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下列关于感觉器官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对适宜刺激敏感 B.均有换能作用 C.多具有辅助结构 D.均有编码作用 E.均不易适应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特殊感觉器官的是 A.前庭 B.嗅上皮 C.眼 D.肌梭 E.耳 3.当某一恒定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其传入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频率会逐渐下降的现 象,称为感受器的 A.适应 B.传导阻滞 C.抑制 D.疲劳 E.传导衰减 4.下列对感受器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小与刺激强度无关B.具有“全或无”的性质 C.以电紧张的形式扩布 D.呈不衰减性传导 E.不能总和 5.下列关于感受器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刺激未变但传入冲动减少或消失 B.快适应感受器对刺激的变化十分灵敏 C.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 D.适应并非疲劳 E.慢适应感受器适用传递快速变化的信息 6.下列各项中,属于特殊感觉器官的是 A.触压觉感受器 B.味蕾 C.内脏感受器 D.肌梭 E.温度感受器 7.下列感受器中,属于快适应感受器的是 A.环层小体 B.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C.关节囊感受器 D.肌梭 E.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8.眼的折光系统不包括 A.晶状体 B.视网膜 C.角膜 D.房水 E.玻璃体 9.下列关于折光系统光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入射光线的折射主要发生在角膜 198
198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一、选择题 (一) A 型题 1. 下列关于感觉器官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对适宜刺激敏感 B. 均有换能作用 C. 多具有辅助结构 D. 均有编码作用 E. 均不易适应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特殊感觉器官的是 A. 前庭 B. 嗅上皮 C. 眼 D. 肌梭 E. 耳 3. 当某一恒定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其传入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频率会逐渐下降的现 象,称为感受器的 A. 适应 B. 传导阻滞 C. 抑制 D. 疲劳 E. 传导衰减 4. 下列对感受器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大小与刺激强度无关 B. 具有“全或无”的性质 C. 以电紧张的形式扩布 D. 呈不衰减性传导 E. 不能总和 5. 下列关于感受器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刺激未变但传入冲动减少或消失 B. 快适应感受器对刺激的变化十分灵敏 C. 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 D. 适应并非疲劳 E. 慢适应感受器适用传递快速变化的信息 6. 下列各项中,属于特殊感觉器官的是 A. 触压觉感受器 B. 味蕾 C. 内脏感受器 D. 肌梭 E. 温度感受器 7. 下列感受器中,属于快适应感受器的是 A. 环层小体 B.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C. 关节囊感受器 D. 肌梭 E. 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8. 眼的折光系统不包括 ... A. 晶状体 B. 视网膜 C. 角膜 D. 房水 E. 玻璃体 9. 下列关于折光系统光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入射光线的折射主要发生在角膜
