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要素价格理论 第十二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二节生产要素的供给与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十三章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 第一节工瓷 第二节利息 第三节地租 第四节利润 第五篇要素价格理论 第十二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第一节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 要素需求的特点 派生需求,或引至需求 联合需求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厂商对单一可变要素的需求 1、边际产品价值 WMP=P·ML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L)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 2、边际要素成本 MFC=△TC/△LL—一要素数量增加一单位要素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3、最佳要素投入量 决定的原则是WMP=MFC也就是要素的边际收益=要素的边际成本
第五篇 要素价格理论 第十二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与要素价格的决定 第十三章 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 第一节 工资 第二节 利息 第三节 地租 第四节 利润 第五篇 要素价格理论 第十二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第一节第一节 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要素需求的特点 派生需求,或引至需求 联合需求 二、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厂商对单一可变要素的需求 1、边际产品价值 VMPL=P·MPL 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L)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 2、边际要素成本 MFC=△TC/△L L——要素数量 增加一单位要素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 3、最佳要素投入量 决定的原则是 VMP=MFC 也就是要素的边际收益=要素的边际成本
4、完全竞争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 (表12-1)(图12-2) 假定一个企业的可变要素投入数量与其边际产量、边际产品价值之间的关系 如表12-1所示。由于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所以产品价格是一个常数,为 7.5元。表中仅列举边际产量发生递减阶段的情况。与最佳产出量取决于上升 阶段上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类似,要素最佳投入量发生在要素边际产量下降 阶段上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边际成本之处,所以无须考虑要素边际产量递增阶 段。表12-1中第四栏表示的是要素增加一个单位以后厂商所得的额外收益 (WMP)。 若可变要素的价格为每单位37.5元,则边际要素成本也为37.5元,企业 将根据wMP=MFC的原则增加第19个单位要素,即把对要素的投人量调整到19 个单位;如若可变要素的价格为每单位30元,从最大利润出发的企业就会再增 加一个单位的投入,因为第20个单位要素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为30元。如果这时 厂商仍停留在19个单位的投入量上,那么要素边际产品价值大于边际要素成本 的差额7.5元就可赚而没赚到。为了得到一切可以得到的利润,企业必然增加这 个单位的要素。如若要素的价格为22.5元,按照上述分析,企业便应将要素 投入量增加到21个。总之,企业对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或对可变要素的需求量总 是按照MP=MFC的原则决定的。如果生产要素价格变动,企业就必然调整要素投 入量,使调整后的边际产品价值(VMP)等于变动后的要素价格。当单位要素 系列可能的价格与表12-1中第四栏的数列相一致,那么企业相应的要素需求量 就是表12-1中第一栏中的各个数字。即当要素价格为37.5元时,要素需求量 为19个;当要素价格为30元时,要素需求量为20个;……。上述要素需求量与
