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本章内容:通过对商品与货币的分析,阐明劳动价值论。 本章的主要经济范畴: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价值实体与价值量)、具体 劳动、抽象劳动、价值形式、私人劳动、社会劳动 第一节商品 分析现代市场经济要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 对商品的分析是对整个经济体系分析的起点,这是基于以下原因 1、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财富的最普遍形式。 在前资本主义的各种社会形态下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中,劳动产品或社会财富都是以 直接的自然形态存在的,以直接消费为目的,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劳动产品或社会财富才普遍以商品的形式存在,成为这个社会最显著的特征。商品关系成为 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的经济关系 2、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乃至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财富有多种形式,譬如,货币、资本、证 券、地产等,但是从这些形式追溯下去,都要追溯到商品上。因为,这些财富形式都是一定 量价值的体现,要回答价值是什么就必然要追溯到对商品的分析。 3、商品所包含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一种社会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存在着多种矛盾,这 些矛盾中最根本的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矛盾,但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矛盾发 展的结果,并且是借助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的矛盾表现出来的,因此,不了解 商品所包含的矛盾,就不能全面了解呈现在资本主义社会表面的各种矛盾形式及其原因。 因此,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使政治经济学解剖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及市场经济有了一种 科学、合理的起点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体现着生产者在分工条件下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 商品是由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构成的 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的基本条件:a、社会分工;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 交换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 2、商品的使用价值 定义: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便是物品的使用价值。 具有不同自然属性的不同物品,有着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物品由于具有多种物质属性, 可以具有多种使用价值。发现物品的多种使用价值,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结 果 物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在消费中实现的,人类正是通过消费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才维 持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无论生产的社会形态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 质内容,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本身不反映人们的社会关系。 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是 用来满足别人或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生产者用来交换的物质手段,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交换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一种商品能够交换其它商品的属性。一种商品与其它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 或比例。 如,1斗小麦交换15尺布,或1斗小麦=15尺布 交换价值的现代形式:X量商品A=Y单位货币 “1斗小麦=15尺布”等式的基础
1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 本章内容:通过对商品与货币的分析,阐明劳动价值论。 • 本章的主要经济范畴: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价值实体与价值量)、具体 劳动、抽象劳动、价值形式、私人劳动、社会劳动 第一节商品 分析现代市场经济要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 对商品的分析是对整个经济体系分析的起点,这是基于以下原因: 1、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社会财富的最普遍形式。 在前资本主义的各种社会形态下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中,劳动产品或社会财富都是以 直接的自然形态存在的,以直接消费为目的,只有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 劳动产品或社会财富才普遍以商品的形式存在,成为这个社会最显著的特征。商品关系成为 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的经济关系。 2、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乃至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财富有多种形式,譬如,货币、资本、证 券、地产等,但是从这些形式追溯下去,都要追溯到商品上。因为,这些财富形式都是一定 量价值的体现,要回答价值是什么就必然要追溯到对商品的分析。 3、商品所包含的矛盾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一种社会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存在着多种矛盾,这 些矛盾中最根本的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矛盾,但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内在矛盾发 展的结果,并且是借助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的矛盾表现出来的,因此,不了解 商品所包含的矛盾,就不能全面了解呈现在资本主义社会表面的各种矛盾形式及其原因。 因此,从对商品的分析开始,使政治经济学解剖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及市场经济有了一种 科学、合理的起点。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体现着生产者在分工条件下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 商品是由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构成的。 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的基本条件:a、社会分工;b、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 交换的基本原则是:等价交换 2、商品的使用价值 定义: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便是物品的使用价值。 具有不同自然属性的不同物品,有着不同的使用价值。同一物品由于具有多种物质属性, 可以具有多种使用价值。发现物品的多种使用价值,是人类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结 果。 物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在消费中实现的,人类正是通过消费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才维 持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无论生产的社会形态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 质内容,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本身不反映人们的社会关系。 作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社会的使用价值,是 用来满足别人或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生产者用来交换的物质手段,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交换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一种商品能够交换其它商品的属性。一种商品与其它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 或比例。 如,1 斗小麦交换 15 尺布,或 1 斗小麦=15 尺布 交换价值的现代形式:X 量商品 A=Y 单位货币 “1 斗小麦=15 尺布”等式的基础:
