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高分子在纳米材料上的应用 o1、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o2、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o3、导电高分子纳米粒子的聚合方式 o4、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 o5、展望
导电高分子在纳米材料上的应用 1、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2、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3、导电高分子纳米粒子的聚合方式 4、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 5、展望
1、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1.1导电性能 导电性能是导电高分子材料最重要的性能,因提高导电高分子材 料的导电性能一直是科学家们追求的目标。利用纳米粒子与导电 高分子材料的复合可以显著改善导电高分子的导电性能,从而拓 宽了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 1.1导电高分子/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1.2导电高分子/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1.3导电高分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o1.1.4导电高分子/稀土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1.5导电高分子/金属盐纳米复合材料 o1.2导电、导磁性能 o有机导电导磁性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而在诸如电池、电显示、 分子电器件、非线性光学材料、传感器、电磁屏蔽材料和微波吸 收剂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材料科学界广泛关注
1、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1.1 导电性能 导电性能是导电高分子材料最重要的性能,因提高导电高分子材 料的导电性能一直是科学家们追求的目标。利用纳米粒子与导电 高分子材料的复合可以显著改善导电高分子的导电性能,从而拓 宽了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 1.1.1 导电高分子/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1.1.2 导电高分子/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 1.1.3 导电高分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 1.1.4 导电高分子/稀土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 1.1.5 导电高分子/金属盐纳米复合材料 1.2 导电、导磁性能 有机导电导磁性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而在诸如电池、电显示、 分子电器件、非线性光学材料、传感器、电磁屏蔽材料和微波吸 收剂等众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材料科学界广泛关注
13光学性能 Michio等研究了聚苯胺、聚吡咯膜涂上TⅰOCdS芊导体纳芣粒子后 的光催化性能。在500W氙灯和500W高压汞灯激发下对FeC13 氧化为FeC1的速率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聚苯胺膜的反应速率比聚 吡咯的要大一个数量级,这是因为聚苯胺在离子传输过程中电阻 率较小。反应机理为半导体粒子受光激发后,分别在导带和价带 生电子和空穴。它们与化合物反应产生还原性和氧化性物质 这使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成为处理有害物质的一种方法。 o1.4生物吸附性能 o郑国祥等用苯胺作还原剂还原氯金酸合成了金纳米结构。TEM实 验表明,苯胺还原氯金酸能生成苯胺齐聚物或其聚合物包裹的金 球形纳米粒子。X射线光电子能谱谐(×S)分析表明,金纳米粒子包 覆的聚合物层带正电荷。该纳米粒子能用于电极表面纳米结构组 装及氧化还原性的生物大分子的电化学研究,实现了超氧化物歧 化酶(SOD)在这种带正电荷的金纳米粒子表面的直接电子转移。 胶体纳米复合材料有着巨大的表面积,这使其作为生物吸附剂在 免疫诊断 大的应用价值