4、完全竞争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 (表 12-1)(图 12-2) 假定一个企业的可变要素投入数量与其边际产量、边际产品价值之间的关系 如表 12-1 所示。由于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所以产品价格是一个常数,为 7.5 元。表中仅列举边际产量发生递减阶段的情况。与最佳产出量取决于上升 阶段上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类似,要素最佳投入量发生在要素边际产量下降 阶段上边际产品价值等于要素边际成本之处,所以无须考虑要素边际产量递增阶 段。表 12-1 中第四栏表示的是要素增加一个单位以后厂商所得的额外收益 (VMP)。 若可变要素的价格为每单位 37.5 元,则边际要素成本也为 37.5 元,企业 将根据 VMP=MFC 的原则增加第 19 个单位要素,即把对要素的投人量调整到 19 个单位;如若可变要素的价格为每单位 30 元,从最大利润出发的企业就会再增 加一个单位的投入,因为第 20 个单位要素所带来的额外收益为 30 元。如果这时 厂商仍停留在 19 个单位的投入量上,那么要素边际产品价值大于边际要素成本 的差额 7.5 元就可赚而没赚到。为了得到一切可以得到的利润,企业必然增加这 一个单位的要素。如若要素的价格为 22.5 元,按照上述分析,企业便应将要素 投入量增加到 21 个。总之,企业对可变要素的投入量或对可变要素的需求量总 是按照 VMP=MFC 的原则决定的。如果生产要素价格变动,企业就必然调整要素投 入量,使调整后的边际产品价值(VMP)等于变动后的要素价格。当单位要素一 系列可能的价格与表 12-1 中第四栏的数列相一致,那么企业相应的要素需求量 就是表 12-1 中第一栏中的各个数字。即当要素价格为 37.5 元时,要素需求量 为 19 个;当要素价格为 30 元时,要素需求量为 20 个;……。上述要素需求量与
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正反映了企业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PA代表A要素价格。 厂商的wP曲线(下降部分)表示了厂商始终遵循WMP=MFC的原则确定要素数 量,要素的投入量(即需求量)取决于与要素价格相等的WMP。厂商需要的要素 数量总要等于与要素价格一致的VMP所对应的投入量 5、完全竞争行业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 (图12-3) 完全竞争行业中个别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可以由可变要素的边 际产品价值曲线来表示。但是,从个别厂商对某种要素的需求曲线不能直接导出 该行业对该种要素的需求曲线。因为对于消费品来说,当收入等因素不变时,每 个消费者的需求量唯一地取决于该消费品的价格,也就是,与每一价格相对应, 每个消费者都有一个确定的需求量。所以通过对给定价格的需求量加总的办法可 以直接推出各个价格下的市场需求量,即得出市场需求曲线。但是在生产要素的 需求方面,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取决于该要素量相应VMP之值,而WMP=P·M, 即要素的需求量受到边际产量和产品价格大小的影响。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个 别厂商的产量的变动并不会影响产品市场价格,但该行业所有厂商合起来的供给 量的变动则会影响产品价格。各个厂商WMP曲线越往下的部分,意味着各个厂商 的产量越大,行业的供应量也越大,市场价格必然受此供给量增加的影响而降低。 价格的变动必然影响决定要素需求的WMP曲线。 WMP可能的变化及其对要素需求量的影响可以图12-3说明 图12-3(a)描绘了一家厂商对唯一的可变生产要素A的需求曲线。开始厂 商处于d1曲线上,该曲线上r点表示当A要素价格为P1时,该厂商对它的需求 量为L1。把该行业所有各厂商与P1价格相对应的A要素需求量加总,即得图12-3
要素价格之间的关系,正反映了企业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PA代表 A 要素价格。 厂商的 VMP 曲线(下降部分)表示了厂商始终遵循 VMP=MFC 的原则确定要素数 量,要素的投入量(即需求量)取决于与要素价格相等的 VMP。厂商需要的要素 数量总要等于与要素价格一致的 VMP 所对应的投入量。 5、完全竞争行业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 (图 12-3) 完全竞争行业中个别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可以由可变要素的边 际产品价值曲线来表示。但是,从个别厂商对某种要素的需求曲线不能直接导出 该行业对该种要素的需求曲线。