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供给 第五章厂商与生产理论 第一节生产函数 第二节二种可变要素下的投入产出 第三节替代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第四节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第六章成本 第一节成本与利润 第二节二商追求最低成本的行为 第三节短期成本 第七章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品供给 第一节市场结构和完全竞争 第二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决策 第三节二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四节供给价格弹性 第三篇供给 第五章厂商与生产理论 第一节生产函数 厂商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以盈利为目标的生产单位,它可以是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大 公司。厂商的概念与企业不同,它的外延比企业大,可以包括企业。企业是有组织的生产单 位。在许多行业,生产以企业的形式进行,是因为企业比个体生产者有更多优越性。最基本 的优越性是节约交易费用。 以后各节均以利润最大化为假定目标
第三篇 供给 第五章 厂商与生产理论 第一节 生产函数 第二节 一种可变要素下的投入产出 第三节 替代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第四节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第六章 成本 第一节 成本与利润 第二节 厂商追求最低成本的行为 第三节 短期成本 第七章 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品供给 第一节 市场结构和完全竞争 第二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决策 第三节 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第四节 供给价格弹性 第三篇 供给 第五章 厂商与生产理论 第一节 生产函数 厂商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以盈利为目标的生产单位,它可以是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大 公司。厂商的概念与企业不同,它的外延比企业大,可以包括企业。企业是有组织的生产单 位。在许多行业,生产以企业的形式进行,是因为企业比个体生产者有更多优越性。最基本 的优越性是节约交易费用。 以后各节均以利润最大化为假定目标
生产的实质是把投入品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投入品就是生产要素,即为生产 出产品所必需的一切要素 生产函数—一在既定技术水平下,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与最大产量之间 的实物量关系。其一般形式为:Q=f(x,x2,…,xn),简明形式为:Q=f(L, K)。 短期生产函数为:Q=f(L,ko) 长期生产函数为:Q=f(L,k) 第二节一种可变要素下的投入产出 产量曲线 1、总产量(TP)一一劳动的总产量 TP =Q =f (L, ko)=f(L) (原来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一个图) TP曲线为S形,先递增地增加,后递减地增加,达到最高点后下降。 2、劳动的边际产量(MP1)一一劳动增加一个单位时,总产量的增加量 MP1=△TP/△L当劳动的增加量非常小时,MP1=dTP/dL 劳动的边际产量一一总产量对劳动量的一阶导数 MP曲线的变化趋势是倒U型的。在图形上,总产量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 值,就是各劳动投入量上边际产量的数值。 总产量曲线始于原点,使边际产量曲线也始于原点。当总产量曲线递增地上 升时,边际产量曲线随着劳动投人的增加而上升。当总产量的增加幅度在劳动投
生产的实质是把投入品转化为产品的过程。投入品就是生产要素,即为生产 出产品所必需的一切要素。 生产函数——在既定技术水平下,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与最大产量之间 的实物量关系。其一般形式为:Q =f(x1,x2,…,xn),简明形式为:Q =f (L, K)。 短期生产函数为:Q =f(L,k0) 长期生产函数为:Q = f(L,k) 第二节 一种可变要素下的投入产出 一、 产量曲线 1、总产量(TP)——劳动的总产量 TP =Q =f(L,k0)=f1(L) (原来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一个图) TP 曲线为 S 形,先递增地增加,后递减地增加,达到最高点后下降。 2、劳动的边际产量(MPL)——劳动增加一个单位时,总产量的增加量。 MPL = △TP/△L 当劳动的增加量非常小时,MPL =dTP/dL 劳动的边际产量——总产量对劳动量的一阶导数 MP 曲线的变化趋势是倒 U 型的。在图形上,总产量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 值,就是各劳动投入量上边际产量的数值。 总产量曲线始于原点,使边际产量曲线也始于原点。当总产量曲线递增地上 升时,边际产量曲线随着劳动投人的增加而上升。当总产量的增加幅度在劳动投
