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交卷时 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周,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变动最激烈的时 期。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士人和私学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最值得注意的现 象 士人和“士”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周代,士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其地 位居于大夫之下、庶人之上,和其他的贵族一样,接受《诗》、《书》、礼、乐 等方面的教育。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他们极易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少数人幸 运地上升到卿大夫的阶层,但大多数人则降入庶民的行列。士地位下降的一个典 型表现,就是“四民”这一说法的出现,士民、商民、农民、工民的划分至少在 战国时期就非常普遍了。 士开始大量沦为士人,是在孔子前后。与此前的士相比,他们地位下降 了,从贵族降为庶民,但也摆脱了对某些特定贵族的依附,成为自由人。这意味 着在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的阶层。除由士而来之外,士人的产生还有 两个途径:王官的下降和庶民的上升。前者如《论语·微子》中所记载的太师挚 等乐官散落民间,成为士人。后者则与私学的兴起有关,庶民因此可以接受教育 拥有知识从而进入士人的行列。士人没有贵族的权力和地位,可是也不像其他庶 民那样从事耕作等固定的职业。他们最重要的特长是知识和技能,多以此往来于 各国,寻求赏识自己的君主 士人的兴起与诸子学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诸子之学,其实就是士人的 学问。和王官之学不同,它出现在民间,因此也可以叫做私学。所谓私学,可以 从教育和学术两个方面来看。教育意义上的私学是指民间的教育,学术意义上的 私学主要指诸子的学术。中国古代的知识和学术,原本为官府垄断,是所谓的王 官之学。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但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 流落到民间,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而另一方面,士人的兴起和活动,使得培养士人成为社会的需要,这也是教育上 私学出现和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 与官学相比,私学可以使知识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使任何一个人 都有机会获得知识。这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大 事。但其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私学聚徒讲授之风的孔子便 是其中一个典型。他收授弟子,没有门第的要求,所以很多弟子如颜渊、子张等 都出身寒门。孔门教授的内容,主要仍是《诗》、《书》、礼、乐,但他已经把 新的精神注入到了旧的文献中。譬如他把“仁”作为礼的基础,就与过去对于礼 的理解不同。在这种教育中,新的学术和知识其实已经诞生,这就是诸子学。 诸子学的自由和创造性是官学无法相比的。对于王官而言,知识仅仅是 职业,他们的态度是“不知其义,谨守其教”,没有反省的精神,因此也就没有 创新的基础。但士人不同,流动不居的身份使他们可以摆脱某种权力的束缚,从 而对知识以及当时的政治进行反省,进而发展出新的思想。这些思想当然不是单
河南省郑州市 2016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交卷时 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的东周,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变动最激烈的时 期 。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看,士人和私学的兴起,是这一时期最值得注意的现 象。 士人和“士”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周代,士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其地 位居于大夫之下、庶人之上,和其他的贵族一样,接受《诗》、《书》、礼、乐 等方面的教育。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他们极易失去自己原有的位置,少数人幸 运地上升到卿大夫的阶层,但大多数人则降入庶民的行列。士地位下降的一个典 型表现,就是“四民”这一说法的出现,士民、商民、农民、工民的划分至少在 战国时期就非常普遍了。 士开始大量沦为士人,是在孔子前后。与此前的士相比,他们地位下降 了,从贵族降为庶民,但也摆脱了对某些特定贵族的依附,成为自由人。这意味 着在社会结构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的阶层。除由士而来之外,士人的产生还有 两个途径:王官的下降和庶民的上升。前者如《论语·微子》中所记载的太师挚 等乐官散落民间,成为士人。后者则与私学的兴起有关,庶民因此可以接受教育, 拥有知识从而进入士人的行列。士人没有贵族的权力和地位,可是也不像其他庶 民那样从事耕作等固定的职业。他们最重要的特长是知识和技能,多以此往来于 各国,寻求赏识自己的君主。 士人的兴起与诸子学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诸子之学,其实就是士人的 学问。和王官之学不同,它出现在民间,因此也可以叫做私学。所谓私学,可以 从教育和学术两个方面来看。教育意义上的私学是指民间的教育,学术意义上的 私学主要指诸子的学术。中国古代的知识和学术,原本为官府垄断,是所谓的王 官之学。只有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拥有知识。但随着王权的衰落,王官不断 流落到民间,因此出现了学术下移的趋势。这为私学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而另一方面,士人的兴起和活动,使得培养士人成为社会的需要,这也是教育上 私学出现和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 与官学相比,私学可以使知识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使任何一个人 都有机会获得知识。这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史乃至整个文明史上都是划时代的大 事。但其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开私学聚徒讲授之风的孔子便 是其中一个典型。他收授弟子,没有门第的要求,所以很多弟子如颜渊、子张等 都出身寒门。孔门教授的内容,主要仍是《诗》、《书》、礼、乐,但他已经把 新的精神注入到了旧的文献中。譬如他把“仁”作为礼的基础,就与过去对于礼 的理解不同。在这种教育中,新的学术和知识其实已经诞生,这就是诸子学。 诸子学的自由和创造性是官学无法相比的。对于王官而言,知识仅仅是 职业,他们的态度是“不知其义,谨守其教”,没有反省的精神,因此也就没有 创新的基础。但士人不同,流动不居的身份使他们可以摆脱某种权力的束缚,从 而对知识以及当时的政治进行反省,进而发展出新的思想。这些思想当然不是单