因为对于消费品来说,当收入等因素不变时,每 个消费者的需求量唯一地取决于该消费品的价格,也就是,与每一价格相对应, 每个消费者都有一个确定的需求量。所以通过对给定价格的需求量加总的办法可 以直接推出各个价格下的市场需求量,即得出市场需求曲线。但是在生产要素的 需求方面,厂商对要素的需求量取决于该要素量相应 VMP 之值,而 VMP=P·MP, 即要素的需求量受到边际产量和产品价格大小的影响。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个 别厂商的产量的变动并不会影响产品市场价格,但该行业所有厂商合起来的供给 量的变动则会影响产品价格。各个厂商 VMP 曲线越往下的部分,意味着各个厂商 的产量越大,行业的供应量也越大,市场价格必然受此供给量增加的影响而降低。 价格的变动必然影响决定要素需求的 VMP 曲线。 VMP 可能的变化及其对要素需求量的影响可以图 12-3 说明。 图 12-3(a)描绘了一家厂商对唯一的可变生产要素 A 的需求曲线。开始厂 商处于 d1曲线上,该曲线上 r 点表示当 A 要素价格为 P1 时,该厂商对它的需求 量为 L1。把该行业所有各厂商与 P1价格相对应的 A 要素需求量加总,即得图 12-3
(b)D曲线上的R点,它表示P=P1时,整个A要素市场对该要素的需求量为L1 当P从P1下降到P2时,厂商将根据VMP曲线所指示的方向扩大对要素A的 需求量。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带来产量的增加。但因所有厂商都增加了产品供应 市场产品供应量增加,这在一般情况下必然引起产品价格下降,于是由P和MP 之积决定的VMP,曲线必然向左偏转。因为P下降,原来按照一定投入量应有的 VMP值也相应下降,这样,就有一条新的WMP曲线在图12-3中表示为d曲线, 该线上t点表示,当PA=P2时,要素需求量为L2。连接r、t两点形成的曲线便 是考虑到因供给增加而产品价格下降后厂商实际的MP曲线或要素需求曲线。把 各个厂商的rt线在水平方向上相加,便可得整个要素市场的需求曲线D 三、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的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 边际收益产品(简称MRP)可以表示为边际收益与要素的边际产量之乘积, 即MRP=MR·MP。边际收益是最后增加的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或销售所带来的总 收益的增量;要素的边际产量是最后增加的一单位要素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作 为二者之积的边际收益产品实际上就是最后增加的一单位要素所带来的总收益 的增量。所以厂商投入的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又可定义为总收益的 变化要素的投入数量 如同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可以由劳动的边 际产品价值(VMP)曲线来表示一样,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的厂商对一种可变要 素的需求曲线可以由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MRP)曲线来表示 第三节生产要素的供给与要素价格的决定 生产要素的供给 (一)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要素的供给曲线
(b)D 曲线上的 R 点,它表示 PA=P1时,整个 A 要素市场对该要素的需求量为 L1。 当 PA从 P1下降到 P2时,厂商将根据 VMP 曲线所指示的方向扩大对要素 A 的 需求量。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带来产量的增加。但因所有厂商都增加了产品供应, 市场产品供应量增加,这在一般情况下必然引起产品价格下降,于是由 P 和 MP 之积决定的 VMP,曲线必然向左偏转。因为 P 下降,原来按照一定投入量应有的 VMP 值也相应下降,这样,就有一条新的 VMP 曲线在图 12-3 中表示为 d2曲线, 该线上 t 点表示,当 PA=P2时,要素需求量为 L2。连接 r、t 两点形成的曲线便 是考虑到因供给增加而产品价格下降后厂商实际的 VMP 曲线或要素需求曲线。把 各个厂商的 rt 线在水平方向上相加,便可得整个要素市场的需求曲线 D。 三、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的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 边际收益产品(简称 MRP)可以表示为边际收益与要素的边际产量之乘积, 即 MRP=MR·MP。