B.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光力均可被调节 C.6m以外物体发出的光线可认为是平行光线 D.正常人眼在未调节时,后主焦点的位置位于视网膜 E.视网膜像在分辨能力限度以下时不被感知 10.根据简化眼的参数,眼前3m远处,宽1mm的“E”字笔画在视网膜上像的大小约为 A.1μm B.2μm C.5μm D.8 um E.10μm 11.入射光线的折射主要发生在 A.角膜的前表面 B.角膜的后表面 C.晶状体的前表面 D.晶状体的后表面 F.玻璃体的前表面 12.正常人视力的限度为 A.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杆细胞的平均直径 B.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杆细胞的平均半径 C.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半径 D.人所能看清楚的最小视网膜上像的大小 E.人所能看清楚的物体的大小 *13.下列关于正常人眼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视远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 B.晶状体变凸使物像后移而成像于视网膜上 C.近点距离越近,眼的调节能力越差 D.人眼的调节主要靠双眼球会聚来实现 E.眼视近物时晶状体形状的改变通过反射实现 14.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为 A.色素上皮细胞 B.视锥和视杆细胞 C.双极细胞 D.神经节细胞 E.无长突细胞 *15.下列关于眼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人眼视近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成像于视网膜 B.晶状体弹性减弱时,眼的调节能力降低 C.主要靠改变晶状体的折光力来实现 D.瞳孔缩小时增大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E.双眼会聚也起重要作用 199
199 B. 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光力均可被调节 C. 6 m 以外物体发出的光线可认为是平行光线 D. 正常人眼在未调节时,后主焦点的位置位于视网膜 E. 视网膜像在分辨能力限度以下时不被感知 10. 根据简化眼的参数,眼前 3 m 远处,宽 1 mm 的“E”字笔画在视网膜上像的大小约为 A. 1 μm B. 2 μm C. 5 μm D. 8 μm E. 10 μm 11. 入射光线的折射主要发生在 A. 角膜的前表面 B. 角膜的后表面 C. 晶状体的前表面 D. 晶状体的后表面 F. 玻璃体的前表面 12. 正常人视力的限度为 A. 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杆细胞的平均直径 B. 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杆细胞的平均半径 C. 视网膜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半径 D. 人所能看清楚的最小视网膜上像的大小 E. 人所能看清楚的物体的大小 *13. 下列关于正常人眼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视远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地成像于视网膜上 B. 晶状体变凸使物像后移而成像于视网膜上 C. 近点距离越近,眼的调节能力越差 D. 人眼的调节主要靠双眼球会聚来实现 E. 眼视近物时晶状体形状的改变通过反射实现 14.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为 A. 色素上皮细胞 B. 视锥和视杆细胞 C. 双极细胞 D. 神经节细胞 E. 无长突细胞 *15. 下列关于眼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正常人眼视近物时需调节才能清晰成像于视网膜 B. 晶状体弹性减弱时,眼的调节能力降低 C. 主要靠改变晶状体的折光力来实现 D. 瞳孔缩小时增大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E. 双眼会聚也起重要作用
16.当用光照射正常人的左眼时 A.左眼瞳孔缩小,右眼瞳孔不变 B.右眼瞳孔缩小,左眼瞳孔不变 C.左眼瞳孔缩小,右眼瞳孔扩大 D.两眼瞳孔都不变 E.两眼瞳孔均缩小 17.当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时,晶状体的 A.前表面曲率增加,折光能力增强 B.后表面曲率增加,折光能力增强 C.前表面曲率减小,折光能力减弱 D.后表面曲率减小,折光能力减弱 E.前表面曲率不变,折光能力不变 18.瞳孔缩小时,通常使折光系统的 A.球面像差和色像差都增大 B.球面像差和色像差都缩小 B.球面像差减小,色像差增大 D.球面像差增大,色像差减小 E.球面像差增大,色像差不变 19.瞳孔在弱光下散大,而在强光下缩小,称为 A.明适应 B.暗适应 C.瞳孔对光反射 D.瞳孔调节反射 E.互感性对光反射 20.瞳孔对光反射的 A.中枢位于枕叶皮质 B.感受器是角膜 C.效应器是睫状肌 D.传出神经是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 E.传入神经是三叉神经中的眼支 21.近视发生的原因是 A.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 B.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 C.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 D.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 E.眼球前后径正常而视网膜感光细胞直径变大 22.视杆系统 A.对光敏感度高,有色觉,分辩力弱 B.对光敏感度低,有色觉,分辩力弱 200
