 程先生不是只知埋首于故纸堆中的旧式学究,他是紧跟时代脚步的新型学者。他 的气质中兼有学者的严谨、深刻和诗人的灵性、敏感。虽然他从小就学会了写作 古体诗词,但在金大求学时却更醉心于新诗创作。他与同学孙望、友人常任侠等 人组织了一个诗社—一土星笔会,还办了一个新诗半月刊《诗帆》。《诗帆》虽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鉴赏,最怡当的两项 是(5 分) A.小说第一段交代了阿熳“现代都市人”的身份及其以“快”为特点的 生活方式,“像所有都市人一样”看似闲笔,却突出了阿熳这一形象的典型性和 代表性。 B.小说第三段用“庄周化蝶,蝶化庄周”来形容阿熳不辨现实与梦境的 状态,暗示阿熳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而这也正是他的生活节奏由快变慢的原因 之一。 C.小说中多次描写阿熳的微笑。“微笑”不仅是阿熳的一种表情,反映 出他待人接物的态度,也是他内在精神的外化,反映出他的性格修养和心境。 D.人们认为女友的离去会让阿熳痛苦悔悟,但阿熳早就厌嫌女友的庸俗 浅薄、务实善变,因此对她的离去并不在意。 E.小说选取骑自行车上班,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打太极拳、哼唱戏 曲等事情来表现阿熳的“慢生活”,借此倡导了一种环保健康、回归传统的生活 方式。 (2)为什么阿熳原来在睡眠中时常做梦,而后来不复有梦了?请简要分 析。(6 分) (3)小说在刻画阿熳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 析。(6 分) (4)小说中多处写周围人对阿熳的态度,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具体 分析。(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25 分) 程千帆评传 莫砺锋 程千帆先生家相当清贫,但却是一个富有文学传统的诗书之家。因一家数代皆有 诗人。生性颖悟的程先生耳濡目染,自幼便能吟咏。程先生十多岁曾在伯父君硕 先生所办的私塾“有恒斋”里读过数年古书。君硕先生的教育方法与一般的私塾 完全不同,他讲授古文时文辞义理并重,而且要求学生用文言文写文章、日记与 学习心得,并练习书法。正是这种严格的训练使程先生具备了阅读古书和写作文 言文及诗词的能力,并使他熟精古典典籍,从而对古代文化具有感性而深刻的体 会,这是他在文史研究尤其是古代诗学的研究中如鱼得水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程先生在“有恒斋”中的学习仅仅是打好基础的话,那么他进入金陵大学 后就真正跃入学术的海洋了。在金大的四年中,他如饥似渴地吸取营养,学问大 进。他在晚年还深情回忆说:“在大学四年中,诸位老师各有专长,已使我耳濡 目染,枵腹日充;而因求知心切,又曾向不在金大任教,或虽任教而不曾讲授某 项课程的先生们请教。”程先生真正做到了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在经学、史学、 目录学、文学批评史诸方面积累了深厚的学养,而且学到了大师们的许多治学方 法。 程先生不是只知埋首于故纸堆中的旧式学究,他是紧跟时代脚步的新型学者。他 的气质中兼有学者的严谨、深刻和诗人的灵性、敏感。虽然他从小就学会了写作 古体诗词,但在金大求学时却更醉心于新诗创作。他与同学孙望、友人常任侠等 人组织了一个诗社——土星笔会,还办了一个新诗半月刊《诗帆》。《诗帆》虽
然只办了十七期就因故停刊了,但程先生已在上面发表了四十五首新诗,显示出 他对新诗的热情。 解放后,程先生在学术上已经成熟,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治学方法。一九五四年, 他与沈祖棻把自己的十多篇论文结成集子出版,取名为《古典诗歌论丛》。这是 程先生诗学研究成果的第一次展示,也是他所倡导的治学方法的最早范例。沈祖 棻在此书后记中指出:“在过去的古代文学史研究工作当中,我们感到,有一个 比较普遍的和比较重要的缺点,那就是,没有将考证和批评密切地结合起来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就尝试着一种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应该说 这种方法后来在程先生的著作和言论中曾得到过许多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精神 却是完全一致的,这是贯穿他一生学术工作的精髓,是他对古代文学研究在方法 论上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九五七年,程先生被打成“右派”,受到了残酷迫害。但他对祖国的传统文化 有刻骨铭心的热爱,他坚信自己的学识和能力都是祖国所需要的,总有一天他还 可以为祖国服务。 程先生当时虽然不能操笔作文,但他常常在心里进行思考,这实际上就是“打腹 稿”式的“发愤著书”。于是,一旦阴霾散去,大地春回,程先生的思考结果就 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了。他后来陆续推出的十多部著作,正是他“发愤著书”的 结晶。他的这些著作是用整个生命铸成的,这样的著作所蕴含的生命激情市常态 下的论著难以拥有的,它们所达到的思想深度也是常态下的论著难以企及的。 九七八年八月,程先生就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一般来说,一个学者在被耽 误二十年后,最着急的事当然是整理自己的学术成果。然而程先生却把培养学生 放在第一位,他常常引《庄子》的话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在他看来,弥补“文革”造成的损失,让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后继有人,这是重 中之重。于是,程先生怀着虔诚的心愿重新走上了母校的讲坛。他不顾年老体弱, 亲自为本科生上大课。他的课讲得生动活泼,明白晓畅,又逻辑谨严,一丝不苟。 