调的,而是多元的,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得益于 此 (摘编自王博《士人和私学的兴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一方面打破了原来稳定的社会秩序,让时局动荡 不安; 另一方面也让思想文化发生新的变化,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B.“士”在周代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拥有专门的知识技能,但在春秋战国的 社会大变 动时期,其地位出现了上升和下降两个方向的变化。 C.士人虽然社会地位下降了,但他们在失去贵族身份的同时,也因摆脱了对特 定贵族 的依附而获得自由,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特殊知识阶层。 D.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不像农民、工匠和商人那样有固定的职业,他们大多 来往于 各诸侯国,凭自己的学问游说国君,居无定所,仕无定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贡献极大。他开创了聚徒讲学的私学教育,促进 了知识 的普及,而且在授课中赋予传统文献以新意,使诸子学得以诞生 B.“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的,既可指与官方教育相对的民间教育,也 可指来自 民间的诸子之学。私学的兴起,是东周时期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之 C.诸子之学与王官之学不同。前者是士人的学问,代表当时新的学术和知识 自由而 富有创造性;后者是被官方垄断的学问,因袭传统,守旧僵化 D.春秋战国时期,官方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诗》、《书》、礼、乐等,授 教对象为贵 族;私学教育虽也以教授这些内容为主,但学生包括了庶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学和士人之间,实际上呈现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士人的兴起 促成了 私学的出现;另一方面,私学也促进了士人阶层的壮大 B.王官是指在周朝政府中掌管各种学问、技艺的文化官员,但随着王权的衰落, 王官流落民间,进入私学,对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C.私学的兴起不仅让寒门子弟有机会通过接受教育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升自 己的社 会地位;也有利于知识的普及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D.百家争鸣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士人摆脱权力的束缚之后,以自由独立的 身份, 对传统知识和现实政治进行了反省,发展出了新的思想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调的,而是多元的,春秋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得益于 此。 (摘编自王博《士人和私学的兴起》)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一方面打破了原来稳定的社会秩序,让时局动荡 不安; 另一方面也让思想文化发生新的变化,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B.“士”在周代曾是贵族阶层的一员,拥有专门的知识技能,但在春秋战国的 社会大变 动时期,其地位出现了上升和下降两个方向的变化。 C.士人虽然社会地位下降了,但他们在失去贵族身份的同时,也因摆脱了对特 定贵族 的依附而获得自由,形成了一个新兴的特殊知识阶层。 D.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不像农民、工匠和商人那样有固定的职业,他们大多 来往于 各诸侯国,凭自己的学问游说国君,居无定所,仕无定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和学术贡献极大。他开创了聚徒讲学的私学教育,促进 了知识 的普及,而且在授课中赋予传统文献以新意,使诸子学得以诞生。 B.“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的,既可指与官方教育相对的民间教育,也 可指来自 民间的诸子之学。私学的兴起,是东周时期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C.诸子之学与王官之学不同。前者是士人的学问,代表当时新的学术和知识, 自由而 富有创造性;后者是被官方垄断的学问,因袭传统,守旧僵化。 D.春秋战国时期,官方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诗》、《书》、礼、乐等,授 教对象为贵 族;私学教育虽也以教授这些内容为主,但学生包括了庶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私学和士人之间,实际上呈现着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方面,士人的兴起 促成了 私学的出现;另一方面,私学也促进了士人阶层的壮大。 B.王官是指在周朝政府中掌管各种学问、技艺的文化官员,但随着王权的衰落, 一些 王官流落民间,进入私学,对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C.私学的兴起不仅让寒门子弟有机会通过接受教育而改变自己的命运,提升自 己的社 会地位;也有利于知识的普及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D.百家争鸣之所以能够出现,是因为士人摆脱权力的束缚之后,以自由独立的 身份, 对传统知识和现实政治进行了反省,发展出了新的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 问。二十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 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 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正改元,擢太常 博士。寻拜监察御史。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 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喜纳之。 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三年,自刑部员外郎 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五年,丁母忧。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时刑部狱按久 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未几,无遗事。时 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有司议输粟例无 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奷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 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 于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设万 夫长四,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贼船往来江中, 终不敢近岸,城赖以安。