入为1.5时达最大,边际产量曲线上升至最高点。在这里,边际产量的一阶导数 为0,对应于TP曲线上的拐点。当总产量曲线递减地上升时,边际产量曲线随 着劳动投人的增加而下降。当总产量达最大时,边际产量为0(函数极大的必要 条件是其一阶导数为0)。当总产量下降时,边际产量为负。 MP的变化不是因为劳动力的差异导致的。 3、劳动的平均产量(AP)一一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 AP曲线也是倒U型的。就是说,随着劳动投人的增加,平均产量曲线也是 先上升,后下降 平均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 在图形上,平均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值(边际产量 等于总产量曲线上的点的切线的斜率),总产量曲线位置确定了,平均产量曲线 的位置同样也就确定了。 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也始于原点。在总产量递增地增加段,平均产量曲线显 然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上升。在总产量递减地增加段,虽然,新增单位劳动投 人所增加的总产量已率先下降,但只要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然会增加。换 言之,只要边际产量曲线高于平均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就会继续上升。在劳 动投入达某一水平时,新增单位劳动投人所增加的总产量恰等于平均产量,即边 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时,平均产量曲线不再上升了。这时平均产量曲 线达到最高点。以后,随着劳动投人的继续增加,边际产量继续下降,且低于平 均产量,促使平均产量不断减少,即平均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入为 1.5 时达最大,边际产量曲线上升至最高点。在这里,边际产量的一阶导数 为 0,对应于 TP 曲线上的拐点。当总产量曲线递减地上升时,边际产量曲线随 着劳动投人的增加而下降。当总产量达最大时,边际产量为 0(函数极大的必要 条件是其一阶导数为 0)。当总产量下降时,边际产量为负。 MP 的变化不是因为劳动力的差异导致的。 3、劳动的平均产量(APL)——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 AP 曲线也是倒 U 型的。就是说,随着劳动投人的增加,平均产量曲线也是 先上升,后下降。 平均产量与总产量的关系: 在图形上,平均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值(边际产量 等于总产量曲线上的点的切线的斜率),总产量曲线位置确定了,平均产量曲线 的位置同样也就确定了。 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也始于原点。在总产量递增地增加段,平均产量曲线显 然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而上升。在总产量递减地增加段,虽然,新增单位劳动投 人所增加的总产量已率先下降,但只要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然会增加。换 言之,只要边际产量曲线高于平均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就会继续上升。在劳 动投入达某一水平时,新增单位劳动投人所增加的总产量恰等于平均产量,即边 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时,平均产量曲线不再上升了。这时平均产量曲 线达到最高点。以后,随着劳动投人的继续增加,边际产量继续下降,且低于平 均产量,促使平均产量不断减少,即平均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当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上升;当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时, 平均产量下降。因此,边际产量曲线恰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平均产量极大的必要条件是: dAP 1 dTp 1 TP L dL L dTP TP MP_AP 要素报酬递减法则—一在技术不变,其他要素投入数量不变时,连续地把 种投入要素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所得产量的增量是递减的。要素报酬递减法则 也就是边际产量递减法则。 技术变化和其他要素数量变化可以影响边际产量曲线的形态,但是不会改变 要素报酬递减法则。 二、生产的三个阶段 划分的标准是产出弹性 dTp. tp 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E=dL"L=MB2AP 第一阶段:投入量为0-L2段。在第一阶段,EL>1,即MPL>APL 第二阶段:投入量为L2-L3段。在第二阶段,EL<1,即MPL<APL 第三阶段:投入量大于L3。在第三阶段,EL=MP′AP<0
当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上升;当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时, 平均产量下降。因此,边际产量曲线恰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平均产量极大的必要条件是: dL dAP = dT L TP d( ) = TP dL L dTP L − 2 1 1 =0 L TP dL dTP − =0 MPL = APL 要素报酬递减法则——在技术不变,其他要素投入数量不变时,连续地把一 种投入要素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所得产量的增量是递减的。要素报酬递减法则 也就是边际产量递减法则。 技术变化和其他要素数量变化可以影响边际产量曲线的形态,但是不会改变 要素报酬递减法则。 二、 生产的三个阶段 划分的标准是产出弹性 劳动投入的产出弹性 EL = L TP dL dTP / = MPL APL / 第一阶段:投入量为 0—L 2 段。在第一阶段,E L >1,即 MP L >AP L 。 第二阶段:投入量为 L 2 —L 3 段。在第二阶段,E L <1,即 MP L <AP L 。 第三阶段:投入量大于 L 3 。在第三阶段,E L =MP / L AP L <0
