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生态环境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生态环境学课程总结(共八章)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44,文件大小:581KB,团购合买
第一章 环境环境学 第二章 环境管理学概论 第三章 环境管理的理论 第四章 环境管理决策 第五章 环境政策与管理制度 第六章 环境法制管理 第七章 环境规划管理 第八章 环境质量管理与总量控制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第一章环境学—总结 第一节环境及其系统第三节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含义和分类 系统 、环境破坏与污染 环境 三、环境问题的发展与根源 四、环境问题发展特征和治理过程 环境系统 五、环境问题的实质和主要问题 第二节生态环境第四节环境学 生态环境的概念 环境学的产生 自然生态环境的组成 环境学的特点 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 环境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 四、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化 四、环境学的基本任务 环境学研究的基本理论 第五节环境学研究二、环境学的研究方法 、环境学研究趋势

第二章 第一章环境环境学 ——总结 一、系统 二、环境 三、环境系统 第一节 环境及其系统 第二节 生态环境 一、生态环境的概念 二、自然生态环境的组成 三、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 四、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化 第三节 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含义和分类 二、环境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问题的发展与根源 四、环境问题发展特征和治理过程 五、环境问题的实质和主要问题 第四节 环境学 一、环境学的产生 二、环境学的特点 三、环境学的研究内容及分科 四、环境学的基本任务 第五节 环境学研究 一、环境学研究的基本理论 二、环境学的研究方法 三、环境学研究趋势

第一章环境学总结 第一节环境及其系统 环境刚刚形成时,只有原子、分子的化学及物理运动;大 抔境 约35亿年前出现了生命现象;30多亿年以前出现了原核生物;4 亿~2亿年前形成了臭氢层;距今2亿多年前出现了爬行动物 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对于环境学来说,中心事物是人类, 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部世界。 1、自然环境—地球环境、外围空间环境、宇宙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大 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物理化学环境等 2、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的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城乡结 构及同各种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哲学观念与机构等。 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 相互制约、相互作 系统 的事物和过程组成的集合体,并其宥特定菂功 系统特点: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共性。 、环境系统厶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组成的一个巨大系统 1、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环境系统的基本环节;2、环境系统结构实质上是环 境要素的配置关系,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素,特点圈层性、地带性、节律性、 等级性、稳定变异性;3、环境功能有服务、制约、维护、输送、净化、调节等多种; 制约作

第二章 第一章环境环境学 ——总结 第一节 环境及其系统 环境是指与体系有关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 对于环境学来说,中心事物是人类, 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外部世界 。 1、自然环境—地球环境、外围空间环境、宇宙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大 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物理化学环境等 2、社会环境是指人类的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包括社会的经济基础、城乡结 构及同各种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哲学观念与机构等。 一、环境 环境刚刚形成时,只有原子、分子的化学及物理运动;大 约35亿年前出现了生命现象;30多亿年以前出现了原核生物;4 亿~2亿年前形成了臭氧层;距今2亿多年前出现了爬行动物。 三、环境系统 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组成的一个巨大系统 1、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环境系统的基本环节;2、环境系统结构实质上是环 境要素的配置关系,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要素,特点圈层性、地带性、节律性、 等级性、稳定变异性;3、环境功能有服务、制约、维护、输送、净化、调节等多种; 4、环境有促进和制约作用。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 用的事物和过程组成的集合体,并具有特定的功能。 系统特点: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共性。 二、系统

第一章环境学—总结 第二节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生物有机体周围的生存空间的生态条件 生态环境的概念的总和。生态环境由许多生态因于综合而成。 然生态环境的组成 自然生态环境是地球长期演化形成的,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类组成部分。 非生物因子包括阳光、空气、岩石、矿物、土壤、河流、湖泊、湿地、地下水 海洋等;生物因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非生物因子组成岩石圈、大气圈和 水圈,而生物因子则组成生物圈。 三、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 )整体性;(二)区域性;(三)开放性 (四)资源性、价值性 四、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化 地球表层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在不断演化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 级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化,在地球产生的初期,以地球内能为主,但后 来逐步演化到外能,即太阳能为主。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化有自然原因(地质 物造运动)和人为原因