十七年,升中书左丞。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 子,皇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党也。十九年,用事者承望 风旨,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 锻炼使成狱,遵等竟皆杖死,中外冤之。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 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 (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 奸淫之 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 奸淫之 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 奸淫之 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 奸淫之 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 生称国子生。 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 “博士”不同 C.丁忧也称“丁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母亲的丧事,丁母忧是指遭逢 母亲的丧事。 D.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授 擢、升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 问。二十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 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 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正改元,擢太常 博士。寻拜监察御史。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 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喜纳之。 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三年,自刑部员外郎 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五年,丁母忧。十年,迁中书右司郎中。时刑 部狱按久 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未几,无遗事。时 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有司议输粟例无 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 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 于是省中府中,惟遵一 人。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设万 夫长四,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贼船往来江中, 终不敢近岸,城赖以安。十七年,升中书左丞。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 子,皇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党也。十九年,用事者承望 风旨,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 锻炼使成狱,遵等竟皆杖死,中外冤之。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 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 (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 奸淫之 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 奸淫之 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 奸淫之 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 奸淫之 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 生称国子生。 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 “博士”不同。 C.丁忧也称“丁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母亲的丧事,丁母忧是指遭逢 母亲的丧事。 D.迁在古代可指官职的调动,多指升官,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授、 擢、升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岀。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 中没有 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B.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 而保重 圣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 C.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 负责武 昌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 D.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误认为是太平 丞相的 党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 7.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2)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 其罪。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来源:Zxxk.Com] 出塞作 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注]①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 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②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 吐蕃。③乘障:登城守卫。④玉靶: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⑤霍嫖姚:本指西 汉霍去病,这里代指崔希逸。 8.