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测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 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 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虛,为 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 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 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 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 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 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晢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茺的世界,而是追求自 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 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是《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 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 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煕在《林泉 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 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 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 《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 境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 观者再创造的起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 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
高三测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 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我们欣赏画时,时常为其内含的艺术魅力 所吸引,为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 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 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飘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 简淡的意境。空灵之美一方面使画家在意境构成上获得了充分的主动权,打破了特定时空中 客观物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给欣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的天地,使作品中的有限的空 间和形象蕴含着无限的大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内容。 中国山水画的外象之美不仅表现在画作本身,也包括画作以外的无限性,即“画外有画”。 正如美学大师宗白华所说:“中国绘画所表现的精神是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 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山水画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它不追求繁茺的世界,而是追求自 然与人文的完美统一,是一种摆脱世俗的精神追求。从元朝的倪瓒,明清时期的石涛、董其 昌等的山水画中我们所看到的不只是绘画的语言符号,更重要的是画家内在的精神追求。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是中国绘画历来所提倡的。不论是《春山烟雨》还是《春浦帆 归》,只看画题,就会觉得诗意盎然。诗意之美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意境。真正山水画中 的诗境,体现在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诗情与画意交融。宋代郭熙在《林泉 高致》中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的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 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唐人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彰显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 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比如他的作品 《江山雪霁图卷》,画面上虽然没有像许多画家那样题上或多或少的诗词字句,却富有诗的意 境。 中国山水画中所具有的那种空灵美、外象美、诗意美的意境既是画家创造的终点,又是 观者再创造的起点。当代中国山水画创作者,只有放开眼界,敞开胸怀,徜徉于大自然之中 领受山川、风云、水石、林木际会之妙,铸就独特的艺术灵魂,方能构筑胸中意象,孕育笔
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收到“代山川而言”。 (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 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空”是静,是虚,“灵”是实,是有,空灵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B.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之外 C.诗意美指画中有诗意,体现于画题,题诗,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 D.中国山水画追求自然与人文完美统一,不追求繁芜的世界,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 B.文章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以《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 C.文章以王维画作为依据,论证了山水画诗意美并不取决于画作上所题的诗词字句 D.文章由空灵美到诗意美,论证层层递进,为如何创作出意境美的画作提供了新思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 B.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 C.诗情与画意交融,达到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最高理想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D.