第二节 生态环境 一、生态环境的概念 二、自然生态环境的组成 三、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 四、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化 生态环境是生物有机体周围的生存空间的生态条件 的总和。生态环境由许多生态因于综合而成。 自然生态环境是地球长期演化形成的,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两类组成部分。 非生物因子包括阳光、空气、岩石、矿物、土壤、河流、湖泊、湿地、地下水、 海洋等;生物因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非生物因子组成岩石圈、大气圈和 水圈,而生物因子则组成生物圈。 (一)整体性;(二)区域性;(三)开放性 (四)资源性、价值性 地球表层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在不断演化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 级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化,在地球产生的初期,以地球内能为主,但后 来逐步演化到外能,即太阳能为主。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化有自然原因(地质 物造运动 )和人为原因。 第一章 环境学 ——总结

第一章环境学—总结 第三节环境问题环境间题是指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一生态 系统破坏、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和生态平衡失调 环境问题的含义和分类、等现实问题:原生环境间题:次生环境问题;社 环境破坏与污染 会经济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 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生物环境 破坏、非生物环境破坏;环境污染是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 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 三、环境问题的发展与根源 (1)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2)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纪50年代前); (3)第一次高潮(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前);(4)第二次高潮(80年代以后) 四、环境问题发展特征和治理过程全球性、两极性、长期性、复杂性、解决一致性 第一代,工业污染防治(工业革命开始后);第二代,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第三代, 生态环境综合防治(70年代开始);第四代,区域环境综合防治(20世纪80年代以 后);第五代,全球环境保护(1985) 五、环境问题的实质和主要邀/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盲目发展、不合理开发利 用资源而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和资源浪费。 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或酸性降水、有害有毒废弃物 的越境转移和扩散、生物多样性ˇ锐减、热带雨林减少、沙漠化、发展中国家人口及贫 困问题等,以及由上述问题带来的能源、资源、饮水、住房、灾害等一系列问题

第三节 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含义和分类 二、环境破坏与污染 三、环境问题的发展与根源 四、环境问题发展特征和治理过程 五、环境问题的实质和主要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生态 系统破坏、环境污染、资源耗竭和生态平衡失调 等现实问题;原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社 会经济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 环境破坏又称生态破坏。主要指人类的社会活动产生的有关环境效应:生物环境 破坏、非生物环境破坏;环境污染是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 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 ⑴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⑵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纪50年代前); ⑶ 第一次高潮(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以前);⑷第二次高潮(80年代以后) 全球性、两极性、长期性、复杂性、解决一致性 第一代,工业污染防治(工业革命开始后) ;第二代,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第三代, 生态环境综合防治(70年代开始);第四代,区域环境综合防治(20世纪80年代以 后 );第五代,全球环境保护(1985)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盲目发展、不合理开发利 用资源而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和资源浪费。 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或酸性降水、有害有毒废弃物 的越境转移和扩散、生物多样性`锐减、热带雨林减少、沙漠化、发展中国家人口及贫 困问题等,以及由上述问题带来的能源、资源、饮水、住房、灾害等一系列问题。 第一章 环境学 ——总结

第一章环境学—总结 第四节环境学 环境学是主要研究环境结构与状态的运动变化规律及 环境学的产生间协同演化持续发展的规律和具体途径的科学。环 境科学产生于1950--1960年代。 综合性;2、人类所处地位的特殊性;3、学科 环境学的特点形成的盒特性 (1)环境质量的基础理论与方法;(2)环境质量的控制与 三、环境学的研防治:(3)环境监测分析技术,环境质量预报技术;(4 究内容及分科、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特别是环境污染所引起的致癌 致畸和致突变的防治。将环境学按其性质和作用划分为三部 分:环境基础科学、环境社会学及环境技术学。 四、环境学 )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二)揭示人 的基本任务 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三)协调人类的 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四)研究区域环 境污染防治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

第四节 环境学 一、环境学的产生 二、环境学的特点 三、环境学的研 究 内容及分科 四、环境学 的基本任务 环境学是主要研究环境结构与状态的运动变化规律及 其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社会与环境之 间协同演化、持续发展的规律和具体途径的科学 。环 境科学产生于1950--1960年代 。 1、综合性; 2、人类所处地位的特殊性; 3、学科 形成的独特性; (1)环境质量的基础理论与方法;(2)环境质量的控制与 防治 ;(3)环境监测分析技术,环境质量预报技术 ;(4)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特别是环境污染所引起的致癌、 致畸和致突变的防治。将环境学按其性质和作用划分为三部 分:环境基础科学、环境社会学及环境技术学。 (一)探索全球范围内自然环境演化的规律 ; (二)揭`示人 类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三)协调人类的 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 (四)研究区域环 境污染防治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措施 第一章 环境学 ——总结

