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畜牧生产学》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讲义,共五章)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84,文件大小:688KB,团购合买
第一章 动物遗传 第二章 畜禽育种 第三章 畜禽繁殖基础知识与繁殖技术 第四章 养禽生产 第五章 养猪生产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一章动物遗传 世界所有动物和植物,它们靠着遗传一代一代往下传,用以延续种族:同时,它们中间 出现变异个体,出现新种或品种,才使整个生物界异彩纷呈. 遗传是指有亲缘关系的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似性,俗话说;”种瓜的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是指有亲缘关系的生物个体之间的不相似性,俗话说;”一娘生九子,九子各 不同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这是1904年贝特逊(W. bateson)下的遗传学意义 后来遗传学家穆勒(H.J. Muller)将遗传学定义为研究基因的科学.当代遗传学家将遗传学定 义我研究能够自我繁殖的核酸的性质.功能和意义的科学.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切生物由细胞构成,少则一个细胞如细菌.草履虫,多则千万亿个细胞,如有个成年人约有 1800万亿个细胞细胞是构成上午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由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一)细胞结构 1.细胞膜 细胞膜又叫质膜,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质膜由三层组成.动物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类脂 (磷脂为主)和蛋白质及少许糖类.细胞膜是保持细胞形状的支架,有保持免受外界环境损坏 是能力,也是细胞与外环境联系的唯一途径.埔乳动物细胞的表面抗原不同物种不同,同一物 种不同遗传类型的个体也有差别 2,细胞质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物质叫细胞质.细胞质包括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容酶体.中心体.机质 3细胞核 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细胞核呈球状或卵圆形.通常一个细胞只有一个核.细胞核外层为 核膜,内为核质,有一个或多个核仁 (1)核膜由两层单位膜组成,核摸表面有一些孔,孔是细胞质与细胞核进行物质交换 的渠道之 (2)核质核膜内核仁外的物质叫核质,由染色质和核液组成.染色质在活细胞中,光电 显微镜下是均匀一致的,但一经杀死固定,染色处理后极易吸收碱性染料.着色较深.染色质 呈丝状.粒状.网状散布与核液中.染色质由DNA和组蛋白组成.当细胞分裂时,染色质渐次变 化成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核液染色处理不着色或着色极浅,染色质散布于核液中 (3)核仁核仁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致密而结实的物体.没有末存在,重要成分是蛋白 质和RNA. (二)染色体 1.染色体数目 动猪黄牦水山马驴兔狗猫豚家鸡鸭鹅|火果人 牛牛牛羊 鸡|蝇 2N!81606o481606462447813816441[78808082|8461 N|1930302430323122|391932|2039404041423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染色体一般呈圆柱形,一条完整的染色体由随体.短臂.主缢痕(着丝点).长臂.次缢痕. 顶体组成.如图1-1 (1)随体染色体上的一种圆形或长形无,由一根纤细的染色体相连.其大小可发生变化, 甚至小到难以分辩的程度.但是,一定染色体所具有的随体和细丝在形态和大小上是恒定的

第一 章 动物遗传 世界所有动物和植物,它们靠着遗传一代一代往下传,用以延续种族:同时,它们中间 出现变异个体,出现新种或品种,才使整个生物界异彩纷呈. 遗传是指有亲缘关系的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似性,俗话说;”种瓜的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是指有亲缘关系的生物个体之间的不相似性,俗话说;”一娘生九子,九子各 不同.” 遗传学是研究遗传和变异的科学,这是 1904 年贝特逊(W.bateson)下的遗传学意义. 后来遗传学家穆勒(H.J.Muller)将遗传学定义为研究基因的科学.当代遗传学家将遗传学定 义我研究能够自我繁殖的核酸的性质.功能和意义的科学.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一切生物由细胞构成,少则一个细胞如细菌.草履虫,多则千万亿个细胞,如有个成年人约有 1800 万亿个细胞.细胞是构成上午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由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一) 细胞结构 1. 细胞膜 细胞膜又叫质膜,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质膜由三层组成.动物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类脂 (磷脂为主)和蛋白质及少许糖类.细胞膜是保持细胞形状的支架,有保持免受外界环境损坏 是能力,也是细胞与外环境联系的唯一途径.埔乳动物细胞的表面抗原不同物种不同,同一物 种不同遗传类型的个体也有差别. 2,细胞质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物质叫细胞质.细胞质包括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容酶体.中心体.机质. 3 细胞核 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细胞核呈球状或卵圆形.通常一个细胞只有一个核.细胞核外层为 核膜,内为核质,有一个或多个核仁. (1)核膜 由两层单位膜组成,核摸表面有一些孔,孔是细胞质与细胞核进行物质交换 的渠道之一. (2)核质 核膜内核仁外的物质叫核质,由染色质和核液组成.染色质在活细胞中,光电 显微镜下是均匀一致的,但一经杀死固定,染色处理后极易吸收碱性染料.着色较深.染色质 呈丝状.粒状.网状散布与核液中.染色质由 DNA 和组蛋白组成.当细胞分裂时,染色质渐次变 化成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核液染色处理不着色或着色极浅,染色质散布于核液中. (3)核仁 核仁是一个 形状不规则的致密而结实的物体.没有末存在,重要成分是蛋白 质和 RNA. (二)染色体 1.染色体数目 动 物 猪 黄 牛 牦 牛 水 牛 山 羊 马 驴 兔 狗 猫 豚 鼠 家 鼠 鸡 鸭 鹅 火 鸡 果 蝇 人 2N 38 60 60 48 60 64 62 44 78 38 64 40 78 80 80 82 8 46 N 19 30 30 24 30 32 31 22 39 19 32 20 39 40 40 41 4 23 2. 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染色体 一般呈圆柱形,一条完整的染色体由随体.短臂.主缢痕(着丝点).长臂.次缢痕. 顶体组成.如图 1—1 (1) 随体 染色体上的一种圆形或长形无,由一根纤细的染色体相连.其大小可发生变化, 甚至小到难以分辩的程度.但是,一定染色体所具有的随体和细丝在形态和大小上是恒定的

(2)着丝点染色体上有一个缢缩而染色较浅的部分叫着丝点,也称主缢痕,是纺锤丝附着 的地方.着丝点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与染色体移动有关.着丝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恒定的,根 据着丝点的位置的不同和随体的有无,染色体可分为 中央着丝点着丝点在中央,两臂长短相近如图1-2(3) 近中央着丝点着丝点位于靠近染色体中央,染色体有一条长臂和一条短臂.如图 1-2(2) 近端着丝点染色体着丝点位于染色体一端附近,长臂与短臂差异明显.如图1-2(B) 端点着丝点染色体着丝点位于染色体的一端,染色体仅有一臂.如图1-2(1) (3)次缢痕为某些染色体特有的形态特征.它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范围大小也是恒定的, 这对在一个染色组中鉴定特定的染色体有很大的价值 3、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染色体由染色体膜、基质、染色粒组成。染色丝为两条卷曲而又相互缠绕的染色线,它 贯穿着整条染色体的长度。染色丝两侧排列着染色粒 4、双倍体与单倍体 (1)双倍体在高等动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即每种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两 条。其染色体数目为2n。此称为双倍体, (2)单倍体在高等动物的性细胞中,每种大小形态的染色体只有一条,其染色体数为n,此 称为单倍体。 5、同源染色体与异源染色体 (1)同源染色体在高等动物的体细胞中,两条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另 条来自母方,把这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配对 (2)异源染色体在高等动物的体细胞中,两条大小、形态各异的染色体叫异源染色体.异 源染色体不能配对. 6、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 (1)常染色体在高等动物的体细胞中能够配对,与动物性被无关的染色体,有若干对. (2)性染色体在高等动物的体细胞中有一对大小、形态、作用不同并与性别发育有关的染 色体叫性染色体。例如哺乳动物X、Y染色体,鸟类、家禽Z、W染色体, (三)细胞分裂 任何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必须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的,细胞分裂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有以 下三种 1、无丝分裂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简单的细胞分裂方式。其分裂过程,先是细胞体 积增大,然后核延伸,缢裂成两部分,细胞质也随之收缩分裂为二。无丝分裂在某些专门化 组织,如某些腺细胞、神经细胞以及伤愈组织的某些细胞中常见。 2、有丝分裂又称间接分裂,是细胞分裂中最普遍的一种分裂方式。高等生物体细胞 的增殖方式是以有丝分裂方式来完成的 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动态变化过程。为了研究方便,根据其主要形态特征,人为分为前 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期的主要特征如下(参见图1-3)。 (1)前期:染色体逐渐明显起来,缩短变粗,每条染色体纵裂分为两条染色单体,着 丝点变得相当清楚,但这时着丝点还未纵裂,两条染色体仍连在一起,中心粒一分为二,向 核的两极移动,它们的周围出现纺锤丝。核仁逐渐消失,核膜也开始破裂而消失。 (2)中期:核膜完全消失,染色体开始向赤道板移动,最后在赤道板上排成一圈。染 色体的着丝点和纺锤丝连接起来,染色体缩短到比较固定的状态 (3)后期:两条染色单体从着丝点处分开,开始向细胞两极移动,分到两极的染色体 数目与原来的染色体数目相等 (4)末期:分裂以后的两组染色体开始各在一起聚集,并且变细变长,纺锤丝逐渐消 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形成两个子细胞

