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矿产资源综述 1.1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 L11自然资源的定义 资源”的概念原自经济学科是作为生产实践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提出来的,具有实 体性。近年来“资源”这个名词已广泛出现在各个研究领域。其内涵和外延已有明显变化, 不同领域各取其是。资源已包括人力及其劳动的有形和无形积累,如资金、设备、技术和知 识等等。资源概念的通用化,反映了自然与社会在某些侧面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似性。这 种资源泛化趋势,不仅对传统的资源科学研究有所启迪,而且还寓示着可能作为横断学科的 泛资源理论的产生。广义而言,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精神上所需求的物质、能量、信息、劳 力、资金和技术等“初始投入”均可称之为资源。对资源科学研究而言,资源概念取其狭义 专指自然资源。《辞海》中把自然资源概括为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料。 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力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则署指出,所谓自然资源是指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 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把自然资源说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 环境功能。前者包括土地、水、大气、岩石、矿物及其森林、草地、矿产和海洋等,后者则 指太阳能、生态系统的环境机能、地球物理化学的循环机能等。 可以认为:自然资源是一定时空内可供人类利用或说成是人类当前或未来福利的物质或 能量: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以认为前者是后者通过社会而折射出的侧 影。自然资源是利对人类利用而言的,结合自然资源认识与开发史考察,可以说“环境就是 资源”,这正是从长远观点和生态以观念引出的人类生存质量和环境功能意义的环境经济学的 理论基础之一;自然资源是与社会经济技术相联系的综合动态体系,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 和科学技术进步日益扩大自己范畴的。综上所述,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 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 的总和。 1.12自然资源的有效性与稀缺性 有效与稀缺是自然资源的本质属性。作为资源、必须具有社会性的开发、利用价值,即 自然资源对于社会的有效性,它在多数情况下是体现在因开采或收获所呈现的“资源流”之 中。只有对社会具有普遍效用,能被开发利用并进入社会化生产、生活过程,促进区域经济 发展、改善人类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与能量才能成为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资源必然具有稀 缺性,无论是物质抑或是能量,一旦被定为“资源”都是针对人类利用而言,只要利用总是
第 1 章 矿产资源综述 1.1 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 l.1.1 自然资源的定义 “资源”的概念原自经济学科是作为生产实践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提出来的,具有实 体性。近年来“资源”这个名词已广泛出现在各个研究领域。其内涵和外延已有明显变化, 不同领域各取其是。资源已包括人力及其劳动的有形和无形积累,如资金、设备、技术和知 识等等。资源概念的通用化,反映了自然与社会在某些侧面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似性。这 种资源泛化趋势,不仅对传统的资源科学研究有所启迪,而且还寓示着可能作为横断学科的 泛资源理论的产生。广义而言,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精神上所需求的物质、能量、信息、劳 力、资金和技术等“初始投入”均可称之为资源。对资源科学研究而言,资源概念取其狭义 专指自然资源。《辞海》中把自然资源概括为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料。 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力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等。是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l972 年联合国环境规则署指出,所谓自然资源是指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 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把自然资源说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生成这些成分的 环境功能。前者包括土地、水、大气、岩石、矿物及其森林、草地、矿产和海洋等,后者则 指太阳能、生态系统的环境机能、地球物理化学的循环机能等。 可以认为:自然资源是一定时空内可供人类利用或说成是人类当前或未来福利的物质或 能量;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以认为前者是后者通过社会而折射出的侧 影。自然资源是利对人类利用而言的,结合自然资源认识与开发史考察,可以说“环境就是 资源”,这正是从长远观点和生态以观念引出的人类生存质量和环境功能意义的环境经济学的 理论基础之一;自然资源是与社会经济技术相联系的综合动态体系,它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 和科学技术进步日益扩大自己范畴的。综上所述,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 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 的总和。 1.1.2 自然资源的有效性与稀缺性 有效与稀缺是自然资源的本质属性。作为资源、必须具有社会性的开发、利用价值,即 自然资源对于社会的有效性,它在多数情况下是体现在因开采或收获所呈现的“资源流”之 中。只有对社会具有普遍效用,能被开发利用并进入社会化生产、生活过程,促进区域经济 发展、改善人类生存质量的自然物质与能量才能成为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资源必然具有稀 缺性,无论是物质抑或是能量,一旦被定为“资源”都是针对人类利用而言,只要利用总是