200 16. 当用光照射正常人的左眼时 A. 左眼瞳孔缩小,右眼瞳孔不变 B. 右眼瞳孔缩小,左眼瞳孔不变 C. 左眼瞳孔缩小,右眼瞳孔扩大 D. 两眼瞳孔都不变 E. 两眼瞳孔均缩小 17. 当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时,晶状体的 A. 前表面曲率增加,折光能力增强 B. 后表面曲率增加,折光能力增强 C. 前表面曲率减小,折光能力减弱 D. 后表面曲率减小,折光能力减弱 E. 前表面曲率不变,折光能力不变 18. 瞳孔缩小时,通常使折光系统的 A. 球面像差和色像差都增大 B. 球面像差和色像差都缩小 B. 球面像差减小,色像差增大 D. 球面像差增大,色像差减小 E. 球面像差增大,色像差不变 19. 瞳孔在弱光下散大,而在强光下缩小,称为 A. 明适应 B. 暗适应 C. 瞳孔对光反射 D. 瞳孔调节反射 E. 互感性对光反射 20. 瞳孔对光反射的 A. 中枢位于枕叶皮质 B. 感受器是角膜 C. 效应器是睫状肌 D. 传出神经是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纤维 E. 传入神经是三叉神经中的眼支 21. 近视发生的原因是 A. 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 B. 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 C. 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 D. 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 E. 眼球前后径正常而视网膜感光细胞直径变大 22. 视杆系统 A. 对光敏感度高,有色觉,分辩力弱 B. 对光敏感度低,有色觉,分辩力弱
C.对光敏感度高,无色觉,分辩力弱 D.对光敏感度低,无色觉,分辨力高 E.对光敏感度低,有色觉,分辩力高 23.视锥系统 A.在弱光下被激活,有色觉,分辨能力强 B.在强光下被激活,无色觉,分辨能力强 C.在强光下被激活,有色觉,分辨能力强 D.在强光下被激活,无色觉,分辩能力弱 E.在弱光下被激活,有色觉,分辩能力弱 24.散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折光能力过弱 B.眼球前后径过短 C.角膜表面各方向曲率不等 D.折光能力过强 E.晶状体变混浊 25.下列哪种因素可引起青光眼? A.眼内压降低 B.眼球变形 C.房水流失 D.房水排出受阻 E.角膜曲度改变 26.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 A.延髓 B.中脑 C.纹状体 D.下丘脑 E.大脑皮层 27.与正视眼相比较,远视眼的 A.近点移远,看远物需调节,看近物不需调节 B.近点移近,看远物需调节,看近物不需调节 C.近点移远,看远物不需调节,看近物需调节 D.近点移近,看远物不需调节,看近物需调节 E.近点移远,看远物和近物均需调节 28.远视发生的原因是 A.眼轴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 B.眼轴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 C.眼轴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 D.眼轴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 E.眼轴正常而视网膜感光细胞直径变小 29.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 201
201 C. 对光敏感度高,无色觉,分辩力弱 D. 对光敏感度低,无色觉,分辨力高 E. 对光敏感度低,有色觉,分辩力高 23. 视锥系统 A. 在弱光下被激活,有色觉,分辨能力强 B. 在强光下被激活,无色觉,分辨能力强 C. 在强光下被激活,有色觉,分辨能力强 D. 在强光下被激活,无色觉,分辩能力弱 E. 在弱光下被激活,有色觉,分辩能力弱 24. 散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折光能力过弱 B. 眼球前后径过短 C. 角膜表面各方向曲率不等 D. 折光能力过强 E. 晶状体变混浊 25. 下列哪种因素可引起青光眼? A. 眼内压降低 B. 眼球变形 C. 房水流失 D. 房水排出受阻 E. 角膜曲度改变 26. 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 A. 延髓 B. 中脑 C. 纹状体 D. 下丘脑 E. 大脑皮层 27. 与正视眼相比较,远视眼的 A. 近点移远,看远物需调节,看近物不需调节 B. 近点移近,看远物需调节,看近物不需调节 C. 近点移远,看远物不需调节,看近物需调节 D. 近点移近,看远物不需调节,看近物需调节 E. 近点移远,看远物和近物均需调节 28. 远视发生的原因是 A. 眼轴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 B. 眼轴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 C. 眼轴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弱 D. 眼轴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 E. 眼轴正常而视网膜感光细胞直径变小 29. 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