当代画家只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并获得感悟,就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消费提档升级,岀游意愿持续高涨,旅游日益成为 新时期人民群众美妤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 确提出,要加快教育、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 据介绍,目前全国共有景区景点3万多个,红色经典景区300个,国家级度假区26个, 休闲示范城市10个,国家生态示范区110个,还有一大批文化旅游、科技旅游、健康旅游 体育旅游等“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产品,初步形成了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 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的新格局。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单钢新表示,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深入推进文 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源与旅游业对接,不断丰富新产品供给,实现旅游供
墨语言,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真正收到“代山川而言”。 (选自颜景龙《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有 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空”是静,是虚,“灵”是实,是有,空灵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B.外象之美指画家通过绘画语言符号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的精神追求,表现在画作之外。 C.诗意美指画中有诗意,体现于画题,题诗,画的构思、章法、形象、色彩的诗化等。 D.中国山水画追求自然与人文完美统一,不追求繁芜的世界,是一种哲理的最高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三个方面。 B.文章指出“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并以《寒江独钓图》为实例进行了论证。 C.文章以王维画作为依据,论证了山水画诗意美并不取决于画作上所题的诗词字句。 D.文章由空灵美到诗意美,论证层层递进,为如何创作出意境美的画作提供了新思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历代山水画家都注重意境美而轻视笔墨气韵,是因为意境才是灵魂,是魅力所在。 B.空灵美打破了时空,使画家获得了想象空间,使欣赏者在意境构成上取得了主动权。 C.诗情与画意交融,达到诗画一致,是中国山水画家的最高理想和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D.当代画家只要放开眼界敞开胸怀,融于自然并获得感悟,就能创作出有意境的作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消费提档升级,出游意愿持续高涨,旅游日益成为 新时期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 确提出,要加快教育、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 据介绍,目前全国共有景区景点 3 万多个,红色经典景区 300 个,国家级度假区 26 个, 休闲示范城市 10 个,国家生态示范区 110 个,还有一大批文化旅游、科技旅游、健康旅游、 体育旅游等“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产品,初步形成了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旅游传 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的新格局。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副司长单钢新表示,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继续深入推进文 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源与旅游业对接,不断丰富新产品供给,实现旅游供
给更平衡、更充分、更优质的发展。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2月26日《中国旅游业正处于新一轮 发展黄金机遇期》) 材料二: 2010-2017年我国旅游行业规模迅速增长(单位:万亿元 旅游业总收入(万亿元) 对GDP的综合贡献(万亿元 同比增长(%) 占GDP总量(%) 9.13 8.19 7.34 25 6.61 8765432 5.22 4.69 398 41 5% 3.73 2.78 2252592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 (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年在线旅游发展现状 与前景预测》) 材料三: 2019年正向我们走来。展望前路,中国旅游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将顺应时代的变化,呈 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标志着中国开启文化和旅游新时 代,文旅产业也被公认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蓝海。旅游的内容因文化的介入,其生产、分发、 消费都将被颠覆,而文化的内容因旅游的融入也可以创造独特的场景价值和流量经济。如何 使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文化+旅游”,而是达到“1+1〉2”的效果,显然还需更多探索。原国 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认为,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持续升温,同质化发展问题凸显,市场将会 加速洗牌。2018年,文旅项目频频落地,旅游企业开发文旅产品热情高涨。例如,伴随着“亲 子经济”的发展,许多景区将亲子乐园作为升级改造的必备项目。同质化、类型化等弊端逐 渐凸显,市场饱和,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和市场的优胜劣汰,旅游开发中存 在的“虚火”“水分”将不断被挤出,旅游投资将会更加理性。12月18日,阿里巴巴未来酒
给更平衡、更充分、更优质的发展。 (摘编自央视网 2018 年 12 月 26 日《中国旅游业正处于新一轮 发展黄金机遇期》) 材料二: 2010-2017 年我国旅游行业规模迅速增长(单位:万亿元) (摘自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 年在线旅游发展现状 与前景预测》) 材料三: 2019 年正向我们走来。展望前路,中国旅游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将顺应时代的变化,呈 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2018 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标志着中国开启文化和旅游新时 代,文旅产业也被公认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蓝海。旅游的内容因文化的介入,其生产、分发、 消费都将被颠覆,而文化的内容因旅游的融入也可以创造独特的场景价值和流量经济。如何 使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文化+旅游”,而是达到“1+1>2”的效果,显然还需更多探索。原国 家旅游局副局长吴文学认为,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持续升温,同质化发展问题凸显,市场将会 加速洗牌。2018 年,文旅项目频频落地,旅游企业开发文旅产品热情高涨。例如,伴随着“亲 子经济”的发展,许多景区将亲子乐园作为升级改造的必备项目。同质化、类型化等弊端逐 渐凸显,市场饱和,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和市场的优胜劣汰,旅游开发中存 在的“虚火”“水分”将不断被挤出,旅游投资将会更加理性。12 月 18 日,阿里巴巴未来酒