(2)着丝点 染色体上有一个缢缩而染色较浅的部分叫着丝点,也称主缢痕,是纺锤丝附着 的地方.着丝点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与染色体移动有关.着丝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恒定的,根 据着丝点的位置的不同和随体的有无,染色体可分为: 中央着丝点 着丝点在中央,两臂长短相近.如图 1-2(3) 近中央着丝点 着丝点位于靠近染色体中央,染色体有一条长臂和一条短臂.如图 1-2(2) 近端着丝点染色体 着丝点位于染色体一端附近,长臂与短臂差异明显.如图 1-2(B) 端点着丝点染色体 着丝点位于染色体的一端,染色体仅有一臂.如图 1-2(1) (3)次缢痕 为某些染色体特有的形态特征.它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范围大小也是恒定的, 这对在一个染色组中鉴定特定的染色体有很大的价值. 3、染色体的基本结构 染色体由染色体膜、基质、染色粒组成。染色丝为两条卷曲而又相互缠绕的染色线,它 贯穿着整条染色体的长度。染色丝两侧排列着染色粒。 4、双倍体与单倍体 (1)双倍体 在高等动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即每种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两 条。其染色体数目为 2n。此称为双倍体。 (2)单倍体 在高等动物的性细胞中,每种大小形态的染色体只有一条,其染色体数为 n,此 称为单倍体。 5、同源染色体与异源染色体 (1) 同源染色体 在高等动物的体细胞中,两条大小、形态相同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另 一条来自母方,把这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配对. (2) 异源染色体 在高等动物的体细胞中,两条大小、形态各异的染色体叫异源染色体. 异 源染色体不能配对. 6、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 (1) 常染色体 在高等动物的体细胞中能够配对,与动物性被无关的染色体,有若干对. (2) 性染色体 在高等动物的体细胞中有一对大小、形态、作用不同并与性别发育有关的染 色体叫性染色体。例如哺乳动物 X、Y 染色体,鸟类、家禽 Z、W 染色体。 (三)细胞分裂 任何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必须通过细胞分裂来实现的,细胞分裂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有以 下三种 : 1、无丝分裂 又称直接分裂,是一种简单的细胞分裂方式。其分裂过程,先是细胞体 积增大,然后核延伸,缢裂成两部分,细胞质也随之收缩分裂为二。无丝分裂在某些专门化 组织,如某些腺细胞、神经细胞以及伤愈组织的某些细胞中常见。 2、有丝分裂 又称间接分裂,是细胞分裂中最普遍的一种分裂方式。高等生物体细胞 的增殖方式是以有丝分裂方式来完成的。 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动态变化过程。为了研究方便,根据其主要形态特征,人为分为前 期、中期、后期、末期。各期的主要特征如下(参见图 1-3)。 (1)前期:染色体逐渐明显起来,缩短变粗,每条染色体纵裂分为两条染色单体,着 丝点变得相当清楚,但这时着丝点还未纵裂,两条染色体仍连在一起,中心粒一分为二,向 核的两极移动,它们的周围出现纺锤丝。核仁逐渐消失,核膜也开始破裂而消失。 (2)中期:核膜完全消失,染色体开始向赤道板移动,最后在赤道板上排成一圈。染 色体的着丝点和纺锤丝连接起来,染色体缩短到比较固定的状态。 (3)后期:两条染色单体从着丝点处分开,开始向细胞两极移动,分到两极的染色体 数目与原来的染色体数目相等。 (4)末期:分裂以后的两组染色体开始各在一起聚集,并且变细变长,纺锤丝逐渐消 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形成两个子细胞

由此可见,在细胞有丝分裂中能够保证染色体均等分裂并均分配到子细胞中,使子细胞 的染色体数与母细胞一样,既保证了个体正常的发育和生长,也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 性 3、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形成细胞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分裂方 式,其特点是每个初级精母细胞或卵母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反类形成四个子细胞,而染色体在 整个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只复制并分裂一次,因此,每个性细胞(卵子或精子)中染色体数目 只有原来初级精母细胞或卵母细胞的一半。例如猪的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 数目2n=38条,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性细胞(卵子或精子)中染色体数目n=19条。因此, 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并由其发育成的个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的 数目,这样就保证了每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基本上保持恒定。 减数分裂包括连续的两次分裂,分别叫减数第一分裂和减数第儿分裂。 (1)减数第一分裂 ①前期I分为下列五期 细线期:染色体逐步明显,每一染色体细长如线,分散在整个核内。此时染色体已经过 复制,但看不出染色体是成双的。 偶线期:每对同源染色体一开始两两并列即配对,这种现象叫联会。配对具有严格的选 择性,只有同源染色体才能配合在一起。成对染色体一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配 对时先在两端靠拢或在染色体上的任何部位开始配对,然后扩展到染色体全长。可见染色粒 与染色粒准确的配对在一起,互相接触的染色粒在大小,形态上都是相同的。 粗线期:染色体缩短变粗。此时可见同源染色体配对,这种配对的染色体叫二价体,此 时二价体的每条染色体已复制为二,但着丝店未分开,所以每条二价体都包含有四个染色体, 故又称四分体。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体,它们对同源染色体 另一条复制后的两条染色单体彼此互称为非姊妹染色单体。此时,四条染色体的对应节点或 发生某些片段的互换,从而产生遗传性状的重组 双线期:染色体继续缩短,组成二价体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开始彼此分离,进入双线期 双线期的染色体比粗细线期缩得更短更粗.但由于同源染色体两对染色单体互相缠绕在一起, 所以,分离时并不完全分开,在某些部位上相互连接在一起,称交叉现象.以后交叉处断裂,这 样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发生交换 终变期:又称浓缩期,染色体缩到最短并疏散到四周近核膜处,这时是对染色体辨别鉴定 和计算最清楚的时候,核仁依然存在,核膜模糊 ②中期I:核膜核仁消失,二价染色全排列在赤道上,每条二价体的两个着丝点分别排列 在赤道两侧,已决定同源染色体将分向两极.此时是识别染色体的适当时期 ③后期I:构成二价体的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各自向两极移动,哪一条移向哪一极完全 是随机的.每条染色体的两个姊妹染色单体因为还共有一个着丝点而未分开 ④末期I:染色体到达两极后旋解为染色质进入末期.随着核模,核仁重新形成,着丝点任 未分裂,接着进行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至此完成第一次分裂 (2)减数第二次分裂 通常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后,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分为四个时期 ①前期II:时间很短,此时染色体呈线状,由两条染色体组成 ②中期II:纺锤体出现,染色体缩短,排列在赤道上,接着着丝点复制并分裂 ③后期II:着丝点分裂促使一对姊妹染色体分开并一向两极. ④末期II:两组染色体各自达到两极后,解旋重新形成子核,细胞质也分开,形成两个子 细胞,即性细胞 (四)染色体在动物生活史中的周期性变化在动物生活史中染色体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图中1n代表单倍体,2n代表2倍体.所谓单倍体,就是细胞核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

