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北京大学:《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Chapter 5.1(agriculture&WTO)加入WTO背景下的我国农业问题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3,文件大小:140.41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级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张元鹏编写20512 案例:加入WT0背景下的我国农业问题 1.使用范围:第五章“完全竞争市场” 要考核的知识点:形成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决策 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 政府对完全竞争市场的干预的效果 3.思考题 (1)我国的农产品市场是否适合用完全竞争市场来分析?为什么? (2)如何看待农产品市场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市场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如何? 请你预测假若完全市场化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3)国外其他各国对待农业生产有什么政策?加入WT0会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什么影 响?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有哪些? (4)今后国家如何在WT0背景下保护我国的农业顺利发展? 1.国内外粮食价格走势比较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国际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在最近18年里基本上是不 断下降的。近期值得重视的是,中国的主要粮食进口市场—美国和欧盟3年前就已经在乌 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谅解备忘录”,承诺削减政府对农产品的补贴:美国通过新的农业法, 规定在7年内逐步削减、直至最终停止农业补贴,该法已于1996年4月生效;直接的影响 是其粮食产量随补贴减少而增加,国际农产品市场上随美国的供给增加,又压国际粮食价格 下滑,并因此进一步拉大与中国国内粮食价格的差距。若从这个角度看美国人在“谁来养活 中国”背后所隐含的贸易战略,恐怕就不能简单化地从中国粮食生产潜力来顺着人家的话头 作反应了。 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下降趋势相反,我国除了1984年、1989年和近两年情况比较特 殊之外,近20年来大多数年份粮食价格是上升的;并且1979-1982年和1994-1996年曾经 两次行政性地大幅度提价。前者可以认为是对计划经济时期长期推行剪刀差、人为压低农产 品价格的临时性补偿;而后者则是在农业比较效益低的情况下,以价格隐含的补贴来稳定农 民的粮食生产 统计资料表明,国内粮食价格自1993年下半年以后,长期在“天花板价格”之上运行 (其中仅1994年上半年因外汇改革本币贬值而在3-4个月的短期内略低于国际价格),个 别时段的个别品种国内价格比美国高约1倍。以玉米为例,1999年3月份国内市场平均价 格1.44元每公斤;而美国芝加哥的期货市场平均价格折合人民币仅0.72元每公斤。即使考 虑运费,中美粮食差价仍然悬殊。因此,会造成我国连年丰收后己经涨库的粮食,如果不补 贴就难以出口;如果放开市场就更没有销路。 2.我国粮食进出口对国内农业生产的“反作用” 粮食进出口本应起到调节国内粮食供需和平抑价格的作用。但从最近18年的统计数据 分析,进出口客观上加剧了国内供需矛盾和价格波动(参见表3,图3:粮食进出口推移表/ 粮食产量与进出口对比图)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中级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 张元鹏 编写 2005-11-12 案例:加入 WTO 背景下的我国农业问题 1. 使用范围: 第五章“完全竞争市场” 2. 要考核的知识点: 形成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完全竞争市场的均衡决策 完全竞争市场的效率 政府对完全竞争市场的干预的效果 3.思考题: (1)我国的农产品市场是否适合用完全竞争市场来分析?