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环境学》第一章 环境学基本原理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5,文件大小:134KB,团购合买
环境、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可持续发展等词汇是最近几年 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似乎都很了解。环境科学成了很热门 科学。这是好事,我们就希望出现人人关心环境,人人爱护环境的局面。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第一章环境学基本原理 环境、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可持续发展等词汇是最近几年出 现频率较髙的词汇。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似乎都很了解。环境科学成了很热门的 科学。这是好事,我们就希望出现人人关心环境,人人爱护环境的局面。 第一节环境 环境: (一)、环境的科学定义:指围绕着人的空间以及其中一切可以影响人的生活与发 展的各种天然的与人工改造过的自然要素的总称。可见,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概 念。如果按要素分,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 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矿藏环境、生物环境、星球环境、宇宙环境等。社 会环境包括聚居环境(如院落、村镇,城市)、生产环境(如厂矿、农场)交通环 境(如车站、港口)、文化环境(如学校、剧院、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等。 如果按功能分,有劳动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区琙环境、流域环境、全球 环境等。 (二)、环境的法律定义:1989年12月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的第二条,对环境作了以下的界定:“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要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城市和乡村等”。可见,中国环保法规定的也是一个“大环境”的概念,即包括 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环境:即包括生活环境,也包括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定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一定时空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 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自然资源的定义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 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前者包括土地、水大气、岩石、矿物及其群聚 森林、草地、矿产、海洋等。后者则指太阳能、风能、水能、生态系统的环境机 能、地球物理化学的循环机能等。 比较和思考以上不同的说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来源 2、在人类认识能力和利用能力的限制下,相对于人类需要,自然资源具有 稀缺性。 3、自然资源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第二节、环境要素及属性 环境要素的概念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整体和各个独立的、性质不 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环境要素可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 环境要素。其中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指水、大气、生物、岩石、土壤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枃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例 如,由水组成江、河、湖、海等水体,全部水体组成水圈:由大气组成大气层, 整个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由生物体组成生物群落,全部生物群落构成生物圈等 等 、环境要素的基本属性 环境要素具有一些十分重要的特点。它们不仅是制约各环境要素间互相联系

第一章 环境学基本原理 环境、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可持续发展等词汇是最近几年出 现频率较高的词汇。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似乎都很了解。环境科学成了很热门的 科学。这是好事,我们就希望出现人人关心环境,人人爱护环境的局面。 第一节 环境 一、环境: (一)、环境的科学定义:指围绕着人的空间以及其中一切可以影响人的生活与发 展的各种天然的与人工改造过的自然要素的总称。可见,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概 念。如果按要素分,有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 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矿藏环境、生物环境、星球环境、宇宙环境等。社 会环境包括聚居环境(如院落、村镇,城市)、生产环境(如厂矿、农场)、交通环 境(如车站、港口)、文化环境(如学校、剧院、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等。 如果按功能分,有劳动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区域环境、流域环境、全球 环境等。 (二)、环境的法律定义:1989 年 12 月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的第二条,对环境作了以下的界定:“本法所称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要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城市和乡村等”。可见,中国环保法规定的也是一个“大环境”的概念,即包括 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环境;即包括生活环境,也包括生态环境。 二、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的定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一定时空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 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自然资源的定义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 及生成这些成分的环境功能。前者包括土地、水大气、岩石、矿物及其群聚—— 森林、草地、矿产、海洋等。后者则指太阳能、风能、水能、生态系统的环境机 能、地球物理化学的循环机能等。 比较和思考以上不同的说法,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来源。 2、在人类认识能力和利用能力的限制下,相对于人类需要,自然资源具有 稀缺性。 3、自然资源表现形式是多样的。 第二节、环境要素及属性 一、环境要素的概念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整体和各个独立的、性质不 同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环境要素可分为自然环境要素和人工 环境要素。其中自然环境要素通常指水、大气、生物、岩石、土壤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例 如,由水组成江、河、湖、海等水体,全部水体组成水圈;由大气组成大气层, 整个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由生物体组成生物群落,全部生物群落构成生物圈等 等。 二、环境要素的基本属性 环境要素具有一些十分重要的特点。它们不仅是制约各环境要素间互相联系

互相作用的基本关系,而且是认识环境、评价环境、改造环境的基本依据。环境 要素的摹本属性可概括如下: 1.最差(小因子限制律 在这里,最差(小因子限制律是针对环境质量而言。它是由德国化学家J,V, 李比西于1804年首先提出,20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布来克曼所发展而趋于完善。 该定律指出:“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 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就如在“木桶原理”中,那 块最短的木板决定这个木桶的装水量。这就是说,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诸要素 中处于“最低状态”的那个要素,而不能用其余处于良好状态的环境要素去替代, 去弥补。因此,在改进环境质量时,必须对环境诸要素的优劣状态进行数值分类, 遵循由差到优的顺序依次改进,使之均衡地达到最佳状态 2.等值性 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或数量上如何不同,但只要是一个独立 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异,也就是说,各个环境要素对环 境质量的限制,在它们处于最差状态时,具有等值性。 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 一处环境的性质,不等于组成该环境的诸要素性质简单相加之和,而是比这 个“和”丰富得多,复杂得多。就是说,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之和。环 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整体效应,是在个体效应基础上的质的飞跃。 4.互相联系及互相依存 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有先后之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 互依存的。从演化的意义上看,某些要素孕育着其他要素。岩石圈的形成为大气 圈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岩石圈和大气圈的存在,又为水圈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岩 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孕育了生物圈,而生物圈又会影响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的 变化。 三、自然环境的特点 自古以来,环境似乎一直是一种公共财产,人们可以自由地、免费地、长期 地使用它而不必付出任何的代价。比如说公用的牧场问题,由于牧场是公用的, 而牲畜是个人的,所以当牲畜的头数已经超过草地承载力的时候,每个牧民都还 认为,继续增加他所所拥有的牲畜头数,对他个人来说是有利的。增加一头或更 多牲畜的全部效益都归他个人所有,而草场过度放牧的绝大部分代价却由其它牧 民分担了。由于所有的牧民都会这样想和这样做,结果公用牧场上的这种个人自 由给全体牧民带来了灾难。也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和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 中国百亩草地产肉量为225公斤,产奶268公斤,毛3公斤。公为相同气候带下美 国的4%,新西兰的1%。又比如,有一些排污的工厂,将污水直接排放,减少 了作为工厂应该承担的治污费用,而将这笔费用转嫁给了社会 环境作为一种公用品或公共财产,具有以下特点 (一)稀缺性 些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矿藏等)会逐渐耗竭。即使如空气和水等 到资源,如遭到了污染,人们想要寻求干净的、无损于人体健康的空气和淡水也 并不是那样容易的。 (二)非独占性与非排它性 如空气,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而且在一定限度内,在你享用的同时也不会降

