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学案一第2课时 华习目标 1,掌握任夜交替的形成原因和晨昏线的特点。 2.掌挥地方时、区时及日期的计算。 3,掌握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修够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课前准备区:自主学习数材,独立思考问题 一、显夜文替和时差 1,是夜交替 (1)原因 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里的球体 地球不停地自鼓 (2)周期 长度:L个太图日 意义:影响人类起居作息,是基本时间单位 2.晨昏线(圈) (1)概念:且半球与喜半球的分界线(圈)。 (2)意文:韩线上屁重与夜速的分界线。 3,地方时 《1)成因:地球白西白东自鼓,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早。 (2)规律 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上小时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土分钟
《地球的运动》学案一 第 2 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和晨昏线的特点。 2.掌握地方时、区时及日期的计算。 3.掌握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规律,能够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课前准备区: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 一、昼夜交替和时差 1.昼夜交替 (1)原因 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不停地自转 (2)周期 长度:1 个太阳日 意义:影响人类起居作息,是基本时间单位 2.晨昏线(圈) (1)概念: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圈)。 (2)意义: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分界线。 3.地方时 (1)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早。 (2)规律 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 经度每隔 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4,时区和区时 180 22.50W15W7.5W0㎡°7.5E15E225E 180° 北京 D E A B 《小)时区划分:图中共可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药经度5”,A是中时区,B是 东一区,C是酉一区, (2)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越的地方时: 《3)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0”E的地方时: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 (4)区时的换算:图中B与C相差2小时 5.国际日界线 《1)图中D与E合称东西12区,中央经线为18D°经线,原则上作为国际日界线。 《2)意义:“今天”和“昨玉”的分界线: 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产生 地球 +地砖编 地表物体水平运 自转 向助 动方向发生偏转 2.规律 北半球向五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位
4.时区和区时 (1)时区划分:图中共可划分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A 是中时区,B 是 东一区,C 是西一区。 (2)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3)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 的地方时;北京所在时区的区时)。 (4)区时的换算:图中 B 与 C 相差 2 小时。 5.国际日界线 (1)图中 D 与 E 合称东西 12 区,中央经线为 180°经线,原则上作为国际日界线。 (2)意义:“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 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产生 2.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我的疑惑 . 误盘活动区: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巴旋 探究点一是夜交替 探究材料读图显半球和夜半球。 1.“联夜现象”与“屁夜交替”有什么区别? 2,晨昏线在地球表面如问移动?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有何关系? 3,分别在下图中标出限线和昏线,由此总结晨昏线的判斯方法。 南根
我的疑惑 1. 。 2. 。 3. 。 课堂活动区: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思维 探究点一 昼夜交替 探究材料 读图昼半球和夜半球。 1.“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有什么区别? 2.晨昏线在地球表面如何移动?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有何关系? 3.分别在下图中标出晨线和昏线,由此总结晨昏线的判断方法
B 甲 90°W 0°90°E180°90°W 66034'N 23°26'N 0° 23°26'S 6634'S D 【探究白钠】 1.“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源因不同。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使得在同一时间里,地球只能被太阳属亮一率,即 产生了昼夜现象。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狂夜交替。“昼夜璞象”是静态现象,“昼夜交 替”是动态现象。 2.由于地球白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作相对适动,方向为白东向西。晨昏线所在平面与 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可依据下列方法判斯 (1)根据白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白转方向。由任过渡到夜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过