由此可见,在细胞有丝分裂中能够保证染色体均等分裂并均分配到子细胞中,使子细胞 的染色体数与母细胞一样,既保证了个体正常的发育和生长,也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 性。 3、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个体形成细胞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分裂方 式,其特点是每个初级精母细胞或卵母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反类形成四个子细胞,而染色体在 整个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只复制并分裂一次,因此,每个性细胞(卵子或精子)中染色体数目 只有原来初级精母细胞或卵母细胞的一半。例如猪的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的染色体 数目 2n=38 条,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性细胞(卵子或精子)中染色体数目 n=19 条。因此, 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并由其发育成的个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的 数目,这样就保证了每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基本上保持恒定。 减数分裂包括连续的两次分裂,分别叫减数第一分裂和减数第儿分裂。 (1)减数第一分裂 ①前期 I 分为下列五期: 细线期:染色体逐步明显,每一染色体细长如线,分散在整个核内。此时染色体已经过 复制,但看不出染色体是成双的。 偶线期:每对同源染色体一开始两两并列即配对,这种现象叫联会。配对具有严格的选 择性,只有同源染色体才能配合在一起。成对染色体一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配 对时先在两端靠拢或在染色体上的任何部位开始配对,然后扩展到染色体全长。可见染色粒 与染色粒准确的配对在一起,互相接触的染色粒在大小,形态上都是相同的。 粗线期:染色体缩短变粗。此时可见同源染色体配对,这种配对的染色体叫二价体,此 时二价体的每条染色体已复制为二,但着丝店未分开,所以每条二价体都包含有四个染色体, 故又称四分体。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的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姊妹染色体,它们对同源染色体 另一条复制后的两条染色单体彼此互称为非姊妹染色单体。此时,四条染色体的对应节点或 发生某些片段的互换,从而产生遗传性状的重组。 双线期:染色体继续缩短,组成二价体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开始彼此分离,进入双线期. 双线期的染色体比粗细线期缩得更短更粗.但由于同源染色体两对染色单体互相缠绕在一起, 所以,分离时并不完全分开,在某些部位上相互连接在一起,称交叉现象.以后交叉处断裂,这 样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发生交换. 终变期:又称浓缩期,染色体缩到最短并疏散到四周近核膜处,这时是对染色体辨别鉴定 和计算最清楚的时候,核仁依然存在,核膜模糊. ②中期 I:核膜核仁消失,二价染色全排列在赤道上,每条二价体的两个着丝点分别排列 在赤道两侧,已决定同源染色体将分向两极.此时是识别染色体的适当时期. ③后期 I:构成二价体的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各自向两极移动,哪一条移向哪一极完全 是随机的.每条染色体的两个姊妹染色单体因为还共有一个着丝点而未分开. ④末期 I:染色体到达两极后旋解为染色质进入末期.随着核模,核仁重新形成,着丝点任 未分裂,接着进行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至此完成第一次分裂. (2)减数第二次分裂 通常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后,进入减数第二次分裂,分为四个时期. ①前期 II:时间很短,此时染色体呈线状,由两条染色体组成. ②中期 II:纺锤体出现,染色体缩短,排列在赤道上,接着着丝点复制并分裂. ③后期 II:着丝点分裂促使一对姊妹染色体分开并一向两极. ④末期 II:两组染色体各自达到两极后,解旋重新形成子核,细胞质也分开,形成两个子 细胞,即性细胞. (四)染色体在动物生活史中的周期性变化在动物生活史中染色体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图中 ln 代表单倍体,2n 代表 2 倍体.所谓单倍体,就是细胞核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

性细胞.二倍体是指细胞核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如体细胞,其中一组来自父方,一组来自母 方 动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所以其提内的细胞均是二倍体.二倍体精原细胞或卵原下 报经过减数分裂成为单倍体细胞(精子或卵子),再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又恢复成二倍 体 第二节遗传基本定律 .分高定律 (一)分离现象 1865年孟德尔用豌豆作了8年实验,从中选择红豌豆,白豌豆进行自花授粉,用纸袋封闭花蕾, 红花的后代仍为红花,用红花与白花授粉的籽实生长出的豌豆全是红花,用杂交一代进行地 自花授粉,后代出现3/4,1/4白花 性状是一切生物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的特征与特性的统称.如牛的有角与无角,猪的毛色, 鸡的冠形等 单位性状指一个一个的具体性状,例如毛色,体重,产仔数等 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的性状的相对差异,例如红毛与白毛是相对性状 显性指在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例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红花在F1表现出来,红花为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指在子一代(F1)不表现出来的性状,例如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白花在F1不表现出来, 白花为隐性性状 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可总结出三个具有规律性的现象 (1)子一代(F1)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某个性状,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反之在子一代 中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2)子二代中出现亲代的相对性状,这种现象叫性状分离 (3)子二代中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数与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数常成一定的分离比例,即3:1 的关系 (二)分离假说 孟德尔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遗传因子分离假说,其内容归纳如下 1.生物的每一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所控制.相对性状是由细胞中相对遗传因子所控制,它是独 立遗传的.研究生物的遗传性,可从性状本身进行研究 2.每一性状在生殖细胞中,由一个决定因子所代表,那个因子控制那个性状的发育 3.生物体细胞中每一个性状有两个遗传因子,一个来自雄性亲本,一个来自雌性亲本 4.在精细胞或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成对因子彼此分离,结果每一个性细胞只有成对因子的 个 5.杂种所产生的不同类型的性细胞数目等,而雌雄性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即不听类型因子 的雌雄细胞的结合有同等的机会 根据孟德尔分离假说,孟德尔的豌豆实验结果用遗传因子图解表明 (三)分离假说的验证 孟德尔分离假说的核心问题是,杂种细胞中的显性和隐性遗传因子是否同时存在,这些相对 因子在产生性细胞时是否彼此分离.为此,孟德尔设计了一个回交实验来验证他的假说 这种实验是让杂种子一代猪与亲本猪杂交.当F1与显性亲本杂交,其后代全为垂耳 当F1与隐性亲本杂交,其后代有1/2垂耳,112竖耳.这就证明了有对因子彼此分离,并福 利到不同的性细胞之中.自一代(F1)与隐性亲本的交配称为测交 (四)分离定律在畜牧生产中的实例 猪的垂耳是显性,用DD表示;竖耳是隐性,用dd来代表.当猪性成熟,产生精子或卵子 (性细胞),垂耳DD产生的性细胞只含D,竖耳产生的性细胞只含d,D和d相结合在一起,外

性细胞.二倍体是指细胞核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如体细胞,其中一组来自父方,一组来自母 方. 动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所以其提内的细胞均是二倍体.二倍体精原细胞或卵原下 报经过减数分裂成为单倍体细胞(精子或卵子),再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又恢复成二倍 体. 第二节 遗传基本定律 一.分离定律 (一)分离现象 1865 年孟德尔用豌豆作了 8 年实验,从中选择红豌豆,白豌豆进行自花授粉,用纸袋封闭花蕾, 红花的后代仍为红花,用红花与白花授粉的籽实生长出的豌豆全是红花,用杂交一代进行地 自花授粉,后代出现 3/4,1/4 白花. 性状是一切生物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的特征与特性的统称.如牛的有角与无角,猪的毛色, 鸡的冠形等. 单位性状指一个一个的具体性状,例如毛色,体重,产仔数等. 相对性状指同一单位的性状的相对差异,例如红毛与白毛是相对性状. 显性指在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例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红花在 F1 表现出来,红花为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指在子一代(F1)不表现出来的性状,例如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白花在 F1 不表现出来, 白花为隐性性状. 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可总结出三个具有规律性的现象: (1)子一代(F1)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某个性状,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显性性状,反之在子一代 中没有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称为隐性性状. (2)子二代中出现亲代的相对性状,这种现象叫性状分离. (3)子二代中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数与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数常成一定的分离比例,即 3:1 的关系. (二)分离假说 孟德尔对上述实验结果,提出了遗传因子分离假说,其内容归纳如下: 1.生物的每一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所控制.相对性状是由细胞中相对遗传因子所控制,它是独 立遗传的.研究生物的遗传性,可从性状本身进行研究. 2.每一性状在生殖细胞中,由一个决定因子所代表,那个因子控制那个性状的发育. 3.生物体细胞中每一个性状有两个遗传因子,一个来自雄性亲本,一个来自雌性亲本. 4.在精细胞或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成对因子彼此分离,结果每一个性细胞只有成对因子的一 个. 5.杂种所产生的不同类型的性细胞数目等,而雌雄性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即不听类型因子 的雌雄细胞的结合有同等的机会. 根据孟德尔分离假说, 孟德尔的豌豆实验结果用遗传因子图解表明. (三)分离假说的验证 孟德尔分离假说的核心问题是,杂种细胞中的显性和隐性遗传因子是否同时存在,这些相对 因子在产生性细胞时是否彼此分离.为此, 孟德尔设计了一个回交实验来验证他的假说. 这种实验是让杂种子一代猪与亲本猪杂交.当 F1 与显性亲本杂交,其后代全为垂耳 当F1与隐性亲本杂交,其后代有1/2 垂耳,1\2竖耳.这就证明了有对因子彼此分离,并福 利到不同的性细胞之中.自一代(F1)与隐性亲本的交配称为测交. (四)分离定律在畜牧生产中的实例 猪的垂耳是显性,用 DD 表示; 竖耳是隐性,用 dd 来代表.当猪性成熟,产生精子或卵子 (性细胞),垂耳 DD 产生的性细胞只含 D, 竖耳产生的性细胞只含 d,D 和 d 相结合在一起,外