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的第三联与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的第二联对战争的描写有哪 些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A.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 中没有 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B.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 而保重 圣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 C.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 负责武 昌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 D.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误认为是太平 丞相的 党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 7.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 其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8—9 题。[来源:Zxxk.Com] 出塞作① 王 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②,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③,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④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⑤。 [注]①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 蕃,王维奉使出塞宣慰,这首诗就写于此时。②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 吐蕃。③乘障:登城守卫。④玉靶:镶玉的剑柄,借指宝剑。⑤霍嫖姚:本指西 汉霍去病,这里代指崔希逸。 8.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9.这首诗的第三联与唐代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的第二联对战争的描写有哪 些不同? 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师说》中,韩愈以孔子从师为例得出了“ 的结论,这也是作者对新的师生关系的概括。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之后,忽然又爆发出 激越、雄壮的乐音的句子是“ (3)《岳阳楼记》中作者用 两 句,形象地描摹出月光照耀下洞庭湖面荡漾的水波和无风时水中美丽的月影。[来 源:学+科+网]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聚宴 符浩勇 下班的时候,阿炳打来电话说,让我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去一下。 我犹豫了,从我这儿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几乎绕大半个城,下班这当儿车 流人河,我蹬自行车就得大半个小时呢。我说,有什么事就在电话里说吧? 阿炳没有多说什么,只说来一下就知道了。随即,他挂了电话,那口气 仿佛有什么不见面就不好说或不能说的 我了解他的执拗,知道跟他再说也不会有变,只好骑自行车绕道城郊向 着城南蹬去。 我和阿炳认识是在朋友的饭局上。席间,他几乎不动声息,比我的话还 少。有好事者欺我不胜酒力,企图借势灌醉我,吵嚷之间,他竟橫身夺过我的酒 杯往他嘴里倒。这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他。 那晚,阿炳送我回家,到了我楼下,有个孕妇跪在街边,面前摊着一张 白纸,写着歪歪扭扭的字,不用看也能猜出大概内容。我竟发现阿炳搀扶着我时, 也不忘掏出五元钱丢在纸上…… 没想到,我绕道城郊走,路上行人并不稀疏,一条本不宽敞的小路被挤 得更窄小了。丁字路口处,那堵围墙后破败的院落,是阿炳曾经上班的地方。阿 炳告诉过我,他是参加工作三年后听人鼓弄下海去的,却什么也没捞着。如今好 不容易在城南租个小铺面开了一家音像店,赚利很薄,刚能抵上养家糊口。但阿 炳乐在其中,按他的话说,别看音像店门脸小,声乐的世界可大着呢。我和他 来二往混熟后,不时就相邀小聚,大多是到郊外农家菜馆去,要几样应时的小菜。 阿炳酒量并不见好,独独喜欢三春椰酒,喝到醉眼曚昽时,便学着电视里的广告 词,戏说你好我也好。由此我常常想起认识他的那个宴席上他为我挡酒,心里便 陡增些许敬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师说》中,韩愈以孔子从师为例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这也是作者对新的师生关系的概括。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声在沉咽、暂歇之后,忽然又爆发出 激越、雄壮的乐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 句,形象地描摹出月光照耀下洞庭湖面荡漾的水波和无风时水中美丽的月影。[来 源:学+科+网]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聚 宴 符浩勇 下班的时候,阿炳打来电话说,让我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去一下。 我犹豫了,从我这儿到他的城南音像店几乎绕大半个城,下班这当儿车 流人河,我蹬自行车就得大半个小时呢。我说,有什么事就在电话里说吧? 阿炳没有多说什么,只说来一下就知道了。随即,他挂了电话,那口气 仿佛有什么不见面就不好说或不能说的。 我了解他的执拗,知道跟他再说也不会有变,只好骑自行车绕道城郊向 着城南蹬去。 我和阿炳认识是在朋友的饭局上。席间,他几乎不动声息,比我的话还 少。有好事者欺我不胜酒力,企图借势灌醉我,吵嚷之间,他竟横身夺过我的酒 杯往他嘴里倒。这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他。 那晚,阿炳送我回家,到了我楼下,有个孕妇跪在街边,面前摊着一张 白纸,写着歪歪扭扭的字,不用看也能猜出大概内容。我竟发现阿炳搀扶着我时, 也不忘掏出五元钱丢在纸上…… 没想到,我绕道城郊走,路上行人并不稀疏,一条本不宽敞的小路被挤 得更窄小了。丁字路口处,那堵围墙后破败的院落,是阿炳曾经上班的地方。阿 炳告诉过我,他是参加工作三年后听人鼓弄下海去的,却什么也没捞着。如今好 不容易在城南租个小铺面开了一家音像店,赚利很薄,刚能抵上养家糊口。但阿 炳乐在其中,按他的话说,别看音像店门脸小,声乐的世界可大着呢。我和他一 来二往混熟后,不时就相邀小聚,大多是到郊外农家菜馆去,要几样应时的小菜。 阿炳酒量并不见好,独独喜欢三春椰酒,喝到醉眼曚昽时,便学着电视里的广告 词,戏说你好我也好。由此我常常想起认识他的那个宴席上他为我挡酒,心里便 陡增些许敬意
