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保护无脊椎动物
1 一级保护 无脊椎动物
珊瑚纲红珊瑚 Corallium spp ●红珊瑚,属腔肠动物类。同其他珊瑚一样,终生水 螅型,红珊瑚由中胶层形成骨骼,骨质坚硬,颜色 艳美,状如繁枝之树,出产极其稀少。可作高级装 饰品
2 珊瑚纲 红珊瑚 Corallium spp ⚫ 红珊瑚,属腔肠动物类。同其他珊瑚一样,终生水 螅型,红珊瑚由中胶层形成骨骼,骨质坚硬,颜色 艳美,状如繁枝之树,出产极其稀少。可作高级装 饰品
名稱:紅珊瑚別名:桃色珊瑚類地位: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紅珊 瑚科分佈範圍:台灣沿海數量:不詳特殊技:無數單體可以共同 生活在一起,以群體方式附著在某一基底上,群體的骨骼質地堅密。 識認方法:大部分以群體方式附著在某一基底上,過著固定的生活,形狀如 同枝條勁發的小樹,身體為桃紅色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水流快、溫度髙、比較清靜的暖海地區的淺海地帶。 行:晝夜活動。以群體方式附著在某一基底上,過著固定的生活 食:雜食性。以微小的浮游生物等為食物 繁殖:有兩種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是珊瑚蟲通過卵巢和精囊產生精子和卵子 受精卵在消化腔中發育成具有纖毛的浮浪幼蟲,然後外出自由游泳,固著後 形成新的群體的第二個珊瑚蟲。珊瑚群體的増長則主要靠無性生殖,在群體 的外部像樹木出芽一樣長出芽孢,每個芽孢又變成新的珊瑚蟲,這樣不斷生 長,形成互相連結、共同生活的群體。 壽命:不詳 ●保護級別:國家I級保護動物 瀕危原因:1、環境污染,破壞其棲地。2、人類為觀賞用而過度捕撈
3 ⚫ 名稱:紅珊瑚 別名:桃色珊瑚 分類地位:腔腸動物門、珊瑚蟲綱、紅珊 瑚科 分佈範圍:台灣沿海 數量:不詳 特殊技:無數單體可以共同 生活在一起,以群體方式附著在某一基底上,群體的骨骼質地堅密。 ⚫ 識認方法:大部分以群體方式附著在某一基底上,過著固定的生活,形狀如 同枝條勁發的小樹,身體為桃紅色。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水流快、溫度高、比較清靜的暖海地區的淺海地帶。 行:晝夜活動。以群體方式附著在某一基底上,過著固定的生活。 食:雜食性。以微小的浮游生物等為食物。 繁殖:有兩種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是珊瑚蟲通過卵巢和精囊產生精子和卵子, 受精卵在消化腔中發育成具有纖毛的浮浪幼蟲,然後外出自由游泳,固著後 形成新的群體的第二個珊瑚蟲。珊瑚群體的增長則主要靠無性生殖,在群體 的外部像樹木出芽一樣長出芽孢,每個芽孢又變成新的珊瑚蟲,這樣不斷生 長,形成互相連結、共同生活的群體。 壽命:不詳 ⚫ 保護級別:國家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環境污染,破壞其棲地。2、人類為觀賞用而過度捕撈
库氏砗磲 Tridacna cookiana ●库氏砗磲,属软体动物类。壳大而厚,略呈三角形;壳面有高垄,垄上 有重迭的鳞片。壳内光泽平滑。砗硬壳是古称七宝 与金银、琉璃、 玛瑙、珊瑚、琥珀、珍珠齐名。其肉可共食用,是为稀品