表为垂耳的杂种(d),杂种性成熟后,杂种公猪,子二代中出现3/4垂耳.1/4竖耳 (五)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 孟德尔用”遗传因子”表达生物的遗传单位.这种遗传单位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 中.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用”基因”一词代替”遗传因子” 基因型是指上午体的遗传组成,是上午体从其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总和,是肉眼看不见 的物资 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缘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例如豌豆控制 红花的基因R与控制白花的基因r,猪控制垂耳的基因D与控制竖耳的基因d 纯合体;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相同的生物个体称为纯合体,例D的垂耳猪个体.两个 基因都是显性的纯合体(如D)叫显性纯合体.两个基因都是隐性的纯合体称为(如d)叫隐 性纯合体 杂合体;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不同的生物个体(如Dd)称为杂合体 表现型指生物体所有性状的总称,是可以观察到,或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测定的,它是 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六)显隐性作用 1.显性作用完全显性基因的作用在子一代(F1)中完全表现出来,在F2中显隐性为3;1 例如纯合垂耳猪与竖耳猪交配,所生后代为垂耳猪,杂交一代的公母猪交配,所生F2代,3/4 为垂耳猪,1/4为竖耳,垂耳比竖耳为3;1 2.显性作用不完全显性基因的作用在子一代中不完全表现出来,而表现出另一种表现 型,在F2代中表现出现1;2;1的比例 3.共显隐现象不存在显性与隐性的关系.如,人类的血型有MN血型系统,这中血型系 统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具有LMLN基因的人,其血型为木星,具有LNLN基因的人其血型 为N型:具有LM和LN基因型的人,其血型为MN型.在这里,LM基因对LN基因,或者说M血型 和N血型不存在显型的关系,连者都表现,因此M血型的人跟N血型的人结婚,其子一代血型 为MN型 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用具有连对相对性状的纯合提进行杂交,观察其后代的变化.用黑色BB)无角(PP)安格 斯公牛与红色(bb)有角(pp)的海福特母牛杂交,其子一代是黑色Bb无角Pp牛.此结果表明和 色和无角均属显性.接着让子一代互相交配,所生子二代在所研究的性状上出现分离现象,发 生分离和比数是;黑色无角占9/16,黑色有角占3/16,红色无角占3/16,红色无角占1/16 其中黑色无角,红色有角称为亲代组合,而黑色有角,红色无角称重组合.一对相对性状 的分离比例为3;1,不考虑角的性状,只统计毛色,黑色为9/16+3/16,红色为3/16+1/16,黑色 为3;1.同样只统计角的性状,无角为12/16,有角为4/16,无角;有角为3;1.这符合一对性状 的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在子二代中表现型出现9;3;3;1的关系. (二)自由组合假说 孟德尔在其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的理论,又 叫独立分配理论.其内容为 1,在形成配子过程中,这对遗传因子成员组合在一起完全的自由的,随机的 2.不同类的精子和卵子形成合子时也是自由组合的,而且组合也是随机的 (三)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用杂交一代的母牛与隐性纯合体红色公牛交配,其后代出现黑色无角,黑色有角,红色无 角红色有角的比例为1;1;1;1.此种方法叫测交 (四)多对遗传基因遗传规律

表为垂耳的杂种(Dd),杂种性成熟后,杂种公猪,子二代中出现 3/4 垂耳.1/4 竖耳. (五)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 孟德尔用”遗传因子”表达生物的遗传单位.这种遗传单位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 中.1909 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用”基因”一词代替”遗传因子”. 基因型是指上午体的遗传组成,是上午体从其双亲获得 的全部基因总和,是肉眼看不见 的物资. 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缘染色体上同一位点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例如豌豆控制 红花 的基因 R 与控制白花的基因 r,猪控制垂耳的基因 D 与控制竖耳的基因 d. 纯合体;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相同的生物个体称为纯合体,例DD的垂耳猪个体.两个 基因都是显性的纯合体(如 DD)叫显性纯合体.两个基因都是隐性的纯合体称为(如 dd)叫隐 性纯合体. 杂合体;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不同的生物个体(如 Dd)称为杂合体. 表现型指生物体所有性状的总称,是可以观察到,或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测定的,它是 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六)显隐性作用 1.显性作用完全 显性基因的作用在子一代(F1)中完全表现出来,在 F2 中显隐性为 3;1. 例如纯合垂耳猪与竖耳猪交配,所生后代为垂耳猪,杂交一代的公母猪交配,所生 F2 代,3/4 为垂耳猪,1/4 为竖耳,垂耳比竖耳为 3;1. 2.显性作用不完全 显性基因的作用在子一代中不完全表现出来,而表现出另一种表现 型,在 F2 代中表现出现 1;2;1 的比例. 3.共显隐现象 不存在显性与隐性的关系.如,人类的血型有 MN 血型系统,这中血型系 统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具有 LMLN 基因的人,其血型为木星,具有 LNLN 基因的人其血型 为 N 型:具有 LM 和 LN 基因型的人,其血型为 MN 型.在这里,LM 基因对 LN 基因,或者说 M 血型 和 N 血型不存在显型的关系,连者都表现,因此 M 血型的人跟 N 血型的人结婚,其子一代血型 为 MN 型. 二.自由组合定律 (一)两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用具有连对相对性状的纯合提进行杂交,观察其后代的变化.用黑色(BB)无角(PP)安格 斯公牛与红色(bb)有角(pp)的海福特母牛杂交,其子一代是黑色Bb无角Pp牛.此结果表明和 色和无角均属显性.接着让子一代互相交配,所生子二代在所研究的性状上出现分离现象,发 生分离和比数是;黑色无角占 9/16,黑色有角占 3/16,红色无角占 3/16,红色无角占 1/16. 其中黑色无角,红色有角称为亲代组合,而黑色有角,红色无角称重组合.一对相对性状 的分离比例为 3;1,不考虑角的性状,只统计毛色,黑色为 9/16+3/16,红色为 3/16+1/16,黑色 为3;1.同样只统计角的性状,无角为12/16,有角为4/16,无 角;有角为3;1.这符合一对性状 的分离定律.两对相对性状在子二代中表现型出现 9;3;3;1 的关系. (二)自由组合假说 孟德尔在其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的理论,又 叫独立分配理论.其内容为; 1,在形成配子过程中,这对遗传因子成员组合在一起完全的自由的,随机的; 2.不同类的精子和卵子形成合子时也是自由组合的,而且组合也是随机的. (三)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用杂交一代的母牛与隐性纯合体红色公牛交配,其后代出现黑色无角,黑色有角,红色无 角.红色有角的比例为 1;1;1;1.此种方法叫测交. (四)多对遗传基因遗传规律