互相作用的基本关系,而且是认识环境、评价环境、改造环境的基本依据。环境 要素的摹本属性可概括如下: 1.最差(小)因子限制律 在这里,最差(小)因子限制律是针对环境质量而言。它是由德国化学家 J,V, 李比西于 1804 年首先提出,20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布来克曼所发展而趋于完善。 该定律指出:“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 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就如在“木桶原理”中,那 块最短的木板决定这个木桶的装水量。这就是说,环境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诸要素 中处于“最低状态”的那个要素,而不能用其余处于良好状态的环境要素去替代, 去弥补。因此,在改进环境质量时,必须对环境诸要素的优劣状态进行数值分类, 遵循由差到优的顺序依次改进,使之均衡地达到最佳状态。 2.等值性 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或数量上如何不同,但只要是一个独立 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异,也就是说,各个环境要素对环 境质量的限制,在它们处于最差状态时,具有等值性。 3.整体性大于各个体之和 一处环境的性质,不等于组成该环境的诸要素性质简单相加之和,而是比这 个“和”丰富得多,复杂得多。就是说,环境的整体性大于环境诸要素之和。环 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整体效应,是在个体效应基础上的质的飞跃。 4.互相联系及互相依存 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有先后之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 互依存的。从演化的意义上看,某些要素孕育着其他要素。岩石圈的形成为大气 圈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岩石圈和大气圈的存在,又为水圈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岩 石圈、大气圈和水圈孕育了生物圈,而生物圈又会影响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的 变化。 三、自然环境的特点 自古以来,环境似乎一直是一种公共财产,人们可以自由地、免费地、长期 地使用它而不必付出任何的代价。比如说公用的牧场问题,由于牧场是公用的, 而牲畜是个人的,所以当牲畜的头数已经超过草地承载力的时候,每个牧民都还 认为,继续增加他所所拥有的牲畜头数,对他个人来说是有利的。增加一头或更 多牲畜的全部效益都归他个人所有,而草场过度放牧的绝大部分代价却由其它牧 民分担了。由于所有的牧民都会这样想和这样做,结果公用牧场上的这种个人自 由给全体牧民带来了灾难。也严重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和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 中国百亩草地产肉量为 22.5 公斤,产奶 26.8 公斤,毛 3 公斤。公为相同气候带下美 国的 4%,新西兰的 1%。又比如,有一些排污的工厂,将污水直接排放,减少 了作为工厂应该承担的治污费用,而将这笔费用转嫁给了社会。 环境作为一种公用品或公共财产,具有以下特点: (一)稀缺性 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矿藏等)会逐渐耗竭。即使如空气和水等 到资源,如遭到了污染,人们想要寻求干净的、无损于人体健康的空气和淡水也 并不是那样容易的。 (二)非独占性与非排它性 如空气,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而且在一定限度内,在你享用的同时也不会降

低其它人的可利用性。 (三)外部性 社会之所以往往不能在经济产值同环境质量之间建立起一种适当的、均衡的 经济联系,其中原因就在于,许多污染引起的费用并非由污染者来承担。这称之 为“外部性”。结果,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这种“外部性”的费用并没有反映在 造成这些污染(或破坏)的生产成本之中。只要污染的代价不是由污染者来承担 或由其产品的消费者来承担的现象继续存在,社会经济活动所造的福利中间的 部分,总会在再分配的过程中,从污染受害者手中转移到社会的其它一些人(如 污染者)的手里。如果污染的总代价(资源、生态与公众健康的损失)超过了污染者 及其产品的消费者所获得的利益时,这样的生产活动便是“无效”劳动,即,社 会的总财富并没有由于进行了该生产活动而得到增加。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107-112 四、自然环境的作用:人们对环境的作用与价值是逐步认识的。迄今为止 人们认识到,环境至少有以下四大作用 1、提供资源: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料,无一不是取自至 然要素。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各种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如 煤、石油、天然气、粮食等。上百万年宋,环境一直给人们提供着大量的资源 2、消纳废物:限于经济、技术条件和人们的认识,有些副产品不能被利用,而 成为废物排入环境。环境通过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生物反应,容纳、稀 释、转化这些废弃物,并由存在于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大量微生物将其中 的一些有机物分解成为的无机物,又重新进入不同元素的循环中,称之为环 境的自净作用。如果环境不具备这种自净功能,整个自然界早就充斥了废弃 物。环境消纳废物的能力又称为“环境容量” 3、美学与精神享受:环境不仅能为经济活动提供物质资源,还能满足人们对舒 适性的要求。清洁的空气和水既是工农业生产必需的要素,也是人们健康愉 快生活的基本需求。全世界有许多优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如中国的桂林山 水,美国的黄石公园,埃及的金字塔等,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优美 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心情愉快,精神放松,有利于提髙人体素质,更有效地工 作。经济越增长,对于环境舒适性的要求越多 4、生命支持系统:人类不可能孤零零地生活在这个星球上。自然界中,由上千 万中生物物种及其生态群落和各种各样环境因素构成的系统正在支持着人类 的生存。1995年,美国“生物圈2号”试验的失败,说明人类离不开地球环 境这个生命支持系统 生物圈2号的有关资料 地球养育着人类和所有生物,所以,人们称地球为“生物圈1号”。1984年在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里,出现了一座用钢架玻璃盖成的密封建筑,占地1万3 千平方米,里面有林草、耕地、牧场和“人工海洋”等等,耗资2亿多美元。人 们称其为“生物圈2号”1993年,8名科学家进入其中。他们计划一边耕作养殖, 边科学研究,同时,要努力维持在密封型建筑中的小小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包 括气候(尤其是氧气含量)和食物。原定这些科学家在密封建筑中停留2年,以检 验人类能否在同地球隔绝的模拟的“生物圈2号”环境中长期生活。但是,1年 多以后,氧气含量从21%下降到了14%,所种下的粮食歉收,无奈只能吃种子。 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提前撒出。随后,这套建筑移交给了哥伦比亚大学。1996 年9月,对该试验的总结认为,在现有条件下,人类无法模拟可供人类生存的地