第一阶段产出弹性大于1;第二阶段小于1;第三阶段小于0 第二阶段是可取的。在这一阶段,先是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最后, 总产量达最大,资本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因为TP最大时,APk也最大 第三节替代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可替代的生产函数 等产量曲线 只考察两种要素的情况。等产量曲线一一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使 产量不变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各种组合的轨迹。 (图5-2 边际技术替代率 一为使产量保持不变,增加一单位劳动可以减少的资本投入量。 MRTSLK=-△K/△L当劳动投入量变化极小时, MRTSLK=-dK/dL 边际替代率其实就是等产量曲线上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OK d dO MRTS KL dK= aL MP 资本对劳动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资本的边际产量与劳动的边际产量之比。 第四节生产规模与产量的关系 规模报酬递增
第一阶段产出弹性大于 1;第二阶段小于 1;第三阶段小于 0。 第二阶段是可取的。在这一阶段,先是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最后, 总产量达最大,资本的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因为 TPL最大时,APK也最大。 第三节 替代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 一、 可替代的生产函数 二、 等产量曲线 只考察两种要素的情况。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使 产量不变 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各种组合的轨迹。 (图 5-2,) 三、 边际技术替代率 ——为使产量保持不变,增加一单位劳动可以减少的资本投入量。 MRTSLK = - △K/△L 当劳动投入量变化极小时,MRTSLK= -dK/dL 边际替代率其实就是等产量曲线上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MRTS KL = dK dL − = L Q K Q = L K MP MP 资本对劳动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资本的边际产量与劳动的边际产量之比。 第四节生产规模与产量的关系 一、 规模报酬递增
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原因是 1、要素的不可分割性(机器设备、无形资产、交易费用等固定费用) 2、要素与产出之间的维量关系 3、分工协作 规模报酬不变 产出增加的比例等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规模报酬递减 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三种情况依次岀现在规模扩大的变化中。规模经济是基本的经济规律 各种行业有不同规模要求。 四、规模报酬的数学表示 YQ=f(AL,λK)各个要素扩大同一个比例时,产出也扩大一定比例。 若γ>λ,为规模报酬递增; 若γ<λ,为规模报酬递减: 若γ=λ,为规模报酬不变 第四节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柯布一道格拉斯型生产函数: Q=ALK, a+B=l a、β分别是劳动、资本的产出弹性 E1=2.=2.g OO
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增加的比例,原因是: 1、 要素的不可分割性(机器设备、无形资产、交易费用等固定费用) 2、 要素与产出之间的维量关系 3、 分工协作 二、 规模报酬不变 产出增加的比例等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三、 规模报酬递减 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三种情况依次出现在规模扩大的变化中。规模经济是基本的经济规律。 各种行业有不同规模要求。 四、 规模报酬的数学表示 γQ =f(λL,λK) 各个要素扩大同一个比例时,产出也扩大一定比例。 若γ>λ,为规模报酬递增; 若γ<λ,为规模报酬递减; 若γ=λ,为规模报酬不变。 第四节 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柯布一道格拉斯型生产函数: = , + =1 Q AL K α、β分别是劳动、资本的产出弹性 = = = Q L Q Q L L L Q EL
E K Bo K 第六章成本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各个产量水平上,成本分别是多少。或者说,随着 产量的变动成本将呈怎样规律性的变化 第一节成本与利润 机会成本 某项生产上的机会成本是指因为用于该项目而放弃的若用于其他用途上可 能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是决策时需使用的基本概念,它反映了经济活动的真实代价,是经 济学上最重要的概念之 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是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的成本 私人成本是由私人厂商,个别厂商承担的成本。两种成本都可以从机会成本 的角度来计算。 两种成本之间的数量差额是外在成本,没有被厂商承担 私人成本的不同部分 私人成本=会计成本+内隐成本会计成本=外露成本 =外露成本+内隐成本 内隐成本=业主投入自有资源的可能收入
= = = Q K Q Q K K K Q EK 第六章 成本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各个产量水平上,成本分别是多少。或者说,随着 产量的变动成本将呈怎样规律性的变化。 第一节 成本与利润 一、 机会成本 某项生产上的机会成本是指因为用于该项目而放弃的若用于其他用途上可 能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是决策时需使用的基本概念,它反映了经济活动的真实代价,是经 济学上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二、 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是从整个社会角度来看的成本 私人成本是由私人厂商,个别厂商承担的成本。两种成本都可以从机会成本 的角度来计算。 两种成本之间的数量差额是外在成本,没有被厂商承担。 三、 私人成本的不同部分 私人成本=会计成本+内隐成本 会计成本=外露成本 =外露成本+内隐成本 内隐成本=业主投入自有资源的可能收入