因对数显性完全时子一代杂子二代基因子一代配子分离比(完全 子二代的表种形成配型数 的可能组合显性时) 现型数 子数 3 (3+1)1 (3+1)3 (3+1)4 (3+1))N 三.连锁与交换定律 (一)连锁 1.连锁遗传现象 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是显形,长翅(V)对残翅(v)是显形,如果让纯合子灰身长翅 (BBvv)与纯合子黑身残翅(bbwv)杂交,后代是均是杂合子的灰色长翅(BbVv).让雄果蝇与双 隐性纯合雌果蝇杂交,所得后代只是灰身长翅和黑色残翅两种表现型,不符合分离和自由组 合定律,其比例是1:1.假设B与V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与v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那麽这一遗 传现象即可得到解释 用”一”代表一条染色体,那麼B和V就可写成BV,b与v就可写成bv,用此符号解释上 述实验,见图1-12 2.连锁的概念每个染色体集合着许多基因, 基因的这种集合叫做连锁( linkage) 3.产生连锁的解释因为任何生物的染色体 子:BV,bv 数目是有限的,而基因的数目远远超过染色 体的数目,所以每条染色体上必然携带有许 多基因,它们必须随着这条染色体的遗传行 为而传递,称连锁遗传。这就是息表遗传学 的第三个基本定律。 (三)交换 1.交换遗传现象 家鸡中卷羽基因F对常羽基因f为显性 抑制羽毛色素形成的基因I对等位基因 i为显性,具有I基因的鸡羽毛呈白色 灰身长翅黑色残翅 如果用纯合子有色卷羽鸡(iFF)于无色 常羽鸡(IIff)杂交,子一代全为白色卷羽图1-12果蝇在雄性中完全连锁 鸡(IiFf),再用子一代母鸡与双隐性公鸡(iff)测交,结果出现四种数目不同的鸡。 P代 有色卷羽(iiFF)×(IIff)白色常羽 F1代 白色卷羽IiFf(♂早) 测交 白色卷羽(IiFf)♀×iif有色常羽占♂ 白色卷羽18有色卷羽63白色常羽63有色常羽13

基因对数 显性完全时 子二代的表 现型数 子一代杂 种形成配 子数 子二代基因 型数 子一代配子 的可能组合 数 分离比(完全 显性时) 1 2 2 3 4 (3+1)1 2 4 4 9 16 (3+1)2 3 8 8 27 64 (3+1)3 4 16 16 81 256 (3+1)4 …….. … … .. … … N 2 N 2N 3N 4N (3+1))N 三.连锁与交换定律 (一)连锁 1.连锁遗传现象 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是显形,长翅(V)对残翅(v)是显形,如果让纯合子灰身长翅 (BBvv)与纯合子黑身残翅(bbvv)杂交,后代是均是杂合子的灰色长翅(BbVv).让雄果蝇与双 隐性纯合雌果蝇杂交,所得后代只是灰身长翅和黑色残翅两种表现型,不符合分离和自由组 合定律,其比例是 1:1.假设 B 与 V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b 与 v 在同一条染色体上,那麽这一遗 传现象即可得到解释. 用”一”代表一条染色体,那麽 B 和 V 就可写成 BV,b 与 v 就可写成 bv,用此符号解释上 述实验,见图 1-12. 2. 连锁的概念 每个染色体集合着许多基因, 基因的这种集合叫做连锁(linkage)。 3. 产生连锁的解释 因为任何生物的染色体 数目是有限的,而基因的数目远远超过染色 体的数目,所以每条染色体上必然携带有许 多基因,它们必须随着这条染色体的遗传行 为而传递,称连锁遗传。这就是息表遗传学 的第三个基本定律。 (三)交换 1. 交换遗传现象 家鸡中卷羽基因 F 对常羽基因 f 为显性, 抑制羽毛色素形成的基因 I 对等位基因 i 为显性,具有 I 基因的鸡羽毛呈白色。 如果用纯合子有色卷羽鸡(iiFF)于无色 常羽鸡(IIff)杂交,子一代全为白色卷羽 图 1—12 果蝇在雄性中完全连锁 鸡(IiFf),再用子一代母鸡与双隐性公鸡(iiff)测交,结果出现四种数目不同的鸡。 P 代 有色卷羽(iiFF)× (IIff)白色常羽 F1 代 白色卷羽 IiFf(♂♀) 测交 白色卷羽(IiFf)♀ × iiff 有色常羽占 ♂ 白色卷羽 18 有色卷羽 63 白色常羽 63 有色常羽 13 亲: B V b v B V b v 配子: B V ↓ b v B V b v B V b v 回交: 卵子 精子 B V b v B V b v b v b v B V b v b v 灰身长翅 黑色残翅 1 1

测交后代表现型四种类型比例不是1:1:1:1的关系,而是与祖代相同的两种类型有 色卷羽、白色常羽占孙带总数80.3%,也就是说祖代i与F连锁,Ⅰ与f连锁。另外出 现两种新类型的白色卷羽、有色常羽占孙代总数19.7%。这表明子一代母鸡在形成卵子 的过程中,某些基因产生了互换,因而产生了四种类型的卵子。(见图1-14) 2.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阶段,即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同一对染色体的两个成员间彼 此交换一个节段,相互交换各自的等位基因以新的组合进入配子。称为基因互换 交换值得测定和计算 交换值( crossover value)是指重组的配子数的百分率。它代表基因间的距离单位 从而表示基因间的连锁强度。互换值越小,则基因间连锁强度越大:反之,互换值越大 则表示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小。 交换值以正常条件下生长的生物为研究对象,以某种动物的杂交所得子一代与双 隐性亲本进行测交,观察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分别统计各种表现型的数目,包括亲本类 型,新类型。新类型反映了重组的配子数。根据下列公式计算交换值(互换值)。 互换值(%)=重新组合配子数/总配子数×100% 上列中的白色卷羽、有色常羽为重新组合类型,互换值为 互换值(%)=sb413=197% 第三节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性别决定 (二)动物中的性别现象及差异 动物中普遍存在雄性与雌性,高等动物雌雄异体,须经过雌雄间的交配,才会产生后代 由于性别的差异,存在明显的性征差别、体型差别、尿生殖道差别、生产性能差别,如雄 性头粗大,体躯大,有阴囊、阴茎,体力好:雌性头清秀,体躯小,有阴户、阴道,能产仔、 产奶。雄性生长速度,劳役效率也存在差异。总体雌雄个体数成1:1,保持动物繁殖现象 的平衡。 (三)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1.性染色体( sex chromosome)概念: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中与性别有明显直接关系 的染色体,在性细胞中只有一条。受精后形成合子,则具有两条性染色体 2.性染色体类型 (1)XY型此种类型雄性个体染色体为ⅪY,雌性性染色体为XX。当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 形成精子时,雄性形成含Y染色体核含Ⅹ染色体精子各占一半,称为异配性别 ( heterogametic-sex)而雄性只产生含X染色体的卵子,称为同配性别 (homogametic-sex) 若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受精,受精卵的性染色体为ⅪY型,将来发育成雄性。若含X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受精,受精卵的性染色体为XY型,将来发育成雌性。哺乳动物、某 些两栖类、某些鱼类、很多昆虫性别的决定均属XY型。人和哺乳动物所生后代是雄性还 是雌性完全由雄性精子所含性染色体决定。 (2)ZW此种类型雄性个体性染色体为ZZ,雌性个体染色体为ZW。雄性只产生含Z染色体 精子;而雌性在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子时,产生含Z染色体核含W染色体的卵子 且两种卵子各占一半。若精子与含Z染色体的卵子受精,其染色体组合为ZZ,将来发育为 雄性。若精子与含W染色体的卵子受精,其性染色体组合为硎W,将来发育为雌性。禽类、 鸟类、爬行类的一部分、鳞翅目昆虫属ZW型 (3)ⅪO型雌性个体性染色体为XX,雄性个体染色体全为OX,缺乏Y染色体。属于这一 类型的动物有部分昆虫如蝗虫、蜚蠊等。 (三)染色体组成与性别间的关心 1.性指数生物个体所含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例。若X为性染色体,A为常染色体