低其它人的可利用性。 (三)外部性 社会之所以往往不能在经济产值同环境质量之间建立起一种适当的、均衡的 经济联系,其中原因就在于,许多污染引起的费用并非由污染者来承担。这称之 为“外部性”。结果,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这种“外部性”的费用并没有反映在 造成这些污染(或破坏)的生产成本之中。只要污染的代价不是由污染者来承担 或由其产品的消费者来承担的现象继续存在,社会经济活动所造的福利中间的一 部分,总会在再分配的过程中,从污染受害者手中转移到社会的其它一些人(如 污染者)的手里。如果污染的总代价(资源、生态与公众健康的损失)超过了污染者 及其产品的消费者所获得的利益时,这样的生产活动便是“无效”劳动,即,社 会的总财富并没有由于进行了该生产活动而得到增加。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107-112 四、自然环境的作用:人们对环境的作用与价值是逐步认识的。迄今为止, 人们认识到,环境至少有以下四大作用: 1、提供资源: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料,无一不是取自至 然要素。环境是人类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各种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如 煤、石油、天然气、粮食等。上百万年宋,环境一直给人们提供着大量的资源。 2、消纳废物:限于经济、技术条件和人们的认识,有些副产品不能被利用,而 成为废物排入环境。环境通过各种各样的物理、化学、生物反应,容纳、稀 释、转化这些废弃物,并由存在于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大量微生物将其中 的一些有机物分解成为的无机物,又重新进入不同元素的循环中,称之为环 境的自净作用。如果环境不具备这种自净功能,整个自然界早就充斥了废弃 物。环境消纳废物的能力又称为“环境容量”。 3、美学与精神享受:环境不仅能为经济活动提供物质资源,还能满足人们对舒 适性的要求。清洁的空气和水既是工农业生产必需的要素,也是人们健康愉 快生活的基本需求。全世界有许多优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如中国的桂林山 水,美国的黄石公园,埃及的金字塔等,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优美 舒适的环境使人们心情愉快,精神放松,有利于提高人体素质,更有效地工 作。经济越增长,对于环境舒适性的要求越多。 4、生命支持系统:人类不可能孤零零地生活在这个星球上。自然界中,由上千 万中生物物种及其生态群落和各种各样环境因素构成的系统正在支持着人类 的生存。1995 年,美国“生物圈 2 号”试验的失败,说明人类离不开地球环 境这个生命支持系统。 生物圈 2 号的有关资料 地球养育着人类和所有生物,所以,人们称地球为“生物圈 1 号”。1984 年在 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里,出现了一座用钢架玻璃盖成的密封建筑,占地 1 万 3 千平方米,里面有林草、耕地、牧场和“人工海洋”等等,耗资 2 亿多美元。人 们称其为“生物圈 2 号”1993 年,8 名科学家进入其中。他们计划一边耕作养殖, 一边科学研究,同时,要努力维持在密封型建筑中的小小的生态系统的平衡,包 括气候(尤其是氧气含量)和食物。原定这些科学家在密封建筑中停留 2 年,以检 验人类能否在同地球隔绝的模拟的“生物圈 2 号”环境中长期生活。但是,1 年 多以后,氧气含量从 21%下降到了 14%,所种下的粮食歉收,无奈只能吃种子。 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提前撒出。随后,这套建筑移交给了哥伦比亚大学。1996 年 9 月,对该试验的总结认为,在现有条件下,人类无法模拟可供人类生存的地

球生态环境。 资料来源:梁从军等,地球家园,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从这个例子引证了一个结论,要善待地球,地球是不能够克隆的 五、自然环境价值 自然环境是一切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 体。即地球的空间环境、阳光、地磁、空气、气候、水、土壤、岩石、动植物、 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 自然环境的价值何在?世界银行于1995年向全球公布了新的衡量可持续发 展的指标体系,并宣称,“这一新体系在确定国家发展战略时,不仅是用收入 ( INCOM,而是用财富( WEALTH)作为出发点”。充分肯定了环境的价值。 (一)、衡量国家财富的四种资本 1、产品资本或人造资本。指的是所使用的机器、厂房、道路以及所生产的 产品与所提供的服务等,这在以往一直用GNP来表示。它代表可转换为 市场需求的能力。2002年3月,朱荣基总理在回答外国记者“这届政府 是赤字政府时”说,我们这届政府给下届政府留下了大量的基础设施 等,实际上指的是产品资本 2、自然资本。包括水资源、农田、草原、森林、自然保护区、非木材的森 林价值、金属与矿产以及石油、煤与天然气等。它代表生存与发展的物质 基础。 3、人力资本或人力资源。包括种类不同的劳动力、知识与技能、对教育、 保健与营养方面的投资等。它代表对于生产力发展的创造潜能。 4、社会资本。指的是一个社会能够发挥作用的文化基础、社会关系和制度 等。它代表国家或地区的组织能力与稳定程度 世界银行1995年公布的世界财富的基本结果 人力资本|产品资本|自然资本 全世界平均 4 16 20 高收入国家 16 发展中国家 撒哈拉以南非洲|31 东非与南非 33 115 52 西非 25 2 印度与中国 73 18 南非 76 5