店“菲住布渴”正式开业,这是全球第一家支持全场景身份识别、大面积使用AI(人工智能冫 的酒店。在这里,服务员被服务机器人取代,住客无论走到哪里,只需要刷脸就可以享受酒 店的所有服务。科技浪潮不断向前发展,与其相关的各个行业必将随之悄然发生改变,旅游 业也不例外,创新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中国旅 游三大走势》)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7年,我国旅游业全年总收入达5.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5%;对GDP的综合贡献 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10%以上 B.2014年我国旅游行业规模增长迅猛,年度增长率超过25%;2015年旅游业总收入继续 保持增长,同 比增长保持在10%以上 C.2010至2017年间,我国旅游业收入对GP的综合贡献逐年增加,从2.78万亿元增长 到9.13万亿元 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D.我国旅游行业规模年度增速在2012至2017年经历了“快速回升一一深度回落—一平 稳回升”后,预计2018年仍将延续增长势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全国共有景区景点3万多个,还有各类景区,国民出游需求 旺盛,旅游创 新产品不断推出,因此中国旅游业迎来发展机遇。 B.文旅产业是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创新旅游产业,文化介入使得旅游内容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也提升了旅游品位 C.对于文旅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各级政府如能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正确引导旅游 投资,规范旅 游市场,就能有效避免文旅行业同质化、类型化问题 D.随着智能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我国旅游业也与其他行业一样大量使用了AI智能技术, 人工服务员被 机器人取代,游客享受到更加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店“菲住布渴”正式开业,这是全球第一家支持全场景身份识别、大面积使用 AI(人工智能) 的酒店。在这里,服务员被服务机器人取代,住客无论走到哪里,只需要刷脸就可以享受酒 店的所有服务。科技浪潮不断向前发展,与其相关的各个行业必将随之悄然发生改变,旅游 业也不例外,创新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 中国旅 游三大走势》)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2017 年,我国旅游业全年总收入达 5.4 万亿元,同比增长约 15%;对 GDP 的综合贡献 为 9.13 万亿元,占 GDP 总量 10%以上。 B.2014 年我国旅游行业规模增长迅猛,年度增长率超过 25%;2015 年旅游业总收入继续 保持增长,同 比增长保持在 10%以上。 C.2010 至 2017 年间,我国旅游业收入对 GDP 的综合贡献逐年增加,从 2.78 万亿元增长 到 9.13 万亿元, 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D.我国旅游行业规模年度增速在 2012 至 2017 年经历了“快速回升——深度回落——平 稳回升”后,预计 2018 年仍将延续增长势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我国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全国共有景区景点 3 万多个,还有各类景区,国民出游需求 旺盛,旅游创 新产品不断推出,因此中国旅游业迎来发展机遇。 B.文旅产业是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而形成的创新旅游产业,文化介入使得旅游内容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也提升了旅游品位。 C.对于文旅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各级政府如能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正确引导旅游 投资,规范旅 游市场,就能有效避免文旅行业同质化、类型化问题。 D.随着智能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我国旅游业也与其他行业一样大量使用了 AI 智能技术, 人工服务员被 机器人取代,游客享受到更加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6.站在2019年展望未来,我国旅游业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新趋势?请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禹的寂寞 何向阳 时隔四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了讲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还有“古辕关”这 几个清人的字,刻在关隘立壁上,写着历史。夏禹,一半被压了纸型,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了口 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般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 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约两公里万岁峰下,面 对高10米、周长43米的巨大“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地寂寞的。 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 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现在或许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哪里有水难,哪 里就能看见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重翻《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句子扑进来, 对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樺”的做法更 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 平治”。