测交后代表现型四种类型比例不是 1:1:1:1 的关系,而是与祖代相同的两种类型有 色卷羽、白色常羽占孙带总数 80.3%,也就是说祖代 i 与 F 连锁,I 与 f 连锁。另外出 现两种新类型的白色卷羽、有色常羽占孙代总数 19.7%。这表明子一代母鸡在形成卵子 的过程中,某些基因产生了互换,因而产生了四种类型的卵子。(见图 1—14) 2. 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阶段,即同源染色体发生交叉,同一对染色体的两个成员间彼 此交换一个节段,相互交换各自的等位基因以新的组合进入配子。称为基因互换。 3. 交换值得测定和计算 交换值(crossover value)是指重组的配子数的百分率。它代表基因间的距离单位, 从而表示基因间的连锁强度。互换值越小,则基因间连锁强度越大;反之,互换值越大, 则表示基因间的连锁强度越小。 交换值以正常条件下生长的生物为研究对象,以某种动物的杂交所得子一代与双 隐性亲本进行测交,观察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分别统计各种表现型的数目,包括亲本类 型,新类型。新类型反映了重组的配子数。根据下列公式计算交换值(互换值)。 互换值(%)=重新组合配子数/总配子数×100% 上列中的白色卷羽、有色常羽为重新组合类型,互换值为: 互换值(%)= 18+ 18 63+ +13 63+13 =19.7% 第三节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二) 动物中的性别现象及差异 动物中普遍存在雄性与雌性,高等动物雌雄异体,须经过雌雄间的交配,才会产生后代。 由于性别的差异,存在明显的性征差别、体型差别、尿生殖道差别、生产性能差别,如雄 性头粗大,体躯大,有阴囊、阴茎,体力好;雌性头清秀,体躯小,有阴户、阴道,能产仔、 产奶。雄性生长速度,劳役效率也存在差异。总体雌雄个体数成 1:1,保持动物繁殖现象 的平衡。 (三)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1. 性染色体(sex chromosbme)概念: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中与性别有明显直接关系 的染色体,在性细胞中只有一条。受精后形成合子,则具有两条性染色体。 2. 性染色体类型 (1)XY 型 此种类型雄性个体染色体为 XY,雌性性染色体为 XX。当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 形成精子时,雄性形成含 Y 染色体核含 X 染色体精子各占一半,称为异配性别 ( heterogrametic-sex )而雄性只产生含 X 染色体的卵子,称为同配性别 (homogametic-sex). 若含 Y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受精,受精卵的性染色体为 XY 型,将来发育成雄性。若含 X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受精,受精卵的性染色体为 XY 型,将来发育成雌性。哺乳动物、某 些两栖类、某些鱼类、很多昆虫性别的决定均属 XY 型。人和哺乳动物所生后代是雄性还 是雌性完全由雄性精子所含性染色体决定。 (2)ZW 此种类型雄性个体性染色体为 ZZ,雌性个体染色体为 ZW。雄性只产生含 Z 染色体 精子;而雌性在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子时,产生含 Z 染色体核含 W 染色体的卵子, 且两种卵子各占一半。若精子与含 Z 染色体的卵子受精,其染色体组合为 ZZ,将来发育为 雄性。若精子与含 W 染色体的卵子受精,其性染色体组合为 ZW,将来发育为雌性。禽类、 鸟类、爬行类的一部分、鳞翅目昆虫属 ZW 型。 (3)XO 型 雌性个体性染色体为 XX,雄性个体染色体全为 OX,缺乏 Y 染色体。属于这一 类型的动物有部分昆虫如蝗虫、蜚蠊等。 (三)染色体组成与性别间的关心 1.性指数 生物个体所含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例。若 X 为性染色体,A 为常染色体

性指数B=X/A。正常的雌性性指数=1,正常雄性性指数=0.5。 2.染色体组成与性别的关系 表1-2染色体组成与性别间的关系 性别超雄单倍体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中间性正常雄超雄性 性 体 常染色 本组数 性指数 任何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为基因与受控的性状之间存在一个个 体发育的过程,而内外环境条件能影响个体发育,使性状发生变异 一)温度与性别蛙的性染色体是ⅹy型,如果让蝌蚪在20度条件下发育,一半 是雄性,另一半是雌性;如果让蝌蚪在30度的条件下发育,则全部是雄性。 它们的染色体组成并没有变,环境改变了表现型 (二)年龄与性别鳝与的性染色体没有变,体长在10-20cm全为雌性,体长 35-38cm雌雄各半,体长达53cm以上多为雄性 (三)激素与性别双生牛犊,如果一公一母,公犊能正常发育为有生育能力的 公牛,而母犊不能生育,称雄性中性犊,这种牛长大后不噶发情,卵巢退化,子宫和 外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外形有雄性表现,称自由马丁。这种双生牛犊是不同性别染色 体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它们在发育时由于胎盘的绒毛膜血管互相融合,是胎儿有共同 的血液循环,睾丸比卵巢先发育,睾丸激素比卵巢激素先进人血液循环,雄性激素抑 制卵巢的发育。 (四)性反转 高等动物中,有的动物个体前期是一种性别,后期是一种性 别,这种现象叫性反转。例如:母鸡生过蛋,以后发生变化,变成攻击,并能与母鸡 配种,做了父亲。1979年《大众医学》曾报道过,湖南医学院一男教师曾结婚,生过 两个孩子,作为父亲,后来发生变化,变成女人,与一男人结婚。这主要是内外环境 条件的变化引起激素分泌改变,导致性别的改变。 三性别畸形 (一)雌雄嵌合体在某些动物两性同在一个个体出现,即某些部分表现为雌性特征,另一部 分表现为雄性特征:或一半为雌性特征,另一半为雄性,甚至雄性生殖系统和雌性生殖系统 都同时存在。其性染色体畸形为xo和xx型同时存在 (二)中间性无角纯和pp体山羊,雄性正常,雌性是中间性。根据英国1945年对萨能山 羊的统计,中间性达14.8% (三)人的中间性 1睾丸退化症又称原发性小睾丸症,半雌雄人。性染色体组型有ⅹxy,xxy.患者外观是男 性,身体比一般男性高,但睾丸小,不产生精子,不育,常出现女性似乳房,智能差 2卵巢退化症还是另一种雌雄人。染色体xo,缺少一条性染色体,患者外貌象女性,但卵 巢发育不全,没有生殖细胞,原发性毕竞,无生殖能力。第而性征发育不良,体格较一般女 生低矮,先天性心脏病,肘外翻,颈部有翼状

性指数 B=X/A。正常的雌性性指数=1,正常雄性性指数=0.5。 2.染色体组成与性别的关系 表 1—2 染色体组成与性别间的关系 性别 超雄 单倍体 双倍体 三倍体 四倍体 中间性 正常雄 性 超雄性 X 染色 体 3 1 2 3 4 2 1 1 常染色 体组数 3 1 2 3 4 3 2 3 性指数 1.5 1 1 1 1 0.67 0.5 0.33 任何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为基因与受控的性状之间存在一个个 体发育的过程,而内外环境条件能影响个体发育,使性状发生变异。 (一) 温度与性别 蛙的性染色体是 xy 型,如果让蝌蚪在 20 度条件下发育,一半 是雄性,另一半是雌性;如果让蝌蚪在 30 度的条件下发育,则全部是雄性。 它们的染色体组成并没有变,环境改变了表现型。 (二) 年龄与性别 鳝与的性染色体没有变,体长在 10-20cm 全为雌性,体长 35-38cm 雌雄各半,体长达 53cm 以上多为雄性。 (三) 激素与性别 双生牛犊,如果一公一母,公犊能正常发育为有生育能力的 公牛,而母犊不能生育,称雄性中性犊,这种牛长大后不噶发情,卵巢退化,子宫和 外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外形有雄性表现,称自由马丁。这种双生牛犊是不同性别染色 体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它们在发育时由于胎盘的绒毛膜血管互相融合,是胎儿有共同 的血液循环,睾丸比卵巢先发育,睾丸激素比卵巢激素先进人血液循环,雄性激素抑 制卵巢的发育。 (四) 性反转 高等动物中,有的动物个体前期是一种性别,后期是一种性 别,这种现象叫性反转。例如:母鸡生过蛋,以后发生变化,变成攻击,并能与母鸡 配种,做了父亲。1979 年《大众医学》曾报道过,湖南医学院一男教师曾结婚,生过 两个孩子,作为父亲,后来发生变化,变成女人,与一男人结婚。这主要是内外环境 条件的变化引起激素分泌改变,导致性别的改变。 三性别畸形 (一)雌雄嵌合体 在某些动物两性同在一个个体出现,即某些部分表现为雌性特征,另一部 分表现为雄性特征;或一半为雌性特征,另一半为雄性,甚至雄性生殖系统和雌性生殖系统 都同时存在。其性染色体畸形为 xo 和 xx 型同时存在。 (二)中间性 无角纯和 pp 体山羊,雄性正常,雌性是中间性。根据英国 1945 年对萨能山 羊的统计,中间性达 14.8% (三)人的中间性 1 睾丸退化症 又称原发性小睾丸症,半雌雄人。性染色体组型有 xxy,xxxy.患者外观是男 性,身体比一般男性高,但睾丸小,不产生精子,不育,常出现女性似乳房,智能差。 2 卵巢退化症 还是另一种雌雄人。染色体 xo,缺少一条性染色体,患者外貌象女性,但卵 巢发育不全,没有生殖细胞,原发性毕竟,无生殖能力。第而性征发育不良,体格较一般女 生低矮,先天性心脏病,肘外翻,颈部有翼状