被消耗,只要被消耗,总是会稀缺的。资源稀缺性迫使人们不断地发掘新资源,寻求替代、 探索资源髙效利用的途径。有效性使资源展示其功能和多宜性,决定着资源的基本利用方向 和特征,而稀缺性影响各类资源的空间组合,对资源配置和生产布局具有特殊意义。 113自然资源的分类 由于自然资源的广泛性和多宜性,人们对自然资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加上应用目 的和侧重程度的差别,学术界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统一的自然资源分类系统。目前,在生 产领域比较通用的则是传统的自然资源分类,即按自然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中所占的主导地 位笼统地划分为农业资源、工业资源、能源、旅游资源、医药卫生资源、水产资源等。联合 国粮农组织通常在农业资源之下,按土地资源、水资源、牧地及饲料资源、森林资源、野生 动物资源及遗传种质资源等进行分类。此外,常见的自然资源分类还有:按自然资源的物理 特性分为物供资源与能量资源两大类,或者按功能分为源材料与能源两类,能源又可进一步 续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或按自然资源的再生性特征分为再生资源与非再生资源两大类, 生物资源属于再生资源,矿物资源属于非再生资源,有些资源如地表水、潮汐、风能、地热、 太阳能也列为再生资源。有的人则认为再生与非再生的说法不够恰当,提出按自然资源的限 制特征分为流量资源和存量资源两大类。前者诸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和土地资 源等,其资源量表现为容量限制。后者诸如矿产资源、能源等,其资源量表现为储量限制。 也就是说,再生也是有限度的,超越限度就不能再生;非再生也只是相对人类历史时期而言 的。上述分类直观实用,但缺乏系统和完整性,对资源科学研究而言,以下两个分类系统更 有意义。 1自然资源的地理分类 根据自然资源的形成条件、组合状况、分布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各圈层之关系等地理特 性,在资源地理学硏究中中,常把自然资源分为矿产资源(岩石圈)、土地资源(土圈)、水 利资源(水圈)、生物资源(生物圈)、和气候资源(大气圈)五大类。随着海洋地位的日益 突出,海洋资源已开始作为第六类资源进入资源科学硏究领域。 矿产资源 2自然资源的特征分类 近年来,越来越多地依据自然资源本身固有特征进行分类。这些特征主要包括自然资源 的可更新性、耗竭性、可变性、重新使用性等。自然资源分类正逐渐由单一特征分类、走向 多因素的综合分类体系
被消耗,只要被消耗,总是会稀缺的。资源稀缺性迫使人们不断地发掘新资源,寻求替代、 探索资源高效利用的途径。有效性使资源展示其功能和多宜性,决定着资源的基本利用方向 和特征,而稀缺性影响各类资源的空间组合,对资源配置和生产布局具有特殊意义。 1.1.3 自然资源的分类 由于自然资源的广泛性和多宜性,人们对自然资源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加上应用目 的和侧重程度的差别,学术界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统一的自然资源分类系统。目前,在生 产领域比较通用的则是传统的自然资源分类,即按自然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中所占的主导地 位笼统地划分为农业资源、工业资源、能源、旅游资源、医药卫生资源、水产资源等。联合 国粮农组织通常在农业资源之下,按土地资源、水资源、牧地及饲料资源、森林资源、野生 动物资源及遗传种质资源等进行分类。此外,常见的自然资源分类还有:按自然资源的物理 特性分为物供资源与能量资源两大类,或者按功能分为源材料与能源两类,能源又可进一步 续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或按自然资源的再生性特征分为再生资源与非再生资源两大类, 生物资源属于再生资源,矿物资源属于非再生资源,有些资源如地表水、潮汐、风能、地热、 太阳能也列为再生资源。有的人则认为再生与非再生的说法不够恰当,提出按自然资源的限 制特征分为流量资源和存量资源两大类。前者诸如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和土地资 源等,其资源量表现为容量限制。后者诸如矿产资源、能源等,其资源量表现为储量限制。 也就是说,再生也是有限度的,超越限度就不能再生;非再生也只是相对人类历史时期而言 的。上述分类直观实用,但缺乏系统和完整性,对资源科学研究而言,以下两个分类系统更 有意义。 1.自然资源的地理分类 根据自然资源的形成条件、组合状况、分布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各圈层之关系等地理特 性,在资源地理学研究中中,常把自然资源分为矿产资源(岩石圈)、土地资源(土圈)、水 利资源(水圈)、生物资源(生物圈)、和气候资源(大气圈)五大类。随着海洋地位的日益 突出,海洋资源已开始作为第六类资源进入资源科学研究领域。 矿产资源 2.自然资源的特征分类 近年来,越来越多地依据自然资源本身固有特征进行分类。这些特征主要包括自然资源 的可更新性、耗竭性、可变性、重新使用性等。自然资源分类正逐渐由单一特征分类、走向 多因素的综合分类体系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作物资源 可更新性资源{牧场和饲料资源 野生及家养动物资源 水产渔业资源 耗竭性资源 遗传资源 能重复利用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 自然资源 不能重复利用资源 太阳能 恒定性资源」潮汐能 风能 非耗竭性资源 降水 人 水能 易污染资源1江河湖海 广义自然风光 图1-1自然资源分类 图中可更新资源主要指各种生物及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系统。可更新资源在正 确的管理和维护下,可以不断更新和利用,反之,可更新资源就会退化,解体并有耗竭之忧。 对于可更新资源必须做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相结合,以保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 持系统,保持遗传的多样性并保持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利用。不可更新资源主要是指各种 矿物和化石燃料,其中一些非消耗性金属如黄金、铂,甚至铜、锡、锌等,它们虽不象太阳 能那样源源不断供给人类,但却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另一些不可更新资源如化石燃料,当它 们作为能源进行利用时,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除部分可继续传递和做功外,总有部分能量 耗散。虽然从物质不灭定律来看,地球上元素的数量并没有变,但它们的形式和位置都发生 了变化。尽管从理论上看它们是可以合成的,但不论从经济还是技术条件来看,几乎不存在 可能性。因此,对不可更新资源要注意节约使用,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 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1.14自然资源的属性 1质、量、时、空是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有效与稀缺是自然资源的本质属性,质、量、时、空则是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无论把 自然资源怎样粉碎,粉碎总是些不同“质”的组分,经过一定的“机械分析”,可按一定的组