他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有渊博的知识,更有切实的方法和睿智的思考。几个学期之 后,程先生的健康情况不允许他再上大课了,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教室,转而 以培养研究生为主要的教学任务 程先生是一位十分谦虚谨慎的人,他对于自己的成果总是感到不满意,而对别人 的长处则充分地尊重,这种作风也鲜明地体现在他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中。程先 生是名满天下的学者,他的著述是以踏实谨严著称的。但是当他偶然出现错误时, 却决不护短,反而闻过则喜。正因为此,当程先生对学生提出要谦虚谨慎的时候, 就特别具有说服力。 程先生曾说,别人都爱花,他却特别喜欢树。他本人就像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 这棵大树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所以它虽然经受过无 数次的风刀霜剑,却依然以“柯如青铜根如石”的夭矫身姿屹然挺立 相关链接: ①程千帆,1913年生,九三学社成员,南京大学教授,中国著 名教育家,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均有杰出成就。 ②先生的认真和严格是出了名的,比如,要求学生作业不写错别字,是一点也不 含糊的。按先生的明确要求,“南京大学的研究生,从硕士阶段起,就不允许写 任何错别字。你们以后写一个条子向我请假,也要写正楷字,不许写文字改革委 员会没有公布的简化字(但可以写繁体字),一定要注意语法是否正确,意思是 否清楚”。(《程千帆沈祖棻学记》)
然只办了十七期就因故停刊了,但程先生已在上面发表了四十五首新诗,显示出 他对新诗的热情。 解放后,程先生在学术上已经成熟,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治学方法。一九五四年, 他与沈祖棻把自己的十多篇论文结成集子出版,取名为《古典诗歌论丛》。这是 程先生诗学研究成果的第一次展示,也是他所倡导的治学方法的最早范例。沈祖 棻在此书后记中指出:“在过去的古代文学史研究工作当中,我们感到,有一个 比较普遍的和比较重要的缺点,那就是,没有将考证和批评密切地结合起来……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就尝试着一种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应该说, 这种方法后来在程先生的著作和言论中曾得到过许多不同的表述,但其基本精神 却是完全一致的,这是贯穿他一生学术工作的精髓,是他对古代文学研究在方法 论上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 一九五七年,程先生被打成“右派”,受到了残酷迫害。但他对祖国的传统文化 有刻骨铭心的热爱,他坚信自己的学识和能力都是祖国所需要的,总有一天他还 可以为祖国服务。 程先生当时虽然不能操笔作文,但他常常在心里进行思考,这实际上就是“打腹 稿”式的“发愤著书”。于是,一旦阴霾散去,大地春回,程先生的思考结果就 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了。他后来陆续推出的十多部著作,正是他“发愤著书”的 结晶。他的这些著作是用整个生命铸成的,这样的著作所蕴含的生命激情市常态 下的论著难以拥有的,它们所达到的思想深度也是常态下的论著难以企及的。 一九七八年八月,程先生就任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一般来说,一个学者在被耽 误二十年后,最着急的事当然是整理自己的学术成果。然而程先生却把培养学生 放在第一位,他常常引《庄子》的话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在他看来,弥补“文革”造成的损失,让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后继有人,这是重 中之重。于是,程先生怀着虔诚的心愿重新走上了母校的讲坛。他不顾年老体弱, 亲自为本科生上大课。他的课讲得生动活泼,明白晓畅,又逻辑谨严,一丝不苟。 他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有渊博的知识,更有切实的方法和睿智的思考。几个学期之 后,程先生的健康情况不允许他再上大课了,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教室,转而 以培养研究生为主要的教学任务。 程先生是一位十分谦虚谨慎的人,他对于自己的成果总是感到不满意,而对别人 的长处则充分地尊重,这种作风也鲜明地体现在他的教学和学术研究之中。程先 生是名满天下的学者,他的著述是以踏实谨严著称的。但是当他偶然出现错误时, 却决不护短,反而闻过则喜。正因为此,当程先生对学生提出要谦虚谨慎的时候, 就特别具有说服力。 程先生曾说,别人都爱花,他却特别喜欢树。他本人就像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 这棵大树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所以它虽然经受过无 数次的风刀霜剑,却依然以“柯如青铜根如石”的夭矫身姿屹然挺立。 相关链接: ①程千帆,1913 年生,九三学社成员,南京大学教授,中国著 名教育家,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均有杰出成就。 ②先生的认真和严格是出了名的,比如,要求学生作业不写错别字,是一点也不 含糊的。按先生的明确要求,“南京大学的研究生,从硕士阶段起,就不允许写 任何错别字。你们以后写一个条子向我请假,也要写正楷字,不许写文字改革委 员会没有公布的简化字(但可以写繁体字),一定要注意语法是否正确,意思是 否清楚”。