为什么? (2)如何看待农产品市场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市场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如何? 请你预测假若完全市场化后,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3)国外其他各国对待农业生产有什么政策?加入 WTO 会对我国农业生产产生什么影 响?有利的方面和不利的方面有哪些? (4)今后国家如何在 WTO 背景下保护我国的农业顺利发展? 1.国内外粮食价格走势比较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国际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价格,在最近 18 年里基本上是不 断下降的。近期值得重视的是,中国的主要粮食进口市场——美国和欧盟 3 年前就已经在乌 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谅解备忘录”,承诺削减政府对农产品的补贴;美国通过新的农业法, 规定在 7 年内逐步削减、直至最终停止农业补贴,该法已于 1996 年 4 月生效;直接的影响 是其粮食产量随补贴减少而增加,国际农产品市场上随美国的供给增加,又压国际粮食价格 下滑,并因此进一步拉大与中国国内粮食价格的差距。若从这个角度看美国人在“谁来养活 中国”背后所隐含的贸易战略,恐怕就不能简单化地从中国粮食生产潜力来顺着人家的话头 作反应了。 与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下降趋势相反,我国除了 1984 年、1989 年和近两年情况比较特 殊之外,近 20 年来大多数年份粮食价格是上升的;并且 1979-1982 年和 1994-1996 年曾经 两次行政性地大幅度提价。前者可以认为是对计划经济时期长期推行剪刀差、人为压低农产 品价格的临时性补偿;而后者则是在农业比较效益低的情况下,以价格隐含的补贴来稳定农 民的粮食生产。 统计资料表明,国内粮食价格自 1993 年下半年以后,长期在“天花板价格”之上运行 (其中仅 1994 年上半年因外汇改革本币贬值而在 3-4 个月的短期内略低于国际价格),个 别时段的个别品种国内价格比美国高约 1 倍。以玉米为例,1999 年 3 月份国内市场平均价 格 1.44 元每公斤;而美国芝加哥的期货市场平均价格折合人民币仅 0.72 元每公斤。即使考 虑运费,中美粮食差价仍然悬殊。因此,会造成我国连年丰收后已经涨库的粮食,如果不补 贴就难以出口;如果放开市场就更没有销路。 2.我国粮食进出口对国内农业生产的“反作用” 粮食进出口本应起到调节国内粮食供需和平抑价格的作用。但从最近 18 年的统计数据 分析,进出口客观上加剧了国内供需矛盾和价格波动(参见表 3,图 3: 粮食进出口推移表/ 粮食产量与进出口对比图)。 - 1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级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张元鹏编写20512 1984年是中国农村改革之后第一次粮食供给周期,产量突破8000亿斤,就在国内粮食 涨库、农民卖难的当年,仍维持粮食净进口688万吨,约占当年粮食商品増加量1476万吨 的47% 1985-1986年连续两年国内粮食减产,又因为经济过热粮食需求旺盛加剧供给不足 但同期粮食却净出口年均250万吨,约占年均粮食商品减少量585万吨的43%。 989年年末开始萧条,市场全面疲软,出现了第二次粮食供给周期,连续3年农民因 卖粮难而导致收入下降:而同期粮食净进口年均约700万吨,约占年均粮食商品增加量1261 万吨的55% 1992年中国经济进入高涨期,农民工大批进城,粮食需求复旺;同期粮食连续3年净 出口年均约510万吨 3.影响我国粮食进出口的问题分析 分析进出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不能把总产量作为基数。数据表明,我国粮食总产量中 的70%基本是小农自给自足,商品量自1984年以来稳定在只占总量的30%-35%,而国家定购 的粮食占商品量的40%-60%左右,亦即仅占生产总量的约15%。这反映出一个不同于一般市 场经济国家的重要差别:在分析进出口时,所对应的基数只是产量的约30%-35%;而在讨论 国家定购价格时,所对应的基数只是产量的约15%。因此,如果将以上数据按中国粮食商品 率均值做加权处理,进出口对国内市场的副作用可能更为令人不快。 不过,既然讲市场化改革,中国粮食供求的稳定,就不应由进出口经营企业负责任,因 为企业当然要以追求利润为第一目标。本文以90年代的粮食进出口对国内价格波动的作用 为例予以说明: 1994年1月外汇改革,本币一步贬值约50%,短期内一度使“天花板(即国际市场价 格)”抬高:原来已经高于国际价格的中国粮食因本币贬值,进一步使追求利润的粮食企业 有了囤积居奇或出口获利的机会。当时国内市价大米低于国际价格38.5%,小麦和玉米分别 低20.4%和14.1%(参见表2,图2)。