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较之,我倒更喜欢 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 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贲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个寂寞么 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没有最终止住洪水而失 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治水而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关键是民生之系。《史记》中那一句 让人看了心悸——“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可见当时的责任制之严明。“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里 面有种难以人情释解的苦痛,前赴后继才不那么浪漫,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搭了性 命的压力,不知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面对因洪水而涂炭的百姓,他是非要把自己的 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 在失去了父亲之后,谁又是第二个要他付出的亲人呢?五层楼高的启母石就是另一场不幸的实证。“禹治 洪水,通面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 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淮南子》里这篇故事一波三
6.站在 2019 年展望未来,我国旅游业将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新趋势?请简要概括。(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大禹的寂寞 何向阳 时隔四千年之后,已经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了,只剩了讲说,在往事与神话间游走,还有“古辕关”这 几个清人的字,刻在关隘立壁上,写着历史。夏禹,一半被压了纸型,叠藏在文典史籍里头,一半化作了口 口相传的故事,散落在如空气般无形却有时又凝聚成某种气候的民间里。 然而,真的跑了几十里地,到“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的嵩高之地登封城北约两公里万岁峰下,面 对高 10 米、周长 43 米的巨大 “启母石”时,才知道那个英雄是彻底地寂寞的。 早年读《史记·夏本纪》,印象中叫禹的英雄与洪水斗了一辈子,太史公用了几大段写他从这里到那里, 好像走遍了天下河流,连一些不知名的、现在或许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小河都布满他的足迹,哪里有水难,哪 里就能看见他的身影,忙碌得不知道还有别的生活。重翻《史记》,“敏给克勤”“劳身焦思”的句子扑进来, 对应“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功劳,“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的做法更 惹人眼目,“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终于告功于天下,天下也终于因这个人的忙碌操劳而“太 平治”。然而行为、功绩之外,仍有一句不能舍下,是“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较之,我倒更喜欢 口传历史中那句——“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去了“敢”字,可能更见禹的风格。不是不敢,而是不能,司 马迁的文人叙事中说的是责任,民间叙事中说的是精神。二者叠加,仍不能抹去个寂寞么? 禹治水前,还有一个人因治水建功,也因治水被杀,当那个叫鲧的人用堵的方法没有最终止住洪水而失 败时,死的命运其实已等着他了,“九年治水而不息”,功用不成是小事,关键是民生之系。《史记》中那一句 让人看了心悸——“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可见当时的责任制之严明。“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这里 面有种难以人情释解的苦痛,前赴后继才不那么浪漫,舜此举之用意今人不好揣摩,然而也让人觉出搭了性 命的压力,不知尚年轻气盛的禹怎么想。反正,他是上路了。面对因洪水而涂炭的百姓,他是非要把自己的 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了。 在失去了父亲之后,谁又是第二个要他付出的亲人呢?五层楼高的启母石就是另一场不幸的实证。“禹治 洪水,通臿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作熊, 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淮南子》里这篇故事一波三
折,熊身的禹,和无意中见了熊身禹的为妻的涂山氏的“惭而去”——一写得太生动,也太涩苦,还有启之生, 都神迹般,扑朔迷离;然而立于启母石前的下午,阳光是这么好,壁峭的石头破裂开来,一分为二,围着它 走,有种本真的崇慕,因为它本身没有任何雕饰或者后天的人文附丽,就是一块巨石,风雨阳光都经过了, 还是一块巨石。对于那不知神迹的过路人,它会因没有文字与解说而沉默为一块真正的顽石。大禹寂寞着, 他的寂寞还不是后天的懵懂,而在当时,最亲密如妻子的人仍然会“惭而去”,离开他,不解是深的,比水更 深一些。大禹,枉有回天之力,能够劈山让泄流改道,却不能够让一个心爱的女人回心转意,一任那自心流 漫的大潮淹没自己。 何况诸侯们叫叫嚷嚷,争相出着主意,到了要走向水泽大野时,便多缩进家门不愿出去。对于这帮人, 大禹怎么不会冲他们把那双总是在走的长满老茧的大脚伸开呢。这个英雄,领着一批人实干,却还要承担背 后的热嘲冷眼、唾沫星子,那也是一种水,堵或者导似已不是对付的方法,它汇聚着另一场泆水要淹没这个 治水的人。 还有民众,他们的纪念随时随处,然而民众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也因随时随处而心境迁移,也会遗忘。 他们忘了一个人的最好办法是将人打入历史,在史录的隧道里或可赢取一个空间,几行文字,然而内心呢, 当洪水不再,阳光灿烂,歌舞升平,与幸福伴行之际,谁会想起、忆念、沉吟,或者祭奠。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文章开头从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写起,点出大禹是彻底地寂寞的,转入对大禹治水的叙写,在现实与 历史的交互中再现英雄的业绩。 B.文章以丰富的史料、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禹公而忘私精神的赞扬,更对大禹的寂寞进行了深层次的 挖掘和分析。 C.鲧因治水失败而被杀,大禹因治水成功而被人纪念,文章以对比的方式深刻揭示了主题:个人功绩事 小,民生之系事关重大。 D.以民众对大禹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乃至遗忘结尾,含蓄而深沉,既照应了标题,又表明作者的叹惋, 引发读者进行深入思考 8.文章中史料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为什么作者说“大禹是彻底地寂寞”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治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