球生态环境。 资料来源:梁从军等,地球家园,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 从这个例子引证了一个结论,要善待地球,地球是不能够克隆的。 五、自然环境价值 自然环境是一切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的、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现象的总 体。即地球的空间环境、阳光、地磁、空气、气候、水、土壤、岩石、动植物、 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 自然环境的价值何在?世界银行于 1995 年向全球公布了新的衡量可持续发 展的指标体系,并宣称,“这一新体系在确定国家发展战略时,不仅是用收入 (INCOM),而是用财富(WEALTH)作为出发点”。充分肯定了环境的价值。 (一)、衡量国家财富的四种资本 1、产品资本或人造资本。指的是所使用的机器、厂房、道路以及所生产的 产品与所提供的服务等,这在以往一直用 GNP 来表示。它代表可转换为 市场需求的能力。2002 年 3 月,朱荣基总理在回答外国记者“这届政府 是赤字政府时”说,我们这届政府给下届政府留下了大量的基础设施…… 等,实际上指的是产品资本。 2、自然资本。包括水资源、农田、草原、森林、自然保护区、非木材的森 林价值、金属与矿产以及石油、煤与天然气等。它代表生存与发展的物质 基础。 3、人力资本或人力资源。包括种类不同的劳动力、知识与技能、对教育、 保健与营养方面的投资等。它代表对于生产力发展的创造潜能。 4、社会资本。指的是一个社会能够发挥作用的文化基础、社会关系和制度 等。它代表国家或地区的组织能力与稳定程度。 世界银行 1995 年公布的世界财富的基本结果 ┌────────┬────┬────┬────┐ │ │人力资本│产品资本│自然资本│ ├────────┼────┼────┼────┤ │全世界平均 │64 │16 │20 │ ├────────┼────┼────┼────┤ │高收入国家 │67 │16 │17 │ ├────────┼────┼────┼────┤ │发展中国家 │ │ │ │ ├────────┼────┼────┼────┤ │撒哈拉以南非洲 │31 │17 │52 │ ├────────┼────┼────┼────┤ │东非与南非 │33 │15 │52 │ ├────────┼────┼────┼────┤ │西非 │25 │25 │50 │ ├────────┼────┼────┼────┤ │印度与中国 │73 │18 │9 │ ├────────┼────┼────┼────┤ │南非 │76 │5 │9 │ ├────────┼────┼────┼────┤

亚洲其它国家 75 12 拉美与加勒比地区|50 15 35 中东与北非 29 32 东欧 141 43 (二)自然资本的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DP)只能反映产品资本,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则尤其 重视自然资本及人力资本的作用及其价值,强调自然资本是人类能否生存与永续 发展的基础。过去传统的价值理论均未赋予自然资源以价值的概念,人们在使用 自然资源过程中也从未考虑其成本,结果造成了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水源枯竭、 空气恶化等等。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与存在价值及其本身的有限性、稀缺性决定 了它们确实是很有价值的。现在环境经济学已经发展了一系列方法用来估算这些 价值(如生产价格法、成本法、净价法、间接定价法等)。 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是硏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目的在于揭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中存在的规律。 环境学是环境科学的核心,阐述环境科学体系中最基本的规律 环境学将环境基本规律概括为环境多样性、人与环境和谐、规则与规律、五律协 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和环境规律) 环境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主体是人,人遵循的是环境规律。 生态规律:主体是生物,生物遵循的是生态规律。 环境规律的三重性:独立性,不从属于自然规律:不违背自然规律;人与环境的 组成部分。 环境学的四个基本原理:环境多样性原理;人与环境和谐原理:规则与规律原理 五律协同原理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107-112 第二节环境多样性 环境多样性是环境的基本属性之一。它包括自然环境多样性、人类需求 与创造多样性、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自然环境多样性 ()物质多样性 生命物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 样性、生物景观多样性。 非生命物质多样性:包括生命物质在内自然形成的纯净物。之所以把生 物多样性单列出来,是为了讲课的方便 (二)环境过程多样性 多种多样的自然物质,有着丰富多彩的运动变化过程。参与物质的不同、 时间尺度的差别以及变化过程本身性质的不同,共同组成了环境过程的多样性 从时间尺度上讲,以秒计算的,如闪电;以天计算的,如疾病;以月 年计算的如生物的生长;以地质年代的概念来计算的,如矿产资源的形成(煤矿、 石油)

│亚洲其它国家 │75 │13 │12 │ ├────────┼────┼────┼────┤ │拉美与加勒比地区│50 │15 │35 │ ├────────┼────┼────┼────┤ │中东与北非 │39 │29 │32 │ ├────────┼────┼────┼────┤ │东欧 │41 │16 │43 │ └────────┴────┴────┴────┘ (二)自然资本的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DP)只能反映产品资本,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则尤其 重视自然资本及人力资本的作用及其价值,强调自然资本是人类能否生存与永续 发展的基础。过去传统的价值理论均未赋予自然资源以价值的概念,人们在使用 自然资源过程中也从未考虑其成本,结果造成了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水源枯竭、 空气恶化等等。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与存在价值及其本身的有限性、稀缺性决定 了它们确实是很有价值的。现在环境经济学已经发展了一系列方法用来估算这些 价值(如生产价格法、成本法、净价法、间接定价法等)。 名词解释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目的在于揭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 中存在的规律。 环境学是环境科学的核心,阐述环境科学体系中最基本的规律。 环境学将环境基本规律概括为环境多样性、人与环境和谐、规则与规律、五律协 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技术规律和环境规律)。 环境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主体是人,人遵循的是环境规律。 生态规律:主体是生物,生物遵循的是生态规律。 环境规律的三重性:独立性,不从属于自然规律;不违背自然规律;人与环境的 组成部分。 环境学的四个基本原理:环境多样性原理;人与环境和谐原理;规则与规律原理; 五律协同原理。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107-112 第二节 环境多样性 环境多样性是环境的基本属性之一。它包括自然环境多样性、人类需求 与创造多样性、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一、自然环境多样性 (一)物质多样性 生命物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 样性、生物景观多样性。 非生命物质多样性:包括生命物质在内自然形成的纯净物。之所以把生 物多样性单列出来,是为了讲课的方便。 (二)环境过程多样性 多种多样的自然物质,有着丰富多彩的运动变化过程。参与物质的不同、 时间尺度的差别以及变化过程本身性质的不同,共同组成了环境过程的多样性。 从时间尺度上讲,以秒计算的,如闪电;以天计算的,如疾病;以月、 年计算的如生物的生长;以地质年代的概念来计算的,如矿产资源的形成(煤矿、 石油)