土地资源 森林资源 作物资源 可更新性资源 牧场和饲料资源 野生及家养动物资源 水产渔业资源 耗竭性资源 遗传资源 能重复利用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 自然资源 不能重复利用资源 太阳能 恒定性资源 潮汐能 风能 非耗竭性资源 降水 大气 水能 易污染资源 江河湖海 广义自然风光 图 1-1 自然资源分类 图中可更新资源主要指各种生物及生物与非生物因素组成的生态系统。可更新资源在正 确的管理和维护下,可以不断更新和利用,反之,可更新资源就会退化,解体并有耗竭之忧。 对于可更新资源必须做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相结合,以保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 持系统,保持遗传的多样性并保持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持续利用。不可更新资源主要是指各种 矿物和化石燃料,其中一些非消耗性金属如黄金、铂,甚至铜、锡、锌等,它们虽不象太阳 能那样源源不断供给人类,但却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另一些不可更新资源如化石燃料,当它 们作为能源进行利用时,遵循热力学第二定律,除部分可继续传递和做功外,总有部分能量 耗散。虽然从物质不灭定律来看,地球上元素的数量并没有变,但它们的形式和位置都发生 了变化。尽管从理论上看它们是可以合成的,但不论从经济还是技术条件来看,几乎不存在 可能性。因此,对不可更新资源要注意节约使用,并应尽量避免或减少其在开发利用过程中 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1.1.4 自然资源的属性 1.质、量、时、空是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有效与稀缺是自然资源的本质属性,质、量、时、空则是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无论把 自然资源怎样粉碎,粉碎总是些不同“质”的组分,经过一定的“机械分析”,可按一定的组
织水平导出一个资源系统,它反映着自然资源本身的层次性,这就是自然资源“质”的规定 性。仅有“质”的规定性还远不够,还离把不同组分归类,从资源的“量”上加以考察。自 然资源的“量”是相对有限性与绝对无限性的统一,它与“质”一起于一定的时空内展示着 资源的变化特征。 人们通常用体积或重量来衡量耗竭性资源的数量,用化学成分来衡量其质量(诸如矿石 的品位与煤炭的灰分等),但也有许多资源,诸如旅游资源的质量是抽象的。质与量的区别在 于:量通常只有一种衡量尺度(如体积或重量),质则有多种衡量尺度(如化学成分、物理结 构、福利功能等)。同一种资源,不同的用途则有不同的质量。空间尺度是资源在大自然中的 位置,反映区位因素的优劣。时间尺度也很重要,因为人类的开发利用会减少耗竭性资源的 数量,即使没有人类的开采,熵衰减和自然过程也会使资源在质和量上发生变化。非耗竭性 资源的数量可以用单位时间的体积或能量单位来衡量。它的质也有多种属性,质的属性决定 着该种资源能否满足使用要求,而时间与空间则是非耗竭性资源开发利用的两个限制条件 2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时间、空间和运动是无限的,物质与能量也是无限的,但在具体的时空范围内,就人类 与资源的关系来说,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从哲学高度出发,自然是相对有限性与绝对无限 性的辨证统一。就实际情况而言,自然资源是以一定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具体在一定地域 的 沿人类历史长河溯源,我们就会看到,人类不断繁衍,持续消耗更多的资源,而资源贮 存却不断增加,尤其是新种资源不断涌现,这显然应该归功亏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无限性 自然资源的相对无限性是人类元无限生存下去与社会无限发展、进步的重要依据。自然资源 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种类和数量是有限的。在一定科技水平下,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的 能力、范畴以及资源的适宜程度均有一定的限制性;耗竭性资源,特别是不可更新资源的数 量是有限的,可更新资源也是以一定的科技水平和生态条件为前提;有些非耗竭性资源的容 量有限,一旦超过资源负荷的阈值、诸如旅游资源,资源系统的运转机制就会失衡。这种资 源的有限性正是针对人类历史时期而言。放进地质时期考虑,耗竭性资源本身(诸如化石燃 料、生物资源等),就是非耗竭性资源和太阳能的贮存转化,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 事实上也是非耗竭性的,只不过在人类的时间概念里,对于任何适当的政策目的来说,化石 能源与矿产资源就成了耗竭性资源。正是自然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导致了资源的“枯竭与危机” 问题,储量有限则要求我们高效、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如果说20世纪以前,资源有限性表 现的还不明显,那么20世纪以后,随人口膨胀和对物质消耗的剧增,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日益 突出,并己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
织水平导出一个资源系统,它反映着自然资源本身的层次性,这就是自然资源“质”的规定 性。仅有“质”的规定性还远不够,还离把不同组分归类,从资源的“量”上加以考察。自 然资源的“量”是相对有限性与绝对无限性的统一,它与“质”一起于一定的时空内展示着 资源的变化特征。 人们通常用体积或重量来衡量耗竭性资源的数量,用化学成分来衡量其质量(诸如矿石 的品位与煤炭的灰分等),但也有许多资源,诸如旅游资源的质量是抽象的。质与量的区别在 于:量通常只有一种衡量尺度(如体积或重量),质则有多种衡量尺度(如化学成分、物理结 构、福利功能等)。同一种资源,不同的用途则有不同的质量。空间尺度是资源在大自然中的 位置,反映区位因素的优劣。时间尺度也很重要,因为人类的开发利用会减少耗竭性资源的 数量,即使没有人类的开采,熵衰减和自然过程也会使资源在质和量上发生变化。非耗竭性 资源的数量可以用单位时间的体积或能量单位来衡量。它的质也有多种属性,质的属性决定 着该种资源能否满足使用要求,而时间与空间则是非耗竭性资源开发利用的两个限制条件。 2.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 时间、空间和运动是无限的,物质与能量也是无限的,但在具体的时空范围内,就人类 与资源的关系来说,自然资源又是有限的。从哲学高度出发,自然是相对有限性与绝对无限 性的辨证统一。就实际情况而言,自然资源是以一定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具体在一定地域 的。 沿人类历史长河溯源,我们就会看到,人类不断繁衍,持续消耗更多的资源,而资源贮 存却不断增加,尤其是新种资源不断涌现,这显然应该归功亏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无限性, 自然资源的相对无限性是人类元无限生存下去与社会无限发展、进步的重要依据。自然资源 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种类和数量是有限的。在一定科技水平下,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的 能力、范畴以及资源的适宜程度均有一定的限制性;耗竭性资源,特别是不可更新资源的数 量是有限的,可更新资源也是以一定的科技水平和生态条件为前提;有些非耗竭性资源的容 量有限,一旦超过资源负荷的阈值、诸如旅游资源,资源系统的运转机制就会失衡。这种资 源的有限性正是针对人类历史时期而言。放进地质时期考虑,耗竭性资源本身(诸如化石燃 料、生物资源等),就是非耗竭性资源和太阳能的贮存转化,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 事实上也是非耗竭性的,只不过在人类的时间概念里,对于任何适当的政策目的来说,化石 能源与矿产资源就成了耗竭性资源。正是自然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导致了资源的“枯竭与危机” 问题,储量有限则要求我们高效、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如果说 20 世纪以前,资源有限性表 现的还不明显,那么 20 世纪以后,随人口膨胀和对物质消耗的剧增,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日益 突出,并己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