于是,中国1994年在粮食比上年减产1138万吨的情况 下,我国反而净出口约200万吨。由于国内供需矛盾突出,紧接着5个月之后国内价格就再 度顶破“天花板”,并且开始在“天花板”之上连续暴涨两年。最高为1995年中,大米和 小麦均高出50%;玉米价格甚至高出一倍以上。同期中国自1995年1月到1996年6月虽然 连续进口约3000万吨粮食(参见表3,图3),达到历史最高记录,但据报道,进口粮食的销 地价格还略高于国内价格,因此并未能有效平抑国内市场粮价。其间国际价格随之上涨,逐 步接近中国国内价格;而一但中国停止进口,国际价格随即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见,国际上 对中国粮食问题的讨论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应该结合农产品国际贸易谈判对中国农业在国际 竞争压力下的发展问题认真研讨 4.WT0与中国的“农业问题” WT0的原则,第一是消除贸易壁垒,第二是降低关税,第三是市场准入。 按照WT0的一般原则,国际农产品协议大部分在1995-2000年实施。主要包括三个内 容:增加进口市场准入;削减国内生产者支持;减少出口补贴。这些措施会对我国农业的发 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农产品贸易谈判,历来是关贸总协定谈判和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最困难的部分,1999 年4月签字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是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与美国应该达成的双边协议中 的组成部分。美国农业部长格利克曼在协议签字之后称赞这份农产品贸易协议是“美国农业 的一个重要突破”。因为中国同意美国西北部7个州的小麦可以直接从西雅图出口,从而降 低运输成本提高价格竞争优势。过去所谓“有争议的壁垒”,主要是中国为防止这些地区的 小麦黑穗病(TCK),而禁止直接从西海岸进口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中级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 张元鹏 编写 2005-11-12 1984 年是中国农村改革之后第一次粮食供给周期,产量突破 8000 亿斤,就在国内粮食 涨库、农民卖难的当年,仍维持粮食净进口 688 万吨,约占当年粮食商品增加量 1476 万吨 的 47%。 1985-1986 年连续两年国内粮食减产,又因为经济过热粮食需求旺盛加剧供给不足; 但同期粮食却净出口年均 250 万吨,约占年均粮食商品减少量 585 万吨的 43%。 1989 年年末开始萧条,市场全面疲软,出现了第二次粮食供给周期,连续 3 年农民因 卖粮难而导致收入下降;而同期粮食净进口年均约 700 万吨,约占年均粮食商品增加量 1261 万吨的 55%。 1992 年中国经济进入高涨期,农民工大批进城,粮食需求复旺;同期粮食连续 3 年净 出口年均约 510 万吨……。 3.影响我国粮食进出口的问题分析 分析进出口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不能把总产量作为基数。数据表明,我国粮食总产量中 的 70%基本是小农自给自足,商品量自 1984 年以来稳定在只占总量的 30%-35%,而国家定购 的粮食占商品量的 40%-60%左右,亦即仅占生产总量的约 15%。这反映出一个不同于一般市 场经济国家的重要差别:在分析进出口时,所对应的基数只是产量的约 30%-35%;而在讨论 国家定购价格时,所对应的基数只是产量的约 15%。因此,如果将以上数据按中国粮食商品 率均值做加权处理,进出口对国内市场的副作用可能更为令人不快。 不过,既然讲市场化改革,中国粮食供求的稳定,就不应由进出口经营企业负责任,因 为企业当然要以追求利润为第一目标。本文以 90 年代的粮食进出口对国内价格波动的作用 为例予以说明: 1994 年 1 月外汇改革, 本币一步贬值约 50%,短期内一度使“天花板(即国际市场价 格)”抬高;原来已经高于国际价格的中国粮食因本币贬值,进一步使追求利润的粮食企业 有了囤积居奇或出口获利的机会。当时国内市价大米低于国际价格 38.5%, 小麦和玉米分别 低 20.4%和 14.1%(参见表 2,图 2)。于是,中国 1994 年在粮食比上年减产 1138 万吨的情况 下,我国反而净出口约 200 万吨。由于国内供需矛盾突出,紧接着 5 个月之后国内价格就再 度顶破“天花板”,并且开始在“天花板”之上连续暴涨两年。最高为 1995 年中, 大米和 小麦均高出 50%;玉米价格甚至高出一倍以上。同期中国自 1995 年 1 月到 1996 年 6 月虽然 连续进口约 3000 万吨粮食(参见表 3,图 3),达到历史最高记录,但据报道,进口粮食的销 地价格还略高于国内价格,因此并未能有效平抑国内市场粮价。