边际收益是最后增加的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或销售所带来的总 收益的增量;要素的边际产量是最后增加的一单位要素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作 为二者之积的边际收益产品实际上就是最后增加的一单位要素所带来的总收益 的增量。所以厂商投入的一种可变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 MRP 又可定义为总收益的 变化要素的投入数量。 如同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厂商对一种可变要素的需求曲线可以由劳动的边 际产品价值(VMP)曲线来表示一样,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的厂商对一种可变要 素的需求曲线可以由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MRP)曲线来表示。 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供给与要素价格的决定 一、生产要素的供给 (一)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要素的供给曲线
所谓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作为产品生产者且作为要素需求 者的要素买主数量很多,要素的提供者人数也很多。在此情况下,个别要素需求 者所面临的要素供给是有无限弹性的。也就是企业可以在不影响要素价格的情况 下购买它所愿意购买的任何数量,在图形上该供给表现为一条水平的直线。原因 是要素需求者(厂商)很多,每个厂商所愿购买的数量在整个市场要素供给量(或 需求量)中只占很小份额,所以任何一个厂商在他有限需求范围(相对于整个市 场而言)内无论怎样调整他的需求量,都不至于引起整个市场需求量易于觉察的 变化,从而不至于引起由市场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要素价格的变动。 与个别厂商面临有无限弹性的供给曲线相反,整个市场的供给曲线总是不具 有无限弹性。在很多情况下,整个市场的供给量只有在要素价格上升时才能增加 在有些情况下,市场供给是完全没有弹性的,不论价格上升多少,供给量总是固 定不变 完全竞争要素供给中这种个别厂商面临的供给与市场供给之间的关系与完 全竞争产品市场中个别厂商需求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是类似的。完全竞争产品 市场中个别厂商认为它能够按照既定价格卖掉它所愿出售的任何数量,而整个市 场要增加销售量却不得不降低售价。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个别厂商可以按照既定 的工资雇佣到它所需要的熟练工人,但是所有厂商都增加雇佣工人数量时,工资 将随着雇佣工人数量的增加而上升。所以要素的市场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 曲线 (二)非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供给曲线和边际要素成本 非完全竞争的含义包括除完全竞争市场以外的三种类型市场。即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三种类型。与对产品市场类型所作的区分一样,生产要素市
所谓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作为产品生产者且作为要素需求 者的要素买主数量很多,要素的提供者人数也很多。在此情况下,个别要素需求 者所面临的要素供给是有无限弹性的。也就是企业可以在不影响要素价格的情况 下购买它所愿意购买的任何数量,在图形上该供给表现为一条水平的直线。原因 是要素需求者(厂商)很多,每个厂商所愿购买的数量在整个市场要素供给量(或 需求量)中只占很小份额,所以任何一个厂商在他有限需求范围(相对于整个市 场而言)内无论怎样调整他的需求量,都不至于引起整个市场需求量易于觉察的 变化,从而不至于引起由市场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要素价格的变动。 与个别厂商面临有无限弹性的供给曲线相反,整个市场的供给曲线总是不具 有无限弹性。在很多情况下,整个市场的供给量只有在要素价格上升时才能增加。 在有些情况下,市场供给是完全没有弹性的,不论价格上升多少,供给量总是固 定不变。 完全竞争要素供给中这种个别厂商面临的供给与市场供给之间的关系与完 全竞争产品市场中个别厂商需求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是类似的。完全竞争产品 市场中个别厂商认为它能够按照既定价格卖掉它所愿出售的任何数量,而整个市 场要增加销售量却不得不降低售价。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个别厂商可以按照既定 的工资雇佣到它所需要的熟练工人,但是所有厂商都增加雇佣工人数量时,工资 将随着雇佣工人数量的增加而上升。所以要素的市场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 曲线。 (二)非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供给曲线和边际要素成本 非完全竞争的含义包括除完全竞争市场以外的三种类型市场。即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三种类型。与对产品市场类型所作的区分一样,生产要素市