A.视紫红质过多 B.视紫红质分解增强,合成减弱 C.11-顺视黄醛过多 D.视蛋白合成障碍 E.长期维生素A摄入不足 30.下列有关视杆细胞外段膜电位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未经光照时膜电位仅-30~-40mV B.未经光照时细胞存在暗电流 C.未经光照时有Na进入细胞内 D.光照后表现为一种去极化型慢电位 E.光照后的电位变化即为感受器电位 31.在同一光照条件下,视野最大的是 A.白色 B.红色 C.黄色 D.绿色 E.蓝色 32.在同一光照条件下,视野最小的是 A.红色 B.蓝色 C.绿色 D.白色 E.黄色 33.下列关于正常视野的叙述,正确的是 A.颞侧和上方视野较小 B.鼻侧和上方视野较大 C.颢侧和下方视野较大 D.鼻侧和下方视野较小 E.颢侧和上方视野较大 34.当汽车向前开动时,由于前庭反应,可反射性地使人 A.躯干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减小,身体前倾 B.躯干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加,身体前倾 C.躯干伸肌和下肢屈肌张力增大,身体前倾 D.躯干伸肌和下肢屈肌张力减小,身体后倾 E.躯干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加,身体后倾 35.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不同在于 A.外段 B.内段 C.终足 D.胞体 E.连接部 36.眼的折光系统包括 A.角膜、房水、晶状体和视网膜 B.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C.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 D.角膜、房水、玻璃体和视网膜 E.角膜、瞳孔、房水和晶状体 37.下列有关简化眼的叙述,错误的是 202
202 A. 视紫红质过多 B. 视紫红质分解增强,合成减弱 C. 11-顺视黄醛过多 D. 视蛋白合成障碍 E. 长期维生素 A 摄入不足 30. 下列有关视杆细胞外段膜电位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未经光照时膜电位仅−30 ~ −40 mV B. 未经光照时细胞存在暗电流 C. 未经光照时有 Na+ 进入细胞内 D. 光照后表现为一种去极化型慢电位 E. 光照后的电位变化即为感受器电位 31. 在同一光照条件下,视野最大的是 A . 白色 B. 红色 C. 黄色 D. 绿色 E. 蓝色 32. 在同一光照条件下,视野最小的是 A. 红色 B. 蓝色 C. 绿色 D. 白色 E. 黄色 33. 下列关于正常视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颞侧和上方视野较小 B. 鼻侧和上方视野较大 C. 颞侧和下方视野较大 D. 鼻侧和下方视野较小 E. 颞侧和上方视野较大 34. 当汽车向前开动时,由于前庭反应,可反射性地使人 A. 躯干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减小,身体前倾 B. 躯干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加,身体前倾 C. 躯干伸肌和下肢屈肌张力增大,身体前倾 D. 躯干伸肌和下肢屈肌张力减小,身体后倾 E. 躯干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加,身体后倾 35. 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的不同在于 A. 外段 B. 内段 C. 终足 D. 胞体 E. 连接部 36. 眼的折光系统包括 A.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视网膜 B.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C. 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 D. 角膜、房水、玻璃体和视网膜 E. 角膜、瞳孔、房水和晶状体 37. 下列有关简化眼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一个前后径为20mm的单球面折光体构成 B.节点在球形界面后5mm处,后主焦点在折光体后极 C.