3自然资源的层次性及整体性 自然资源包括的范围很广,它从一种植物的资源化学成分到物种,从种群、群落到生态 系统直到整个生物圈;它从石油的物化结构到石油,从石油、煤炭到化石能源、甚至全部能 源(化石能源、生物能源、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水能与地热等),这反映着资源的系统层 次性,从空间范围看,诸如流域、湖泊、山地、平原等可以是一个局部的地段、也可以是一 个地区、国家,甚至洲或全球,这反映着资源的空间层次性,就时间尺度看,可以是年、月 日、坚可以是百年、千年的历史时期,还可以是十万年、万万年的地质时期,这反映着资源 的时间层次性。资源层次性反映着自然资源系统的结枃与功能,受地域分异规律、自然节律 和自然演替及地质循环判约。 与自然资源的层次性相比,整体性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物理属性。首先,自然资源在自 然界中是作为系统存在的,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各子系统也是一个整体,土 地资源就是由土壤、水文、动物、植物、气候等自然资源构成的自然综合体。系统中任何 种资源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其它资源,一个因素的变化势必影响到整体,一个子系统的变化 必然引起大系统的涨落。诸如黄土髙原的水土流失,不仅污染黄了黄河和黄海,整个华北平 原也是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主要依靠黄河带来的泥河沉积而成的,这种流域整体性所致的链 锁反应要求我们把黄海的开发利用,华北平原的国土整治、黄河上、中、下游的综合治理和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联为一体来考虑。再次,自然资源在时间变化上也是一个整体,过去影 响现在,现在预示未来。无论是自然系统的时空演替,还是生态失衡与环境失调带来的滞后 效应都说明了这一点,这也是资源预警研究的重要性所在。最后,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 资源科学研究的综合性。 4自然资源的可塑性和多宜性 有限的资源依赖于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更高效利用,仅有科学进步还不够,还 必须从社会需求出发,寻求技术可行性前提的经济合理性,这样,自然资源的可塑性和多宜 性功能分析与抉择问题便应运而生。 自然资源受到有利影响时,在某种程度可改善其利用性能,提高其利用价值:受到不利 影响时,可使资源受到某种损坏,降低其利用价值,甚至成为“废物”。自然资源的这种优变 与劣变的可能,说明它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即人类可按一定的目标改良自然资源,对自然资 源进行定向培育和改造利用。例如,利用水坝把天然降水和地表径流拦蓄起来,把动态水暂 时变静态水,用于发电或适时灌溉;把太阳能、水能等流量资源变为电能贮存;利用塑料薄 膜改造小气候,改造水垫条件,提高土地的开发利用性能等。不难看出,人类定向培育和改 造过的资源利用性能(如农田、电力)优于天然状态的资源利用性能(草原、水能),人工培
3.自然资源的层次性及整体性 自然资源包括的范围很广,它从一种植物的资源化学成分到物种,从种群、群落到生态 系统直到整个生物圈;它从石油的物化结构到石油,从石油、煤炭到化石能源、甚至全部能 源(化石能源、生物能源、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水能与地热等),这反映着资源的系统层 次性,从空间范围看,诸如流域、湖泊、山地、平原等可以是一个局部的地段、也可以是一 个地区、国家,甚至洲或全球,这反映着资源的空间层次性,就时间尺度看,可以是年、月、 日、坚可以是百年、千年的历史时期,还可以是十万年、万万年的地质时期,这反映着资源 的时间层次性。资源层次性反映着自然资源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受地域分异规律、自然节律 和自然演替及地质循环判约。 与自然资源的层次性相比,整体性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物理属性。首先,自然资源在自 然界中是作为系统存在的,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各子系统也是一个整体,土 地资源就是由土壤、水文、动物、植物、气候等自然资源构成的自然综合体。系统中任何一 种资源的改变,都会影响到其它资源,一个因素的变化势必影响到整体,一个子系统的变化 必然引起大系统的涨落。诸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污染黄了黄河和黄海,整个华北平 原也是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主要依靠黄河带来的泥河沉积而成的,这种流域整体性所致的链 锁反应要求我们把黄海的开发利用,华北平原的国土整治、黄河上、中、下游的综合治理和 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联为一体来考虑。再次,自然资源在时间变化上也是一个整体,过去影 响现在,现在预示未来。无论是自然系统的时空演替,还是生态失衡与环境失调带来的滞后 效应都说明了这一点,这也是资源预警研究的重要性所在。最后,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 资源科学研究的综合性。 4.自然资源的可塑性和多宜性 有限的资源依赖于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更高效利用,仅有科学进步还不够,还 必须从社会需求出发,寻求技术可行性前提的经济合理性,这样,自然资源的可塑性和多宜 性功能分析与抉择问题便应运而生。 自然资源受到有利影响时,在某种程度可改善其利用性能,提高其利用价值;受到不利 影响时,可使资源受到某种损坏,降低其利用价值,甚至成为“废物”。自然资源的这种优变 与劣变的可能,说明它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即人类可按一定的目标改良自然资源,对自然资 源进行定向培育和改造利用。例如,利用水坝把天然降水和地表径流拦蓄起来,把动态水暂 时变静态水,用于发电或适时灌溉;把太阳能、水能等流量资源变为电能贮存;利用塑料薄 膜改造小气候,改造水垫条件,提高土地的开发利用性能等。不难看出,人类定向培育和改 造过的资源利用性能(如农田、电力)优于天然状态的资源利用性能(草原、水能),人工培