场的不同类型也可分为四种,而非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也是对应的后三种。 现在将以独家买主所面临的供给曲线作为典型代表来研究非完全竞争要素 市场的供给 所谓买主垄断是市场上只有为数很少的买者的情况。如果市场中仅存在单一 的一个买者,那么这个买者就称为独家买者 独家买主所面临的生产要素供给曲线就是市场供给曲线。因为一个垄断买主 代表了整个市场的买方。前面讲到市场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延伸的曲线, 垄断买主所面临的供给曲线也就是这种向右上方延伸的曲线。这条曲线表示,垄 断买主若要增加要素的使用量,它就必须增加对单位要素的支付(价格);垄断 买主着减少要素的使用、它就可以减少对要素的支付 (表12-3) 表12-3说明的是一个小镇上一家企业所面临的劳动的供给情况。 这是一个垄断的买主,表中第一栏和第二栏为劳动要素的供给表。它表示, 当劳动价格(即每人日工资)为30元时劳动的供给为10个人:当日工资为32 元时,愿意受雇的人为11人。等等。表中第三栏表示了企业雇佣第一栏所示劳 动数量所需付出的总成本。例如当雇佣10个工人时每日企业需为此付出300元 的成本;雇佣11个人时,这个成本额则为352元。第三栏是第一栏与第二栏的 乘积。 第四栏中列出了边际要素成本,它是企业增加一个单位要素(在此是增加 个单位劳动)所引起的成本的额外增加。当要素的增加如表12-3那样一个单位 一个单位地增加时,要素为某个数量时的边际要素成本可以直接用从购买该种要 素有关两个相邻总成本之差表示。例如。如表12-3所示,企业对劳动的使用量
场的不同类型也可分为四种,而非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也是对应的后三种。 现在将以独家买主所面临的供给曲线作为典型代表来研究非完全竞争要素 市场的供给。 所谓买主垄断是市场上只有为数很少的买者的情况。如果市场中仅存在单一 的一个买者,那么这个买者就称为独家买者。 独家买主所面临的生产要素供给曲线就是市场供给曲线。因为一个垄断买主 代表了整个市场的买方。前面讲到市场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延伸的曲线, 垄断买主所面临的供给曲线也就是这种向右上方延伸的曲线。这条曲线表示,垄 断买主若要增加要素的使用量,它就必须增加对单位要素的支付(价格);垄断 买主着减少要素的使用、它就可以减少对要素的支付。 (表 12-3) 表 12-3 说明的是一个小镇上一家企业所面临的劳动的供给情况。 这是一个垄断的买主,表中第一栏和第二栏为劳动要素的供给表。它表示, 当劳动价格(即每人日工资)为 30 元时劳动的供给为 10 个人:当日工资为 32 元时,愿意受雇的人为 11 人。等等。表中第三栏表示了企业雇佣第一栏所示劳 动数量所需付出的总成本。例如当雇佣 10 个工人时每日企业需为此付出 300 元 的成本;雇佣 11 个人时,这个成本额则为 352 元。第三栏是第一栏与第二栏的 乘积。 第四栏中列出了边际要素成本,它是企业增加一个单位要素(在此是增加一 个单位劳动)所引起的成本的额外增加。当要素的增加如表 12-3 那样一个单位 一个单位地增加时,要素为某个数量时的边际要素成本可以直接用从购买该种要 素有关两个相邻总成本之差表示。例如。如表 12-3 所示,企业对劳动的使用量
从10个人增加到11个人时,相应的工资支出总额(购买劳动的总成本)由300 元上升到352元,二者之差52元即为边际要素成本。当增加雇佣工人数时,边 际要素成本随之增加。这是因为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企业必须以 更高的价格才能获得更多的劳动供给。要素购买量增加时。每一个单位要素都必 须以更高的价格支付。而不只是对新增加的那个单位要素支付更高的价格。所以 为购买要素支付的总成本就有显著增加,从而边际要素成本就比要素价格增加得 更快 (图12-7) 图12-7是根据表12-3绘制的劳动要素的要素供给曲线和边际要素成本曲 线。在此要素供给和边际要素成本之间的关系得到更为直观的反映 单位要素价格(在此为每个工人的日工资〕为平均要素成本(AFC),所以反 映要素价格与要素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要素供给曲线也就是平均要素成本曲线。 原来光盘中边际要素成本的数学推导请帮助加上。在第十章第二节一、中 要素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 (一)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厂商均衡 (图12-8 如果说某种要素的全部需求者都是生产一种完全竞争产品的所有厂商,那么 这个完全竞争产品的所有生产者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WMP曲线)的叠加(经过 考虑价格变动而进行修正过的)就是该要素的全部市场需求(这里为了分析方便, 仅考虑单一可变要素的情况,分析得出的结果仍具有普遍意义)。 由完全竞争产品所有生产者为买主的要素市场上,供给曲线亦是一条向右上 方倾斜的曲线