在折光效果上与未经调节的正常眼相同,但较简单 D.正好能使6m以内物体发出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E.利用它可方便算出不同远近物体在视网膜上像的大小 38.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色盲是 A.红色盲 B.绿色盲 C.红色盲和绿色盲 D.黄色盲和蓝色盲 E.黄色盲 39.下列有关色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色盲较多,呈单色视觉 B.部分色盲相对少见,为缺乏对某种颜色的辨别能力 C.部分色盲中最多见的是蓝色盲 D.部分色盲中最少见的是红色盲和绿色盲 E.色盲绝大多数由遗传因素引起 40.下列关于远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点比正视眼近 B.看远物时不需要调节 C.眼球前后径过短 D.可用柱面镜矫正 E.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太强 4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中需要光照的是 A.全反型视黄醛转变成全反型视黄醇 B.全反型视黄醛转变成11-顺视黄醛 C.全反型视黄醇转变成11-顺视黄醇 D.视黄醛与视蛋白合成视紫红质 E.视蛋白和视黄醛分离 42.下列关于近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眼球前后径过短 B.近点大于正视眼 C.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后 D.可用凹透镜纠正 E.眼的折光力过弱 43.乘电梯上升时可反射性引起四肢的 A.伸肌紧张抑制,下肢屈曲 B.伸肌紧张加强,下肢伸直 C.屈肌紧张抑制,下肢伸直 203
203 A. 由一个前后径为 20 mm 的单球面折光体构成 B. 节点在球形界面后 5 mm 处,后主焦点在折光体后极 C. 在折光效果上与未经调节的正常眼相同,但较简单 D. 正好能使 6 m 以内物体发出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E. 利用它可方便算出不同远近物体在视网膜上像的大小 38. 临床上较为多见的色盲是 A. 红色盲 B. 绿色盲 C. 红色盲和绿色盲 D. 黄色盲和蓝色盲 E. 黄色盲 39. 下列有关色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全色盲较多,呈单色视觉 B. 部分色盲相对少见,为缺乏对某种颜色的辨别能力 C. 部分色盲中最多见的是蓝色盲 D. 部分色盲中最少见的是红色盲和绿色盲 E. 色盲绝大多数由遗传因素引起 40. 下列关于远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近点比正视眼近 B. 看远物时不需要调节 C. 眼球前后径过短 D. 可用柱面镜矫正 E. 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太强 41. 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中需要光照的是 A. 全反型视黄醛转变成全反型视黄醇 B. 全反型视黄醛转变成 11-顺视黄醛 C. 全反型视黄醇转变成 11-顺视黄醇 D. 视黄醛与视蛋白合成视紫红质 E. 视蛋白和视黄醛分离 42. 下列关于近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眼球前后径过短 B. 近点大于正视眼 C. 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后 D. 可用凹透镜纠正 E. 眼的折光力过弱 43. 乘电梯上升时可反射性引起四肢的 A. 伸肌紧张抑制,下肢屈曲 B. 伸肌紧张加强,下肢伸直 C. 屈肌紧张抑制,下肢伸直
D.伸肌和屈肌紧张都加强,下肢无姿势改变 E.伸肌和屈肌紧张都抑制,下肢无姿势改变 44.人眼近点的远近主要决定于 A.空气-角膜界面 B.晶状体弹性 C.角膜曲度 D.瞳孔直径 E.眼球前后径 45.使平行光线聚集于视网膜前方的眼称为 A.远视眼 B.散光眼 C.近视眼 D.正视眼 E.老花眼 46.视觉通路中的第一级感觉神经元是 A.神经节细胞 B.水平细胞 C.无长突细胞 D.双极细胞 E.视锥与视杆细胞 47.正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范围为 A.2020000Hz B.200-20000Hz C.1000-20000Hz D.200020000Hz E.10000~20000Hz 48.听阈是指 A,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鼓膜疼痛的最小强度 B.所有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鼓膜疼痛的平均强度 C.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 D.所有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平均强度 E.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平均强度 49.下列有关基底膜振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卵圆窗膜内移时,前庭膜上移,圆窗膜内移 B.卵圆窗膜内移时,基底膜下移,圆窗膜外移 C.卵圆窗膜内移时,基底膜上移,圆窗膜内移 D.卵圆窗膜外移时,前庭膜下移,圆窗膜外移 E.卵圆窗膜外移时,基底膜下移,圆窗膜内移 50.最大可听阈是指 A.能引起听觉的某一声频的最大强度 B.能引起听觉的任何频率的最大强度 C.能引起听觉的某一声频的最小强度 D.能引起鼓膜破裂的某一声频的最小强度 204