育和改造动态的,是随科技进步不断发展的,它既是资源利用的必然产物,又是其终身伴侣, 是永不休止的。因此,尽管资源的数量形态有限,但其开发利用的潜力是无限的 无论是单项自然资源,还是复合自然资源,抑或是自然资源系统,都具有多功能、多用 途和多效益的多宜性特征。诸如土地资源可以做、林、牧、渔各业使用,也可以为城镇建设 和工矿交通服务;一条河流既是农业灌溉水源、又是电力部门的动力源还是交通部门的廉价 运输线,当然还可以是工业生产的便宜水源和旅游胜地。自然资源的多宜性和效益多变性, 带来了资源利用的复杂性。因此,在资源开发、区域规划和土地发展战略研究时,就需全面 权衡利害,特别是在面对社会多种需求、资源广泛利用时,自然资源的多宜性功能抉择就更 显重要。 12矿产资源 12.1矿产资源的定义 矿产是自然界产出的有用矿物资源。它是一种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人类社会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社会生产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人类早期社会就是以矿产和矿产制品来命名的,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以至今天的原子时代和电子时代,这说明矿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随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人类使用矿产的种类和数量在急剧增长。在当今,对 矿产资源的开发规模和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财富、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 平的重要尺度。 与动物和植物资源不同,矿产基本上是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而现代社会的大规模生产 力又正在消耗巨量的矿产,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发达的工农业生产需要更大量矿产资源,而 找矿难度增大,矿产发现率在降低,矿产的需求和供应的矛盾日益加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除了加强对矿床学的硏究,掌握矿床形成和分布规律,以便找出更多的矿产资源(包括新型 的矿产资源)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强对已有矿产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122矿产资源的分类 矿产按产出状态可分为气体矿产、液体矿产和固体矿产三种。根据矿产的性质及其主要 工业用途,又可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和地下水资源四类。 1金属矿产 从中可提取某种金属元素的矿物资源,按工业用途分为: (1)黑色金属:包括铁、锰、铬、钒、钛等 (2)有色金属:铜、铅、锌、镍、钴、钨、锡、钼、铋、锑、汞等 (3)轻金属:铝、镁等(有的分类将其归入有色金属中)
育和改造动态的,是随科技进步不断发展的,它既是资源利用的必然产物,又是其终身伴侣, 是永不休止的。因此,尽管资源的数量形态有限,但其开发利用的潜力是无限的。 无论是单项自然资源,还是复合自然资源,抑或是自然资源系统,都具有多功能、多用 途和多效益的多宜性特征。诸如土地资源可以做、林、牧、渔各业使用,也可以为城镇建设 和工矿交通服务;一条河流既是农业灌溉水源、又是电力部门的动力源还是交通部门的廉价 运输线,当然还可以是工业生产的便宜水源和旅游胜地。自然资源的多宜性和效益多变性, 带来了资源利用的复杂性。因此,在资源开发、区域规划和土地发展战略研究时,就需全面 权衡利害,特别是在面对社会多种需求、资源广泛利用时,自然资源的多宜性功能抉择就更 显重要。 1.2 矿产资源 1.2.1 矿产资源的定义 矿产是自然界产出的有用矿物资源。它是一种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是人类社会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社会生产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人类早期社会就是以矿产和矿产制品来命名的,如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以至今天的原子时代和电子时代,这说明矿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随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人类使用矿产的种类和数量在急剧增长。在当今,对 矿产资源的开发规模和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物质财富、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 平的重要尺度。 与动物和植物资源不同,矿产基本上是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而现代社会的大规模生产 力又正在消耗巨量的矿产,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发达的工农业生产需要更大量矿产资源,而 找矿难度增大,矿产发现率在降低,矿产的需求和供应的矛盾日益加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除了加强对矿床学的研究,掌握矿床形成和分布规律,以便找出更多的矿产资源(包括新型 的矿产资源)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强对已有矿产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1.2.2 矿产资源的分类 矿产按产出状态可分为气体矿产、液体矿产和固体矿产三种。根据矿产的性质及其主要 工业用途,又可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和地下水资源四类。 1.金属矿产 从中可提取某种金属元素的矿物资源,按工业用途分为: (1)黑色金属:包括铁、锰、铬、钒、钛等。 (2)有色金属:铜、铅、锌、镍、钴、钨、锡、钼、铋、锑、汞等。 (3)轻金属:铝、镁等(有的分类将其归入有色金属中)
(4)贵金属:金、银、铂、钯、锇、铱、钌、铑等。 (5)放射性金属:铀、钍、镭等 (6)稀有、稀土和分散金属、可分为三类 ①稀有金属:钽、铌、锂、铍、锆、铯、铷、锶等。 ②稀土金属:包括原子序数39和57-71的16个元素。根据地球化学性质和共生关系, 可分为二类: i轻稀土金属(铈族元素):包括镧、铈、镨、钕、钷(人造元素)、钐、铕等 ⅱ重稀土金属(钇族元素):包括钇、钆(ga)、铽(te)、镝、钬、铒、铥、镱、镥等。 ⅲ分散金属:如锗、镓、铟、铊、铪、铼、镉、钪、硒、碲等。 2非金属矿产 从中可提取某种非金属元素或可直接利用的矿物资源。工业上除少数非金属矿产是用来 提取某种非金属元素,如硫和磷等之外,大多数非金属矿产是利用矿物或岩石的某些物理、 化学性质和工艺特性。例如金刚石大多是利用它的硬度和光泽,云母是利用其透明度和绝缘 性,水晶是利用它的光学和压电性能。又如利用石灰岩的化学成分作水泥原料,利用花岗岩 的色泽和坚固性作优良的建筑石材。按非金属矿产的工业用途可分为: (1)冶金辅助原料:如萤石、菱镁矿、耐火粘土、白云岩和石灰岩等。 (2)化学工业(包括化肥工业)原料:如磷灰石、黄铁矿、钾盐、硼盐、钠盐、芒硝等。 (3)工业制造业原料:如石墨、金刚石、云母、石棉、重晶石、刚玉等。 (4)压电及光学原料:如压电石英、光学石英、冰洲石和萤石等 (5)陶瓷及玻璃工业原料:如长石、石英砂、高岭土和粘土等。 (6)建筑及水泥原料:如砂岩、砾岩、浮石、白垩、石灰岩、石膏、花岗岩、珍珠岩和 松脂岩等。 7)宝石及工艺美术材料:如硬玉、软玉、玛瑙、水晶、蔷薇辉石、绿松石、琥珀、叶 蜡石、蛇纹石、孔雀石、电气石和绿柱石等。 此外,还有铸石材料(如辉绿岩),研磨材料(如石榴石、金刚石、刚玉等)以及新技术 特殊需要的矿物原料(如蓝石棉、钛磁铁矿、金红石等)。 3能源矿产 是指能为工业和民用提供能源的地下资源。它既是最主要的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从化学成分看,主要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应该属于非金属矿产,但其形成条件和用途与 一般非金属矿产却颇不相同。按其产出状态可分为三类 (1)固体的:如煤、石煤、油页岩、还有地蜡、地沥青等