街边车水马龙,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着。记不清多少次了,我和阿炳走在 街边,见到乞丐或残疾人,他总是像准备好了似的,悄然丢下三五元钱。我说, 那些都是装出来的。有电视台采访一位在街边乞讨的孕妇,结果她拔腿就跑,原 来大肚子是垫起来的。他听了只是笑笑。我知道他未必相信我的话,或者就不打 算相信。有一次,我明知不能说服他,却还是说:“你就图个心安?”他却说: “不是心安不安。只要他们高兴,而且这付出也是我能承受的。” 也许这只是缘起。后来一件窝囊透顶的事,弄得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想 必阿炳的心情也不会平静 那是朋友的朋友介绍的朋友的朋友,从贵州大山里赶来,办了一个小型 慈善讲座。主讲人林山似乎还没有抖落从远山而来的疲惫,他给我们看了九幅富 有感染力的照片—一木板钉成的墙壁、渴求的眼神、龟裂的手指等等,诉求贵州 远山深谷里教育亟待拯救。他的演说声泪俱下,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现场募捐 时,我掏了600元,阿炳捐了2000元。我知道那是他筹集的进货款。那时,他 的音像店几乎没有进账。 事后一个月,阿炳似乎还没有从贵州的大山里走出来。他说,如果可能 真想去贵州支教,哪怕是一个月。于是我设法联系朋友的朋友,可是林山似乎人 间蒸发了,倒是打听到那天在场41人捐了16.4万元。朋友的朋友找到朋友 说是林山的手机关了,他们也只是在一家网站上认识林山的。我特意上了那个网 站,网站上有林山贴的很多图片,色括演讲现场见到的那些照片;还有很多帖子, 呼吁社会关注贵州大山里的孩子。林山失踪后,网站上的资料也就停止了更新 种种情况表明:我们受骗了。但阿炳并无失落,他始终相信他固执的直觉:林山 深遂的眼眸里燃烧着诚意 年过去,我和阿炳仍会在朋友聚会小酌时相互关照,但我心里不觉有 点生分,害怕他会提起因我的冒失而引致的尴尬结果。渐渐地,我甚至觉得他每 一次对我的笑都意味深长。但阿炳像没有发生任何事一样,对捐助贵州大山的事 只字不提。不时,我和他还是相约到郊外农家菜馆去,依旧是点几样应时小菜, 酒还是熟识的三春椰酒,却未见他再沉醉过。上周末,阿炳外埠的朋友来了,我 还应邀到城郊农家菜馆去赴宴;今天周四,他打来电话非让我去找他,究竟有什 么事不能电话里说呢? 远远的,我听到从阿炳的音像店里飘出来天籁般的旋律,正想呆在街边 沐浴一番。不想阿炳从店里出来了,不容我迟疑,催我进屋 屋里不大的空间,摆了一张扁形饭桌,放着一瓶贵州醇白酒,还有外买 的几样小菜,却摆了三个座位。我机警地问:“还有谁?” 只见阿炳抖出一张发皱的都市报,神情有些异样,他说:“还记得吗? 那位贵州大山来的林山,他,他没有骗我们,他是在回贵州途中遭遇不测的… 好在那个无意伤害他的人发现了那些钱(捐款)的来路……最终那些钱用在山区 小学的建设上了 那晚,我和阿炳都喝得酩酊烂醉;那晩,我和阿炳畅游在音乐的潮浪里, 我只记得阿炳的眼眸里好亮好亮。 (选自《第六 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头写阿炳叫“我”到他的音像店去,却不肯在电话中告诉“我”究竟 有什么
街边车水马龙,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着。记不清多少次了,我和阿炳走在 街边,见到乞丐或残疾人,他总是像准备好了似的,悄然丢下三五元钱。我说, 那些都是装出来的。有电视台采访一位在街边乞讨的孕妇,结果她拔腿就跑,原 来大肚子是垫起来的。他听了只是笑笑。我知道他未必相信我的话,或者就不打 算相信。有一次,我明知不能说服他,却还是说:“你就图个心安?”他却说: “不是心安不安。只要他们高兴,而且这付出也是我能承受的。” 也许这只是缘起。后来一件窝囊透顶的事,弄得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想 必阿炳的心情也不会平静。 那是朋友的朋友介绍的朋友的朋友,从贵州大山里赶来,办了一个小型 慈善讲座。主讲人林山似乎还没有抖落从远山而来的疲惫,他给我们看了九幅富 有感染力的照片——木板钉成的墙壁、渴求的眼神、龟裂的手指等等,诉求贵州 远山深谷里教育亟待拯救。他的演说声泪俱下,震撼了在场所有的人。现场募捐 时,我掏了 600 元,阿炳捐了 2000 元。我知道那是他筹集的进货款。那时,他 的音像店几乎没有进账。 事后一个月,阿炳似乎还没有从贵州的大山里走出来。他说,如果可能, 真想去贵州支教,哪怕是一个月。于是我设法联系朋友的朋友,可是林山似乎人 间蒸发了,倒是打听到那天在场 41 人捐了 16.4 万元。朋友的朋友找到朋友, 说是林山的手机关了,他们也只是在一家网站上认识林山的。我特意上了那个网 站,网站上有林山贴的很多图片,色括演讲现场见到的那些照片;还有很多帖子, 呼吁社会关注贵州大山里的孩子。林山失踪后,网站上的资料也就停止了更新。 种种情况表明:我们受骗了。但阿炳并无失落,他始终相信他固执的直觉:林山 深遂的眼眸里燃烧着诚意…… 一年过去,我和阿炳仍会在朋友聚会小酌时相互关照,但我心里不觉有 点生分,害怕他会提起因我的冒失而引致的尴尬结果。渐渐地,我甚至觉得他每 一次对我的笑都意味深长。但阿炳像没有发生任何事一样,对捐助贵州大山的事 只字不提。不时,我和他还是相约到郊外农家菜馆去,依旧是点几样应时小菜, 酒还是熟识的三春椰酒,却未见他再沉醉过。上周末,阿炳外埠的朋友来了,我 还应邀到城郊农家菜馆去赴宴;今天周四,他打来电话非让我去找他,究竟有什 么事不能电话里说呢? 远远的,我听到从阿炳的音像店里飘出来天籁般的旋律,正想呆在街边 沐浴一番。不想阿炳从店里出来了,不容我迟疑,催我进屋。 屋里不大的空间,摆了一张扁形饭桌,放着一瓶贵州醇白酒,还有外买 的几样小菜,却摆了三个座位。我机警地问:“还有谁?” 只见阿炳抖出一张发皱的都市报,神情有些异样,他说:“还记得吗? 那位贵州大山来的林山,他,他没有骗我们,他是在回贵州途中遭遇不测的…… 好在那个无意伤害他的人发现了那些钱(捐款)的来路……最终那些钱用在山区 小学的建设上了……” 那晚,我和阿炳都喝得酩酊烂醉;那晚,我和阿炳畅游在音乐的潮浪里, 我只记得阿炳的眼眸里好亮好亮。 (选自《第六 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小说开头写阿炳叫“我”到他的音像店去,却不肯在电话中告诉“我”究竟 有什么
事,这一方面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一方面也暗示阿炳想要告诉“我”的事情不同 寻 常 B.小说第五段将饭局上有些好事者对“我”的态度与初次见面的阿炳对“我” 的态度 进行对比,委婉地批评了一些人不顾他人健康强行劝酒的不文明餐桌风气 C.小说第八段写“我”看到“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的场面,触景生情,不觉回 忆起“我” 与阿炳交往中的一些小事,并为阿炳屡屡不听“我”的提醒和劝告而感到遗憾 D.“我”冒失地鼓动阿炳把两千元的进货款捐给了林山,林山携善款失踪后, 我”感 到特别窝囊,心情很不平静,见到阿炳时感到不自在,怀疑他内心对“我”有所 不 E.小说倒数第二段用三个省略号,一方面是为了省略枝节,简明扼要地交代林 山失踪 的真相:一方面是为了再现阿炳说活的语气,表现他沉痛而又略感欣慰的心情。 (2)小说中的阿炳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我”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在收入作者的一部小说集时,标题被改为“拯救”,你认为 聚宴”和“拯救”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理由。(8分) [来源:Zxk.Com]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25分) 材料 中国的生育政策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始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一直 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上世纪70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 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 1980年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