204 D. 伸肌和屈肌紧张都加强,下肢无姿势改变 E. 伸肌和屈肌紧张都抑制,下肢无姿势改变 44. 人眼近点的远近主要决定于 A. 空气-角膜界面 B. 晶状体弹性 C. 角膜曲度 D. 瞳孔直径 E. 眼球前后径 45. 使平行光线聚集于视网膜前方的眼称为 A. 远视眼 B. 散光眼 C. 近视眼 D. 正视眼 E. 老花眼 46. 视觉通路中的第一级感觉神经元是 A. 神经节细胞 B. 水平细胞 C. 无长突细胞 D. 双极细胞 E. 视锥与视杆细胞 47. 正常人耳能感受的振动频率范围为 A. 20~20000 Hz B. 200~20000 Hz C. 1000~20000 Hz D. 2000~20000 Hz E . 10000~20000 Hz 48. 听阈是指 A. 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鼓膜疼痛的最小强度 B. 所有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鼓膜疼痛的平均强度 C. 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最小强度 D. 所有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平均强度 E. 某一频率的声波刚能引起听觉的平均强度 49. 下列有关基底膜振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卵圆窗膜内移时,前庭膜上移,圆窗膜内移 B. 卵圆窗膜内移时,基底膜下移,圆窗膜外移 C. 卵圆窗膜内移时,基底膜上移,圆窗膜内移 D. 卵圆窗膜外移时,前庭膜下移,圆窗膜外移 E. 卵圆窗膜外移时,基底膜下移,圆窗膜内移 50. 最大可听阈是指 A. 能引起听觉的某一声频的最大强度 B. 能引起听觉的任何频率的最大强度 C. 能引起听觉的某一声频的最小强度 D. 能引起鼓膜破裂的某一声频的最小强度
E.能引起听觉同时还会引起鼓膜疼痛的声音强度 51.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附近结构记录到一种具有交流性质的电变化是 A.耳蜗内电位 B.内淋巴电位 C.听神经动作电位 D.微音器电位 E.毛细胞内电位 52.能引起耳蜗底部的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幅的是 A.高强度声波 B.低强度声波 C.高频声波 D.中频声波 E.低频声波 53.下列关于骨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指经过骨链的传导途径 B.敏感性与气传导基本相同 C.在正常声波传导中作用很小 D.中耳病变时常受损害 E.耳蜗病变时通常不受损 54.下列关于耳蜗内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正电位,约160mV B.内淋巴中蓄积大量Na C.是毛细胞上Na-K泵活动的结果 D.毛细胞顶端膜内外电位差特别大 E.对缺氧和哇巴因不敏感 55.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振动的 A.压强增大,振幅不变 B.压强增大,振幅减小 C.压强增大,振幅增大 D.压强减小,振幅减小 E.压强减小,振幅不变 56.耳蜗血管纹的主要作用是 A.营养基底膜 B.产生外淋巴 C.吸收内淋巴 D.缓冲蜗管内压力变化 E.产生和维持蜗管内正电位 57.耳蜗微音器电位 A.其频率、幅度与声波一致 B.易发生疲劳 C.易发生适应现象 D.有一定的阈值 E.是单一毛细胞感受器电位 58.晕船是由于下列哪一部位的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所引起? A.外、后半规管 B.上、外半规管 C.上、后半规管 D.椭圆囊 E.球囊 59.前庭器官中各类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 205