从变化本身的性质上讲:有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生态过程。 (三)环境形态多样性 环境形态多样性包括地形地貌多样性、气象多样性、物质形态多样性、生物 形态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四环境功能多样性 在自然系统中,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或多或少的联系,而这些联 系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事物的功能。在物质多样性、系统多样性和自然过 程多样性的基础上,环境功能多样性就大大增加了。 、人类需求与人类创造多样性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其内在的驱动力是人类的需求。 ()物质需求的多样性 (二)精神需求的多样性 相对于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具有更强的社会性。一般来讲,精神需求是在人 们基本的物质获得满足的基础上出现的。当人们不需要为解决基本生存而奔波劳 碌时候,精神需求就会逐渐成为人们最渴望的追求。 (三)创造多样性 人类文明的成就都来源于人类创造的多样性,人工环境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 质文明发展的标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 展着 建筑是人工环境的典型代表。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固定的音乐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一)作用界面多样性 生产活动界面:工厂、农业 生活活动界面:住房、电器 科技活动界面:生物工程、 (二)作用方式多样性 人类对环境作用的方式主要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工农业生产、物品使 用、废弃物排放、城市建设、乡村建设、道路建设和科学硏究,有些时候是直接 作用,有些时候是间接作用。 (三)作用过程多样性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大致可分为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 过程和生态过程 (四)作用效果多样性 有些是物质的(资源开发、废物排放),有些是能量的(能源的生产、利 用)。 有些是显著的(噪声),有些是隐蔽的(镉污染造成的骨疼病,是经过很长 时间才发现的)。 第三节人与环境和谐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程 学生自己看。将在第二章第一节结合人口变迁来讲。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指的是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的变化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自身变化所引起的,主要受自然力的操控,在人类失去

从变化本身的性质上讲:有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生态过程。 (三)环境形态多样性 环境形态多样性包括地形地貌多样性、气象多样性、物质形态多样性、生物 形态多样性、景观多样性。 (四)环境功能多样性 在自然系统中,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或多或少的联系,而这些联 系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事物的功能。在物质多样性、系统多样性和自然过 程多样性的基础上,环境功能多样性就大大增加了。 二、人类需求与人类创造多样性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其内在的驱动力是人类的需求。 (一)物质需求的多样性 (二)精神需求的多样性 相对于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具有更强的社会性。一般来讲,精神需求是在人 们基本的物质获得满足的基础上出现的。当人们不需要为解决基本生存而奔波劳 碌时候,精神需求就会逐渐成为人们最渴望的追求。 (三)创造多样性 人类文明的成就都来源于人类创造的多样性,人工环境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 质文明发展的标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不断地丰富和发 展着。 建筑是人工环境的典型代表。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固定的音乐。 三、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一)作用界面多样性 生产活动界面:工厂、农业、 生活活动界面:住房、电器 科技活动界面:生物工程、 (二)作用方式多样性 人类对环境作用的方式主要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工农业生产、物品使 用、废弃物排放、城市建设、乡村建设、道路建设和科学研究,有些时候是直接 作用,有些时候是间接作用。 (三)作用过程多样性 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大致可分为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 过程和生态过程。 (四)作用效果多样性 有些是物质的(资源开发、废物排放),有些是能量的(能源的生产、利 用)。 有些是显著的(噪声),有些是隐蔽的(镉污染造成的骨疼病,是经过很长 时间才发现的)。 第三节 人与环境和谐 一、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历程 学生自己看。将在第二章第一节结合人口变迁来讲。 二、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指的是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的变化 (一)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自身变化所引起的,主要受自然力的操控,在人类失去

控制能力的情况下,使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一定的损害,一般也叫原生环 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 人国自然灾害发生比较平常,最牵动人心的是梅雨季的洪涝灾害。1998年的 大水,超过了历年的最高水位,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的水情全面告急,至今仍 然记忆犹新。因此每年到这个季节,各级政府都要组织抗洪抗灾。洪灾可以引发 各种传染病。 与洪灾相反的是旱灾,每年的夏季大旱,给我们国家也造成很大的损失。旱 灾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旱灾可以引发各种病虫害的大发生。可以引发森林火灾。 虽然有的森林大火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但有的森林大火是自然界因素生成的(如 电火花)。 太阳黑子的大量活动,可以干扰地磁场(电磁波发生变化)可以诱发海啸,地 (二)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是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应,导致了环 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环境本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沙漠化、荒漠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 减少,湖泊富营养化,地下水漏斗,地面下沉等。我们来看一看《中国人口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所提供的一些数据(P51-53)》: 水土流失:建国初期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大约150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 的1/6。经过50多年的努力,初步治理了67万平方千米。但由于沉重的人口 压力,又增加了新的水土流失。据估计,目前全国的水土流失的面积为190万平 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1/5。耕地面积从3.9亩下降到1.59亩,减少一半 以上。 新华网贵阳5月1日电(记者石新荣)ll日凌晨2时左右,贵州省黔东南苗族 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台烈镇寨头发生山体滑坡,觊里至玉屏髙速公路工地30多名 民工被埋。新华网2003-05-11 我国现有耕地是18.37亿亩,而18.24亿亩,是满足13亿人口粮食必需的警戒 线。我国每年占用耕地的速度是1000万亩,照此下去,再过二年就达到了最低 警戒线。CCTV新闻联播,2005-8-6。号召全国人民房子不要太大,原房基地可 以开垦为耕地。节约用地等 荒漠化:据联合国有关荒漠化资料,地球上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威胁和 影响的面积共有4560.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球土地面积的35%。就地区分布 而言,荒漠及荒漠化土地在非洲占其土地总面积的55%,在北美及中美洲占其 土地面积的19%,南美洲占其土地面积的10%,在亚洲占其土地面积的34%, 在澳大利亚占其土地面积的75%,在欧洲占其土地面积的2%。中国北方地区土 地荒漠化土地有33.4万平方千米。其中已沙漠化的有17.6万平方千米(1975 年)潜在的沙漠化土地15.8万平方千米。1975年以来,尽管局部地区沙漠化面 积有所减少,但整体看仍在发展。全国沙漠化土地新增2.5万平方千米,潜在 沙漠化土地相对减少到了13.3万平方千米 案例: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格勒盟浑善达克沙漠化土地面积7.1平方公里2001年以前已经沙漠化后不 能住人。2001年开始治理,先从离北京最近的南缘带开始,长420公里,宽20公里,涉及到5个旗县 采取的封(封闭,分区采用禁牧、休牧和轮牧的措施),移(生态移民,18464人),治(治理,栽种当地 土树种和种草)。经过4年的努力,现在已经基本恢复。CCTV一新闻2005-9-14 森林资源;中国森林蓄积量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每年0.3亿立方米“赤