4 库氏砗磲Tridacna cookiana ⚫ 库氏砗磲,属软体动物类。壳大而厚,略呈三角形;壳面有高垄,垄上 有重迭的鳞片。壳内光泽平滑。砗硬壳是古称七宝之一,与金银、琉璃、 玛瑙、珊瑚、琥珀、珍珠齐名。其肉可共食用,是为稀品
名稱:庫氏砷磲尟名:大砷磲分類地位:軟體動物門、瓣鰓綱、 砷磲科學名: Tridacna cookiana分佈範圍:南海數量:不詳, 但已較從前銳減。形態特徵、殼長100-180厘米(約幼兒到成人 的身高)體重150250千克(約2-4個成人的體重) 特殊技:兩扇貝殼的閉合力量大得驚人,據說可輕而易舉地將船錨的 鐵鏈折斷。 識認方法:貝殼很厚,略呈三角形,兩殼相同。殼面白色,十分粗糙 具有5條粗大的覆瓦狀放射肋,生長輪脈明顯,在貝殼表面形成彎曲 重疊的皺褶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熱帶海洋中珊瑚礁間的淺水環境裏。 行:以堅硬的足絲固著在珊瑚礁上。 食:雜食性。依靠海水把浮游生物帶進體內 繁殖:夏季繁殖 成長:幼體生長較快,但生長到一定大小時,就變得緩慢 壽命:數百年 保護級別:國家I級保護動物 瀕危原因:1、環境污染,棲地遭破壞 2、過度捕撈
5 ⚫ 名稱:庫氏硨磲 別名:大硨磲 分類地位:軟體動物門、瓣鰓綱、 硨磲科 學名:Tridacna cookiana 分佈範圍:南海 數量:不詳, 但已較從前銳減。 形態特徵:殼長100—180厘米(約幼兒到成人 的身高) 體重150—250千克(約2—4個成人的體重) 特殊技:兩扇貝殼的閉合力量大得驚人,據說可輕而易舉地將船錨的 鐵鏈折斷。 ⚫ 識認方法:貝殼很厚,略呈三角形,兩殼相同。殼面白色,十分粗糙, 具有5條粗大的覆瓦狀放射肋,生長輪脈明顯,在貝殼表面形成彎曲 重疊的皺褶。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熱帶海洋中珊瑚礁間的淺水環境裏。 行:以堅硬的足絲固著在珊瑚礁上。 食:雜食性。依靠海水把浮游生物帶進體內。 繁殖:夏季繁殖。 成長:幼體生長較快,但生長到一定大小時,就變得緩慢。 壽命:數百年 ⚫ 保護級別:國家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環境污染,棲地遭破壞。 2、過度捕撈
头足纲鹦鹉螺 Nautilus pompilius
6 头足纲 鹦鹉螺 Nautilus pompilius
7
●名稱:鸚鵡螺(Nau別名:無分類地位:軟體動物門、頭足綱、鸚 鵡螺科學名:№ nautilus pompilius分佈範圍:台灣、海南島、西沙群島和南 沙群島海域數量:僅發現過隨流飄蕩的空殼,尚未見到或採集到活體標本。 態特徴:殼長15—20厘米(約A4複印紙的寬);特殊技:利用漏斗收縮噴 射海水,以反作用力來推動身體的前進、攻擊獵物及逃避敵害。 識認方法:貝殼從背面向腹面蜷曲,略呈螺旋形,沒有螺頂,外表較光滑, 呈灰白或淡黃褐色,間雜有15-30條橙紅色、褐紅色或褐黃色的波狀横紋 態習性:住:棲息在海洋底層,從水深5米到400米都有,以400米左右水 深處數量最多 日落後活動,常用觸手沿著珊瑚質海底爬行,前後左右 移動自如,大多背部朝上,有時也能在水層中浮動或游泳。休息:伏在海底 的珊瑚礁及岩石上。食:肉食性。以小魚、甲殼類、海膽和其他小型軟體動 物等為食,攝食動作迅速敏捷。繁殖:雄雌異體,體外受精,直接發育。卵 受精後在短期內即產出,每次僅產幾枚至幾十枚。成長:直接發育 保護級別:國家I級保護動物 瀕危原因:1、環境污染,棲地遭到破壞。2、過度捕撈