事,这一方面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一方面也暗示阿炳想要告诉“我”的事情不同 寻 常。 B.小说第五段将饭局上有些好事者对“我”的态度与初次见面的阿炳对“我” 的态度 进行对比,委婉地批评了一些人不顾他人健康强行劝酒的不文明餐桌风气。 C.小说第八段写“我”看到“一个老汉沿街乞讨”的场面,触景生情,不觉回 忆起“我” 与阿炳交往中的一些小事,并为阿炳屡屡不听“我”的提醒和劝告而感到遗憾。 D.“我”冒失地鼓动阿炳把两千元的进货款捐给了林山,林山携善款失踪后, “我”感 到特别窝囊,心情很不平静,见到阿炳时感到不自在,怀疑他内心对“我”有所 不 满。 E.小说倒数第二段用三个省略号,一方面是为了省略枝节,简明扼要地交代林 山失踪 的真相;一方面是为了再现阿炳说活的语气,表现他沉痛而又略感欣慰的心情。 (2)小说中的阿炳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小说中的“我”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这篇小说在收入作者的一部小说集时,标题被改为“拯救”,你认为 “聚宴”和“拯救”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好?请结合文本简要阐述理由。(8 分) [来源:Zxxk.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25 分) 材料一: 中国的生育政策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始终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一直 处于动态调整的“进行时”。上世纪 70 年代,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缓解人口 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我国开始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提倡少生优生。 1980 年党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
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 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一孩政策被严格执行,违者将受到惩处。 生育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 重大转折性变化。尽管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未根本改变,但生育率低、出生人 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增长等人口结构性问题也正日 益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生育率已有20多年低于实现世 代交替所需的更替水平,多年处于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中国人民大学人 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说。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减少,年轻 劳动力出现急剧萎缩,同时养老负担加大。在此背景之下,2013年11月,党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 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 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该政策从2016年1月1日开始 实施,我国计生政策进入全面二孩时代 材料二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与单独二孩相比,全面二孩是一个进步,但 还远远不够。根据中国的性别比和女婴存活率,每对夫妇需要生育至少2.2个 孩子才能达到更替水平。全面放开二孩之后,即使全国所有夫妇都生育2个孩子, 生育率也只有2.0,低于更替水平。何况,近年来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人的平均生育意愿只有大约1.8个孩子。再加上有些夫妇虽然想生孩子, 但患了不孕不育症(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不孕不育患者占育 龄人口的12.5%)而不能生,因此,即使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中国的实际生育 率仍然会远远低于更替水平 媒体调查显示,全面放开二孩后,大家还是有很多担忧的。超过五成的 被调査者最担心二孩的教育问题,21%的被调查者表示担心生育二孩后,现有的 医疗卫生体制不能提供充分的保障,还有不少被调查者对现行的养老金体制和就 业难问题表示了担心… 但更值得注意的一个数据是,绝大部分被调查者(67%)认为一个完美 的家庭中,“两个孩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说明,公众为不生二孩所选 择的理由经过了“斤斤计较”的计算,但从人性和情感角度,他们大多数仍然认 可二孩的价值;只是在现实面前,人性被迫让位于计算。因此,如何通过健全社 会保障制度等改革,让“想生”变成“敢生”,全面二孩政策才有可能真正落地 另外,从欧洲各国及韩国、新加坡及台湾地区的生育政策来看,政府补 贴鼓励生育也扭转不了人口数量减少的大趋势。因此,简单把人口当作一种国家 资源来进行管理,效率确实不高。要使人口政策改革更有效率,需要转变思路 即不以计划经济的思维看待人口,不将人口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管理和干预,而 是使生孩子成为“家庭”的自主权利。 材料 长期以来,社会上一些企业招收女员工,就有‘已婚已育优先考虑 的潜规则。放开二孩政策后,更多女性要生育、抚养两个孩子,这将可能进一步 加剧女性在职场中的相对弱势和待遇不公,造成女性就业中断和收入下降。因此,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延长生育假,同时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生育保险可 运行,并给予企业税费减免以补偿其因女员工产假而增加的成本,这样才能切实 保障女性的生育权、就业权和休息权,防止个别企业可能出现的对生育二孩女职
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2 年在党的“十二大”上, 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一孩政策被严格执行,违者将受到惩处。 生育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进入新世纪,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出 重大转折性变化。尽管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未根本改变,但生育率低、出生人 口性别比例失调、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增长等人口结构性问题也正日 益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生育率已有 20 多年低于实现世 代交替所需的更替水平,多年处于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中国人民大学人 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说。