控制能力的情况下,使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一定的损害,一般也叫原生环 境问题或第一环境问题。 人国自然灾害发生比较平常,最牵动人心的是梅雨季的洪涝灾害。1998 年的 大水,超过了历年的最高水位,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的水情全面告急,至今仍 然记忆犹新。因此每年到这个季节,各级政府都要组织抗洪抗灾。洪灾可以引发 各种传染病。 与洪灾相反的是旱灾,每年的夏季大旱,给我们国家也造成很大的损失。旱 灾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旱灾可以引发各种病虫害的大发生。可以引发森林火灾。 虽然有的森林大火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但有的森林大火是自然界因素生成的(如 电火花)。 太阳黑子的大量活动,可以干扰地磁场(电磁波发生变化)可以诱发海啸,地 震。 (二)生态破坏 生态破坏是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应,导致了环 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环境本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沙漠化、荒漠化),森林锐减,生物多样性 减少,湖泊富营养化,地下水漏斗,地面下沉等。我们来看一看《中国人口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所提供的一些数据(P51-53)》: 水土流失:建国初期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大约 150 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 的 1/6。经过 50 多年的努力,初步治理了 67 万平方千米。但由于沉重的人口 压力,又增加了新的水土流失。据估计,目前全国的水土流失的面积为 190 万平 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 1/5。耕地面积从 3.9 亩下降到 1.59 亩,减少一半 以上。 新华网贵阳 5 月 1 日电(记者石新荣)11 日凌晨 2 时左右,贵州省黔东南苗族 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台烈镇寨头发生山体滑坡,凯里至玉屏高速公路工地 30 多名 民工被埋。新华网 2003-05-11 我国现有耕地是 18.37 亿亩,而 18.24 亿亩,是满足 13 亿人口粮食必需的警戒 线。我国每年占用耕地的速度是 1000 万亩,照此下去,再过二年就达到了最低 警戒线。CCTV 新闻联播,2005-8-6。号召全国人民房子不要太大,原房基地可 以开垦为耕地。节约用地等。 荒漠化:据联合国有关荒漠化资料,地球上受到和预计会受到荒漠化威胁和 影响的面积共有 4560.8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球土地面积的 35%。就地区分布 而言,荒漠及荒漠化土地在非洲占其土地总面积的 55%,在北美及中美洲占其 土地面积的 19%,南美洲占其土地面积的 10%,在亚洲占其土地面积的 34%, 在澳大利亚占其土地面积的 75%,在欧洲占其土地面积的 2%。中国北方地区土 地荒漠化土地有 33.4 万平方千米。其中已沙漠化的有 17.6 万平方千米(1975 年)潜在的沙漠化土地 15.8 万平方千米。1975 年以来,尽管局部地区沙漠化面 积有所减少,但整体看仍在发展。全国沙漠化土地新增 2.5 万平方千米,潜在 沙漠化土地相对减少到了 13.3 万平方千米。 案例: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格勒盟浑善达克沙漠化土地面积 7.1 平方公里 2001 年以前已经沙漠化后不 能住人。2001 年开始治理,先从离北京最近的南缘带开始,长 420 公里,宽 20 公里,涉及到 5 个旗县。 采取的封(封闭,分区采用禁牧、休牧和轮牧的措施),移(生态移民,18464 人),治(治理,栽种当地 土树种和种草)。经过 4 年的努力,现在已经基本恢复。CCTV—新闻 2005—9—14 森林资源;中国森林蓄积量由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每年 0.3 亿立方米“赤

字”增加到现在的0.39亿立方米盈余,这表明中国林林的可持续发展已有良好 的势头。但是,用村林的消耗量仍然高于生长量,森林质量不高,育闭度偏低(全 国平均为0.52),大片的森林继续受到无法控制的退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中国动植物种类中已有15%-20%受到威胁,高于世界 10%-15%的水平。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640个物 种中,中国占156个。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弄清楚2个问题,一个是物种灭绝 是不可逆的,如恐龙,6500万年前灭绝,就不可能再现了。二是物种的灭绝也 是必然的,问题是避免人为地加快这种速度。 淡水资源:淡水资源十分紧缺和水源污染环境恶化是当前中国水资源的重大 问题。中国目前每年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约11000亿立方米。20世纪80年 代实际用水量每年已达5000亿立方米,约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46%,而世界 为8%。每10000平方米耕地占有地表水资源约260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 均水平的1/2。1997年人均水资源量2270m3/年,而到2030年人口到16亿时 降到1760m3/年。用水总量1997年为5566亿m3/年。到2030年达110008000 亿m3/年。接近全国实际可利用水量8000-9500亿m3/年的极限。我国城市中 有30个城市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立方米,其中,100个城市严重缺水, 包括北京在内的北方缺水尤为严重。特别是西北、华北地区缺水尤为严重,由于 缺水1972年-1998年27年中黄河断流21年,平均十年八年断流,其中20世纪 80年代中断流7年,断流717天,年平均102.4天。此外,还有8000万农村 人口饮水困难。 全国80%左右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全国1/3以上河段受到 污染,根据118座城市调査,全国97.5%以上城市水域污染,其中40%为严重, 90%的城市水源地受到污染。 全国约有2/3的城市和部分的农田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和灌溉用 水,后者占地下水开采量的81%。 据预测,2010年全国总需水量达7200亿立方米,比目前增加1000多亿立 方米。2010年前增加供水能力近1200-1400亿立方米。 世界一些国家的地表水资源 国家|水资源(亿|人均水 国家|水资源(亿人均水量 (m3/人) 巴西|51912 56000印度 16780 3050 前苏联|4340017800|巴基斯坦|1439010950