从 10 个人增加到 11 个人时,相应的工资支出总额(购买劳动的总成本)由 300 元上升到 352 元,二者之差 52 元即为边际要素成本。当增加雇佣工人数时,边 际要素成本随之增加。这是因为劳动的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企业必须以 更高的价格才能获得更多的劳动供给。要素购买量增加时。每一个单位要素都必 须以更高的价格支付。而不只是对新增加的那个单位要素支付更高的价格。所以 为购买要素支付的总成本就有显著增加,从而边际要素成本就比要素价格增加得 更快。 (图 12-7) 图 12-7 是根据表 12-3 绘制的劳动要素的要素供给曲线和边际要素成本曲 线。在此要素供给和边际要素成本之间的关系得到更为直观的反映。 单位要素价格(在此为每个工人的日工资〕为平均要素成本(AFC),所以反 映要素价格与要素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要素供给曲线也就是平均要素成本曲线。 原来光盘中边际要素成本的数学推导请帮助加上。在第十章第二节 一、中 二、要素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 (一)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厂商均衡 (图 12-8) 如果说某种要素的全部需求者都是生产一种完全竞争产品的所有厂商,那么 这个完全竞争产品的所有生产者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 曲线)的叠加(经过 考虑价格变动而进行修正过的)就是该要素的全部市场需求(这里为了分析方便, 仅考虑单一可变要素的情况,分析得出的结果仍具有普遍意义)。 由完全竞争产品所有生产者为买主的要素市场上,供给曲线亦是一条向右上 方倾斜的曲线
图12-8(a)说明了一个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要素价格及均衡使用量的决定, 即要素的供给与要素的需求相等时的价格就是要素的均衡价格,与此相应的数量 就是要素市场的均衡使用量。 根据图12-8(a)所示,要素市场均衡时,其数量为5000个单位,其价格为4 元,若完全竞争产品生产者数量为100家,每家的要素需求曲线都相同,并且不 考虑对因产品价格变动所应作的修正,那么,某一完全竞争产品生产者作为要素 需求者对该要素的需求曲线为如图12-8(b)所示的WMP,它所面临的要素供给曲 线是一条水平直线,且代表边际要素成本MFC。厂商要素供给曲线的高度与要素 市场均衡价格一致,反映了个别厂商作为完全竞争要素的买者,像完全竞争产品 生产者接受市场既定的产品价格一样地接受要素市场既定的要素价格,并且在他 有限的使用量范围内可以看作他可以按此价格买得到任何他想要的数量。WMP与 MFC的交点反映出在此交点对应的要素数量上,厂商因使用为数如此的要素所得 到的收益的额外增加与所付出的成本额外增加正好相等。前面在介绍要素最佳投 入量时已经说过,这个条件正是厂商能够获得最大利润的条件,所以说交点所对 应的要素数量50个单位就是厂商的均衡投入量(均衡使用量)。 (二)非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厂商均衡 (图12-9) 非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个别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不像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那样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前面介绍了垄断买主的概念,它是指 个别买主在要素市场的总销售量中占有很大比重,因而个别买主的购买数量对要 素市场需求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从而购买行为影响着要素价格。如要素市场中 发生了独家买主的情况,那就是该买主垄断了该要素市场的所有需求。市场需求