1.3 光学性能 Michio等研究了聚苯胺、聚吡咯膜涂上TiOCdS半导体纳米粒子后 的光催化性能。在500 W氙灯和500 W高压汞灯激发下对FeC13 氧化为FeC1 的速率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聚苯胺膜的反应速率比聚 吡咯的要大一个数量级,这是因为聚苯胺在离子传输过程中电阻 率较小。反应机理为半导体粒子受光激发后,分别在导带和价带 产生电子和空穴。它们与化合物反应产生还原性和氧化性物质, 这使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成为处理有害物质的一种方法。 1.4 生物吸附性能 郑国祥等用苯胺作还原剂还原氯金酸合成了金纳米结构。TEM实 验表明,苯胺还原氯金酸能生成苯胺齐聚物或其聚合物包裹的金 球形纳米粒子。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金纳米粒子包 覆的聚合物层带正电荷。该纳米粒子能用于电极表面纳米结构组 装及氧化还原性的生物大分子的电化学研究,实现了超氧化物歧 化酶(SOD)在这种带正电荷的金纳米粒子表面的直接电子转移。 胶体纳米复合材料有着巨大的表面积,这使其作为生物吸附剂在 免疫诊断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o1.5微波吸收性能 o吸波功能材料的研究是军事隐身技术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其 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雷达、红外等对目标的探测特征 王鹏等人以十 烷基苯磺酸(DBSA 为乳化和掺东刘,通过乳 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DBSA掺杂聚苯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采 用ⅹ射线衍射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四探针电导率仪和矢量 网络分析仪进行了初步表征。经测量和计算发现,PANI/MMT纳 米复合材料与石蜡质量比为1:1的2川厚试样在218GHz范 围内具有微波吸收性能,在13-14GHz范围内反射损耗小于 10dB,在13GHz处的最大反射损耗为-10.3dB o1.6防腐性能 o强敏等在聚合温度为25C,蒙脱士(MMT)质量含量为苯胺的 0.5%,过硫酸铵和苯胺的物质量比为1:1,掺杂剂磺基水杨 酸浓度为0.03mo/L的实验条件下,运用插层聚合的方法制备 出PANI 复合纳米材料。电化学阻抗谱(EIS)表明:在 NaC1质量含量为3.5%的腐蚀环境中,该复合纳米材料作为冷 轧钢的涂层,耐蚀效果并不理想;环氢树脂面途料配合使 耐蚀效果明显提晑;在1mo/LHC1的腐蚀环境中,沥青涂料是 柴好鹰程奖麦乳传漆种冻 为面涂料,45d后没有发现腐蚀现象
1.5 微波吸收性能 吸波功能材料的研究是军事隐身技术领域中的前沿课题之一,其 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雷达、红外等对目标的探测特征。 王鹏等人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作为乳化剂和掺杂剂,通过乳 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DBSA掺杂聚苯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采 用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四探针电导率仪和矢量 网络分析仪进行了初步表征。经测量和计算发现,PANI/MMT纳 米复合材料与石蜡质量比为1:1的2 nllTl厚试样在2~18 GHz范 围内具有微波吸收性能,在13—14 GHz范围内反射损耗小于一 10 dB,在13 GHz处的最大反射损耗为一10.3 dB。 1.6 防腐性能 强敏等在聚合温度为25℃ ,蒙脱土(MMT)质量含量为苯胺的 0.5% ,过硫酸铵和苯胺的物质量比为1:1,掺杂剂磺基水杨 酸浓度为0.03 mol/L的实验条件下,运用插层聚合的方法制备 出PANI/MMT复合纳米材料。电化学阻抗谱(EIS)表明:在 NaC1质量含量为3.5%的腐蚀环境中,该复合纳米材料作为冷 轧钢的涂层,耐蚀效果并不理想;与环氧树脂面涂料配合使用, 耐蚀效果明显提高;在1 mol/L HC1的腐蚀环境中,沥青涂料是 比环氧树脂更好的面涂料。浸泡试验表明:在上述两种腐蚀环境 中,以聚苯胺,蒙脱土复合材料作为冷轧钢的底涂料,沥青涂料 作为面涂料,45 d后没有发现腐蚀现象