字”增加到现在的 0.39 亿立方米盈余,这表明中国林林的可持续发展已有良好 的势头。但是,用村林的消耗量仍然高于生长量,森林质量不高,育闭度偏低(全 国平均为 0.52),大片的森林继续受到无法控制的退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中国动植物种类中已有 15%-20%受到威胁,高于世界 10%—15%的水平。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所列 640 个物 种中,中国占 156 个。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弄清楚 2 个问题,一个是物种灭绝 是不可逆的,如恐龙,6500 万年前灭绝,就不可能再现了。二是物种的灭绝也 是必然的,问题是避免人为地加快这种速度。 淡水资源:淡水资源十分紧缺和水源污染环境恶化是当前中国水资源的重大 问题。中国目前每年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约 11000 亿立方米。20 世纪 80 年 代实际用水量每年已达 5000 亿立方米,约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的 46%,而世界 为 8%。每 10000 平方米耕地占有地表水资源约 26000 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平 均水平的 1/2。1997 年人均水资源量 2270m3/年,而到 2030 年人口到 16 亿时 降到 1760m3/年。用水总量 1997 年为 5566 亿 m3/年。到 2030 年达 11000-8000 亿 m3/年。接近全国实际可利用水量 8000-9500 亿 m3/年的极限。我国城市中 有 300 个城市缺水,日缺水量达 1600 万立方米,其中,100 个城市严重缺水, 包括北京在内的北方缺水尤为严重。特别是西北、华北地区缺水尤为严重,由于 缺水 1972 年-1998 年 27 年中黄河断流 21 年,平均十年八年断流,其中 20 世纪 80 年代中断流 7 年,断流 717 天,年平均 102.4 天。此外,还有 8000 万农村 人口饮水困难。 全国 80%左右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造成全国 1/3 以上河段受到 污染,根据 118 座城市调查,全国 97.5%以上城市水域污染,其中 40%为严重, 90%的城市水源地受到污染。 全国约有 2/3 的城市和部分的农田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和灌溉用 水,后者占地下水开采量的 81%。 据预测,2010 年全国总需水量达 7200 亿立方米,比目前增加 1000 多亿立 方米。2010 年前增加供水能力近 1200-1400 亿立方米。 世界一些国家的地表水资源 ┌────┬─────┬─────┬─────┬──────┬──────┐ │国家 │水资源(亿 │人均水量 │ 国家 │ 水资源(亿 │ 人均水量 │ │ │m 3 ) │ (m3/人)│ │ m 3 ) │ (m3/人) │ ├────┼─────┼─────┼─────┼──────┼──────┤ │ 巴西 │ 51912 │ 56000 │ 印度 │ 16780 │ 3050 │ ├────┼─────┼─────┼─────┼──────┼──────┤ │ 前苏联│ 43400 │ 17800 │ 巴基斯坦│ 14390 │ 10950 │

中国 2700|日本5206 15020 美国|2390011500黑西哥3900 7720 加拿大|22670 10600|澳大利亚|3450 127600 本表摘自《环境经济学》姚建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 我国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的变化 1985年 1993 别森草耕水合 林地地域|计林地地域|计林地地域|计 17.75019.252.106.25.75029.237.-24.|48.0.|53.-6 0 36 7 6 5 其257.30.158.28.473.203.39.15932.435.-21.31.1.15.-8 合39847.23347.736.309.65.234.62.672.-22.37.0.31.-7 0 地下水漏斗:如阜阳,让地面沉降“减速”的报道阜阳 让地面沉降“减速” 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阜阳城区地面最大沉降量已达1.4米,居全国第五 位,且每年仍以四五十毫米的速度下沉 阜阳作为水资源紧缺城市、自1958年以来,就向地层沉处讨水喝。据悉, 这里的中深层地下水日允许开采量为6.8万立方米,而实际开采量达到14万立 方米,是允许开采量的2倍多。由此造成中深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年平均降幅 达1.62米,形成1200平方公里的水位降落漏斗。并引发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如汛期公路桥梁和大型建筑都遭到不均匀沉降影响,排水管道断裂、深井报废现 象时有发生。记者在位于沉降中心的阜阳闸采访时了解到,作为调节颍河水流的 这座大闸,闸底板已经多处开裂,闸墩错位,影响了防洪能力。市政府近年来投 资2000多万元,两次进行除险加固。日前闸上尚不能通车,现场施工人员称此 处为“险桥”。 安徽日报2002年10月29日B1 地面下沉:如两淮煤矿,矿陷区的生态修复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问题,塌 陷区改造成人工湖,用来休闲和养鱼 湖泊富营养化:富营养化即水体老化的一种表现。主要原因是水体中N、P 的含量超过临界值,导致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急剧和过量地生长,藻类死亡后其 分解作用大大降低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而形成厌气条件,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

├────┼─────┼─────┼─────┼──────┼──────┤ │ 中国 │ 26200 │ 2700 │ 日本 │ 5206 │ 5020 │ ├────┼─────┼─────┼─────┼──────┼──────┤ │ 美国 │ 23900 │ 11500 │ 黑西哥 │ 3900 │ 7720 │ ├────┼─────┼─────┼─────┼──────┼──────┤ │ 加拿大│ 22670 │ 10600 │ 澳大利亚│ 3450 │ 27600 │ └────┴─────┴─────┴─────┴──────┴──────┘ 本表摘自《环境经济学》姚建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我国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的变化 类 别 1985 年 1993 年 变化率% 森 林 草 地 耕 地 水 域 合 计 森 林 草 地 耕 地 水 域 合 计 森 林 草 地 耕 地 水 域 合 计 生 态 区 141. 0 17. 3 75.0 19. 3 252. 6 106. 7 25. 6 75.0 29. 6 237. 0 -24. 3 48. 0 0. 0 53. 4 -6. 3 其 他 区 257. 1 30. 4 158. 0 28. 0 473. 5 203. 1 39. 9 159. 6 32. 4 435. 0 -21. 0 31. 3 1. 0 15. 7 -8. 1 合 计 398. 1 47. 7 233. 0 47. 2 736. 1 309. 8 65. 5 234. 6 62. 0 672. 0 -22. 2 37. 3 0. 7 31. 4 -7. 5 地下水漏斗:如阜阳,让地面沉降“减速”的报道阜阳: 让地面沉降“减速” 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阜阳城区地面最大沉降量已达 1.4 米,居全国第五 位,且每年仍以四五十毫米的速度下沉。 阜阳作为水资源紧缺城市、自 1958 年以来,就向地层沉处讨水喝。据悉, 这里的中深层地下水日允许开采量为 6.8 万立方米,而实际开采量达到 14 万立 方米,是允许开采量的 2 倍多。由此造成中深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年平均降幅 达 1.62 米,形成 1200 平方公里的水位降落漏斗。并引发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 如汛期公路桥梁和大型建筑都遭到不均匀沉降影响,排水管道断裂、深井报废现 象时有发生。记者在位于沉降中心的阜阳闸采访时了解到,作为调节颍河水流的 这座大闸,闸底板已经多处开裂,闸墩错位,影响了防洪能力。市政府近年来投 资 2000 多万元,两次进行除险加固。目前闸上尚不能通车,现场施工人员称此 处为“险桥”。 安徽日报 2002 年 10 月 29 日 B1 地面下沉:如两淮煤矿,矿陷区的生态修复是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问题,塌 陷区改造成人工湖,用来休闲和养鱼。 湖泊富营养化:富营养化即水体老化的一种表现。主要原因是水体中 N、P 的含量超过临界值,导致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急剧和过量地生长,藻类死亡后其 分解作用大大降低了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而形成厌气条件,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