图 12-8(a)说明了一个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要素价格及均衡使用量的决定, 即要素的供给与要素的需求相等时的价格就是要素的均衡价格,与此相应的数量 就是要素市场的均衡使用量。 根据图 12-8(a)所示,要素市场均衡时,其数量为 5000 个单位,其价格为 4 元,若完全竞争产品生产者数量为 100 家,每家的要素需求曲线都相同,并且不 考虑对因产品价格变动所应作的修正,那么,某一完全竞争产品生产者作为要素 需求者对该要素的需求曲线为如图 12-8(b)所示的 VMP,它所面临的要素供给曲 线是一条水平直线,且代表边际要素成本 MFC。厂商要素供给曲线的高度与要素 市场均衡价格一致,反映了个别厂商作为完全竞争要素的买者,像完全竞争产品 生产者接受市场既定的产品价格一样地接受要素市场既定的要素价格,并且在他 有限的使用量范围内可以看作他可以按此价格买得到任何他想要的数量。VMP 与 MFC 的交点反映出在此交点对应的要素数量上,厂商因使用为数如此的要素所得 到的收益的额外增加与所付出的成本额外增加正好相等。前面在介绍要素最佳投 入量时已经说过,这个条件正是厂商能够获得最大利润的条件,所以说交点所对 应的要素数量 50 个单位就是厂商的均衡投入量(均衡使用量)。 (二)非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的决定和厂商均衡 (图 12-9) 非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个别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不像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那样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前面介绍了垄断买主的概念,它是指 个别买主在要素市场的总销售量中占有很大比重,因而个别买主的购买数量对要 素市场需求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从而购买行为影响着要素价格。如要素市场中 发生了独家买主的情况,那就是该买主垄断了该要素市场的所有需求。市场需求
曲线就是该要素垄断买主的需求曲线,而该垄断买主所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也就 是要素市场供给曲线。 图12-9介绍了独家买主条件下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前面介 绍了非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选择要素最佳投入量的原则是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 际收益产品,即确定均衡投入量的条件是MC=MRP,图12-9中MFC与MRP相交 于A点,A点对应的要素使用量为Q。由于要素的供给曲线与边际要素成FA本 曲线是分离的,在A点不能知道要素数量为Q时卖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即要素 均衡价格。它必须在反映一组要素价格与要素数量相互关系的要素供给曲线上决 出,B点是要素数量为Q时供给曲线上的一点,它表示了按P价格购买Q数量 的要素定能成交。于是B点对应的价格P便成为要素的均衡价格。这样,非完 全竞争要素市场上要素价格的决定分两步完成。第一步由MRP曲线与MFC曲线的 交点确定要素的购买量,然后再找出要素供给曲线上与该购买量对应的点所指示 的要素价格。在买主是独家买主的情况下要素市场的均衡就是作为独家买主的厂 商的均衡)在买主是非独家买主、而是一般垄断买主的情况下(要素的需求者不 止一家但为数不大多),要素价格的决定过程亦有如图12-9所示的特征。 在图12-9中,S曲线与MP曲线相交于C点。该点对应的要素价格为P1,这 是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可见,在发生买主垄断的场合,生产要素的价 格低于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价格。西方经济学中称这种现象为买主垄断剥削。 第十三章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 第一节工资 劳动供给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曲线就是该要素垄断买主的需求曲线,而该垄断买主所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也就 是要素市场供给曲线。 图 12-9 介绍了独家买主条件下生产要素均衡价格和使用量的决定。前面介 绍了非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选择要素最佳投入量的原则是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 际收益产品,即确定均衡投入量的条件是 MFC=MRP,图 12-9 中 MFC 与 MRP 相交 于 A 点,A 点对应的要素使用量为 QE。由于要素的供给曲线与边际要素成 FA 本 曲线是分离的,在 A 点不能知道要素数量为 QA时卖者愿意接受的价格,即要素 均衡价格。