赘片,智能低下。称杜纳氏症侯群。 3。xxy个体性染色体为xxy型,共47条染色体。外貌为男性,性情粗暴孤僻,身材较高, 智力较差,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睾丸不下降,多数不育。 4。多x性染色体女人超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x(47条染色体)或ⅹxx(48条染色体) 患者体型正常,有月经,能生育,在子女中个别出现ⅹxy综合症,一般正常,患者智力较差 心理有变态,无其他症状。 5.多x性染色体男人性染色体组成为xxy患者,外貌男性,睾丸退化。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患者,智力发育不良,斜视,眼晴间距宽,鼻梁扁平,突颜,有先天性心脏病,生殖 器官发育不良,小阴茎,小睾丸或隐睾症。产生性别畸形的机制是,由于亲体生殖细胞在 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不分离,在雌体形成含xx和o的卵子,在雄体形成含xy和o 的精子,当正常或异常的精卵细胞受精,则形成上述性畸形。 四,伴性遗传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随性染色体的遗传而遗传 的现象 (二)伴性遗传的实例 例一:芦花鸡羽毛由白色条文和灰黑色条文组成,白色纹由基因B基因控制,B基因在 性染色体上,用芦花鸡与洛岛红公鸡交配,其后代中公鸡全为非芦花鸡 例二:银色羽由z染色体上S基因控制,S对s为显性,用银白羽白洛克母鸡与红色洛 岛公鸡交配,后代中全为白羽,母鸡全为红羽 性染色体X和Y和W它们在大小,形状,DNA结构等方面有差异。在减数分裂期间 有部分DNA节段同源,有部分DNA节段非同源。在同源节段上的基因叫部分伴性基因或 不完全伴性基因,这些基因和常染色体基因一样可以发生变换。在X或Y染色体非同源 节段上的基因,成单存在,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隐性基因也能表现其作用,称完全 伴性基因 (三)伴性遗传的特点 1.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和隔代遗传 2.后代性状分离比例数字因性别不同而异。 3.在性染色体异型的个体,单独的阴性基因也表现其作用 (四)伴性遗传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伴性遗传在实际应用主要在养禽业,尤其 是养鸡业,因家禽小时很难区别公母外生殖器的差异,利用其伴性遗传某些 性状,如上述两例,很容易分辨雏鸡公母,将其公母分开饲养或母的作产蛋 用,公的作肉用。 第四节遗传疾病 有的遗传基因可使个体出现生理缺陷或疾病甚至导致生物个体在胚胎或生后期的某 时间死亡。这叫遗传疾病。这些基因叫有害基因 遗传疾病的种类 根据遗传疾病对动物体的损害程度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致死基因 染色体上有这类基因,可使个体在胚胎期或生后某一时期死亡,其死亡率可高达100% 如猪的锁肛,即猪无肛门,公猪生后2-3天死亡 (二)半致死基因 这类基因可使个体在繁殖年龄前死亡一半以上。如猪的血友病,血液不凝固,病情随年 龄的增长而加剧,常因流血不止而死亡。 (三)非致死基因 这类基因虽不引起个体死亡,但个体出现某些生理缺陷或畸形,生活力降低。如人的色

赘片,智能低下。称杜纳氏症侯群。 3。xxy 个体 性染色体为 xxy 型,共 47 条染色体。外貌为男性,性情粗暴孤僻,身材较高, 智力较差,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睾丸不下降,多数不育。 4。多 x 性染色体女人 超雌性,性染色体组成为 xxx(47 条染色体)或 xxxx(48 条染色体), 患者体型正常,有月经,能生育,在子女中个别出现 xxy 综合症,一般正常,患者智力较差, 心理有变态,无其他症状。 5.多 x 性染色体男人 性染色体组成为 xxxy 患者,外貌男性,睾丸退化。性染色体组成为 xxxy 患者,智力发育不良,斜视,眼晴间距宽,鼻梁扁平,突颜,有先天性心脏病,生殖 器官发育不良,小阴茎,小睾丸或隐睾症。 产生性别畸形的机制是,由于亲体生殖细胞在 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不分离,在雌体形成含 xx 和 o 的卵子,在雄体形成含 xy 和 o 的精子,当正常或异常的精卵细胞受精,则形成上述性畸形。 四,伴性遗传 (一) 伴性遗传的概念 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随性染色体的遗传而遗传 的现象。 (二) 伴性遗传的实例 例一:芦花鸡羽毛由白色条文和灰黑色条文组成,白色纹由基因 B 基因控制,B 基因在 性染色体上,用芦花鸡与洛岛红公鸡交配,其后代中公鸡全为非芦花鸡。 例二:银色羽由 z 染色体上 S 基因控制,S 对 s 为显性,用银白羽白洛克母鸡与红色洛 岛公鸡交配,后代中全为白羽,母鸡全为红羽。 性染色体 X 和 Y 和 W 它们在大小,形状,DNA 结构等方面有差异。在减数分裂期间 有部分 DNA 节段同源,有部分 DNA 节段非同源。在同源节段上的基因叫部分伴性基因或 不完全伴性基因,这些基因和常染色体基因一样可以发生变换。在 X 或 Y 染色体非同源 节段上的基因,成单存在,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隐性基因也能表现其作用, 称完全 伴性基因。 (三) 伴性遗传的特点 1.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和隔代遗传。 2.后代性状分离比例数字因性别不同而异。 3.在性染色体异型的个体,单独的阴性基因也表现其作用。 (四) 伴性遗传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伴性遗传在实际应用主要在养禽业,尤其 是养鸡业,因家禽小时很难区别公母外生殖器的差异,利用其伴性遗传某些 性状,如上述两例,很容易分辨雏鸡公母,将其公母分开饲养或母的作产蛋 用,公的作肉用。 第四节 遗传疾病 有的遗传基因可 使个体出现生理缺陷或疾病甚至 导致生物个体在胚胎或生后期的某 一时间死亡。这叫遗传疾病。这些基因叫有害基因。 一、遗传疾病的种类 根据遗传疾病对动物体的损害程度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致死基因 染色体上有这类基因,可使个体在胚胎期或生后某一时期死亡,其死亡率可高达 100%。 如猪的锁肛,即猪无肛门,公猪生后 2--3 天死亡。 (二)半致死基因 这类基因可使个体在繁殖年龄前死亡一半以上。如猪的血友病,血液不凝固,病情随年 龄的增长而加剧,常因流血不止而死亡。 (三)非致死基因 这类基因虽不引起个体死亡,但个体出现某些生理缺陷或畸形,生活力降低。如人的色