折,熊身的禹,和无意中见了熊身禹的为妻的涂山氏的“惭而去”——写得太生动,也太涩苦,还有启之生, 都神迹般,扑朔迷离;然而立于启母石前的下午,阳光是这么好,壁峭的石头破裂开来,一分为二,围着它 走,有种本真的崇慕,因为它本身没有任何雕饰或者后天的人文附丽,就是一块巨石,风雨阳光都经过了, 还是一块巨石。对于那不知神迹的过路人,它会因没有文字与解说而沉默为一块真正的顽石。大禹寂寞着, 他的寂寞还不是后天的懵懂,而在当时,最亲密如妻子的人仍然会“惭而去”,离开他,不解是深的,比水更 深一些。大禹,枉有回天之力,能够劈山让泄流改道,却不能够让一个心爱的女人回心转意,一任那自心流 漫的大潮淹没自己。 何况诸侯们叫叫嚷嚷,争相出着主意,到了要走向水泽大野时,便多缩进家门不愿出去。对于这帮人, 大禹怎么不会冲他们把那双总是在走的长满老茧的大脚伸开呢。这个英雄,领着一批人实干,却还要承担背 后的热嘲冷眼、唾沫星子,那也是一种水,堵或者导似已不是对付的方法,它汇聚着另一场洪水要淹没这个 治水的人。 还有民众,他们的纪念随时随处,然而民众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也因随时随处而心境迁移,也会遗忘。 他们忘了一个人的最好办法是将人打入历史,在史录的隧道里或可赢取一个空间,几行文字,然而内心呢, 当洪水不再,阳光灿烂,歌舞升平,与幸福伴行之际,谁会想起、忆念、沉吟,或者祭奠。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开头从难见当年辕关的地貌写起,点出大禹是彻底地寂寞的,转入对大禹治水的叙写,在现实与 历史的交互中再现英雄的业绩。 B.文章以丰富的史料、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大禹公而忘私精神的赞扬,更对大禹的寂寞进行了深层次的 挖掘和分析。 C.鲧因治水失败而被杀,大禹因治水成功而被人纪念,文章以对比的方式深刻揭示了主题:个人功绩事 小,民生之系事关重大。 D.以民众对大禹的纪念也会时过境迁乃至遗忘结尾,含蓄而深沉,既照应了标题,又表明作者的叹惋, 引发读者进行深入思考。 8.文章中史料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9.为什么作者说“大禹是彻底地寂寞”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林兴祖字宗起,福州罗源人。至治..二年,登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黄岩州事,三迁而知
铅山州。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友文奷黠悍 鸷,因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 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 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賞募民首告,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傲遺 人并赃煮及鞫之款成友文自系官为之熬兴祖命迸热之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 二事鞫之,狱立具,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籍甚。升南阳知府, 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 十余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 留之。哈剌帖木儿曰:“明日得钞五千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兴祖许之。明日甫入城视 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哈刺帖木儿得钞、 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永 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祖以手榜谕之。皆曰:“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三年不入 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 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以年老致仕,终于家。(选自《元史·良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B.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C.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D.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治,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 多则十几个。 B.知府,别称“太守”,是中国古代地方官职名,是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掌一府之政令 总领各属县 C.考课,考,就是考察自中央至地方各级官吏在其任职期间执行国家法令的具体表现 课,依照国家的行政计划进行督课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与此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致事”“休致”“休 沐”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明县的少数民族听说林兴祖廉洁爱民,看见了林兴祖亲自写的劝谕的榜文,三年没
铅山州。铅山素多造伪钞者,豪民吴友文为之魁,远至江淮、燕蓟,莫不行使。友文奸黠悍 鸷,因伪造致富,乃分遣恶少四五十人,为吏于有司,伺有欲告之者,辄先事戕之,前后杀 人甚众,夺人妻女十一人为妾。民罹其害,衔冤不敢诉者十余年。兴祖至官,曰:“此害不除, 何以牧民!”即张榜禁伪造者,且立赏募民首告,俄有告者至,佯以不实斥去;又有告获伪造 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须臾,来诉友文者百余人,择其重 罪一二事鞫之,狱立具,逮捕其党二百余人,悉置之法。民害既去,政声籍甚。升南阳知府.., 改建德路同知;俱未任。至正八年,特旨迁为道州路总管,行至城外,撞贼已迫其后,相去仅 十余里。时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屯兵城外,闻贼至,以乏军需,欲退兵,兴祖闻,即夜诣说 留之。哈剌帖木儿曰:“明日得钞五千锭、桐盾五百,乃可破贼。”兴祖许之。明日甫入城视 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且取郡楼旧桐板为盾,日中皆备。哈刺帖木儿得钞、 盾,大喜,遂留,为御贼计。贼闻新总管至,一日具五百盾,以为大军且至,中夕遁去。永 明县洞瑶屡窃发为民害,兴祖以手榜谕之。皆曰:“林总管廉而爱民,不可犯也。”三年不入 境。春旱,虫食麦苗,兴祖为文祷之,大雨三日,虫死而麦稔。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 薄敛,郡中大治。宪司考课..,以道州为最。以年老致仕..,终于家。(选自《元史·良吏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B.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C.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D.又有告获伪造二人并赃者/乃鞫之/款成友文自至官为之/营救兴祖/命并执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至治,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 多则十几个。 B.知府,别称“太守”,是中国古代地方官职名,是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掌一府之政令, 总领各属县。 C.考课,考,就是考察自中央至地方各级官吏在其任职期间执行国家法令的具体表现; 课,依照国家的行政计划进行督课。 D.致仕,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与此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致事”“休致”“休 沐”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永明县的少数民族听说林兴祖廉洁爱民,看见了林兴祖亲自写的劝谕的榜文,三年没