2、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2.1共混法 共混法操作简单.但是纳米粒子易团聚,磁性粒子和导电聚合物在体系中难以分 散均匀,复合物结构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在共混前对 的表面进行处理,例如,添加分散剂降低纳米粒子的表面能,以改善纳米粒子的 分散状况;或添加偶联剂,可以使纳米粒子和基体之间有强相互作用,这一相互 可以是共价键结合 以是吸附在粒子上的偶联剂使基体聚合物的链段形成 环状,将纳米粒子捕捉在其中,也可以是聚合物的链段和表面改性剂的交联网络 互相贯穿。 o22原位生成法 o原位生成法是将单体(或聚合物)与金属离子预先混合制成前驱体,金属离子均匀稳 定地分散在单体(或聚合物)中,然后,浸在对应 体或溶液中,使金属离 氧化或还原形成纳米粒子一聚合物复合材料。这种方法中,磁性粒子不是预先制 备的,而是在反应中直接生成的,因而磁性粒子在聚合物中分散较均匀,不容易 生团聚,而且聚合网络物可以有效阻正纳米粒子的生长。但是这种方法制备条 件比较苛刻,容易引入杂质,降低了产物的纯度,因此这种方法的使用研究较 2.3原位聚合法 o原位聚合法就是将纳米颗粒与单体混合均匀,在适当的条件下引发单体聚合,聚 合万式有悬浮聚合、分散聚合和乳液聚合(包括无皂乳液聚合、种子乳液聚合)等
2、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2.1 共混法 共混法操作简单.但是纳米粒子易团聚,磁性粒子和导电聚合物在体系中难以分 散均匀,复合物结构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在共混前对纳米粒子 的表面进行处理,例如,添加分散剂降低纳米粒子的表面能,以改善纳米粒子的 分散状况;或添加偶联剂,可以使纳米粒子和基体之间有强相互作用,这一相互 作用可以是共价键结合,可以是吸附在粒子上的偶联剂使基体聚合物的链段形成 环状,将纳米粒子捕捉在其中,也可以是聚合物的链段和表面改性剂的交联网络 互相贯穿。 2.2 原位生成法 原位生成法是将单体(或聚合物)与金属离子预先混合制成前驱体,金属离子均匀稳 定地分散在单体(或聚合物)中,然后,浸在对应组分的气体或溶液中,使金属离子 氧化或还原形成纳米粒子一聚合物复合材料。这种方法中,磁性粒子不是预先制 备的,而是在反应中直接生成的,因而磁性粒子在聚合物中分散较均匀,不容易 产生团聚,而且聚合网络物可以有效阻止纳米粒子的生长。但是这种方法制备条 件比较苛刻,容易引入杂质,降低了产物的纯度,因此这种方法的使用研究较少。 2.3 原位聚合法 原位聚合法就是将纳米颗粒与单体混合均匀,在适当的条件下引发单体聚合,聚 合方式有悬浮聚合、分散聚合和乳液聚合(包括无皂乳液聚合、种子乳液聚合)等
Q24化学电镀法 化学电镀法是在电极表面进行电化学氧化聚合反应制备聚合物薄膜的 法。反应通常在有、2或者3个隔槽的三电极(工作、参比和辅助电极)电 化学反应池中进行,将单体、金属离子、溶液和电解质分散后,在外加 制邾功能录冷物复薄,简单卖角,因此受到人们的浚昊絰 2.5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So1.Ge1)一般分为两步,首先将烷氧金属或金属盐等前 驱物有控制地水解使其 溶胶,然后经加热或将溶剂除去使溶胶转化 为网状结构的凝胶:对凝胶进行高温处理,除去溶剂等小分子,即可得 到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2.6自组装技术 o近年来,纳米复合物自组装技术已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亮点,它主要包 括模板自组 逐层自组装法等。模板自组装法就是以具有导向性的 胶联单体作为模板,由于具有疏水端和亲水端的两亲分子在界面上的定 向性,定向排列成为有序而均匀的复合材料的方法。自组装法的优点在 于设备简单、复合程度均匀、结构可控制,这种方法是材料科学研究的 前沿方法之
2.4 化学电镀法 化学电镀法是在电极表面进行电化学氧化聚合反应制备聚合物薄膜的方 法 。反应通常在有l、2或者3个隔槽的三电极(工作、参比和辅助电极)电 化学反应池中进行,将单体、金属离子、溶液和电解质分散后,在外加 电压作用下,聚合反应在电极表面发生并逐步推进。这种方法可以直接 制备各种功能型聚合物复合薄膜,简单实用,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2.5 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So1.Ge1)一般分为两步,首先将烷氧金属或金属盐等前 驱物有控制地水解使其生成溶胶,然后经加热或将溶剂除去使溶胶转化 为网状结构的凝胶,对凝胶进行高温处理,除去溶剂等小分子,即可得 到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2.6 自组装技术 近年来,纳米复合物自组装技术已成为材料科学研究的亮点,它主要包 括模板自组装法、逐层自组装法等。模板自组装法就是以具有导向性的 胶联单体作为模板,由于具有疏水端和亲水端的两亲分子在界面上的定 向性,定向排列成为有序而均匀的复合材料的方法。自组装法的优点在 于设备简单、复合程度均匀、结构可控制,这种方法是材料科学研究的 前沿方法之一