四 利润 会计利润=收益一会计成本 正常利润=业主自有资源机会成本=内隐成本 经济利润=收益-机会成本 =收益一会计成本-内隐成本 =会计利润-内隐成本 =会计利润-正常利润 第二节厂商追求最低成本的行为 、等成本线 (161页图6-1) C=P·L+Pk·KK—一纵向L一一横向 K=C/P-P/Pk·LC/P一纵截距P/Pk一一斜率,相对 价格 影响等成本线的因素:预算成本、要素价格 影响纵截距的因素:K的价格,预算成本 影响横截距的因素:L的价格,预算成本 影响斜率的因素:要素的价格 、生产者均衡 (图6-4) 在图中,等成本曲线C2和等产量曲线切于E。与E点对应的K、C就是 最低成本的要素投入组合。等产量曲线切线斜率是边际技术替代率ARSk,等
四、 利润 会计利润=收益—会计成本 正常利润=业主自有资源机会成本=内隐成本 经济利润=收益–机会成本 =收益–会计成本-内隐成本 =会计利润–内隐成本 =会计利润–正常利润 第二节 厂商追求最低成本的行为 一、 等成本线 (161 页图 6-1) C = PL·L + P k·K K——纵向 L——横向 K = C / PL – PL/ PK·L C / PL——纵截距 PL / PK ——斜率,相对 价格 影响等成本线的因素:预算成本、要素价格 影响纵截距的因素:K 的价格,预算成本 影响横截距的因素:L 的价格,预算成本 影响斜率的因素:要素的价格 二、 生产者均衡 (图 6-4) 在图中,等成本曲线 C2 和等产量曲线 Q0 切于 E。与E点对应的 * K 、 * L 就是 最低成本的要素投入组合。等产量曲线切线斜率是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 LK ,等
P 成本曲线的斜率是要素价格之比Pk。在切点E,边际技术替代率恰好等于要素 价格之比, MRTS K PL △LP 因此,可以说,当厂商把要素投入调整到使其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时,既 定产出的成本最低 生产者均衡的数学推导: 目标函数:C=P·L+PkK 约束函数:Q=f(L,K) 拉格朗日函数L。=C+-f(Lk P·L+P·K+2Q-f(L,K) P-=0 OL aL aAP f(L,K)=0 PL=A Pk=元 P PK OK
成本曲线的斜率是要素价格之比 K L P P 。在切点 E,边际技术替代率恰好等于要素 价格之比, 即: K L LK P P L K MRTS = = − 因此,可以说,当厂商把要素投入调整到使其边际替代率等于要素价格比时,既 定产出的成本最低。 生产者均衡的数学推导: 目标函数: C = PL L + PK K 约束函数: Q = f (L,K) 拉格朗日函数 L C Q f (L,K) a = + − P L P K Q f (L,K) = L + K + − 0 0 = = − = = − K Q P K L L Q P L L K a L a K Q L Q P P K Q P L Q P Q f L K L K L K L a = = = = − = ( , ) 0
MP MP 因为 aK 所以成本最小的必要条件可表达为 Pl MPL E PL PK Px MPK MPL MPx (P162) 如果要素价格改变,等成本线变为C2,均衡点相应改变为E2。请将原先第 四章第二节二中生产者均衡中第二个图放在这里。 第三节短期成本 在短期,一部分要素如机器厂房、借入资本等的投入量是固定的,不随着产 量的变动而变动,这部分要素称为固定要素。购买固定要素的费用就是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按一定比例分摊计入成本。在短期,另一部分要素如劳动,原材料。燃 料等的投入量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这部分要素称为变动要素。支付变动要素 的费用就是变动成本。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在短期,固定成本不变,变动成 本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这是短期成本最显著的特点 短期成本描述的是: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产量的变动,成本会有 怎样的变化。 短期总成本的定义 总成本(T)总变动成本(TvC) 总固定成本(TFC) TC= TVC +TFC TVC=C(o) TFC=CO 7C=C(Q)+C0
因为 K L MP K Q MP L Q = = 所以成本最小的必要条件可表达为: K K L L K L K L MP P MP P MP MP P P = ,或 = (P162) 如果要素价格改变,等成本线变为 C2,均衡点相应改变为 E2。请将原先第 四章第二节二中生产者均衡中第二个图放在这里。 第三节 短期成本 在短期,一部分要素如机器厂房、借入资本等的投入量是固定的,不随着产 量的变动而变动,这部分要素称为固定要素。购买固定要素的费用就是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按一定比例分摊计入成本。在短期,另一部分要素如劳动,原材料。燃 料等的投入量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这部分要素称为变动要素。支付变动要素 的费用就是变动成本。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在短期,固定成本不变,变动成 本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这是短期成本最显著的特点。 短期成本描述的是: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产量的变动,成本会有 怎样的变化。 一、 短期总成本的定义 总成本 (TC) 总变动成本 (TVC) 总固定成本 (TFC) 0 0 ( ) ( ) TC C Q C TFC C TVC C Q TC TVC TFC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