第一章环境学—总结 第五节环境学研究 (一)经济社会环境大系统理论 环境学研究基本理论 (二)人类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四)耗散结构理论 环境学的研究方法 (1)生态学的方法;(2)系统论方法;(3)模型法 环境学研究趋势(艹)环境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论、环境容载力论 三种生产论、协调发展论、系统发展论等已经成为环境 科技研究的基础理论。环境科学基础研究方面;环境管 理研究方面有新的进展 二)环境技术研究: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 处置技术等方面进展突出

第五节 环境学研究 一、环境学研究基本理论 二、环境学的研究方法 三、环境学研究趋势 (一)经济-社会-环境大系统理论 (二)人类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三)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四)耗散结构理论 ⑴ 生态学的方法;⑵ 系统论方法; ⑶ 模型法 (一)环境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论、环境容载力论、 三种生产论、协调发展论、系统发展论等已经成为环境 科技研究的基础理论。环境科学基础研究方面;环境管 理研究方面有新的进展。 (二)环境技术研究: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 固体废物 处置技术等方面进展突出。 第一章 环境学 ——总结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概论—一总结 环境管理学的內容 第十节环境管理 第三节环境管理学 管理定义和管理的作用 管理学和环境管理学特征 二、环境管理概念产生与发展二、环境管理学的含义与发展 、环境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四节环境管理学研究和趋垫 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基本要点 环境管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环境管理内容和基本职能 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环境管理组成要素和措施 环境管理学研究趋势 环境管理基本原则和手段

环境管理学的内容 第二章 环境管理学概论——总结 第一节 环境管理 一、管理定义和管理的作用 二、环境管理概念产生与发展 三、环境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环境管理的基本要点 一、环境管理内容和基本职能 二、环境管理组成要素和措施 三、环境管理基本原则和手段 第三节 环境管理学 一、管理学和环境管理学特征 二、环境管理学的含义与发展 第四节 环境管理学研究和趋势 一、环境管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环境管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三、环境管理学研究趋势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概论—一总结 第一节环境管理 定义: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采用各种方式 和手段对相关联的人、事、物及它们之间的内在 管理定义和管理作用联系进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含义:第一层含义说明了管理采用的措施是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这五项 基本活动。这五项活动又被称之为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第二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的 目的,即利用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第三层含义又是第二层含义的 目的,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第四层含义是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进行的,有效的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组织内外的特定条件。作用;科学、技术和管理是 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也要靠科学的管理来实现。 环境管理概念产生与发展三、环境管理思想的发展 环境管理概念是人类在与环 思想发展在于:对环境管理的理解加深,从狭 境污染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这义管理向广义管理转变,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 是在本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70转变;由一般性规定向管理制度转变,形成环境 年代将环境管理任务概括为:统保护法和管理体制。本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筹规划,全面安排,组织实施,引发了“第一次环境管理思想的革命”;80年代 检查督促。通过近30年环境管理末至90年代初,引发了第二次环境管理思想的革 的实践,人们对其基本含义有了命。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 深层次的理解,确认协调环境与开,标志着崭新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得到世人的共 发展目标的方法就是环境管理 识,在环境管理发展史上树起第二座里程碑