【探究归纳】 1.“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不同。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使得在同一时间里,地球只能被太阳照亮一半,即 产生了昼夜现象。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昼夜现象”是静态现象,“昼夜交 替”是动态现象。 2.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作相对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晨昏线所在平面与 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可依据下列方法判断 (1)根据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过渡到夜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过
渡到昼的分界线是是线。 (2)据促夜半球判断:位于纸半球西部边锋与夜球的分界线为具线:位于屁半球东 部边缘与夜率球的分界线为昏线。甲图中的B、乙图中的0为晨线,队、0C为昏线。 【考例探究1】如果用表示是线,用6表示昏线,下列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90°w0°90E 180°90°W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D 容案:B 解斯:本题考查晨昏线判读的有关知识。沿地球的自转方向,由黑夜到白天的过遗线为 晨线,由白天到黑皮的过渡线为昏线,图示中太阳光线所指率球为狂竿球,另一侧为夜半缘, 由此可得正确答案。 探究点二地方时楚 探究材料: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晚20:10在 世博文化中心正式开幕,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元人 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1.材料中的“北京时同就是北京的地方时吗?地方时和区时有何区别与联系? 2.家住组约的玛丽想看世博会开幕式直播,则应在什么时间打开电视机观看,说明地 方时、区时的计算步骤。 3.通常情况下,在地球上的日期界线有几条。有何区别与联系?如何确定“今天”与 “昨天”的范国? 【探究归钠】
渡到昼的分界线是晨线。 (2)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 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甲图中的 NB、乙图中的 OD 为晨线,NA、OC 为昏线。 【考例探究 1】 如果用 a 表示晨线,用 b 表示昏线,下列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晨昏线判读的有关知识。沿地球的自转方向,由黑夜到白天的过渡线为 晨线,由白天到黑夜的过渡线为昏线,图示中太阳光线所指半球为昼半球,另一侧为夜半球, 由此可得正确答案。 探究点二 地方时差 探究材料:中国 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北京时间 2010 年 4 月 30 日晚 20:10 在 世博文化中心正式开幕,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总投资达 450 亿元人 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1.材料中的“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吗?地方时和区时有何区别与联系? 2.家住纽约的玛丽想看世博会开幕式直播,则应在什么时间打开电视机观看,说明地 方时、区时的计算步骤。 3.通常情况下,在地球上的日期界线有几条,有何区别与联系?如何确定“今天”与 “昨天”的范围? 【探究归纳】
1,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不是北京所在的118”E的地方时,地方时 和区时的区别与联系如下表所示: 项目 地方时 区时 橛念 因经度不同而不月的时刻 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特点 经度每隔15°,施方时相差1小时,且 每相差1个时区,区时就相差1小时, 东早西晚 且东早西晚 计算 te=te士两地经度差×4分钟/1度 T=T心土两地时区差×1小时(索 (东“+”西“一”) “+“西“-”) 联系 区时是特味的地方时,是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2,时间的计算 (1》地方时的判断与计算 ⊙依据:同一时射地缘不同经度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 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②计算步骤: 第一步:求两地区的经度差。 第二步,经度差和时问的换算。求时间差。 第三步:求地方到。 所求地方时=己知地方时土时差(若所求地在己知地的东侧用“十”,西侧用“一”)。 2)区时的判断与计算 第一步:如果已知该地经度,求时区数: 该陆时区=(该地经度+7,5°)÷15”(余要含去)或该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 ÷15”(余数处理:若小于7.5则直接舍去:若大于7,5,则在结果上加上一个时区),方向
1.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不是北京所在的 116°E 的地方时。地方时 和区时的区别与联系如下表所示: 项目 地方时 区时 概念 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 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特点 经度每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时,且 东早西晚 每相差 1 个时区,区时就相差 1 小时, 且东早西晚 计算 t 未知=t 已知±两地经度差×4 分钟/1 度 (东“+”西“-”) T 未知=T 已知±两地时区差×1 小时(东 “+”西“-”) 联系 区时是特殊的地方时,是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2.时间的计算 (1)地方时的判断与计算 ①依据:同一时刻地球不同经度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相隔 15°,地方时相差 1 小 时;经度每隔 1°,地方时相差 4 分钟。 ②计算步骤: 第一步:求两地区的经度差。 第二步:经度差和时间的换算,求时间差。 第三步:求地方时。 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时差(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侧用“+”,西侧用“-”)。 (2)区时的判断与计算 第一步:如果已知该地经度,求时区数; 该地时区=(该地经度+7.5°)÷15°(余数舍去)或该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 ÷15°(余数处理:若小于 7.5 则直接舍去;若大于 7.5,则在结果上加上一个时区),方向