205 E. 能引起听觉同时还会引起鼓膜疼痛的声音强度 51. 当耳蜗受到声音刺激时,在耳蜗及附近结构记录到一种具有交流性质的电变化是 A. 耳蜗内电位 B. 内淋巴电位 C. 听神经动作电位 D. 微音器电位 E. 毛细胞内电位 52. 能引起耳蜗底部的基底膜产生最大振幅的是 A. 高强度声波 B. 低强度声波 C. 高频声波 D. 中频声波 E. 低频声波 53. 下列关于骨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指经过骨链的传导途径 B. 敏感性与气传导基本相同 C. 在正常声波传导中作用很小 D. 中耳病变时常受损害 E. 耳蜗病变时通常不受损 54. 下列关于耳蜗内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正电位,约 160 mV B. 内淋巴中蓄积大量 Na+ C. 是毛细胞上 Na+ -K+ 泵活动的结果 D. 毛细胞顶端膜内外电位差特别大 E. 对缺氧和哇巴因不敏感 55. 声波由鼓膜经听骨链到达卵圆窗膜时,振动的 A. 压强增大,振幅不变 B. 压强增大,振幅减小 C. 压强增大,振幅增大 D. 压强减小,振幅减小 E. 压强减小,振幅不变 56. 耳蜗血管纹的主要作用是 A. 营养基底膜 B. 产生外淋巴 C. 吸收内淋巴 D. 缓冲蜗管内压力变化 E. 产生和维持蜗管内正电位 57. 耳蜗微音器电位 A. 其频率、幅度与声波一致 B. 易发生疲劳 C. 易发生适应现象 D. 有一定的阈值 E. 是单一毛细胞感受器电位 58. 晕船是由于下列哪一部位的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所引起? A. 外、后半规管 B. 上、外半规管 C. 上、后半规管 D. 椭圆囊 E. 球囊 59. 前庭器官中各类毛细胞的适宜刺激是
A.对细胞任何部位的机械扩张 B.对细胞任何部位的机械压迫 C.传到细胞膜上的膜电位改变 D.加于纤毛根部的特殊化学物质 E.与纤毛生长面平行的机械力 60.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 A.角加速运动 B.角匀速运动 C.直线加速运动 D.直线匀速运动 E.不规则运动 61.下列哪个器官受刺激时可出现眼震颤? A.球囊 B.半规管 C.椭圆囊 D.耳蜗 E.视网膜 62.椭圆囊和球囊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A.角加速运动 B.角匀速运动 C.直线加速运动 D.直线匀速运动 E.不规则运动 63.下列关于眼震颜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由球囊囊斑受刺激引起 B.在旋转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 C.快动相先出现,慢动相后出现 D.慢动相方向始终与旋转方向相同 E.可用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 64.人舌表面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刺激的敏感程度通常是 A.舌中部对酸味敏感 B.软腭和舌根部对酸味敏感 C.舌两侧对咸味敏感 D.舌两侧的前部对苦味敏感 E.舌尖部对甜味敏感 65.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病人,由于血Na减少 A.喜食甜味 B.喜食酸味 C.喜食苦味 D.喜食咸味 E.喜食辣味 66.当受试者头部前倾30°并围绕身体纵轴向左旋转,旋转开始时,眼震额的 A.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右 B.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左 C.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左 D.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右 E.慢、快动相方向无一定规律 67.含广的物质常有 A.苦味 B.酸味 C.甜味 D.咸味 E.腐败味 68.触-压觉两点辨别阈最低的部位是 A.腕部 B.背部C.手指 D.足背 E.腹部 206
206 A .对细胞任何部位的机械扩张 B. 对细胞任何部位的机械压迫 C. 传到细胞膜上的膜电位改变 D. 加于纤毛根部的特殊化学物质 E. 与纤毛生长面平行的机械力 60. 半规管壶腹嵴的适宜刺激是 A. 角加速运动 B. 角匀速运动 C. 直线加速运动 D. 直线匀速运动 E .不规则运动 61. 下列哪个器官受刺激时可出现眼震颤? A. 球囊 B. 半规管 C. 椭圆囊 D. 耳蜗 E. 视网膜 62. 椭圆囊和球囊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A. 角加速运动 B. 角匀速运动 C. 直线加速运动 D. 直线匀速运动 E .不规则运动 63. 下列关于眼震颤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主要由球囊囊斑受刺激引起 B. 在旋转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 C. 快动相先出现,慢动相后出现 D. 慢动相方向始终与旋转方向相同 E. 可用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 64. 人舌表面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刺激的敏感程度通常是 A. 舌中部对酸味敏感 B. 软腭和舌根部对酸味敏感 C. 舌两侧对咸味敏感 D. 舌两侧的前部对苦味敏感 E. 舌尖部对甜味敏感 65. 