等式两端相等在于两种商品中包含有共同的内容。这种共同的内容不是它们的使用价值, 也不是它们的效用,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无法进行一般的比较。 两种商品共同的内容: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它构成商品价值的实体。(价值的客观 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在私 有制和分工条件下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隐藏在交换价值背后的实际内容。价值只通过交换 价值才能表现出来。 4.使用价值和价值构成了商品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其中价值是商品的本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 物质承担者 统一性表现在: 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即作为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否则就不能用于 交换;只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人类劳动凝结在里面,就不构成劳动产品,因而也就没有价值; 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虽然也包含着人类劳动,但如果不进入交换就不是商品,生产中 耗费的劳动也就不形成价值 对立性表现在: 商品虽然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但是,它只能直接表现为使用价值,却不能把自 己表现为价值,生产者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二者是互相排 斥的,它们不能同时存在于卖者或买者手中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构成商品的内部矛盾 作为商品它们是价值,但直接表现出来的只是使用价值,因此它们要求真正实现为价值。 商品内部矛盾决定了商品必须进入交换,实现全面转手 巩固:1、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有价值。(错) 2、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有使用价值。(对) 3、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没有有价值。(对) 4、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商品。(错) 二、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是劳动过程生产出来的,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 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属性 1、具体劳动 (1)含义 具体劳动是人们在一定的具体有用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它包括人们的劳动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等五个要素。在具 体劳动中,劳动者根据劳动的特殊目的,使用特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操作方法加工不 同的劳动对象,最后形成特定的有用结果。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2)具体劳动的性质: ①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②具体劳动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久性条件 因为人类要生存,就得有满足其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而要取得这
2 等式两端相等在于两种商品中包含有共同的内容。这种共同的内容不是它们的使用价值, 也不是它们的效用,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或效用无法进行一般的比较。 两种商品共同的内容: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它构成商品价值的实体。(价值的客观 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在私 有制和分工条件下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隐藏在交换价值背后的实际内容。价值只通过交换 价值才能表现出来。 4.使用价值和价值构成了商品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 任何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其中价值是商品的本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 物质承担者。 统一性表现在: 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即作为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否则就不能用于 交换;只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人类劳动凝结在里面,就不构成劳动产品,因而也就没有价值; 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虽然也包含着人类劳动,但如果不进入交换就不是商品,生产中 耗费的劳动也就不形成价值。 对立性表现在: 商品虽然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但是,它只能直接表现为使用价值,却不能把自 己表现为价值,生产者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所以,二者是互相排 斥的,它们不能同时存在于卖者或买者手中。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构成商品的内部矛盾。 作为商品它们是价值,但直接表现出来的只是使用价值,因此它们要求真正实现为价值。 商品内部矛盾决定了商品必须进入交换,实现全面转手。 巩固:1、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有价值。(错) 2、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有使用价值。(对) 3、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没有有价值。(对) 4、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商品。(错) 二、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是劳动过程生产出来的,商品之所以具有二因素,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 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属性。 1、具体劳动 (1)含义: 具体劳动是人们在一定的具体有用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它包括人们的劳动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操作方法和劳动结果等五个要素。在具 体劳动中,劳动者根据劳动的特殊目的,使用特定的劳动工具,按照一定的操作方法加工不 同的劳动对象,最后形成特定的有用结果。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2)具体劳动的性质: ①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②具体劳动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久性条件。 因为人类要生存,就得有满足其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而要取得这