(《程千帆沈祖棻学记》)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程千帆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少年时代在“有恒斋”接受的严格训练, 更让他具备了身后的古代文化功底,为他日后的古诗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程千帆进入金陵大学之后,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尤其是向不在金大 任教的大师们请教,从而积累了深厚的学养,学到了大师们的许多治学方法。 C.程千帆既是一位严谨、深刻的学者,也是一位灵性、敏感的诗人。他 不仅能写作古体诗词,还醉心于新诗创作,与朋友创诗社、办新诗试刊,为新诗 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D.文中写程千帆常引用《庄子》的话,来表达他希望光辉灿烂的中华文 化能薪火相传的愿望,这也正是他不顾年老体弱,亲自为本科生上大课的思想基 础 E.程千帆秉承伯父君硕先生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他从弟子们写的 准确、工整和规范抓起,来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2)程千帆的学术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作为一篇人物评传,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4)作者说程千帆“就像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这棵大树深深地扎根 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 分) 2016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 语文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概念混淆。“它随着城中人口的聚集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增加而产生”有误 根据文意,早期的“市”并非城市生活的产物。) 2.C(以偏概全。“商人和手工业者则可在所居住的坊里开店经营”有误。原文 说“但在‘市’周围的坊里,往往由于有商人和手工业者居住,所以有所例外” 可见“可在所居住的坊里开店经营”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只是少数个例。) 3.C(曲解文意。“这一过程发端于唐代中叶以后的肃宗至德年间”有误。根据 原文,应是发端于“唐代中叶以后”的某个时期,开始是“在一些坊内开始出现 商贸活动,有的甚至破坏坊墙而临街设店”,到肃宗至德年间“人们纷纷穿破坊 墙而临街设铺”,对坊市制的破坏已经较前更甚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初州兵三万,悉取给于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 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5.B(“朔”还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程千帆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少年时代在“有恒斋”接受的严格训练, 更让他具备了身后的古代文化功底,为他日后的古诗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程千帆进入金陵大学之后,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尤其是向不在金大 任教的大师们请教,从而积累了深厚的学养,学到了大师们的许多治学方法。 C.程千帆既是一位严谨、深刻的学者,也是一位灵性、敏感的诗人。他 不仅能写作古体诗词,还醉心于新诗创作,与朋友创诗社、办新诗试刊,为新诗 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D.文中写程千帆常引用《庄子》的话,来表达他希望光辉灿烂的中华文 化能薪火相传的愿望,这也正是他不顾年老体弱,亲自为本科生上大课的思想基 础。 E.程千帆秉承伯父君硕先生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他从弟子们写的 准确、工整和规范抓起,来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 (2)程千帆的学术研究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3)作为一篇人物评传,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4)作者说程千帆“就像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这棵大树深深地扎根 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 分) 2016 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三次质量预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1.B(概念混淆。“它随着城中人口的聚集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增加而产生”有误。 根据文意,早期的“市”并非城市生活的产物。) 2.C(以偏概全。“商人和手工业者则可在所居住的坊里开店经营”有误。原文 说“但在‘市’周围的坊里,往往由于有商人和手工业者居住,所以有所例外”, 可见“可在所居住的坊里开店经营”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只是少数个例。) 3.C(曲解文意。