有进入道州境内。 B.林兴祖颁布禁伪钞令不久,就有一个人前来告发,他假装用不符合实情的理由将那个 人斥责离去。 C.林兴祖为百姓铲除祸害,声誉大振。升任南阳知府,改任建德路知府,但他都没有到 任。至正八年,升任道州路总管。 D.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在城外驻军,听说敌人到了,以缺乏军需物资为借口,想要撤兵 后在林兴祖的反复劝说下,才答应不撤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2)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常州张卿养素堂 欧阳修 左衣冠世有名,几人今复振家声? 朝廷独立清冰节,闾里归来白首卿。 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 长松野水谁为伴,顾我堪羞恋宠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拈出“家声”二字,意在指明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语气上颇为沉重。 B.“朝廷”与“闾里”对举,表达了诗人对张卿壮志难酬、白首归隐的同情 C.从言谈慷慨、耳目聪明等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张卿老当益壮的风采。 D.对张卿安于“长松野水”的恬淡心境,诗人表达了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意。 15.这是一首酬赠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追求的理想人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礼记·大学》中,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 条目。 ,说明修身是其中 最根本的一条。 (2)《礼记 中庸》中提到了
有进入道州境内。 B.林兴祖颁布禁伪钞令不久,就有一个人前来告发,他假装用不符合实情的理由将那个 人斥责离去。 C.林兴祖为百姓铲除祸害,声誉大振。升任南阳知府,改任建德路知府,但他都没有到 任。至正八年,升任道州路总管。 D.湖南副使哈剌帖木儿在城外驻军,听说敌人到了,以缺乏军需物资为借口,想要撤兵, 后在林兴祖的反复劝说下,才答应不撤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明日甫入城视事,即以恩信劝谕盐商,贷钞五千锭。 (2)已而罢兴作,赈贫乏,轻徭薄敛,郡中大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常州张卿养素堂 欧阳修 江左衣冠世有名,几人今复振家声? 朝廷独立清冰节,闾里归来白首卿。 志在言谈犹慷慨,身闲耳目益聪明。 长松野水谁为伴,顾我堪羞恋宠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拈出“家声”二字,意在指明家风传承的重要性,语气上颇为沉重。 B.“朝廷”与“闾里”对举,表达了诗人对张卿壮志难酬、白首归隐的同情。 C.从言谈慷慨、耳目聪明等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张卿老当益壮的风采。 D.对张卿安于“长松野水”的恬淡心境,诗人表达了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意。 15.这是一首酬赠诗,但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追求的理想人格。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礼记▪大学》中,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 条目。“ , ”,说明修身是其中 最根本的一条。 ( 2 ) 《 礼 记 ▪ 中 庸 》 中 提 到 了
这五种学习方式 (3)老子认为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最接近“道”,这是因为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热正持续升温,我们欣喜地看到,( )。与此同时, 我国几千年传统语文教育中一些符合汉语学习规律,」的方法与理论也被语文教育研究 者重新擦亮,开启了现代语文教育的寻根之旅。事实上,在语文教育现代性」 不争的事实是:传统一直在场。语文教育现代价值的诉求,或宣称“新”的东西,在语文教 育传统中有很丰富的资源,只不过长期被 没有被挖掘罢了。 但是,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白话取代文言成为现代书面语主流的历史必然性,看到五四 新文化运动对语文教育的革命厥功至伟。语文教育被它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因而 使其走上了大众化、普及化的道路。我们学习和借鉴传统语文教育的精神,绝不能照搬与照 抄,毕竟现代教育的目的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 或者盲目复古都是行不通的。对传统语文教育知之愈全、愈深,才能用之愈当, 我们要避免语文教育上的历史虛无主义,也要避免对传统语文教育的过度阐释和过度开发。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行之有效建构遮蔽刻舟求剑 B.立竿见影建构遮掩扬汤止沸 C.行之有效建设遮蔽刻舟求剑 D.立竿见影建设遮掩扬汤止沸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是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使得不少语文教师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B.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是需要语文教师的文化传承的使命感的。 C.不少语文教师以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D.不少语文教师被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激发了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语文教育被它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因而走上了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 B.它把语文教育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因而使其走上了大众化、普及化的道路