些不同的使用价值就得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属性不以社 会形态变化为转移,它的种类和规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为,一方面科技进步和生产 力的发展会提高人们征服与改造自然的广度与深度,从而使劳动的具体方式和种类也会随之 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还会使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数量发生变化,从而使具体 劳动的种类与规模发生变化。 ③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共存并相互依赖构成社会分工体系。 (3)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它必须与自然物质相结合,只有具体劳动作用在某种自然物质上,才能生产出一定的使 用价值。正如威谦.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此处的“财富”实际 上是指使用价值,泛指所有的自然物) 2、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指抽去了具体形式的劳动,是一般人类的体力和脑力耗费或支出。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做为独立化的经济范畴它反映着商品经济中人们之间的经济 利益关系。 只是在商品经济关系下,人类体力脑力的支出才作为抽象劳动的范畴存在,因此,抽象 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 当然,不论什么社会,也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劳动,要劳动就要有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支出。 仅从这一点看,似乎抽象劳动就是适合于一切时代的永恒范畴。但是。只有在商品经济中, 人们才需要通过交换商品来实现彼此间的经济关系。要进行商品交换,就必须先把具体劳动 还原为本质上相同的能够相互比较的抽象劳动,使双方的劳动对等,然后才能换取各自所需 要的产品。如果不进行商品交换,就没有必要把具体劳动化为抽象劳动。由此可见,抽象劳 动是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通过商品交换而相互交换自 己劳动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不是永恒范畴。 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括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抽象 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需要注意的是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抽象劳动 不等于价值,抽象劳动只有凝结到商品中才能形成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 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重属性,它们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但不 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是同时进行 不可分离的。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由是有差别、有矛盾的。首先,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 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来考察的;而抽象劳动是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 纯从劳动是人的脑力和体力支出来考察的。其次,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 相同的:而生产各种商品的抽象劳动在实质上是相同的,只存在量的差别。再次,具体劳动
3 些不同的使用价值就得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属性不以社 会形态变化为转移,它的种类和规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为,一方面科技进步和生产 力的发展会提高人们征服与改造自然的广度与深度,从而使劳动的具体方式和种类也会随之 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还会使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数量发生变化,从而使具体 劳动的种类与规模发生变化。 ③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共存并相互依赖构成社会分工体系。 (3)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它必须与自然物质相结合,只有具体劳动作用在某种自然物质上,才能生产出一定的使 用价值。正如威谦.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此处的“财富”实际 上是指使用价值,泛指所有的自然物) 2、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指抽去了具体形式的劳动,是一般人类的体力和脑力耗费或支出。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做为独立化的经济范畴它反映着商品经济中人们之间的经济 利益关系。 只是在商品经济关系下,人类体力脑力的支出才作为抽象劳动的范畴存在,因此,抽象 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 当然,不论什么社会,也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劳动,要劳动就要有人类体力和脑力的支出。 仅从这一点看,似乎抽象劳动就是适合于一切时代的永恒范畴。但是。只有在商品经济中, 人们才需要通过交换商品来实现彼此间的经济关系。要进行商品交换,就必须先把具体劳动 还原为本质上相同的能够相互比较的抽象劳动,使双方的劳动对等,然后才能换取各自所需 要的产品。如果不进行商品交换,就没有必要把具体劳动化为抽象劳动。由此可见,抽象劳 动是人类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通过商品交换而相互交换自 己劳动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不是永恒范畴。 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价值中不包括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抽象 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需要注意的是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抽象劳动 不等于价值,抽象劳动只有凝结到商品中才能形成价值。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统一的。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 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两重属性,它们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但不 是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是同时进行, 不可分离的。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由是有差别、有矛盾的。首先,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 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来考察的;而抽象劳动是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 纯从劳动是人的脑力和体力支出来考察的。其次,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 相同的;而生产各种商品的抽象劳动在实质上是相同的,只存在量的差别。再次,具体劳动
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 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4、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才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才使 劳动价值论有了坚实的科学的基础,正是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科学他说明了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资本有机构成以及资本积累理论等。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问题,都与劳动二重性学说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掌握劳动二 重性学说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十分必要和极为重要的。马克思曾说,劳动二重 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巩固:辩别“农民种田属于具体劳动,教师上课属于抽象劳动” 解释:观点错误,割裂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且与 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相混淆。 三、商品价值量 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1)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是由生产商品时所消耗的抽象劳动的多少来决定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质上没有区别的抽象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是由 生产商品时所消耗的抽象劳动的多少来决定。衡量劳动量的自然单位是劳动时间,因此商品 的价值量就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的多少来决定 但是,各个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技术条件,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各不相同,生产同种 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也是不同的。