它必须在反映一组要素价格与要素数量相互关系的要素供给曲线上决 出,B 点是要素数量为 QE时供给曲线上的一点,它表示了按 PE价格购买 QE数量 的要素定能成交。于是 B 点对应的价格 PE便成为要素的均衡价格。这样,非完 全竞争要素市场上要素价格的决定分两步完成。第一步由 MRP 曲线与 MFC 曲线的 交点确定要素的购买量,然后再找出要素供给曲线上与该购买量对应的点所指示 的要素价格。在买主是独家买主的情况下要素市场的均衡就是作为独家买主的厂 商的均衡)在买主是非独家买主、而是一般垄断买主的情况下(要素的需求者不 止一家但为数不大多),要素价格的决定过程亦有如图 12-9 所示的特征。 在图 12-9 中,S 曲线与 MRP 曲线相交于 C 点。该点对应的要素价格为 P1,这 是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均衡价格。可见,在发生买主垄断的场合,生产要素的价 格低于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价格。西方经济学中称这种现象为买主垄断剥削。 第十三章 工资、地租、利息和利润 第一节 工资 一、劳动供给 个人劳动供给曲线
(图13-1) 如果一个人置身于一个工资刚好被提高而又能自由选择其劳动时数的环境 中,那么他的心情一定很矛盾:一方面,每小时的劳动比以前能够换取更高的报 酬,增加劳动时间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相比之下闲暇成本已经变得昂贵,所以 他想用增加劳动来代替闲暇。另一方面,工资已上升到较髙水平,他已变得较为 富有。由于他较为富有,他已经有能力购买较多的衣服,较好的食品和其他消费 品,唯独感觉缺少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即闲暇变碍更为稀缺。利用闲暇时间从 事娱乐、旅游所得到的满足感很可能超过再增加的收入提供的满足感。这时他又 倾向于不增加甚至减少他的工作时间。 劳动的替代效应就是闲暇成本由于劳动价格上升而上升所带来的影响,由于 劳动的价格即工资变得较高,放弃劳动而享受闲暇的成本也相应增加,所以劳动 者产生了增加工作减少闲暇的动机。劳动的收入效应则是当工资水平提高时,闲 暇相对于其他商品(因收入增加而增加)显得更为稀缺,所以劳动者又愿意少提 供些劳动多得些闲暇。 这两种效应同时存在,但是哪种效应更大则要看工资水平的高低。在工资水 平较低时,替代效应较强,工资的上升会诱使劳动者增加工作时数:在工资水平 较高时,收入效应较强,因为工资上升允许劳动者减少工作时间而不影响其生活 消费水平。由于在不同的工资水平上,两种效应交替地起着主导作用,个人的劳 动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如图13-1.在S曲线的C点以下部分表 示工资水平不够高的阶段,替代效应较强。人们随工资率的增长,愿意提供的劳 动量也增加,这段供给曲线斜率是正的:S曲线的C点以上部分表示收入效应较 强,这时工资率进一步提高,人们反而愿意减少工作时间,这段供给曲线的斜率
(图 13-1) 如果一个人置身于一个工资刚好被提高而又能自由选择其劳动时数的环境 中,那么他的心情一定很矛盾:一方面,每小时的劳动比以前能够换取更高的报 酬,增加劳动时间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相比之下闲暇成本已经变得昂贵,所以 他想用增加劳动来代替闲暇。另一方面,工资已上升到较高水平,他已变得较为 富有。由于他较为富有,他已经有能力购买较多的衣服,较好的食品和其他消费 品,唯独感觉缺少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即闲暇变碍更为稀缺。利用闲暇时间从 事娱乐、旅游所得到的满足感很可能超过再增加的收入提供的满足感。这时他又 倾向于不增加甚至减少他的工作时间。 劳动的替代效应就是闲暇成本由于劳动价格上升而上升所带来的影响,由于 劳动的价格即工资变得较高,放弃劳动而享受闲暇的成本也相应增加,所以劳动 者产生了增加工作减少闲暇的动机。劳动的收入效应则是当工资水平提高时,闲 暇相对于其他商品(因收入增加而增加)显得更为稀缺,所以劳动者又愿意少提 供些劳动多得些闲暇。 这两种效应同时存在,但是哪种效应更大则要看工资水平的高低。在工资水 平较低时,替代效应较强,工资的上升会诱使劳动者增加工作时数;在工资水平 较高时,收入效应较强,因为工资上升允许劳动者减少工作时间而不影响其生活 消费水平。由于在不同的工资水平上,两种效应交替地起着主导作用,个人的劳 动供给曲线成为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如图 13-1.在 S 曲线的 C 点以下部分表 示工资水平不够高的阶段,替代效应较强。人们随工资率的增长,愿意提供的劳 动量也增加,这段供给曲线斜率是正的:S 曲线的 C 点以上部分表示收入效应较 强,这时工资率进一步提高,人们反而愿意减少工作时间,这段供给曲线的斜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