盲、隐睾、阴囊疝 二、遗传疾病的遗传规律 (一)有害基因存在于某染色体上,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均有存在的可能,大多数为隐 性,也有显性,必须在纯合时才充分表现其作用 (二)有害隐性基因在群体中一般频率很低,只有在近亲繁殖的情况下出现的概率较高 (三)显性致死基因纯合体不存活,因此不能遗传给后代; (四)隐性致死基因纯合时,主要影响个体生理生化过程而导致异常和死亡: (五〕存在于性染色体是的致死基因称为伴性致死基因,不论其显性还是隐性,它能使 性染色体异(XY、XO、ZW)的个体死亡。 三、遗传疾病实例 遗传疾病有近1000种,上述列举遗传疾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另外还有许多的遗传疾 病,如人的胎儿溶血症、半乳糖血症、色盲、血友病、先天性痴呆症、糖尿病、精神分 裂症、汉氏舞蹈并病、静脉曲张、侏儒、白化、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沿海型贫血症、癌 症等 大量的材料报道,由于有害基因的存在,某些性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然而这些缺 陷的认识,仅是对得病动物进行观察而得出的结论,如家畜中有些致死毛色,在卡拉库 尔羊群中有一种灰色致死遗传性疾病。此病为多基因效应,遗传方式也不完全显性基因 的作用。纯合基因的个体为灰色,并在出生后4--9月龄时死亡,只有极少数能成活并 可以生殖。纯合基因的个体表现为舌头的白色,下颚白色,面部浅灰色,耳上有白色斑 点,腹部大,体弱不能站立,与正常羔羊比较,病羊的肝、心、肾、脾等都比正常羊小 但第一胃比正常羊大两倍多。根据目前所发现的遗传缺陷表现,我们列举一些实例。 1、牛的遗传缺陷:软骨发育不全一,有三种表现,一种是犊牛出现短脊椎,鼠蹊疝 前额圆而突出,额裂、腿很短。这种犊牛,约有1/4在怀孕6--8个月,因母体羊水过 多,胎儿死亡后流产。娟姗牛、海福特牛、英国荷兰牛已有发现。这种犊牛出生,但由 于呼吸障碍死亡。另一种是轴骨和附骨骼均受影响,头部畸形,短而宽,腿稍短,犊牛 死胎或生下不久后死亡 下颚不全一下颚比上额短,今见于公犊,可能是伴性遗传。 大脑疝—见于荷兰牛、海福特牛,前额骨骼化不足,头盖骨敞开,脑组织突出,得病犊 牛生后不久死亡。 先天性痉挛一得病犊牛头部和颈部表现出连续的间歇性痉挛运动,通常是上下运动。 曲肢—后肢严重畸形,飞节紧靠体躯,几乎不能向前弯曲。 癫痫—-表现低头,嚼舌,口吐白沐,最后昏厥,病期出现无常 裂唇一短角牛有报道,犊牛单裂唇,其旁缺少牙床,但有硬颚,吃奶困难。 无毛一多个品种都有报道,表现为部分缺毛到完全缺毛。 犊牛表皮缺损一膝关节处于四蹄上部缺乏正常表皮,个别严重者,前肢在膝关节以下, 后肢在飞节以下均无表皮,甚者可使蹄壳脱落,有时在鼻镜,额部,耳后也缺乏表皮。 荷兰牛、娟姗牛、爱尔夏等品种和我国四川省也有报道 乳牛多乳头一多乳头形状似正常乳头,少数偏形,大小差异较大 此外牛的侏儒牛,短腿牛,先天性白内障、脑积水,卵巢发育不全,肌肉挛缩,多趾, 短脊椎等等都见报道。 2、猪的遗传缺陷:肛门闭锁一先天性公、母仔猪没有肛门,公猪3-4天内死亡,母猪 若从结肠开口,使粪便通过阴户排出,有时便会成活并繁殖 血友病一血液不凝固,病状随年龄增长加剧,有些公猪晚期去势,流血不止而死亡。 瘫病一仅能用前肢爬行,几天内死亡。 脐疝与阴囊疝一常见的猪的遗传缺陷 隐睾-一个或两个睾丸都没有下到阴囊中

盲、隐睾、阴囊疝。 二、遗传疾病的遗传规律 (一)有害基因存在于某染色体上,常染色体、性染色体均有存在的可能,大多数为隐 性,也有显性,必须在纯合时才充分表现其作用; (二)有害隐性基因在群体中一般频率很低,只有在近亲繁殖的情况下出现的概率较高; (三)显性致死基因纯合体不存活,因此不能遗传给后代; (四)隐性致死基因纯合时,主要影响个体生理生化过程而导致异常和死亡; (五)存在于性染色体是的致死基因称为伴性致死基因,不论其显性还是隐性,它能使 性染色体异(XY、XO、ZW)的个体死亡。 三、遗传疾病实例 遗传疾病有近 1000 种,上述列举遗传疾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另外还有许多的遗传疾 病,如人的胎儿溶血症、半乳糖血症、色盲、血友病、先天性痴呆症、糖尿病、精神分 裂症、汉氏舞蹈并病、静脉曲张、侏儒、白化、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沿海型贫血症、癌 症等。 大量的材料报道,由于有害基因的存在,某些性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然而这些缺 陷的认识,仅是对得病动物进行观察而得出的结论,如家畜中有些致死毛色,在卡拉库 尔羊群中有一种灰色致死遗传性疾病。此病为多基因效应,遗传方式也不完全显性基因 的作用。纯合基因的个体为灰色,并在出生后 4--9 月龄时死亡,只有极少数能成活并 可以生殖。纯合基因的个体表现为舌头的白色,下颚白色,面部浅灰色,耳上有白色斑 点,腹部大,体弱不能站立,与正常羔羊比较,病羊的肝、心、肾、脾等都比正常羊小, 但第一胃比正常羊大两倍多。根据目前所发现的遗传缺陷表现,我们列举一些实例。 1、牛的遗传缺陷:软骨发育不全一,有三种表现,一种是犊牛出现短脊椎,鼠蹊疝, 前额圆而突出,额裂、腿很短。这种犊牛,约有 1/4 在怀孕 6--8 个月,因母体羊水过 多,胎儿死亡后流产。娟姗牛、海福特牛、英国荷兰牛已有发现。这种犊牛出生,但由 于呼吸障碍死亡。另一种是轴骨和附骨骼均受影响,头部畸形,短而宽,腿稍短,犊牛 死胎或生下不久后死亡。 下颚不全--下颚比上额短,今见于公犊,可能是伴性遗传。 大脑疝--见于荷兰牛、海福特牛,前额骨骼化不足,头盖骨敞开,脑组织突出,得病犊 牛生后不久死亡。 先天性痉挛--得病犊牛头部和颈部表现出连续的间歇性痉挛运动,通常是上下运动。 曲肢--后肢严重畸形,飞节紧靠体躯,几乎不能向前弯曲。 癫痫--表现低头,嚼舌,口吐白沐,最后昏厥,病期出现无常。 裂唇--短角牛有报道,犊牛单裂唇,其旁缺少牙床,但有硬颚,吃奶困难。 无毛--多个品种都有报道,表现为部分缺毛到完全缺毛。 犊牛表皮缺损--膝关节处于四蹄上部缺乏正常表皮,个别严重者,前肢在膝关节以下, 后肢在飞节以下均无表皮,甚者可使蹄壳脱落,有时在鼻镜,额部,耳后也缺乏表皮。 荷兰牛、娟姗牛、爱尔夏等品种和我国四川省也有报道。 乳牛多乳头--多乳头形状似正常乳头,少数偏形,大小差异较大。 此外牛的侏儒牛,短腿牛,先天性白内障、脑积水,卵巢发育不全,肌肉挛缩,多趾, 短脊椎等等都见报道。 2、猪的遗传缺陷:肛门闭锁--先天性公、母仔猪没有肛门,公猪 3--4 天内死亡,母猪 若从结肠开口,使粪便通过阴户排出,有时便会成活并繁殖。 血友病--血液不凝固,病状随年龄增长加剧,有些公猪晚期去势,流血不止而死亡。 瘫病--仅能用前肢爬行,几天内死亡。 脐疝与阴囊疝--常见的猪的遗传缺陷。 隐睾--一个或两个睾丸都没有下到阴囊中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84页,可试读2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