这种由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 是商品的个别价值量。 (2)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 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条件是 (1)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即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 时某一生产部门平均的生产条件,或大多数产品的生产者所具有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 是劳动工具的状况 (2)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即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它是指生产经验的多少, 技术的纯熟状况和单位时间内劳动力支出的多少。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由形成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的性质决定的。 抽象劳动一方面是抽象掉了劳动的具体形式,都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支出,即“相同的人类 劳动”或同质的劳动;另一方面还是还是抽象掉了人类体力和脑力差别、劳动熟练程度以及 劳动强度差别的“"同一的人类劳动力耗费"。这“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只能是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同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也反映了商品经济关系的内在要求。 因为商品经济关系中的生产者彼此之间在经济利益上必须处于平等地位,每个商品生产者的 单个商品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因而不能由其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必
4 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 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4、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才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才使 劳动价值论有了坚实的科学的基础,正是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科学他说明了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资本有机构成以及资本积累理论等。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问题,都与劳动二重性学说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掌握劳动二 重性学说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十分必要和极为重要的。马克思曾说,劳动二重 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巩固:辩别“农民种田属于具体劳动,教师上课属于抽象劳动” 解释:观点错误,割裂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且与 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相混淆。 三、商品价值量 1、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1)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是由生产商品时所消耗的抽象劳动的多少来决定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质上没有区别的抽象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是由 生产商品时所消耗的抽象劳动的多少来决定。衡量劳动量的自然单位是劳动时间,因此商品 的价值量就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的多少来决定。 但是,各个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技术条件,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各不相同,生产同种 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也是不同的。这种由个别劳动时间所形成的价值量 是商品的个别价值量。 (2)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 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 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个条件是: ⑴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即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现 时某一生产部门平均的生产条件,或大多数产品的生产者所具有的生产条件,其中最主要的 是劳动工具的状况。 ⑵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即生产的主观标准条件。它是指生产经验的多少, 技术的纯熟状况和单位时间内劳动力支出的多少。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由形成价值实体的抽象劳动的性质决定的。 抽象劳动一方面是抽象掉了劳动的具体形式,都是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支出,即“相同的人类 劳动”或同质的劳动;另一方面还是还是抽象掉了人类体力和脑力差别、劳动熟练程度以及 劳动强度差别的“同一的人类劳动力耗费”。这“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只能是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同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也反映了商品经济关系的内在要求。 因为商品经济关系中的生产者彼此之间在经济利益上必须处于平等地位,每个商品生产者的 “单个商品是当作该种商品的平均样品”,因而不能由其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必
须要求有一个统一的、客观的社会尺度和标准,这个标准也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自发形成的,对商品生产者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 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是指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训练的一般普通劳动者都能从事的 劳动 复杂劳动则是指需要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 动。 简单与复杂劳动的区分不是由自然或生理条件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条件,主要是由社会 分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距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决定的。因而这种区分具有相对性。 商品价值量的比较: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多 倍的简单劳动。 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这两种生产劳动者的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确定和比较的呢? 因为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要大若干倍,因而 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 为尺度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是通过把一定的复杂劳动折合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确定的。 这种折合是通过市场上无数次商品交换的社会过程自发形成的。 作为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标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指的是不同的独立商品生产者之间劳 动量的对比关系,而不是同一生产单位内部分工的生产者之间的劳动量对比关系。在同一生 产单位内部,不同劳动者之间不以独立商品生产者身份互相对待,所以不存在复杂劳动折合 成简单劳动的关系。 3、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1)劳动生产率 ①含义: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②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表明劳 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表明劳动生产率越低。 ③影响生产率高低的因素有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 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 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的作用程度,它影响的是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总量。 而不会影响商品的价值总量。因为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具体劳动,而是抽象劳动