3、导电高分子纳米粒子的聚合方式 3.1徼乳液聚合法 o近年来,以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微乳液、溶致液晶等为介质,制备 超微粒子材料已被人们所关注。,以微乳液为介质进行聚合反应亦 相对分量高、反应快、产物粒径小分布窄直结构规整性好, 被誉为制备纳米粒子的“万能方法 31.1正相(O/W型)微乳液法 o3.12反相(W/O型)微乳液法 o3.13超声辐照微乳液聚合 3.2分散聚合法 o分散聚合体系由单体、分散介质、稳定剂和引发剂等成分组成, 般以水或资液为分散个质;带有亲基团的相敌分子质 Ⅳ∨-乙烯基 吡咯烷酮[321、乙基(羟乙基)纤维素引。由于单体与水互溶,而 聚合产物不溶于水,但受空间分散稳定剂保护而不沉淀、不絮凝: 从而获得纳米胶体粒子
3、导电高分子纳米粒子的聚合方式 3.1 微乳液聚合法 近年来, 以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微乳液、溶致液晶等为介质, 制备 超微粒子材料已被人们所关注。以微乳液为介质进行聚合反应亦 已引起重视。与常规乳液聚合法相比,微乳液聚合法所得聚合物 相对分子量高、反应快、产物粒径小、分布窄且结构规整性好, 被誉为制备纳米粒子的“万能方法’’。 3.1.1 正相(O/W型)微乳液法 3.1.2 反相(W/O型)微乳液法 3.1.3 超声辐照微乳液聚合 3.2 分散聚合法 分散聚合体系由单体、分散介质、稳定剂和引发剂等成分组成, 一般以水或乙醇溶液为分散介质,带有亲水基团的相对分子质量 大的聚合物为分散稳定剂,如:聚乙烯醇[29-311、聚Ⅳ-乙烯基 吡咯烷酮[321、乙基(羟乙基)纤维素 引。由于单体与水互溶,而 聚合产物不溶于水,但受空间分散稳定剂保护而不沉淀、不絮凝, 从而获得纳米胶体粒子
o3.3无皂乳液聚合 o无皂乳液聚合指反应过程中完全不加乳化剂或仅加入微量(浓度小于CMC值) 化剂的乳液聚合过程,此时乳化剂所起的作用与传统乳液聚合完全不 乳液的稳定性主要是通过亲水性单体共聚、引发剂碎片电荷及加入离子型单 体共聚来实现的。 b34电化学方法 o电化学聚合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制备高聚物材料的方法,包括循环伏 安法、恒电位法和恒电流法等。这种方法以电极电位作为聚合反应的引发和 又应驱动 并直接生成导电高分子纳米粒子。显 籴粒子。在确模蚀 particle track-etch)合物多氧花铝 膜(AAO)等】的一面镀上一层金属作为阴极,在一定的电压下,让苯胺单体 在模板内进行电化学聚合可以得到结构规整的聚苯胺 3.5其他方法 o壳乳液聚合应用于导电聚苯胺的合成是由浙江大学的南军义等首次提出的 他们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一甲基丙烯酸(MAA)一芮烯酸酯(BA)为掺杂 剂和乳化剂,以形成球形的三元聚合物乳液液滴为核,诱发苯胺聚合,聚苯 胺以壳的形式聚集在核的外围,形成了核一壳形貌的掺杂态聚苯胺,其粒径 在100nIn左右,导电性和稳定性良好,在室温下放置近一年也不发生沉降 析出现象。由于共聚物酸的反离子诱导对聚苯胺致溶,使得到的聚苯胺在环 己酮、四氢呋喃等普通有杋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性。化学法制备是目前制备 方法中最经济也是最方便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控制其合成工艺条件获得纳 米颗粒,但其缺点是所用试剂容易残留在样品中影响颗粒的性能,颗粒呈松 软粉末状,且溶解性能差,此外还有大量的酸性废水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3.3 无皂乳液聚合 无皂乳液聚合指反应过程中完全不加乳化剂或仅加入微量(浓度小于CMC值) 乳化剂的乳液聚合过程,此时乳化剂所起的作用与传统乳液聚合完全不同。 乳液的稳定性主要是通过亲水性单体共聚、引发剂碎片电荷及加入离子型单 体共聚来实现的 。 3.4 电化学方法 电化学聚合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制备高聚物材料的方法,包括循环伏 安法、恒电位法和恒电流法等。这种方法以电极电位作为聚合反应的引发和 反应驱动力,在电极表面进行聚合反应并直接生成导电高分子纳米粒子。显 然,电化学法所获得的纳米粒子的数量受电极面积所限,难以获得大量的纳 米粒子。