“这一过程发端于唐代中叶以后的肃宗至德年间”有误。根据 原文,应是发端于“唐代中叶以后”的某个时期,开始是“在一些坊内开始出现 商贸活动,有的甚至破坏坊墙而临街设店”,到肃宗至德年间“人们纷纷穿破坊 墙而临街设铺”,对坊市制的破坏已经较前更甚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4.C(初州兵三万,悉取给于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 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5.B(“朔”还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6.C(“认为应……宽大为怀”理解有误,原文是说殷侑主张对“助逆”的王廷 凑宽容,而对李同捷则要专力讨伐。) 7.(1)殷侑一直站立着不动,(直到)宣布朝廷的旨意完毕,可汗责备他傲慢, 扬言要扣留他而不让他回朝。 [5分;译出大意给2分;“宣谕”(“宣布命令;晓谕”)、“倨”(“傲慢”) “宣言”(“扬言,宣扬”)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凡是有关朝廷的得失,(殷侑)都加以陈述论奏,(终)因言辞激烈切直 而被调出京城任桂管观察使。 [5分;译出大意给2分;“悉”(“都,全”)、“以(“因,因为”)” “出”(“出任,一般指京官外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①滞留他乡、思归不得的惆怅(归乡的渴望)。诗人病后思归,遥想故园菊花 又开,而自己却辜负了回乡赏花之约,心头更觉怅惘。②凄凉落寞之感。秋风萧 瑟,侵入发肤,让诗人心中倍感凄凉(如答“秋风吹白了霜鬓,满是‘白发生头 未得归’的惆怅”也可)。(5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 9.①意境营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 萧瑟的意境;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 苍凉的意境。 ②章法结构: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 自然;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 (6分;每点3分,其中分号前后内容答出一方面给2分,答出两方面给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分;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1)答C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D不得分。(B项“暗 示…而这也正是……”理解错误;D项“早就厌嫌……”理解错误,从小说中 看,阿熳并无此意;E项“回归传统”理解不够准确。) (2)原来,阿熳的身心被快节奏的生活吞噬着,内心紧张焦虑,终日神思恍惚、 心绪不宁,所以睡眠时常常做梦;后来他放慢了生活的节奏,感觉身心舒泰,心 境安适,怡然自乐,因此也就没有梦了。(6分,分号前后各3分,意思对即可) (3)①有能力。在公司深受上司赏识,被重用,受奖励。②勇于改变。在追求 快的时代自觉放慢人生的脚步,改变生活的方式。③性情宽和,不急不躁。慢慢 地骑车上班,被人催促微笑避让。④沉静淡定,豁达从容。被女友甩了之后,没 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痛苦欲绝;面对同事们的各种揣测误解,也不做任何解释。 ⑤舍己救人。在路上飞身扑救遇险少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6分;答出 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①丰富塑造人物的角度和手法,侧面烘托阿熳的形象。如通过写女友因对 他不满而与他分手,侧面表现了阿熳坚持“慢生活”的决心和他的不被理解;用 周围人对阿熳的过度关注与阿熳的宠辱不惊形成对比,突出了阿熳闲适心态的难
6.C(“认为应……宽大为怀”理解有误,原文是说殷侑主张对“助逆”的王廷 凑宽容,而对李同捷则要专力讨伐。) 7.(1)殷侑一直站立着不动,(直到)宣布朝廷的旨意完毕,可汗责备他傲慢, 扬言要扣留他而不让他回朝。 [5 分;译出大意给 2 分;“宣谕”(“宣布命令;晓谕”)、“倨”(“傲慢”)、 “宣言”(“扬言,宣扬”)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凡是有关朝廷的得失,(殷侑)都加以陈述论奏,(终)因言辞激烈切直, 而被调出京城任桂管观察使。 [5 分;译出大意给 2 分;“悉”(“都,全”)、“以(“因,因为”)”、 “出”(“出任,一般指京官外调”)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 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8.①滞留他乡、思归不得的惆怅(归乡的渴望)。诗人病后思归,遥想故园菊花 又开,而自己却辜负了回乡赏花之约,心头更觉怅惘。②凄凉落寞之感。秋风萧 瑟,侵入发肤,让诗人心中倍感凄凉(如答“秋风吹白了霜鬓,满是‘白发生头 未得归’的惆怅”也可)。(5 分;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5 分) 9.①意境营造:本诗以清蝉、斜阳、暮鸦、衰草、秋风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 萧瑟的意境;杜诗以急风、高天、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为主要意象,营造出雄阔 苍凉的意境。 ②章法结构:本诗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两者穿插交错,景情转换灵动 自然;杜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由景及情,层次清晰。 (6 分;每点 3 分,其中分号前后内容答出一方面给 2 分,答出两方面给 3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3)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6 分;每答出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1)答 C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E 给 1 分,答 B、D 不得分。(B 项“暗 示……而这也正是……”理解错误;D 项“早就厌嫌……”理解错误,从小说中 看,阿熳并无此意;E 项“回归传统”理解不够准确。) (2)原来,阿熳的身心被快节奏的生活吞噬着,内心紧张焦虑,终日神思恍惚、 心绪不宁,所以睡眠时常常做梦;后来他放慢了生活的节奏,感觉身心舒泰,心 境安适,怡然自乐,因此也就没有梦了。(6 分,分号前后各 3 分,意思对即可) (3)①有能力。在公司深受上司赏识,被重用,受奖励。②勇于改变。在追求 快的时代自觉放慢人生的脚步,改变生活的方式。③性情宽和,不急不躁。慢慢 地骑车上班,被人催促微笑避让。④沉静淡定,豁达从容。被女友甩了之后,没 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痛苦欲绝;面对同事们的各种揣测误解,也不做任何解释。 ⑤舍己救人。在路上飞身扑救遇险少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6 分;答出 一点给 2 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①丰富塑造人物的角度和手法,侧面烘托阿熳的形象。如通过写女友因对 他不满而与他分手,侧面表现了阿熳坚持“慢生活”的决心和他的不被理解;用 周围人对阿熳的过度关注与阿熳的宠辱不惊形成对比,突出了阿熳闲适心态的难
能可贵;通过写上司对他的赏识,侧面表现了他的能力和对公司的责任心。②丰 富小说内容。如通过写同事们对阿熳的种种揣测评议和对他升迁的嫉恨,表现 些人阴暗猜忌的心理和喜欢搬弄是非的习惯,增加了小说的丰厚感(反映现实生 活的深广度和现实感)。③突出小说主题。通过写穿行窄巷的骑车人起初对阿熳 慢行的不满、怒斥,到对他悠闲骑行的嫉妒,到受其感染也悠然慢行,肯定了阿 熳的生活方式,突出了小说倡导慢生活的主题。[8分;答出一点给3分(其中 “观点”1分,“具体分析”2分;“观点”①分号前后的“具体分析”答出任 意一个即可),答出两点给6分,答出三点给8分,意思对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1)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得分。(B项“尤 其是向不在金大任教的大师们请教”表述不严谨;C项“为新诗发展做出了巨大 贡献”评价不当,原文只肯定了其对新诗的创作热情,并未言及对新诗的贡献 E项“秉承伯父君硕先生的教育方法”文中无据。) (2)①在文史研究尤其在古代诗学的研究方面成绩卓著,与沈祖棻合作出版《古 典诗歌论丛》;②对古代文学研究在方法论上作出重要贡献,尝试将批评与考据 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研究古代文学的新方法;③“发愤著书”,在“文革 结束后陆续推出了十多部蕴含饱满的生命激情和达到不凡的思想深度的著作。(6 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①选材上,紧扣传主的学者身份,侧重叙述传主的求学历程、学术成就及 学术研究方法。②写法上,叙述与评论结合,文章在叙述程千帆求学经历、学术 成就等的同时,也对相关内容给予了精当的评价。③主要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 重点叙述了传主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学习、成长、成熟并取得成就的过程,条理清 晰。④语言质朴,富有书卷气,感情饱满而深沉。(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 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①这句话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表达了作者对程千帆的学术成就和精神品 格的高度赞美。②作者将程千帆比作“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生动形象地说明 了程千帆在经学、史学、文学批评史、治学方法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贡献,堪称 “大家”。③作者将程千帆比作“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程 千帆在长达二十年的迫害打击中,不消沉绝望,而是坚持发愤著书的坚韧品格 ④“这棵大树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指程千帆能在 学习过程中转益多师,博采众长,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还具有现代学 者的新思维,能与时俱进。(8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两点给6分,答出三 点给8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B(“名不虚传”指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 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名副其实”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14.A(B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实现了………零的突破”;C项偷换主语,应改为 “节目组力求把该节目打造成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D项语序不当,应改 为“在规范慈善组织设立运营、开展慈善服务、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 15.B(A项、C项与前文衔接不紧密;D项与后文衔接不紧密。) 