5 须要求有一个统一的、客观的社会尺度和标准,这个标准也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竞争自发形成的,对商品生产者具有极其重 要的意义。 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是指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不需要经过任何专门训练的一般普通劳动者都能从事的 劳动。 复杂劳动则是指需要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具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 动。 简单与复杂劳动的区分不是由自然或生理条件决定的,而是由社会条件,主要是由社会 分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距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决定的。因而这种区分具有相对性。 商品价值量的比较: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多 倍的简单劳动。 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这两种生产劳动者的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确定和比较的呢? 因为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劳动所创造的价值要大若干倍,因而 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 为尺度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是通过把一定的复杂劳动折合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确定的。 这种折合是通过市场上无数次商品交换的社会过程自发形成的。 作为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标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指的是不同的独立商品生产者之间劳 动量的对比关系,而不是同一生产单位内部分工的生产者之间的劳动量对比关系。在同一生 产单位内部,不同劳动者之间不以独立商品生产者身份互相对待,所以不存在复杂劳动折合 成简单劳动的关系。 3、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 (1)劳动生产率 ①含义: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 ②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 一是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表明劳 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表明劳动生产率越低。 ③影响生产率高低的因素有: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 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 劳动生产率是具体劳动的作用程度,它影响的是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使用价值总量。 而不会影响商品的价值总量。因为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具体劳动,而是抽象劳动
(2)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多,但因劳动时间从而 价值总量是一定的,所以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越少。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商品 所包含的价值量就会越多。 正如马克思所说“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 力成反比。” 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不变 V=N=*P V: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A的价值总量 N:生产1单位商品A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P:商品A的劳动生产率 【辅助阅读】 在简单商品生产中,起初,小商品生产者每人每天劳动12小时,平均生产24尺棉布 价值12元(假定不包含生产资料的耗费),后来由于采用新机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 倍,而货币价值保持稳定(12元=12小时)。问:①采用机器后小商品生产者每人每天劳动 12小时生产多少尺棉布?②采用机器后,每人每天创造的价值量是多少?③采用机器后,每 尺棉布的价值是多少?(不计算生产资料的耗费) 解答:①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具体劳动的效率,具体劳动的效率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 所创造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多。因此,每人每天生产的棉布是:24尺×2=48尺 ②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抽象劳动的数量,不管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劳动在 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相同的。因此,在本题中,由于生产48尺棉布的劳动时间仍然 是12小时,并且货币价值不变,所以每人每天创造的价值仍然是12元。 ③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产品数量的增多,分摊在单位商品上的价值量减少,单位商 品的价值量降低。因此,劳动生产率提高后每尺布的价值量是:12元÷48尺=0.25元。 国际交换价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生产资料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的条件 1.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 换。它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等阶段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 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商品生产者为实现私人利益而自己进行的 劳动。商品生产劳动的私人性质是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或局部独立经济利益决定的 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在社会分工体系下作为社会总劳动的组 成部分,为他人或社会需要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商品生产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社会分工所赋 予的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在分工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它们实际上是社会劳动,但是生产资 料的私有制或商品生产者独立的经济利益使这种社会劳动直接表现为互不相干的私人劳动 这就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就必须通过商品交换,把 商品由使用价值形式转化为价值形式。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产品转化为商品和生产商品的劳动表现为价值的原因