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减少,年轻 劳动力出现急剧萎缩,同时养老负担加大。在此背景之下,2013 年 11 月,党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 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15 年 10 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 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该政策从 2016 年 1 月 1 日开始 实施,我国计生政策进入全面二孩时代。 材料二: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与单独二孩相比,全面二孩是一个进步,但 还远远不够。根据中国的性别比和女婴存活率,每对夫妇需要生育至少 2.2 个 孩子才能达到更替水平。全面放开二孩之后,即使全国所有夫妇都生育 2 个孩子, 生育率也只有 2.0,低于更替水平。何况,近年来的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人的平均生育意愿只有大约 1.8 个孩子。再加上有些夫妇虽然想生孩子, 但患了不孕不育症(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不孕不育患者占育 龄人口的 12.5%)而不能生,因此,即使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中国的实际生育 率仍然会远远低于更替水平。 媒体调查显示,全面放开二孩后,大家还是有很多担忧的。超过五成的 被调查者最担心二孩的教育问题,21%的被调查者表示担心生育二孩后,现有的 医疗卫生体制不能提供充分的保障,还有不少被调查者对现行的养老金体制和就 业难问题表示了担心…… 但更值得注意的一个数据是,绝大部分被调查者(67%)认为一个完美 的家庭中,“两个孩子”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说明,公众为不生二孩所选 择的理由经过了“斤斤计较”的计算,但从人性和情感角度,他们大多数仍然认 可二孩的价值;只是在现实面前,人性被迫让位于计算。因此,如何通过健全社 会保障制度等改革,让“想生”变成“敢生”,全面二孩政策才有可能真正落地。 另外,从欧洲各国及韩国、新加坡及台湾地区的生育政策来看,政府补 贴鼓励生育也扭转不了人口数量减少的大趋势。因此,简单把人口当作一种国家 资源来进行管理,效率确实不高。要使人口政策改革更有效率,需要转变思路, 即不以计划经济的思维看待人口,不将人口作为一种资源来进行管理和干预,而 是使生孩子成为“家庭”的自主权利。 材料三: 长期以来,社会上一些 企业招收女员工,就有‘已婚已育优先考虑’ 的潜规则。放开二孩政策后,更多女性要生育、抚养两个孩子,这将可能进一步 加剧女性在职场中的相对弱势和待遇不公,造成女性就业中断和收入下降。因此,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进一步延长生育假,同时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生育保险可 运行,并给予企业税费减免以补偿其因女员工产假而增加的成本,这样才能切实 保障女性的生育权、就业权和休息权,防止个别企业可能出现的对生育二孩女职
工的歧视和差别待遇。针对全面放开二孩后可生育二孩家庭生育意愿并没有得到 明显扭转的状况,除加大对生育二孩的宣传力度之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 适时出台对新出生孩子家庭,特别是生育二孩家庭的奖励政策。生育政策调整后, 无人看孩儿、入托入学难等也是二孩家庭很快面临的问题:因此,政府应提前做 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规划和配套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将学前教育(3-6岁)纳 入义务教育,同时大力兴办日托(0—2岁),让普通家庭能够享受便利、平价 而优质的日托和学前教育服务,以缓解二孩家庭的压力。另外,抚育二孩所增加 的家庭支出,对于中低收入家庭将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在对生育进行财政补贴、 奖励之外,政府还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实行税前扣除、按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计税等办法,增加生育二孩家庭的收入。总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一个系统工 程,必须考虑做好相关配套工作,才能把好事办好 材料四: 对全面放开二孩,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意见或表示担忧。中国社科院马 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就固执地认为,中国应该推行更为严厉的“独生子女 政策”,即“城乡一胎,特殊二胎,严禁三胎,奖励无胎”,并认为用放开二孩 来解决老龄化问题不可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曾给出数 据:我国现有独生子女家庭1.5亿多户,按照70%将生育两孩计算,未来有近 亿的孩子出生,且多数家庭会选择在四五年之内生二孩。这样的结果是,一年 新增约2500万人口,原来还有每年1600万,这就是每年有4000多万人口出生 “这比上世纪60年代出生率最高的时候每年出生2900万还要多。这会导致人口 到2030年后突破15亿,而我国的人口战略目标是不超过15亿。”从经济学的 角度来说,全面放开二孩虽有可能带来人口红利,但也必然意味着国家要面对人 口增长带来的诸多问题,我国的环境承受能力、财务支出、公共福利体系都将面 临挑战。 而且,人口不足也不一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放眼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基本为负的不在少数,而靠人口去带动国家发展的情况屈指可数。因此, 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真正实现“幼有所 养,壮有所用,劳有所得,老有所依”,解除劳动力人群的后顾之忧,以激发个 人和社会创造价值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益,可能是比增加人口更有效的途 径 (以上 材料均摘编自互联网) (1)从材料一来看,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我国的生育政策 总体上呈现出怎样的特点?(5分) (2)为保证全面二孩政策真正落地,政府需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三 简要概括 (6分)