16.评分标准:能指出具体的人或群体,1分;理由合理、充分(2条以上),2 分;句子流畅、无语病,1分;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分 17.①就诈骗途径而言,PC端都是“社交工具”排第一(,其次是“购物网站”) 手机端都是“诈骗短信”排第一(,其次是“钓鱼网站”);②在PC端,“社
能可贵;通过写上司对他的赏识,侧面表现了他的能力和对公司的责任心。②丰 富小说内容。如通过写同事们对阿熳的种种揣测评议和对他升迁的嫉恨,表现一 些人阴暗猜忌的心理和喜欢搬弄是非的习惯,增加了小说的丰厚感(反映现实生 活的深广度和现实感)。③突出小说主题。通过写穿行窄巷的骑车人起初对阿熳 慢行的不满、怒斥,到对他悠闲骑行的嫉妒,到受其感染也悠然慢行,肯定了阿 熳的生活方式,突出了小说倡导慢生活的主题。[8 分;答出一点给 3 分(其中 “观点”1 分,“具体分析”2 分;“观点”①分号前后的“具体分析”答出任 意一个即可),答出两点给 6 分,答出三点给 8 分,意思对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1)答 D 给 3 分,答 A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C、E 不得分。(B 项“尤 其是向不在金大任教的大师们请教”表述不严谨;C 项“为新诗发展做出了巨大 贡献”评价不当,原文只肯定了其对新诗的创作热情,并未言及对新诗的贡献; E 项“秉承伯父君硕先生的教育方法”文中无据。) (2)①在文史研究尤其在古代诗学的研究方面成绩卓著,与沈祖棻合作出版《古 典诗歌论丛》;②对古代文学研究在方法论上作出重要贡献,尝试将批评与考据 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研究古代文学的新方法;③“发愤著书”,在“文革” 结束后陆续推出了十多部蕴含饱满的生命激情和达到不凡的思想深度的著作。(6 分;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对即可) (3)①选材上,紧扣传主的学者身份,侧重叙述传主的求学历程、学术成就及 学术研究方法。②写法上,叙述与评论结合,文章在叙述程千帆求学经历、学术 成就等的同时,也对相关内容给予了精当的评价。③主要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 重点叙述了传主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学习、成长、成熟并取得成就的过程,条理清 晰。④语言质朴,富有书卷气,感情饱满而深沉。(6 分;答出一点给 2 分,答 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4)①这句话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表达了作者对程千帆的学术成就和精神品 格的高度赞美。②作者将程千帆比作“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生动形象地说明 了程千帆在经学、史学、文学批评史、治学方法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贡献,堪称 “大家”。③作者将程千帆比作“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程 千帆在长达二十年的迫害打击中,不消沉绝望,而是坚持发愤著书的坚韧品格。 ④“这棵大树深深地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指程千帆能在 学习过程中转益多师,博采众长,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营养,还具有现代学 者的新思维,能与时俱进。(8 分;答出一点给 3 分,答出两点给 6 分,答出三 点给 8 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B(“名不虚传”指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实至名归”指有了真正的学识、 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名副其实”指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14.A(B 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实现了……零的突破”;C 项偷换主语,应改为 “节目组力求把该节目打造成一席特色鲜明的文化盛宴”;D 项语序不当,应改 为“在规范慈善组织设立运营、开展慈善服务、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等方面”。) 15.B(A 项、C 项与前文衔接不紧密;D 项与后文衔接不紧密。) 16.评分标准:能指出具体的人或群体,1 分;理由合理、充分(2 条以上),2 分;句子流畅、无语病,1 分;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 分。 17.①就诈骗途径而言,PC 端都是“社交工具”排第一(,其次是“购物网站”); 手机端都是“诈骗短信”排第一(,其次是“钓鱼网站”);②在 PC 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