(4)贵金属:金、银、铂、钯、锇、铱、钌、铑等。 (5)放射性金属:铀、钍、镭等。 (6)稀有、稀土和分散金属、可分为三类: ①稀有金属:钽、铌、锂、铍、锆、铯、铷、锶等。 ②稀土金属:包括原子序数 39 和 57 一 71 的 16 个元素。根据地球化学性质和共生关系, 可分为二类: i.轻稀土金属(铈族元素):包括镧、铈、镨、钕、钷(人造元素)、钐、铕等。 ii.重稀土金属(钇族元素):包括钇、钆(ga)、铽(te)、镝、钬、铒、铥、镱、镥等。 iii.分散金属:如锗、镓、铟、铊、铪、铼、镉、钪、硒、碲等。 2.非金属矿产 从中可提取某种非金属元素或可直接利用的矿物资源。工业上除少数非金属矿产是用来 提取某种非金属元素,如硫和磷等之外,大多数非金属矿产是利用矿物或岩石的某些物理、 化学性质和工艺特性。例如金刚石大多是利用它的硬度和光泽,云母是利用其透明度和绝缘 性,水晶是利用它的光学和压电性能。又如利用石灰岩的化学成分作水泥原料,利用花岗岩 的色泽和坚固性作优良的建筑石材。按非金属矿产的工业用途可分为: (1)冶金辅助原料:如萤石、菱镁矿、耐火粘土、白云岩和石灰岩等。 (2)化学工业(包括化肥工业)原料:如磷灰石、黄铁矿、钾盐、硼盐、钠盐、芒硝等。 (3)工业制造业原料:如石墨、金刚石、云母、石棉、重晶石、刚玉等。 (4)压电及光学原料:如压电石英、光学石英、冰洲石和萤石等。 (5)陶瓷及玻璃工业原料:如长石、石英砂、高岭土和粘土等。 (6)建筑及水泥原料:如砂岩、砾岩、浮石、白垩、石灰岩、石膏、花岗岩、珍珠岩和 松脂岩等。 (7)宝石及工艺美术材料:如硬玉、软玉、玛瑙、水晶、蔷薇辉石、绿松石、琥珀、叶 蜡石、蛇纹石、孔雀石、电气石和绿柱石等。 此外,还有铸石材料(如辉绿岩),研磨材料(如石榴石、金刚石、刚玉等)以及新技术 特殊需要的矿物原料(如蓝石棉、钛磁铁矿、金红石等)。 3.能源矿产 是指能为工业和民用提供能源的地下资源。它既是最主要的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从化学成分看,主要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应该属于非金属矿产,但其形成条件和用途与 一般非金属矿产却颇不相同。按其产出状态可分为三类: (1)固体的:如煤、石煤、油页岩、还有地蜡、地沥青等
(2)液体的:如石油。 (3)气体的:如天然气等。 4地下水资源 包括地下饮用水、技术用水、矿泉医疗水、地下热水以及有用元素(溴、碘、硼、镭等) 含量达到提取标准的卤水等。 123中国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1中国矿产资源的地质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300 多万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髙原山地,东部多丘陵平原。西南有“世界屋脊”之 称的青藏髙原,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全球第一髙峰;西北有世界第二大沙漠一一塔克 拉玛干沙漠和中国最低的吐鲁番盆地,海拨-155米,为世界著名的洼地之一;南方有秀丽 奇特的岩溶地貌,北方有广袤的黄土高原。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山川纵横雄伟壮观。 从大地构造环境来看,中国处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南与印度板 块相接。按黄汲清教授划分,中国地跨古亚洲构造域、滨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一喜马拉雅 构造域等三大构造域。全国不同地区地质构造环境差异较大,发展历史不尽相同,因而区域 地质各具特色。从整体看,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 变质作用齐全,复杂多样的地质环境和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丰富的矿产资 2中国矿产资源空间分布规律 中国矿产在空间分布上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矿床分布面广,储量区域集中。中国矿产在空间分布上一个重要特点是矿床、矿 点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分布;已知的20多万个矿床(点)星罗棋布地散布于全 国各地,但各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又主要集中于某些局部地区。如煤矿,除上海市外,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发现,而探明储量的92%集中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西 内蒙古、陕西三省自治区)又占64%。铁矿,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数量不等的 探明储量,而80%的储量集中在10个省(区),其中辽宁、河北、四川三省拥有总储量的 半。铜矿,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皆有分布,而探明储量的75%集中在江西、西藏、 甘肃、山西、黑龙江、安徽等九个省(区)。磷矿也大体如此,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探明有储量,而77%的磷储量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五个省境内。 第二、不同矿产在不同地区相对集中。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铜矿分布面 ,但以长江中下游为最重要。煤矿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西南地区,而中南和华东则相对