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而且,水中藻类的优势种也往往由硅藻、绿藻转为蓝藻, 这种藻类不适宜作饵料,其分解产物往往有毒,并给水体带来不良气味,严重地 降低了水质。如巢湖。 (三)资源耗竭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依托和条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首 先要解决的问题之 全球资源匮乏的主要表现在:可利用土地资源紧缺、森林资源不断减少、淡水 资源严重不足、生物多样性资源严重减少、某些重要矿产资源(包括能源)濒临枯 竭等。—一水环境恶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我国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恶化 趋势。2000年全国污水排放量为620亿立方米,其中近80%末经处理直接排入 江河湖库水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全国 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约74亿立方米,已形成164地下水超采区。部分地区出 现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问题,北方一些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南方许 多重要河流、湖泊严重污染。 《人民日报》2002年3月23日 据我国55500公里河段调查,不符合饮用水和渔业用水水质标准的有47700 公里,占859%,不符合地面水水质标准的为26100公里,占47%,其中污染严 重、鱼虾绝迹的河段有24000多公里,全国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86% 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全国七亿人口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1.64亿人口饮用 有机物污染严重的水,3500万人口饮用硝酸盐超标水。 《新华网2003-03-14》 四)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得有害物质或者因子进入环境, 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破坏了环境系统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环境 质量,对人类或者环境系统本身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或者 因子称谓环境污染物或者环境污染因子,简称污染物或者污染因子。 环境污染是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汽车发动机的废气排放是城市大气 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而且其排放高度处于人的呼吸带,对人类危害更为严重。这 种排放物达140多种,主要有CO、C02、NOx、Sox、HC、甲醛和微粒等。某 些化学活性较强的HC、NOx在太阳光照射下会引起化学作用而产生地面臭氧, 过氧化酰基硝酸盐、醛类等。而形成光化学烟雾。这种烟雾刺激眼睛和咽喉、阻 碍生物生长。微粒特别是可吸入的悬浮微粒,直径一般小于是lum,吸入肺部后 刺激引起气管炎、肺炎、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微粒中多环芳烃,如苯并芘是致癌 物质,直接威胁人的生命,排气中的铅对中枢神经有破坏作用,对儿童危害尤大。 我国大城市中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等大气污染已十分严重。 根据1991-1995年的调查表明,我国汽车发动机水平,只相当于国外20世 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水平,平均污染排放量比发达国家产品高3-5倍,有 些正在运行中的汽车高达10倍,甚至于更高。目前,在全世界20个大气质量最 差的城市中,我国占10个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P218 按照污染因子的性质可以将污染分为: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和物理污染。 按照环境要素可以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 按照污染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生活污染等

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而且,水中藻类的优势种也往往由硅藻、绿藻转为蓝藻, 这种藻类不适宜作饵料,其分解产物往往有毒,并给水体带来不良气味,严重地 降低了水质。如巢湖。 (三)资源耗竭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依托和条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首 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全球资源匮乏的主要表现在:可利用土地资源紧缺、森林资源不断减少、淡水 资源严重不足、生物多样性资源严重减少、某些重要矿产资源(包括能源)濒临枯 竭等。——水环境恶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我国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恶化 趋势。2000 年全国污水排放量为 620 亿立方米,其中近 80%末经处理直接排入 江河湖库水域。全国水土流失面积 356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 37%。全国 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约 74 亿立方米,已形成 164 地下水超采区。部分地区出 现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问题,北方一些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南方许 多重要河流、湖泊严重污染。 《人民日报》2002 年 3 月 23 日 据我国 55500 公里河段调查,不符合饮用水和渔业用水水质标准的有 47700 公里,占 85.9%,不符合地面水水质标准的为 26100 公里,占 47%,其中污染严 重、鱼虾绝迹的河段有 24000 多公里,全国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86% 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全国七亿人口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1.64 亿人口饮用 有机物污染严重的水,3500 万人口饮用硝酸盐超标水。 《新华网 2003-03-14》 (四)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使得有害物质或者因子进入环境, 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破坏了环境系统正常的结构和功能,降低了环境 质量,对人类或者环境系统本身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或者 因子称谓环境污染物或者环境污染因子,简称污染物或者污染因子。 环境污染是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汽车发动机的废气排放是城市大气 污染的主要污染源,而且其排放高度处于人的呼吸带,对人类危害更为严重。这 种排放物达 140 多种,主要有 CO、C02、NOx、Sox、HC、甲醛和微粒等。某 些化学活性较强的 HC、NOx 在太阳光照射下会引起化学作用而产生地面臭氧, 过氧化酰基硝酸盐、醛类等。而形成光化学烟雾。这种烟雾刺激眼睛和咽喉、阻 碍生物生长。微粒特别是可吸入的悬浮微粒,直径一般小于是 1um,吸入肺部后 刺激引起气管炎、肺炎、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微粒中多环芳烃,如苯并芘是致癌 物质,直接威胁人的生命,排气中的铅对中枢神经有破坏作用,对儿童危害尤大。 我国大城市中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兰州等大气污染已十分严重。 根据 1991-1995 年的调查表明,我国汽车发动机水平,只相当于国外 20 世 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的水平,平均污染排放量比发达国家产品高 3-5 倍,有 些正在运行中的汽车高达 10 倍,甚至于更高。目前,在全世界 20 个大气质量最 差的城市中,我国占 10 个。 《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P218 按照污染因子的性质可以将污染分为:化学污染、生物污染和物理污染。 按照环境要素可以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 按照污染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生活污染等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