6 (2)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越多,但因劳动时间从而 价值总量是一定的,所以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越少。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商品 所包含的价值量就会越多。 正如马克思所说“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 力成反比。” 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不变。 V=N*P V: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 A 的价值总量 N:生产 1 单位商品 A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P: 商品 A 的劳动生产率 【辅助阅读】 在简单商品生产中,起初,小商品生产者每人每天劳动 12 小时,平均生产 24 尺棉布, 价值 12 元(假定不包含生产资料的耗费),后来由于采用新机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 倍,而货币价值保持稳定(12 元=12 小时)。问:①采用机器后小商品生产者每人每天劳动 12 小时生产多少尺棉布?②采用机器后,每人每天创造的价值量是多少?③采用机器后,每 尺棉布的价值是多少?(不计算生产资料的耗费) 解答:①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具体劳动的效率,具体劳动的效率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 所创造的使用价值量就越多。因此,每人每天生产的棉布是:24 尺×2=48 尺 ②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抽象劳动的数量,不管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劳动在 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相同的。因此,在本题中,由于生产 48 尺棉布的劳动时间仍然 是 12 小时,并且货币价值不变,所以每人每天创造的价值仍然是 12 元。 ③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产品数量的增多,分摊在单位商品上的价值量减少,单位商 品的价值量降低。因此,劳动生产率提高后每尺布的价值量是:12 元÷48 尺=0.25 元。 国际交换价值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四、生产资料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的条件 1.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 换。它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等阶段。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 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 私人劳动是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商品生产者为实现私人利益而自己进行的 劳动。商品生产劳动的私人性质是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或局部独立经济利益决定的。 社会劳动是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在社会分工体系下作为社会总劳动的组 成部分,为他人或社会需要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商品生产劳动的社会性质是社会分工所赋 予的。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在分工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它们实际上是社会劳动,但是生产资 料的私有制或商品生产者独立的经济利益使这种社会劳动直接表现为互不相干的私人劳动, 这就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就必须通过商品交换,把 商品由使用价值形式转化为价值形式。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产品转化为商品和生产商品的劳动表现为价值的原因
商品交换能够成功,就表明生产者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需要,他的私人劳动也就转化为社会 劳动。但是当劳动的私人性质却使生产的商品不能从质上或量上与社会需要相一致时,私人 劳动也不能顺利地转化为社会劳动,这就使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激化起来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 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表现 飛式。而商品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又是由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因此 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都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不同层次上的表现。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的命运。 如果交换成功,商品全部卖出,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矛盾得以解决,商品生产者 生产商品的劳动就全部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耗费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就能得到补偿商品生 产者就会赚钱;反之,若交换不成功,商品不能卖出或不能全部卖出,私人劳动就不能或不 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生产者的劳动耗费不能得到补偿或不能全部得到补偿,就可能赔本 甚至破产。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生产和发展的全过程 由于私有制的产生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简单商品经济。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 发展,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也随之发展,推动了简单商品经济规模的扩大 从而使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发展为生产社会 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在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发生了性质变化。但是 仍然存在着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同样要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处理好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 盾,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7 商品交换能够成功,就表明生产者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需要,他的私人劳动也就转化为社会 劳动。但是当劳动的私人性质却使生产的商品不能从质上或量上与社会需要相一致时,私人 劳动也不能顺利地转化为社会劳动,这就使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激化起来。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 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表现 形式。而商品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又是由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因此, 生产商品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都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在不同层次上的表现。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的命运。 如果交换成功,商品全部卖出,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矛盾得以解决,商品生产者 生产商品的劳动就全部得到社会的承认,从而耗费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就能得到补偿,商品生 产者就会赚钱;反之,若交换不成功,商品不能卖出或不能全部卖出,私人劳动就不能或不 能全部转化为社会劳动。生产者的劳动耗费不能得到补偿,或不能全部得到补偿,就可能赔本 甚至破产。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生产和发展的全过程。 由于私有制的产生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产生了简单商品经济。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 发展,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也随之发展,推动了简单商品经济规模的扩大, 从而使简单商品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发展为生产社会 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在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发生了性质变化。但是 仍然存在着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同样要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处理好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 盾,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