不变. 第二步:求时差,即求时间间隔。每相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 第三步,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注:①“十、一”号的选取月地方时的运算。②若求出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小 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24小时,日期减一天。 在深究材料中,当世博会开幕时,组约(西五区)的区时为2010年4月30日20时10 分一8+5)×1小时-2010年4月30日7时10分. 3,(1)国际日界线与白然日界线的区别与联系 由于地缘自转,地球各地时刻依次推进,日期也随之变更。为了避免日期混乱,国际上 人为线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也称为国际日界线。时间自然推进中0: 00(成24100)所在经线也是两个日期的分界线,其区别与联系如下表所示 国际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 界线 180°经线,四定不变 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 时间 不固定,从0时~24时 固定,0时或24时 日期 日界线的东侧,为旧的一天:日界线的 日界线的东侧。为新的一天:日界线 西侧,为新的一天 的西侧,为旧的一天 示意图 加一天 减一天 今天 昨天 6月7日 6月6日 0时所在的经线 180°日界线 自然界线 人为界线
不变。 第二步:求时差,即求时间间隔,每相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 第三步: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 小时 注: 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②若求出时间大于 24 小时,则减 24 小 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 24 小时,日期减一天。 在探究材料中,当世博会开幕时,纽约(西五区)的区时为 2010 年 4 月 30 日 20 时 10 分-(8+5)×1 小时=2010 年 4 月 30 日 7 时 10 分。 3.(1)国际日界线与自然日界线的区别与联系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各地时刻依次推进,日期也随之变更。为了避免日期混乱,国际上 人为规定原则上以 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也称为国际日界线。时间自然推进中 0: 00(或 24:00)所在经线也是两个日期的分界线,其区别与联系如下表所示: 国际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 界线 180°经线,固定不变 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 时间 不固定,从 0 时~24 时 固定,0 时或 24 时 日期 日界线的东侧,为旧的一天;日界线的 西侧,为新的一天 日界线的东侧,为新的一天;日界线 的西侧,为旧的一天 示意图
相同点 都是经线,两侧日期都不一样(一般) 2)日期范围 若地球上新一天开始干零时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之后随零时经线西移,“今天” 的范圆逐渐扩大,“昨天”的范围逐渐缩小。零时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把全 球分为两个日期区,如图所示: 180 太 0:00 阳 今天 光 【考例探究2】下图是“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非明影部 分为白显.掘此回答1)~(2题, 甲 B (1)甲地时间为() A.15时 B.9时 C.8时 D.16时 2)若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则“今天”与“昨天”范圆之比是() A.2:1 B.1:2 C.1:1 D.3:1
相同点 都是经线,两侧日期都不一样(一般) (2)日期范围 若地球上新一天开始于零时经线与 180°经线重合时,之后随零时经线西移,“今天” 的范围逐渐扩大,“昨天”的范围逐渐缩小。零时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把全 球分为两个日期区,如图所示: 【考例探究 2】 下图是“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黑夜,非阴影部 分为白昼。据此回答(1)~(2)题。 (1)甲地时间为( ) A.15 时 B.9 时 C.8 时 D.16 时 (2)若此时北京时间为 12 时,则“今天”与“昨天”范围之比是( ) A.2∶1 B.1∶2 C.1∶1 D.3∶1
答案:(1)B2A 解析由北极点判断地球为逆时针白转,若阴影区为黑夜,则阴影区与丰阴影区的界线 为晨昏线,由白转方向确定0B为晨线,0A为昏线,B地方时为6时,0A地方时为18时, 而甲在最线以东45”,则甲地时间为9时。己知北京时间为12时,可知0C为120°E, 00为60°黑,为0时经线,则今天与昨天范围之比为(60°+180°)/(180°一60°)=2: 1
答案:(1)B (2)A 解析:由北极点判断地球为逆时针自转,若阴影区为黑夜,则阴影区与非阴影区的界线 为晨昏线,由自转方向确定 OB 为晨线,OA 为昏线,OB 地方时为 6 时,OA 地方时为 18 时, 而甲在晨线以东 45°,则甲地时间为 9 时。已知北京时间为 12 时,可知 OC 为 120°E, OD为60°W,为0时经线,则今天与昨天范围之比为(60°+180°)/(180°-60°)=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