“ , , , , ”这五种学习方式。 ( 3 )老子认为最善的人好像水 一 样 , 最 接 近 “ 道 ”, 这 是 因 为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热正持续升温,我们欣喜地看到,( )。与此同时, 我国几千年传统语文教育中—些符合汉语学习规律,___ __的方法与理论也被语文教育研究 者重新擦亮,开启了现代语文教育的寻根之旅。事实上,在语文教育现代性____ _中,一个 不争的事实是:传统一直在场。语文教育现代价值的诉求,或宣称“新”的东西,在语文教 育传统中有很丰富的资源,只不过长期被_ ____,没有被挖掘罢了。 但是,我们必须客观地看到白话取代文言成为现代书面语主流的历史必然性,看到五四 新文化运动对语文教育的革命厥功至伟。语文教育被它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因而 使其走上了大众化、普及化的道路。我们学习和借鉴传统语文教育的精神,绝不能照搬与照 抄,毕竟现代教育的目的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的内容与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改 变,____ _或者盲目复古都是行不通的。对传统语文教育知之愈全、愈深,才能用之愈当, 我们要避免语文教育上的历史虚无主义,也要避免对传统语文教育的过度阐释和过度开发。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行之有效 建构 遮蔽 刻舟求剑 B.立竿见影 建构 遮掩 扬汤止沸 C.行之有效 建设 遮蔽 刻舟求剑 D.立竿见影 建设 遮掩 扬汤止沸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是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使得不少语文教师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B.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是需要语文教师的文化传承的使命感的。 C.不少语文教师以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致力于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D.不少语文教师被传统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激发了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语文教育被它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因而走上了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 B.它把语文教育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因而使其走上了大众化、普及化的道路
C.语文教育被它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从而走上了大众化、普及化的道路。 D.它把语文教育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从而使其走上了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 20.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5个字。(6分) 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农业知识的表达十分复杂,行业内的“缄默知识”、 经验方法等要转化为数字表达十分困难。 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用的农业 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种未必适用,这些都导致智慧农业的业务门槛相对较高。智 慧农业早期投入大,回收期长, 但是科技巨头、上市公司更注重长期效益,他 们将努力克服困难,布局智慧农业。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智慧 农业集聚。我们有理由相信, 21.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5分)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 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 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 80%,东盟10国出资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具体金额为:中国384 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重视文明礼节是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国尚礼则国 昌,家尚礼则家大”,文明礼节决不是个人的私事,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可是当前有 些人认为,进退有仪,那是封建社会的要求,现代社会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还有人认为,太 注重礼节,容易让自己畏手畏脚,失去自己的个性;还有人说,如果生活中注重讲礼节,但 可能外在行为讲礼节,内心并不一定认同,这显得不真实,很虛假。 针对这些,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日常生活中的礼节的认识与思考, 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C.语文教育被它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从而走上了大众化、普及化的道路。 D.它把语文教育从贵族化的死胡同推向了民间,从而使其走上了普及化、大众化的道路。 20.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农业知识的表达十分复杂,行业内的“缄默知识”、 经验方法等要转化为数字表达十分困难。 ,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用的农业 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种未必适用,这些都导致智慧农业的业务门槛相对较高。智 慧农业早期投入大,回收期长, ;但是科技巨头、上市公司更注重长期效益,他 们将努力克服困难,布局智慧农业。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智慧 农业集聚。我们有理由相信, 。 21.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 35 字。(5 分) 《人民日报》巴厘岛 5 月 3 日电 东盟 10 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 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 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 1200 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 3 国出资 80%,东盟 10 国出资 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 32%,韩国占 16%。具体金额为:中国 384 亿美元、日本 384 亿美元、韩国 192 亿美元。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重视文明礼节是个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国尚礼则国 昌,家尚礼则家大”,文明礼节决不是个人的私事,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可是当前有 些人认为,进退有仪,那是封建社会的要求,现代社会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还有人认为,太 注重礼节,容易让自己畏手畏脚,失去自己的个性;还有人说,如果生活中注重讲礼节,但 可能外在行为讲礼节,内心并不一定认同,这显得不真实,很虚假。 针对这些,你有什么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日常生活中的礼节的认识与思考, 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