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病人,由于血 Na+ 减少 A. 喜食甜味 B. 喜食酸味 C. 喜食苦味 D. 喜食咸味 E. 喜食辣味 66. 当受试者头部前倾 30°并围绕身体纵轴向左旋转,旋转开始时,眼震颤的 A. 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右 B. 慢动相向左,快动相向左 C. 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左 D. 慢动相向右,快动相向右 E. 慢、快动相方向无一定规律 67. 含 H+ 的物质常有 A. 苦味 B. 酸味 C. 甜味 D. 咸味 E. 腐败味 68. 触-压觉两点辨别阈最低的部位是 A. 腕部 B. 背部 C. 手指 D. 足背 E. 腹部
69.冷和热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分别为 A.I类和Ⅱ类 B.Ⅱ类和V类 C.Ⅲ类和V类 D.Ⅱ类和V类 E.I类和Ⅲ类 70.明适应的产生机制是 A.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迅速分解 B.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合成增强 C.视锥细胞中三种视色素合成增强 D.视锥细胞中三种视色素分解 E.视紫红质转变为三种不同的视锥色素 *71.下列有关三原色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锥细胞内含有三种不同的视色素 B.视网膜上存在相当于红、黄、蓝色光的三类吸收光谱 C.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的视色素 D.不能圆满解释色盲和色弱的发病机制 E.能圆满解释颜色的对比现象 72.老视的产生原因是 A,眼球变形使前后径变短 B.角膜各方向曲度变大 C.晶状体变混浊 D.晶状体弹性减退 E.玻璃体变形使折光力减弱 73.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范围为 A.20100Hz B.200900Hz C.1000-3000Hz D.400010000Hz E.10000-20000Hz 74.躯体旋转运动时产生的眼震颤属于 A.运动病 B.迷路紧张反射 C.意向性震颤 D.正常前庭反应 E.眼的调节 75.感音性耳聋的病变部位在 A.外耳道 B.咽鼓管 C鼓膜 D.听骨链 E.耳蜗 76.纠正散光通常用 A.棱镜 B.墨镜 C.凹透镜 D.柱面镜 E.凸透镜 77.下列关于咽鼓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连接鼓室和鼻咽部的通道 B.其鼻咽部开口常处于闭合状态 C.在吞咽或打哈欠时可开放 D.因炎症阻塞后可引起鼓膜内陷 207
207 69. 冷和热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分别为 A. Ⅰ类和Ⅱ类 B. Ⅱ类和Ⅳ类 C. Ⅲ类和Ⅳ类 D. Ⅱ类和Ⅳ类 E .Ⅰ类和Ⅲ类 70. 明适应的产生机制是 A. 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迅速分解 B. 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合成增强 C. 视锥细胞中三种视色素合成增强 D. 视锥细胞中三种视色素分解 E. 视紫红质转变为三种不同的视锥色素 *71. 下列有关三原色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每个锥细胞内含有三种不同的视色素 B. 视网膜上存在相当于红、黄、蓝色光的三类吸收光谱 C. 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含有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的视色素 D. 不能圆满解释色盲和色弱的发病机制 E. 能圆满解释颜色的对比现象 72. 老视的产生原因是 A. 眼球变形使前后径变短 B. 角膜各方向曲度变大 C. 晶状体变混浊 D. 晶状体弹性减退 E. 玻璃体变形使折光力减弱 73. 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范围为 A. 20~100 Hz B. 200~900 Hz C. 1000~3000 Hz D. 4000~10000 Hz E. 10000~20000 Hz 74. 躯体旋转运动时产生的眼震颤属于 A. 运动病 B. 迷路紧张反射 C. 意向性震颤 D. 正常前庭反应 E. 眼的调节 75. 感音性耳聋的病变部位在 A. 外耳道 B. 咽鼓管 C.鼓膜 D. 听骨链 E. 耳蜗 76. 纠正散光通常用 A . 棱镜 B. 墨镜 C. 凹透镜 D. 柱面镜 E. 凸透镜 77. 下列关于咽鼓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连接鼓室和鼻咽部的通道 B. 其鼻咽部开口常处于闭合状态 C. 在吞咽或打哈欠时可开放 D. 因炎症阻塞后可引起鼓膜内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