(2)液体的:如石油。 (3)气体的:如天然气等。 4.地下水资源 包括地下饮用水、技术用水、矿泉医疗水、地下热水以及有用元素(溴、碘、硼、镭等) 含量达到提取标准的卤水等。 1.2.3 中国矿产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1.中国矿产资源的地质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陆地面积-960 多万平方公里,海域 300 多万平方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高原山地,东部多丘陵平原。西南有“世界屋脊”之 称的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 米,为全球第一高峰;西北有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 拉玛干沙漠和中国最低的吐鲁番盆地,海拨一 155 米,为世界著名的洼地之一;南方有秀丽 奇特的岩溶地貌,北方有广袤的黄土高原。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山川纵横雄伟壮观。 从大地构造环境来看,中国处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南与印度板 块相接。按黄汲清教授划分,中国地跨古亚洲构造域、滨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一喜马拉雅 构造域等三大构造域。全国不同地区地质构造环境差异较大,发展历史不尽相同,因而区域 地质各具特色。从整体看,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 变质作用齐全,复杂多样的地质环境和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丰富的矿产资 源 2.中国矿产资源空间分布规律 中国矿产在空间分布上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矿床分布面广,储量区域集中。中国矿产在空间分布上一个重要特点是矿床、矿 点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分布;已知的 20 多万个矿床(点)星罗棋布地散布于全 国各地,但各种矿产的探明储量又主要集中于某些局部地区。如煤矿,除上海市外,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发现,而探明储量的 92%集中在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山西、 内蒙古、陕西三省自治区)又占 64%。铁矿,全国 2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数量不等的 探明储量,而 80%的储量集中在 10 个省(区),其中辽宁、河北、四川三省拥有总储量的一 半。铜矿,全国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皆有分布,而探明储量的 75%集中在江西、西藏、 甘肃、山西、黑龙江、安徽等九个省(区)。磷矿也大体如此,全国 26 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探明有储量,而 77%的磷储量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五个省境内。 第二、不同矿产在不同地区相对集中。铁矿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铜矿分布面 广,但以长江中下游为最重要。煤矿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西南地区,而中南和华东则相对
较少。磷矿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中南地区,其他地区不多。钨、锑、锡等优势源则主要分布在 南岭地区。 第三、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分布有不同类型的矿产向由于矿产的形成与分布与一定地质背 景有关,受一定成矿地质构造条件所控制,所以在不同构造单元里有不同类型矿产的形成与 分布。仅就盆地与山系来看,其中所赋存矿产是显然不同的。如我国松辽、塔里木、鄂尔多 斯、四川等若干大的沉积盆地,主要为油气资源煤炭、膏盐类矿产也有一定分布,而金属矿 床特别是大的有色金属矿床在盆地中很少见及,它们则主要分布于山系之中或山系边缘地带。 金属矿床在山系中分布也是不均一的 3中国矿产资源时间分布规律中国矿产在时间上的分布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成矿作用的连续性。 自太古代到新生代的各个地质时期地层中均有矿床形成。早在28亿年前的早一中太古代 时即有铁、金、石墨、云母等矿产形成。晚太古代一元古宙时期,成矿作用显著加强,不仅 有变质矿产,而且有许多岩浆矿产和沉积矿产形成。如中国北方的沉积变质铁矿和中国南方 的巨型磷矿床都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古生代以来,历经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和喜马 拉雅期构造运动,各期均有成矿作用,并形成一系列矿床 第二、成矿作用的多旋回性。 在整个地史发展过程中,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多旋回性特点。每个大的成矿旋回内的成 矿作用的发展演化又具有类似的地质特征。此点在内生金属矿床中表现尤为明显。据郭文魁 教授研究,元古宙成矿旋回从与超镁铁质岩石伴生的铜镍矿开始,经与镁铁海相古火山岩伴 生的铁铜矿床和铜多金属矿床,再经与钙碱性火山侵入岩伴生的铜铝矿床,到与花岗岩侵入 体有关的钨、锡矿床和铁锡矿床。显生宙期间,自寒武纪开始到第三纪这一时期内金属成矿 作用的发展演化情况,大体与元古宙旋回的情况类似。而从第三纪中期开始,又有超镁铁质 岩石之侵入和镁铁质玄武岩的喷发,与之相应的有铬铁矿和金矿、铜矿随之产生。这可能显 示着自元古宙以来第三个大的成矿旋回的开始。但是,自太古宙以来每个成矿旋回发展的周 期有迅速缩短之势。不同矿产的矿化强度在各旋回内也不尽相等 第三、成矿作用强度的不均匀性。自太古宙以来,在各个不同地史时期,虽均有成矿作 用发生,但成矿作用的强度是不均匀的,其中,以燕山期内生金属成矿作用为最强烈,形成 的矿床也最多。从单个矿种来说,它的成矿作用强度在不同时期也不均匀。如铁矿和金矿主 要在前寒武纪成矿期、磷矿主要在震旦纪和寒武纪,煤矿主要在古生代和中生代,铜、鸽、 锡、锡等有色金属矿产主要在中生代,盐类矿产主要在新生代。 第四、单个矿床形成的长期性
较少。磷矿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中南地区,其他地区不多。钨、锑、锡等优势源则主要分布在 南岭地区。 第三、不同地质构造单元分布有不同类型的矿产向由于矿产的形成与分布与一定地质背 景有关,受一定成矿地质构造条件所控制,所以在不同构造单元里有不同类型矿产的形成与 分布。仅就盆地与山系来看,其中所赋存矿产是显然不同的。如我国松辽、塔里木、鄂尔多 斯、四川等若干大的沉积盆地,主要为油气资源煤炭、膏盐类矿产也有一定分布,而金属矿 床特别是大的有色金属矿床在盆地中很少见及,它们则主要分布于山系之中或山系边缘地带。 金属矿床在山系中分布也是不均一的。 3.中国矿产资源时间分布规律中国矿产在时间上的分布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成矿作用的连续性。 自太古代到新生代的各个地质时期地层中均有矿床形成。早在 28 亿年前的早一中太古代 时即有铁、金、石墨、云母等矿产形成。晚太古代一元古宙时期,成矿作用显著加强,不仅 有变质矿产,而且有许多岩浆矿产和沉积矿产形成。如中国北方的沉积变质铁矿和中国南方 的巨型磷矿床都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古生代以来,历经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和喜马 拉雅期构造运动,各期均有成矿作用,并形成一系列矿床。 第二、成矿作用的多旋回性。 在整个地史发展过程中,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多旋回性特点。