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与煤化工 王永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有机化学与煤化工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王永刚
中国能源与石油问题 石油供应与需求预测单位:亿吨阵 年份 2002 2003 2010 2020 需求 2.4 2.5 3.5 5.0 供应量 1.7 1.7 2.0 1.8 缺口 0.7 0.8 1.5 3.2
一、中国能源与石油问题 年份 2002 2003 2010 2020 需求 2.4 2.5 3.5 5.0 供应量 1.7 1.7 2.0 1.8 缺口 0.7 0.8 1.5 3.2 石油供应与需求预测 单位: 亿吨/年
汽油、柴油、航空煤油 机动车燃料消耗预测单位:亿吨/年 年份 2010年2020年2030年 燃料油消耗 1.3 2.3 3.7 占石油总消耗 43 57% 87%
机动车燃料消耗预测 单位:亿吨/年 年 份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燃料油消耗 占石油总消耗 1.3 43% 2.3 57% 3.7 87% 汽油、柴油、航空煤油
石油化工的其它产品 2002年中国部分石化产品进出口单位:万t/年 产品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苯乙烯乙烯丙烯 进口量455.9244.2225.2145.3179.98.529.7 出口量1.11.33.8 1.80 2.60 净进口454.8242.9221.4143.5179.75.929.7 生产煤基发动机燃料和化工产品同样具有替代 石油的意义
2002年中国部分石化产品进出口单位:万t/年 产品 聚乙烯 聚丙烯 聚氯乙烯 聚苯乙烯 苯乙烯 乙烯 丙烯 进口量 455.9 244.2 225.2 145.3 179.9 8.5 29.7 出口量 1.1 1.3 3.8 1.8 0.2 2.6 0 净进口 454.8 242.9 221.4 143.5 179.7 5.9 29.7 生产煤基发动机燃料和化工产品同样具有替代 石油的意义。 石油化工的其它产品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 主要提供者 煤炭占 594~63.2% 煤炭占 煤炭占 71% 1.9亿 03亿 246-32.80吨 2002 2003 2020 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以标准煤计)
5 煤炭是我国能源的 主要提供者 2002 中国能源生产总量(以标准煤计) 16.03亿吨 24.66~32.80亿吨 2003 2020 13.9亿吨 煤炭占 71% 煤炭占 71% 煤炭占 59.4~63.2%
煤化工技术 中国能源发展的必然途径;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中国煤炭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选择; ■中国现代工业的新领域
二、煤化工技术 ◼ 中国能源发展的必然途径; ◼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 中国煤炭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选择; ◼ 中国现代工业的新领域
以产品型为主 传统煤化工: 焦化、合成氨 新型煤化工: 能源及产品型结合
传统煤化工: 新型煤化工: 以产品型为主 焦化、合成氨 能源及产品型结合
新型煤化工特点: 产品一以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为主 技术系统一采用高新技术并优化集成 产业规模一建设大型联产企业和产业基地 煤炭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经济最优化 清洁生产与环境友好
新型煤化工特点: ◼ 产品-以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为主 ◼ 技术系统-采用高新技术并优化集成 ◼ 产业规模-建设大型联产企业和产业基地 ◼ 煤炭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 经济最优化 ◼ 清洁生产与环境友好
制浆 加氢液化 煤 提质加工—提质加工 化 F合 T成
煤 制浆气化 加氢液化 提质加工提质加工 FT 合成 产品
(1)液化技术 直接液化 气化」氢气 汽油、柴油、 煤 液化油 提质加工 航空煤油、 加热加压催化 LPG、酚类、 苯类、氨类等 间接液化 汽油、柴油 催化剂、温度、压力 石脑油、乙烯 分馏(离)丙稀、含氧类 煤「“气化 CO+H2 合成物 提质加工 蜡类、燃料气
(1)液化技术 CO+H2 合成物 分馏(离) 提质加工 汽油、柴油、 石脑油、乙烯、 丙稀、含氧类 蜡类、燃料气 等 催化剂、温度、压力 煤 气化 煤 加热加压催化 氢气 液化油 汽油、柴油、 航空煤油 、 LPG、酚类、 苯类、氨类等 气化 提质加工 间接液化 直接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