在硬模板[径迹蚀~lJ(particle track—etch)聚合物膜和多孔氧化铝 膜(AAO)等】的一面镀上一层金属作为阴极,在一定的电压下,让苯胺单体 在模板内进行电化学聚合可以得到结构规整的聚苯胺。 3.5 其他方法 核壳乳液聚合应用于导电聚苯胺的合成是由浙江大学的南军义等首次提出的。 他们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一甲基丙烯酸(MAA)一丙烯酸丁酯(BA)为掺杂 剂和乳化剂,以形成球形的三元聚合物乳液液滴为核,诱发苯胺聚合,聚苯 胺以壳的形式聚集在核的外围,形成了核一壳形貌的掺杂态聚苯胺,其粒径 在100 nIn左右,导电性和稳定性良好,在室温下放置近一年也不发生沉降 析出现象。由于共聚物酸的反离子诱导对聚苯胺致溶,使得到的聚苯胺在环 己酮、四氢呋喃等普通有机溶剂中有较好的溶解性。化学法制备是目前制备 方法中最经济也是最方便的一种方法,可以通过控制其合成工艺条件获得纳 米颗粒,但其缺点是所用试剂容易残留在样品中影响颗粒的性能,颗粒呈松 软粉末状,且溶解性能差,此外还有大量的酸性废水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4、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 4.1具有稳定胶体形式的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导电高分子通常是不溶不熔的,官极大地限制了导电高分子的结构表征和在技术上的广泛应用。 因此在2◎世纪8o年代后期解决导电高分子的可溶性和加工性,成为导电高分子的 重要研 究内容。目前,科研工作者可以通过结构修饰(衍生物、接枝、共 复合等方法获得可溶性或水分散性导电高分子。在改善导电高分子的加工性方面,美国 essex大学的 Armes研究小组独辟蹊径,首先以无机纳米微粒SO作为分散剂制备出呈胶体 伏态分散的聚苯胺/纳米二氧化硅( PAn -sio)的夏合材料,以此改善导电高分子的加主性。 4.2表面带功能基团的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o Armes等利用胶体SiO粒子作为分散剂合成得到可以呈胶体分散的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这种复合粒子的表面富含sO粒子。 Perruchot j等则先用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TS)处理 且复合粒子中聚吡咯含量随ATS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从而提高了材料电性能和其他性能。米 SOz粒子,随后进行吡咯的聚合,得到了粒子外表为聚吐咯的PyS0。纳米复合材料 o4.2.1表面带有氨基的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微粒 04.22表面带有羧基的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微粒 o43具有纳米形态的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其它合成方法 o除了以上所介绍的各种体系中提及的具稳定胶体形式的合成方法外,尚有其它的合成途径简介 o一些无机化合物本身 经过某些改性或活化后 以使相应的单体聚合 Matijevice∞未使用氧化剂而利用这些无机胶体粒子如ceO、经HC1处理的口一Fe。O,合 成和表征了聚吡咯与它们的胶体纳米复合材料。而未经处理的a—FeO。和纯SiO胶体粒子不 能氧化单体进行聚合。与采取氧化剂的反应类似,这种自氧化得到的胶体纳米复合粒子的等电 点(IEP)差不多等于相应的无机粒子的,表明胶体纳米复合粒子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成核无机 粒子的性质
4、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最新进展 4.1 具有稳定胶体形式的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导电高分子通常是不溶不熔的,它极大地限制了导电高分子的结构表征和在技术上的广泛应用。 因此在2O世纪8O年代后期解决导电高分子的可溶性和加工性,成为导电高分子的一个重要研 究内容。目前,科研工作者可以通过结构修饰(衍生物、接枝、共聚)、掺杂诱导、乳液聚合和 化学复合等方法获得可溶性或水分散性导电高分子。在改善导电高分子的加工性方面,美国 Sussex大学的Armes研究小组独辟蹊径,首先以无机纳米微粒SiO 作为分散剂制备出呈胶体 状态分散的聚苯胺/纳米二氧化硅(PAn—SiO )的复合材料,以此改善导电高分子的加工性。 