第二章 环境管理学概论——总结 第一节 环境管理 一、管理定义和管理作用 二、环境管理概念产生与发展 三、环境管理思想的发展 定义:人们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采用各种方式 和手段对相关联的人、事、物及它们之间的内在 联系进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含义: 第一层含义说明了管理采用的措施是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这五项 基本活动。这五项活动又被称之为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第二层含义是第一层含义的 目的,即利用上述措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第三层含义又是第二层含义的 目的,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第四层含义是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 进行的,有效的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组织内外的特定条件。作用:科学、技术和管理是 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也要靠科学的管理来实现。 环境管理概念是人类在与环 境污染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这 是在本世纪50年代以后的事,70 年代将环境管理任务概括为:统 筹规划,全面安排,组织实施, 检查督促。通过近30年环境管理 的实践,人们对其基本含义有了 深层次的理解,确认协调环境与 发展目标的方法就是环境管理。 思想发展在于:对环境管理的理解加深,从狭 义管理向广义管理转变,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 转变;由一般性规定向管理制度转变,形成环境 保护法和管理体制。本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引发了“第一次环境管理思想的革命”;80年代 末至90年代初,引发了第二次环境管理思想的革 命。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 开,标志着崭新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得到世人的共 识,在环境管理发展史上树起第二座里程碑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概论—一总结 第二节环境管理基本要点「内容;,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 专业环境管理、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 环境管理内容和基本职能量管理 所谓环境管理的职能,就是环境管理的职责与功能。这种职责与功能贯穿于 环境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 职能和控制职能。另外,环境管理还具有指导与服务两个辅助职能。 、环境管理组成要素和措施 组成要素:1、政府及其作用、2、科学技术、3、市场及其作用、4 公众参与和环境文化、5、自然资源;措施:①建立行政管理机构;②制 定环境保护法律;③制定环境保护政策;④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污控制标 准,建立实行环境保护制度;⑤采取最新技术,进行综合治理及加强管理信 息系统和统计指标体系建设等 环境管理基本原则和手段 原则:1、环境具有价值的原则;2、全局和整体效益最优的原则;3 综合决策、综合平衡的原则;4、持续发展的原则;5、政府干预和公众参 与相结合的原则。手段:1、法律手段;2、经济手段;3、行政手段;4、 技术手段;5、教育手段

第二章 环境管理学概论——总结 第二节 环境管理基本要点 一、环境管理内容和基本职能 二、环境管理组成要素和措施 三、环境管理基本原则和手段 内容: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 专业环境管理、环境计划管理、环境质 量管理。 所谓环境管理的职能,就是环境管理的职责与功能。这种职责与功能贯穿于 环境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基本职能: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协调 职能和控制职能。另外,环境管理还具有指导与服务两个辅助职能。 组成要素:1、政府及其作用、 2、科学技术、3、市场及其作用、 4、 公众参与和环境文化、 5、自然资源;措施: ①建立行政管理机构;②制 定环境保护法律;③制定环境保护政策;④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污控制标 准,建立实行环境保护制度;⑤采取最新技术,进行综合治理及加强管理信 息系统和统计指标体系建设等。 原则:1、环境具有价值的原则; 2、全局和整体效益最优的原则;3、 综合决策、综合平衡的原则; 4、持续发展的原则;5、政府干预和公众参 与相结合的原则。手段:1、法律手段; 2、经济手段; 3、行政手段; 4、 技术手段; 5、教育手段

第二章环境管理学概论—一总结 第三节环境管理学 管理学特征:1、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 学科;2、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3、 理学和环境管理学特征 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4、管理 学的信息系统观;5、管理学是一门软 科学;6、管理的二重性 环境管理学特征:1、战略性;2、综合性;3、系统性;4、可协调性;5、自 适应性和广泛性;6、实用性。 环境管理学的含义与发展 环境管理学含义——研究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 段,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 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 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从1972 年人类环境会议以来,环境管理学获得了下述几方面的进展:(1研究定 量地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环境的系统管理;(2)研究环境预测和 环境规划;(3)研究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强化环境管理,已成为世界各国 的趋势;(4)开展环境教育,建立环保责任制

第二章 环境管理学概论——总结 第三节 环境管理学 一、管理学和环境管理学特征 二、环境管理学的含义与发展 管理学特征:1、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 学科;2、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3、 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 4、管理 学的信息系统观; 5、管理学是一门软 科学;6、管理的二重性。 环境管理学特征:1、战略性;2、综合性; 3、系统性;4、可协调性; 5、自 适应性和广泛性;6、实用性。 环境管理学含义——研究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教育和科学技术手 段,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 各社会集团和个人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使社会经济发展在满足人 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和维护生态平衡。从1972 年人类环境会议以来,环境管理学获得了下述几方面的进展 : (1)研究定 量地建立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环境的系统管理; (2)研究环境预测和 环境规划; (3)研究运用法律和经济手段强化环境管理,已成为世界各国 的趋势; (4)开展环境教育,建立环保责任制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44页,可试读15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