每个大的成矿旋回内的成 矿作用的发展演化又具有类似的地质特征。此点在内生金属矿床中表现尤为明显。据郭文魁 教授研究,元古宙成矿旋回从与超镁铁质岩石伴生的铜镍矿开始,经与镁铁海相古火山岩伴 生的铁铜矿床和铜多金属矿床,再经与钙碱性火山侵入岩伴生的铜铝矿床,到与花岗岩侵入 体有关的钨、锡矿床和铁锡矿床。显生宙期间,自寒武纪开始到第三纪这一时期内金属成矿 作用的发展演化情况,大体与元古宙旋回的情况类似。而从第三纪中期开始,又有超镁铁质 岩石之侵入和镁铁质玄武岩的喷发,与之相应的有铬铁矿和金矿、铜矿随之产生。这可能显 示着自元古宙以来第三个大的成矿旋回的开始。但是,自太古宙以来每个成矿旋回发展的周 期有迅速缩短之势。不同矿产的矿化强度在各旋回内也不尽相等。 第三、成矿作用强度的不均匀性。自太古宙以来,在各个不同地史时期,虽均有成矿作 用发生,但成矿作用的强度是不均匀的,其中,以燕山期内生金属成矿作用为最强烈,形成 的矿床也最多。从单个矿种来说,它的成矿作用强度在不同时期也不均匀。如铁矿和金矿主 要在前寒武纪成矿期、磷矿主要在震旦纪和寒武纪,煤矿主要在古生代和中生代,铜、鸽、 锡、锡等有色金属矿产主要在中生代,盐类矿产主要在新生代。 第四、单个矿床形成的长期性
许多典型矿床研究表明,一个矿床的出现往往不是在短时间内产生,而是在一个较长的 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对中国最大的铜矿德兴斑岩铜矿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的形成经历5000 6000万年的漫长而又复杂的成矿作用过程。在这过程中,由于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作用 的影响,对于铜、钼矿化工业富集和矿床规模的扩大具有重要意义。 124中国矿产资源的发展战略 1中国矿产资源的辨证分析 中国的矿产资源情况即矿情问题,是我国基本国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认识我 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状况,对于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制定我国经济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和 发展战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不 可缺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国际 政治、经济和贸易交往中重要的物质手段。 中国矿情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矿产资源数量既多又少 我国矿产资源从总量看,确是一个矿产丰富的资源、大国。总量丰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第一、矿产品种齐全。 新中国成立48年来,经过全国地质战线百万职工的辛勤劳动,到目前止,我国已发现 l68种矿产,有探明储量的矿产达151种。目前世界上已知矿产在我国均有发现。我国已成 为世界上矿产品种齐全二配套程度较高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为我国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 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探明矿产储量总量丰富。 在目前已探明的151种矿产储量中,45种主要矿产的价值较大。据计算,我国45种矿 产可比探明储量的价值在世界相应45种矿产储量价值中占9.86%。位次排第三位。丰富的矿 产储量为立足于本国资源,自力更生地建设独立的、而不是依附于别国的经济体系创造了可 靠的资源条件 第三、单位国土面积内矿产资源丰度高。 据对我国和世界45种主要矿产可比探明储量价值计算分析,我国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内 拥有的矿产资源价值为世界陆地平均水平的1.54倍。另据有关资料,我国的国土矿产资源丰 度还略高于美国的国土矿产资源丰度。由此可见,我国是世界上国土矿产资源丰度较高的国 家之 第四、优势矿产资源所探明储量在世界相应矿产总储量中占有较大比重
许多典型矿床研究表明,一个矿床的出现往往不是在短时间内产生,而是在一个较长的 地质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对中国最大的铜矿德兴斑岩铜矿研究结果表明,该矿的形成经历 5000 一 6000 万年的漫长而又复杂的成矿作用过程。在这过程中,由于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作用 的影响,对于铜、钼矿化工业富集和矿床规模的扩大具有重要意义。 1.2.4 中国矿产资源的发展战略 1.中国矿产资源的辩证分析 中国的矿产资源情况即矿情问题,是我国基本国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认识我 国矿产资源的基本状况,对于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制定我国经济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和 发展战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矿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不 可缺少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国际 政治、经济和贸易交往中重要的物质手段。 中国矿情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矿产资源数量既多又少 我国矿产资源从总量看,确是一个矿产丰富的资源、大国。总量丰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第一、矿产品种齐全。 新中国成立 48 年来,经过全国地质战线百万职工的辛勤劳动,到目前止,我国已发现 168 种矿产,有探明储量的矿产达 151 种。目前世界上已知矿产在我国均有发现。我国已成 为世界上矿产品种齐全二配套程度较高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为我国建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 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探明矿产储量总量丰富。 在目前已探明的 151 种矿产储量中,45 种主要矿产的价值较大。据计算,我国 45 种矿 产可比探明储量的价值在世界相应 45 种矿产储量价值中占 9.86%。位次排第三位。丰富的矿 产储量为立足于本国资源,自力更生地建设独立的、而不是依附于别国的经济体系创造了可 靠的资源条件。 第三、单位国土面积内矿产资源丰度高。 据对我国和世界 45 种主要矿产可比探明储量价值计算分析,我国每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内 拥有的矿产资源价值为世界陆地平均水平的 1.54 倍。另据有关资料,我国的国土矿产资源丰 度还略高于美国的国土矿产资源丰度。由此可见,我国是世界上国土矿产资源丰度较高的国 家之一。 第四、优势矿产资源所探明储量在世界相应矿产总储量中占有较大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