工的歧视和差别待遇。针对全面放开二孩后可生育二孩家庭生育意愿并没有得到 明显扭转的状况,除加大对生育二孩的宣传力度之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 适时出台对新出生孩子家庭,特别是生育二孩家庭的奖励政策。生育政策调整后, 无人看孩儿、入托入学难等也是二孩家庭很快面临的问题;因此,政府应提前做 好幼儿园和小学的规划和配套工作,加大财政投入,将学前教育(3—6 岁)纳 入义务教育,同时大力兴办日托(0—2 岁),让普通家庭能够享受便利、平价 而优质的日托和学前教育服务,以缓解二孩家庭的压力。另外,抚育二孩所增加 的家庭支出,对于中低收入家庭将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在对生育进行财政补贴、 奖励之外,政府还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实行税前扣除、按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计税等办法,增加生育二孩家庭的收入。总之,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是一个系统工 程,必须考虑做好相关配套工作,才能把好事办好。 材料四: 对全面放开二孩,也有一些学者持不同意见或表示担忧。中国社科院马 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就固执地认为,中国应该推行更为严厉的“独生子女 政策”,即“城乡一胎,特殊二胎,严禁三胎,奖励无胎”,并认为用放开二孩 来解决老龄化问题不可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曾给出数 据:我国现有独生子女家庭 1.5 亿多户,按照 70%将生育两孩计算,未来有近 一亿的孩子出生,且多数家庭会选择在四五年之内生二孩。这样的结果是,一年 新增约 2500 万人口,原来还有每年 1600 万,这就是每年有 4000 多万人口出生。 “这比上世纪 60 年代出生率最高的时候每年出生 2900 万还要多。这会导致人口 到 2030 年后突破 15 亿,而我国的人口战略目标是不超过 15 亿。”从经济学的 角度来说,全面放开二孩虽有可能带来人口红利,但也必然意味着国家要面对人 口增长带来的诸多问题,我国的环境承受能力、财务支出、公共福利体系都将面 临挑战。 而且,人口不足也不一定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放眼发达国家, 人口增长基本为负的不在少数,而靠人口去带动国家发展的情况屈指可数。因此, 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真正实现“幼有所 养,壮有所用,劳有所得,老有所依”,解除劳动力人群的后顾之忧,以激发个 人和社会创造价值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益,可能是比增加人口更有效的途 径。 (以上 材料均摘编自互联网) (1)从材料一来看,我国的生育政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我国的生育政策 总体上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为保证全面二孩政策真正落地,政府需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三 简要概括。 (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材料二、四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基本看法有何共同之处?两则材料 中第一段使用数据的意图各是什么?(6分) (4)在以上四则材料中,对于在现阶段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人持肯定态 度,也有人认为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你倾向于哪种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社 会现实阐述你的理由。(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老人住院指定女儿24小时陪护,财产却只给儿子,老人的做法引起网友热议, 近八 成网友认为老人在财产分配上应,不偏不倚。 ②对于伪造出生医学证明这类伪造假证的行为,我们决不能将它与其他一般造假 行为 必须充分认识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对其严惩不贷 ③作家阎连科认为村上春树不能和莫言 因为他们的人生观不同,决定 了他们 的写作方式、对文学的认识和追求是不一样的。 A.一视同仁相提并论等量齐观B.相提并论一视同 仁等量齐观 C.相提并论一视同仁等量齐观 D.一视同仁等量齐 观相提并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科院研究员邓李才领导的由国家天文台和北京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 发现了 星团中的“寄生星族”,在恒星星族的形成模式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B.近年来,历史剧逐渐摆脱了泛娱乐化倾向,以强烈的现实感引起观众的心灵 共鸣, 发挥着普及历史知识、传递历史意识、开发历史智慧的文化责任 C.一个社会整体科学素养低,轻则会为一些“伪概念”“伪科学”的流行和泛 滥提供温 床,重则会影响一个社会的判断力、科技创新力与竞争力的强弱。 D.考古学家们在位于西安的秦汉栎阳城遗址内不仅首次出土了清晰的“栎阳” 陶文, 而且“商鞅变法”的发生地、“秦都”栎阳也首次被确认发现。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3)材料二、四对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基本看法有何共同之处?两则材料 中第一段使用数据的意图各是什么?(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在以上四则材料中,对于在现阶段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人持肯定态 度,也有人认为可能会产生消极影响,你倾向于哪种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和社 会现实阐述你的理由。(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①老人住院指定女儿 24 小时陪护,财产却只给儿子,老人的做法引起网友热议, 近八 成网友认为老人在财产分配上应________,不偏不倚。 ②对于伪造出生医学证明这类伪造假证的行为,我们决不能将它与其他一般造假 行为 ________,必须充分认识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并对其严惩不贷。 ③作家阎连科认为村上春树不能和莫言________,因为他们的人生观不同,决定 了他们 的写作方式、对文学的认识和追求是不一样的。 A.一视同仁 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B.相提并论 一视同 仁 等量齐观 C.相提并论 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 D.一视同仁 等量齐 观 相提并论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中科院研究员邓李才领导的由国家天文台和北京大学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 发现了 星团中的“寄生星族”,在恒星星族的形成模式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 B.近年来,历史剧逐渐摆脱了泛娱乐化倾向,以强烈的现实感引起观众的心灵 共鸣, 发挥着普及历史知识、传递历史意识、开发历史智慧的文化责任。 C.一个社会整体科学素养低,轻则会为一些“伪概念”“伪科学”的流行和泛 滥提供温 床,重则会影响一个社会的判断力、科技创新力与竞争力的强弱。 D.考古学家们在位于西安的秦汉栎阳城遗址内不仅首次出土了清晰的“栎阳” 陶文, 而且“商鞅变法”的发生地、“秦都”栎阳也首次被确认发现。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 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