4.2 表面带功能基团的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Armes等利用胶体SiO 粒子作为分散剂合成得到可以呈胶体分散的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这种复合粒子的表面富含SiO 粒子。Perruchot j等则先用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TS)处理 SiOz粒子,随后进行吡咯的聚合,得到了粒子外表为聚吡咯的PPy—SiO。纳米复合材料,并 且复合粒子中聚吡咯含量随ATS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从而提高了材料电性能和其他性能。 4.2.1 表面带有氨基的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微粒 4.2.2 表面带有羧基的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微粒 4.3 具有纳米形态的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其它合成方法 除了以上所介绍的各种体系中提及的具稳定胶体形式的合成方法外,尚有其它的合成途径简介 如下。 一些无机化合物本身,或者它们经过某些改性或活化后,可以使相应的单体聚合。 Matijevic∞ 未使用氧化剂而利用这些无机胶体粒子如CeO 、经HC1处理的口一Fe。O,合 成和表征了聚吡咯与它们的胶体纳米复合材料。而未经处理的a—Fe O。和纯SiO 胶体粒子不 能氧化单体进行聚合。与采取氧化剂的反应类似,这种自氧化得到的胶体纳米复合粒子的等电 点(IEP)差不多等于相应的无机粒子的,表明胶体纳米复合粒子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成核无机 粒子的性质
4.4兼具电、磁特性的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磁体的性质与其大小有关。纳米磁体因其小尺寸效应,而表现出与块体磁体 不同的现象, 顺磁性、磁致量隧道现象 磁致冷、磁流体、细胞分离、医学诊断、可控药物 不同领域有很 应用潜能。导电高分子如聚苯胺、聚吡咯的磁性质在最近几年引起人们 多的兴趣,如方梅香等人发现掺杂聚苯胲有很高的自旋密度,因此将磁性 纳米微粒与导电高分子的复合在纳米复合材料领域特别引人关注,这类材 料同时具有特殊磁性和电性能,可望在电磁相互作用、电致变色、传感和驱 动技术、非线性光学体系、纳米马达中的分子工程等方面很大的应用 45具有其它功能的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o利用纳米微粒合成导电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胶体形式,改善导电聚合物的 性是导电聚合物纳复合材料研究的一个方面。利用具有光、电、磁 催化活性的无机金属纳米微粒与导电高分子的复合,改善导电高分子不同的 物理性能更是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内容 4.5.1提高导电性能 452介电性质 4.53传感性质 o4.5.4催化性能
4.4 兼具电、磁特性的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磁体的性质与其大小有关。纳米磁体因其小尺寸效应,而表现出与块体磁体 不同的现象,如超顺磁性、磁致量子隧道现象等,因此在信息存储、彩色成 像、磁致冷、磁流体、细胞分离、医学诊断、可控药物传输等不同领域有很 高的应用潜能。导电高分子如聚苯胺、聚吡咯的磁性质在最近几年引起人们 很多的兴趣。如万梅香等人发现掺杂聚苯胺有很高的自旋密度。因此将磁性 纳米微粒与导电高分子的复合在纳米复合材料领域特别引人关注 ,这类材 料同时具有特殊磁性和电性能,可望在电磁相互作用、电致变色、传感和驱 动技术、非线性光学体系、纳米马达中的分子工程等方面很大的应用。 4.5 具有其它功能的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 利用纳米微粒合成导电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胶体形式,改善导电聚合物的 加工性是导电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的一个方面。利用具有光、电、磁、 催化活性的无机金属纳米微粒与导电高分子的复合,改善导电高分子不同的 物理性能更是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内容。 4.5.1 提高导电性能 4.5.2 介电性质 4.5.3 传感性质 4.5.4 催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