8 ⚫ 名稱:鸚鵡螺(Nautilus) 別名:無 分類地位:軟體動物門、頭足綱、鸚 鵡螺科 學名:Nautilus pompilius 分佈範圍:台灣、海南島、西沙群島和南 沙群島海域 數量:僅發現過隨流飄蕩的空殼,尚未見到或採集到活體標本。 形態特徵:殼長15—20厘米(約A4複印紙的寬);特殊技:利用漏斗收縮噴 射海水,以反作用力來推動身體的前進、攻擊獵物及逃避敵害。 ⚫ 識認方法:貝殼從背面向腹面蜷曲,略呈螺旋形,沒有螺頂,外表較光滑, 呈灰白或淡黃褐色,間雜有15-30條橙紅色、褐紅色或褐黃色的波狀橫紋。 生態習性:住:棲息在海洋底層,從水深5米到400米都有,以400米左右水 深處數量最多。行:日落後活動,常用觸手沿著珊瑚質海底爬行,前後左右, 移動自如,大多背部朝上,有時也能在水層中浮動或游泳。休息:伏在海底 的珊瑚礁及岩石上。食:肉食性。以小魚、甲殼類、海膽和其他小型軟體動 物等為食,攝食動作迅速敏捷。繁殖:雄雌異體,體外受精,直接發育。卵 受精後在短期內即產出,每次僅產幾枚至幾十枚。成長:直接發育 ⚫ 保護級別:國家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環境污染,棲地遭到破壞。2、過度捕撈
昆虫纲中华蛩蠊 Gallloisuna shensi
9 昆虫纲 中华蛩蠊 Galloisuna sinensis
●名稱:中華蛩蠊分類地位:昆蟲綱、蛩蠊目、蛩蠊科學名: Galloisiana sinensis分佈範圍:吉林長白山 罕見形態特徴:體長0.8--1厘米 (約大豆的長);體重不詳特殊技:3對足相似,可爬行。 識認方法:身體細長,沒有翅膀。背面和頭部棕黃色,較暗。腹面、足和觸 角琥珀色,較淡。體表有細毛,腹部兩側和足著生稀疏深棕色刺狀毛。頭寬 大,中央有一個模糊的黑斑。較小的黑色複眼,絲狀觸角,有34節,尾鬚很 長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海拔2000米的高山,近湖沼、融雪或水流濕處。 行:夜晚活動。主要為爬行。 休息:隱匿於石頭下、朽木下、苔蘚上及洞穴啡 食:雜食性。以植物和小蟲為食 繁殖:卵生 成長:變態不明顯 保護級別:國家I級保護動物 ●瀕危原因:1、棲地遭到破壞; 2、分佈區過於狹小
10 ⚫ 名稱:中華蛩蠊 分類地位:昆蟲綱、蛩蠊目、蛩蠊科 學名:Galloisiana sinensis 分佈範圍:吉林長白山 數量:罕見 形態特徵:體長0.8—1厘米 (約大豆的長);體重不詳 特殊技:3對足相似,可爬行。 ⚫ 識認方法:身體細長,沒有翅膀。背面和頭部棕黃色,較暗。腹面、足和觸 角琥珀色,較淡。體表有細毛,腹部兩側和足著生稀疏深棕色刺狀毛。頭寬 大,中央有一個模糊的黑斑。較小的黑色複眼,絲狀觸角,有34節,尾鬚很 長。 生態習性:住:棲息於海拔2000米的高山,近湖沼、融雪或水流濕處。 行:夜晚活動。主要為爬行。 休息:隱匿於石頭下、朽木下、苔蘚上及洞穴中。 食:雜食性。以植物和小蟲為食。 繁殖:卵生 成長:變態不明顯 ⚫ 保護級別:國家I級保護動物 ⚫ 瀕危原因:1、棲地遭到破壞; ⚫ 2、分佈區過於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