其间国际价格随之上涨,逐 步接近中国国内价格;而一但中国停止进口,国际价格随即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见,国际上 对中国粮食问题的讨论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应该结合农产品国际贸易谈判对中国农业在国际 竞争压力下的发展问题认真研讨。 4.WTO 与中国的“农业问题” WTO 的原则,第一是消除贸易壁垒,第二是降低关税,第三是市场准入。 按照 WTO 的一般原则,国际农产品协议大部分在 1995-2000 年实施。主要包括三个内 容:增加进口市场准入;削减国内生产者支持;减少出口补贴。这些措施会对我国农业的发 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农产品贸易谈判,历来是关贸总协定谈判和世界贸易组织谈判中最困难的部分,1999 年 4 月签字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是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与美国应该达成的双边协议中 的组成部分。美国农业部长格利克曼在协议签字之后称赞这份农产品贸易协议是“美国农业 的一个重要突破”。因为中国同意美国西北部 7 个州的小麦可以直接从西雅图出口,从而降 低运输成本提高价格竞争优势。过去所谓“有争议的壁垒”,主要是中国为防止这些地区的 小麦黑穗病(TCK),而禁止直接从西海岸进口。 - 2 -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级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张元鹏编写20512 除此之外,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上做出的让步主要体现在中美双边谈判的一揽子协议中。 由于国内至今没有正式公布的资料介绍我国在双边谈判中的出价,因此,我们只能将互联网 上美国单方面公布的资料做摘要 中国同意大幅度增加最低关税限额(TRQ1%-3%)的农产品进口数量,并且应美国的要 求减少国家贸易垄断进口所占的比例。到2006年,大豆从现在的170万吨增加到330万吨, 增加幅度为94%,其中私营部门应该达到90%;小麦从200万吨增加到930万吨,为现在的 4.65倍,私营部门最初应有10%;玉米配额从450万吨增加到720万吨,如果达到则为现在 进口量25万吨的28.8倍,私营部门应该达到40%:大米配额从260万吨增加到530万吨 如果达到则为现在25万吨进口量的21.2倍,私营部门应该达到50%。到2004年,棉花要从 现在的20万吨增加到89.4万吨,为现在的4.47倍,私营部门应该达到67‰。 此外,中国承诺取消出口补贴,特别是取消对美国不利的玉米、棉花和大米等农产品的 出口补贴。而且到2004年前,中国除了在总体上把农产品关税降低到17%以下,还应进 步对美国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降低到14.5%的平均关税。其中大豆仅3%;肉类和水果10-12%; 乳制品12-19%;红酒20%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中级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 张元鹏 编写 2005-11-12 除此之外,中国在农产品贸易上做出的让步主要体现在中美双边谈判的一揽子协议中。 由于国内至今没有正式公布的资料介绍我国在双边谈判中的出价,因此,我们只能将互联网 上美国单方面公布的资料做摘要: 中国同意大幅度增加最低关税限额(TRQ 1%-3%)的农产品进口数量,并且应美国的要 求减少国家贸易垄断进口所占的比例。到 2006 年,大豆从现在的 170 万吨增加到 330 万吨, 增加幅度为 94%,其中私营部门应该达到 90%;小麦从 200 万吨增加到 930 万吨,为现在的 4.65 倍,私营部门最初应有 10%;玉米配额从 450 万吨增加到 720 万吨,如果达到则为现在 进口量 25 万吨的 28.8 倍,私营部门应该达到 40%;大米配额从 260 万吨增加到 530 万吨, 如果达到则为现在 25 万吨进口量的 21.2 倍,私营部门应该达到 50%。到 2004 年,棉花要从 现在的 20 万吨增加到 89.4 万吨, 为现在的 4.47 倍,私营部门应该达到 67%......。 此外,中国承诺取消出口补贴,特别是取消对美国不利的玉米、棉花和大米等农产品的 出口补贴。而且到 2004 年前,中国除了在总体上把农产品关税降低到 17%以下,还应进一 步对美国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降低到 14.5%的平均关税。其中大豆仅 3%;肉类和水果 10-12%; 乳制品 12-19%;红酒 20%。 - 3 -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